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論文 > 論文精選

水產類專業論文多篇

欄目: 論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9.75K

水產類專業論文多篇

水產經濟論文 篇一

摘要:在經濟市場日趨成熟的今日,經濟關係在社會生活中所佔比重逐漸加大,國家對經濟調控力度不斷加大,出台了越來越多的經濟相關政策和經濟相關法律。運用政策和法律兩種重要工具對經濟市場進行規範和管理。本文試圖就經濟法律和經濟政策之間的關係進行初步的探討,旨在分析二者間相互作用的機制。

關鍵詞:經濟法律;經濟政策;相互作用;差異

一、經濟法律與經濟政策的自身分析

在展開更深入的探討前,我們首要作出的,是明確經濟法律與經濟政策各自所代表的內涵,結構等自身問題。

就經濟法律而言,筆者認為“經濟法律”和“經濟法律體系”本不是規範的法學術語,以之為基礎而進行過深的法學理論探究是歧途末路。“經濟法律”和“經濟法律體系”概念之所以存在和被使用,主要是因為經濟學研究的需要,特別是市場經濟學即法制經濟學研究的需要。從法學角度講,“經濟法律”和“經濟法律體系”概念只是臨時借用而已,對之進行法學研究的目的在於揭示以不同經濟關係為調整對象的民法、商法和經濟法等法律部門之間的相互關係。雖然“經濟法律”不是一個規範的法學術語,但如果以“對象説”對之下一個定義的話,那麼多數學者都會贊同:經濟法律是調整經濟關係的法律規範。在這個定義當中, “經濟關係” 是關鍵詞,只要弄清了“經濟關係”的內涵、外延,並對之做出科學的分類,就能基本掌握經濟法律的形式範圍和經濟法律體系的部門構成。對人類經濟社會的縱覽分析,我們不難看出在現實經濟生活中,大量的經濟關係不外橫向、縱向兩大類,其中大量的經濟關係多為橫向經濟關係,因為縱向的國家經濟調節關係是有限度的,社會經濟主要由看不見的手――市場來調節,而非主要由看得見的手――政府來調節。由此看來,只將經濟關係分為橫向、縱向兩大類有失平衡,還必須對橫向經濟關係再分類。橫向經濟關係的再分類,也要考慮平衡的問題,以是否具有營利性為標準將之一分為二。這樣,就形成了三類經濟關係:

(1)橫向的非營利性財產關係(經濟關係)

(2)橫向的營利性財產關係(經濟關係)

(3)縱向的國家經濟調節關係。

與之相適應,需要三個相對獨立的經濟法律部門來調整這些經濟關係。於是,民法、商法、經濟法就相應出現了。

由以上可知,我國的經濟法律體系將由民法、商法和經濟法三個部門法構成,各部門法的具體法律法規組成情況如下:

1、民法部門

民法通則;合同法;知識產權法,包括著作權法、專利法、商標法等;婚姻家庭法,包括婚姻法、收養法等;繼承法。

2、商法部門

合夥企業法、獨資企業法;破產法;證券法;票據法;保險法;海商法。

3、經濟法部門

市場規制法,包括反壟斷法、反不正當競爭法;宏觀調控法,包括計劃法、經濟政策法;國家投資經營法,包括國家投資法、國有企業法。

就經濟政策而言,要了解我國的經濟政策概念與結構,就必須對我國宏觀政策的基礎結構做一個大致的瞭解,我國政策以內容結構來劃分可分為總政策,基本政策,具體政策。所謂總政策即規定執政黨在某一個歷史時期根本的、全局的總路線,它決定着執政黨的各項基本政策與具體政策。基本政策即執政黨在某一領域或某一方面,為實現總任務、總政策所規劃的重大決策和基本原則。具體政策即在總政策和基本政策的指導下,執政黨為了解決某一類或某一個具體問題,或者為完成某一項具體工作所規定的具體行動準則。由此我們將我國的經濟政策劃歸到我國的基本政策中來,在我國,對經濟政策的具體定義為:是國家或政府為了達到充分就業、價格水平穩定、經濟快速增長、國際收支平衡等宏觀經濟政策的目標,為增進經濟福利而制定的解決經濟問題的指導原則和措施。經濟政策是連接國家總體計劃與各種調節手段的中介,它分解計劃所規定的經濟發展總任務和各種宏觀經濟總量指標,形成各個方面的基本行為方針和準則,並使各種調節手段都能直接發揮作用。

在上述分別對經濟法律和經濟政策各自的分析中,我們最直觀的發現,便是經濟法律中,與經濟政策最緊密聯繫部分,是經濟法部門。經濟法作為國家縱向調節經濟關係的最重要手段,其與國家的經濟政策之間的關係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本文在探討經濟法律與經濟政策關係時將着重從經濟法與經濟政策之間的關係着手。

二、經濟法律與經濟政策的相互作用

每當涉及到法律與政策的關係一題,在社會以及學界長期以來一種錯誤的理念,即認為政策與法律有主從之分,是政策決定法律,法律從屬於政策,結果導致在實際工作中重政策輕法律。歷史事實已經證明這種思潮是不正確的,是及其有害的。法律和政策是兩種不同的治理國家、管理社會的重要工具,二者是相輔相成、互相補充、同步發展,誰也代替不了誰的。經濟法律與經濟政策的關係同樣如此,我們將從以下兩個方面來説明二者相互作用的關係。

(一)經濟政策第經濟法律的作用

經濟法律,特別是經濟法部門,作為國家對經濟的宏觀調控手段,決它的具體內容必須符合國家經濟政策的總體基調,總的説來,國家的經濟政策對經濟法律活動是有着知道作用的,但這種指導並不意味着經濟政策高於經濟法律。經濟政策對經濟法律的指導作用主要從以下是兩個方面説明:

1、執政黨的經濟政策,是國家制定經濟法律的依據

在我國,執政黨是人民利益的代表,黨的政策是在集中全國人民共同意願,反映客觀規律的基礎上產生的,因此,以經濟政策作為經濟法律產生的依據,用經濟法律的方式將經濟政策定型化、條文化、規範化,也就能夠保證經濟法律體現全國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但在以經濟政策為立法依據這一問題上,我們也要注意,並不是所有的政策都需要制定為法律,而必須是那些經過實踐檢驗證明的、行之有效的、符合人民利益和客觀規律的政策。同時,制定法律時貫徹經濟政策精神,並不是原封不動的照搬黨的政策,在經濟政策和經濟法律之間,前者比較原則,涉及面較大,後者則要求更加具體。

2、在實施經濟法律中不能脱離國家經濟政策的指導

經濟法律從制定到實現,其中的轉換是個複雜的過程。長期的實踐讓我們認識到法律是不能自動運用於生活的,在法律實現過程中,存在着一個如何適用法律才能更加適應實際,從而收到更好的社會效果的問題,存在着一個法律如何與形勢相符合的問題。經濟社會是不斷變動着的,有時甚至變動很大,而制定好的經濟法律規範有其一定的滯後性,這就產生的了不變的法律規範與變動的經濟社會狀況之間的衝突。解決這一衝突的重要途徑之一便是用經濟政策來指導法律的適用。但經濟政策對經濟法律適用的指導是一種思想性的指導,是在法律規定的範圍內,把適用法律與政策精神有機的結合起來,而不是不顧法律的規定甚至藉口執行政策而違反法律的規定。

(二)經濟法律對經濟政策的作用

經濟法律對經濟政策同樣也具有制約作用。經濟政策是制定僅僅法律的依據,一旦國家機關將政策定型化、法律化,就使經濟政策具有了國家法律的性質,因此,從實質上説,執行了經濟法律也就實現了經濟政策。法律的特徵也決定了它是實現經濟政策最有效的手段:首先,法律以國家意志的屬性保證經濟政策的實現,法律用其具有的普遍約束力,使社會各個方面都加以遵守,這樣,經濟政策在社會範圍內廣為實現。其次,法律以其國家強制力的屬性保證經濟政策的實現,法律的國家強制力使其具有最高的權威性和效力,經濟政策一旦轉換為經濟法律,就保證了其最有效的實現。最後, 以國家規範的屬性保證經濟政策的實現。

總之,經濟法律的制定與實施離不開經濟政策的指導,經濟政策的貫徹和落實也離不開經濟法律的推動。

三、經濟法律與經濟政策的差異

在前文中,我們分析了經濟法律與經濟政策之間的相互作用,瞭解到經濟法律與經濟政策之間密不可分的關係。但同時,我們也必須認識到,經濟法律與經濟政策之間是存在差異的,經濟法律不能代替經濟政策的地位,經濟政策也不能無視經濟法律的存在。我們有必要對二者之間的差異作出探討。

(一)二者的制定程序

經濟政策的制定,是由執政黨和各級政府據職權制定的,其體現的屬性,更多的是執政黨的意志,不具有國家意志的屬性;而經濟法律是由國家立法機關依照立法程序制定的,具有國家意志的屬性。在程序上,經濟法律的立法要求抽象原則化,也較經濟政策的制定更加嚴格、複雜。

(二)二者的表現形式

經濟政策通常以政府部門的決議,通知,綱領性文件,宣言,聲明,指示,建議等形式出現。它的內容相對來説規定的比較原則,帶有號召性和指導性;而經濟法律是以制定法的條文形式條文形式頒佈執行,有其自己特定的表現形式,作為一般規範,具有確定性和規範性的特徵。

(三)二者的穩定性

經濟政策具有較大的及時性和靈活性,需要跟緊經濟的發展形勢靈活應對,以維持國家隊經濟生活的有效調控;而經濟法律則具有較大的穩定性和長久性,杜絕朝令夕改,以維護法律的權威和尊嚴。

(四)二者的調整範圍

就二者的調整範圍上,有人認為“經濟政策適用於那些急需解決的、臨時性的經濟問題,經濟法律則適用於規範和調整那些需要嚴格界定、比較穩定的經濟關係”但我認為,經濟政策,作為執政黨對國家和社會經濟生活的領導調控手段,不斷的滲透到社會經濟生活中的各個方面,而且其調整的經濟關係中,並不存在國家這一主體;而經濟法律則一般調整那些對社會整體狀況有直接和重大影響的社會關係,可以説,經濟法律是將經濟政策中某些原則性的內容,在一段時期內比較穩定的經濟目標和調整手段以法律的形式固定化和規範化。

總之,以上的幾點差異,表明二者之間雖然存在着緊密的聯繫,但他們屬於不同的社會規範,有其各自的特點與作用,不能將二者相互混淆甚至相互代替。

四、總結

我們只有在認識到經濟法律與經濟政策之間相互作用的機制,探討出二者之間存在的差異,認識到二者在社會經濟生活中發揮的不同作用,我們才能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市場中作出更加理智全面的決策,更好的完善目前的經濟法律體系。

參考文獻:

[1]周林彬。法律經濟學論綱――中國經濟法律構成和運行的經濟分析[M]。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第13頁

[2]魏振瀛。民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第10頁

[3]曹平。我國商法法律地位初探[S]。法律圖書館法律論文資料庫

[4]漆多俊。經濟法基礎理論[M]。武漢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第238頁

[5]百度百科。經濟政策詞條

[6]丁聖偉,陳亮。試論經濟法與經濟政策的關係[J]。《法制與社會》,2007,(1)

水產經濟論文 篇二

【摘要】綠色建築難以推廣的原因是綠色建築的經濟外部性問題,而解決外部性問題的通常做法是政府幹預。本文從經濟學的角度對經濟激勵政策的原理進行了分析,重點對綠色建築的外部經濟性和非綠色建築的外部不經濟性進行剖析,最後提出了一些促進綠色建築產業發展的建議。

【關鍵詞】綠色建築;經濟外部性;激勵政策

一、綠色建築經濟的相關概念

綠色建築是指為人們提供健康、舒適、安全的居住工作和活動的空間,同時在建築全生命週期(物料生產、建築、規劃、設計、施工、運營維護及拆除、回用過程中)實現高效率地利用資源(能源、土地、水資源、材料),最低限度地影響環境的建築物也被稱為生態建築、可持續建築。綠色建築在其建築生命週期內產生了良好的外部效益,但是綠色建築的生產者不能獲得全部的外部效益,於是就產生了經濟的外部性問題,也就是説經濟外部性的產生是由於生產者的內部收益(或內部成本)與社會收益(或社會成本)之間出現了差距而這差距就是所謂的“外部收益”或“外部成本”用公式表示就是:社會收益=內部收益+外部收益;社會成本=內部成本+外部成本。

二、發展綠色建築經濟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在經濟低迷時期,美國聯邦政府為了振興美國經濟,仍然把建立綠色建築產業做為美國經濟振興的重點舉措之一,而且美國政府公開指出期望綠色建築產業能釋放出前所未有的爆發力,能夠使美國經濟再次強大起來,由此可見發展綠色建築經濟的社會價值。我國擁有的綠色建築產業市場要比美國大得多的多,我們就以我們人民比較關心的供熱管理市場為例來闡述,我們就以2008年底的統計數據來看,我國有將近70億平方米的集中供熱的建築面積,而通過計算,我國排放的二氧化碳量是非常驚人的。假如,我國實行綠色建築改革,採用分户供暖制,那麼我們將近70億平方米的建築面積每年大約可以節省採暖用煤億噸以上、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可減少過億噸,這説明我國發展綠色建築的迫切性。

三、我國發展綠色建築經濟的必要性

(1)發展綠色建築經濟的國際環境。目前全球面臨着碳排放量大幅度激增、氣候變暖的惡劣環境,所以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低碳經濟成為全球關注的熱點,低碳經濟是以低能耗、低污染為基礎的。現在,在歐美髮達國家正在進行“低碳革命”,而次革命的核心就是高能效、低排放,歐美髮達國家這樣做的目的就是搶佔先機和產業制高點,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們下大力度發展低碳技術,並且對相關政策進行了重大調整,如產業、能源、技術、貿易等等。由此可以看出,低碳經濟已經成為未來世界經濟發展的必然的選擇。

(2)綠色建築產業的國內環境。綠色經濟的爭奪戰已悄然打響,這對我國是壓力也是挑戰。而我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就目前來説雖然我們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我們也必須看到我國目前整體科技水平和發達國家相比還是有一定的差距,我國經濟從高耗能向低碳型經濟轉變最大的制約就是技術能力有限。我國目前經濟的主體是工業,也就是説能耗的主體就是工業,而我國目前的工業水平還比較落後,經濟增長點往往在一些高耗能產業上,這是我國工業目前的基本特徵。我國政府正在謀求如何加快工業化、城市化以及現代化的步伐,在此階段,能源需求必然會快速增長,但同時,我們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又不可能不上,由於我國經歷了長期貧困落後的時期,建設小康社會是黨和人民一直以來的願望,所以改善和提高全國人民生活水平,就必然會帶來能源消費的快速增長,高耗能、高排放的特徵更顯突出,成為制約我國可持續發展的一大瓶頸,因此如何既保證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又不走歐美髮達國家用環境換髮展的老路,是我國黨和政府必須正面對待的重大課題。

(3)發展綠色建築的內在價值。將我國新建和在建房屋改造為綠色建築,將造就中國最有前景的產業,推動未來10年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也是打開中國內需的戰略大通道。2010年起,通過發展綠色建築,中國每年有1~2萬億左右的消費市場,並利用中國現有的生產體系對稱性生產出這個新增規模最終產品的市場價值,由此可以拉動經濟增長3個百分點以上,加快研究並推進跨越式產業的中國綠色建築發展的大戰略,造就中國經濟增長的力量。

建築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的提高有着極其密切的關係。但是建築業也是大量消耗資源和能源的產業,對環境資源的破壞也是極其巨大的,是典型的立足於消耗大量資源和能源的產業,對環境產生極大的衝擊。隨着建築業“綠色建築”的轉型,現目前建築經濟面臨新的機遇,也是新的挑戰。在分析走向綠色的決策時,業主考慮的不僅僅是內部效果,而應該是建築投資的總體回報,最好把它看作是一種預期淨現值或者資產使用期的內部回報率,綠色建築對投資者來説是一種經濟責任,更是一種社會責任。

參考文獻

[1]魏後。對綠色建築經濟發展前景的探討[J]。科技資訊。2008(34)

[2]張春。暖通空調、綠色建築與可持續發展[J]。中華建設。2011(3)

[3]牛季平。綠色建築與城市生態環境[J]。工業建築。2009(12)

水產經濟論文 篇三

摘要:唐朝是我國封建社會發展的鼎盛時期,經濟、政治、文化均實現巨大發展,而佛教在中國的傳播和發展亦是在唐朝達到頂峯。兩者之間存在着獨特的聯繫。前人關於佛教對唐朝經濟發展的作用多持消極否定的觀點,而筆者認為佛教作為一種宗教形式,對於唐朝的經濟發展確實產生了一定的積極影響。

關鍵詞:佛教、唐朝經濟、積極影響

引言:佛教在唐朝進入全盛時期。縱覽關於佛教對社會發展影響的研究,內容主要包括:一是佛教作為一種宗教信仰,對大眾的文化、精神、思想的影響;二是佛教對統治階級統治人民,穩定政治的影響。而對佛教對經濟所產生的影響,尤其是積極影響的論述實為少見。故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以唐朝為例,進一步深入、具體地分析佛教在中國歷史上對唐朝經濟產生的積極影響。

一、佛教本身作為一種經濟實體對經濟產生影響

佛教作為一種宗教組織形式,同時也是經濟實體,直接參與了經濟活動,成為經濟生活中的一支力量。在唐朝,佛教的寺院經濟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寺院基本都有自己的地產和山林,佛教的寺院經濟力量日益壯大。當時寺院和僧尼的一項重要收入來源就是“營生”、“自供”,包括墾殖田圃、商旅博弈、聚蓄委積、機巧異端、佔相賣卜、行醫治病等,其中農耕、行商、工藝等構成寺院經濟的獨立部分,使佛教與世俗社會更緊密地聯結起來。經營俗業、管理財務,也成了寺院的另一職能。寺院本身強大獨立的經濟實力,理所當然促進了封建經濟的發展。 事實上,許多寺院都有自己龐大的獨立經濟實體,由於帝王及王公大臣的崇佛,寺院經濟利益也得到了他們的保護、支持。這些寺院形成獨立的經濟實體,出了出租部分田產外,招納佃客等與封建地主完全相同的方式不斷聚斂財富,一定程度上加重了農民的負擔。但應當看到寺院經濟作為社會經濟的一部分,並沒有脱離社會財富之外,聚集在寺院中的財富和勞力並沒有從社會中消失掉,而是一種等量轉移,起到了積累社會財富的作用。

此外,大量的農田都是在佛教寺院的建立和發展過程中開墾出來的,而所墾植的土地,多為無人願意拓墾的大量荒地和山地。於是寺院農業的發展,改變了中國傳統農業分散、孤立的小農經營格局,在較大面積的土地上,以較大量的勞動力進行農業耕種,這種新的農業生產方式,對社會生產力和農村經濟的發展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i唐代寺院經濟因此空前發達,而發達繁榮的寺院經濟又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

二、佛教消費刺激經濟的發展

佛教作為一種經濟實體,它不僅參與社會經濟活動,是商品生產者,而且它本身作為一種特殊的羣體,其特殊的消費也刺激了某一方面商品的生產和消費,從而刺激經濟的發展。唐朝的佛教活動需要用到各種特定的物品,即宗教商品,它包括專供宗教消費的商品和具備宗教用途的一般商品兩大類。專供佛教消費的物品,如特定的香、蠟、紙、燭、紙錢,特殊的貢品、祭獻物、經書、衣着、裝飾、食物等等,承載了佛教的發展,也推動了相關商品的消費。具備佛教用途的一般商品,如香爐、果盤、花瓶、風鈴等等,則在一定程度上拓寬和加深了該類商品的效用。

唐朝宗教生活較為自由,許多人篤信佛教,並不吝錢財投入到施捨建寺、修經造像等佛教信仰消費當中,在經濟上的施捨和消費是一筆較大的支出。有權有勢的一些往往會建造寺廟,有的會舍宅為寺,如安樂公主,“用錢數百萬”修安樂寺。普通人家的佛教消費主要體現在修造佛像和印製經文。這些都體現出佛教的空前發展對唐朝的商品經濟,尤其是佛教消費方面,產生了積極的影響,而這些無疑也增強了唐朝的經濟實力,推動了唐朝經濟發展。

三、佛教觀念和佛教道德通過影響人們的經濟行為影響經濟發展

人是生產的主體,是實現經濟關係的關鍵。人的主觀能動性對經濟活動、經濟行為和經濟關係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正如《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馬克思指出的:“人本身是他自己的物質生產的基礎,也是他進行其他各種生產的基礎。因此,所有對人這個主體發生影響的情況都會在或大或小的程度上改變人的各種職能和活動,從而也會改變人作為物質財富、商品的創造者所執行的各種職能和活動。在這個意義上,確實可以證明,其會影響物質生產,並對物質生產發生或多或少的決定作用。”馬克思這裏所説的“所有對人這個主體發生影響的情況”自然包括人的信仰,而對佛教的信仰當然也是包括在內的。

唐朝時期,業報輪迴和佛性平等成為百姓信仰的兩大思想支柱。業報輪迴學説認為,宇宙間的一切事物都是一定的原因和條件產生的,由因緣和合而成,人生也不例外。業報輪迴思想適應了人們在封建壓迫的逆境中安慰和渴望幸福的心理需求。這樣,庶民最易接受叢報輪迴思想,並因之而堅定佛教信仰。這一時期,僧侶們將因果業報擴大化,宣揚個體的“業力”將累及血緣親屬,這些佛教觀念穩定了庶民的思想,更加使得庶民聽任統治階級的剝削和統治。佛法平等思想,抹殺了等級的差別性,具有階級調和性質。唐朝統治階級利用它來強調世間是平等的,否認不平等的存在來矇蔽被統治階級,穩定社會秩序。而庶民的平等心理,到唐朝已有多年的傳統。小農經濟為平均主義提供了充分的存在依據。這恰恰使得唐朝的“均田制”和“租傭調製”在實施的過程中,激發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小農經濟的發展。

此外,佛教提倡農禪思想。中國佛教僧侶至少在晉代已經開始了農業生產活動,而佛教在唐朝發展到全盛階段,其中禪宗的祖師們主張,日常的着衣吃飯、作務出坡,都透露着禪的妙機。因此,僧侶參加墾田闢地尤為禪宗所倡導。唐朝時期,大量的農田都是在佛教寺院的建立和發展過程中由寺院僧人開墾出來的,而所墾植的土地,多為無人願意拓墾的大量荒地和山地。所以説,寺院農業的發展,改變了中國唐朝傳統農業分散、孤立的小農經營格局,在較大面積的土地上,以較大量的勞動力進行農業耕種,這種新的農業生產方式,對社會生產力和農村經濟的發展都起了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

結論:縱觀唐朝的佛教發展與經濟,可以發現其社會經濟的空前發展與佛教的興盛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佛教作為佛教本身作為一種經濟實體,尤其是寺院經濟的發展,對封建經濟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佛教特殊的消費形式和消費手段也刺激了商品經濟的進步與發展,而佛教觀念和佛教道德,如業報輪迴説,佛性平等及農禪思想等也都通過影響人們的觀念和意識而對人們的經濟行為產生影響,最終促進並加快了唐朝經濟的發展。總的來説,唐朝佛教的進步和發展對經濟的興盛產生了積極的影響,使得唐朝經濟更加全面、穩定地發展起來。

參考文獻:

[1] 潘顯一、冉昌光主編《宗教與文明》,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9年版

[2] 方立天 《中國佛教文化》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6

[3] 張劍光、張潔 唐代長安女性消費研究 《史林》2009

[4] 孫雄 《聖俗之間——宗教與社會發展互動關係研究》 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5] 張安禮 淺析唐朝佛教興盛的原因 蚌埠黨校學報 2010年第4 期

[6] 道端良秀 李孝本譯 《唐代佛教寺院與經濟問題》

[7] 李小豔 佛教寺院經濟的形成與發展 《五台山研究》 2003

[8] 張劍光,張潔 唐代城市消費的方式、水平和結構研究 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第64卷第2期

水產經濟論文 篇四

摘要:公路運輸作為靈活性最高、覆蓋範圍最廣的運輸方式,是區域之間進行經濟溝通的橋樑。本文將總結公路運輸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結合目前我國公路運輸的發展狀況,提出進一步加強公路運輸,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改進措施。

關鍵詞:公路運輸;區域經濟;經濟發展;措施

公路運輸對於推動區域經濟的發展非常重要。對於公)本站○(路運輸來説,如何正確的處理與區域經濟發展之間的關係,讓公路運輸不僅適應當地的發展情況,而且推動當地區域的經濟發展,是當前急需解決的問題。

一、公路運輸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

公路運輸是各區域之間溝通的橋樑,公路運輸最為最常用的運輸方式,為各區域人們的往來提供了便利條件。在推動當地區域經濟發展的同時,還可以帶動其他區域共同進步和發展。首先,區域經濟的發展與公路基礎設施有非常大的關係。基礎設施的完善程度,決定了公路運輸和經濟發展的效率及總量。公路基礎設施越完善,運輸量越大,相應的經濟發展速度也越快。反之,經由當地的車輛越少,經濟發展也會相應變緩慢。其次,公路運輸的效率高、運輸成本低,與其他運輸方式相比,可以節省運輸費用。節省下來的費用可以應用到其他行業,推動其他行業的發展。再次,交通運輸是各區域溝通的橋樑,公路運輸拉近了各區域之間的距離,公路運輸在加快本區域經濟發展的同時,還可以帶動周邊區域經濟的發展。最後,公路運輸還可以調整區域的產業結構。由於公路運輸靈活性強、運輸頻繁,中間不需要倒運,可以實現“門到門”的服務,因此,對於企業來説,可以通過這一途徑,優化服務,調整產業結構。如果對公路運輸管理不當則會影響當地區域經濟的發展。公路設施的建立要結合本區域的實際情況。如果本區域地處交通要塞,但是基礎設施不到位,很難承載過多的運輸量,造成交通癱瘓,阻礙本區域經濟發展。反之,則會出現公路設施閒置的現象。其次公路運輸量過大會限制當地經濟的發展。如果本區域經濟發展非常快,公路運輸的總量將不斷的飆升,就會出現公路運輸系統癱瘓的局面,經濟發展也會受到很大的影響。因此,為了確保區域經濟的長遠發展,在發展公路運輸的同時,可以適當的發展其他運輸方式,最後,公路運輸落後於區域經濟發展,將會影響經濟發展的進度。公路運輸跟不上經濟發展的速度,缺少了物流運輸的支持,區域經濟的發展就會受限,經濟發展速度自然緩慢。

二、目前我國公路運輸的發展狀況

(一)公路運輸基礎設施不完善

隨着市場經濟的飛速發展,我國經濟結構也在隨時變化,交通運輸與經濟發展休慼相關,因此,交通運輸網絡也應該不斷的更新變化。但是在我國,目前仍有很多區域,交通運輸基礎設施不夠完善,交通網絡體系比較落後,難以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和經濟日益增長的要求,對於區域經濟的發展是極為不利的。

(二)城市快速交通公路嚴重不足

我國城市化的發展進步,對公路運輸效率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快速交通雖然給大眾的生活提供了便利的條件,可以讓人們吃到新鮮的水果、蔬菜,但同時也給日常生活帶來了一定的壓力。為了保證蔬菜、水果的新鮮,就需要每天進行蔬菜、水果的運輸,但在快速運輸時,勢必會造成一定的運輸壓力,堵車等現象時有發生。當然這也存在道路不夠寬、道路年久失修、甚至道路坍塌等問題,影響交通運輸。

三、加強公路運輸,加快區域經濟發展的措施

公路運輸不僅可以帶動區域經濟的發展,與我們日常的生活也息息相關。但是公路運輸還存在一定的缺陷,下面主要針對當前公路運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給出相應的措施,改善公路運輸的缺陷,加快區域經濟的發展。

(一)合理規劃公路運輸網絡佈局

從我國公路運輸的發展狀況來看,大多數區域的公路設施落後,無法滿足當地區域公路運輸的要求,進而阻礙區域的經濟發展。這是因為這些區域的交通網絡運輸佈局不合理,多數路段缺少公路的基礎設施,公路的數量雖然很多,但是能夠承載大量運輸量的公路數量非常少,遠遠達不到目前區域經濟的發展需求,不僅不會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還會阻礙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因此為了加快區域經濟的發展,提高公路運輸的針對性,必須對公路運輸網路進行合理佈局。

(二)提高公路運輸現代信息的能力

除了公路運輸網絡佈局不合理之外,現代信息能力的缺失也會限制區域經濟的發展。隨着經濟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公路運輸也越來越現代化。現代信息化更快捷、準確,可以有效提高公路運輸的針對性,加快運輸效率。通過提高物流運輸效率,進而提高經濟效益,推動區域的經濟發展。所以説,對公路運輸實行現代信息管理,可以快速提高公路運輸效率。但是對於當前的公路運輸來説,很多地區公路運輸設施落後,缺乏現代信息化的能力。只有提高公路運輸現代信息的能力,才能更快的提高區域經濟的發展速度。

(三)開放公路交通資金投資市場

與其他行業相比,交通運輸設施投入的資金量更多,並且回報的週期也很長。對於公路運輸來説,要根據各區域的實際情況進行基礎設施的投資,除了政府部門出資建設以外,還可以拓寬渠道,通過吸引民間資本進行投資。如此一來,既避免了國有資本的流失,還引發市場決定了公路運輸的發展方向。在公路運輸的投資市場更為廣闊的同時,使公路運輸更貼近市場,更有利於公路運輸的發展。

四、結束語

公路運輸靈活性強、覆蓋範圍廣、運輸效率高,對於推動區經濟的發展來説非常重要。但公路運輸與經濟發展的關係是相互的,公路運輸可以帶動區域經濟的發展,但同時區域經濟的發展為公路運輸提供更便利的條件,二者缺一不可。

參考文獻:

[1]郭耀光。淺談公路交通對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J]。時代金融(下旬),2013,(6):35-36

[2]宋琪。論區域經濟發展中公路運輸的重要作用[J]。中國市場,2015,(45):23-24

[3]馬國棟。淺析公路交通運輸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的作用[J]。中國經貿,2013,(22):52-53

水產經濟論文 篇五

題目關於民族經濟學研究的幾個問題

摘 要:文章闡述了有關民族經濟學基本概念的內涵、學科理論的淵源及學科相關性等幾個問題,對民族經濟學20年來的理論發展脈絡和對現實的迴應狀態作了簡要的回顧和反思,並對民族經濟學的理論構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民族

一、前言

民族經濟學依據它自身優勢,在民族地區經濟政策的制定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促進了民族地區經濟的發展和現代化的進程。民族經濟學為什麼能夠產生這麼多優秀的理論成果呢?主要原因在於民族經濟學方法論的正確性。從而將民族經濟學運用於實際,促進民族地區經濟的建設,縮小西部民族地區同東部發達地區的差距,促進全國經濟的全面健康發展。

二、民族經濟學的科學理論思維方法

民族經濟學的科學理論思維方法可以分為3個層次,這3個層次構成了民族經濟學最為基本的研究方法。

1、民族經濟學研究的指導方法

民族經濟學最為根本的研究方法,為理論的思維方法。施正一教授認為,“理論思維,就是理論研究中的理性思維,或以理論形式表現出來的思維方法。而科學的思維方法則是指的唯物辯證的思維方法。”在唯物辯證法中,要堅持好實踐的觀點和發展的觀點來解決民族地區的實際問題,對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問題上做出正確理性的判斷。

2、民族經濟學研究的基本方法

民族經濟學研究的基本方法是研究民族經濟問題的主要方法,主要包括:

(1)田野調查法;

(2)直接觀察法;

(3)比較研究法;

(4)歷史敍述法;

(5)階級分析法;

(6)結構分析法。

這幾個基本的研究方法也是民族學常用的研究方法。

3、民族經濟學研究的具體方法

這一層次的研究方法是在研究中根據實際需要而採用的具體方法或特殊方法 ,通常是吸收或借用了民族學的傳統方法。其中的主要表現是分析、綜合、歸納、演繹、邏輯、歷史、由簡單到複雜、由低級到高級的方式。

三、民族經濟學的研究方法的實際運用

掌握了民族經濟學方法論中的科學理論思維方法,也要注意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方法,來解決面臨的矛盾。

1、民族地區的特殊性要求我們否定“二元思維”

在民族經濟學方法論的運用中,不考慮民族地區的特殊性,單純的以西方經濟學理論來研究民族地區經濟落後的現狀,那麼只會造成民族地區制定的經濟發展目標無法實現,這一問題會產生的主要原因是“二元思維”,看問題不能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片面的認為民族地區的經濟與文化都是落後的。所以,必須否定“二元思維”,以包容的態度去面對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問題,注意民族地區社會性、多元性;文化性、生活性;歷史性、現實性;實踐性、探索性;艱苦性、變化性。對於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的研究,注意自觀與他觀、微觀與宏觀、社區與個案、定性與定量、專題與綜合、問題研究與過程研究的關係,來研究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問題。

2、中學為體、西學為用、馬克思主義為魂的態度解決經濟發展問題

在民族經濟學方法論的運用中,要明白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問題的特殊性。西方經濟學解釋某些經濟現象存有失誤的情況,是因為某些地區的特殊情況。對於中國,要堅持從中華文化中所包含的基本方法來解決中國問題,以中學為體,西學為用,馬克思主義為魂的原則,樹立一種正確的態度去面對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問題。

3、要考慮一些基本的經濟規律

在民族經濟學方法論的運用中,要研究民族經濟問題就要去考慮民族地區經濟發展應遵守的規律。要用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規律來研究民族經濟發展的問題;要用社會主義經濟規律去研究民族經濟問題;要從民族經濟發展的必然規律去研究民族經濟問題;要從區域經濟發展規律認識民族經濟發展規律;要用生產力運動的規律來研究民族經濟問題;要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來研究民族經濟問題。

4、對於民族地區經濟的發展上我們要樹立戰略思維的觀念

在民族經濟學方法論的運用中,應該在瞭解民族經濟發展規律的基礎上樹立戰略思維,並且要積極地對民族地區的產業分析,同時注意時空的特性,各因素對經濟發展的影響,反思現有的經濟學理論成果,提煉民族經濟學理論。

5、根據民族地區的具體情況改進生產方式促進經濟發展

在民族經濟學方法論的運用中,通過對民族地區的牧業、農業、工業分析,並從生產方式落後帶來的經濟發展問題這一角度思考,積極主動的提高人的主觀能動性來促進民族地區經濟的發展。

四、結語

通過對民族經濟學科學理論思維方法的學習及其運用效果來看,必須掌握民族經濟學的研究方法,從而認識民族經濟問題,解決民族經濟發展矛盾,促進民族經濟的快速健康發展。

水產經濟論文 篇六

摘要:“網紅經濟”搭載着互聯網的順風車,以勢如破竹的姿態吸引着我們的眼球。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國外,網紅的吸金能力都不容小覷。很顯然網紅們已經成為了某種生活方式的引領者,但是要想在這種推陳出新的時代下,依舊能夠不斷前行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關鍵詞:網紅經濟;個人品牌;內容

互聯網改變了我們的消費習慣,傳統的可以稱得上是“封閉式”的消費讓我們無從參考或者獲得更多的資源。網紅們通過在社交平台上分享她們的生活方式,吸引更多的用户眼球,為自己“漲粉”,所以網紅可以依託這些粉絲羣來達到定向營銷的目的。據調查,網紅的粉絲轉化率能夠達到5%以上的,即可實現盈利。

在國內,其實“網紅”的孵化大門也早已打開。 最近大熱的社交平台-網絡視頻直播是最新出現的一種創新性的運營模式。20xx年3月,化粧品垂直第一電商--聚美優品在網絡上發起“明星主播召集令”,招募網紅們通過直播平台與粉絲直接“面對面”溝通,不少主播不到兩週累計紅包過萬元。聚美的社區直播業務也成為其公司重點的戰略之一。聚美的做法可能只是“網紅經濟“的冰山一角。早之前就出現了專門“生產”網紅的公司,對網紅的包裝、營銷、網店等提供一條龍服務。

不難發現,大多數網紅背後都有其淘寶店鋪。可能是自營,也有可能背後有推廣平台。根據淘寶方面的數據,在去年“6.18”活動期間女裝前十排名中“網紅”店鋪數量過半,並且收入非常可觀。

在網紅3.0的時代,進入其行業的門檻極低,比如説微博就是網紅造星的聖地。

曾觀察過一位微博的用户,從默默無聞的幾百粉絲到如今的將近40多萬的粉絲量。她的微博內容就是在個人主頁分享各種化粧技巧和心得,然後再推薦她認為好用的化粧品,她與粉絲之間的互動、分享等形式也為其增強了粉絲的粘性。她的另一種博得粉絲眼球的方法便是利用明星的影響力。在有共同崇拜的明星的前提下,化各類明星的仿粧,然後得到粉絲的讚賞或者共鳴。在具有大量粉絲流量的時候,一些小眾的化粧品品牌開始與其合作。於是這位網紅的淘寶店鋪應運而生,一隻眼線筆首售當日的幾分鐘內就賣出近千隻。對於這些小眾的化粧品品牌來説,無疑尋找到新的營銷路徑。當然也有可能下一步的計劃就是推出自己的個人品牌。就像韓國的pony一樣。

像上文提出的自己做淘寶店主賺錢的方式以外,還有另外一種方式是通過接網絡推廣來吸金。利用其自帶流量的屬性,幫別的商家去轉發產品信息。亦或者商家先寄產品(衣服、飾品等),網紅再為產品創造故事情境,比如説網紅在什麼情況下穿這些衣服或者用這些產品,然後在情境中放一兩個產品的鏈接。也就是網紅自己拍照片並配文來幫其宣傳。她們也會時不時的通過抽獎送福利的活動來增加粉絲的粘性。

相比於傳統的經濟以及它的營銷模式,網紅經濟的發展及其他相關的互聯網+形式的產業構建了這種新興經濟產業的一部分。因此,網紅經濟的商業模式是能夠被無限拓展的。

當然,在沒有長期經營個人品牌的決心或者能力的前提下,你的淘寶店鋪也走不下去。如果網紅本着“掙快錢”的心態,固然也不會有新意迭出的創作能力。

“網紅”肯定是年輕人居多,包括它的粉絲羣體也是一些90後、00後,其實他們的消費觀念還是不夠理性的,很多情況下也可能會是“愛屋及烏”。當理性迴歸時,你沒有深入人心的原創內容是很難實現持續盈利的。

“內容勝出者,往往歷久彌新”這句話正是應對了當下的網紅經濟,一個網紅的才華具有很大的影響。有的網紅殺出重圍,也有的“溺斃”在這推陳出新的互聯網時代。“網紅”也絕對是個“後浪趕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的職業,對於能夠“成名”這件事,大多數人都是趨之若鶩的。就好像現在的電視節目裏除了真人秀節目以外,最多的就是草根選秀類的節目了。

互聯網時代是一個喜新厭舊、新陳代謝頻繁的時代,怎樣能夠維持與粉絲之間的粘性也是值得探討的問題。

然而社交媒體中真正能創造內容的還只是那一小部分。因為“網紅”不具備“不可替代”的因素,況且由於互聯網自身的屬性,這種“複製”功能尤為突出。空有“顏值”沒有內容也不是一個長久之計,因為消費者總是會有審美疲勞的。你有“顏值”,別人可能還有“高顏值”甚至還有“超高顏值”,單憑“顏值”你可能就是下一個高樓之下的“屍骨之基”。

所以“網紅經濟”要想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不斷向前發展的動力,除了電商平台這種外部環境的支持之外,還要注重個人品牌的創立以及在社交媒體中內容的創新性。至於網紅經濟能不能實現持續的商業價值還需要進一步的觀察。

水產經濟論文 篇七

摘 要:環境經濟學認為環境資源是有價值的,包括有形的物質資源和其提供的服務,如環境自淨、調節氣候、維持生物多樣性等,因此在成本核算時需要將環境資源的消耗計入在內。目前池塘養殖密集區污染的超負荷排放導致周圍水域水體富營養化充分説明了傳統經濟學成本計算方法所忽視的問題。

關鍵詞:水產

近年來,水產養殖的面積不斷在增加,有些水產品養殖基地盲目的投資擴建,忽略了水產品的質量問題,使經濟效益嚴重下滑。所以,為了降低養殖成本,很多養殖企業實施不合理的養殖方式,低價飼料餵養、隨意養殖等現象。這種惡性循環使水產品養殖經濟效益又進一步下滑,本文針對於湖南邵陽地區的水產品養殖經濟效益在實踐中如何提升,做出了以下分析。

一、水產養殖的日常管理

1、水質管理

一切養殖的基礎就是水,所以養殖場對於水的品質要求特別嚴格,水產養殖中水要經常進行更換以及補充,水質的優劣決定了水產品的質量,也直接決定了養殖是否成功。在養殖中,要隨時觀察水的質量變化,定期測量相關數值,如:PH值,亞硝酸鹽數值等。通常情況下水質用試紙盒進行每週一到二次檢測,如果養殖中出現疫情,要對水質進行每天一次檢測。

2、水的顏色

由於湖南邵陽是內陸地區,水產養殖均是池塘水,所以養殖中要特別注重水中是否有浮游生物,水質是否清澈等,在觀察水的顏色中,水的顏色以淺藍、翠綠、茶色為最佳水質顏色。如果發現水質出現渾濁、顏色變得特別濃,如:深綠色、濃藍色、甚至變成其他顏色。要及時處理。若不及時處理水質,就可能引發疫情,後果非常嚴重,水質的管理通常用藥物來調節,也可以及時的更換池塘水來加以控制。

二、提高水產養殖經濟效益的實踐方式

1、野魚家養

現在,野魚家養的方式越來越流行,市場上對於黃鱔、泥鰍魚等的需求量特別大,實行此種養殖方法切實可行。由於市場需求量大,飼養難度較低,魚極少生病的狀況,野魚家養的方式越來越普遍。並且野魚在市場上銷售的價格比家魚要高出很多,是提高水產養殖經濟效益的辦法之一。

2、海魚淡養

市場一直對於海魚的需求量非常大,海魚的售賣在市場中非常普遍並且價格比較高,例如:鮑魚、象拔蚌等海產品,是低温高鹽的品種,只要調整好水温與鹽分,就可以在池塘中飼養。並且海產品在淡水中養殖有生長週期快,肉質口感好等優點。

3、夏魚冬養

反季銷售魚類,一直是提高經濟經濟效益的方式,可以將夏魚通過温泉或者人工加温的方式進行飼養,例如:淡水白鯧、鯪魚等都是夏魚冬養的優質品種,讓魚苗在冬季生長,提前上市搶佔市場。淡水白鯧如果在春節期間上市,價格可以提升40%左右。

4、北魚南養

北方的魚已經逐漸適應南方的水性特徵,如:東北鯽魚在湖南就已經開始飼養。而且生長週期比在北方要快,肉質更好。當然,南方的魚也可以在北方進行飼養,最終是為了達到增長經濟經濟效益的目的。

5、外魚內養

國外的一些品種在我國非常受歡迎,例如:非洲鯽魚、尼羅非魚等,這些品種的引進,資金投入小,經濟效益增長快,如果湖南當地沒有外魚的品種可以通過科學的手段飼養一些,引發消費者好奇,從而提高經濟經濟效益。

6、混合飼養

很多混合飼養都是對四種家魚的混養,但隨着市場的需求不斷改變,混合飼養也有了新的改變,現在養殖可以將魚類、蝦類、貝類、蟹類、蛙類甚至植物類進行混養,只要瞭解生物的習性進行科學管理,混養已經不再是難題,例如:稻田中飼養螃蟹、蝦塘裏飼養尖嘴鱸魚等。這樣的飼養方式不但科學有效的保證了水產品的生長環境,為提升水產品經濟經濟效益開闢了新道路。

7、高效暫養

對於魚類的暫時養殖,具有養殖技術簡單、資金投入少、經濟效益回報高等特點,暫時避開上市高峯期是提高經濟經濟效益的好方式。例如:飼養螃蟹、烏龜等易成活的品種,在市場價格低的時候暫養,等到節假日在選擇上市,經濟效益可以翻倍增長。

三、疫病防治的措施

對於水產養殖,疫病一直是困擾養殖户的大難題。要提高經濟經濟效益,對於疫病的防治要格外慎重。結合湖南當地的魚疫病流行狀況,首先,要做好池塘的消毒工作。在魚苗的撒放之前,對池塘進行曬、清理淤泥、利用石灰等消毒的方式進行池塘消毒。其次,要在放苗前對魚苗進行徹底消毒。對於每天使用的用具,使用之前也要進行消毒。15d至17d消毒一次,如果在投放高峯期就要每週一消毒,連續消毒2d-3d。在發生疫情的時候,要結合情況連續進行消毒。通常情況下是將多種消毒劑輪流使用。做好以上消毒工作的同時還要做到定期對寄生蟲和其它病蟲害進行預防檢測。對於疫病的防治不可掉以輕心,否則會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

四、結束語

水產品的養殖要結合養殖物種的特點科學的進行養殖,要不斷的創新養殖模式,建設生態養殖體系,對於養殖中應該注意的問題,千萬不可掉以輕心。對於疫病的治理做到防大於治。對於飼料的投放要做到定期、定時、定量、定質。水產品品種的選擇要多樣化,只有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制定出一套有效的養殖策略,才能真正提高養殖的綜合經濟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