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論文 > 教學論文

中學語文進行生命教育的價值

欄目: 教學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5.9K

中學語文進行生命教育的價值

中學語文進行生命教育的價值

摘要:中學語文要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提升學生對生命的愛與感悟。文章闡述,要實現這一目標,能達到 “潤物細無聲”效果的具體策略:一是在國中語文課本中有意識地去發掘生命教育的生動素材;二是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引領學生去感受生命的價值和意義;三是在作文教學中強化學生的生命觀;四是在課外閲讀中延伸對學生的生命教育。

關鍵詞:中學語文教學;生命教育;滲透

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是讓他們能夠理智的去看待和珍視生命,幫助他們感悟生命,對生命懷有敬畏之情、對生命始終會有一種禮讚的態度、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質量。在國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把生命教育點點滴滴地滲透進語文課堂,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第一、在國中語文教材的學習中進行生命教育

現行的各種版本的國中語文教材都直接或間接地藴含着豐富的生命教育的因子。許多課文都包含有人性中最珍貴的東西——生命和愛,這需要教師引領學生去探索、去挖掘領悟,需要教師啟迪學生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認識生命、感受生命,進而珍視生命,樹立正確的生命觀、健康豁達的人生觀、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樂觀的生活觀,豐富個體生命的內涵,提升生命的品質。

冰心的《談生命》一課是開展生命教育的最佳篇目。這篇散文情感豐富、寓意深邃、文筆清新,通過美妙的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和壯闊、奔放的意境,對生命的自然現象做了形象細緻的描述,揭示了生命的本質特徵。引導學生細讀這篇文章,能夠使其加深對“在快樂中我們要感謝生命,在痛苦中我們也要感謝生命。快樂固然興奮,苦痛又何嘗不美麗”內涵的認識和感悟,獲得對生命的深刻認識。又如《貓》、《斑羚飛渡》等課文,教師可啟發學生用一種人文關懷的心態對待世界,厚待生命,禮讚生命。《熱愛生命》、《再塑生命》等課文,讓學生從中學習正確對待困難和生活,感受生命的頑強,學習不懼惡劣環境、頑強抗爭的精神,以積極地心態面對自我,昇華對生活的感悟,從而深刻認識生命的永恆。

第二、在課堂教學中溶注生命教育的意識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教師要讓學生通過閲讀文本,深刻感悟生命價值,體悟生命哲理,為生命插上理想的翅膀,讓學生在感悟生命的偉大和彌足珍貴中,培育積極向上人生觀、價值觀,使他們真正懂得呵護生命、體驗生命的力量、欣賞生命的頑強、完善生命的意義。

雨果的《“諾曼底”號遇難記》這篇課文敍述的是“諾曼底”號輪船航行途中被撞遇難的事件。文中的哈爾威船長堅定、果敢的勇氣和視他人生命無比珍貴的高尚人格感人至深。他臨危不亂、捨己救人的精神令人欽佩。是滲透生命教育的好素材。課前,教師可深入鑽研課文,挖掘生命教育的“切入點”。課上,教師抓住生命教育的“爆發點”,緊追不捨,巧妙設疑,激發的思考感悟:“為什麼課文中説‘人們感到一位偉大的靈魂出現在他們上空?’”學生很快能想到這個偉大的靈魂就是哈爾威船長。再跟進一步:“船長的偉大在哪裏?”在反覆閲讀課文的基礎上,經過思考討論,問題也難不倒學生。這時,應再深入一步引導學生思考,使之更加切近生命教育核心:“在‘諾曼底’號遭到撞擊遇難時,船上的人都在想些什麼呢?”、 “在緊急關頭,船長為什麼用鳴槍阻止逃生的人?”、“船上的人都被救援逃生了,可是船長為什麼自己不逃生?”,問題設計有遞進的層次性,引導學生深入思考什麼的價值和意義,從而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 “我們要崇敬那些為他人的生命而獻身的人”的高貴品質。

又如《三顆枸杞豆》,課文用第一人稱講述的是“我”因為逃學與三叔在小樹林裏偶然相遇,三叔用自己的人生經歷生動地教育“我”,要讓生命在對人生理想的守望和不懈的追求中體現出應有的價值。教師在解讀這篇課文時,可在課前指導學生把逃學的一部分編排成課本劇,在課堂上扮成角色接受一次深刻的生命價值教育。如此一來,充滿生命化教育的語文課堂,改變了過去沉悶、呆板的傳統教學模式,語文教學因此也就成為一種良性互動、和諧交融的生態系統。、在課堂上,要想讓學生動起來,課堂活起來,教師面對學生時更應當充滿真情真愛。在生命化的語文課堂上,教師要讓所有的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中來,在師生、生生的交流合作中,培養他們的感悟能力,並讓他們學會自信與堅強。生命化的語文課堂就是讓課堂迴歸生命,讓課堂充滿生命的靈動,讓課堂閃爍生命的華彩,使語文課堂成為本真的課堂,讓生命在課堂中獲得最大程度的開發和昇華。

第三、在作文教學中強化學生的生命觀

在作文教學中強化學生的生命觀,首先要使學生正確看待生命。要讓學生明白,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每個人的一生都將經歷一場不可逆的人生歷程,生命的美麗就在於它經歷無數次艱難險阻,依舊能夠倔強頑強的地一路前行。

在作文教學中,教師要抓住契機,貼近生活,相機命題,讓學生通過記真事、言真情、寫實感來紀錄獨特的生命歷程,使自己的生命經歷不再隨記憶的淡忘而成為無意義的產品,而是以文字的形式留下“歷史的軌跡”,給看似單調的學習生活賦予獨特的體驗和生命韻味,從而固守一份對世界和生活乃至生命的創造的意義。

在學完了台灣女作家杏林子的散文《生命生命》後,指導學生作文:先在大屏幕上展示張默然、張海迪和奧斯特洛夫斯基的生活片段,播放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然後啟發學生思考,這三個人熱愛生命、勇敢的面對死亡的故事,讓我們感受到了生命的堅強。學習了這篇文章後,你對生命和人生有什麼新理解呢?請寫一則讀後感,題目自擬。接着又進行提示:生命對每個人來説只有一次,它是我們最寶貴的東西。對於一個人來説,沒有比生命更珍貴的了!一些身體有殘疾、身患絕症的人,當面對死亡時,他們選擇的是堅強。而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陽光的時代,儘管每個人在學習和生活中,總會遇到點小麻煩、小曲折,但這些在我們的生命長河中都太渺小、太微不足道了。所以每個人只要活着,都要好好地享受生命,珍惜生命中每一天。我們應當珍惜生命,生命在時間中存在,所以更要珍惜時間,我們不但珍惜自己的生命,更要珍惜他人的生命。一旦學生情感被調動起來,那麼他們的作文也就會寫出每個人獨特的認識體會。有學生寫到: “生活中雖然有許多的不如意的地方,但比起一些不幸的人,我們應該為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而感到快樂。對一切煩惱、一切憂愁,揮揮手説再見吧,我要用眼睛去欣賞這個多姿多彩的世界,用耳朵去傾聽美妙的聲音,用心靈去感受人間的真愛……我要讓我的生命之花燦爛無比!”

第四、在課外閲讀中延伸對學生的生命教育

閲讀是一種生命存在的形式。教師非常有必要指導學生通過個性化的閲讀,去“登上高峯採得仙草,深入水底覓得驪珠”,真正讓學生享受閲讀、珍惜生命。指導學生課外閲讀的過程中,教師一方面給學生推薦教育內涵豐富的美文,引導學生進行有關生命教育的專題閲讀。例如,屠格涅夫的《麻雀》、畢淑敏的《母狼的智慧》、趙麗宏的《生命》、吳志明的《生命的兩萬天該留點什麼》等;另一方面可以指導學生利用課餘時間注意收集報刊書籍中關於珍惜生命的美文,進行閲讀交流,甚至佈置學生完成一些課外閲讀任務,寫一寫閲讀體會,定期組織交流分享。或利用課前幾分鐘,或利用閲讀課,或利用節假日,都會取得良好的閲讀效果。

參考文獻:

【1】葉瀾.《回望/生命實踐教育學論叢》【M】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7 

【2】畢義星.《中國小生命教育論》【M】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 

【3】趙穎. 迴歸生活的作文教學策略研究【D】四川師範大學,2010

【4】劉曉光.作文教學的生命化策略【D】華中師範大學,2013

【5】馮建軍.讓生命在教育中詩意地生活【J】福建論壇(社科教育版),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