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論文 > 論文精選

小城鎮建設論文【精品多篇】

欄目: 論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49W

小城鎮建設論文【精品多篇】

小城鎮建設論文 篇一

論文題目:以“三個強化”加快農村城鎮化進程。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城鄉發展一體化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途徑。要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增強農村發展活力,逐步縮小城鄉差距,促進城鄉共同繁榮。”近年來,北安市通北鎮黨委圍繞打造北安南部區域性中心強鎮和全省城鄉一體化示範鎮,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的示範服務、保障作用,實現了黨的建設與經濟社會發展“雙贏”;通北鎮先後被命名為全省先進基層黨組織、全省“小城鎮建設百強鎮”和黑河市“城鄉一體化示範鎮”。從實踐情景看,農村城鎮化的快速推進得益於“三個強化”。

一、強化示範引導,大力推進“雙推雙引”

通北鎮既有城(鎮),又有鄉(村),是城鄉結合部。鎮黨委認為,農村城鎮化必須統籌城鄉兩個發展、促進城鄉兩個繁榮。為此,鎮黨委着力實施“雙推雙引”工程,即在農村大力推進土地流轉和規模經營,引導農民從事非農產業;在城鎮大力推進城鎮建設和產業發育,引導農民進城就業創業,走城鄉聯動、共同富裕之路。一是各村黨組織在尊重農民意願的基礎上,黨員幹部帶頭,進取幫忙農户選定土地租賃、倒包、轉包、互換等流轉方式,確保流轉土地的農民實現利益最大化。今年,全鎮土地流轉面積9萬畝、規模經營8萬畝,分別佔耕地面積的74%和66%。二是加大農村產業化黨組織建設的力度,各村先後成立了蔬菜生產、跨區作業、豆製品加工、農副產品收購等合作社黨組織,引導農民從事非農產業,年增收超過3000萬元。三是在新型工業、商貿物流、大豆產業和有機食品產銷四個聚集區建立基層黨組織,進取為進城農民就業創業“牽線搭橋”。目前,全鎮已有2600多農民在“四大產業”聚集區就業,年收入5500多萬元。

二、強化服務保障,蓄積城鎮發展動力

按照“興經濟、促發展”這一主旨,鎮黨委開展了“項目建設我先行”活動,即經過整合各職能部門黨組織的資源,建立一站式服務大廳,設立黨員示範崗,進取為投資項目供給全方位服務。一是實行黨政領導和相關黨支部包項目工作機制,幫忙項目建設單位破解疑難問題。如城建黨支部努力為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供給優質外部環境,主動幫忙企業辦理規劃審批等事項。活動開展以來,全鎮共引進資金六億元,引進千萬元以上大項目15個。二是組建黨員先鋒隊,強力推進城鎮基礎建設、樓房開發等重點工程。目前,全鎮由黨員幹部牽頭,成立了20個先鋒隊,與項目建設單位結成服務對子,以“點對點”

的方式,幫忙建設單位辦理解決立項、審批、拆遷等相關事宜,確保項目建設順利推進。三是成立黨員督導小組,不定期地對城鎮建設重點項目進展情景進行督導。目前,總投資8.97億元的道路拓寬,站前廣場改造,樓房開發和供水、供熱、供氣、污水及垃圾處理等等29個重點工程進展順利;總投資3.3億元的幸福家園已全部交付使用,入住農民2104户。

三、強化政策扶持,助推社會事業發展

為努力提高羣眾的生活水準和羣眾滿意度,經進取爭取,鎮黨委一是建成了鎮綜合文化站、農村文化大院等公共文化活動場所,並經過舉辦消夏晚會、文化藝術節、春節聯歡會等系列文體活動,進一步豐富廣大羣眾的文化生活;二是新建了學生管理中心、幼教中心和第三國小教學樓,極大地改善了辦學條件,吸引鄰近市縣、農林牧場和周邊鄉鎮3000餘名學生在通北就讀,佔在校生總數的40%;三是投資1500萬元,新建了市第二醫院門診綜合樓,增加了CT、生化檢測儀等先進的診療設備和120急救車輛;四是全面啟動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工作,新農合參保率達100%,城鄉居民就醫得到根本保障;五是實施了城鄉低保、大病救助、教育救助等綜合救助措施;六是加大户籍改革力度,為230名進城農民辦理了城鎮户籍,解除了進城農民的後顧之憂,有效帶動了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推進了城鄉一體化建設進程。

小城鎮建設論文 篇二

論如何加強小城鎮建設與管理

協調城鄉發展步伐

【摘要】協調城鄉是發展中具有戰略性意義的重大課題,加強小城鎮建設與管理是協調城鄉發展的戰略選擇,而當前小城鎮建設與管理面臨諸多迫切需要解決的,本文在借鑑西方發達國家經驗基礎上,提出了加強我國小城鎮建設與管理,促進城鄉協調發展的對策。

從區域經濟的空間組織角度可以把城市和分解為兩個互為相聯的子系統,城市和農村的聯繫是必然的,城鄉的相互作用關係也是客觀存在的,兩者應當相互促進、協調發展。然而“在傳統計劃經濟體制下,中國工農業產品不能平等交易,城鄉之間要素不能自由流動,城鎮居民與農民權利和發展機會不平等,加劇了城鄉結構的失衡,使城鄉關係遭到了嚴重扭曲;改革開放以來,隨着市場機制的引入,城鄉聯繫顯著增強,但城鄉分割的二元結構體制並沒有從根本上改變,城鄉差距仍過分懸殊”。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完整提出了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發展觀,統籌城鄉發展被放在了“五個統籌”的首要位置,成為科學發展觀的集中體現。中央還明確提出小城鎮作為新時期化建設的一項戰略任務,既是統籌城鄉協調發展、縮小城鄉差距、致富農民的重要途徑,也是從根本上解決“三農”問題,實現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必然選擇。

【關鍵字】城鄉發展,小城鎮建設,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科學發展觀

一、加強小城鎮建設和管理是協調城鄉發展的戰略選擇。

1984年,我國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老先生在對蘇南小城鎮發展狀況進行深入調研的基礎上發表了《小城鎮大問題》一文,認為小城鎮的出現可以使城市和廣大農村之間佈下相互交流的眾多“節點”,把城鄉有機銜接起來,並從和實踐結合的角度,全面系統地闡述了小城鎮是發展農村經濟和農村、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解決人口出路的一個大問題。王學仁認為,“小城鎮是城市與農村的連接體和中轉站”,“發展小城鎮,可以使城鄉之間形成一種優勢互補、雙向互動的經濟關係,實現城鎮與農村產業相互銜接、經濟有效融合的兩性互動和一體化發展,最終達到‘點亮一盞燈,照亮一大片’的功效”。

小城鎮在協調城鄉發展中的作用,概括如下:

1、小城鎮是城鄉交流的平台。小城鎮的發展加強了城鄉之間的聯繫,開啟了城鄉交融的大門。具體體現在:小城鎮是城鄉信息交流和共享的平台,信息匱乏已經成為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對農村的制約尤為突出,在廣大農村地區,信息化建設和農產品市場信息體系建設滯後,農民無法全面及時地得到市場信息,必然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節奏和農產品的銷售,小城鎮是一定區域內的、經濟、文化中心,具有一定的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基礎設施相對較好,協作能力相對較強,信息相對靈敏,人才比較集中,是促進城鄉信息交流的最好平台;小城鎮是城鄉市場對接的平台,我國買方市場已經形成,城市大量工業品積壓,農村商品供應品種少,選擇餘地不大,同時隨着城市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的提高,城市對綠色食品、優質農產品的需求增大,小城鎮成為城鄉互通有無、完成市場對接的平台;小城鎮是城鄉人才流動的平台,當前我國人力資源的結構性問題突出,一方面城市具有較高文化素質的人才相對過剩,而另一方面農村急需大量高素質人才,同時又滯留了大量富餘勞動力,小城鎮可以發揮在城鄉人力資源的雙向流動中的紐帶作用,通過勞動力市場的建立和就業信息服務工作的開展,引導城鄉人才有序合理流動。

2、小城鎮是深入農村腹地,傳播城市文明和輻射農村經濟的橋頭堡。小城鎮向處於廣闊農村腹地的農民傳播了城市的思想觀念、技術信息、管理經驗、生活方式等,成為廣大農民接觸現代城市文明的媒介。小城鎮的發展使許多農民的進城願望變成現實,率先進城的農民以自己撫育文明的生活體驗,向“後來者”展示着城市的魅力,為城市化做着無聲的宣傳。而且小城鎮的鄉鎮在資金方面對農村的“反哺”作用,使農業的規模化、專業化和機械化水平提高,小城鎮涉農企業的發展有效延長了農業產業鏈,增加了農產品附加值和農民收入。

3、小城鎮的快速發展是解決我國三農問題的根本途徑。首先,城鎮是農村鄉鎮企業的最佳聚集地,這既可以解決“村村點火、户户冒煙”、侵佔耕地、污染環境等問題,又可以資源、環保、規模效益、公共設施等綜合優化理想效果,同時小城鎮也是未來變動升級為小城市乃至中大城市的前提。從農業現代化內涵看,小城鎮為農業環境現代化提供了空間環境,而空間環境是經濟環境、政治環境和文化環境的依託和載體,是實現農村現代化的基礎;其次,從農業產業方面看,小城鎮發展為農業產業化提供了必要條件,小城鎮發展引導鄉鎮企業向小城鎮集中,吸引農業剩餘勞動力向小城鎮遷移並逐步實現“農轉非”,這樣可以實現農村土地的合理流動和土地集中化、經營的規模化、管理科學化,從而為農業產業化提供條件;第三,小城鎮發展為農民現代化,即農民知識化、智能化提供了現實條件和可能,小城鎮的基礎設施、居住環境、生活條件的改善以及、文化、衞生、餐飲、娛樂、信息、保險等第三產業的發展,一方面可為進入小城鎮的農民知識化提供各

種方便條件,另一方面也對農民實現非農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將促使農民思想觀念、價值觀念、行為方式的改變及文化素質的提高,加快自身現代化步伐。

二、在協調城鄉發展中小城鎮建設和管理出現的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小城鎮建設迅猛發展,對社會經濟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但同時小城鎮的建設和管理也存在着十分突出的問題,集中體現在:

1、以小城鎮為主的城市化可能導致“準城市化”現象氾濫,不利於徹底消除城鄉二元結構。以小城鎮為主的城市化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衝擊城鄉二元結構,但不利於徹底改變城鄉分割的局面,因為這種城市化模式本身隱含着鼓勵農民進小城鎮,限制農民進大城市的思想,是一種在補徹底理論指導下形成的不徹底政策。其實踐結果可能使中國的社會結構演變成“農村——小城鎮——大城市”這種三元結構,使不分小城鎮既不像城市、又不像農村;生活在小城鎮的居民既不像市民、又區別於農民,從而使人們擔心的“準城市化”現象氾濫。

2、整體規劃不強,佈局不合理。規劃在先,建設發展在後,作為一定區域的政治、經濟、文化、信息中心的小城鎮,必須用成熟的思想指導其建設,以保證小城鎮的健康、有序的發展,但長期以來,我國小城鎮建設缺乏總體規劃,存有不同程度的盲目性,造成城鎮佈局不合理。究其原因,主要有:上級政府缺乏正確的指導和科學的管理;城鎮幹部大多來自農村基層,對城鎮建設的不是很熟悉;城鎮幹部更換頻繁,由此帶來的短期行為使規劃執行喪失了連續性,一方面使得小城鎮數量盲目擴張,佈局分散,鄉鄉有鎮,另一方面又使得小城鎮規模過小,難以形成聚集效應和規模效應。

3、基礎設施不完善,功能不健全。小城鎮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水、電、路、公廁、綠化、農貿市場、學校、扽公共基礎設施必須配套建設,而各種配套性設施建設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由於資金緊缺,許多小城鎮的基礎設施長期得不到改善,很多小城鎮以馬路作市場,人車擁擠阻塞嚴重;有的小城鎮尚未安裝自來水,人們吃水難的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有些小城鎮電力不足,供應不正常,不能滿足鄉鎮企業和居民的用電需要;小城鎮普遍缺少文化、娛樂、社交場所;還有不少小城鎮缺少公共廁所,垃圾堆放場,亂扔垃圾現象比較普遍。

4、以小城鎮為主的城市化不利於土地資源的高效利用,並影響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我國是土地資源短缺的國家,因而節約土地應該成為城市化道路選擇的基本前提。而點多面廣的小城鎮往往佔用大量土地,造成土地的低效率利用,據有的學者估算,這種城市化道路比起正常的城市化道路要付出8倍多的土地代價,鄉鎮企業職工人均用地比城市

職工多3倍以上。從另一方面看,鄉鎮企業污染嚴重,且治理能力遠不及城市中企業,影響了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5、管理混亂,改革滯後。鄉鎮黨委、政府的領導與現行條條塊塊的管理關係難以理順,使之在調控引導過程中受到多方摯肘。鎮政府對税務、工商、信用社、交通、土管所、城建所、供銷社、供電所、派出所、司法所、農口七站等主要部門沒有管轄權,只有“義務“,因而不能形成集中統一領導。如在土地管理使用方面,體制不順,思想不解放,對本行政區域外需要用地者有種種限制,將外地人才、資金、技術等拒之門外,制約了土地等許多因素的合理組合。

三、國外小城鎮建設和管理的經驗借鑑。

1、美國的小城鎮建設和管理經驗。1)重視規劃的作用,美國小城鎮規劃有四條基本原則:一是後現儘可能滿足人的生活需要;二是充分尊重和發揚當地的生活傳統,三是最大限度地綠化和美化環境;四是塑造城鎮不同地特點和培育有個性地城鎮。同時還要根據建設需要編制詳規。2)重視基礎設施建設,美國小城鎮建設資金由聯邦政府、地方政府和開發商共同承擔,聯邦政府負責投資建設連接城鎮間地高速公路,小城鎮的供水廠、污水處理廠、垃圾處理廠等是由州和小城鎮政府負責籌資建設,開發商負責小城鎮內社區內的、水電、通訊等生活配套設施的建設資金。3)重視環境建設,在美國,環境建設是城鎮建設的主要之一,給小城鎮提供了一個可持續的環境。4)重視城鎮特色,追求個性,重視城鎮特色是美國城鎮建設的特點之一,無論走到哪裏,都能看到不同面貌和特色的小城鎮,那種千城一面、萬鎮雷同的現象是見不到的。5)重視建設管理,所謂“三分建設,七分管理“,一個好的城鎮更需要好的管理。美國的城市建設管理經驗主要有兩點:一是擁有健全完善的規章制度;二是依法辦事,違法必究的管理作風。

2、德國的村鎮建設經驗。德國的村鎮建設經驗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政府高度重視村鎮改造和建設,頒佈了一系列保護農業用地、保護農產品價格的法規,加強管理機構、管理隊伍的建設、完善村鎮建設的投資機制,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形成了比較均衡的城鎮結構體系;二是優先考慮基礎設施和社會服務設施的建設,為改造村鎮的居住環境,提高村鎮居民生活的舒適度,政府十分注重基礎設施、社會服務社會設施的建設和各種公益事業的健全完善,且這些建設資金大部分來源於國家補貼和鄉鎮的税收;三是注重單體設計與整體景觀協調,德國村鎮的特點是村落建設與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之所以能夠如此,主要是靠村鎮改造規劃和設計地調控作用,德國地村鎮建設是建築設計在統一中尋求特色,在突出特色中滿足規劃的統一要求;四是注重環境建設和保護古建築。

3、英國的小城鎮建設經驗。英國小城鎮建設經驗集中體現在幾次規劃運動中,包

括霍華德的田園城市運動,新城建設運動,米爾頓·凱恩斯城建設、中心村的建設等,集中體現了規劃在小城鎮建設發展中的作用。

縱觀各國小城鎮建設發展的歷程,雖然和做法各具特色,但都具有以下幾點共同之處: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重視規劃的權威性和按規劃實施建設;重視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服務設施建設;重視人文環境的繼承和生態環境的保護。

四、加強小城鎮建設與管理,協調城鄉發展的對策。

作為協調城鄉發展的戰略選擇,中國的小城鎮建設既具有世界小城鎮建設和管理的一般特點,同時又帶有濃厚的中國特色,所以我們可以在借鑑世界西方發達國家小城鎮建設和管理的經驗,並結合我國的實際,尋求加強中國小城鎮建設與管理的對策,以促進呈現協調發展。

1、規劃,合理佈局是基本前提。要遵循城鎮化發展,按照統一規劃、合理佈局的要求,抓緊編制統一協調的小城鎮發展規劃,並將其納入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城鎮規劃必須突出科學性,要按照小城鎮建設的發展規律辦事,根據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規劃,打破原有陷陣行政區劃的限制,在佈局上確定好小城鎮的性質、功能和基礎設施規模,注重實效,使小城鎮成為聯結農村與城市的紐帶和橋樑。小城鎮建設規劃必須面向“三農”,堅持把“農村化、農村化、農村城鎮化、城鄉一體化”作為發展目標,統一規劃,適度超前。建立完善的規劃編制與實施以及監督反饋的管理制度,保證規劃的有序進行。同時,小城鎮建設規劃還需突出重點,注重特色,反對遍地開花、平衡推進的做法。

2、增強小城鎮可持續發展能力是最終目的。可持續發展是城鄉協調發展的重要內容,立足當前,放眼長遠,小城鎮建設必須堅持以創造良好的人居環境為中心,正確處理好人口增長、經濟社會發展、資源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的關係,大力實施“藍天、碧水、綠地”和“美化、淨化、亮化”工程,堅決淘汰和關閉嚴重浪費資源和污染環境的,通過合理佈局規劃,協調新城和舊城的關係,保護古建築,開發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現代建築,創造優美、和諧、舒適的 城鎮環境。

3、深化小城鎮綜合配套改革是重要內容。加強小城鎮建設必須深化改革,進行體制創新。首先,要全面落實小城鎮户籍制度改革,完善配套政策措施,確保城鄉居民享有同等待遇,積極為城鄉人力資源的合理流動創造有力條件,維護農民工的合法權益;其次,要創新小城鎮建設資金籌集的渠道和機制,擺脱對財政的依賴思想,運用城市經營理念,盤活城市公共資產,走資本運營的路子,在城鎮土地轉化和升值、房地產增值中籌集建設資金,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加快城鎮公用事業、企業的公司制改革,培育資本市場,最

廣泛地吸引社會投資,理順財政關係,完善小城鎮地財政管理體制,從制度上保證小城鎮建設的穩定的資金來源。

4、努力提高小城鎮管理水平是根本保證。美國小城鎮的發展經驗告訴我們,城鎮“三分在建,七分在管”。而我國小城鎮發展的現狀卻是很多城鎮“重建輕管”,“有硬件,無軟件”。因此,抓好小城鎮建設的同時,必須提高小城鎮的管理水平。要轉變政府職能,將政府工作的重心轉移到搞好城鄉社區服務上來,為私人投資和居民生活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和社會環境;要加快城鎮管理人員隊伍的建設,注重培養和引進城鎮建設和發展急需的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經營型人才,提高城鎮建設和發展的決策管理水平;要高度重視文化的作用,大力發展繁榮城鎮科學文化事業,結合社區文化建設,提高進鎮農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水平;要依法行政,搞好小城鎮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逐步建立法治化、社會化和民主化的新型城鎮管理體制。

參考文獻

[1] 朱啟臻,葉齊茂:《小城鎮建設》,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5.8.[2] 李文學。建設和諧的新農村[J]。農村合作通訊,2006(11)。[3] 曹宗敏。新時期小城鎮如何發展[J]。城市管理,2006(3)。

小城鎮建設工作彙報 篇三

xx鎮地處河間市東部子牙河畔,距離河間市主城區約20千米,滄保公路和滄保高速沿鎮區穿過,轄45個行政村,行政區域面積80.4平方公里,鎮區面積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6.4萬畝。xx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9億元,利税2.4億元,全部財政收入4296萬元,人均純收入7215元。20xx年公共財政收入全年任務是1557萬元,第一季度完成429萬元,佔全年任務的28%,實現了首季開門紅。

(一)堅持規劃先行。

嚴格按照鎮總體規劃設計要求,進一步健全空間規劃體系,優化小城鎮空間佈局,加強小城鎮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完善小城鎮交通、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環境保護、社會治安、應急處置等信息系統,推進綜合執法,不斷提升新型城鎮化水平。我鎮於20xx年委託河北信達城鄉規劃設計院完成了鎮總體規劃,於20xx年完成了鎮工業園區的總體規劃。xx年,由於河間市城鄉總體規劃的調整,我鎮再次聘請河北信達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對xx鎮總體規劃進行修編,目前,信達設計院已初步完成xx鎮總體規劃設計,正在徵求我方意見。同時,推進全鎮45個村依據鎮總體規劃制定村總體規劃,目前已有11個村完成了村莊總體規劃。

(二)堅持地域特色。

我鎮計劃利用3年時間依據規劃,東依子牙河從滄保路向北延伸1300米,再向西打通與沙束路的連接線,形成環路,把帶狀鎮區拉伸為三縱三橫的塊狀鎮區,小城鎮的框架基本形成。鎮區東西跨度1700米,南北長1400米,面積約為2平方公里,環路建成後,規劃鎮區南北跨度將延伸到2700米,面積將達到規劃設計的5。1平方公里。同時,各村的總體規劃在和市、鎮的總體規劃保持一致性的基礎上,要結合自身村莊特點,保持村莊的獨特性,切實實現“一村一品”的規劃要求。

(三)強化城鎮管理。

一是隊伍建設。根據《河間市加強村鎮規劃建設管理工作方案》文件要求,xx鎮村鎮建設管理辦公室和xx鎮建築工程質量安全監督所的工作人員已全部配齊。二是學習培訓。組織城建管理人員結合工作實際情況制定了詳細的學習計劃,認真學習土地管理、城鄉規劃等相關法律條規,不斷提高綜合業務素質,切實提升依法行政能力。三是按照城鎮建設“一書兩證”要求,嚴格實施城鎮建築管理。初步探索村鎮建設管理辦公室聯合土地、公安等相關職能部門共同行使職權的管理模式,做好審批發證前的初審和上報以及“限上、限下”工程質量安全管理等工作,逐步規範城鎮建築的建設程序,確保城鎮建設依法依規進行。

(四)加大投入力度。

一是造林增綠。xx年新投資50萬元,在滄保路兩側3300米主街路段栽種灌木20xx餘株,在鎮區、沙束路兩側栽種女貞樹、小葉黃楊面積1500平方米。二是完善給排水網。投資170萬修建了鎮區主街南側通向任河大東支和主街北側通向迎春渠兩條排水管網,解決了困擾鎮區多年的排水難題。三是構建商貿中心。投資580萬元,完成了xx鎮商貿中心(姜劉市場)2300米的“三縱三橫”水泥路面、兩側路面硬化及排水管道工程。四是天網工程。投資30餘萬元在鎮區各主要路口安裝了32個高清監控探頭。

(五)推進農業現代化。

一是加大土地流轉力度。截止xx年,全鎮流轉土地15933畝,佔家庭承包土地面積的25.4%,其中xx年流轉8828畝,農村生產力得到進一步解放。二是加強農業專業合作社建設。現已有專業農業種植合作社38個,家庭農場3個。龍頭農業養殖合作社2個:鑫豐養殖專業合作社和興牧肉雞養殖合作社。三是形成了以方官莊、周官莊村為中心的瓜菜類、以西舊館、裏昌村為中心的果品類、以邢各莊、東良村為中心的綠化苗木類、以鑫豐養殖專業合作社、興牧肉雞養殖合作社為龍頭的規模養殖類等四類初具產業規模的農業產業羣,初步實現了“村村有思路,村村有產業,村村能發展”的良好發展局面。

一是執法力度薄弱,城建管理不到位。主要原因是我鎮的城建辦人員不具備相應的執法權限,河間市派駐的人員不具備綜合執法能力,導致城建管理執法缺位,違法違規行為難以完全制止,建議上級部門派駐具備綜合執法能力隊伍或授權鎮級相應執法權限,從而改變執法薄弱的現狀。二是空心村現象嚴重,村莊土地資源利用率不高。三是政府對小城鎮建設投入不足,民間資本運用乏力,公用服務設施不到位。四是土地指標緊張制約了項目建設。

一是明確鄉鎮一級的執法權限,用法律手段規範城鎮建設;二是改革城鎮土地使用制度,引導羣眾搞舊村改造,提高土地的使用率;三是切實加強小城

鎮的生態環境建設,把造林添綠、改善生態環境放在突出位置,不斷加強企業的環境整治,確保環保達標。四是不斷健全完善垃圾處理設施,制定相應的垃圾處理制度,引導羣眾形成科學處理垃圾的生產生活習慣,做好垃圾分類及處理;五是探索採取政府牽頭組織的市場化模式,把公共衞生等服務移交給專業公司,進一步提升服務水平。

小城鎮建設論文 篇四

1當前小城鎮建設中生態環境保護的現狀與需求

分析小城鎮生態環境現狀和需求,為小城鎮規劃建設中生態環境保護供給依據。由於小城鎮特殊的地位特殊的構成特殊的生態環境,在規劃建設中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視的生態環境問題。當前,小城鎮生態環境現狀有幾種情景

(1)小城鎮生態環境配套設施落後,資金投入不足,環境污染大。鎮區道路、配套設施不完善,鄉鎮企業排污減廢經費少手段差,街面髒、亂、差影響鎮容鎮貌,不少小城鎮仍然處於農村集鎮狀態,環境污染相當嚴重。

(2)環境管理十分薄弱,大多數小城鎮沒有環境保護機構和意識,工作人員嚴重不足,忽視了小城鎮自身的綠化建設和生態建設,環境檢測和環境監理工作基本上處於空白狀態。以上存在的問題嚴重阻礙城鎮發展速度。小城鎮規劃建設需要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科學發展觀要求在開展城鎮規劃建設工作中,必須緊緊圍繞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發展特色經濟、改善生態環境三個方面的目標和任務。所以,森林資源、土地資源、水力資源、歷史遺蹟以及自然景觀資源等等在被有效利用的同時需要加強保護。在美化山川河流、改造生態環境的同時,原生境保護不可忽視。需要在被保護資源長期演化或生長繁衍的生態環境下實施保護,避免因人為因素使其原有生態環境惡化,導致被保護資源遭到破壞。

2加強小城鎮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促進發展

2.1加強小城鎮環境規劃工作各地方應根據當地的情景,做好小城鎮環境規劃,指導小城鎮建設與發展。制定相應的鄉鎮工業污染防治規劃、畜禽養殖污染防治規劃、農村生活垃圾收集處置規劃、農藥和化肥安全施用與污染防治規劃等等,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改變小城鎮原有的粗放型發展模式,向生態環境友好型發展,以改善區域生態環境質量,維護生態環境功能為目標,把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建設發展相結合,統一規劃,加強法制管理,嚴格監管力度,實現小城鎮經濟、社會和環境三者的協調發展,防止生態環境的破壞與污染,從而到達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2.2發展循環經濟,供給生態產業水平。循環經濟是物質閉環流動型經濟,指的是人與自然資源以及科學技術在資源投入的全過程中,將傳統的依靠資源消耗的經濟增長模式,轉變為依靠生態型資源循環來發展的方式。當前,我國大部分小城鎮的企業已具備必須的發展規模,可是由於在環保方面的投入力度不夠,造成了大範圍內的環境污染。所以,必須要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發展循環經濟。要鼓勵農民結合農業結構調整發展城郊綠化,要加大推廣開發新品種、新技術、新設備,科學使用化肥、減少環境污染,同時,合理耕作,實行用地和養地相結合,發展現代化生態農業。從新技術着手,從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廢棄物的無害處理等幾個方面來發展小城鎮經濟。

2.3加強小城鎮環境綜合治理重點抓好公路、河流兩側的建築垃圾、生活垃圾、工業廢料、農業物秸稈等固體廢物的處理;加大對地處大、中城市郊區、風景名勝區、重點旅遊區周邊的小城鎮生態環境污染問題進行治理,注重空氣污染和水污染問題,提高垃圾和污水處理率;加強農業和農村的污染治理。各個地方要加強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的監督,嚴格控制畜禽養殖的廢物排放,認證貫徹《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管理方案》,搞好重點區段秸稈禁燒任務的落實,推動秸稈綜合利用工作,進取探索農藥、化肥、農膜污染防治的有效途徑,促進農用化學品的合理使用;強化鄉鎮企業環境管理。引導鄉鎮工業適當集中,建立工業小區,實行集中管理,集中處理污染。對規模不經濟的污染企業要嚴格處理限制其發展,對產業結構不合理、污染嚴重治理無效果的,要予以停止。逐步在鄉鎮工業企業中推行清潔生產。要進一步加強鄉鎮企業環境管理,加大對國家強制關停或淘汰的“15小”及國家產業政策命令淘汰的鄉鎮企業的監督檢查,防止其死灰復燃。嚴格資源開發的環境管理。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和“三同時”制度,把自然資源開發對生態環境的破壞控制在最低限度,對已造成的生態破壞要限期予以治理和恢復。

2.4切實提高環境監督管理水平,進一步完善小城鎮生態環境保護的保障體系在小城鎮的生態環境保護過程中,必須要有較為完善的保障體系作為支撐。要貫徹實施國家關於小城鎮建設過程中生態環境保護的各項有關税收、財政補貼等政策,建立有關小城鎮建設的生態環境保護檢測和評價體制,對破壞生態環境的相關企業和職責人必須要嚴格追究相關職責。政府要站在必須高度上,重視生態環境保護的監督工作,提高監督執法力度和水平。同時,還要加強監管隊伍的建設,提高隊伍人員的綜合素質,從基層環保的薄弱處着手。最終,還要加強社會和輿論監督,在羣眾中建立自治的環境保護監督小組。

小城鎮建設論文 篇五

加強小城鎮建設與管理協調城鄉發展步伐

【摘要】:協調城鄉是發展中具有戰略性意義的重大課題,加強小城鎮建設與管理是協調城鄉發展的戰略選擇,而當前小城鎮建設與管理面臨諸多迫切需要解決的,本文在借鑑西方發達國家經驗基礎上,提出了加強我國小城鎮建設與管理,促進城鄉協調發展的對策。從區域經濟的空間組織角度可以把城市和分解為兩個互為相聯的子系統,城市和農村的聯繫是必然的,城鄉的相互作用關係也是客觀存在的,兩者應當相互促進、協調發展。

【關鍵字】:城鄉發展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科學發展觀

1目錄

一、加強小城鎮建設和管理是協調城鄉發展的戰略選擇。.。.。.。.。.。.。.。.。31.1、小城鎮是城鄉交流的平台。.。.。.。.。.。.。.。.。.。.。.。.31.2、小城鎮是深入農村腹地,傳播城市文明和輻射農村經濟的橋頭堡。.。.。31.3、小城鎮的快速發展是解決我國三農問題的根本途徑。.。.。.。.。.。.。.。3二、在協調城鄉發展中小城鎮建設和管理出現的問題。.。.。.。.。.。.。.42.1、以小城鎮為主的城市化可能導致“準城市化”現象氾濫。.。.。.。.。.。.。.42.2、整體規劃不強,佈局不合理。.。.。.。.。.。.。.。.。.。42.3、基礎設施不完善,功能不健全。.。.。.。.。.。.。.。.4三、國外小城鎮建設和管理的經驗借鑑。.。.。.。.。.。.。.。.。53.1、德國的村鎮建設經驗。.。.。.。.。.。.。.。.。.。.。.。.。53.2、英國的小城鎮建設經驗。.。.。.。.。.。.。.。.。.。.。5四、加強小城鎮建設與管理,協調城鄉發展的對策。.。.。.。.。.。.。.。.。.54.1、規劃,合理佈局是基本前提。.。.。.。.。.。.。.。.。.。.54.2、增強小城鎮可持續發展能力是最終目的。.。.。.。.。.。.。.。.。.。.。6

4.3、深化小城鎮綜合配套改革是重要內容。.。.。.。.。.。.。.。.。.6

參考文獻。.。.。.。.。.。.。.。.。.。.。.。.。.。6

一、加強小城鎮建設和管理是協調城鄉發展的戰略選擇

1.1、小城鎮是城鄉交流的平台

小城鎮的發展加強了城鄉之間的聯繫,開啟了城鄉交融的大門。具體體現在:小城鎮是城鄉信息交流和共享的平台,信息匱乏已經成為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對農村的制約尤為突出,在廣大農村地區,信息化建設和農產品市場信息體系建設滯後,農民無法全面及時地得到市場信息,必然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節奏和農產品的銷售,小城鎮是一定區域內的、經濟、文化中心,具有一定的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基礎設施相對較好,協作能力相對較強,信息相對靈敏,人才比較集中,是促進城鄉信息交流的最好平台;小城鎮是城鄉人才流動的平台,當前我國人力資源的結構性問題突出,一方面城市具有較高文化素質的人才相對過剩,而另一方面農村急需大量高素質人才,同時又滯留了大量富餘勞動力,小城鎮可以發揮在城鄉人力資源的雙向流動中的紐帶作用,通過勞動力市場的建立和就業信息服務工作的開展,引導城鄉人才有序合理流動。

1.2、小城鎮是深入農村腹地,傳播城市文明和輻射農村經濟的橋頭堡

小城鎮向處於廣闊農村腹地的農民傳播了城市的思想觀念、技術信息、管理經驗、生活方式等,成為廣大農民接觸現代城市文明的媒介。小城鎮的發展使許多農民的進城願望變成現實,率先進城的農民以自己撫育文明的生活體驗,向“後來者”展示着城市的魅力,為城市化做着無聲的宣傳。而且小城鎮的鄉鎮在資金方面對農村的“反哺”作用,使農業的規模化、專業化和機械化水平提高,小城鎮涉農企業的發展有效延長了農業產業鏈,增加了農產品附加值和農民收入。

1.3、小城鎮的快速發展是解決我國三農問題的根本途徑

首先,城鎮是農村鄉鎮企業的最佳聚集地,這既可以解決“村村點火、户户冒煙”、侵佔耕地、污染環境等問題,又可以資源、環保、規模效益、公共設施等綜合優化理想效果,同時小城鎮也是未來變動升級為小城市乃至中大城市的前提。從農業現代化內涵看,小城鎮為農業環境現代化提供了空間環境,而空間環境是經濟環境、政治環境和文化環境的依託和載體,是實現農村現代化的基礎;其次,從農業產業方面看,小城鎮發展為農業產業化提供了必要條件,小城鎮發展引導鄉鎮企業向小城鎮集中,吸引農業剩餘勞動力向小城鎮遷移並逐步實現“農轉非”,這樣可以實現農村土地的合理流動和土地集中化、經營的規模化、管理科學化,從而為農業產業化提供條件;第三,小城鎮發展為農民現代化,一

方面可為進入小城鎮的農民知識化提供各種方便條件,另一方面也對農民實現非農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將促使農民思想觀念、價值觀念、行為方式的改變及文化素質的提高,加快自身現代化步伐。

二、在協調城鄉發展中小城鎮建設和管理出現的問題

2.1、以小城鎮為主的城市化可能導致“準城市化”現象氾濫

以小城鎮為主的城市化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衝擊城鄉二元結構,但不利於徹底改變城鄉分割的局面,因為這種城市化模式本身隱含着鼓勵農民進小城鎮,限制農民進大城市的思想,是一種在補徹底理論指導下形成的不徹底政策。其實踐結果可能使中國的社會結構演變成“農村——小城鎮——大城市”這種三元結構,使不分小城鎮既不像城市、又不像農村;生活在小城鎮的居民既不像市民、又區別於農民,從而使人們擔心的“準城市化”現象氾濫。

2.2、整體規劃不強,佈局不合理

規劃在先,建設發展在後,作為一定區域的政治、經濟、文化、信息中心的小城鎮,必須用成熟的思想指導其建設,以保證小城鎮的健康、有序的發展,但長期以來,我國小城鎮建設缺乏總體規劃,存有不同程度的盲目性,造成城鎮佈局不合理。究其原因,主要有:上級政府缺乏正確的指導和科學的管理;城鎮幹部大多來自農村基層,對城鎮建設的不是很熟悉;城鎮幹部更換頻繁,由此帶來的短期行為使規劃執行喪失了連續性,一方面使得小城鎮數量盲目擴張,佈局分散,鄉鄉有鎮,另一方面又使得小城鎮規模過小,難以形成聚集效應和規模效應。

2.3、基礎設施不完善,功能不健全

小城鎮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水、電、路、公廁、綠化、農貿市場、學校、扽公共基礎設施必須配套建設,而各種配套性設施建設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由於資金緊缺,許多小城鎮的基礎設施長期得不到改善,很多小城鎮以馬路作市場,人車擁擠阻塞嚴重;有的小城鎮尚未安裝自來水,人們吃水難的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有些小城鎮電力不足,供應不正常,不能滿足鄉鎮企業和居民的用電需要;小城鎮普遍缺少文化、娛樂、社交場所;還有不少小城鎮缺少公共廁所,垃圾堆放場,亂扔垃圾現象比較普遍。

三、國外小城鎮建設和管理的經驗借鑑

3.1、德國的村鎮建設經驗

德國的村鎮建設經驗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政府高度重視村鎮改造和建設,頒佈了一系列保護農業用地、保護農產品價格的法規,加強管理機構、管理隊伍的建設、完善村鎮建設的投資機制,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形成了比較均衡的城鎮結構體系;二是優先考慮基礎設施和社會服務設施的建設,為改造村鎮的居住環境,提高村鎮居民生活的舒適度,政府十分注重基礎設施、社會服務社會設施的建設和各種公益事業的健全完善,且這些建設資金大部分來源於國家補貼和鄉鎮的税收;三是注重單體設計與整體景觀協調,德國村鎮的特點是村落建設與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之所以能夠如此,主要是靠村鎮改造規劃和設計地調控作用,德國地村鎮建設是建築設計在統一中尋求特色,在突出特色中滿足規劃的統一要求;四是注重環境建設和保護古建築。

3.2、英國的小城鎮建設經驗

英國小城鎮建設經驗集中體現在幾次規劃運動中,包括霍華德的田園城市運動,新城建設運動,米爾頓·凱恩斯城建設、中心村的建設等,集中體現了規劃在小城鎮建設發展中的作用。

縱觀各國小城鎮建設發展的歷程,雖然和做法各具特色,但都具有以下幾點共同之處: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重視規劃的權威性和按規劃實施建設;重視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服務設施建設;重視人文環境的繼承和生態環境的保護。

四、加強小城鎮建設與管理,協調城鄉發展的對策

4.1、規劃,合理佈局是基本前提

要遵循城鎮化發展,按照統一規劃、合理佈局的要求,抓緊編制統一協調的小城鎮發展規劃,並將其納入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城鎮規劃必須突出科學性,要按照小城鎮建設的發展規律辦事,根據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規劃,打破原有陷陣行政區劃的限制,在佈局上確定好小城鎮的性質、功能和基礎設施規模,注重實效,使小城鎮成為聯結農村與城市的紐帶和橋樑。小城鎮建設規劃必須面向“三農”,堅持把“農村化、農村化、農村城鎮化、城鄉一體化”作為發展目標,統一規劃,適度超前。建立完善的規劃編制與實施以及監督反饋的管理制度,保證規劃的有序進行。同時,小城鎮建設規劃還需突出重點,注重特色,反對遍地開花、平衡推進的做法。

4.2、增強小城鎮可持續發展能力是最終目的可持續發展是城鄉協調發展的重要內容,立足當前,放眼長遠,小城鎮建設必須堅持以創造良好的人居環境為中心,正確處理好人口增長、經濟社會發展、資源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的關係,大力實施“藍天、碧水、綠地”和“美化、淨化、亮化”工程,堅決淘汰和關閉嚴重浪費資源和污染環境的,通過合理佈局規劃,協調新城和舊城的關係,保護古建築,開發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現代建築,創造優美、和諧、舒適的 城鎮環境。

4.3、深化小城鎮綜合配套改革是重要內容

加強小城鎮建設必須深化改革,進行體制創新。首先,要全面落實小城鎮户籍制度改革,完善配套政策措施,確保城鄉居民享有同等待遇,積極為城鄉人力資源的合理流動創造有力條件,維護農民工的合法權益;其次,要創新小城鎮建設資金籌集的渠道和機制,擺脱對財政的依賴思想,運用城市經營理念,盤活城市公共資產,走資本運營的路子,在城鎮土地轉化和升值、房地產增值中籌集建設資金,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加快城鎮公用事業、企業的公司制改革,培育資本市場,最廣泛地吸引社會投資,理順財政關係,完善小城鎮地財政管理體制,從制度上保證小城鎮建設的穩定的資金來源。

參考文獻

[1] 朱啟臻,葉齊茂:《小城鎮建設》,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5.8.[2] 李文學。建設和諧的新農村[J]。農村合作通訊,2006(11)。[3] 曹宗敏。新時期小城鎮如何發展[J]。城市管理,2006(3)。[4] 楊守春。新農村建設要做好五篇文章[J]。今日浙江,2006(2)。

《小城鎮建設》論文 篇六

《小城鎮建設》論文範文

題目:關於小城鎮建設及公共財政體制改革的思考

分校(站、點): 學生姓名: 學

號:

課程名稱:《小城鎮建設》 完稿日期:

年 月

關於小城鎮建設及公共財政體制改革的思考

摘 要:文章通過對“三農”問題進行分析,得出了發展小城鎮及其公共財政體制改革是解決“三農”問題的出路。通過將農村大量的剩餘勞動力轉移到城鎮,並且通過小城鎮的公共財政體制因勢利導,可以從根本上解決“三農”問題。

關鍵詞:小城鎮建設

“三農”問題

公共財政體制

一、小城鎮建設問題的提出

2004年2月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促進農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見》正式發佈,強調“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一定要常抓不懈。隨着我國市場化、工業化的進一步深入,“三農”問題日益顯現,不僅成為制約我國農村經濟快速發展的首要問題,而且成為制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瓶頸”。如何解決這一大難題呢?從發達國家的經驗來看,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出路在於城市化。城市化就是通過將農村的剩餘勞動力轉移到城市,從而達到減少農村人口,提高農民收入的過程。

長期以來,關於城市化的發展戰略問題一直是人們討論的焦點問題,而且眾説紛紜。有的人認為首先發展大城市好,有的人認為中等城市應該優先發展,有的人認為應着重發展小城市、小城鎮,還有的認為應該保持大城市和小城市、小城鎮並進的戰略。

那麼,到底是發展哪種類型的城市呢?首先在觀念上不應該懼怕人口的流動,而應該正視人口流動問題,因為只有通過人口流動才能保證長遠的社會穩定。其次,中國的城市化要尊重中國的國情。要想使中國如此巨大的農村剩餘勞動力一步就轉移到大城市是不現實的,必須考慮到方方面面可能遇到的問題,如資金問題、住房問題、交通運輸問題等等一系列難題。發展小城鎮儘管有佔用土地資源過多,浪費巨大,污染嚴重,不易管理,效率低下,在吸收就業方面也遠遠不如其他幾種發展策略,存在着諸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但其在中短期解決人口流動和勞動力轉移方面確實有其優勢和可行性。

二、小城鎮建設的重要意義及發展方向

小城鎮是80年代以來新建的鄉鎮企業的集中地,在地理位置上,小城鎮的星羅棋佈是全國經濟增長的有力的依託。它把廣大的農村與大中城市連接起來,不僅帶動了農村的發展,而且有力地支撐着大中城市的繁榮。

今後小城鎮建設應注意解決好以下幾方面問題:第一,農村工業經過多年的培育,已經有了相當的基礎,在今後的進一步發展中,應當追求規模和集聚效應,實現生產要素的合理流動和資源的最佳配置。第二,大力發展農村的第三產業,使發展小城鎮戰略在解決農村剩餘勞動力上發揮更大的作用。但是,從城市的集聚效應來看,目前發展小城鎮僅在現階段是合理的,要想長遠發展則需慎重。長遠目標應該是有重點地發展條件較好、有前途的集鎮和城鎮,使其進一步發展為中等城市。但是,要注意一個地區不能平均地發展集鎮和城鎮。可以將縣城發展為中等城市,對中等城市、大城市的發展不應一律加以限制,而要有選擇地發展。一是近期積極發展小城鎮和小城市,並要長期使其中的一些發展為中、大城市。對於大中城市、特大城市要着重進行優化,同時有選擇的進行發展。二是改變不合理的户籍政策,取消户籍的城鄉差別,允許有條件的農民進城定居,從觀念上認識到違背城市化規律的做法會引起嚴重的社會問題。三是改變不合理的居住政策,允許農民租房、買房、集資購房,以及到城裏居住等。此外,要形成城市的消費市場和農村的規模經營,降低農業生產成本,改變農民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推進我國城市化和工業化;允許農民進城興辦企業,從事工、商、服務業等;允許企業從農村招工,使農村剩餘勞動力在城市就業,避免離鄉不離土,進廠不進城;還要在就業、擇業、遷移等方面實行體制改革和較寬鬆的政策,從而使農村剩餘勞動人口較為順利地遷移,與工業化同步實現我國的農村人口的城市化。

綜上所述,城市化是農業現代化縮短城鄉差距的一個重要途徑,小城鎮建設自身也可以產生大量的財政收入,如土地出讓金、建築業的税收,還可以使人力、資本、技術等各類生產要素向土地聚集,從而拉動二、三產業的發展,帶動大量成長型的資源。因此,小城鎮建設應注意和撤鄉並鎮的工作相結合,還應和制定靈活的土地、户籍改革及金融投資政策相結合。

三、城市化進程中小城鎮財政存在的問題及改革的方向

由於小城鎮財政存在着分税制財政管理體制的不完善,造成了小城鎮在省、市之間的收入分配沒有解決,表現在財政的預決算權由上級政府做出,同時返還給小城鎮本身的財政資金非常有限,從而導致了小城鎮財政資金的困難。另外,小城鎮的公共支出範圍還是主要圍繞“經濟建設”展開的,即財政支出用於工、商企業生產經營上的比重過大,用於公共事業方面的支出比較小。而且“統支”色彩較濃,公共支出範圍較寬泛,沒有統一的規則,產生了“攤薄”效應。小城鎮在公共支出上存在的“越位”和“缺位”的問題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因此小城鎮財政應儘快明確公共支出的範圍,把那些本不屬於政府而屬於市場該做、且能做好的事情放手交給市場去做,而一些完全應該由政府承擔責任的,儘快承擔起來,避免有限財政資金的大量浪費。

所以説,儘快建立和完善適合小城鎮發展的財政體制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小城鎮運行中存在的問題。與此同時,還要努力創造有利於小城鎮改革和發展的財政環境。結合我國小城鎮公共財政的實際情況,適時地進行制度和體制創新。

1 政府職能的轉變

政府的基本指導思想應是有所為有所不為,改變過去大包大攬的弊端,退出一般競爭性領域投資,集中資金、精力確保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的順利進行,確保政府正常運轉和公共活動的需要,消除職能越位、錯位的矛盾,轉為向小城鎮提供有效的公共產品和優質服務。另外,政府還要努力實現政企分開,從“運動員”的角色儘快轉變為“裁判員”的角色,不再直接參與企業微觀經濟層面的活動,而是要轉為着力引導、規範和維護市場秩序,提供良好的發展環境上來。 加強小城鎮公共物品的投入和供給

首先,加強對農業的投入。包括加強對農村的基礎設施的投入、農業產業化的支持以及對農村教育的投入等等。在加速農村城鎮化的進程中,我們決不能忽視農業的地位,而應從實際出發,以市場為導向,充分利用好本地農業資源的比較優勢,全面提高農業的素質和效益,增加農民收入。而培育龍頭企業,進行農業產業化,則可以帶動整個小城鎮的經濟發展,並能夠對其他周邊的小城鎮產生示範作用。加大農村教育的投入,通過迅速地提高農民的人口素質為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創造條件,從而進一步加快城鎮化和城市化的進程。

其次,加強小城鎮的基礎建設。據有關部門統計,現在全國小城鎮平均瀝青路面不足1 3千米,全國3%的建制鎮、60%以上的集鎮缺少供水設備,因此進一步完善小城鎮的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已經刻不容緩。加強小城鎮的基礎建設,不但能夠改善小城鎮的生產生活環境,在給老百姓帶來實惠的同時,還能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來吸引外來投資者。政府對基礎建設的投入可以採取“政府出一些,個人、企業籌一些”的方式,發揮“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加快小城鎮建設的步伐。

再次,加強信息提供和高新技術開發。運用新信息、新技術不但能提高農業的質量,增強農業的自我發展能力,提高鄉鎮企業產品的質量,增強鄉鎮企業在國內、國際市場的競爭力。需要注意的一點是要結合實際情況引進先進技術、設備,而不是一哄而上、盲目引進,造成有限的財政資金的大量浪費。

3 完善小城鎮的財政管理體制

在進行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小城鎮政府職能轉變的基礎上,形成精簡、高效的運行管理體制。要從根本上完善分税制為基礎的分級財政,使小城鎮真正擁有一級財政和一級財力。具體的措施包括合理劃分縣、鎮財税的分配比例,調整機構設置,理順財税關係、改革財政預決算制度,使小城鎮成為一級獨立的財政,擁有自己的預算權和決算權。最後,各小城鎮還應籌建和完善一級國庫,同時還要依據地方特色安排公共支出,建立、健全自上而下以及小城鎮之間的轉移支付體系,從而保證小城鎮的基礎建設和長遠的發展。

只有在結合小城鎮建設的基礎上,對農村財政體制加以改革,才能更為有效地解決好“三農”問題。

參考文獻:

[1]劉豔,農村公共財政體制與小城鎮建設,財經問題研究,2004,(10)

[2]鄧子基,關於財政支農問題的若干理論思考,福建論壇,2004,(7)

[3]趙月,葛長銀 我國小城鎮體制現存問題分析及改革方向,中國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1)

[4]樑尚敏,關於推進小城鎮財政創新的若干構想,現代財經,2002,(8)

[5]劉溶滄,趙志耘 中國財政理論前沿,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

[6]厲以寧 中國經濟運行於增長[M] 學習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