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論文 > 論文精選

農業水利相關論文【多篇】

欄目: 論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3.24W

農業水利相關論文【多篇】

農業水利相關論文 篇一

摘要:農業水利工程對於農村經濟發展、農業產業的發展均具有重要性作用。因此,加強對農業水利工程的作用及其發展策略展開研究,非常具有必要性和現實性。希望此次研究,能夠為相關人員提供參考。

關鍵詞:農業水利工程;作用;發展策略

我國屬於農業大國,大力發展農業對於國民經濟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而農業經濟的發展,離不開農業水利工程建設,當今時期我國農業水利工程建設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制約水利工程作用的發揮。因此,需要採取有效措施,充分發揮出農業水利工程的作用。

一、農業水利工程的作用

1.1從根本上推動我國農業的持續發展

農業水利工程,對於農業產生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充分發揮出農業水利工程的節水、灌溉、以及防澇防旱等作用,可以有效提升我國農業生產力,使我國農業產業得到了持續、穩步的向前發展。我國是世界上第一農業大國。大力發展和建設農業水利工程,其具有深遠的影響。由此可見,農業水利工程在農業產業中的重要性不可替代,極大程度的推動了農業發展。

1.2促進農村經濟的持續發展,改善農民生活水平

農業水利工程是農業產業發展的重要保障,加強水利工程建設,是推動農業經濟快速發展的根本途徑,也是提升農業經濟,提高農民經濟收入的有效手段。不僅於此,農村地區修建農業水利工程,一方面有利於在農業生產中避免出現旱災、澇災等狀況,另一方面還可以保證農業經濟的持續性發展,切實改善農村地區生活飲用水的問題,保證農民的身體健康。

1.3對農村生態環境進行有效保護

現如今,全球各國越來越意識到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性,各國在發展社會經濟的過程中,均將保護生態環境納入工作內容中。對於我國同樣如此,在大力發展農業經濟的過程中,也需要着重保護農村生態環境,防止造成生態環境的破壞,實現經濟和環境共同發展。農業水利工程的建設,便可以有效解決此方面存在的問題,有效保護農村生態環境。農業水利工程建成運行之後,除了可以保證最基本的農業灌溉工作,同時還可以發揮出防洪、抗澇、保護生態環境的作用,對於維護生態平衡具有深遠的影響。

二、關於我國在農業水利工程上存在的問題

當今時期,我國農業水利工程還不夠完善,依舊存在着種種問題。第一、農業水利工程方面的專職人員,綜合素質普遍較低,同時技術能力也不過關,不符合水利工程的技術和管理要求。同時由於農業水利工程的工作環境處於農村地位,工作環境比較惡劣艱苦,福利待遇也不夠高,無法留住農業水利工程方面的人才。根據相關數據表明,我國水利方面的高級技術人才,佔總職工的概率非常低,由此可知,我國嚴重缺乏農業水利工程方面的高級人才。第二、我國農業水利設施不夠完善。儘管我國一直都是農業大國,但是很多的農業水利設施,均是採取採取傳統的方法進行修建、或者是設備較為老舊;同時還有一些規模較小的水利工程,由於一些設施設備年限比較久遠,又得不到有效的維護和保養,導致當地區的農業經濟受到影響,不能夠向前發展。第三、農業水利規範不夠完善。雖説農業是我國的第一產業,但是最近時期工業以及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導致我國針對於農業水利工程建設的資金投入存在不足之處,由此影響農業水利工程建設。對農業水利工程實施改造建設,屬於一項較為艱苦複雜的工作,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當地區政府儘管支持水利工程建設,但是資金嚴重匱乏,心有餘而力不足。所以,必須針對農業水利工程的特點,科學制定出合理可行的發展規劃,以此確保農業水利工程可以長久、正常的投入使用。

三、關於農業水利工程採用技術

3.1節水灌溉技術

現如今所採取的節水灌溉技術,主要包括管灌、畦灌技術、田間地面灌水、波湧灌溉等等方式。而其中的田間地面灌水技術,由於其具有20%左右的節水效果,可以在一些大水漫灌的地區大力推廣和使用。利用短溝代替以往的長溝,能夠對田間灌水量實施有效控制管理,由此促進灌水利用效率的提升。此外,也可以採取管溉的方式,其通常情況下能夠節約40%的水資源;而微灌技術和地面灌溉技術,一般可以節約80%左右的水資源。

3.2節水抗旱栽培技術

深耕深鬆技術,也就是利用土進行蓄水,之後實施深耕深鬆,以此增加了土層厚度,同時使土壤更加具有透水性,增加了土壤的需水量。如果所選取的農作物品種具有抗寒性能,那麼便可以取得良好的節水抗旱效果;將有機肥均勻撒到旱地上,則能夠降低55%左右的用水量,所以需要合理實施有機肥,利用肥料進行補水,可以使單位產量作物的用水量得到降低;對於防旱保墒的田間管理來講,也就是正確運用耕種技術,實現土壤的水分有效維護和保養;對於地面覆蓋保墒技術,可以選用薄膜、秸稈覆蓋等等一些容易找到的材料進行覆蓋。在抗旱技術方面,除了上述兩種技術之外,還可以使用化學調控抗旱措施、保水劑、以及化學處理等等化學處理方式。

四、農業水利工程發展策略

4.1加強整治

針對現有的農業水利工程,採取有效的整治措施,特別是一些大中型的灌溉排水泵,更加需要更新改造。同時結合農村地區的實際狀況,進一步完善農田的灌溉體系。

4.2進行總體的規劃

為了保證農業水利工程更好的發揮出服務農業經濟的作用,推動農業產業更好的發展,有必要結合我國糧食生產能力,制定出詳細、可行的規劃,各地區政府分級實施負責,對灌溉區總體規劃合理編制,改造和引進灌溉配套設施,增加灌溉渠道;同時避免對自然排水流勢造成影響。結合農村具體情況,保證灌溉區的合理性。比如説,在一些資源較為充足的地區,可以設置一些全新的罐區,以此促進農田灌溉面積的擴展,同時可以為農田灌溉提供便利,有效降低農民灌溉的經濟支出。

4.3改進、完善農業水利新機制

在農業水利工程新機制的完成過程中,需要我國政府部門發揮出職能作用,增加財力支出和補助,大力支出從農村水利工程建設。可以將各市、縣地區的中小型農業水利設施的經費,納入到財政預算中,同時每年劃分專款費用,切實解決農業水利工程建設和改造的費用問題。此外,各級政府部門需要大力宣傳農業水利工程對於農民、農業的重要性意義,以此使農民主動參與到農業水利工程的建設和保護中,可以有效解決農業水利工程建設所需的人力問題。

4.4以重點縣水利工程建設帶動其他水利建設

通過建設重點縣的農業水利工程項目,可以拉到其他地區的水利工程建設,以此實現農業水利工程建設範圍的擴展。農業水利工程的建設,還需要對相關的配套工作有效落實,切實保證農業生產可以順利進行,有效實習旱澇保收的目標。

4.5實施水利惠農政策

我國政府部門,需要增加對農民的各項扶持政策,可以結合區域面積,制定惠農政策。比如説,可以增加農民的水費和電費的補貼,以此降低農民經濟負擔;此外還可以增加水庫管護財政補貼,保證水庫可以正常運轉,防止出現無水可用的情況。4.6積極建設中小型水利設施農業水利工程的未來發展,還可以加快建設例如小水池、小塘壩等中小型水利設施,結合當地區的農業狀況,加強對各種新型節水灌溉技術的推廣,比如説噴灌、滴灌等等;也可以擴大抗旱的面積和範圍。

總而言之,農業水利工程在我國社會經濟發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屬於我國經濟的發展基礎。大力發展和建設農業水利工程,對於農業增產,提升農民經濟,推動農業產生力的發展具有積極意義。因此,結合我國現階段的農業水利工程中存在的問題,必須採取有效的解決對策,同時制定科學可行的發展策略,使農業水利工程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

農業水利相關論文 篇二

[摘要]農業水利工程的建設關乎民生大計,隨着國民經濟的高速增長,我國農業水利工程建設達到高峯期,但是由於工程建設週期長、投資大等特點,導致建設過程中存在不確定的風險。基於此,針對農業水利工程建設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風險的識別、估計、評價和防範,並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旨在推動我國農業水利工程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農業水利工程;風險;解決措施

農業水利工程的建設與人們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受外在因素的影響,農業水利工程建設週期長、建設規模大、投入資金高,在建設過程中易產生較大的風險。我國當前的農業水利工程建設還存在部分問題,例如,對偏遠地區或大型工程的關注度不夠,資金投入過少;農業水利工程缺乏管理,項目規劃不合理,自然災害問題未得到妥善解決;工程管理方式落後,設備未及時更新,缺乏專業的農業水利管理人才。因此,嚴重影響了水利工程建設的正常運行,增大了農業水利工程建設風險。

1風險識別

風險識別主要用於事故發生之前,人們通過系統或連續的認識分析事故發生的根本原因,對產生風險的因素進行識別。風險識別主要包括感知風險和分析風險兩部分,確定風險因素的任務是明確風險存在的可能性,屬於基礎性工作,為後期風險的估計、評價和防範做鋪墊。農業水利工程中的風險因素主要包括政治、經濟、自然和技術因素,其中,政治因素主要是指國際關係、政局不穩、政策影響等;經濟因素是指通貨膨脹、價格波動、經營方式等;自然因素是指地質條件、氣候因素或不可抗力因素等;技術因素則是農業水利工程施工過程中的設計和質量風險等[1]。

2風險估計

風險估計是指由於不利因素導致歷史資料損失,通過概率等統計方法計算不利事件發生的概率和估計風險事件造成損失的過程。在農業水利工程建設中,工程涉及的風險分為可量化和不可量化兩種。因此,我國農業水利工程建設的風險估計主要採用定量分析和定性描述結合的方法;國外則主要採用連續概率分佈法、可靠性指標法、模糊綜合評價法等。在進行風險估計時,需要結合農業水利工程的實際建設情況,選擇最佳的估計辦法,才能計算出項目的真正風險。

3風險評價

風險評價是對風險發生的概率及損失程度進行全面考慮,評估出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並且與相關指標進行比較,以此評價此次風險的程度,以便選擇最佳的解決措施來抑制風險。根據項目的建設影響對農業水利工程建設進行風險評價,並得出相應的定量數據,當缺少基礎資料時,可採用定量結合定性分析的方法,組織工作人員對工程施工現場進行收集和資料採樣,再由專家進行評分和定權,將指標值作為對風險評價的估計值。

4風險防範

風險防範是指有意識地通過計劃組織活動避免風險發生造成的損失,或者減少損失的影響程度。風險防範的主要方式包括風險迴避、損失控制、風險轉移、風險自留4種。其中,風險迴避是指完成農業水利工程建設的風險評價之後,發現風險發生概率過高,將造成較大的損失,而缺乏有效的應對措施時,需要採取風險迴避,放棄該項目,以規避其產生的風險;損失控制是指當遇到風險無法避免的情況時,需要選擇將風險降至最小值的辦法,其不屬於放棄風險行為,而是通過最佳的解決措施來降低風險造成的損失;風險轉移是指通過契約轉讓風險,以此降低經濟主體的風險,使得更多人共同承擔風險,其主要形式是合同和保險。風險自留是指將水利工程建設風險保留至管理主體內部,通過內部措施化解風險或者不採取任何措施。其不改變風險的性質和發生概率,也不改變其存在的潛在損失[2]。

5農業水利工程建設風險的解決措施

加大農業水利工程建設重視程度

在進行農業水利工程建設的過程中,需要國家和政府加大資金投入,設置專項資金,並且鼓勵社會各界進行投資,改善偏遠地區的農業水利工程建設環境,引進先進的水利設備,提高對偏遠地區工程項目的建設支持,以此增強對工程的重視程度。相關部門需要加強對農業水利工程建設質量的監管,有效解決建設中的安全隱患,使其符合標準規範。地方政府需要將農業水利工程建設化為政府發展的重點,出台政策輔助扶持,為工程建設創造良好的環境。

加強農業水利工程建設管理力度

農業水利工程建設前期,相關管理部門需要進行實地調查,綜合各方面的因素準確評估工程建設的可行性,採用科學的風險評估方法,預測農業水利工程建設過程中存在的風險,並且通過建設合同來完善風險的項目條款,提高管理力度,建設過程中及時與施工單位進行溝通,建立健全的風險監督機制,以此規避風險。加強農業水利工程建設管理力度,施工單位要對施工方案、施工材料、施工設備等進行有效審查,保證客觀條件對風險發生的影響最低。還需要做好農業水利工程建設後期管理及養護工程,全方位地提高水利工程抵禦風險的能力。

強化農業水利工程建設人才制度

專業的管理團隊和建設人才對農業水利工程的風險防範具有關鍵作用,因此,管理機構需要引進專業的水利工程建設人才,為其提供良好的工作環境和福利待遇,使其全身心投入工作中,從而提高管理團隊的整體水平。管理部門還需要定期對專業人才進行培訓,組織學習先進工作單位的管理經驗,以此提高水利工程建設人才的綜合素質,培養出抵禦農業水利工程建設風險的管理團隊。

6結語

國家和地方政府需要深刻認識農業水利工程建設的重要意義,為規避建設風險,需要採取風險識別、估計、評價、防範一系列的措施,並且通過加大農業水利工程建設重視程度、加強農業水利工程建設管理力度和強化農業水利工程建設人才制度,有效地提高抵禦風險的能力,以此加強農業水利工程的建設管理,促進水利工程發揮出最大的應用價值。

農田水利論文範文 篇三

1.1輸水過程中的節水措施

在長期的農業生產過程中,在傳統的農業生產中,採取的節水灌溉措施為挖土成渠,然後把水輸送到田間地頭。這種灌溉方式是一種傳統的灌溉方式,在輸送水過程中,水分的蒸發和流失量比較大,浪費比較嚴重。相關的統計數據顯示,在目前的農業生產中,灌溉渠道中的水並未得到有效的利用,利用率僅為50~60%,只有這個比例的水被用於農田灌溉,表明農業灌溉用水的重點是搞好輸水管道的節水,制定可行的節水措施和方案。這是節約灌溉用水的關鍵。

(1)加強輸水渠道的防滲。由於防滲可採用多種材料,而各種材料的性能不同。一般情況下,應用較多的防滲材料包括漿砌塊石、混凝土預製塊、幹砌塊石和現澆混凝土護面等。在當前的農田水利建設中,大都是建設的“三面光”渠道。如果使用的為混凝土護面,則如果渠道較小,則可選用U型混凝土渠道,改善輸水流量,降低過水斷面。

(2)在農田水利灌溉中,輸水管道不僅為渠牀滲透,在輸水過程中,也可能出現水面蒸發或者渠牀上雜草的蒸騰,如果使用輸水管道便可降低輸水過程中的損耗,則無須採取其他的措施。如果對滴管、噴灌等的要求較高,可從地面灌溉中選擇低壓輸水管,壓強通常小於200MPa。

1.2節水灌溉的方法

一般所謂的農田水利節水灌溉是指農田田間的配水,如果灌溉水達到根系的水分配方式不同,則效果也存在着很大的差異。現階段,節水灌溉技術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微灌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一般涉及到的技術主要包括滴灌、脈衝灌溉和微噴霧等技術。如果參照微灌技術設備性能劃分,分為兩種:①重力微灌;②常壓微灌,如果按照灌溉設備分類,同樣分為兩類:①地下灌溉;②地面灌溉。微灌技術的最大優點在於,可對灌溉用水量進行嚴格的控制,該技術主要包括輸水管道、水過濾系統和灌溉控制系統等。

(2)如果在農田灌溉中使用噴灌技術,則應選擇合適的設備,通常包括動力機、加壓水泵等。而同時可採用水自然下降的勢能,把水壓縮在管道中,從而進行輸水,然後經過噴嘴把水噴到空氣中。這是一個完整的過程,可為灌溉區域內的農作物提供水源。從目前的灌溉技術看,噴灌技術的應用最為普遍,同時,在各種農作物灌溉中均有使用。

(3)在目前的渠道防滲中,經常使用的灌溉渠道防滲技術包括石頭襯砌、混凝土襯砌、塑料薄膜材料防滲等技術,且應用的效果十分理想。

(4)步行式灌溉由於在設備拆裝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是一種可快速拆卸和組裝的節水灌溉設備,可用拖拉機實施灌溉。由於該技術可有效改善灌溉的效率,因此可從源頭上完成水資源的節約。

(5)低壓管道輸水技術的應用,一般採用的方式為,從井內提取水源,然後用灌溉管道系統把水輸送到灌溉區域。低壓輸水管道技術主要應用於水到農田之後,這是由一種比較常用的地面灌溉方式。

1.3節水灌溉的系統

(1)不充分灌溉理論。充分灌溉方法,不僅能夠獲得單位產量最大化,同時可提高農田灌溉用水的利用率。但這並不意味着單位水量用量最多,收益便最高。因此,基於這一認識,提出不充分灌溉理論,即該理論認為,灌溉的目不是實現單位面積產量的最大化,而是單位用水量儘可能提高作物的產量。在我國水資源日漸緊張的背景下,水資源短缺的年代,該理論的提出顯得意義重大。

(2)水稻薄淺濕曬灌,通常水稻灌溉為長期保持較深水層。但是一些地方採用的仍然是串灌、漫灌的方式,水肥流失比較嚴重。近年來,學者研究採用薄、淺、濕、曬的灌溉制度,在節水方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該系統制度的基本做法為:薄水插秧、淺水返青,在分櫱之前,加強田間濕潤管理,而在分櫱之後,通過曬田、拔節抽穗保持薄水,以及乳熟保持田間濕潤,確保黃熟濕潤落幹。

1.4節水田間處理

任何一種節水灌溉措施,在農田水利中的應用,主要的目的是濕潤農作物根系活動層土壤,通過濕潤土壤,這達到作物吸收的需求。節水田間處理方式,主要包括:①中耕保墒;②麥稈覆蓋。其中,中耕保墒方式為在灌溉之後,耙鬆表層的土壤,進而把毛細管切斷處理,最終確保水分不輕易蒸發。而麥稈覆蓋方式,也即是把麥杆切碎之後,鋪在土表上,從而建立一個覆蓋表面,降低水分的蒸發量。

2節水灌溉技術在農業水利中應用的注意事項

在農田水利中應用節水灌溉技術,毫無疑問,存在着各種不利的條件和制約因素,但是不能迴避和無視這些不利的條件和因素,而需要正視它們,通過採取有效的應對措施,克服這些不利因素的影響,最終促進農業灌溉技術的推廣和應用。這有利於提高我國農田水利的灌溉水平。在農業節水灌溉技術推廣中,應注意的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根據土壤條件和農作物的類型,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則,合理選擇節水灌溉技術。在應用和推廣節水灌溉技術過程中,應根據種植的農作物類型,以及當地的土壤條件,合理選擇農田水利節水灌溉技術。對於農作物產量相對較低的大田糧食作物,在應用節水灌溉技術時,應重點考慮改進地面灌溉的方式,把節水灌溉技術作為主體,通過加大資金的投入力度,利用機械化免耕秸稈覆蓋技術、膜壟溝灌溉技術,加強這兩種技術的研究和應用,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適當加大資金投入,採用噴灌和滴灌技術。

(2)按照農業種植結構的調整方案,合理確定農業節水技術。根據農業種植結構的調整方案,也即是壓縮農作物的種植面積,尤其是縮小糧食作物種植面積,擴大經濟作物種植面積,合理確定各種節水灌溉技術,提高單方水的效益和經濟產出。

(3)積極轉變工作思路,以農民為主體。在技術推廣和應用中,應切實尊重農民意願,在技術推廣中發揮農民的主體作用,每一項水利工程的建設,應站在優化水資源配置,建設環保型社會的高度,而不能僅僅重視經濟效益,還要注重社會和生態效益。

(4)在投入的形式上,改變傳統的以農民義務勞動為主的方式,通過市場化的運作方式,吸納社會等多方面的資金,在建設過程中,廣泛收集和採納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發動社會各界的力量,提高農田水利建設的整體水平。

(5)在污水處理方面,應採用污水分級制度,在一些水資源比較短缺的地區,可採用滴灌技術,把水直接噴灑在植物的根部,這不僅有利於增強吸收,而且可以降低蒸發量。在我國中西部地區,水資源短缺的地帶,可應用和推廣噴灌、滴灌等技術。總而言之,在應用和推廣農業節水灌溉技術的同時,應結合當地是實際情況和各種節水灌溉技術的特點,合理選擇節水技術,從而實現節約水資源,提高農作物產出效益的目標。

3結語

農業水利相關論文 篇四

【摘要】為加快推進現代農業發展,滕州市堅持把農田水利作為發展現代農業和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基礎,科學編制規劃,推進科技創新,改革管理機制,全面加快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取得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為其他地區農田水利建設管理提供了借鑑。

【關鍵詞】滕州市;農田水利;建設管理

農田水利設施是抵禦農業自然災害,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和農村生態環境,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農村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近年來,滕州市水務局堅持把農田水利建設作為強基礎、惠民生的戰略工程來抓,改革建管機制,創新水利科技,多方爭取資金,實施規模治理,相繼興建了一批高效節水灌溉等農田水利項目,改善了農業灌溉條件,推動了現代農業發展。全市已發展農田有效灌溉面積萬hm2,其中節水灌溉面積萬hm2,每年節水7600萬m3,全市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顯著提高,新增糧食及經濟作物產值萬元。

1科學規劃佈局,高效規模建設

農田水利建設規劃編制實現標準化

根據全市農田水利現狀和經濟發展格局,委託專業機構高標準編制了《農田水利建設規劃》、《“旱能澆、澇能排”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等專業規劃,堅持“統一規劃、集中連片、規模發展”的原則,大力開展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到2020年底,在全市建成“旱能澆、澇能排”高標準農田萬hm2,約佔全市總耕地面積的91%。

小農水重點縣項目建設實現高效化

搶抓機遇,爭取資金億元,完成了全國第二批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項目,新增恢復和改善灌溉面積8580hm2,新打機井120眼,建設小型提水泵站1座,維修加固塘壩15座,2013-05順利通過省級驗收。項目區基本實現了耕地灌區化、灌區節水化、節水高效化的建設目標。

高標準農田水利項目建設實現規模化

通過全省競爭立項,分3年實施總投資億元的全國第五批高標準農田水利建設示範縣項目。目前,投資萬元的2013年度工程已全面完工,新打改造機井155眼,新增改善灌溉面積,年增節水253萬m3。投資萬元的2014年度工程也正在實施。到2015年項目全部建成後,規模連片發展節水灌溉面積萬hm2,形成較為完善的規模化灌排體系,使全市有效灌溉面積佔耕地面積的比重達到83%,節水灌溉面積佔有效灌溉面積的比重達到74%,高效節水灌溉面積佔有效灌溉面積的比重達到53%。

2強化監督管理,推進科技創新

加大項目建設監管力度

堅持“百年大計,質量第一”,嚴格推行項目法人制、招標投標制、建設監理制、合同管理制“四制”管理,按照基建程序,認真組織實施。項目開工前,委託招標公司對工程施工、監理、設備採購進行公開招標。項目實施中,由專業機構進行質量監測,派員跟蹤監理,嚴格項目管理和質量進度控制。同時,抽調技術人員深入各項目工地全程監管,督促施工單位倒排工期,加快進度。每項工程完成後,嚴把竣工驗收關,確保了工程建設質量。

加快農田水利科技創新

堅持以科技為支撐,積極探索應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平原井灌區採用機井灌溉射頻卡控制系統,實現了灌溉的智能化和高效化;沿湖沿河提水站灌區採用供水恆壓控制變頻設備,運行方便,灌溉分組自如;水庫塘壩灌區採用埋設鋼筋混凝土管道與修築混凝土現澆防滲渠相結合技術,既節約了投資和佔地,又加快了施工進度。同時推廣應用了土壤墒情監測、地下水位遙測、灌溉信息自動傳輸等信息自動控制技術,有效提高了農田灌溉的科技水平和含量。

嚴格項目資金和施工安全管理

按照基建財務管理制度,對每一項農田水利項目均設立資金專户實行報賬制,由國庫統一支付,確保工程建設資金專款專用。同時,嚴格施工安全管理,配備了安全管理人員,對每一單元工程,加大質量安全監管力度,確保了農田水利建設優質高效推進。

3改革管理機制,確保工程效益

深化基層水利服務體制改革

探索建立農民用水合作組織

註冊成立了21個灌溉供水和9個飲用水協會,在部分項目村成立了用水組,配備了辦公場所和管理人員,制定完善了協會章程、灌溉管理、工程維護等規章制度,建立起了農民互助式的服務組織。

創新農田水利管護模式

先後出台了《全市水利工程管理辦法》《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的意見》等規範性文件,明晰了農田水利工程產權和建設管理職責,落實管護主體責任,實行專業化管理、市場化運作,同時積極探索實踐用水户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維護、自主經營,自我發展的灌溉供水模式,充分調動了農民參與工程建設管理的積極性,確保了項目建一處、成一處、發揮效益一處。

4存在問題與建議

經過堅持不懈地大搞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滕州市的農田灌排條件持續改善,結合世行貸款、國土整治、標準糧田建設等多個項目的實施,全市已發展節水灌溉面積萬hm2,其中井灌區低壓管灌節水面積萬hm2,有效改善了項目區農民生產生活條件,促進了高產、優質、高效農業的發展。但同時應看到,由於多年投入不足,建管機制不活,全市萬眼機井仍有部分尚未配套,現有水庫河湖引、提水工程大部分設施老化及損壞嚴重,225座塘壩部分老化失修、標準偏低,農業灌溉水利用係數不足,嚴重製約了農業生產的發展。

轉移財政支農資金的投入重點

將節水灌溉、水源開發、水保治理、生態建設等與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增加農民收入密切相關的農建工程項目作為投入的重點,拉動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同時,規範投資渠道,統一整合水利工程建設資金,對各部門申報的項目進行統一規劃,防止項目重複建設,重複投資。

加大對小農水基本建設扶持引導力度

對自建農田水利工程的村及農户,在繼續採取以獎代補的方式予以補貼的同時,要進一步加大補貼比例,並制定出投資到户的補貼辦法,以調動農民羣眾和民營大户興辦農田水利工程的積極性。

加強農田水利工程的建設與管理

按照“明晰所有權、出讓使用權、放開建設權、搞活經營權”的原則,明確權屬關係,落實責任主體,實行標準化管理、市場化運作,各類農建工程都要按照“先建制、後建設”的辦法,採取股份合作、拍賣轉讓、租賃承包、農民用水合作組織等多種形式進行建設、管理和經營,同時,要加強政府管理及羣眾監督機制建設,確保各類管理體制下的工程能服務於農、造福於農。

農業水利相關論文 篇五

1蓋州市水利工程存在的問題

1.1重建設,輕管理

農村水利工程的管理制度不健全,導致水利工程重建輕管、只建不管甚至水利設施帶病運行的問題嚴重存在,工程運行困難,嚴重製約了水利工程在農業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影響了農業現代化建設的進程。農村小型水庫、水利工程眾多,工程屬集體所有,大部分轉包或轉賣,集體不受益,農户是受益人,但沒有使用權,以至於出現“用水的不管水,管水的不用水”,“使用工程個個有份,管理維護人人無責”。產權不明、權事不清,這種權、利分離造成一些水利工程設施建成投入使用後管理責任不明,加上維護維修資金的嚴重匱乏,工程或遭到破壞、或被盜、或年久失修而廢棄,工程效益得不到充分發揮。

1.2維護資金投入不足

由於水利工程項目在前期投資計劃中僅將建設資金列入預算,而並不包含後期的維護費用。水利工程設施投入使用後,產權主體和運行管理主體往往模糊不清。原因之一是維修資金來源問題沒得到有效解決,水利設施不出問題還好,一旦出現問題,維修就是一筆大的費用,鄉鎮、村兩級政府拿出這筆費深感吃力,受益户則往往關切度不高,甚至是事不關己的態度。二是沒有專門管護人員巡查看護管理,導致水利設施被盜、遭人為破壞的事情時有發生。從目前效果看,“一事一議”政策由於資金籌資額度小、落實難度大等問題而缺乏可操作性。灌溉用電、用水的價格都相對較高,大部分農民承擔不起,而政府對農村水利投入的勞動力和資金的投入不足,造成管理單位在做徵收水費的工作時存在困難,工程很難正常營運。

2水利工程建設蓋州市對農業經濟發展的影響

水利是經濟發展的基礎,是農業的命脈。搞好農業綜合開發,加強水利建設、是提高農業發展水平、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舉措。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首當其衝的是對與農業聯繫最為密切的水利工程提出了新的要求,水利工程必須順應農業的發展趨勢做出相應的改革和調整,如此才能實現農業經濟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2.1農業種植結構與農田水利工程

蓋州市是個丘陵地區,山多地少,農業人口53.49萬人,土地面積2930km2,耕地面積61.02萬畝,其中水田5.62萬畝,旱田37.56萬畝,菜田7.63萬畝,林果10.22萬畝,人均耕地面積1.15畝;水利工程:大型水庫1座,中型水庫1座,小(Ⅰ)型水庫6座,小(Ⅱ)型水庫12座,提水閘16個,泵站11個,塘壩183個,窖池36個,灌溉井87240個,有效灌溉面積39.1萬畝,佔灌溉面積的65%。佔農村水利工程絕大多數的小型農田水利工程,運行現狀卻令人堪憂,這些工程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有人用、沒人管,有人問、沒錢修”的現象,農村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現狀與農村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不相適應,灌溉水利用效率較低,小型水利工程設施管護不到位等等,很多都對農村水利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2.2健全水利建設投入機制增加水利工程數量

政府要建立健全水利基本建設投入機制,採取政府投資、政策融資、社會籌資、銀行貸款、個人捐資等多種方法來實現農田水利建設的資金保障,建立多渠道、多層次、多元化的新型農村水利基本建設投入機制。首先,政府要擴大水利工程的建設範圍,增加財政投資規模;其次,為避免國家財力不足的情況,主管部門應該採取財政補貼、税收優惠、定向定額補貼等方式,引導全社會、集體乃至農民增加對水利工程的資金投入;第三,要充分利用好農業綜合開發資金、國債資金、水利建設資金、財政扶貧資金等來實現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資金保證。農民是小型農村水利工程的直接受益者,在小農水項目建設上,應改變過去政府一手包辦、農户參與決策和監督少的做法,遵照農村水利工程“民辦公助”的原則,推行農户全過程參與的建設模式。要廣泛調動受益羣眾的積極性,通過以獎代補、先幹後補等多種方式,引導農民羣眾自願投工投勞興修水利的積極性。

2.3改善種植結構,增加農業收入

原來種植結構主要是以玉米、高粱為主,所配套的水利工程是為了滿足糧食作物的生長需要,但經濟附加值低。現在隨着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農業大棚、蔬菜、瓜果、苗木等經濟作物面積不斷增加,對原水利工程灌溉、降漬、抗旱的標準要求不一致,其標準更高。隨着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提高農業農民收入是縣級政府的主要任務,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又是市場化行為,一家一户生產模式缺少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調整,給農村水利工程的配套建設帶來了一定困難,加大農村水利工程建設,適應農業產業調整就顯得更加重要。

3對策和建議

3.1完善管護機制

農村水利設施是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基礎,農村水利工程投入大、見效慢、管理難、直接經濟效益不明顯,多表現為間接的社會效益,公益性較強。因此,儘快建立加強農村水利建設的新機制,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保護和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針對小型水利工程“國家管不到、集體管不好、農民管不了”的問題,應遵循“誰投資、誰所有、誰受益、誰管理”的原則,嚴格界定各類農村小型水利設施的產權,落實管護責任主體,由重建輕管向建管並重轉變。發展農民用水合作組織是解決小型農村水利設施建設的公共性和農户家庭經營的個體性矛盾的重要途徑。要按照“民建、民管、民有、民營”的模式,逐步把農民用水合作組織培育成為用水和管水主體,賦予農民用水合作組織灌溉工程自主管理職權,建立羣管為主、專管為輔,專羣結合的新型農村水利服務體系。

3.2改變種植方式

農田灌溉佔用水量的70%,農田灌溉用水無非是打深井和用水泵引水的方式,造價高,增加農業產品成本。因此通過土地平整、深翻深鬆、免耕少耕,平衡施肥和增施有機肥,提高土壤肥力;改進種植結構和耕作技術,提高農作物產量和產品質量;採用滴灌來降低農田水分蒸發耗水量。改變種植方式合理開發利用水利資源,降低農產品成本,促進農業經濟健康持續發展。

3.3採取涵蓋保墒技術

在耕地表面覆蓋塑料薄膜、秸稈或其他材料抑制土壤蒸發,減少地表徑流,蓄水保墒,提高地温改善土壤物理性狀,達到蓄水保墒,提高水的利用率,促進作物增產的良好效果。秸稈覆蓋一般可節水15%~20%,增產10%~20%,覆蓋塑料薄膜可增加耕層土壤水分1%~4%,節水20%~30%,增產30%~40%。既節約了水資源,又降低了農產品成本,提高了農業收入,達到發展壯大農業經濟的目的。

4結語

水利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礎,大力提高我國水利事業發展水平,特別是縣、鄉級水利事業發展是長期而又艱鉅的任務。人多水少、水資源時空分佈不均是我國的基本國情水情,水資源供需矛盾突出仍然是可持續發展的主要瓶頸,農村水利建設滯後仍然是影響農業經濟發展的最大硬傷。通過加強農村水利建設,完善管理機制,調整種植結構,採取涵蓋保墒技術,加強農業節水措施,合理利用水資源,降低農產品的成本,促進農業經濟健康發展。

農田水利論文範文 篇六

1.灌溉

民國時期農田水利建設有了較大發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西北地區。新疆、甘肅、內蒙古、青海、寧夏五省因氣候乾旱,引水灌田甚為需要,水利建設頗顯迫切。1938—1943年間新疆利用近代水利技術,修建了新型灌溉工程15處,灌溉面積共計1487400畝,耗資7550000元。1944年全國水利委員會對新疆水利進行指導,派遣水利勘測總隊對沙灣縣新盛渠進行測量和施工,興建攔河壩,引瑪納斯河水灌溉該縣荒地約8萬畝。此外,吐魯番盆地農田水利亦很發達。據1944年統計,僅吐魯番縣就有水渠7條,可灌農田165102畝;有坎兒井379道,可灌農田17萬多畝。由於灌溉發達,全縣農作物畝產達二石之多。甘肅省政府則在1935年主持修建了洮惠渠,耗資75000元,灌溉面積達35000畝,是民國時期大型灌溉工程之一。1942年又建成湟惠渠,可灌農田7557畝。1947年政府主持修建的酒泉縣鴛鴦池水庫工程竣工,蓄水1200萬立方米,可灌農田10萬畝,是甘肅近代大型水利工程之一。抗戰期間,內蒙古在國民政府的幫助下向農民銀行貸款500萬元,興建復興渠,並動員部分軍隊參加建設,歷時兩個月,於1943年6月建成,渠長68公里,可灌溉農田30萬畝。但青海與寧夏二省,所建農田水利工程卻相對較少,如青海僅在東部12縣建有灌渠181條,灌溉面積63.71畝;寧夏亦僅在永寧縣境內修建雲亭渠,長約75公里,灌溉面積達20萬畝,為該省民國年間修建的一條大渠[9]417。

(2)陝西山西。1928—1930年間,陝西連續三年大旱,莊稼顆粒無收,赤地千里,餓殍載道。水利專家李儀祉於1930年重回陝西主持水利工作,着手修建灌溉工程。1932—1935年間,李儀祉共主持新建涇惠、洛惠、渭惠三大渠,灌溉面積共計126萬畝,其中涇惠渠是中國第一座應用近代水利技術建設的大型灌溉工程,而渭惠渠的建築物則以鋼筋混凝土為主,在工程質量上達到了當時農田水利工程的最高水平,受到各界好評。嗣後,渭河以南諸支流灌區相繼開工建設,並建成梅惠渠、黑惠渠、澇惠渠、灃惠渠、泔惠渠,皆採用新法施工,無論質量還是技術,在民國年間均首屈一指。陝南方面,1938—1947年間,還興建了漢惠渠、褒惠渠、湑惠渠。以上諸渠的修建完工,使陝西灌溉面積達到了138萬畝。山西水利歷史悠久,歷代均有建設。據統計,1935年間汾河流域22縣灌區共有灌渠543座,灌溉面積達15萬畝,其中文水縣灌溉最為發達,全縣有灌渠100條,可灌農田54.5萬畝[9]430。

(3)河南山東安徽。河南、山東二省灌渠工程主要集中於洛河和沁河支流。1937年前沁河上的灌溉工程興建較多,如1928年就修建了20多座閘門,總灌溉面積達到7.6萬畝;洛河流域共有灌渠49道,總灌溉面積達20萬畝。安徽則於1935年疏浚了芍頗水利工程,將灌溉面積由數萬畝增加到20萬畝[9]431。

(4)海河流域。1933年華北水利委員會與河北省建設廳聯合,利用農田水利基金興辦滹沱河灌溉工程,可灌農田38萬畝。兩年後全國經濟委員會曾撥款修堰,以便將各小灌區統一成一個大灌區,使全部灌溉面積增加到110萬畝以上,惜因抗戰爆發而被迫停工[9]15。

(5)四川雲南貴州。西南地區農田水利在抗戰時期有了較大發展,由於支援戰爭需要,政府在興辦農田水利方面作了較大努力。據1947年統計,1938—1945年間全國共完成農田水利建設72處,灌溉面積151萬餘畝,雲貴川三省佔39處,為總數的54%,灌溉面積57萬多畝,佔全部灌溉面積38%。其中四川佔29處,灌溉面積631410畝;雲南佔4處,灌溉面積354260畝;貴州佔6處,灌溉面積168750畝[9]16。

(6)浙閩地區。抗戰期間,浙江省政府主持興建了灌溉面積達5萬畝以上的工程11處,總灌溉面積達787000畝。戰後亦着手修閘23座、斗門17座、泄水閘堰8座,受益農田達140萬畝。福建灌溉工程則以長樂縣蓮柄港最著稱。1927年海軍開始籌備興建抽水灌溉,兩年完工,旋因水利糾紛,工程一度被毀,1935年恢復重建,並改進了水費徵收辦法,灌溉農田達6萬餘畝[9]448。

(7)兩廣地區。1933—1935年間廣東治河委員會興建有9處水利工程,灌溉面積為281771畝。1946年開始興建馬鞍圍西部圍堤,受益農田達20萬畝。廣西灌溉工程則多為沿河壘石而成的小型溝堰。據1935年調查,全省已竣工和正在修建的灌溉面積在一萬畝以上的工程達16處,總灌溉面積達529656畝,抗戰期間新建了灌溉工程24處,受益農田達598300畝。到1948年,全國灌溉總面積達到240000000畝[9]508。

2.航運

民國時期,華北地區的航運,主要是海河和運河,但因往昔各河治本無術,航運殊鮮進步。1930—1935年間海河工程局舉辦了9次海河放淤工程,對航運裨益甚為明顯。而由於津浦鐵路通車,運河日趨衰廢,1933年華北、揚子江、導淮、海河四水利委員會會同冀魯蘇浙四省建設廳,召開整理運河討論會,並制訂了詳細整理計劃,惜因暴日入侵,未及實施。抗戰期間,由於開展水陸聯運的需要,水利委員會與交通部聯合,對大後方金沙江、岷江等25條河流進行勘察,共計勘察14511公里,測量10812公里,並整理河流17條,長3860公里。經過施工,炸除了險灘,減少了航運危險,增加了航船載重量和航運里程,縮短了航運時間,節省了運輸費用,為戰時軍民運輸提供了方便。據不完全統計,戰時內河航運共計載客55587109人次,運貨37964273噸,極大地緩解了交通運輸壓力,在一定程度上支援了抗戰[2]156。

3.開發水力

水力發電可供給工業所需動力,以補燃料不足。抗戰爆發後,工廠西遷,燃料缺乏,而西南各省雖產煤不多,卻藴藏水力甚富,乃須大量開發,以應戰時所需。國民政府資源委員會遂於1937年7月起,先後建成19處水力發電廠(站)“,與省營、官營的水力發電廠(站)共計形成約20728萬千瓦的裝機容量”[10]231,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大後方各省工業動力不足和照明問題。

二、結語

農田水利論文範文 篇七

(一)抗日戰爭前農田水利事業受到重視

抗日戰爭前幾年,為了復興農村,國民政府開始加強農田水利建設。全國經濟委員會成立伊始,除繼續辦理長江、淮河、漢水、贛江、並江北里下河、通海各港築堤、浚河、建置閘涵以及河南省伊、洛、沙、穎各河建築堤壩、橋涵和植樹、護岸等工程外,復致力興辦西北灌溉事業。如陝西省的涇惠渠、洛惠渠、綏遠的民生渠以及甘肅、寧夏兩省重要水渠均於年內分別進行。涇惠渠的前身是春秋戰國時的秦鄭國渠,據稱當時溉田4.5萬頃,以後,年久失修,至清末因渠身罅漏,僅溉田200頃。民國初年曾議興修,以工款無着未能興工。1928年,陝西省政府與華洋義賑會合力籌備,將原擬第一期計劃分為兩部,上部築堤河壩,鑿引水洞,及拓寬舊石渠、土渠、修建跨渠橋樑等工程,由華洋義賑會擔任,於1930年冬開工;其下部修總乾渠、南北乾渠、中白渠及其橋樑、涵洞、跌水、渡槽、分水閘、斗門等工程,由陝西省政府擔任。至1932年夏,各項工程大部告一段落,約計用費140萬元。據統計,1932年實灌地畝為8萬畝;1933年增為32萬畝,1934年增至42萬畝。另據調查,1934年,涇陽一縣,產棉價值在百萬元以上。每畝地價由5、6元增至40元。“教育及地方事業均因以發展,人民漸形康阜”②。據經濟委員會派往查勘工程

-----------------

①侯德礎:《試論抗戰時期四川農業的艱難發展》,《四川師範大學學報》19S7年第6期;陳國生:《戰時四川的農業改良與農村經濟》,《抗日戰爭研究》1999年第4期;顧樸光:《抗日戰爭時期貴州農林牧業概述》,《貴州民族學院學報》2001年第4期;張奇、楊紅偉:《論抗戰時期中國西北地區的農業開發》,《甘肅社會科學》2002年第4期。

②國民政府實業部《中國經濟年鑑》編纂委員會編纂:《中國經濟年鑑·民國二十四年續編)第8章,水利(H)3,上海商務印書館1935年版.

實施人員報告,赴渠查勘時,正值棉花收穫之際,涇渠灌溉不及之田,棉本僅高30公分,每畝最多隻能收30斤,而涇渠溉及之田,棉本高至1公尺以上,每畝可收80斤,每畝產量之相差幾及2倍。“該渠放水僅及二年,沿渠農民生活非復昔比,興辦水利之效顯然可見”①。本渠農民因水利而得的利益,據1938年統計,已增加至600萬元以上②。

綏遠省民生渠於1928年冬以工代賑興修,旋以賑款不敷,又由省政府向中國華洋義賑救災總會貸借鉅款。1931年,動用駐綏官兵4000餘人協助工作,歷時三載告成,用款70餘萬元,救濟災黎10餘萬口,全渠計長195華里,可灌田25000餘頃,每年生產糧食250餘萬擔③。

甘肅省各縣開渠成績以臨洮縣為最著,計開渠12道,可灌田57700畝;其餘則皋蘭等32縣,計開渠213道,可灌田3602460畝;黃河沿岸設置水車者,有永靖等四縣,車數達254輛,可灌田50440畝④。寧夏省境內水渠,計有云亭渠、漢渠、天水渠等10餘條,已成工程長約1600裏,灌田71萬餘畝,擬辦工程尚有720裏,溉田約可120萬畝,需款約150萬元,其中以雲亭渠工程最為重要,該渠共長150餘里,兩旁灌溉區域約30餘里或十五六裏不等,可灌田20萬畝,約需工費37萬餘元。1934年,經濟委員會撥款20萬元,其餘由寧夏省政府自籌。經寧夏建設廳派員測量後,即由省政府派15路軍士兵11700名前往開挖,全部工程分上下兩大段,上段於1934年11月竣工,至下段工程因地凍改於1934年4月動工,旋亦完全告竣,舉行放水典禮⑤。

華北的水利灌溉也有進展。1934年,華北水利委員會與河北省民政、財政、實業、建設四廳合組滹沱河灌溉工程委員會,計劃築堰開渠,兼用機械吸引滹沱河水灌溉農田。1933年10月20日開工以後,除1934年大汛期間停止工程外,進行順利。1935年6月,工程全部告竣,並於6月15日舉行放水典禮,計工程先後用款60萬元,約可灌田38萬畝⑥。

山東農田水利事業的特點是規模大、效益好、技術水平高。如疏浚徒駭河、萬福河、洙水河、趙牛河、馬頰河和東西泗河,土方共達58262568立方公尺,統共增加農業收入3341萬元。山東還修建了王家梨行、齊河紅廟、青城齊東馬閘、蒲台王旺莊等四個虹吸淤田工程,使用抽水機從黃河中抽水進行灌溉,灌溉面積達8萬畝⑦,這在當時恐怕稱得上是先進的水利設施。鑿井也有較大開展。如齊東縣全縣原有灌溉井不過100餘眼,車井更屬罕見。自1928年成立建設局,將鑿井列入要政。1931年奉建設廳令由本縣建設特捐下撥4500元作為鑿井貸款額度。一、水車鑽井每眼160元;二、鑽井每眼120元;三、水車磚井每眼100元;四、磚井每眼80元;五、土井每眼40元,並由建設局第四科督率鑿井人員幫助農民鑿井,於是各種井數增加,至1935年,新鑿井達1052眼,其中使用水車的達160眼⑧,佔15.21%。

河南農田水利的重點是開渠和鑿井。伊、洛二河,在洛陽偃師境內,輔夾並流,成為夾河區,東西長50裏,南北廣10裏,中部低窪,河水倒灌,以致無歲不澇。1933年10月,兩縣徵用

-----------------------

①《中國經濟年鑑·民國二十四年續編)第8章,水利(H)3。

②沈雷春編:《中國戰時經濟志》,台北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85年版,第16頁。

③中央黨部經濟計劃委員會編:《十年來之中國經濟建設》第20章。綏遠省之經濟建設,第3節,水利建設,南京扶輪日報社發行,1937年版,第4頁。

④前揭《十年來之中國經濟建設》第18章,甘肅省之經濟建設,第7節,水利建設,第13頁。

⑤前揭《中國經濟年鑑·民國二十五年第三編》第8章,水利,(H)39,上海商務印書館1936年版。

⑥《中國經濟年鑑·民國二十五年第三編》第8章,水利,(H)32。

⑦根據國民政府財政部《財政年鑑》編纂處編纂《財政年鑑·民國二十四年續編)和冬臘月《財政年鑑·民國二十五年第三編》第8章數字計算。

⑧民國《齊東縣誌》卷4,政治志,水利,鑿井。

義務勞工,自洛陽東西馬莊起迄偃師嶽灘伊河止,排挖泄水渠一道,長22公里,於1934年冬挖成。此渠完成後,左右1裏以內之地,往歲被淹者4萬畝,皆成沃壤,“每畝收穫以八元計,年可出產三十二萬元,即離渠一里以外之地,往年因土壤卑濕收成減色者,亦可年增十餘萬元”①。河南第一行政督察區督飭各縣於臨河地帶開挖溝渠,引水灌田,全區共計開渠32道,可灌田地37035畝,“此於生產防災工作,尤著成效”②。河南地屬高亢,人民多鑿井灌田,惟墨守舊法,水源不旺,為提倡新式鑿井,河南省政府於1933年10月開辦了鑿井訓練班,並由農林水利各機關及農村合作委員會長期組織鑿井隊,先後代農民鑿成灌溉水井l621口,每井可灌田30畝。至鑿井費用,凡派至各縣所需旅費、運費、工資、工具,均由公家供給。人民僅出井內所用材料。每井約10餘元至20餘元。並由農村合作委員會介紹銀行貸放鑿井貸款,以利貧農。至1935年7月,全省各縣已鑿成模範井220口,普通井95722口③。“灌溉事業,有以機器吸水灌田者,有以築壩設閘蓄水灌田者,河南均已舉辦”。如洛陽白馬寺附近農田,地勢高亢,不能引水灌溉。為了喚起民眾注意科學水利,河南省政府於1931年設立灌田場,所有吸水機、引水渠、進水池等工程,於1932年已完成,並於1932年4月建築水閘橋樑,添購水管機件,裝有24匹馬力柴油機1部,14匹馬力柴油機2部,同時抽吸,每日可灌田220畝。鐵道以南之地5000畝,每22天可灌遍1次。若加開夜工則半月可灌遍1次,徵收水費,每畝年僅7角5分。固始大港口緊臨淮河兩岸,良田常因淮水暴漲,由港口倒灌,致遭淹沒,遇旱又苦無水灌溉,1935年5月,該縣設計就該處建築石閘l座。同年10月招工建築,1936年3月始告完成,計工程費17000餘元,“從此十餘萬頃良田,盡得灌溉之利”④。

其他省縣也紛紛行動起來,江蘇省六塘河淤塞不通,年年氾濫成災,江蘇省建設廳徵工開浚。1933年12月開工,1934年8月竣工,“開浚後,不獨水災可免,且獲灌溉變通之利,兩岸受益田畝有四百餘萬畝”。全省各縣從1934年2月至6月共浚河道348條,長2247公里,共做土方2300萬立方公尺,受益田畝約1334903餘畝。浙江省温嶺縣舊有金清、玉潔二閘,因年久失修,河道淤塞,閘基損壞,因另勘地址,修築新金清閘,並開河以利農田,金清港流域684.8平方公里均賴此閘灌溉。黃巖縣西江流域均屬平原,因潮水沖人,不宜種植,新建了西江閘,西江流域面積18420平方公里,均賴此閘蓄淡御鹼,種植均便⑤。

在全國經濟委員會統一規劃下,各省修建大型水利樞鈕成為可能。湖北省的金水建閘工程即為其一。金水為揚子江右岸支流之一,流域跨嘉魚、蒲圻、咸寧、武昌四縣,面積約480平方公里。流域內地勢低窪,春冬則湖水流泄於江,夏秋則江水漲灌諸湖,而內灌之期,又在農田收穫之時,致有良田約90餘萬畝,不能種植,每年損失農產價值數百萬元。湖北省揚子江水道整理委員會擬築壩以拒江水倒灌,開挖引河,裝置泄水門,以宣泄內潦;建築船閘,以利航運,只因經費困難,未見實行。1932年,全國經濟委員會接管湖北水利堤工後,為堵閉金水,將壩頂築至海平面以上31.5公尺,壩底平均寬120公尺;並就禹觀山開鑿泄水洞3道,裝置治軸閘門3座,以調節湖水外泄;另又從禹觀山至赤磯山,築造橫堤1道,以防阻江水氾濫。工程至1935年3月已全部告竣,4月28日舉行落成典禮。該工程全部經費僅80餘萬元,但經濟效益卻異

---------------------

①前引《十年來之中國經濟建設》第15章,河南省之經濟建設,第8節,地方水利建設,第5頁。

②王光臨:《五年來工作紀要》甲,淪陷前,1947年7月版,第3頁。

③李儀祉:《十年來的中國水利建設》,《抗戰前十年之中國》,中國文化建設協會1937年版.

④前引《十年來之中國經濟建設》第15章,河南省之經濟建設,第s節,地方水利建設,第8頁。

⑤《中國經濟年鑑·民國二十四年續編》第8章,水利·(H)51—52、60。

常明顯。金水閘當江水盛漲,則閉閘以防倒灌江水;退落,則啟閘以泄積潦,金水流域可免氾濫之災,而旱窪之地悉可化為沃壤。據前揚子江水道整理委員會測量,可以增墾田畝面積為614平方公里,約合915000畝。“農品產量之激增,土地價格之漲高,尤難以數計”①。

(二)抗日戰爭時期農田水利事業持續發展

抗日戰爭時期,大後方的農田水利事業繼續有所發展。四川省灌溉方面,1943年,設堰工管理處10處,統灌田5000萬畝。並增設大型灌溉工程17處,增灌田210900畝。同時,在10縣築堵水壩,增灌田1萬畝。工程費貸款,總計1.7億元,完成大型灌溉工程11處,增灌田367580畝;完成計劃增建小型堵水壩灌溉工程72座,增灌田124148畝②,共712628畝。西康省貸款興辦水利,雅安青衣裳渠,已完成放水,可灌田2800畝③,以及從雅安周公河開渠引灌,於1943年6月試行放水,預計收益田畝7500畝④。1943年動工的天全渠於1944年7月完成放水,計灌溉農田4800畝⑤。雲南省與經濟部合作,成立農田水利貸款委員會。1943年將原辦之彌勒竹園壩、宜良龍公渠、文公渠、沾益松林壩四處如期完成,計灌田92760畝⑥。貴州省也設有農田水利貸款委員會,主持各縣農田水利工程建設,1943年已竣工20餘處,受益田畝約15760畝。並另行舉辦惠水、漣江、貴築、烏當、中曹司及安龍陂塘海子第二期工程,共可灌田35300畝⑦。陝西省興修各渠至1941年年終,先後完工放水者,有渭、梅、漢三惠渠;1942年內完工放水者,有黑、褒兩惠渠。另有洛、定、灃、胥四惠渠,於1943年終完工放水。“全省農田總計蒙灌溉之惠者,將及三百萬畝。常年每畝平均增益食糧以五斗計,則每年增益總數,最低限度,當在一百五十萬石”⑧。甘肅水利分河東、河西兩部,河東水利,湟惠、洮惠、納豐、溥濟四渠於1943年完成,共可灌田100000畝以上;河西水利,1943年成立酒泉工作總站,及武威、張掖、敦煌各工作站。除興築肅豐(包括鴛鴦池蓄水庫)、登豐兩渠外,並已完成舊渠整理工程49處,受益田畝已達110萬畝⑨。寧夏省灌溉工程自1942年後,續有改善,共增加灌地91000餘畝⑩。1943年整理舊渠道11處,業已完工,共灌田223.9萬餘畝⑾。青海省地多山谷,灌溉困難,省政府積極進行水利事業,1942年度完成貴德縣一、三兩區下格河水渠。西寧縣屬鎮海堡至楊家寨,東營子至楊起堡,韻家口至曹家堡各渠,亦均於1942年度勘測完竣,開始挖掘⑿。

(三)三年內戰時期農田水利事業受到重大挫折

抗戰末期,國民政府原本制訂了勝利後恢復和發展農田水利事業的計劃,但其後由於發動了反人民的內戰,把大量經費用於內戰軍事,致使貸款發展農田水利的計劃大部擱淺。如陝西省,1947年度原計劃修建第二渭惠渠、清惠渠、冷惠渠、黨惠渠及渭惠第六渠等五

------------------------

①(中國經濟年鑑·民國二十四年續編)第8章,水利,(H)31—52。

②國民政府行政院編纂:《國民政府年鑑》第二回,地方之部,第8章,四川省,第5節,水利,1944年版。

③前揭《國民政府年鑑》第一回,地方之部,第15章,水利,第3節,工作概況,西康省,1943年版。

④國民政府主計部統計局編:《中華民國統計年鑑》第5章,水利,第l節,農田水利,1948年版,第99頁。

⑤國民政府行政院編纂:《國民政府年鑑》第三回,地方之部,第9章,西康省,第4節,建設,四、水利,1946年版。

⑥《國民政府年鑑》第二回,中央之部,第1編,第16章,水利,第3節,工程概況,雲南省。

⑦《國民政府年鑑》第二回,中央之部,第L編,第16章,水利,第3節,工作概況,貴州省。

⑧《國民政府年鑑》第一回,地方之部,第19章,陝西省,第11節,水利。

⑨《國民政府年鑑》第二回,地方之部,第20章,甘肅省,第4節,建設,二、水利。⑩《國民政府年鑑》第三回,地方之部。第21章,寧夏省,第4節,建設,二、水利。⑾《國民政府年鑑》第三回,中央之部,第1編,第16章,水利,第3節,事業概況,十七,寧夏省。

⑿《國民政府年鑑》第一回.地方之部.第22章,青海省,第4節,建設,四、水利。

項灌溉工程,“惟本年度農行未予核准貸款,經費無着,均未能興工”,未收尾的工程也被迫下馬。如澇惠渠已完成67%,清惠渠已完成85%,定惠渠完成57%,“以工款不繼,物價屢漲,未能按照計劃完工”①。貴州省的情況也如出一轍,“至於新辦工程,原有桐梓等縣十一處,因本年度農行對於新辦工程不再貸款,只得一律緩辦”②。由於國民政府內部腐敗的加劇,在此時期,一些水利工程因質量低下而發生重大事故。如廣東惠陽馬鞍圍工程是抗戰復員以來全國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該工程由農民銀行貸款8.6億餘元,中央水利委員會貸放9000萬元,廣東糧食救濟協會撥助1.4億餘元,廣東救濟分會撥助工糧1270噸,另由地方自籌3.7億餘元,並由省內各鄉鎮徵僱民工,負責人力的供應,於1946年12月8日正式興工,歷時5個月竣工。1947年5月11日,由省政府主席羅卓英親臨主持竣工典禮。不意此項盛典剛剛完成,雨季即臨。因該年雨水較多,此一徒有虛名的馬鞍圍,即告崩潰。圍內田地約共150萬畝,皆遭水淹。馬鞍圍人口共5萬,無家可歸者約2500人,橫沙村災情最慘,房屋盡被沖毀,片瓦無存③。

當然,在此期間,也有一些成功的水利工程,但如鳳毛麟角。如新疆迪化和平渠水利工程,包括31公里長的總乾渠1條,蓄水量5000餘萬平方公尺的蓄水庫1座,長5000公尺引水渠1條,以及共長數10公里的分、支、農等渠10餘條,大小閘口門數10個。全年灌水總量可達3000餘萬立方公尺,至少可灌溉農田10萬畝。“這麼一項艱鉅浩大的工程,以我國一切水利工程的進度之前例而言,至少需兩三年時間始能完成,但新疆省水利局卻只用三個月時間便把它大部完成,而且開始放水。工程界人士都認為這簡直是一個奇蹟”。據估計,每年可因此項水利工程而增產米6萬市擔,小麥4萬市擔,雜糧35000市擔④。

二、國民政府時期農田水利建設的特點

(一)統一水利行政,不斷提升水利機構的地位

北洋政府初期,水政分掌於內務、工商兩部,民國三年始成立全國水利局,而牽扯於兩部之間,權責不專,經費無着。“以無通盤治理之計劃,遂呈各自為政之形”⑤。“國民政府成立後,以內憂外患之迭乘,於水政之整理,未暇計及,以致機關重疊,政出多門”,“行政系統,於以紊亂”,“是以年來水旱交侵,幾無虛歲”⑥。1932年7月,和黃紹竑於中央政治會議上提議,改組全國水利行政機關,統一水利行政。1934年1月,在第四屆中央執行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上,黃紹竑又提出統一水利行政以利建設案,獲得通過,並經政治會議擬定《統一水利行政及事業辦法綱要》和《統一水利行政事業進行辦法》,於1934年12月1日執行。該綱要和辦法的核心之點,即為集中事權,集中人才和集中經費。其主要之點為:1.中央設立總機關,主辦全國水利行政事宜。2.各流域不設水利總機關,其原有各機關,一律由中央水利總機關接收後,統籌支配,分別辦理。3.各省水利行政由建設廳主管;各縣水利行政,由縣政府主管,受中央水利總機關之指揮監督。水利關係兩省以上者,由中央水利總機關統籌辦理;水利

-------------------------

①陝西省政府祕書處編譯室:《陝西省政府工作報告》,1947年1至6月,第167、16s頁。②貴州省政府設計考核委員會:《貴州省政府工作報告》,1945年,柒,建設,戊,農田水利,第86頁。

③狄超自主編:《中國經濟年鑑·1948》第3章,水利,太平洋經濟研究社1948年版,第114頁。

④《中國經濟年鑑·1948》第3章,水利,第107頁。

⑤鄭肇經:《三十年來中國之水利行政》,周開慶主編:《三十年來之中國工程(下)》,台北京華書局1967年版。

⑥周開慶主編:《經濟問題資料彙編》,台北華文書局1951年印行。

關涉兩縣以上者,由建設廳統籌辦理。同時,加強領導,不斷提升水利機構的位置。規定全國經濟委員會為全國水利總機關,並規定:“原由國庫負擔之經費,撥歸中央水利總機關支配,大宗工款並由中央水利總機關籌劃;各海關水利附加税除已特定用途者外,一律撥歸中央水利總機關作水利建設基金,並另借撥英庚款為材料專款”①。抗戰開始後,水利事業進一步受到重視。1938年,經濟部成立,接管全國水利,於部內設水利司。1939年,中央五屆七中全會議決,水利專設機構。1941年,行政院於院內設水利委員會,統一水利行政。該會直轄水利機關有導淮委員會,掌理導治淮河一切事務並處理有關之公地新涸地及受益地畝等;廣東治河委員會,掌理廣東全省河流之疏浚、築堤、建港開埠及一切預防水患發展水利籌款施工事宜;黃河水利委員會,掌理黃河及渭、洛等支流一切興利防患施工事務;揚子江水利委員會,掌理揚子江流域一切興利防患施工事務;華北水利委員會,掌理黃河以北注入渤海之各河湖流域及沿海區域一切興利防患事務。在各省則成立水利局,在各縣則成立水利委員會作為省、縣專設水利機構。1940年1月9日,國民政府頒佈《水利建設綱領》,其第一條提出:“水利建設以祛除水患,增進農產,發展航運,促進工業為目標,併力求科學化”;其第三條指出:“為增進農產,應注重灌溉排水及土壤之改良與保護”。把農田水利建設放在了重要位置。該綱領還明確了抗戰時期農田水利建設的重點,“西南西北農田灌溉,應力謀發展,以足民食”。這對於堅持抗戰,建設大後方,滿足軍糧民食,具有重要意義。

(二)因地制宜.開闢多種籌款渠道

對於不同規模,不同地區,不同技術要求的農田水利工程,國民政府採取了中央撥款、中央貸款、各省貸款和地方籌款等四種不同的方式。

1.中央撥款,又分兩種情況。(1)規模過大,技術難度過高的工程。如陝西大荔縣洛惠渠,涵洞共長3377公尺,為國內最長的水利隧道工程。工程費用共計3015093元,也為農田水利工程之最,因此由中央撥款完成。(2)西部貧困地區。如寧夏雲亭渠水利工程,1935年由全國經濟委員會撥助工款20萬元,交寧夏省政府籌劃興辦②。甘肅省水利工程,一向由中央協助辦理,對於河西水利,從1943年起,中央年撥專款l000萬元③。

2.中央貸款。全國經濟委員會統一全國水利行政後,根據國民政府頒佈統一水利行政事業進行辦法,自1934年度起,年列中央水利事業費600萬元。全國經濟委員會在未經指定綜攬全國水政之前,原舉辦的水利事業,如西北灌溉工程,湖北水利堤工事宜及各項測量試驗工作以及各水利機關呈准就海關税收附加專款或由庚子退款借撥材料舉辦的水利事業,均仍照案繼續進行,不在前項方案範圍以內,此項專款約計數百萬元。兩項合計共約1000餘萬元,相對於全國水利事業,這些款項是遠遠不夠的。因此,為了發展農田水利,國民政府採用了貸款的方法。1942年1月,新成立的水利委員會與主持農業貸款的中中交農四聯總處,洽商聯繫辦法。5月1日,行政院指撥農貸經費,確定為各縣農田水利貸款非營業循環基金。經水利委員會與四聯總處會商,將1942年中央所撥基金1500萬元,酌為配撥濟用。1943年,中央共撥貸款基金3000萬元,“此項貸款,每年應繳還本息及收入之水費,亦經列入國家預算,以資

--------------------

①《中國經濟年鑑·民國二十四年續編》第1章,第3節,水利行政之現況,(A)29。

②《中國經濟年鑑·民國二十五年第三編》第8章,水利,(H)38。

③《國民政府年鑑》第二回,地方之部,第20章,甘肅省,第4節,建設二,水利,醜、河西水利。

平衡"①。1944年,農田水利工程繼續向前推進,除陝西洛惠渠,綏遠、寧夏整理舊渠及甘肅河西水利由中央撥款外,餘均以貸款方式處理。本年,中央共撥基金5200萬元,悉經分配各省作為貸款墊頭。中央貸款興修水利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果。1942年,浙江省政府與中國農民銀行簽訂大型農田水利貸款320萬元,連同前水利委員會代撥二成墊頭80萬元,合計400萬元,興辦雲和縣惠雲渠,龍泉縣安仁渠,慶元縣大畈烊,泰順莒江等規模較大的農田水利工程,均於1943年1月起次第興工,除莒江外,其餘工程均於1943年內完工,實撥貸款法幣344萬元,灌溉面積約14000餘畝,竣工迅速,提早收效。而且完工後的1944和1945年,正逢浙江省連年乾旱,而貸款工程區域內的農田歲慶豐登,收成倍於往昔,效果顯著,頗得社會好評與農民信仰。“於是一時蔚然成風,嗣歷年各地辦理農田水利,年有增進,貸款工程實收倡導與示範之功,而奠本省興修農田水利事業之始基”②。

3.各省貸款。如廣東省,“除巨大工程由政府負責辦理外,在此期內,仍以官督民辦為主,組織各縣水利協會或灌溉生產合作社興辦地方水利事業,指定省行年撥專款二百萬元,依照廣東省小灌溉工程貸款辦法大綱之規定貸款,以建設廳農林局為技術輔助機關,求全面之開展”③。雲南省則與經濟部農本局聯合貸款,“由局方放款一百五十萬元,省方自籌五十萬元,作為辦理雲南農田水利工程放款基金,並由雙方合組雲南省農田水利貸款委員會,辦理工程實施及貸款事宜”④。

4.地方自籌。如浙江省從1939年至1947年通過徵收水利特賦,受益田畝攤派,撥借積穀和自籌工賑物資,以工代賑等方式籌集資金興辦水利工程30項,受益田畝達1532060畝⑤。廣西省亦有一定成效。

(三)中央、省、縣結合.大、中、小型並舉

國民政府在推動農田水利事業的過程中,注意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水利建設綱領》第18條規定:“全國各主要水道支幹流之治本,運河及港灣之開闢,大規模灌溉水力發電及其他有關兩省市以上之水利建設,由中央政府主辦之,次要航道之開闢,及灌溉排水等工程,由地方政府主辦之,小範圍農田水利,及水力發電,由政府鼓勵人民辦理之”⑥。

大型水利工程由於用款巨大,技術含量高,在當時條件下,必須由中央政府主辦。如陝西洛惠渠,自1934年開工,至1937年6月,先後完成總乾渠21公里,乾渠80公里,及主要建築物如大壩、渠、閘、渡槽、涵洞、橋樑及第一、二、三、四號隧洞。其第五號隧洞因穿越錢鐮山,遭遇湧泉及流沙,進行異常艱難。至1937年底,約完成全長4/5,前進愈深,沙層愈厚,水量也愈旺。在1938—1941四年中,曾試用各種工作方法,然而因為機器和財力均感不足,收效甚微。1941年9月行政院水利委員會成立,選請中外專家研討改進方法,最後決定改用工作井及工作洞方法。先開試驗段,漸有成效,用人力克服天然障礙,於1946年11月全洞貫通,連同北段舊洞共長377公尺,為國內最長的水利隧洞工程。在將戰前完成的各渠道及建築物加以整理後,於1947年9月9—11日試行放水3天,經過良好,據估計,每年可增產小麥10萬市石,豆谷雜糧75000市石,棉花750萬市斤。此項工程歷時14載,工程費用摺合戰前法幣,共計3015093元,無論在技術上還是在財力上,都是地方政府難以勝任的。

-----------------------

①《國民政府年鑑》第二回,中央之部,第l編,第]6章,水利,第3節,工程概況.第3頁。

②浙江省銀行經濟研究室:《浙江經濟年鑑》第8章,水利,1948年印行,第355頁。

③廣東省政府編:《廣東年鑑·民國三十年度》第11編,水利,第6章,灌溉,(盈)100,1942年版。

④張肖梅編:《雲南經濟》第14章,N.10,1942年版。

⑤據《浙江經濟年鑑》第327—331頁數字計算。

⑥《國民政府年鑑》第一回,中央之部,第1編,第15章,第2節,第293頁。

在抗日戰爭時期,由於各大河流全區或下游淪於敵手,故僅能致力於後方各省水利事業的發展。由於中央的大力支援和各省的辛勤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其中以四川最為顯著。1941年,四聯總處貸給四川省1700萬元,興修新舊工程,計大型堰渠15處,小型塘壩1000餘處,後因工料費用高漲,原定預算,已不敷用,1942年春,增撥貸款900萬元,水種局積極努力,晝夜趕工,所有各處工程,均得於五、六月間一律完工放水。已經灌溉面積約計70餘萬畝。依照預計估算,可能灌溉面積,總計可達250餘萬畝。在成績的鼓舞下,四川水利局繼續致全力於農田水利事業。“一切設計規劃,以及各工程處、工務所之工作,均稱努力,經全部勘察測量設計完畢之工程,凡十餘處”。1942年,四川省將徵實超額完成的3000餘萬元法幣,全數撥作興辦農田水利事業之用。自1941—1947年6月,四川省共完成水利工程24處,受益田畝410978畝①。

大後方其他省的農田水利事業也有較大的開展。如陝西省橫山縣,是一個小縣,農户不足1萬。該縣縣長王俊讓,從1941年至1942年,躬親籌劃,領導民眾,集資自行舉辦小規模水利工程,前後凡共26處,頗著成效。共可灌田35558畝,用款263502元,每畝工程費用僅及7.41元,平均每畝收穫糧食以1市石計,年可收穫3萬餘石,“可謂費省效宏”②。

為了調動各省、縣興辦水利事業的積極性,1935年4月,國民政府曾頒佈興辦水利獎勵條例和興辦水利給獎章程,後認為,由於水利事業的發展,各該條例、章程,已多不盡適用,且原定獎勵事宜偏重河工修防及捐募款項,亦有修正之必要,於是另行擬具興辦水利事業獎勵條例,於興辦水利者予以重獎,於1943年7月29日公佈實施。此後,很多省都出現了大型和小型水利工程並舉的局面。為了進一步推動各省普遍興修小型農田水利,1943年,國民政府頒佈《非常時期強制修築塘壩水井暫行辦法》,通飭各省施行,積極籌劃各省發動民力,大舉興修。並由中國農民銀行貸款協助廣東、廣西、湖南、貴州、福建、江西、甘肅、陝西、河南、湖北、四川等省推進灌溉工程建設,共貸放小型工程費6000餘萬元,推進工程約6000餘萬市畝。與此同時,農林部通過舉辦示範工程,直接指導農田水利建設。1943年,農林部分別在川東、川北設立防旱督導站工程隊,辦理巴縣、江津等縣小型工程,灌溉面積37000畝;黔西防旱督導站及工程隊,辦理安順等縣工程8000餘畝;第三工程隊辦理四川南溪等縣工程4000餘畝;第一測量隊辦理四川巴縣蓄水庫工程5200餘畝。農林部並通過撥款、貸款、督導等方法,協助各省推進小型農田水利工作。1943年,撥發小型農田水利工作督導費145萬元,協助福建、廣東、甘肅、山西、湖南等省,督導民眾自動興修,並介紹貸款,計推動小型工程130餘萬畝。1944年,復撥各省施工督導費570萬元,並於四川、湖南、廣西、江西、廣東、福建、貴州、湖北、浙江、陝西、甘肅、河南、新疆、山西等14省,另籌墊頭貸款1900餘萬元。同時,與農民銀行洽籌小型農田水利貸款8900餘萬元,由農行統籌貸放,分配於四川、西康、湖北、湖南、廣西、貴州、雲南、廣東、福建、江西、安徽、浙江、河南、陝西、山西、甘肅、寧夏等17省。並依照《非常時期強制修築塘壩水井暫行辦法》,訂立各省1944年度推進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工作綱要,推動各省督飭普遍興修③。

---------------------

①《中華民國統計年鑑》第5章,水利,第l節,農田水利,第100.98頁。

②陝西省政府統計室編:《陝西省統計資料彙刊》第3期,1943年版,第265頁。

③《國民政府年鑑》第二回,中央之部.第1編.第12章,農林,第6頁。

各地的小型農田水利工程都程度不等地產生了經濟效益。如湖北省,至1944年,據已報驗的21縣,共完成水井1213口,堰壩1424座,蓄水庫29座,溝渠969道,涵閘4座,池塘1245口,堤垸13座,水車935架,受益田畝292590畝①;湖南省於1941年11月調遣專員督修各縣塘壩,至1942年4月,計已修建完成之塘17543口,壩548l座,灌溉面積16152755畝②。

三、農田水利的成效及其意義

國民政府發展農田水利究竟取得了多少實際的經濟效益,據國民政府統計:“三十一年農田水利已完工程,共用款3l374814元,灌溉面積達517400市畝,共計增益13982萬餘元”③。每畝約增益270元,與當時糧價每石200元相較,每畝約增產糧食1.35石,可見,1942年,因發展農田水利而增產的糧食約為70萬石;自“二十一年十月至三十二年十月,完工放水工程已達八十處,計可灌田八十二萬四千五百五十五市畝”④。其中以甘肅為最多,達38處,可灌田557565畝。如按陝西標準“每畝平均增益食糧以五斗計”⑤,則增產糧食約41萬餘石,“自三十二年十月至三十三年十月,各省灌溉工程完工放水者,已達二十四處,計可溉田三十二萬六千五百四十八畝”⑥。其中四川省佔12處,共溉田167978畝,按四川每畝增益400元,每石糧價200元計⑦,每畝可增收糧食2石,全國共可增收糧食65萬石。至此,1944年,因發展農田水利,每年後方19省可增加灌溉面積1668503畝,增收糧食176萬石,約合264萬市擔。但以上所估計的只是中央所撥款與貸款的大型水利工程所產生的經濟效益,至於各縣所舉辦的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國民政府另有統計。

①《國民政府年鑑》第三回,地方之部,第6章,湖北省,第5頁。

②《國民政府年鑑》第一回,地方之部,第7章,湖南省,第93頁。

③《國民政府年鑑》第一回,中央之部,第1編,第15章,水利,第3節,工作概況,一、發展農田水利,第300頁,“三十一年度農田水利已完工程經濟價值表”。

④《國民政府年鑑》第二回,中央之部,第1編,第16章,水利,第3節,工程概況,第3頁。

⑤《國民政府年鑑》第一回,地方之部,第19章,陝西省,第11節,水利,第285頁。

⑥《國民政府年鑑》第三回,中央之部,第1編,第16章,水利,第3節,事業概況,第2頁。

⑦據《國民政府年鑑》第一回,中央之部,第1編,第15章.水利,第3節,工作概況,一、發展農田水利,第300頁,“三十一年度農田水利已完工程經濟價值表”,“四川”,“每石售價100元”,“灌水後每畝可增益400元”。

可見,修整小型農田水利始終在全部提高單位面積產量措施中佔據着重要的地位。1941年,修整小型農田水利增產糧食近300萬擔,1942年糧食雖然欠收,仍達70餘萬擔,1943年達到280萬擔,1944年,仍在百萬擔以上。加上中央撥款與貸款所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所增產的糧食,每年共可增產糧食達四、五百萬擔。從1941年至1944年,修整小型農田水利的成效在全部提高單位面積產量措施的成效中均佔16%至30%以上。在其他提高單位面積產量的措施如改良品種、防治病蟲害、增施肥料等不斷推廣的情況下,修整小型農田水利能夠保持這樣的地位是難能可貴的。

國民政府大力發展農田水利事業,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1.保證了抗日戰爭時期的軍糧民食,有利於抗戰的勝利。如四川省新辦已完工之各項大小型工程,實際已灌田畝而有增益者,計達33.5萬市畝,每市畝平均增產稻穀2市石,計收穫67萬市石,增產量約為本年(1942年)徵收1760萬石的4%①。廣西省至1943年10月,大型工程已完成7處,小型工程已完成386處,灌溉面積達399566畝。每年增收稻穀約753213擔②。1943年,廣西征實徵購稻穀,核定各為160萬擔,增產稻穀佔徵實徵購稻穀23.54%。2.減輕了日偽破壞農田水利造成的損失。如浙東沿浙贛鐵路各縣於1942年春,先經日軍竄擾,繼遭洪水為患,灌溉渠堰大部損毀,災情慘重。冬間,日軍潰退金華,失地收復,經浙江省政府商請中國農民銀行,採取緊急貸款方式,派員駐縣指導監放。共貸放農田水利貸款174萬元,修復縉雲、麗水等13縣農田水利工程89處,受益農田159358畝。“劫後災黎,均免流離失所,獲益甚巨”③。3.促進了西部開發。國民政府對興辦西北的農田水利,採取中央撥款的方式,有力地支援了西北的農業建設。如甘肅省湟惠渠灌溉面積達25000畝,其灌溉區以土質關係,需水灌溉至為迫切,每垧旱地(合二市畝半)每年只收谷1擔,改水田後,每畝年可收麥8鬥,谷5鬥,按1941年4月物價計算,每畝年增益200元。全灌溉區共增益500萬元,地價也增加了1倍;溥濟渠灌溉面積35000畝,其灌溉區原為旱地,每垧年產量約為300斤,大旱之年,經常顆粒不收。灌水之後,收穫有了保障,每畝年增益為200元,每年共增益700萬元,地價增加了數倍。陝西省農田水利工程規模較大。如黑惠渠,灌溉面積14萬畝,每畝年增益200元,共增益2800萬元,且開渠後“黑水就範,兩岸可免氾濫,為利尤溥”。

但是,我們也要看到,國民政府發展農田水利儘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其成果畢竟是有限的。國民政府如不進行徹底的政治改革,遏制政治上的腐敗,其經濟建設也是難有大的作為的。其後的政治、經濟形勢發展也證實了這一點。

農業水利相關論文 篇八

關鍵詞:水利工程項目;環境評價方法;生態效益

隨着環境保護意識的深入,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環境,除了工業對環境的影響,農業的水利工程項目同樣對環境產生影響,為了協調人類與環境的關係,實現可持續發展,為了子孫的長遠利益,重視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影響成為我們這一代人的共識,怎樣能準確的衡量這一影響,成為了當前人們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農業水利工程項目對環境的影響

水利工程對環境的影響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水資源無節制的開發,忽視水資源的載力問題。一定意義上説環境也是不可再生資源,一旦遭到破壞在短期內是無法恢復的,需要幾十年甚至上百上千年才能恢復。水資源自身的生態平衡也需要一定的水量,例如滲入地下的水、蒸發的水、排沙除淤的水、排鹽鹼的水、湖泊窪地的水量等等,一定要保留維持其基本平衡的水量。國外的研究表明,河道內徑流為多年平均值的30%,這是保持大多數水生生物有好的棲息條件所推薦的基本徑流量。與大自然和諧發展,大自然才會給我們最多的回報,否則大自然的報復常常給人類的生產、生活造成極大的危害,水土流失、沙塵暴已不再是距離我們很遠的事,每年春季北京及中國北方的沙塵暴天氣已讓我們認識到大自然的懲罰。

(2)對地質結構考察不細緻,工程選址不當造成大面積庫岸崩塌,誘發強烈地震,地下水位上升而引起鹽鹼化問題。

(3)在水庫建設中缺少生態考慮,給一些瀕臨滅絕的水生生物帶來致命打擊。規劃中還應設計一定的工程構造,以滿足大壩流域內水生物的生活習性。

(4)給社會環境如工程帶來的移民問題和耕地補償問題,以及由於其安排不當而帶來的一系列社會問題,都是我們要考慮的。

(5)工程施工對當地環境的影響。由於工程施工缺乏有效的管理方法,粗放型的施工造成大量的環境污染。

二、農業水利工程對環境影響的評價方法及具體實施內容

以上重點闡述了水利工程設計和施工不當而造成的一系列的生態和社會問題,農業水利工程對環境的影響從20世紀50年代起開始受到重視,_規定今後凡大型的水利工程都要進行環境評估,但是往往由於缺少一個科學的評價體系和評價方法導致我們在環境保護這方面做得仍然不夠。但是近年來由於人們對環境問題的重視,這一現象得到了很大的改觀,也總結出了很多評價方法,形成一些比較成熟的理論。

水利工程對環境的評價方法可以歸納為3種:預斷評價、回顧評價和現狀評價。評價方法很好理解,這裏就不做過多的陳述,重點説一下評價方法的具體實施內容,可以分為四個部分:①環境狀況的預先調查研究;②環境狀況的具體分析;③環境影響的預測;④綜合分析評價,在此我相應的展開論述。

環境狀況的預先調查

環境狀況的預先調查是第一步,也是最基礎的一項工作,它為此後的工作提供依據,所以預先調查的翔實準確與否直接影響的由此的產生的一系列結論。簡單説就是對工程範圍內的自然和社會狀況進行調查,為現狀的分析和今後發展變化的預測提供基礎資料和依據。具體執行上又分為自然方面和社會方面,自然方面主要有地形、地質、水文、水質、泥沙、氣候、生物等等,社會方面是人口、民族、土地、經濟發展、文物、軍事設施等等。

環境狀況的具體分析

在環境狀況調查的基礎上根據工程的特徵,列出與工程有關的環境因素並且加以分析、預測,根據每項因素對環境影響程度的不同有主次的進行分析,根據各自的權重綜合平衡評價。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幾個:

(1)清單法:將可能影響的環境因素根據作用的大小以表格形式列成清單,這一方法又分簡單清單法、分級加權清單法和提問式清單法3種,分級加權清單法是目前常用的方法。

(2)矩陣法:將影響環境的因素排在縱列上,將環境效應排在橫行上,構成陣列。其中,各項效應對環境因素的正負影響均按不同等級示出其影響的程度。通常,還多采取加權的辦法,以識別各項因素對整體環境影響的總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