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論文 > 教學論文

“互聯網+”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運用舉例與思考

欄目: 教學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1.17W

摘要:隨着“互聯網+”快速發展,教育技術信息化融合了視頻、文字、圖片等多種媒質,給學生帶來了全新的多方面的感官體驗,對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語文教學在國小教育中佔有首要位置。當前,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不能滿足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需求,學生更希望有輕鬆愉快的學習體驗,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學習的快樂。這些都是以往的教學方法難以滿足的。教師應該將“互聯網+”與國小語文教學有機結合起來,進而整合,給學生帶來更多的感官體驗。

“互聯網+”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運用舉例與思考

關鍵字:互聯網語文 教學

隨着“互聯網+”快速發展,教育技術信息化融合了視頻、文字、圖片等多種媒質,給學生帶來了全新的多方面的感官體驗,對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語文教學在國小教育中佔有首要位置。當前,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不能滿足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需求,學生更希望有輕鬆愉快的學習體驗,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學習的快樂。這些都是以往的教學方法難以滿足的。教師應該將“互聯網+”與國小語文教學有機結合起來,進而整合,給學生帶來更多的感官體驗。去年的2020年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全國各地的教師學生搭建網絡課堂,採取了以線上教學的方式開啟了新課程。充分發揮“互聯網+教育”的技術優勢,制定在疫情防控期間開展“停課不停學”網絡教學活動。

在信息時代的今天,把多媒體技術引入課堂教學是實現教育現代化的一個重要內容。合理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能創設逼真的教學環境、動靜結合的教學圖像、生動活潑的教學氣氛、靈活多變的教學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運用圖、文、音、像、影並茂的特點,能把教學中抽象、深奧,靠老師講解、掛圖、板書,講不清道不明的難點、生點知識,通過形象、生動的畫面、悦耳動聽的聲音,將知識一目瞭然地展現在學生面前。例如國小部編版語文課文《鋤禾》是一首簡單的古詩。雖然學生們都能聽懂,但是這首詩裏藴含着很多哲理。課堂上,教師只簡簡單單地教學生識字、寫字,讀一讀、背一背,就失去了學習這首古詩的意義。這樣一來,學生只能瞭解表面膚淺的意思,對古詩藴含的真正意義和內在的東西很難理解和掌握。這時,教師可以充分發揮網絡多媒體的作用,從網上找一些關於農民伯伯在烈日下辛勤勞動的圖片和視頻,製作成PPT並在課堂上播放。同時,也可以播放一些浪費糧食的圖片或視頻。這樣,兩者形成鮮明的對比,能夠增加學生的視覺感受,讓學生從中受到啟發,想一想自己身邊的類似情境,從而讓學生真正意識到“節約糧食光榮、浪費糧食可恥”。與此同時,也對學生進行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

簡單介紹,“互聯網+”中學生最熟悉的教學助手,集“教材、資源、課前導學、同步備課、互動課堂、在線檢測、課後作業”為一體,融合交互式電子白板與網絡空間功能,實現了基於教育雲平台面向區域與教師空間、學生空間、以及手機客户端(雲校家)的互聯互通。教學助手藉助互聯網,把教學向課內外延伸,打破傳統課堂學習的區域和時空限制,實現了課前、課中、課後,線上、線下,師生、生生之間全方位的互動交流,課堂更加高效。下面本人談談在“互聯網+”背景下構建高效、新型的語文課堂。

一、課上巧用“導學”向學生髮布任務

教師藉助“教學助手”平台的課前導學,可以向學生推送自學任務、試題、微課等預習內容,形式可以是圖片、文字、音頻、視頻。學生利用雲校家App直接在電腦、手機上作答,或提交朗讀錄音,或上傳圖片資料,或直接完成試題,教師在後台隨時隨地查看每個學生的完成情況並進行批閲回覆,根據平台提供的大數據進行學情分析以學定教,擬製合適的學案。課堂上對於學生已經掌握的知識不再重複教學,教育教學的目標是為學生提供優質教學,重點講解掌握不牢或不理解的地方,學生在平台上可以瀏覽其他同學的預習完成情況,互相點贊,甚至發表自己的看法,這比傳統意義上的預習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部分學生還可以根據需要在資源共享中反覆查看教師課前推送的教學資源,真正進行因人而異的有效前置性學習。

二、課中階段——以師生互動為關鍵,語文課堂不僅要學到課本上的知識,還要是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為目標,要提高師生在課堂上的互動性、發展性、合作性。

1、藉助網絡平台,促進互動交流。“教學助手”平台的“同步備課”“互動課堂”除了具備交互式電子白板的功能之外,還有形式多樣、活潑有趣的互動試題,教師可以根據年級和教材的需要,設計一些選擇題、判斷題、分類題、排序題,或是客觀填空、選詞填空、連詞成句等,讓學生多方面參與課堂互動。教學中,根據課堂生成,隨時調用素材庫中的微課、視頻等資源,藉助手機“移動講台”App遠程遙控課件,把教師從講台上解放出來,隨時隨地關注學生,利用隨機挑人、分組挑人等工具,面向全體學生,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如:五年級語文部編版的《珍珠鳥》第4自然段,抓住時間先後和活動範圍變化的詞語,體會珍珠鳥如何逐步親近和信賴“我”是教學的重點之一。但這段話中,作者用一系列準確傳神的動詞來表現珍珠鳥的可愛和作者對它的喜愛之情也是教學的重點。為了讓學生體會言語表達的奧妙,在引導學生體會人、鳥內心活動後,教師把段中“挨近、蹦到、俯下、偏過、瞧瞧”等動詞隱去,指名學生進行完形填空,做完點擊按鈕自動檢測對錯。學生答錯可以重做,直到真正掌握這些動詞為止。自測自評的互動參與方式吸引了學生,也促進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與交流。

2、巧用截圖,標註等功能,強化習作訓練。比如在教學習作我的漫畫老師時,舉例:班主任張老師“獅子王”外貌,銅鈴般的雙眼滿頭捲髮。老師問:“孩子們,你們的班主任長什麼樣?請寫在一張紙上。這時候老師會根據學生完成情況用手機拍下來或者截屏,傳到白板上讓全班同學瀏覽並給予評價,或者其他同學認為寫的好的句子可以再白板上批註。傳統語文課堂通常是同學們寫,老師看。而用“互動課堂”中的截圖功能就可以把班裏其他同學的作文即刻呈現在學生眼前。不僅強化表達,也激起了學生內在的成就感。

3、發揮量化功能,實行激勵評價。及時評價是激勵學生學習的一大法寶,無論是“教學助手”平台“課前導學”的留言,還是課堂中的“隨機抽人、小組評分”,“光榮榜”都可對學生參與學習的行為進行客觀的記錄和評價,結課時還可查看課堂統計中師生互動的次數,以此來調節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行為方式。

三、隨堂檢測——以實時反饋為目標

為了檢驗學生對某一知識或整個教學內容的掌握情況,教師備課時精心編選試題,依託“教學助手”平台的“在線檢測”系統,提前發佈到平台上,教學過程中或在教學任務完成後推送給學生進行隨堂檢測。平台系統會自動對學生的檢測進行處理、反饋、統計、分析、評價,教師可以通過結果分析瞭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即時進行錯因分析,有針對性地進行重點講解、補充説明。相對傳統語文教學而言,學生當堂學習效果的反饋更加智能、及時、有效。

四、課後——以個性化輔導為重點

傳統語文教學是統一佈置作業,很難做到分層批改和反饋比較滯後,作業講評也只是針對共性問題,而互聯網+教育課堂教學完全改變了這一狀況。第一,教師不再佈置統一作業,而是根據每個學生課前預習、課堂學習和隨堂檢測的情況,有針對性地佈置。藉助平台“作業發佈”功能,有些作業全班發送,有些則勾選需要的學生名單發送。第二,學生完成作業後,根據自己的進度,通過平台將作業提交給教師。客觀題系統會自動批改和反饋,主觀題教師可以針對每個學生的作業情況錄製批改微視頻,推送給這名學生或更多的學生,進行個性化輔導。第三,學生基於平台觀看自己的作業批改微課後,有什麼感受與疑問可及時與老師、同學討論交流,學習困難不再滯留,也有利於教師改進和實施針對性教學。“教學助手” 還會自動錄製整節課的課件操作、板書過程,只要點擊推送,學生就可在平台上根據自己的需要,隨時觀看複習,從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傳統教學的缺陷。

總之,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之下,教育技術信息化使國小教育煥發出新的生機,信息技術以獨特的優勢迅速推動了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在國小語文教學中,充分利用“互聯網+”,能夠讓學生創設情境體驗,推動學生的體驗式交流互動,並培養學生運用語文知識的能力,成為課堂上的學習主體,從而達到語文教學的目的。

熱門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