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煤礦電視專題片解説詞

欄目: 演講稿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06W

第一篇:煤礦電視專題片解説詞

煤礦電視專題片解説詞

齊抓共幹 共創精品

――省重點工程先進集體xxx事蹟材料

xxx是歷來被譽為善打硬仗的鐵軍隊伍,幾年來,在新一屆領導班子的帶領下,他們團結一致,鋭意改革,立足實際,緊抓機遇,各項工作取得了輝煌的業績,鹽環定奮戰三載是他們立功創業的開始,延安供水拼搏十月則功顯三秦大地,在今年的寶雞峽渠首工程施工中,全體上下團結一心,奮勇拼搏,狠抓施工現場管理,並結合文明工地,創建職工之家,繼九八年榮獲省重點工程勞動競賽先進集體後再獲此殊榮,一躍而成為我處的骨幹隊伍之一。總結經驗,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 制定完善制度,狠抓現場管理。

一支好的水電施工隊伍首先在於一流的管理,只有內部組織機構得以優化,才會煥發出蓬勃向上的生命力。xxx在隊長馬福民同志的率領下,九八年四月進駐寶雞峽渠首工地後,首先就重點完善了隊伍的組織機構和制度建設,針對渠首工程施工的特點,隊部分設了技術組、生產組、質安組以及後勤供應組,技術組負責保證工程的技術含量和技術投入,質安組負責工程質量,生產組則負責整個工程的全面施工,生產組又細分為砼、鋼筋、模板班組。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同時隊部還成立了安全生產委員會,治安保衞領導小組,黨支部,工會,職工食堂夥委會,團支部,等多個方面組織機構,保障職工的日常工作生活,從組織機構上為隊伍能打硬仗、打好硬仗立下了堅實的基礎。

“法不明,則令出不行”,xxx在健全組織機構的同時,注重緊抓制度建設,依靠完善制度進行管理,在寶雞峽渠首工程建設中,xxx制訂完善了《隊長職責》、《副隊長職責》、《技術總負責職責》、《安全生產管理制度》、《質量管理制度》、《崗們責任制管理制度》等十多項規章制度,涉及生產、生活各個方面,並嚴格按條例辦事,人人平等,絕不手軟。在工地運行過程中,所制定的安全生產操作規程及時發到每個操作人員手中,認真學習,嚴格執行,確保工地安全生產,在職工待遇方面,堅持將生產工人的收入與產量直接掛釣,幹多少拿多少,做到按勞分配,管理人員的收入與生產人員的收入掛鈎,上下活動,宏觀上既拉開檔次又注重平衡。公正公開的分配製度極大的調動了職工的生產積極性,窩工的現象一步步減少了,職工的收入一節節的提高了。

在現場管理中,xxx更是以其雷厲風行、能征善戰的作風而聞名。在xxx的全體幹部職工的心中都熟知這樣一句話“緊前不緊後”,即發揚三處人“三快”作風,中標後快速進點,施工準備組織迅速,立即形成生產態勢。在施工過程中,實行急事急辦,特事特辦,先解決問題後彙報的作風,一旦決定的事情,即要求全體人員雷厲風行,端正勞動態度,遵守勞動紀律。不許出勤不出力,發現工作渙散,不負責任的職工立即辭退。在施工中,前一個工序完成後,下一道工序立即進入工作面,進行下道工序的生產,並堅持安排現場生產每週例會制度。今冬寶雞峽渠首工程施工任務異常繁重,右岸在短短的六十天要完成砼澆築 7914m3,平均不到兩天一次,澆築最大強度達809m3, 在此特殊時刻,xxx一方面加強施工現場管理,隊長親自值班上崗,跟班作業,在每個分部工程開工以前,組織施工人員集思廣益、研討施工方案,一方面對《崗位責任制管理措施》及時查漏補缺,廣泛徵求意見,制定了詳盡的獎懲制度,覆蓋面上至隊長,下至生產工人,責任明確,獎罰分明,各班組也均拿出了《班組管理條例》針對性強,對工作內容、工作質量、工作責任明確到人,全體職工一方面兢兢業業,恪盡職守,一方面大局當先,克己奉公,在澆築ⅱ壩段左邊墩613-619m高程時,由於人手不足,xxx全民皆兵,隊長、副隊長及炊事員都踴躍上陣,連續奮戰了50多個小時終於澆築完畢,提前10天勝利完成了年度目標任務,且6次單倉澆築強度超過600m3,獲得指揮部表彰獎勵。同時xxx這種“眾人劃漿開大船”的集體精神也受到了渠首工程參建各方的一致讚譽,這正是xxx這艘大船能屢屢揚帆遠航、攻克艱難險阻的動力所在。

二、 以貫標為紐帶,嚴格質量管理。

寶雞峽工地是我局九九年質量認證外審工地,xxx結合貫標下茬立勢,對工程質量進行嚴格管理,首先從組織上成立了由隊長親自任組長的貫標小組,同時從材料管理、資料收集整理等方面多次舉辦貫標學習講座,提高全員質量意識,形成了由“管理者推動”和“受益者推動”的雙向趨動模式。

在全省質量管理年的號召下,配合我局貫標工作的深入開展,xxx在質量管理上確立了更高的目標,堅持以iso9002質量認證體系規範施工中每項工序,對各工作面制定了詳盡的作業指導書,使全體職工明白了“幹什麼、怎麼幹、幹多少”,在施工中,完善和糾正預防措施,切實貫徹“三檢制”,“堅持事故三不放過”原則。砼澆築進入冬季施工期,為確保砼澆築質量,在隊上全休技術幹部的刻苦鑽研與努力下,制定出了一套“冬季砼施工表面保護法”和“暖棚保温法”的施工方案,砼澆築部位採用搭蓋棉被和鋪設泡沫板等方式進行蓄熱養護,皮帶機運輸過程利用曖棚保温,從而確保了低温季節砼施工質量,今冬會戰期間,18個工序均獲監理一次性現場驗收通過,取得了砼澆築各單元工程100%的合格率,75%的優良率。

三、 創建文明工地,建立職工之家。

“作為一以野外施工的隊伍,註定一生要四處奔波,如果總是湊合,便會湊合一生”,這句時常掛在隊長馬福民嘴邊的話反映了xxx創建文明工地的決心,隨着經濟的發展和觀念的更新,伴隨着項目法管理,“工地家園”正深深紮根於每個職工心中,樹立着職工以工地為家,以工地為樂,以工地為榮的信念。

首先從硬件上加大投入,保證文明工地和生活區基礎設施建設。

住宿辦公:擴大房屋面積,改善居室條件,便其

此文共有2頁12

第二篇:煤礦宣傳思想工作電視專題片解説詞

煤礦宣傳思想工作電視專題片解説詞

風景這邊獨好

——※※※煤礦黨委宣傳科工作紀實

(敲擊鍵盤聲,黑屏逐字彈出字幕,不加解説)——

不管什麼時代,勞動者都是社會的中流砥柱。但在今天,更值得尊敬的,還應該是那些不僅貢獻汗水,還貢獻智慧的人。

(畫面解説)——

誰能讓成千上萬的心靈隨着他們的節奏

跳動365天?誰能從全新的視角見證礦山的歷史飛躍?

這個只有八、九人,平均年齡還不到30歲的年輕羣體,他們用手中的筆,勾畫了和諧發展的美麗畫卷;用肩上的攝像機,記錄了礦山變化的每一個歷史瞬間,在心光閃及的地方,奏響了一曲催人奮進的動美旋律……

(推出片頭)——

《風景這邊獨好——※※※煤礦宣傳科工作紀實》

(畫面解説)——

這是一個令人激動的時刻:※※煤礦迎來了全國煤礦企業文化現場觀摩會。這個令人矚目的全國煤炭工業企業文化示範礦,向來自全國各地的兄弟單位展示了她靚麗的風采。

這是一個令人振奮的時刻:※※※煤礦電視專題片——《……》被※※※評為黨員教育示範片。

這是一個令人的鼓舞時刻:在集團公司宣傳系統2014年綜合考核中,※※※煤礦黨委宣傳科榮獲第一名。

一個個驕人的成績,一塊塊閃光的獎牌,凝聚着※※※礦新聞人的心血和智慧,展示了宣傳思想工作的魅力。

黑屏淡出字幕:早晨6點30分

(廣播聲音:中央人民廣播電台……)

(畫面解説)——

聽着這個熟悉的聲音,人們開始新一天的生活。早新聞已成為他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採訪羣眾:每天第一件事就是聽廣播新聞,一天聽不到,就覺得少點什麼似的。)

(採訪羣眾:邊鍛鍊邊聽新聞,天天如此,都習慣了。)

(畫面解説)

這個用讀秒計算工作,每天都走在時間前面的年輕人,在人們還在夢鄉中遨遊時,她早已進入工作狀態。她要在第一時間,把每天的早新聞及時傳送到千家萬户。

(採訪科長:為保證廣播及時播出,不管颳風下雨,她每天都是第一個來到工作崗位,最後一個離開工作崗位。這既是職業要求,也是素質的體現。)

(採訪※※:其實大家都在這樣做,都作為一項事業去做。)

(畫面解説)——

“大家都在這樣做,都作為一項事業去做……”這是發自一個年輕人的聲音,也道出了※※※礦新聞人的心聲。

為了這份事業,他們默默耕耘在這個精神產品的發源地,執着地播撒着智慧的火種,在字裏行間燃燒的激情,點亮多少人靈魂的燈塔,叩響多少人心靈的大門。

這個透着幾分靈氣的小夥子叫※※※,一年數百篇的對外報道讓他成為新聞戰線上的一個新鋭。《※※※礦拒絕白色污染》、《五大行動打造農合工團隊》、《新春大餐,好戲連台》……這些出自他的筆下,發表在各大報紙的一個個響噹噹的新聞作品,背後都記錄了他不為人知的一面。家裏這台伴他渡過無數個夜晚的破舊電腦,一個個被他坐壞了的電腦椅,還有牀頭堆積如山的各類報紙和工具書,都見證了一個新聞人的質樸品格。

黑屏淡出字幕:早晨7點45分

(切入科務會鏡頭。背景音——科長:“下面研究一下和諧※※※礦建設‘十佳人物’報告文學的撰寫,咱們這裏主要涉及兩個材料,大家有什麼想法,都談一談。”副科長※※※:“應該明確分工,落實到人,拿出主要精力去做這件事。”副科長※※※:“要寫好寫活一個人物,必須與他本人進行深入座談。”……)

(畫面解説)——

思想的火花在這裏碰撞,燃燒的激情在這裏交融。每一次重大宣傳活動的策劃,每一個重要理論成果的出爐,每一部電視專題片的製作,都源自這個集體的智慧。

——正是這個羣體,創造了※※煤礦文化建設史上的奇蹟。他們精心打造的“※※※文化”,吸引了四面八方的目光。

中煤政研會的領導來了,他們送來了“全國煤炭工業企業文化示範礦”的獎牌;原煤炭部部長※※※看到礦山翻天覆地的變化,連連豎起大拇指。

省政府的領導來了,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在視察了現場後,高興地説:“※※礦的文化建設搞得很好,很有特色!”

集團公司的領導來了,董事長、黨委書記※※※,總經理、黨委副書記※※※親自在這裏召開現場推進會,在全礦區掀起新一輪企業文化建設的熱潮。

新聞媒體、專家學者、學研機構、社團組織,以及來自省內外的兄弟單位和地方企業也紛紛慕名而來……昔日僻靜的礦山,如今正以靚麗的風采,吸引着越來越多的目光。

(採訪礦長:※※※礦企業文化是有目共睹的,能夠取得今天的成績,是全礦幹部職工共同努力的結果,宣傳科作為牽頭部門,做了大量紮實有效的工作。)

(畫面解説)——

——正是這個羣體,開創了※※※煤礦理論創新的先河。他們撰寫的數百篇理論文章、課題成果、研討論文,先後被《大眾日報》、《中國煤炭報》、《中國企業報》、

《山東工人報》等市級以上報刊採用,並有多篇研討論文和課題成果受到上級表彰。特別是“※※※文化”課題被中煤政研會列入重點課題予以推廣,並被※※※市評為創新成果特等獎。

(採訪黨委書記:宣傳科是一個很有戰鬥力的團隊,特別是今年以來,在人員少、任務重、人員流動頻繁的情況下,不但沒有影響工作,而且幹得更出色。)

(畫面解説)—

——也正是這個羣體,書寫了※※※煤礦和諧、發展、共享的新篇章。他們奔走於礦山的角角落落,用筆墨見證發展,用鏡頭刻畫鉅變,在手臂間演繹了精彩的記者人生。

這個肩扛攝像機的中年人叫※※※,他是宣傳戰線上的一個老兵。十幾年來,他扛着攝像機一路走來,百米井下、建設工地、搶險一線……都遍佈了他採訪的足跡。如今,在這些地方,仍經常看到這個已走上副科長崗位的熟悉身影,他已離不開這個伴他走過無數個風風雨雨的攝像機了。與之相隨的還有一部部堪稱經典的電視專題片,《……》、《》、《……》、《……》……這一個個彰顯個性,先後獲得不同獎項的電視作品,展示了礦山“三個文明”建設的亮麗風采,也折射出一個新聞老兵的職業品格。

與攝像機朝夕相伴的還有這個有着一股拼勁的小夥子,2014年7月,※※※邊界突冒大水,搶險突擊隊在水中奮戰了三天三夜,他也扛着攝像機在水中浸泡了三天三夜。

還有他,堪稱年輕的老幹事,許多分量重、影響大的新聞作品和課題成果,都出自這個只有31歲,在宣傳戰線上默默耕耘了8個年頭的年輕“老黃牛”。

無一例外的還有這個沉着穩重的女主播,靚麗的熒屏背後,記錄着她三年苦練發音,六年磨礪精品的苦樂經歷。

(採訪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他們非常辛苦,非常敬業,可以説,宣傳工作者就是創造精神產品的機關採掘工,在這一點上,相信宣傳科的同志都有深刻的體會。)

(畫面解説)——

一台機器、一支筆,奏響了宣傳思想工作的最強音。他們出色的表現和隨時聽從礦山召喚的敬業精神,使他們帶給人們的思考已遠遠超過了新聞本身。

黑屏淡出字幕:上午9點30分

(畫面解説)——

這些不知疲倦的新聞設備,一台台晝夜運轉的工作電腦,還有這個已經老化的操作枱,都是這個年輕羣體的親密戰友。

就是在這裏,他們渡過了一個又一個不眠之夜……(用鏡頭表現感人的工作場面)

就是在這裏,他們鍛造了一部又一部新聞作品……(用鏡頭展示各類新聞作品)

也是在這裏,他們贏得了一個又一個榮譽稱號……(用鏡頭展示宣傳科榮譽獎牌、證書、稱號)

而這一切,都源自上級的指導幫助。集團公司黨委宣傳部的領導經常來到他們中間,座談工作,聽取彙報,提出建議……

源自礦黨政領導的高度重視。人、財、物的優先保障,使他們擁有了一流的廣電設備,一流的工作設施,一流的人才隊伍。

更源自他們以人為本的內部管理。一個個充滿人性化的管理制度,一項項激發創新熱情的新聞獎勵措施,一次次互幫互助的協作配合,還有一幕幕倍感親切的溝通交流,處處彰顯了團結、緊張、嚴肅、活潑的工作氛圍。沉浸在這樣一個温暖的家庭,他們怎能不把這裏當成幹事創業的搖籃?

黑屏淡出字幕:中午12點20分

(※※※一家人吃飯的鏡頭。背景音——全家人邊吃邊聊,電話鈴聲響,※※※起身接電話:“您好,請説一下您的位置,好的,我馬上就到。”放下電話,背起工具包出門。)

(畫面解説)——

這個被稱作“多面手”的小夥子叫※※※,新聞採訪一線、後期編輯製作、高空維修作業,都留下了他樸實的身影和足跡。像今天這樣,放下飯碗就出門的情況幾乎是家常便飯。

這就是※※※礦新聞人,他們肩負的責任已不需要語言的承諾,他們用行動詮釋着一切……

(字幕、畫面交換閃出,貫穿音樂)——

黑屏淡出字幕:下午6點40分

(夕陽落山鏡頭,轉入攝像人員工作的慢鏡頭)

黑屏淡出字幕:晚上9點30分

(電視演播室,工作人員工作的慢鏡頭)

黑屏淡出字幕:深夜零點

(深夜辦公樓外景,轉入全科人員討論材料的慢鏡頭)

結束

第三篇:淺談電視專題片解説詞的寫作

解説詞,顧名思義即口頭説明解説的詞。也可以説,解説詞是“口頭文學”。它依靠文字對事物、事件或人物描述、敍説,詞語的渲染來感染受眾,使人們在對其所表述的內容有所認識和了解的同時,起到更進一步加深認知和感受的作用。就電視專題片的解説詞而言,它是對電視畫面內容的文字解釋和説明。它雖然與電視畫面中的任何一個人物或事物都產生不了交流關係,但它卻又都與電視畫面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電視畫面與解説詞是一對孿生兄弟,它們之間是互為作用、相互補充和印證的。如果在解説詞中講到烏雲突變、大風驟起時,這邊電視畫面就不可能出現晴空萬里、風和日麗的場景;而如果畫面中是人潮湧動的鐵路春運的場面,可解説詞卻用上了歡歡喜喜過大年的詞句,這就使人很費解了。雖然觀眾在看電視節目的時候,注意的是畫面,但解説詞的作用仍不可忽略。在某些情況下,解説詞還佔在很重要的位置上。

畫面與解説詞出現“驢脣不對馬嘴”的現象,必然影響節目的整體表現效果,即使再優美的畫面也彌補不了“文不對畫”的缺憾。當然,有些優秀的電視專題片即使沒有多少解説詞,也沒有影響觀眾對節目內容主題的理解,那是因為僅有的一點兒解説詞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產生的是指點迷津的效果,而再多用上些解説詞倒顯得畫蛇添足了。

如果我們把電視畫面比作紅花,那麼解説詞就是綠葉了,多麼好的畫面就如同漂亮的花一樣,沒有綠葉的陪襯也會失色不少。電視專題片的解説詞的作用如此,怎樣才能把解説詞寫好,使其真正擔當起“綠葉”的作用呢?我以為,應從以下三方面做起和努力。

一、對採訪對象的詳實瞭解、深入體驗是寫好解説詞的前提

俗話説,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這就好比電視記者沒有充足的第一手材料是不可能寫出好的解説詞的。現在,有些電視記者採訪,拎起攝像機就走,扛上攝像機就拍,只注意畫面質量,不去深入採訪,解説詞是在人家準備好的文字材料上圈圈點點了事。更有甚者,乾脆將報刊上發表過的文字拿來,“造就”了一篇解説詞。這樣的解説詞毫無自己的見解和思想,沒有任何深度和廣度,這樣的電視節目又怎能贏得觀眾呢?

前期的深入採訪對後期的解説詞的寫作非常重要,沒有這個過程,沒有切身的體驗和感受,就不可能寫出讓觀眾信服、感人的解説詞。這就像作家、畫家為創作必須去體驗生活一樣。沒有他們身臨其境地去體驗某種生活的經歷,而只坐在家裏憑空想象“閉門造車”,是不可能創作出優秀的作品的。因此説,親臨新聞現場、深入採訪,儘可能多地掌握素材和信息是寫作好解説詞的第一步。

二、融入真摯情感、表達真誠的內心世界是寫好解説詞的關鍵

有了深入細緻的第一線採訪,這就為寫好解説詞奠定了基礎。而在你真正動筆寫解説詞之前,首先要充分思考,圍繞專題片的主題進行構思,然後一氣呵成。在寫作過程中,一定要把你在採訪中和採訪後的感受、觀點表達出來。必須把自己的感情世界融入其中,將內心的情感用文字淋漓盡致地寫出來。可以相信,在這種境況下寫出來的解説詞也定會打動觀眾的心。相反,同樣是在作一個電視專題節目,在整個採訪過程中,如果沒有打動你的心或引起你的興趣的地方,你肯定不會寫出打動觀眾心的解説詞。只有你對採訪對象、鏡頭中所表現的內容或你想説明的事物感情真摯、興趣十足、關心專注,這樣你寫出來的解説詞才會感染觀眾。

三、紮實的文字功底和文學藝術修養是寫好解説詞的根本

有人説,前期採訪我也很認真,坐下來開始寫解説詞我也很投入,可寫出來的解説詞就是不能打動人。我想主要原因那就是文字功底欠缺了。頭腦裏沒東西,肯定倒不出“貨”來。如果知識面廣、文字能力強,那語言的組合就會很順暢,文字的表述就如同源湧般溢出。因此,要寫好一篇解説詞,必須有文學“細胞”,善於用文字語言表述、描繪所解説的事物和畫面。現在的電視專題片解説詞很少講究遣詞造句、語法修辭,而更多的是些公式化、簡單化、不生動、乾巴巴的文字羅列或一些數據排序充斥整篇文章。有的就是一篇工作報告或總結報表,就連播音員配音時讀起這樣的解説詞來都感受乏味得很。這樣的專題節目若受看才怪呢?

一篇優秀的電視專題片的解説詞不一定是運用了多少排比句、多少古文詩句、多少成語典故,更不是華麗詞藻的堆砌,但它首先應當是讀起來朗朗上口,品起來很有味道,集語言的新鮮性、評説的深刻性和文字的可讀性於一體。通篇文章的語言美感與畫面鏡頭的藝術美感結合得完美和諧。

一部優秀的電視專題片,它應該是解説詞與電視畫面完美結合的統一體。而解説詞有時甚至是整部專題片的靈魂,即使不看電視片,它也應是一篇絕妙的文章,細讀起來讓人振奮、引發思考、喚起遐想、回味無窮。

深入採訪、融入真情、文字功夫是寫好電視專題片解説詞的重要三步。對電視記者而言,不能只注重圖像、畫面,而忽略了在文字上的要求,寫好解説詞不僅是應當的,而且也是必須的。只有這樣,你製作出的節目才能更受觀眾歡迎。優秀的選題、高質量的畫面加之優美的解説詞,這樣的電視節目就如同配上了綠葉的紅花能不受人喜愛嗎?

第四篇:雙擁電視專題片解説詞

雙擁電視專題片解説詞——旅遊勝地魚水情

張家界,地處湘西北,位於武陵山脈腹地,澧水中上游,轄永定區、武陵源區、慈利縣和桑植縣,總面積951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65萬,其中,以土家族為主的少數民族佔總人口的77%。

張家界因奇山得名,因旅遊立市。建市二十二年來,張家界市各族兒女乘着改革開放的春風,用勤勞和智慧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擁政愛民,擁軍優屬,在雙擁創建工作中,更是用熱忱和真情譜寫了一曲曲令人感動的雙擁之歌。

第一章:紅色熱土世代傳承

張家界,是一片紅色的土地,賀龍元帥的故鄉。1935年,任(讀二聲)弼時、賀龍、關嚮應、王震、肖克率領紅二、六軍團,在這裏建立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帶領老區人民打土豪,分田地,與敵人展開浴血奮戰。同年11月,紅二、六軍團實施戰略轉移,強渡澧水,開始了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徵。傳唱至今的桑植民歌《馬桑樹兒搭燈台》、《門前掛盞燈》就再現了老區人民當年送別紅軍依依難捨的真情。七十多年過去,勤奮樸實,堅韌不拔,敢為人先的張家界人民沒有忘記歷史。張家界歷屆市委、政府領導更是將光榮的革命傳統發揚光大,將雙擁工作作為一項事關全局的戰略任務納入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和武裝建設的總體規劃。建立健全雙擁組織與服務體系,形成了從地方到部隊,從協調機構到成員單位,從領導到基層的雙擁工作網絡。新一任市委書記胡伯俊,市委副書記、市長趙小明以身作則,親歷親為,帶頭參加議軍會議、軍地聯繫會議,帶頭參加軍事日活動,帶頭走訪慰問部隊,帶頭為部隊辦實事、解難題,督促落實各項優撫政策。張家界軍分區首長經常深入基層檢查落實擁政愛民工作情況,要求部隊積極參加地方經濟建設,為地方經濟發展保駕護航。

作為地方和部隊聯繫的橋樑和紐帶,張家界市雙擁辦在各級政府和部隊的支持下,配備了專職工作人員,安排了專門的辦公場所,落實了專項預算經費,有效地促進了全市雙擁工作的順利開展。

第二章:六位一體共築長城

軍民共建,築牢長城。為使雙擁意識深深地紮根於全市人民心中,張家界市黨政軍創造性地開展了愛國擁軍進基地、進單位、進學校、進景區、進社區、進家庭的六位一體國防教育。地方政府每年投入近千萬元資金支持部隊建設,修建營房,添置設備,高標準建設國防教育基地;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每年都要組織開展國防教育,參加軍事活動,進行實彈射擊;各級各類學校開設了國防教育課程,並適時組織軍事訓練,從小培養他們的國防意識、憂患意識;在景區和旅遊接待窗口,都懸掛了軍人優待醒目標誌,並對前來參觀考察的軍人一律實行免票;僅武陵源,每年的免票金額就達500萬元,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還在當年紅軍經過的地方修建了紅軍路。各大社區開闢了國防教育知識宣傳專欄,並配合每年徵兵工作進行專題宣傳,全市還先後開展了雙擁模範家庭和“十佳”復員退伍軍人評選活動。

2014年,為慶祝新中國成立60週年,全市成功地舉辦了“祖國好·家鄉美·國防情”大型歌詠比賽和演講比賽。活動歷時三個月,近萬人參加,市委書記胡伯俊、市長趙小明帶頭參加比賽。比賽通過電視現場錄播和直播,在全市迅速掀起愛祖國、愛家鄉、愛部隊的熱潮。今年8月1日,又成功舉辦了“軍民團結一家親”大型雙擁晚會。

豐富多彩的文藝演出,醒目的雙擁宣傳廣告牌,報刊、電視、網絡《國防時空》專欄的開設和六位一體的宣傳教育載體,為全市雙擁創建工作營造了濃厚的氛圍,也築牢了全市人民擁軍愛國的心裏長城。

第三章: 擁軍優屬真情無限

張家界市委、市政府一直注重對轉業幹部、退伍士兵、軍隊離退休幹部和隨軍家屬的安置和優撫,每年的轉退軍人安置會議,市主要領導都要親自到會,提出具體要求,同時出台了《張家界市軍轉團職幹部安置暫行辦法》。為讓現役軍人安心守衞邊疆,保家衞國,全市統籌解決了他們的優待金,其中武陵源區每年人平發放1500元,永定區1100元。

為了讓優撫對象過上幸福、安定的生活,2014年以來,全市先後為120户無房或危房的老復員退伍軍人家庭修建了新的住房。每年的八·一、春節前夕,市五大家領導都要組成慰問組,分別看望、慰問軍隊離退休幹部、老紅軍、困難家屬??2014年以來,共走訪慰問5500人次,發放慰問金近300萬元。全市還出台了《優撫對象醫療保障辦法》,建立了“資助參保參合、門診醫療補助、住院醫療補助、特別醫療補助、慈善醫療補助”五位一體的優撫對象醫療保障制度,15000餘人得到了重點優撫,每年資助金額達690萬。

全市各級黨委政府注真情,辦實事,重實效,全力支持部隊建設。公安、檢察、法院、司法等單位開展法律擁軍活動,以維護軍人及其家屬的合法權益,法院還專設了涉軍案件合議庭;工商、税務等單位積極為自主創業的復退軍人及其家屬服務,開設了辦證綠色通道;組織、勞動、人事部門和安置辦認真做好轉業退伍軍人及其隨軍家屬的安置工作。

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關心、支持和相關部門的幫助下,廣大復員退伍軍人退伍不褪色,自主創業,奮發圖強,成為地方經濟建設的生力軍,脱貧致富的領頭雁。

楊生澤,退伍軍人,紅軍後代。2014年當上桑植縣龍潭坪鎮毛埡村的黨支部書記後,全身心投入到修建通村公路和發展村組經濟。他舉債修路的精神感動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市主要領導現場辦公,幫助解決70萬元資金;2014年初,通往毛埡村的公路終於被打通,村裏的粽葉、茶葉、水果源源不斷地被運出山界,豐富的水資源也得到了有效的開發利用,村民的人均純收入很快由800元提高到5000元。楊生澤也由此成為村民擁戴的好支書、貼心為民服務的好模範。

慈利縣零溪鎮河塌村黨支部書記曹前貴復員後,帶領全村羣眾艱苦奮鬥,自力更生,將2014餘畝荒山整理成柑桔果園,隨後,自己又帶頭找市場,跑供銷,一舉打開了柑桔銷售渠道。2014年,他被授予省級科技示範户,2014年,被評為慈利縣優秀黨支部書記、優秀共產黨員。

第四章:擁政愛民鑄造豐碑

真心的關愛換來真情的回報。駐張家界部隊官兵牢記使命,不辱使命,堅持“人民軍隊為人民”的宗旨,把擁政愛民工作列入重要的議事日程和工作計劃,積極投身全市的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設。他們利用人才、技術、設備優勢,積極參與地方建設,為地方經濟建設、社會發展保駕護航。每逢重大節日和重要賽事活動,部隊都要派出官兵治安巡邏,維護社會治安穩定,軍分區、消防、武警多次完成了抗洪搶險、撲滅森林火災等急、難、險、重工作任務,顯示了部隊是不可戰勝的力量,踐行了軍人“愛人民、為人民”的英雄本色。

人們不會忘記,張家界“四路”改造期間,是消防官兵晝夜值守,用拖水車及時清洗工程車攜帶的泥土和路面的灰塵;人們不會忘記2014年冬天的冰凍,全市交通中斷,多處停電,地處熊壁巖的村民孤苦無依,是我們的子弟兵冒着嚴寒剷除積雪,疏通道路,在冰雪中鏖戰三天三夜,及時地保證了村民的供水供電;人們不會忘記,2014年夏天,全市大面積乾旱,莊稼枯萎、人畜飲水困難,是我們的消防官兵,他們運來一車車清冽甘泉,及時幫助受災羣眾解決了飲水困難;還有,當洪水洶湧來襲時,是我們的子弟兵第一個衝鋒在前;當傷殘兒童身處絕境時,是我們的武警官兵及時伸出援手;當老人生活陷入困難,是我們的消防官兵及時把温暖送到他們的家中??

建設扶貧,駐張部隊官兵奮勇當先。每一個團以上單位都承擔了幫建一個貧困村的任務,每一名團以上幹部都有一户貧困户幫扶對子,都資助一名貧困學生。在積極開展定點建設扶貧的同時,駐張家界部隊每年都要組織衞生醫療、科技服務、文化宣傳等各種服務隊走村串户,傳播現代科技文化展示知識,幫助老百姓走出大山,走出貧困。

至目前,駐張部隊共籌措扶貧資金1800多萬元,義務修路300多公里,資助200多名貧困學生,幫助3萬多人走上了脱貧致富的道路。

第五章:軍民共建魚水情深

軍民團結,軍民共建,軍民魚水情誼深。

為進一步傳承和弘揚老一輩革命家的光榮傳統,張家界市投入近3000萬元資金,修繕了賀龍故居、賀龍紀念館、蘇維埃紀念館和烈士陵園。賀龍故居、賀龍紀念館和蘇維埃紀念館被列入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國防教育示範基地,免費向遊人開放,每年接待遊客近40萬;目前,又在運籌修建桑植縣劉家坪紅二方面軍長征出發地紀念館。

軍民大合唱,軍民大聯歡,“祖國好、家鄉美、國防情”紅歌會,“軍民團結一家親”雙擁晚會,將軍隊和人民緊緊地融合到了一起,他們心相繫、手相牽、情相連。(雙擁晚會捐資助學的一段現場)

雙擁創建,碩果累累。2014年,武陵源區被授予全國愛國擁軍模範單位,2014年,永定區被授予全國全民國防教育先進單位,市軍供站連續多年被廣州戰區評為先進單位。市長趙小明,常務副市長杜芳祿,永定區委書記劉澤友被廣州軍區授予國防之星;退伍軍人鄒敬善被評為全國優秀復退軍人,軍隊離退休幹部呂唐友被民政部、總政治部評為先進個人??

巍巍天門,見證着一個又一個動人的雙擁故事;

悠悠澧水,訴説着一曲又一曲的軍民魚水新歌。

張家界,這片紅色的熱土,這座嶄新的旅遊城市,正在用真情演繹雙擁共建的傳奇,朝着世界旅遊精品的目標進發,張家界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燦爛輝煌

第五篇:電視專題片解説詞

電視專題片解説詞

認真實施複查制度

確保“兩基”鞏固提高

榮昌縣位於重慶市西大門,屬遠郊農業縣,幅員面積1079平方公里,全縣總人口82萬,轄20個鎮,209個行政村。榮昌縣被美譽為“渝西明珠”,交通條件便利,投資環境優良,經濟發展迅猛,社會進步顯著。與此相伴,榮昌教育在改革大潮中不斷向前發展。

1998年,榮昌縣完成“兩基”目標。

實現教育的協調、均衡、可持續發展,永遠是教育工作的第一要務;鞏固“兩基”,是實現教育的協調、均衡、可持續發展的奠基石,是實現教育公平與教育公平的前提,是當前及今後一段時期農村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1998年下年,教育部印發了《關於認真做好“兩基”驗收後鞏固提高工作的若干意見》,要求“兩基”達標地區堅持不懈地做好“兩基”鞏固提高工作。當年12月,縣政府便印發了《關於鞏固“兩基”成果,提高“兩基”水平的實施意見》等文件,建立了“兩基”年度複查制度。各鎮政府也按照縣裏的統一要求,制定了“兩基”年度複查制度、規劃目標、實施方案。從1999年起,榮昌縣每年堅持開展“兩基”年度複查。縣、鎮兩級黨政和縣教育行政部門上下聯動,狠抓“兩基”鞏固提高工作,真正做到了“思想不鬆、班子不散、投入不減、工作不軟”。2014年,縣政府下發了《關於進一步搞好“兩基”複查工作的通知》,再次要求各鎮政府強化政府行為,切實搞好“兩基”年度複查。縣政府將“兩基”年度複查評估的結果,納入對各鎮年度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評價內容進行考核。2014年,榮昌縣“兩基”工作順利通過了市政府的複查驗收。

2014年,榮昌縣上下聯動,多方配合,多管齊下,打響了“兩基”迎國檢攻堅戰。一是成立了以縣長王光強同志為組長、縣分管領導為副組長、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兩基”迎國檢工作領導小組,各鎮和學校也相應的成立了迎國檢領導小組;二是制定了“兩基”迎國檢工作實施方案,進一步對鎮政府和縣相關職能部門迎國檢工作進行了分工,明確了職責,落實了工作步驟;三是縣政府於5月10日召開了全縣“兩基”迎國檢工作動員大會,安排部署了迎國檢工作;四是對全縣“兩基”資料員分版塊進行了兩輪培訓,強化了檔案建設工作;五是對各鎮和學校“兩基”迎國檢準備情況和檔案建設工作進行了過程兩輪督查指導。辛勤的汗水換來了“兩基”迎國檢檔案資料的不斷完善和規範,為真實再現我縣“兩基”工作歷程,展示我縣“兩基”工作水平,奠定了堅實基礎。

狠抓控流關鍵環節

提高“兩基”普及水平

接受義務教育,這是法律賦予適齡少年兒童的權利;保障少年兒童受教育的權利,這是各級政府的重要職責,是政府服務社會的重要體現。

在鞏固“兩基”成果,提高普及水平的工作中,榮昌縣將“控流”納入了縣鎮兩級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的重要工作日程,加大工作力度,加強制度建設,層層落實目標責任制。全縣各鎮在宣傳《義務教育法》等教育法規的同時,採取多種措施控制中國小生流失。昌元鎮政府下發了《關於控制中國小生流失、制止童工童商、鞏固“普六”“普九”成果的通知》,堅持依法控輟、管理控輟、教改控輟、扶貧控輟。廣順鎮政府自1999年以來堅持在全鎮機關、事業單位幹部中開展捐資救助貧困生活動,每年資助貧困生百餘名。各校教師堅持同鎮、村、社幹部一道耐心細緻地做流失生家長和學生的思想工作,動員流失生返校。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縣教委每年在開展春、秋兩季中國小開學檢查及常規視導中,都把學校“控流”情況作為重點檢查內容之一。縣教委建立了全縣中國小貧困生檔案。2014年,全縣發放貧困學生免費教科書的差額資金達263萬元。2014年上期又安排資金52萬元,對享受免費教科書的農村女童免收住宿費和作業本費。同時,發放生活費63萬元,對5250名享受免費教科書的住校生實行了生活補助。再加上各級各部門堅持對聯繫鎮的計劃生育貧困户進行幫扶,幫助貧困生接受義務教育。由於綜合治理、標本兼治、齊抓共管,榮昌縣國中“控流”效果較好。 2014年,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國中階段入學率在108.28%,國小生輟學0%,國中生輟學率1.17%,國小生畢業率99.92%,國中生畢業率98.97%,15週歲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99.8%;17週歲人口初級中等教育完成率96.14%。榮昌縣中國小生入學率、完成率均達到國家標準,輟學率在國家控制線以內。

逐年增加經費投入

確保教育穩步發展

作為公益性事業,教育要發展,確保政府投入是極其重要的一環。

為保證“兩基”鞏固提高的經費投入,榮昌縣建立起以財政撥款為主,多渠道籌措教育經費為輔的投入保障體制。1998年以來,榮昌縣教育經費投入逐年增長,在教育支出總額中做到了以財政撥款為主,實現了財政對教育撥款的“三個增長”。

與此同時,縣政府還加強統籌,確保教師工資按時足額發放。從2014年9月起,將全縣各鎮農村中國小教師工資的發放統一上收到縣管理。2014年3月起,全縣所有直屬學校、各鎮農村中國小教師工資一律由縣財政統發,全縣教師工資均無拖欠。2014年,榮昌縣又強化了教職工住房公積金、養老保險金管理,併為全縣中國小教師解決了醫療保險金,與機關幹部享受同等待遇,由財政按比例補貼。2014年全縣自籌“普九”欠債資金,共銷號1359.59萬元,申請市級補助1587萬元,圓滿完成了“普九”償債任務。

“師生健康重於山,黨和政府總關情”。2014年上年,由於持續旱情,給農村學校師生飲水帶來了很大的困難,縣委、縣政府及時投入160萬元資金,共打水井126口,建蓄水池40個,解決了近50000師生的飲水問題,確保了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為改善全縣農村國小生營養狀況,提高兒童身體素質,縣委、縣政府決定,每年縣財政出資500餘萬元,為全縣205所農村國小48000餘名在校學生每週每生免費提供兩袋200ml的蒙牛學生奶。5月29日,榮昌縣農村國小生免費飲奶工程正式啟動。從此,全縣農村國小生每週喝上了兩袋免費牛奶。

大力排除學校危房

努力建設平安校園

對於學校排危工作來説,還是那句話,“師生健康重於山,黨和政府總關情”。站在安全角度講,學校排危事關教育全局。

榮昌縣歷來高度重視中國小安全工作。“兩基”任務完成後,縣委、縣政府把中國小排危工作列入“為民辦實事”目標之一,成立了以縣委分管副書記親自掛帥的榮昌縣中國小危改領導小組。縣委、縣政府把排除中國小危房工作納入重要議程,每年在縣教育工作會上由縣政府與各鎮、各直屬學校簽訂了排危責任書。從1998年到2014年,全縣投入“兩基”資金達19159萬元,排除中國小b、c、d級危房100301平方米,維修校舍132831平方米,新建和改擴建校舍446247平方米,全面排除了學校危房。目前,國小生均建築面積達到4.58方米,國中生均建築面積達到7.13平方米。2014年,縣政府又投入545萬元,排除新增危房9774平方米,維修廁所1615平方米,新建廁所400平方米,使“最漂亮的房子在校園,最平安的房子在校園”的願望基本實現。

除此之外,榮昌縣還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紮實做好學校安全方方面的工作。縣政府每年與各鎮政府簽訂學校安全穩定工作目標責任書,縣教委與全縣20個教育管理中心主任和縣直屬中國小負責人也簽訂安全責任書,切實履行安全工作職責。各學校聘請了法制副校長、責任交警、安全顧問,每學期都要開展幾次大型的安全教育活動。同時,加強了全縣各中國小校舍、設施設備、用電線路、消防、危險品、飲食衞生、特種設備及汛期校舍地質(自然)災害安全檢查,並實行了安全月檢月報制度。由於措施得力,工作到位,全縣師生意外死亡和校園安全責任事故逐年下降。2014年,全縣師生意外傷亡78人,到2014年師生意外傷亡僅7人,確保了教育系統的安全穩定。

調整學校網點佈局

擴大優質教育資源

科學、合理地調整中國小網點佈局,是優化教育資源,提高辦學規模和效益的有效途徑。

在“兩基”達標工作中,榮昌縣科學、合理地調整中國小網點佈局,使“最好的房子是學校”的美好願望成為現實。“兩基”任務完成後,榮昌縣結合撤鄉並鎮、村級建制調整等實際情況,繼續合理調整中國小網點佈局。按照“統一規劃,統籌協調,分類指導,分步實施,着眼發展,注重實效”的原則,榮昌縣制定了《2014—2014年榮昌縣中國小布局調整規劃》並分步實施,切實做到了佈局調整與治理薄弱學校、改造中國小危房、精幹教師隊伍、降低教育成本、提高辦學效益和教育質量相結合。目前,教育部門辦的各級各類學校已由1998年的420所減少到254所,其中國小211所、普通中學39所(其中初級中學34所)、職業中學2所、教師進修學校1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使全縣各級各類學校辦學規模適當,佈局日趨合理。

為適應社會經濟發展對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近幾年,榮昌縣千方百計擴大優質教育資源。繼榮昌中學被評為首批

市級重點中學之後,2014年,安富中學也被評為市級重點中學,榮昌職中被評為首批國家級重點職業中學。為解決昌元主城區適齡兒童升入國中學習的問題,縣委、縣政府又多方籌集資金,在昌元城區新建了榮昌初級中學,將其打造成為重慶市一流的示範性初級中學。2014年7月,縣教育領導小組將縣招待所整體劃撥給玉屏實驗國小,將其打造成為重慶市一流的示範國小。從國小到高中,榮昌縣一批名校駛入了發展“快車道”。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的素質決定着教育的質量。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是優化教師隊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之一。2014年以來,全縣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取得了新突破,縣教委開展了公開招聘中國小校長和教師活動,對師範類大專畢業生“不包分配,招考錄用”。以全員聘任制為主要內容的榮昌縣教育人事制度改革順利完成,全縣中國小與教職工簽訂了聘任合同。縣教委還建立健全了科學合理的校長、教職工的考評、評估體系。

強化教師繼續教育培訓,這是提高教師素質的關鍵,亦是新課程改革形勢下對學校、對教師提出的必然要求。縣教委加大了教師培訓提高力度,做到培訓對象全員化,培訓要求規範化,培訓措施制度化,培訓內容系統化,培訓形式多樣化。從1998年開始,榮昌縣實行繼續教育登記制度,相繼制定了《榮昌縣教師教育“十五”規劃》、《榮昌縣教師教育“十一五”規劃》,幾年來舉辦中國小校長培訓班15期,培訓中國小校長825人次;舉辦中國小教師計算機全員培訓60期,培訓人員5500人;舉辦縣級骨幹教師培訓8期,培訓骨幹教師408人;舉辦研究生課程進修班、非師範專業分流轉崗、新課程改革培訓等其它各種培訓320期,參訓教師達3萬餘人次。這些培訓促進了學校和教師教育科研水平的穩步提高。近幾年來,全縣已有21項課題結題,獲市級及以上科研成果獎410個。另外,榮昌縣還強化教師學歷提高培訓,1998年到2014年,全縣國小教師達專科學歷的比例由9.4%提高到75%,國中教師達本科學歷的比例由6%提高

到55%,高中教師達研究生比例由5%提高到20%。全縣師資隊伍整體水平明顯提高,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創造了條件。推進信息技術教育

構建現代教育網絡

教育現代化、信息化,這是未來教育的顯著特徵。

“兩基”任務完成後,榮昌縣把加強教育信息化建設納入重要議事日程。2014年,榮昌縣成立了縣教育信息中心,與縣電教站實行“兩塊牌子、一套班子”進行運作。2014年至2014年,全縣投入2800餘萬元,實施“校校通”工程,建成了教育城域網網站,有147個校園局域網點,並開通了oa辦公自動化系統,實現了無紙化辦公。目前,全縣學校有計算機6000多台,完小以上學生開設了信息技術教育課程,初步實現了教育信息化、現代化、網絡化。榮昌中學、

安富中學被命名為重慶市首批信息技術教育示範學校。2014年,榮昌縣還將投入200萬元完成農村學校遠程教育工程。創建三級成教網絡

開展實用技術培訓

1999年,榮昌縣成人教育中心經重慶市教委驗收合格,標誌着縣、鄉鎮、村三級成人教育網絡初步建成。2014年以來,榮昌縣進一步完善以縣成人教育中心為龍頭的三級成人教育網絡,縣級有面向全縣幹部、職工開展培訓的榮昌縣委黨校,有開展遠距離教學的重慶市農業廣播電視教育學校榮昌縣分校,有面向學校幹部和教師開展繼續教育的榮昌縣教師進修校,鎮級有20所成人文化技術學校,各行政村均有成人文化技術學校(教學點)。1998年以來,榮昌縣政府堅持每年下發成人教育工作意見,要求各鎮鄉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繼續鞏固掃盲成果。各鎮以成人文化技術學校為基地,加強了對脱盲學員的鞏固提高培訓。各鎮成人學校與農科部門配合,榮昌縣堅持不懈地掃除青壯年剩餘文盲,全縣青壯年非文盲率達99.93%,開展脱盲後的繼續教育,鞏固率達99.5%。按照“脱盲、脱貧、致富奔小康”的思路,縣政府統籌農科教部門,指導鄉鎮每年組織98%以上的脱盲學員繼續學習農村實用技術。2014年,全縣舉辦各種培訓2210期,參培人員279206人次,安置轉崗人員6000餘人,逐步實現了由掃文盲到掃科盲、掃法盲的轉變。

桃李催花孕新果,科教興縣譜華章。新世紀催生新榮昌,新榮昌騰飛新教育。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榮昌縣將堅持以科學的教育發展觀為指導,牢牢抓住“一小時經濟圈”和重慶成為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實驗地區的大好發展機遇,以迎接黨的十七大召開為契機,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宗旨,以對黨和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不斷鞏固“兩基”成果,提高“兩基”水平,為加快榮昌教育的改革和發展,為把榮昌建設成為“渝西明珠”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