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寫課堂演講稿多篇

欄目: 演講稿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48W

寫課堂演講稿多篇

寫課堂演講稿篇1

一、宣佈主題班會開始(ppt1)

合: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早上好!

甲:我們中華民族素有“禮儀之邦”的美稱,她有五千年悠久的歷史。乙:她不但創造了燦爛的文化,而且也形成了古老民族的傳統美德。甲:在改革開放的今天,我們應該弘揚民族優良傳統。

乙:從國小禮儀,用禮儀,做一個講文明、懂禮貌的國小生。

甲:唉——,我們在課堂上怎樣做到文明有禮呢?

乙:是呀,課堂上講文明禮貌,太重要了,我們該怎樣做呢?讓我們一起來討論學習吧!

合:1年 班“課堂禮儀我遵守”主題班會現在開始!

二、第一篇:認識課堂上的文明行為

甲:説到文明,我們再熟悉不過了。

乙:是啊,從生下來就得到了父母的教誨,從入學後得到了老師的教育。我們都應該懂得課堂上的文明禮儀。

甲:請大家想一想,我們為什麼要強調遵守課堂禮儀呢?(ppt2)

乙:遵守課堂禮儀,是尊敬老師的表現;遵守課堂禮儀,是自身修養的需要。 甲:有禮的人——讓人產生信任感、親和力。

乙:無禮的人——讓人產生厭惡感、避而遠之。

甲:文明禮儀是一個永恆的話題,文明禮儀滲透到了每一個角落。

乙:那麼,我們應該怎樣做,才算是課堂上的文明行為呢?(ppt3-5) (請同學們發言)

同學1:各科上課前要準備好書籍和用品。筆盒裏文具擺放整齊。要愛惜學習用品,不浪費,書籍本子整潔,不隨便撕毀、塗畫、折卷。

同學2:上課鈴聲一響,學生應端坐在教室裏,準備好課堂用具,安靜地恭候老師上課。老師進教室,全班同學立正向老師問好,老師迴應後再坐下。起、坐要做到桌椅無聲響。

同學3:專心聽講,全神貫注,坐姿要端正,靜靜地聽。注意讀寫姿勢,做到:胸離桌一拳,眼離書一尺,手離筆尖一寸。

同學4:發言時,身體要立正,態度要落落大方,聲音要清晰響亮。

同學5:向老師提問要注意語言謙和、誠懇。可以説:老師,我有一個地方不理解······”、“老師,我想問一個問題······”等。老師解答完問題,要向老師表示謝意,可以説:“我明白了,謝謝老師”。

同學6:師生、生生之間交流要注意用語的禮貌,可以説:“我同意某某同學的説法,我還有補充······”、“對不起,我不同意某某同學的説法,我認為······”。

同學7:課堂上學會傾聽,打斷老師講課和同學發言是不禮貌的。當同學説錯話,或解答錯誤時,應及時給予鼓勵和幫助。

同學8:課堂小組討論,注意控制説話音量,要有序地進行交流,營造一種寬鬆、平和的學習氛圍。

三、第二篇:欣賞“課堂禮儀規範”的圖片

甲:同學們的發言都很好,看來同學們已經懂得課堂上應該遵守的禮儀規範了。

乙:是啊,既然同學們都已經瞭解了課堂上應該遵守的禮儀,那麼讓我們來

總結一下符合課堂禮儀的坐姿、站姿、寫字姿勢及舉手回答問題的規範吧。

(請幾位同學給大家做一下正確的示範與講解。)(課件)

甲:好啊。首先請 同學來為大家講解一下正確的坐姿。(ppt6-7) 同學1:坐姿禮儀

★入座、離座時要輕要穩

★頭部端正,目視前方,看着老師(黑板或投影)。

★雙肩平正放鬆,兩臂自然彎曲雙手平放在桌面上。

★身子上半部自然挺直,至少坐滿椅子的三分之二。

★雙膝自然併攏,小腿與地面基本垂直,兩腳平落地面。

乙:謝謝 同學的講解。坐姿是一個人是否積極向上的象徵。坐姿反映了我們是否有飽滿的精神狀態迎接每天的學習生活。

甲:説的太好了。那麼,上課時正確的站姿是什麼呢?請 同學為大家講解一下。(ppt8-9)

同學2:站姿禮儀

●頭正,雙目平視

●雙肩放鬆,雙臂自然下垂於身體兩側

●做到挺胸、收腹、立腰,有向上的感覺

●雙腿立直,身體重點應在兩腿中間,防止重心偏左或偏右

乙:謝謝 同學的講解。正確的站姿會給人以挺拔筆直、舒展俊美、莊重大方、精力充沛、信心十足、積極向上的印象。

甲:説的太對了。由於長期坐姿站姿不正,還會導致頸椎、腰椎、駝背等發生,影響身高,同時,還是導致近視眼的重要原因。

乙:那麼寫字時的正確姿勢是什麼呢?請 同學來為大家總結一下。(ppt10-11)

同學3:正確的寫字姿勢:寫字歌

頭正、身直、兩腳平,

眼離書本一尺高,

胸離桌子是一拳,

手離筆尖一寸長。

甲:謝謝 同學總結的寫字歌,這對我們每個人都很重要。那麼在課堂上,我們應該怎樣舉手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呢?(ppt12)

同學4:舉手回答禮儀

◆應先舉右手,並要在老師點到自己的名字時,方可站起答題

◆回答問題時,站姿、表情要大方,聲音要響亮、清晰,不要過低或吐詞不清。

◆如對提的問題答不出,也應先站起來,再用抱歉的語調實事求是地向説清楚,不要不站起來。

◆認真傾聽,不應隨意插嘴。

◆別人答錯了,也不應譏諷嘲笑,自己能答,可舉手,得到老師允許,再站起來補充回答。

乙:謝謝 同學的講解。大家把課堂上應遵守的禮儀總結的很全面了。那麼我還有一個問題要問問大家,請大家想一想,如果因為某些原因,導致我們上課時遲到了,我們該怎麼做呢?

甲:我想這時應該用到遲到致歉禮儀。請 同學來為我們講解一下。(ppt13-14)

同學5:▲在教室門口應先停下腳步,首先喊“報告”。

▲要誠實向老師説明遲到原因,老師諒解和允許後,方可入座。

▲入座時,速度要快,腳步要輕,動作幅度要小。

▲ 放書包和拿課本時,儘量不要發出太大的響聲,更不能有任何滑稽可笑的舉止。

▲坐下後,應立即集中注意力,端坐靜聽老師講課。

乙:謝謝 同學的總結。講了這麼多,其實內容很簡單。我們班已經有小詩人總結出來了,現在就請大家來欣賞 同學的詩歌朗誦:(ppt15)

課堂禮儀歌

鈴聲響,進課堂,

齊起立,敬老師,

背要直,身要穩,

鞠個躬,問聲好。

若遲到,應報告,

先敲門,再開口。

課堂上,認真聽,

老師問,莫遲疑。

舉手時,手要直,

眼專注,不出聲。

若回答,先站好,

大方説,聲響亮。

專心聽,多動腦,

勤學習,可成器。

下課初,先勿走,

課桌椅,排整齊。

桌面清,地面淨,

課前準備,勿忘記。

再出門,去活動,

輕鬆課間十分鐘。

寫課堂演講稿篇2

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全國掀起一陣莫言熱。而莫言本人在開完一場新聞發佈會後便消失在大眾的視線,安靜創作新作品。

在我看來,莫言便是那隻在人跡罕至的山洞中的美麗蝴蝶。人們借諾獎發現了這隻蝴蝶,而蝴蝶選擇的是退居山洞深處,正如莫言選擇遠離公眾。因為那樣的安靜環境才適合這些美麗的精靈,適合莫言。

非寧靜無以致遠,偉人正是懂得尋找寧靜才能夠成功,而成功也必青睞內心安寧之人。

林徽因曾説:“真正的寧靜不是避開車馬喧囂,而是在內心修籬種菊,儘管如流往事,每天依然濤聲依舊。”因而真正的寧靜是內心的平和,這與“大隱隱於市”是一樣的道理。只要內心寧靜便能於車馬喧囂的繁華都市有一個寧靜之所。

前段時間,于丹北大被嗆一事鬧得沸沸揚揚。文化超女于丹在端了多年的心靈雞湯後終於被人轟下台。這似乎很意外,可是卻又在情理之中。當年的于丹用心靈雞湯撫慰了無數人疲睏的心,可是近年來她不斷商業化,只加湯不加料的心靈雞湯讓人們越來越難以接受。正是于丹在成為美麗的蝴蝶被人發現時,不懂得如何退居深處,如何來保持一顆寧靜的心,所以她只能遭到人們反感,最終失去成功。

與她不同的是,紅學痴儒周汝昌儘管着作等身卻仍躬耕於紅樓中﹔“國學大師”季羨林一直認為自己只是一個普通人﹔楊絳先生從不開作品交流會,永遠都是默默關注這個社會。大師尚且如此,而我們又有何驕傲的資本?我們又憑什麼藐視一切?我們又怎能不屑那一顆寧靜之心?

反觀當今,當郭敬明充滿早戀、貪婪、頹廢的作品發行時﹔當韓寒“巴金文采不好”的言論風生水起時﹔噹噹時明月的着作爆棚時﹔當馬諾、芙蓉姐姐在網上受到熱捧時,誰能告訴我,我們那一顆寧靜的心在哪裏?我們現在許多人正在慢慢地失去它,從而變得瘋狂與驕傲,變得目空一切。

讓我們找回最初的寧靜,讓我們在內心修籬種菊,讓我們懷抱謙卑寧靜的心走在社會上。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視自己為天地間的一粒塵埃,用寧靜平和的心看待世界。我相信,低到塵埃,便能開出花來。

寫課堂演講稿篇3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同仁們:

大家好!

課堂對於我們教師來説是教育教學的主陣地。每個從教者心中都有理想的課堂,我也不例外。美國教育家艾斯奎斯在這本書裏説過這麼一句話,我很贊同。他説,我們絕大多數教室裏都充斥着一種東西,那就是“恐懼”。我們不得不承認我們的學生中有一部分是因為害怕老師批評,害怕成績不好,害怕學生嘲笑才堅持學習的,他們被強迫着學習,內心是不快樂的,那麼作為教師我們能否還學生們一間輕鬆愉快的教室呢?這必須從課堂入手。

我心中的理想課堂是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態度的課堂

首先,我們必須改變自己對待學生的態度。我們應該以平等、尊重的態度對待每一個學生,改變過去“我是教育者,你是被教育者;我是知識的傳授者,你是接受者”那種高高在上,盛氣凌人的傳統觀念,真正成為學生學習和探究的合作伙伴,引導學生一起去探究它們那些未知的領域,而不流於表面。教師不是拉着學生走,而是給他們指明方向,告訴他們可以怎樣走,需要注意些什麼,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願意學習,渴望學習。教師應和學生一起去探討去品悟學習和探究過程中的酸甜苦辣,並且不斷地給他們以鼓勵,為他們加油。讓學生從你的表情、手勢、語言等方面,不斷地得到學習和探究的動力。

其次注重培養學生學習的自覺性,激發全體學生主動參與學習。 國小生,特別是低年級的國小生基本上是按照老師和家長的要求去學習。學習的自覺性較差,針對這種現狀。在每學期剛開學就應該對學生進行耐心的教育。通過教育使學生們懂得學習是自己的事,不是替父母和老師而學的。學習要靠自己自覺。但是 ,學習活動畢竟是一項艱苦的腦力勞動,國小生很難適應,在學習過程中遇到挫折,心理壓力過大,就認為自己太笨了,從而在學習上放鬆自己,降低對自己的要求,學習態度明顯下降。每當學生出現這種情況,可以講一些名人勵志故事,使他們認識到學習不是一帆風順的事,做任何事情都會遇到挫折。在困難前,要學會戰勝困難,而不是被困難嚇倒,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最後要樹立學生身邊的學習榜樣,變模仿為內化。國小生具有很強的羣居性和模仿性,他們每天生活在夥伴中,集體中,親眼所見那些學習好的同學得到老師和家長的更多的關愛,得到同伴的認可和尊重,被評為三好學生或優秀少先隊員,成為大家學習的榜樣。這樣耳聞目染,國小生頭腦中逐步形成做好學生的信念,成為支配學習的動力和準則。平時我們可以多表揚學習優異者或進步者,號召全班同學向他們學習。這樣,一部分上進心強的學生就會暗暗行動起來。

我心中的理想課堂是正視學生的學習能力,因材施教的課堂。

(1) 咱們常説:“十個手指頭伸出都不一樣長”。人與人之間是有差異的,學生也是如此。教師必須對學生表現出的差異特點進行全面而具體地分析,以發展的眼光區別對待,因材施教。在教學中,對那些成績優異或具有特殊才能的學生也要一分為二,為充分發展他們的才能應提出更高的要求。對待後進學生,要給予熱情關懷和照顧,深入研究他們的心理活動特點,從實際出發,制定一套適合他們特殊情況的措施。只有這樣,才能使每一個學生的素質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

(2)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和特點,有的放矢地進行鍼對性的教學,實質就是要進行分層教學。教學設計要考慮到教學的梯度,構建學生學習可能性與教學要求間的適應度。教學過程中,使多數學生邁大步,叫後進生不落伍,教師要做到心中有數、一絲不苟、因勢利導、持之以恆;在作業的佈置上數量和難度上,教師也應有所考慮,依據學生能力的差異,可以採用分層佈置作業的方式,但不能指定學生做什麼題目,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選擇相應層次的作業。

我們不能一味地為了考出好成績而對所有的學生都提出同樣的要求。有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讓人震驚。劉毓夫婦倆都很優秀,1984年生了一女兒,取名為“素素”,讓人沒想到的是素素一生下來就是個“笨孩子”,走路、説話都比同齡孩子晚。經過母親的精心培育和打造,最終把一個笨孩子送進了全國知名的學府,畢業後又讓她進入大連知名的律師事務所。母親付出了多少心血啊!可女兒竟然在參加工作不久後從單位的21樓飛身而下,當場身亡。幾天後,劉毓才在自己的郵箱發現素素自殺前發來的一封郵件,內容很簡短:爸爸媽媽,我一直希望可以成為你們希望我成為的那種人,可是,我始終成不了那種人。我很累,我一直活在不屬於自己的圈子裏,別人的優秀都是用來突出我的愚笨。太累了,就想休息,或許在天堂可以找到我的同類,不聰明,但活得很快樂。

這些文字,讓劉毓久久無法平靜。接受記者採訪時,這位母親含淚説:“我把家醜外揚,只是想用女兒的生命換來其他家長的警醒。土耳其

有句諺語:上帝為每隻笨鳥都準備了一根矮樹枝。這是從素素日記裏看到的一句話。可是,我偏偏讓她去夠那根本不屬於她的高枝兒,結果,她最終從不屬於她的高處摔了下來。回頭想想,我不就是希望她幸福嗎?用這個標準去衡量,什麼成績、名校,一點都不重要。吃糠咽菜的生活,只要她喜歡,又有什麼不好呢?

這個故事也給我們老師一個警示,不要抱着“恨鐵不成鋼”的心態去對待每一個學生,讓我們看淡成績,從學生實際出發提一些符合學生自身學習能力的要求,這樣教師就不會因學生沒達到要求而懲罰學生,學生也不會因害怕而厭學、輟學了。 最後,我想和大家分享前一週在六年級畢業座談會上一位優秀學生的一句話。當班主任老師讓這位老師心目中的佼佼者説兩句臨別感言時,我心裏就暗想,她一定會説一堆感謝老師的話,沒想到的是她卻抽噎着説:“六年來,我們一直在不停地寫作業,從來沒有快樂過,今天我們很快樂,難道此時每個人心中就沒有留戀嗎?”聽了她的這句話,我不禁心裏一震,六年來,孩子們為了寫作業失去了好多遊戲、活動的機會,這都拜應試教育所賜,這更是我們教師的悲哀。在今天大力倡導新教育的形勢下,我們能否完全做到讓學生少做一些作業,多組織一些有利於學生全面發展的活動,讓他們真正在快樂中成長、學習呢?為此,我在嘗試着、探索者,我也希望同仁們能一道努力,還學生一個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

寫課堂演講稿篇4

尊敬的老師、敬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文明禮儀在校園》。禮儀是無處不在的,它可以表現出一個人的道德修養,它可以增進人與人之間的友誼,它的作用太多太多了。那麼怎樣才能使國小生禮儀洋溢在美麗的校園裏呢?

我們國小生要着裝得體,符合學生身份,體現出新世紀學生篷勃向上的風采,因為儀表、儀容、儀態可以讓人一看便知道你的修養。

升旗儀式,最為莊嚴。這凝聚了文明與熱血的國旗,在禮儀的包圍中更顯得鮮豔。此時此刻,國旗下的我們要嚴肅認真、精神飽滿、高唱國歌,不負於“禮儀之邦”這個美譽。

課堂禮儀對老師的教學影響很大,因為它直接關係到一個班的榮與凝聚力,體現了這個班的班風班貌。校園禮儀就更重要了,下課後的休息時間,不隨地吐痰、亂扔紙屑、不拿粉筆頭玩、上下樓梯一律右行、見老師要主動問好。我們還應該愛護花草樹木和一切設施,服從老師管理和接受值周學生的批評勸阻。受到老師的幫助,應主動誠懇地説謝謝。

同學之間也離不開禮儀,如果有矛盾,多進行自我反省。互相理解、寬容待人。培養較強的協作精神,這樣使班級更團結、友誼更深厚。

同學們,讓我們在班會上共同祝願,祝願我們的生活處處開滿文明之花!祝願我們自己一步步地邁向文明!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寫課堂演講稿篇5

朱鎔基將“公則生明,廉則生威”這句話作為他的人生信條,於是,我們看見了一個公正無私、威嚴廉潔的高大形象。 “公則生明”,單單四字,意韻深遠。公正,不偏私地想問題、辦事情,則處理問題明智正確;反之,帶有主觀色彩,便不能公正無私地認識和處理問題。而人往往受主觀影響,難以對事物做出正確深刻的認識,所以要做到“公則生明”並非易事。 人們首先得克服感情上的親疏遠近才能客觀地認識事物。

?韓非子》中一則寓言曰:“宋國一富人,一日大雨把他家牆淋壞了。他兒子認為不修好,一定會有人來偷竊,鄰家老人也如此認為,是夜,果然富人被竊。富人於是覺得他兒子很聰明,而懷疑鄰家老人為竊賊。”可見,富人對被竊一事,完全受感情親疏所左右,自己的兒子,偏私地認為聰明,鄰翁卻是懷疑對象,這樣不客觀,很難認識到真相。或許,事情的真相恰恰相反也未可知。所以,感情上的親疏遠近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着人們的判斷,要想獲得正確的認識,必須理智客觀地分析研究事物,不帶一絲感情色彩。

歷覽古來聖賢人,無不在對事物做出客觀公正的評價,在處理事情上力求做到公正不偏私。 我們要向包拯學習,他公正廉潔,不包庇一切罪行。他的鍘刀上斬昏君,下斬黎民,只要是真相,就能在他面前閃光,只要有罪惡貪婪,一律逃不過他公正無私的眼睛。於是,才在青史上永遠鐫刻着他的名字。 我們要向岳飛學習,他訓練的岳家軍,行軍迅猛,殺敵勇武,這與他的公正無私是分不開的,兒子岳雲,犯軍規違紀按軍法處置,不因他是自己的兒子而有所偏頗,於是全軍上下,無人不服,無人不讚,因此,岳家軍才使金軍聞風喪膽,才使得北宋得以保全,岳飛的精神一樣在歷史的長河中熠熠生輝。

不論是故去的古人,還是現存的今人,只有做到公正無私,才能在一事物的認識上得到真理,才能在對事物的處理上得到讚美。感情上的偏私只能陷人於不分青紅皂白,不辯是非之中,我們要堅決拒絕讓感情主宰理智。 “公則生明”這句話猶在耳邊迴盪,讓我們摒除感情的干擾,理智公正地在世為人吧!

寫課堂演講稿篇6

“教學過程”是在教師與學生的交往活動中形成的雙邊活動過程。教師的義務就是給學生營造民主和諧的氛圍,讓學生在開放的、激烈的、和諧的課堂中“動”起來,使課堂教學充滿生機和智慧,充滿創新和拼搏,新課程改革倡導主動的、多樣化的學習風格、學習方式,強調把課堂變成實現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素質教育主陣地。鑑於此,根據我自己的教學,談一談教學體會。

一、激發學生“手”動

“動”手活動是培養學生思維創新的重要手段。是鍛鍊學生的設計、分析、思考、創新多方面能力的好機會。在教學過程中,放手讓學生多動手操作,(如剪貼、繪畫、拼擺、製作、分一分)等,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例如:在五年級數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這一節課中,有的學生很快做好了高並沿着高將平行四邊形剪成兩個圖形,拼成長方形,有的學生則手忙腳亂不會用剪刀,五年級的學生了,動手能力實在太差。所以動手能力培養的非常需要。在三年級的美術教學中,説實話我實在不會畫,沒辦法,我就將學習任務交給學生,其中有一節課的內容是麪塑,我認真鑽研了教材後,將麪塑的製作過程講解給學生,由於製作過程複雜,由學生在課外去做,等到下一節美術課學生將麪塑展示時,着實讓我吃驚不小,蘋果,香蕉,桔子等顏色塗得恰到好處,與祭祀用的獻食沒什麼兩樣。這樣的活動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新能力,學生嚐到了成功的甜頭,下課後常問我有沒有美術作業。

我們的教育一直注重學生基礎知識與基本能力的培養,但實際教學中關注學生動手能力、實踐能力明顯不足的問題依然存在。教育家陶行知曾説過:“中國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腦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腦”。這正切中教育長期以來忽視實踐體驗的弊端。學以致用,永遠是教育的直接目的。因此,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動手操作機會,讓他們參與更多的實踐,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必要條件,也是社會發展和新課程對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

二、引導學生“腦”動

英國一位哲學家認為:科學和知識的增長永遠始於問題,給予問題,越來越深化的問題,越來越能啟發新問題的問題。”多培養學生的好奇心理,因質疑而深思;培養學生多角度地透視,提高發散思維能力。在問題中求索,在提問中獲得滿足,能設想問題,創造新問題,培養學生大膽提問,具備百折不回的信心,既使提的問題怪而可笑,但不能打擊他們,引導學生置於問題和設想的情景中,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有自由想象,才有更廣闊的思維空間,才有意識深層的新境界,沒有想象就沒有科學的發明創造。

三、鼓勵學生“口”動

倡導學生多動口表達,不僅能培養學生的説話能力和説話技巧,而且能使學生養成善於表達意見的習慣。自我表現,競爭意識不斷增強,同時,活躍了課堂氣氛。

四、促進學生“身”動

數學要把貼近生活與實踐活動融為一體。在教學過程中,要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讓學生迴歸大自然,更多利用學生所面臨的生活環境設計教案,不能把學生封閉在教室裏,一味地讓他們接受知識,單調乏味地啃課本。例如,我在教《認識人民幣》時,讓學生親自帶錢到商店買一買 ,算一算,數一數,通過“數一數”“説一説”的活動,從現實生活中抽象出對人民幣的認識和計算,學生在“身”動活動中吸收了數學新知識,並加深對人民幣單位換算的理解和吸收。我曾經教過一個二年級的學生,有關人民幣方面的計算他掌握的很好,後來我瞭解到,他家開了個小賣部,他經常接受人民幣計算方面的訓練。

五、師生“互”動

教師應當成為學生髮展的促進者、組織者、引導者。尊重學生的愛好和興趣,注重發揮學生的自主性,教師進行必要的指導,不包攬學生的工作。例如,在教學《千米的認識》和《面積單位的認識》時,帶領學生實際操作,動手量一量,走一走,能有效的幫助學生理解。新課標中,給教師有了一個明確的定位,師生互動互學,與學生攜手走進新課程。課堂上是師生,課外是朋友。

總之,作為教師,我們最希望看到的就是學生能夠快樂的學習、健康的成長。為此,我們也在不斷的學習和創新,尋找更適合學生的路子。

寫課堂演講稿篇7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

大家好!我是葉xx。

今天我很榮幸,能夠站在講台上,和同學們在一起競選班長,希望同學們支持我。

我首先感謝老師給我這個機會,讓我能夠在這個舞台上展示自己的才華。這一次競選班長,我是經過慎重考慮才做出決定的。因為我一直都有當班長的願望,但始終沒有機會。當我聽到可以競選班長時,我的心情無比激動,恨不得馬上把這個消息告訴每一個人。一開始,爸爸媽媽都挺支持我,後來他們一致反對,説:“這樣會影響你的學習---------”我説:“重在自參與,我想試試,看我有沒有這個能力!”經過幾次反覆的思想鬥爭,我決定一定要去競選,一定要當上班長!我喜歡,我選擇!

我競選班長的目的是處理好班級的各種事情,搞好同學之間的關係。班長是一個班集體的領頭羊,有責任管理好班級事務,處處維護好班級榮譽。對於那些不學習的同學,進行及時的勸告。如果我能當上班長,我會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同學,向老師反映同學們的意見,向學生傳達老師的苦衷。我保證在任何時候,在任何情況下,想“同學們之所想,急同學們之所急”;假如我是班長,我會在自習課上阻止那些説話和亂做小動作的同學,讓自習課保持安靜;當同學之間發生矛盾時,我會想包公那樣,大公無私,決不怨枉一個好人,也決不放過一個壞人。主動調解矛盾,化干戈為玉帛;如果我當選了班長,我會帶領大家,做有意義的事情,為有困難的同學奉獻愛心。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如果我當上了班長,我願當一頭小黃牛,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全心全意為大家服務!在平時的生活中,我會以身作則,處處起到模範帶頭作用,把好的學習方法,好的習慣送給大家,共同進步!做老師眼裏的好學生,做父母心中的好孩子,做同學身邊的好夥伴。

同學們,請將那神聖的一票投給我吧,雖然我現在不是最優秀的,但我將來一定是最棒的!

我的演講完了,謝謝大家!

寫課堂演講稿篇8

隨着社會的不斷髮展,各種各樣新型的東西正在不斷地衝擊着我們的眼球。許多不可能的事早已成為現實。所以説沒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正如蕭伯納説的那樣:“有的人看到已經發生的事情,問:‘為什麼會這樣?’我卻夢想一些從未發生的事情,然後追問:‘為什麼不能這樣?’”

人類社會發展的速度早已超乎了我們每個人的想象,卡爾本茨發明的第一台內燃機汽車使我們的出行變得更加方便;美國萊特兄弟則將文明的夢想帶上藍天,人類的交通已經變得越來越便捷;從尤利加加林第一次走出大氣層,到阿莫斯特朗在月球上那簡單的一小步,人類的足跡早已不再只侷限於我們的地球。從古人發明的指南針用於航海,到現在的深海潛水器的不斷下潛,地球上唯一不為我們熟知的地方也終將被我們瞭解。

試問,在這一項項天才的發現問世之前,有多少人願意或是敢於相信這是可以做到的呢?

電燈問世前,有誰能相信有物體在黑夜裏發出持續的光亮;電話問世前,有誰能相信有東西可以讓遠隔兩地的人通話;電視問世前,有誰能相信我們可以足不出户瞭解世間百態;電腦問世前,有誰能相信人們可以在家中做許多以前做不了的事。敢想未必就一定能實現,而不敢想則會停滯不前,沒有進步。

的確,有些天才般的想法,在被證實前,實在是令人難以相信。在達爾文的《進化論》被證實前,有誰願意接受自己的祖先竟是一羣原本生活在樹上的`猴子呢?在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前,有人敢懷疑牛頓當年所確定的三大定律嗎?在兩顆球同時從斜塔上落下之前,有人會去相信物體下落的速度竟與物體的重量無關嗎?

人類社會之所以還在以飛快的速度不斷髮展,就是因為有達爾文、愛因斯坦……這一類頭腦中充滿了奇思妙想,並敢於將這些瘋狂的想法通過自己不懈的努力變為現實的人存在於我們的社會。

天才的想法總是瘋狂的,在那些庸才眼裏,天才的想法總是不現實的、不合乎情理。但就是這一類被旁人視為“瘋子”的人們,不斷地推動着整個社會的發展。

庸才追隨歷史,天才改變世界,我始終這樣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