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論文 > 論文精選

毛概大學論文題目多篇怎麼定題目(多篇)

欄目: 論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87W

毛概大學論文題目多篇怎麼定題目(多篇)

毛概論文題目 篇一

1、論鄧小平的民主政治思想

2、論鄧小平制度建設思想

3、論鄧小平對新時期執政黨建設理論的探索

4、論鄧小平依法治國思想

5、試論鄧小平對我國政治體制改革的歷史貢獻

6、鄧小平對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貢獻

7、試論鄧小平統一戰線理論的現實意義

8、論鄧小平對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理論的創新發展

9、鄧小平小康社會思想探析

10、論社會主義的本質與人的全面發展

11、論鄧小平社會主義本質論的實踐性特徵

12、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與馬克思主義社會發展理論

13、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所有制結構的必然性芻議

14、關於生產要素按貢獻分配的幾點思考

15、論鄧小平優先發展教育的思想

16、淺論鄧小平的科教興國思想

17、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18、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民主政治探析

19、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的效率與公平關係探析

20、論鄧小平對於資本主義的科學認識

毛概論文範文:《淺談愛國統一戰線思想》 篇二

摘要:統一戰線,簡稱統戰,是黨的總路線和總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最早出自毛澤東《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一文:“目前的時局,要求我們勇敢地拋棄關門主義,採取廣泛的統一戰線,防止冒險主義。”在1939年《共產黨人》雜誌的發刊詞中,毛澤東將它與“武裝鬥爭、黨的建設”一起列為中國共產黨領導革命和建設勝利的三大法寶。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國內統一戰線,先後經歷了五個階段,分別是大革命時期的國共統一戰線、土地革命時期的工農民主統一戰線、抗日戰爭時期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解放戰爭時期的人民民主統一戰線和社會主義時期的愛國統一戰線。

關鍵詞:統一戰線 毛澤東 抗日民族

我國的民主黨派是在中國民主革命發展過程中產生,在毛澤東統一戰線思想影響,在中國共產黨政治上支持、組織上幫助下組建(或改建)和發展起來的。抗日戰爭時期是中國民主黨派產生和發展的重要時期。中國的抗日戰爭是近代中國反對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它的勝利是中國共產黨與民主黨派合作的勝利,也是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勝利。中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是以國共兩黨合作為基礎,由全國各族人民、各階層愛國人士、各民主黨派、各愛國軍隊以及海外華僑參加的團結抗日的全民族統一戰線。在抗日戰爭中,各民主黨派及其所聯繫的階級、階層作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一支重要力量,擁護和支持中國共產黨提出的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堅持團結抗戰,反對妥協投降,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鞏固和發展竭心盡力,從而對奪取抗日戰爭的勝利做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性貢獻。

一、民主黨派在政治上堅持“停止內戰,一致對外”、“國共合作”、“反對投降分裂”的主張,並始終擁護中共關於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方針政策

(一)反對蔣介石“攘外必先安內”的錯誤政策,為實現停止內戰、抗日救亡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後,中日矛盾已上升為主要矛盾,中華民族正處於生死存亡的歷史關頭,團結起來一致對外成為各革命階級、政黨的共同願望和強烈要求。然而,面對日軍的步步緊逼,蔣介石卻實行“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一方面,他下達“不抵抗”命令,縱容日軍侵入中國東北,致使東北全境淪陷;另一方面,他下令加緊進攻紅軍,將內戰推向高潮;與此同時,還加強輿論控制,嚴禁抗日宣傳,阻止各階級各黨派的抗日救亡活動。蔣介石的倒行逆施激起了有着強烈愛國精神的民主黨派人士的強烈不滿,他們不顧國民黨的政治高壓,勇於譴責誤國政策,主張停止內戰共同抗日,並積極撰寫救亡文章,致力發表抗日演講,公開呼籲:“國事至此,一切政見異同已成次要之問題,當務之急,惟在如何團結全國已渙散之人心,共臨大敵”。

(二)積極促進國共合作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

華北事變爆發後,共產黨審時度勢,放棄“反蔣抗日”口號,進而將口號轉變成“逼蔣抗日”。對於共產黨政策的轉變,民主黨派人士表示了歡迎和支持。1935年8月1日,中國共產黨發表了著名的《為抗日救國告全國同胞書》(即《八一宣言》),號召全國各黨派團結起來,停止內戰一致抗日,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對於共產黨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民主黨派立即表示積極響應和熱烈擁護:“大家相互祕密宣傳閲讀並奔走相告,心情十分激動。一致認為《宣言》説出了我們的心裏話,反映了我們的願望和要求”。

救國會以“團結全國救國力量,統一救國方策,保障領土完整,謀取民族解放”為宗旨,明確表示贊同和支持中國共產黨的主張,要求國民黨停止對共產黨的軍事行動,聯合紅軍,共同抗日,給予人民抗日言論和救國運動的自由;表示要堅定不移地站在救亡戰線的立場上,不動搖,不妥協退讓,直到中華民族取得完全勝利。1936年7月15日,沈鈞儒、章乃器、陶行知、鄒韜奮等民主人士聯名發表了《團結禦侮的幾個基本條件與最低要求》一文,系統地闡述了他們關於建立救亡聯合陣線(也就是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立場和主張,贊同中國共產黨提出的停止內戰,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3]各民主黨派的積極態度在客觀上促進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

在中國共產黨的積極努力和各民主黨派的全力推動下,蔣介石被迫同意“停止內戰,聯共抗日”。9月23日,蔣介石在廬山發表承認中共合法地位及兩黨合作抗日的談話,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最終形成,對此,各民主人士無不歡欣鼓舞。

(三)反對投降分裂,支持團結抗戰,堅決維護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隨着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蔣介石集團開始執行消極抗日政策。採取這種政策的原因有幾個:一是日本對國民黨採取政治誘降為主、軍事打擊為輔的方針,二是英美勸降的影響,三是蔣介石本就懼怕共產黨和人民武裝力量壯大而威脅其統治。在1939年12月到1943年7月國民黨頑固派發動的三次高潮中,民主黨派中的絕大多數人,尤其是左派,為爭取抗戰勝利和民主改革,同共產黨人並肩戰鬥,真誠擁護和堅持支持中共的政治路線和抗日民主政策,對執意獨裁、製造摩擦、妨害抗戰的國民黨頑固派進行了不懈的鬥爭,是共產黨的忠實朋友。1941年“皖南事變”發生後,各民主黨派對共產黨的正義自衞立場和妥善處理事變的合理主張給予了廣泛同情和支持,對國民黨反民主的種種荒謬言論和不堪暴行進行了尖鋭抨擊,不僅在道義上有力地支持了中國共產黨,使處在抗日戰爭前線的中國共產黨倍感欣慰,而且還在海外,特別是在南洋華僑中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二、民主黨派人士積極參與到抗日的行列中,以實際行動表達對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擁護

民主黨派人士對中國共產黨主張的積極支持,不僅表現在在政治立場上擁護中共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而且表現在身體力行,積極奔赴抗日前線直接參加抗擊日本帝國主義的武裝鬥爭。抗戰初期,全國各地的救國會會員及其動員的千千萬萬青年羣眾,進入陝北、華中、華北等解放區參加八路軍和新四軍,投入到抗日浪潮中。鄉村建設派的部分成員,面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瘋狂進攻和國民黨軍隊的狼狽潰退,堅決留在山東戰鬥,和共產黨領導的游擊隊並肩作戰,不離不棄。在抗日戰爭中,民主黨派的許多人士在對日鬥爭的戰場上貢獻出了自己的力量乃至生命。

三、民主黨派人士運用輿論工具宣傳抗日主張,鞏固和發展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促進了抗戰的最後勝利

以知識分子和文化界人士為主體的各民主黨派為了進行抗日救國宣傳,在抗戰中充分發揮他們的知識特長,創辦了許多刊物和圖書。這些刊物和圖書及時地揭露了日本帝國主義的侵華罪行,宣傳了正確的抗日主張,對於激發人民的抗戰熱情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在政治上對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鞏固和發展以及抗戰的最後勝利產生了不可替代的影響。

1937年秋,中華民族解放行動委員會部分成員編輯出版了《抗戰青年》、《抗戰婦女》、《抗戰農村》、《抗戰華僑》等刊物,這些書籍以宣傳抗日救國為主要內容,對於聯絡各方面抗日力量起了重要的精神紐帶作用。著名民主人士鄒韜奮於1937年8月19日在上海創辦了《抗戰》三日刊,主張加強全民族團結,進行持久抗戰。12月,救國會領袖沈鈞儒等在武漢創辦了《全民週刊》,後與《抗戰》三日刊合併為《全民抗戰》三日刊,堅持“全民動員,抗戰到底”的方針。與此同時,《全民抗戰》還編印了戰地版,大量送往前線,極大地鼓舞了前線廣大抗日官兵的士氣。1938年9月11日,救國會又創辦了《國民公論》,此刊物在堅持團結抗戰、提倡民主,批評時政方面,與《全民抗戰》擁有同樣鮮明的態度。除了以上列舉的幾種刊物之外,民主黨派人士還創辦了《文藝陣地》、《救亡日報》、《進步日報》、《抗戰行動》半月刊、《國民公論》旬刊、《戰時教育》、《新中國報》等著名刊物,另外還出版發行了許多宣傳抗日救國思想的圖書,如《兒童抗戰故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教程》、《戰時讀本》等。

四、民主黨派人士積極動員海外華僑為祖國抗戰出力,為抗戰的勝利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幫助

抗日戰爭期間,民主黨派憑藉在海外華僑中有着廣泛的社會基礎和影響力的優勢,積極動員海外華僑為祖國的抗日戰爭出力。美洲洪門致公堂(中國致公黨的主要派支)主席司徒美堂,積極發動美洲華僑捐款支援祖國抗戰,在整個抗戰期間,僅司徒美堂領導的募捐活動捐款數額即達5400多萬美元。抗戰前夕,世界各地總共有華僑1740萬人,上至富商、知識分子,下至工人、學生以至老人、婦女和兒童,都紛紛組織起來踴躍捐助,以物力和人力援助祖國抗戰。南僑總會主席陳嘉庚從抗戰開始便每月捐款2000元直至戰爭勝利。抗戰期間,華僑每年匯回國內的外匯是10億元以上,這筆驚人的匯款極大地資助了國內因長年抗戰而吃緊的財政,為抗戰的勝利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幫助。

綜上所述,在長達八年的抗戰中,中國共產黨依靠廣大人民、民主黨派和各界人士,堅持抗戰、團結、進步的正確政策,形成了一整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路線、策略和方針,擊退了敵人的陰謀,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毋庸置疑,中國共產黨在奪取抗日戰爭勝利的鬥爭中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與此同時,作為統一戰線重要組成部分的民主黨派在抗戰中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視的。民主黨派人士與共產黨人一道為舉國抗日局面的形成進行了不懈的努力,為打敗日本侵略者,爭取抗戰的最後勝利發揮了獨特的作用,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從而譜寫了我國抗戰史和民主黨派發展史上光輝的一頁。從一定意義上講,抗日戰爭的勝利也是中國共產黨與民主黨派合作的勝利,是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勝利。

毛概論文題目 篇三

1、論鄧小平理論形成的時代背景和社會歷史條件

2、論鄧小平理論的思想淵源和創新發展

3、論鄧小平理論形成的標誌

4、論鄧小平理論的時代特徵

5、論鄧小平理論創立的主觀條件

6、論鄧小平理論的科學體系

7、論鄧小平理論的邏輯起點

8、論鄧小平理論形成過程中的思想交鋒

9、論鄧小平理論的全球化視野及其在21世紀的歷史地位

0、論鄧小平理論核心內容的歷史唯物主義基礎

11、鄧小平理論與21世紀中國社會主義

12、論鄧小平的科學社會主義觀

13、論鄧小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方法論

14、論鄧小平理論與毛澤東思想之間的繼承與發展關係

15、論鄧小平理論創新的基本特點

16、社會主義的歷史進程與鄧小平理論

17、毛澤東、鄧小平治國方略比較研究

毛概論文題目 篇四

1、社會主義基本矛盾學説的內容及其重要意義

2、論毛澤東探索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道路的貢獻

3、論毛澤東的農業合作化思想

4、論毛澤東對中國農業現代化道路的探索

5、論毛澤東的人民觀

6、論毛澤東的人本思想

7、論毛澤東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思想與實踐

8、論建國後毛澤東的國際戰略思想

9、論毛澤東對外開放思想的時代特徵

10、毛澤東經濟思想述評

11、毛澤東軍事思想要論

12、論毛澤東社會主義時期的教育思想

13、毛澤東“三個世界”理論評述

14、毛澤東思想與中國傳統文化的關係

15、讀《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有感

毛概論文題目 篇五

1、論鄧小平利用資本主義的思想

2、談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區別

3、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理論和政策創新

4、淺論構建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文化體系

5、全球化與鄧小平的開放理論

6、淺析我國的對外開放戰略

7、“一國兩制”產生的歷史背景芻議

8、“一國兩制”構想對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重大發展

9、論鄧小平的實踐品格與批判精神

10、論鄧小平的理論思維特色

11、讀《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有感

12、讀《鄧小平南巡講話》有感

13、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時代背景和社會歷史條件

14、“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與社會主義歷史進程

15、黨的歷史方位與“三個代表”

16、論“三個代表”的哲學基礎

17、“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

18、“代表先進社會生產力發展要求”之理論探析

19、“三個代表”是歷史、現實與未來的統一

20、“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時代特徵及其現實意義

21、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價值觀

22、“三個代表”與黨的作風建設

23、“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論特色

24、論“三個代表”理論創新的特色

25、把握“三個代表”中與時俱進的教育理念

26、按照“三個代表”要求推進理論、制度和科技創新

27、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社會政治過程中的引導提升作用

28、淺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與人的全面發展

29、簡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載入憲法的重大意義

30、黨的先進性建設的歷史進程和主要經驗

毛概論文題目 篇六

1、從馬克思社會主義觀到科學發展觀

2、論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3、科學理解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4、“三個代表”與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

5、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與“三個文明”協調發展

6、“三個代表”與“三個有利於”一脈相承

7、政治合法性視角下的“三個代表”

8、毛澤東思想的確立和再確立及其意義

9、論毛澤東思想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

10、論毛澤東的創新思想及其創新思維特徵

11、論新民主主義革命興起的社會歷史條件

12、論毛澤東黨建思想在馬克思主義建黨史上的地位

13、論毛澤東的統一戰線思想

14、中國共產黨對中國革命性質和前途探索始末

15、論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內“左”、右傾錯誤及其根源

16、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處理農民問題的基本經驗

17、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歷史必然性論析

18、新民主主義社會是中國向社會主義社會過渡的必經階段

19、中國人民選擇社會主義的歷史必然性論析

20、毛澤東社會主義觀的歷史考察

毛概論文範文:《淺談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 篇七

摘要: 傳統的蘇聯模式的社會主義,把計劃經濟作為社會主義的基本特徵,即通過計劃、行政手段來配置資源,否定商品生產和市場的作用。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就是要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就是要優化資源的配置,發揮市場經濟的基礎作用。

關鍵詞:毛澤東思想 社會主義

一、以民為本——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傳統的蘇聯模式的社會主義,把計劃經濟作為社會主義的基本特徵,即通過計劃、行政手段來配置資源,否定商品生產和市場的作用。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就是要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就是要優化資源的配置,發揮市場經濟的基礎作用。

二、市場經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運行基礎

毛澤東領導中國共產黨實現了馬列主義與中國實際的第一次結合,開闢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創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新中國成立以後,毛澤東又探索馬列主義同中國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實踐的第二次結合。

只有毛澤東和中國共產黨人,在世界的東方大國採取“贖買”辦法進行社會主義改造並取得了成功人民政府實行國家資本主義政策,私營企業可以通過接受加工、訂貨、代銷等方式維持和發展生產,可以從企業盈餘中領取四分之一作為股息。這種富有獨創性的政策因對民族工商業者的生產和收入有利而為他們普遍接受。誠然,民族工商業者中有相當一部分人曾同人民政府發生衝突,甚至發動猖狂進攻,但經過“三反”、“五反”運動,擊退了這些人的進攻,使他們認識到抗拒改造沒有出路。1953年6月,毛澤東提出了過渡時期的總路線:要在十年到十五年或者更多一點的時間內,基本上完成國家工業化和對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1955年中國農村掀起社會主義高潮,有力地推動了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而這種改造,採取的是“贖買”的辦法,即在一定時期內,國家按核定的私股股額付給私方相當高的“定息” (年息五釐),作為“贖買”的代價。1955年秋冬,在農業、手工業社會主義改造勝利發展的形勢下,毛澤東審時度勢,因勢利導,把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推向高潮———從個別公私合營進入全行業公私合營。

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是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是以後一切進步和發展的基礎。除此而外,以毛澤東為核心的第一代領導集體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奠基作用還有許多方面:毛澤東《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問題》和《論十大關係》等著作,奠定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基礎;毛澤東領導建立的人民民主專政國家,主持制定的1954年《憲法》,確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政治協商制度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奠定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政治制度,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根本保證;毛澤東提出了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又總結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教訓,糾正了大躍進運動、人民公社化運動和貫徹執行總路線中出現的偏差和錯誤,制訂出一整套具體路線和具體政策,

一、毛澤東對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具體主張。

從經濟方面來看,具體表現在他對中國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的探索中。他強調不要機械搬用外國經驗,要從中國是個大農業國的情況出發,以農業為基礎,正確處理重工業同農業、輕工業的關係,走一條適合我國國情的工業化道路。在這個方針指導下,我國勝利地克服過許多困難,其中包括帝國主義封鎖等造成的困境。

從文化方面來看,毛澤東主張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方針,廣泛地吸收、批判地繼承古今中外一切優秀的文化成果,建立我{門自己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他提出的“雙百”方針,被寫入黨的八大文件,正式成為我國發展科學和社會主義文化事業的方針。

二、毛澤東為鞏固社會主義提出的主要觀點

在如何鞏固社會主義問題上,毛澤東同樣創造性地提出了許多重要觀點。

他第一次提出了社會主義社會存在矛盾這一觀點,把社會主義社會的矛盾分成人民內部矛盾和敵我矛盾兩類。他認為,一方面從總體上看,社會主義社會的矛盾是非對抗性的,但另一方面,敵我矛盾也還存在甚至還可能激化。所以他提出,既不要混淆兩類不同矛盾,要特別注意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但也不能放鬆警惕,以為已經沒有敵我矛盾,可以高忱無憂了。這是毛澤東對馬克思主義的一個重大發展。

三、研究毛澤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理論與實踐的現實意義

儘管毛澤東在探索中既有正確的方面也有錯誤的方面,但他在探索中留下的豐富的經驗教訓和思想財富,為今天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了可貴的營養和借鑑。可以説,毛澤東的探索,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形成過程中,起到了奠基者的作用。

在毛澤東領導下,我國開拓了一條獨特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並取得了輝煌成就。中國社會主義事業的勝利和發展與毛澤東的領導是分不開的。毛澤東的功績是巨大的,他的理論與實踐在中國歷史上,特別是在新中國歷史上打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對於新中國後來歷史的發展具有決定作用。他的名字與中國社會主義事業緊密相聯,通過研究毛澤東社會主義建設理論,肯定其居主要地位的有價值的方面,不僅僅是實事求是肯定毛澤東的歷史功績問題,而且關係到社會主義中國的前途和命運。

我們今天研究毛澤東的社會主義建設理論,對於理解毛澤東思想與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統一性、繼承性、創新性,以及我們黨在社會主義實踐中的與時俱進性;對於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勝利實現偉大復興,都具有十分重大的現實意義。

毛概論文範文:《論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發展歷程》 篇八

摘要:毛澤東作為新中國的第一代領導人,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帶領中國共產黨和全國人民為新生活的追求貢獻了畢生的精力。毛的偉大並不僅在於此,還在於他的思想。他的思想為中華民族未來的建設打開了窗户,同時,也為我國未來的發展表明了方向。

關鍵字:毛澤東,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建設

在我國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的、開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時候,毛就像全黨提出要走出中國自己的社會主義。毛對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是同總結第一個五年計劃的經驗和教訓相結合的,也是同借鑑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他認為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們沒有經驗在經濟建設方面,我們只得照抄蘇聯的。

在社會主義建成以後,建設的社會主義應該建設什麼樣的經濟體制,是我國經濟發展的核心問題也是建設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問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建立以後,建設的社會主義實施什麼樣的經濟體制,是黨執政以後面臨的一個重大的問題。隨着國民經濟的恢復和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實施,選擇一個適合我國基本國情,又能全面、迅速的發展的經濟體制,迫在眉睫。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實施後我國逐步形成一種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這樣的經濟體制是有當時主客觀條件的。

從客觀條件上來講,我國當時的生產力十分低下,國民經濟十分薄弱,現代化工業很少。在這樣的,基礎上進行工業化建設建立高度集中地計劃經濟體制,有利於迅速的集中全國的力量,有效的發展經濟。同時,經濟結構簡單、科技水平不高,社會利益關係單純的情況下,計劃經濟體制也能順利的進行。從主觀條件上來説,當時在理論上普遍把計劃經濟看作是區別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重要特種。所以但是實施計劃經濟體制是合乎邏輯的必然選擇。

20世紀50年代,計劃經濟體制在我國經濟發展上發揮了中的的作用,但是同時特暴露了不少的問題:權力過於集中,忽視了商品產生、價值規律和市場機制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義嚴重。使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因此,在改革開放以後隨着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和理論的創新,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最終成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首選目標。

1981年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決議》中,提出了“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節為輔”的方針。雖然這個計劃仍堅持計劃經濟總體計劃不變但他允許了市場調節,這為形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理論開闢了道路。

1984年10月,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首次提出“在公有制基礎上有計劃的商品經濟”的新概念,明確肯定商品經濟的充分發展是是社會主義經濟發展不可逾越的階段,是實現我國經濟現代化的必要條件。

1987年10月黨的十三大提出了社會主義有計劃商品商品經濟體制。鄧小平再次強調,計劃和市場都是方法,只要對發展生產力有利,就可以利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個概念呼之欲出了。

80年代後期,我國經濟活動中的市場調節的比重已經超過計劃調節。這是國際上發生東歐劇變,蘇聯解體。在這樣的背景下鄧小平堅持事實求是的思想路線。在1992年南方談話中明確指出: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七年級和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計劃經濟不等於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劃;市場經濟不等於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隨後黨的十四大明確把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作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我們黨在社會主義經濟理論上實現了又一次重大突破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質是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和市場經濟的結合。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在以公有制為主體、包括私人經濟在內的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的條件下運行的市場經濟。

現在,資本主義國家實行市場經濟,都是以生產資料私有制為基礎的,一些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的原來的社會主義國家,也多是和私有化同時進行的。我國則是在堅持公有制為主體的條件下實行市場經濟的。要堅持以公有制為主體,又要實行市場經濟,這是一個前無古人的偉大創舉。因此,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過程中,必須堅持和完善多種多樣的公有制經濟形式,理順國家與企業的關係和進一步轉換國有企業經營機制。這樣,以公有制為主體的混合所有制結構,特別是國有及由國家控股的大中型骨幹企業,將會更好地發揮自己的優勢,保證國民經濟的合理佈局,節約資源和市場有序運行。

同時,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由政府有力地進行宏觀調控的市場經濟。在中國這樣一個大國,現代化建設,國家的統一,人民的團結,社會的安定,民主的發展,都要依靠黨的領導。沒有共產黨的領導,必然四分五裂,一事無成。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各條戰線取得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都是在黨的領導下的。在我國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經途徑,是一項艱難的開創性事業,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才可能取得成功。同時,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過程中,必須有政府的強有力的宏觀調控,通過經濟社會政策、經濟法規、計劃指導和必要的行政管理,為市場經濟創造一個穩定、安全、有序、公正的社會經濟環境。

在社會科學與經濟高速發展的時代,保持我國國民經濟,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必須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引下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轉變經濟發展的方式,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統籌區域發展,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