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未來簡史》讀後感精彩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8.95K

《未來簡史》讀後感精彩多篇

《未來簡史》讀後感 篇一

看了《未來簡史》這本書,筆者想到一個小品的名字——《昨天、今天、明天》。不過這個昨天今天明天,對應的是人類的過去、現在和將來,這本書側重於人類的未來。作者以超然的視角,強大的邏輯思維,為人類帶來了一個壞消息和一個好消息,好消息就是人類短時間不會毀滅,科技的發展會讓人類越來越舒服;壞消息就是科技的發展,我們有可能會被淘汰。

這本書總體是悲觀的,其中不乏表達出對人類未來的矛盾。例如科技的發展,智能機器作為醫生診斷率會高於人類醫生,醫療水準普遍提高是必然的,但是智能機器搶走了大量的工作機會,我們很有可能失業導致沒錢看病。又比如人類通過自己的智慧去改造基因,導致天才的下一代人類越來越強大,甚至達到想象中的“神人”,然而“神人”或許已經不把自己當作人類,甚至反過來奴役沒有改造自己的普通人類。擁有大量財富的人可以改造自己讓自己及後代始終保持競爭優勢,貧窮的人不僅窮而且會和上流階級的差距越拉越大,社會的公平被打破,社會文明轟然崩塌。

看過很多書,大體都是人類在追問“我是怎麼來的”,但是這本書是反過來問“我是怎麼沒的”,這是看這本書很有意思的地方。我想作者給我們展示的未來是個通過邏輯搭建出來的世界,同時也在告訴我們,未來可沒有想象中的那麼美好,有可能比現在更差。

很多人寄希望於未來,希望科技的發展,讓自己能夠躺在牀上就能工作。也有一些人覺得,科技發展到最後,我們不用工作可以好吃懶做,成為一條沒有夢想的鹹魚。事實上無論在哪個時代,這樣的“白日夢”都是無法實現的。只要稍微思考,就能知道未來自然有未來的問題,而鹹魚則是代表無用,在任何一個時代,一旦成為無用之人,下場只有慘遭淘汰。

對未來的浪漫幻想,一旦加入了理性思維,一下子就千瘡百孔了。這讓筆者忍不住想到了一件與之相關的事情,從未來的幻想回到現實,讓人不禁想到現在社會上很多的“精日”分子和“精美”分子,也就是精神上的日本人和精神上的美國人。近年來,隨着網上不正確的言論或者惡意言論的誘導,很多人就如同暢想未來一樣,暢想着西方發達國家的自由、平等,甚至將西方的“普世價值觀”掛在嘴邊,張口閉口的自由平等。認為西方發達國家,就是高福利的、安全綠色的、充滿人文關懷的“烏托邦”。

正如對未來不切實際的幻想,這些人對發達國家的暢想,也同樣的讓人覺得可笑。那些想象出來的美好,稍加理性思考,就成了一層隨時可以戳破的窗户紙。

近幾個月的國際新聞中,經常能夠出現關於難民的新聞,一些難民想要進入美國,然後遭受各種冷漠甚至冷酷的對待。最讓我感慨的一條新聞是一個母親拉着自己的兒子,跪在邊警面前哭泣,想要進入美國,然而邊警不為所動。實際上,他們不知道的是,就算他們進入美國,因為不法身份,也會被抓起來的。之前的敍利亞難民也是同等情況,逃離自己的國家,結果歐洲那些所謂文明的國家一個個關閉了對難民的大門。

事實證明,科技的發展,經濟的發展,並非就能帶來更高等的文明。更高等的文明,還需要一代代人懷揣着崇高理想去為之努力和奮鬥的。正如那些難民一樣,他們幻想着前往發達國家就能享受到快樂的生活,他們卻沒有想到,他們最應該做的是轉過頭去回到自己的國家,去建設自己美好的生活,去抵制暴力和殘酷,幸福只能靠自己雙手來獲得。

這本書給我們一個很好的啟示,我們對未來不着邊際的暢想,就如同做了一場遊戲,開闊了一下思維,稍做了一下休息,如何過好今天才是我們最需要做的,如何奮鬥在當下才是我們最需要思考的。

《未來簡史》讀後感 篇二

本書分為三大部分,對應着人類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大約在7萬年前,我們人類幹掉了洪水猛獸,並憑藉着基因突變變成了智人,統治了地球。1萬多年前我們被小麥所“馴化”,並通過虛構和想象發明了“國家”、“社會”、“軍隊”這樣的名詞。隨着科技的進步、經濟的增長,我們擺脱瘟疫、饑荒、戰爭,迎來了“最好的時代”。

目前的時代,其實是人類的科技和認識水平急劇的爆發,科技鉅變的時代。就像百年前的人們難以想象當今的世界一樣,我們也難以想象百年之後,比如未來人類生活的究極形態、未來人類是否會滅絕、會不會被人工智能機器人所替代等等問題。而本書第三部分——智人失去控制權,就給我們推演了未來的人類社會將會是什麼樣的、描繪了我們難以想象的未來。

我們的科學和通識都認為每個人都有唯一一個,真實的自我;這個自我,有自由的意志。而本書作者尤瓦爾·赫拉利基於最新的神經腦科學研究認為以上的説法是錯的,你的夢想、你的取向、你所想成為的等等這些人類內心最真實的想法和選擇,並非沒有人可以左右。現在的。科學告訴我們慾望和夢想都是可以控制的。

書中提到實驗表明,我們可以通過核磁共振讀取人的大腦,提前幾百毫秒甚至提前幾秒知道生物的自由意志選擇。文中介紹了一個實驗,在老鼠的大腦中安插三個電極,然後通過遙控指揮便能控制它爬行、轉圈、從高處一躍而下或者其他任何動作,就像在控制一個機械老鼠一樣控制有血有肉的生物。雖然老鼠和人不太一樣,但是實驗證明意識確實是可以控制的,比如美軍就運用同樣的原理在人腦中安插芯片,通過芯片釋放的微弱電流讓大腦特定區域麻痺,萬無一失地治療了創傷後應激障礙。

這些令人震驚的實驗讓赫拉利與科學家們做出了相同的判斷——人的大腦就是一台機器,就是一系列神經元之間的電化學反應而已,不僅不存在所謂的自由意志,人的意志也可以被幹涉甚至控制。因為人的慾望並不是由人的意識控制的,相反,人的意識受到慾望的控制。也就是説如果有人控制了你的慾望,那麼你所認為的意識都會被改變、被控制。未來的科學儀器不僅能知道你想幹什麼,甚至還能夠控制你想幹什麼。作者也因而建議,不要再去聽從成功人士所謂的“遵從內心的想法”這種空洞的説法,要通過現有數據進行分析,確定自己真正想要什麼。

赫拉利還進一步大膽推論,未來的人類會主動地把決策權交給計算機,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將在不遠的將來逐漸替代人類做出決策。所以在未來最瞭解你的不是你身邊的朋友和親人,甚至都不是你自己,最瞭解你的將會是那些看不見的數據。

Alpha Go橫掃人類棋手只是人工智能時代來臨前的一個小小前奏。書中告訴我們,在醫療領域的一項實驗中,計算機算法能夠正確診斷90%的肺癌病例,遠遠高於人類醫生的50%。舊金山的計算機藥劑師在一年中開出了200萬張處方,一個錯都沒犯,遠遠低於人類藥劑師1.7%的犯錯率。IBM超級計算機Watson曾屢次在臨牀表現中完勝人類醫生。人類現有的大多數職業在將來將無一例外地被人工智能取代。很多人就此認為文藝工作者會是未來培養的重點,因為他們想法獨特、富有創造力,他們所創造的內容是人工智能所不可創造的。然而,作者認為“所謂的文藝”也終將成為一堆算法。貝多芬的交響曲、莫奈的油畫、托爾斯泰的小説,這些其實都是可以通過算法獲得的。書中還介紹了一個實驗,兩位技藝高超的音樂家和人工智能一起演奏巴赫作品,聽眾投票結果卻顯示最有巴赫的感覺的表演是人工智能彈奏的作品。所以作者認為,人類最終會在各個方面輸給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所有領域概莫能外,只是時間的問題罷了。

作者還闡述了自己的猜想,説未來應該會出現三種人:第一種人是無用的人,比如到了20xx年電話營銷人員和保險業務員大概有99%的概率會失業,運動賽事的裁判有98%的可能性、收銀員97%、廚師96%、服務員94%、律師助手94%、導遊91%、麪包師89%、公交車司機89%、建築工人88%、獸醫助手86%、安保人員84%、船員83%、調酒師77%、檔案管理員76%、木匠72%、救生員67%,所以按照這個趨勢來看很多人即將失業變成無用的人;第二種人是沒有自主的人,他們生活中已經充斥了人工智能,衣食住行都被人工智能安排好了,到了一定階段人工智能甚至會比我們自己還了解自己,所以我們的一切都有人工智能安排、所有決定思想都被人工智能所控制,我們很可能會成為人工智能的傀儡、喪失了自己的意志;第三種人就是神人,他們沒有被人工智能控制而是通過人工智能來控制其他人。

最後赫拉利還做出了一個大膽的判斷,未來所有的計算機所連接的,這個彙集了人類所有知識和數據的萬物之網,將變得越發全知全能。這個建立在“歸集”上的大腦,終將發展到碳基人類無法理解的地步。它不僅是人類最值得信賴的工具,也會作為一種更高層級的神為人類賦予新的意義。

那麼我們人類該如何應對這種趨勢與變化呢?尤瓦爾·赫拉利説我們必須去了解21世界科技,特別是生物科技和計算機算法的力量,這些力量的潛能遠大於蒸汽機和電報,而且不會只用來生產糧食、紡織品、車輛、武器。在21世紀如果我們能搭這一趟列車就能夠獲得創造和毀滅的勝利,而留在原地就會面臨滅絕。

不過,本書尤瓦爾·赫拉利的這些預測並不代表真正的未來,但他給我們一種未來的想象。重視它我們過去就可以避免一些不好的狀況發生從而去扭轉未來的局面。

《未來簡史》讀後感 篇三

正如《衞報》的評論,“(本書)開篇就以令人豔羨(同時也是令人警醒)的文字明確指出,由於基因技術、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技術正在不斷改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以及人與其他物種之間關係,所以我們所有物種都面臨着巨大的挑戰。甚至可以説,這本書比他(本書作者:尤瓦爾。赫拉利)那本了不起的《人類簡史》根據可讀性和重要性”。

掩卷沉思,感觸尤深,誠然,當今社會,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物聯網技術如大浪淘沙般對各行各業帶來前所未有的革新甚至是衝擊,人工智能的蓄勢待發,超越人類智慧已成為必然,《未來簡史》一書似乎也在暗示着這樣的答案,“2013年9月,牛津大學的CarlBenediktFrey及rne發表了《就業的未來》研究報告,調查各項工作在未來20年倍計算機取代的可能性。根據他們所開發的算法估算,美國有47%的工作有很高的風險被計算機取代。例如到了2033年,電話營銷人員和保險業務員大概有99%的概率會失業,運動裁判員有98%的可能走性,收銀員97%、廚師96%、服務員94%、律師助手94%、導遊91%、公交司機89%。.。.。.。(P293)。”看來,隨着信息技術的發展,我們必須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規劃和職業發展。

《未來簡史》以極具開拓性的思維、宏大的歷史視角和獨到的觀點,顛覆了人們對人類歷史的認知,並顛覆了我們面對未來的思考方式。在前所未有的變革激盪中,一切皆有可能,甚至超乎想象。

我們應該如何審視自己的位置、規劃自己的人生,或許問題的核心在於如何定義和把握自己的價值,變革的車輪滾滾而來,在對新技術、新環境、新發展保持足夠的敬畏和尊重的同時,更需要明確的認識到自身的價值所在,尊重、維護並欣賞那看不見的深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