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認識時間》讀後感(共2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91W

第1篇:《認識時間》讀後感

《認識時間》讀後感(共2篇)

《認識時間》讀後感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認識時間》讀後感,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我在教學《認識時間》這課時,先問:“同學們,你們每天幾時上學?幾時回家?什麼時候睡覺?”全班同學都很感興趣,愉快地説出自己的作息時間。接着,我因勢引導説:“假如我要畫一個鐘錶,應該先畫什麼?再畫什麼?最後畫什麼?”師生合作畫鐘錶的過程中,學生取得鐘錶結構的共識,學生在想與説的過程中,欣賞自己,欣賞夥伴,感受到學數學的樂趣。這樣,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經歷了“感到學習數學有趣——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萌發學習數學的志趣”,使學生的學習情感健康發展。

情感,不僅指學習興趣、學習熱情、學習動機,更是指愛、快樂、審美情感等豐富的內心體驗和心靈世界,它伴隨着人的一切活動之中。在學習過程中,認知因素與情感因素是密切相關、相互作用的。因此,在數學教學中,要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科中的'加、減、乘、除運算符號的簡潔美;讓學生感受數學化繁為簡的概括美;化方為圓、化曲為直的轉化美;層層演譯的嚴謹美和邏輯美;富於變化的神奇美;數形結合的和諧美……讓學生從心底上喜歡數學,喜歡學數學。

另外,課堂上學生參與學習的程度與學生產生的情感因素密切相關。在教學上,教師所創設的教學情境、設計的教學活動,營造的課堂氛圍等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滿足學生求知慾的需要時,學生就會產生愉快、喜愛的情感。反之,則是苦惱、厭煩,勢必會影響學習效率。這就要求教師在每一節數學課上,都要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好勝心來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慾,調動學生積極參與的情緒,並且要精心設計數學活動,給學生提供探索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探索、發現數學知識和掌握數學知識的內在規律的過程中,不斷獲得成功,積累愉快的體驗,不斷增進學習數學的興趣。

第2篇:

《認識時間》教學案例

實驗國小

王振麗

教材分析:

本課教學內容是教材第90-91頁裏

1、例2,練習二十三的部分習題。教材主要分三個層次:認識時間單位“分”,認識半時(同時理解時分的關係)、認識幾時幾分。第一層次通過直觀演示、學生操作感知分與鐘面小格的對應關係,並學會利用5的乘法口訣與大格進行轉換;第二層次主要是理解時分之間的關係,同時認讀特殊的時刻幾時半;第三層次通過一組動態的時鐘認讀,整體感知幾時幾分的認讀策略,突破難點,整理方法。主要學習五分五分地數,認讀幾時幾分和時分的關係,半時只是其中的一個特殊時刻而已。教學時要多給學生觀察、實踐操作的機會,為進一步學習一分一分地數認讀時刻打下基礎。

教學過程:

一、情境創設

認定目標

(一)情境創設(談話導入)

師:鈴聲響了,上課時間到了,你們認識這個時間嗎?你是怎麼知道的?鐘面上還有什麼,誰來介紹一下?

(二)認定目標

1、師:同學們已經知道了這麼多關於時間的知識,太了不起了!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認識時間》(板書課題:認識時間)

2、學習目標

(1)在數一數、填一填、説一説等活動中,認識時間單位分,知道分針走一小格是

1分,走一大格是5分,熟練掌握分針從12起,走到數字幾是多少分。

(2).通過教具鍾演示及學生自主撥鍾驗證,理解時和分的關係,知道1時=60分。 (3).通過説一説、撥一撥、寫一寫的活動,學生能正確地讀、寫幾時幾分。

二、互動交流

合作引領

(一)互動交流

1、認識時間單位分

師:時間不知不覺地過去了,這時的時間你認識嗎?那你是怎麼看出來的?

師:①時針指向8,是正對着8嗎?等2S,我們來看一看,是過了一點點。②走

過了8一點點,是嗎?我們來看看,的確是這樣,你觀察的真仔細。

那分針呢?分針指向1是5分,你是怎麼想的?我們一起來數一數:分針從12起,“走一小格是1分”,(板書)。走兩小格是兩分,走三小格是三分,你來接着數,你來數。一大格里有5小格,所以“分針走一大格是5分”。(板書)

那分針從12起走到2是多少分呢?10分表示分針從12起走了多少個小格?10小格就是10分。 師:拿出學習單,完成第一部分的內容。

師:誰來説説,你是怎麼填的?同學們來看大屏幕。(手從12起邊比劃邊説)

分針走到6是30分,30分表示分針從12起走了多少個小格?30分也可以説成半小時。

他寫的全部正確,對照一下你寫的,你寫對了嗎?把學習單放回桌角。 分針從12起走了一圈,是多少個小格?60個小格就是60分。

師:閉上眼睛讓我們小腦袋裏的分針也來轉一轉,滴答滴答分針從12起走到1是幾分?走到2呢?走到3呢?——12呢?

師:睜開眼睛看一看,你們都記對了嗎?如果沒有數字提示,你還會説嗎?分針從12起,走到 3是?走到6,你來説走到9,你來試試走到12。

師:有的小朋友回答的特別快,你用了什麼好方法呀!2S能和大家説説嗎? ?如果你還有其他好方法,可以和小夥伴們課下説一説。

?同學們的方法可真多!你可以選擇好的方法去記憶。現在請同桌兩個互相提兩個。

(二)合作引領

1、認識時及時分關係

師:時針看見分針轉得那麼開心,也想和分針一起轉,請看,現在是什麼時間?請一位同學上來撥一撥。我們讓分針走一圈,看看鐘面上有什麼變化?你發現了什麼?你也來説説?你們也發現了嗎?

讓我們拿起小鐘表都來試試。準備!開始!撥好了嗎?舉起來讓我看看,快速的把鐘錶放回桌角。這一組同學動作又快又輕,已經坐直了。

剛才分針走一圈是多少分?(60分)同時時針走了一大格,一大格是幾時?(1時)我們就可以説1時?=60分,反過來60分?=1時。(板書)齊讀:1時=60分,60分=1時

2、讀寫鐘面時刻

師:我們來看[8:30]這個時間你們認識嗎?你是怎麼知道的?恩,有道理。誰能再來説一説?你説的也不錯。

師:你們的意思是説時針走過了8,還沒到9,是8時多,多多少分呢?30分表示分針從12起走了30個小格是30分,所以是《8時30分》。 在生活中,8時30分也可以説成8時半

師:[8:45]這個時間你們認識嗎? 生:8時45分,9時45分》》

師:你們同意嗎?為什麼不是9時45分?你能給大家解釋一下嗎?(時針在8和9中間→你再看看,時針?走過了8,還不到9。)我明白你的意思了,誰還能再説一説?你解釋的真清楚,快把掌聲送給他吧! 師:想象一下,如果是9時45分,時針和分針在什麼位置?你來説!你的意思是:時針走過了9,還不到10。分針從12起走到數字幾?9。是這樣嗎?

師:我們來看看,這個鐘面上,時針走過了8,還不到9,是8:45,這個鐘面上,時針走過了9,還不到10,是9:45,

師:我再來考考大家,時針走過了1還不到2是幾時多?時針走過了7還不到8是幾時多?誰想當小老師也考考同學們?請你,你來。

師:咱們已經認識了這些時間,和你的同桌説一説你是怎麼認識時間的?誰願意來説説你的想法?同學們總結的都很好

(①時針走過數字幾就是“幾時多”,②分針從12起走過多少個小格是“多少分”。) 師:你們看,這是文字表示法,電子錶表示法怎麼寫呢?我請三位同學上來寫,其他同學寫到學習單的背面。他們寫的怎麼樣?誰來評價一下。

如果分鐘數不到10,在分鐘數的前面要加“0”佔位。把學習單放回桌角。

3、學習撥鐘錶

師:下面,我要邀請一個坐的最端正的小朋友跟我一起做遊戲,請你來撥2時半。同學們來當小老師,看看他撥的對不對。他撥對了嗎?你怎麼知道他撥對了?你説的真準確。咱們向他倆豎起大拇指吧!請回位。(小老師們看的可真仔細,你再調整一下吧?)

師:拿出小鐘表,撥2時50分。撥好了舉起來讓我看看,請你帶着小鐘表到前面來,把鐘錶平放在桌子上。他撥對了嗎?你是怎麼判斷的?

師:再來撥一個,請撥3時5分。同桌之間互相檢查一下撥對了嗎(放一個學具)。

三、相機測評

拓展提升

(一) 相機測評

師:現在是3時5分,再過20分鐘是?你們知道嗎?每週五下午的這個時間是我們淮河路國小校本課程的上課時間,我們班的孩子最喜歡粘土課了,瞧,粘土課開課啦!看他們做的多認真吶!一個個胡蘿蔔真美味!

你認識這些時間嗎?請你把這三個時間寫在學習單的第二部分。

(二) 拓展提升

今天我們又認識了時間,(出示課題)你學到了哪些關於時間的新知識呢? 生活中還有這樣的時間,以後我們再來學習。 板書設計

認識時間

分針走一小格是一分,走一大格是5分。

1時=60分

8時5分 8時30分 8時45分

8:05 8:30 8:45

《認識時間》教學反思

王振麗

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上,我自認為還比較滿意。在試講了《認識時間》這節課後,感到很失敗,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這也看出我教學設計存在一些不足,課後我進行了反思主要有以下幾點因素:

1、備學生不夠,預設不充分。比如課堂上在練習認識幾時幾分時,我呈現的是8時45分,而很多學生把它看成9時45分 .這是我備課時沒有想到的,當時我為了能完成教學,沒有讓學生去探討,只是簡單進行了講解,學生不能深入理解。

2、課堂不夠開放,有牽着學生鼻子走的感覺,沒有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學生回答不出來,我包辦代替的多,給人滿堂灌的感覺。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的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的重要方式,教師應向學生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時間看似很好理解,學生理解得卻很困難,課堂上我也讓學生動手去撥,去和同伴探討交流,但是做得不夠突出。大部分時間還是由我牽引着學生學。

3、教具不直觀,沒有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作用。由於時間緊,我的課件沒有做出來。我在學校教導處找到一個石英鐘給學生演示,學生觀看起來不夠清晰沒有將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導致學生理解起來很困難。這也是本節課不成功的一個關鍵。

結合以上分析,再結合同行給我的幫助,我會再重新思考,重新設計,找到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案。

Tags:讀後感 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