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白巖鬆演講稿(精選多篇)

欄目: 演講稿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58W

第一篇:白巖鬆演講稿

白巖鬆演講稿(精選多篇)

白巖鬆演講稿:

這可能是我在接下來要講的內容當中可能很少會提及的字眼,但是它可能無處不在。在2014年1月1日的《人民日報》上,有一篇社論叫《偉大的一年》,當這一年過去的時候你回頭看這篇社論題目的確非常準確,然而定性為偉大的時候,那是因為一切我們在那一年可以想得到的很多的事情,改革三十年,北京奧運會,神州七號等等。但是想不到會有雨雪冰凍災情,尤其想不到會有汶川大地震,也想不到金融危機。然而正是這樣一系列的事件混雜在一起,印證了偉大的一年這樣一個標題的正確,正是因為有一系列的事件震撼了我們的心靈,這一年才可以寫進歷史。

從哪兒説起呢,講一個故事吧,一個13歲的四川女孩,名字叫黃思語,她是映秀國小的一個學生,大地震發生的瞬間,她被砸在了廢墟的下面,後來她被送到了華西醫院截肢了,再後來送到北京要裝假肢,當我看到這個孩子的時候,她一直在笑,小姑娘漂亮得讓人心疼,陪着她的是她的媽媽,一直在北京進行治療,她們家只有四口人,但是一場大地震讓這個家庭在三個地方生活,幾個月他們都沒有見面。2014年的11月底,因為集善嘉年華這樣一個公益的活動,組織方把他們一家人給團聚了,一家四口人抱在一起哭,現場幾百人都在哭,同情,心疼,不忍,然而當我們流着淚水的時候,突然在我的心裏又生出了一種羨慕,為什麼,因為這個家庭幾乎什麼都沒有了,但是你知道,他們有愛,又親情,有思念,尤其重要的是有希望。

一場特別大的災難讓我們付出了非常大的代價,但是這樣大的代價有的時候也是一種提醒,提醒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總有那些被你司空見慣的你都不覺得是什麼的幸福,其實一直都守護在你都身邊,只是平常,甚至顯得平淡的日子裏頭,你都不太在乎了他而已,在平常的日子裏頭,在回家變得非常容易的時候,你不覺得它怎樣,但是2014年的年七年級場雨雪冰凍災情突然阻隔了很多人回家的路,於是你發現那一瞬間你什麼都不想要,只想在冬夜,敲開父母還在的房門,進去吃一頓非常温暖的飯,什麼都可以放棄。其實回家往往是一個最終的目的,不是嗎?就像今年神州七號升空的時候,我們所有人都非常欣喜,但是作為一個新聞工作者我知道,只有當回家的那一瞬間,我們才可以一起鼓掌。我們共同在那樣的一個傍晚,去見證了神州七號所有的成員安然回家,他跟我們沒有直接的血緣關係,但是當他着陸而來,當他回家了,我們就像一個家人一樣,心裏的石頭落地了。奇怪,2014年幾乎所有的事情好像最後都容易讓我這個剛剛進入40歲的人去想到家。年底金融危機了,當金融危機到來的時候,有人説是次貸危機,我跟他們開玩笑説,其實不就是所有的老百姓想買房,想有個自己的家,最後這種願望太強烈了,產生了次貸危機嗎?但它金融危機畢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提醒,在提醒着我們。

很快這一年就要過去了,對於中國人來説春節的那頓飯沒吃,鞭炮沒有響起,餃子沒吃,這一年就算沒過去,那總得記住一點什麼是吧,我想起了幾年前看過的一本書,梁漱溟老爺子説過這樣的一段話,他説人這一生啊,總要解決三個關係,首先順序是不能錯的,先要解決人和物之間的關係,然後要解決人和人之間的關係,最後一定要解決人和內心之間的關係。

是啊,我在想,我們年輕的時候奔三十而立的時候,總要解決人和物的關係,爭取有房子,有錢,有名等等等等,後來你要解決人和人之間的關係,為人夫,為人父,為人子,為人上級,為人下級,為人朋友,為人對手等等等等,但是走着走着你又突然發現,離起點越來越遠了,好像人生的終點似乎看得見某些跡象,就像我覺得什麼是40歲——40歲就是敲開了一個年老的大門,而還守護着青春的尾巴一樣。這個時候你要問自己我為什麼活着?幸福是什麼?你如果不能回答自己內心所提出的這樣的一種問題的話,你會每天過得非常難,其實一個社會一個民族不同樣如此嗎?我們的精神家園在哪裏?我們的核心價值觀是什麼?就像在紀念改革開發三十年的時候,胡錦濤説的哪句話一樣,物質貧乏不是社會主義,精神貧乏也不是。那麼我們會不會問一下自己,我們有沒有出發得太久,已經忘了當初為什麼要出發了。

改革剛開始我10歲,今年40,我在想我十歲的時候想的幸福是什麼?太簡單了,甚至簡單到我都有點忘了。但是當到了40歲的時候我已經擁有很多在我十歲的時候想過和不敢想過的很多很多,但是我比十歲更幸福了嗎?我的眼睛還會像十歲那樣清亮嗎?我還會被一種夢想激動得徹夜難眠嗎?我的回答並不肯定。就像年少的時候跟同學喝多了酒總有一句話説,總有一天我要找到幸福,那麼也許今天就是年少的時候説的那個總有一天,幸福還會離我們有多遠呢?我不知道答案,您知道嗎?

第二篇:幸福——白巖鬆的演講稿

內蒙古工業大學信息工程學院通信10級

幸福——白巖鬆的演講稿

2014是什麼温暖了我們的心靈—白巖鬆演講主題---幸福

在2014年1月1號的人民日報上,有一篇社論叫《偉大的一年》。當這一年過去的時候,你回頭看這篇社論的題目,的確非常準確。然而定性為偉大的時候,那是因為一切我們在那一年,可以想得到的很多的事情:改革三十年北京奧運會、神州七號等等。當時想不到會有雨雪冰凍災情,尤其想不到會有汶川大地震,也想不到金融危機。然而正是這樣一系列的事件混雜在一起,印證了偉大的一年。這樣一個標題的正確。正是因為有一系列的事件,震撼了我們的心靈,這一年才可以寫進歷史。

從哪兒説起呢?講一個故事吧。一個13歲的四川女孩名字叫黃思雨,她是映秀國小的一個學生。大地震發生那一瞬間她被(推薦訪問範文網:)砸在了廢墟的下面。後來她被送到了華西醫院截肢了,再後來送到了北京要裝假肢。當我看到這個孩子的時候,她一直在笑。小姑娘漂亮得讓人心疼,陪着她的是她的媽媽,一直在北京進行治療。她們家只有四口人,但是一場大地震讓這個家庭在三個地方生活。幾個月他們都沒有見面。2014年的11月底,因為集善嘉年華這樣一個公益的活動,組織方把他們一家人給團聚了,一家四口人抱在一起哭。現場幾百人都在哭。同情、心疼、不忍??然而當我們流着淚水的時候,突然在我的心裏,又生出了一種羨慕。為什麼?因為這個家庭幾乎什麼都沒有了。但是你知道:他們有愛有親情有思念。尤其重要的是有希望。一場特別大的災難,讓我們付出了非常大的代價。但是這樣非常大的代價, 1

有的時候也是一種提醒:提醒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總有那些被你司空見慣的、你都不覺得是什麼的幸福,其實一直都守護在你的身邊。只是平常、甚至顯得平淡的日子裏頭,你都不太在乎了它而已??在平常的日子裏頭,在回家變得非常容易的時候,你不覺得它怎樣??

但是2014年的年七年級場雨雪冰凍災情,突然阻隔了很多人回家的路。於是你發現那一瞬間,你什麼都不想要,只想在冬夜敲開父母還在的房門,進去吃一頓非常温暖的飯,什麼都可以放棄。其實回家往往是一個最終的目的,不是嗎?就像今年神州七號升空的時候。我們所有人都非常欣喜。但是作為一個新聞工作者我知道,只有當回家的那一瞬間,我們才可以一起鼓掌。我們共同在那樣的一個傍晚,去見證了神州七號所有的成員安然回家。他跟我們沒有直接的血緣關係。但是當他着陸了當他回家了,我們就像一個家人一樣心裏的石頭落地了。

奇怪,2014年幾乎所有的事情好像最後都容易讓我這個剛剛進入40歲的人去想到家。年底金融危機了,當金融危機到來的時候,有人説是次貸危機。我跟他們開玩笑説,其實不就是所有的老百姓想買房想有個自己的家。最後這種願望太強烈了產生了次貸危機嗎?但它金融危機畢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提醒,在提醒着我們:很快這一年就要過去了。對於中國人來説,春節的那頓飯沒吃、鞭炮沒有響起、餃子沒吃,這一年就算沒過去。那總得記住一點什麼是吧?我想起了幾年前看過的一本書。梁漱溟老爺子説過這樣的一段話:他説人這一生啊總要解決三個關係:首先順序是不能錯的,先要解決人和物之間

的關係,然後要解決人和人之間大關係,最後一定要解決人和內心之間的關係。是啊我在想:我們年輕的時候、奔三十而立的時候,總要解決人和物之間的關係:爭取有房子、有錢、有名等等等等。後來你要解決人和人之間大關係:為人夫、為人父、為人子、為人上級、為人下級、為人朋友、為人對手等等等等。但是走着走着你又突然發現離起點越來越遠了。好像人生的終點,似乎看得見某些跡象,就像我覺得什麼叫40歲——40歲就是敲開了一個年老的大門,而還守護着青春的尾巴一樣。這個時候你要問自己:我為什麼活着?幸福是什麼?你如果不能回答自己內心所提出這樣的一種問題的話,你會每天過得非常難。其實一個社會一個民族不同樣如此嗎?我們的精神家園在哪裏?我們的核心價值觀是什麼?就像在紀念改革三十年的時候,胡錦濤説的那句話一樣:物質貧乏不是社會主義、精神貧乏也不是。那麼我們會不會問一下自己,我們有沒有出發了太久,已經忘了當初為什麼要出發了。

改革剛開始的時候我10歲,今年40。我在想我10歲的時候想的幸福是什麼?太簡單了,甚至簡單到我都有點忘了。但是當到了40歲的時候,我已經擁有了很多。在我10歲的時候想過和不敢想過的很多很多很多。但是我比10歲更幸福了嗎?我的眼睛還會像10歲那樣清亮嗎?我還會被一種夢想激動得徹夜難眠嗎?我的回答並不肯定。就像年少的時候跟同學喝多了酒,總會有一句話説:“總有一天我要找到幸福”。那麼也許今天就是年少時候説的那個總有一天幸福還會離我們有多遠呢?我不知道答案,您知道嗎?

第三篇:幸福——白巖鬆的演講稿

東南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2014級

鳴謝:內蒙古工業大學信息工程學院通信10級,自其文件完善修改而來。

幸福——是什麼温暖了我的心

2014是什麼温暖了我們的心靈—白巖鬆演講主題---幸福

這可能是我在接下來要講的內容當中呢,可能很少會提及的字眼,但是它可能無處不在。

在2014年1月1號的人民日報上,有一篇社論叫《偉大的一年》。當這一年過去的時候,你回頭看這篇社論的題目,的確非常準確。然而定性為偉大的時候,那是因為一切我們在那一年,可以想得到的很多的事情:改革三十年北京奧運會、神州七號等等。當時想不到會有雨雪冰凍災情,尤其想不到會有汶川大地震,也想不到金融危機。然而正是這樣一系列的事件混雜在一起,印證了偉大的一年。這樣一個標題的正確。正是因為有一系列的事件,震撼了我們的心靈,這一年才可以寫進歷史。

從哪兒説起呢?講一個故事吧。一個13歲的四川女孩名字叫黃思雨,她是映秀國小的一個學生。大地震發生那一瞬間她被砸在了廢墟的下面。後來她被送到了華西醫院截肢了,再後來送到了北京要裝假肢。當我看到這個孩子的時候,她一直在笑。小姑娘漂亮得讓人心疼,陪着她的是她的媽媽,一直在北京進行治療。她們家只有四口人,但是一場大地震讓這個家庭在三個地方生活。幾個月他們都沒有見面。2014年的11月底,因為集善嘉年華這樣一個公益的活動,組織方把他們一家人給團聚了,一家四口人抱在一起哭。現場幾百人都在哭。同情、心疼、不忍??然而當我們流着淚水的時候,突然在我的 1

心裏,又生出了一種羨慕。為什麼?因為這個家庭幾乎什麼都沒有了。但是你知道:他們有愛有親情有思念。尤其重要的是有希望。一場特別大的災難,讓我們付出了非常大的代價。但是這樣非常大的代價,有的時候也是一種提醒:提醒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總有那些被你司空見慣的、你都不覺得是什麼的幸福,其實一直都守護在你的身邊。只是平常、甚至顯得平淡的日子裏頭,你都不太在乎了它而已??在平常的日子裏頭,在回家變得非常容易的時候,你不覺得它怎樣??

不僅有的時候災難會提醒我們,榮耀不也同樣會嗎?在今年的奧運會上,有一個來自德國的舉重運動員,獲得了金牌。這是一個大級別的項目,一次這個選手是一個彪形大漢。當他站在領獎台上,當國歌響起,國旗升起的時候,他拿出了一張照片,一張妻子的照片,跟他一起領獎。那一刻一個鐵漢的柔情展現在全世界的面前。原來他的妻子,在他備戰的時候,因為車禍已經不幸的離開了這個世界。然而這個妻子的鼓勵和支持和愛一直是他備戰的一個最重要的動力。所以他最終站在了冠軍的領獎台上。還有一個獲得了獎牌的媽媽,是一個體操媽媽。很多年前她的孩子得了病,為了讓這個孩子可以很好的治病,年齡很大了不退役,堅持到北京奧運,而且還獲得了獎牌。當所有的人都用同情和希望幫助的心態靠近她的時候,她的眼神一直顯得非常非常的平靜。後來有她身邊的人也跟我們説,她其實不太適應,別人那麼温暖地對她。她覺得,當不幸,當挑戰,擺放在一個母親的面前的時候,面對它,改變它,是自己該做的事情。在奧運的賽場上我們知道,當獲得了巨大的成功的時候,人們總會用國家這樣的字眼

去解讀。沒錯,但是別忘了另一個家,一個小小的家,有的時候就是愛、温暖支撐着每一個運動員,在奧運會上這樣一個全人類的大舞台上去展現着自己。

今年恰恰是在奧運期間,我讀過了自己40歲的生日,當進入生日那一天,進入零點的時候,時間悄悄地劃過了,我在敍述着別人的故事。第二天,當這一個生日離開的時候,我同樣敍述着別人的故事。但是突然間就四十歲了,有什麼區別嗎跟以前?後來自己盤點一下,也許會。不太那麼願意主動表達了,開始懂得聆聽了,會依然憤怒,但是開始感動了。更重要的是,不再是待在家裏待不住,總想往外跑了;而是在外邊奔波的時候總想回家。我就在想,這會是一種什麼樣的變化呢?其實在年初的時候,它已經在用回家這樣的字眼悄悄地提醒我們了。在平常的日子裏頭,在回家變得非常容易的時候,你不覺得它怎樣??但是2014年的年七年級場雨雪冰凍災情,突然阻隔了很多人回家的路。於是你發現那一瞬間,你什麼都不想要,只想在冬夜敲開父母還在的房門,進去吃一頓非常温暖的飯,什麼都可以放棄。其實回家往往是一個最終的目的,不是嗎?就像今年神州七號升空的時候。我們所有人都非常欣喜。但是作為一個新聞工作者我知道,只有當回家的那一瞬間,我們才可以一起鼓掌。我們共同在那樣的一個傍晚,去見證了神州七號所有的成員安然回家。他跟我們沒有直接的血緣關係。但是當他着陸了當他回家了,我們就像一個家人一樣心裏的石頭落地了。

奇怪,2014年幾乎所有的事情好像最後都容易讓我這個剛剛進

入40歲的人去想到家。年底金融危機了,當金融危機到來的時候,有人説是次貸危機。我跟他們開玩笑説,其實不就是所有的老百姓想買房想有個自己的家。最後這種願望太強烈了產生了次貸危機嗎?但它金融危機畢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提醒,在提醒着我們:很快這一年就要過去了。對於中國人來説,春節的那頓飯沒吃、鞭炮沒有響起、餃子沒吃,這一年就算沒過去。那總得記住一點什麼是吧?我想起了幾年前看過的一本書。梁漱溟老爺子説過這樣的一段話:他説人這一生啊總要解決三個關係:首先順序是不能錯的,先要解決人和物之間的關係,然後要解決人和人之間大關係,最後一定要解決人和內心之間的關係。是啊我在想:我們年輕的時候、奔三十而立的時候,總要解決人和物之間的關係:爭取有房子、有錢、有名等等等等。後來你要解決人和人之間大關係:為人夫、為人父、為人子、為人上級、為人下級、為人朋友、為人對手等等等等。但是走着走着你又突然發現離起點越來越遠了。好像人生的終點,似乎看得見某些跡象,就像我覺得什麼叫40歲——40歲就是敲開了一個年老的大門,而還守護着青春的尾巴一樣。這個時候你要問自己:我為什麼活着?幸福是什麼?你如果不能回答自己內心所提出這樣的一種問題的話,你會每天過得非常難。其實一個社會一個民族不同樣如此嗎?我們的精神家園在哪裏?我們的核心價值觀是什麼?就像在紀念改革三十年的時候,胡錦濤説的那句話一樣:物質貧乏不是社會主義、精神貧乏也不是。那麼我們會不會問一下自己,我們有沒有出發了太久,已經忘了當初為什麼要出發了。

改革剛開始的時候我10歲,今年40。我在想我10歲的時候想的幸福是什麼?太簡單了,甚至簡單到我都有點忘了。但是當到了40歲的時候,我已經擁有了很多。在我10歲的時候想過和不敢想過的很多很多很多。但是我比10歲更幸福了嗎?我的眼睛還會像10歲那樣清亮嗎?我還會被一種夢想激動得徹夜難眠嗎?我的回答並不肯定。就像年少的時候跟同學喝多了酒,總會有一句話説:“總有一天我要找到幸福”。那麼也許今天就是年少時候説的那個總有一天。幸福還會離我們有多遠呢?我不知道答案,您知道嗎?

第四篇:鄭州大學白巖鬆演講稿

提問者採納

白巖鬆鄭大演講辭

理想不能天天想,天天想就沒辦法過眼前平常的日子。

房子太貴,買不起房,愛情價也更高了;做北漂的代價太高了,人際關係太難處了??很多年輕人覺得委屈和不幸。

不過,這些在白巖鬆看來,沒有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每代人都有每代人的痛苦、掙扎和奮鬥。

昨天下午,央視“名嘴”白巖鬆為鄭大3000名學生作了一場報告,報告的題目叫“青春:用理想和現實談談”。

現場

學生太多,轉移演講場地

昨天,這場報告原本定在鄭大綜合管理中心第一報告廳舉行,下午3時30分開始。這個報告廳可容納500人,之前有人擔心坐不滿。

不過,後來發現擔心是多餘的,上午11點半有學生就開始在門外等了,中午12點半報告廳已被擠得水泄不通。

面對如此火爆的場面,鄭大臨時決定更換場地,學生們來到了能容納3000多人的校體育中心。

“弟弟妹妹們,你們為自己爭取了聽講座的權利,但安全第一。我先當一下鄭州大學保衞處處長的角色,提醒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白巖鬆一身休閒裝扮,一出現就引來一片歡呼。

談理想

天天想理想

就沒法過眼前的日子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對於大學生來説,這一點也逐漸有了更深刻的體會。

白巖鬆説,如果天天想着理想,你就會覺得現實和理想離得太遠了。

如果你擁有一個清晰的理想,並把它藏在心裏頭,去努力做好眼前的每一件事情。也許,一段時間過後,你一抬頭會發現,喲,這不是哪個叫做理想的東西嗎。“理想不能天天想,天天想各位就沒辦法過眼前平常的日子了。”白巖鬆説,理想是個好東西,有時也會壓得人喘不過氣來。

談青春

“沒有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

現如今,很多年輕人感歎:房子太貴了,很多人買不起房子,愛情價更高了;想去北京做個北漂一族,代價太高了;人際關係太難處了,都不敢説“不”了。現在的很多年輕人,覺得自己這一代是最憋屈、最不幸的一代。不過,在白巖鬆看來,沒有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每代人都有自己的宿命、掙扎和奮鬥。季羨林去德國留學時趕上了二戰爆發,在國外回不來,一待就是10年。季老説,早知一別再也回不到母親懷抱,寧願待在農村老家不出來。

白巖鬆説,這一代年輕人沒什麼可抱怨的,有互聯網,他們可以將自己的委屈、想法表達出來,並引起社會的關注。青春就是很殘酷,有很多第一次都在青春中產生,你要抉擇和掙扎,不要因為每一代人都説青春好,你便產生幻覺,只有在回憶中的青春才會是美好的。

談素質

最重要的素質不是才華是心理

在白巖鬆看來,諸多綜合素質中,排第一位的不是才華,而是是否有一個強大的心臟。離開校園,一路上可能會碰到很多打擊,你是否還會站得住,笑得出來?

大學生要有強大的心臟,被生活一拳拳擊到後,要有不倒的能力。沒好的心理素質,大學生從校園裏一路走出來,會特別困難。

白巖鬆告誡學生們,不靠譜的誇獎更容易毀人,它像鴉片一樣,一定要保持警覺。他認為,一個成功的人需有一顆“強大的心臟”,一個強大的心臟對批評有耐受性,對錶揚有警覺。

談生活

生活的真相是平淡

從大學走出去的年輕人,有些到社會上發現,生活不像想象的那樣。

生活的真相是什麼?白巖鬆説,是平淡,每個離開校園走向社會的大學生最應該接受的就是平淡。

有人説過,生活,5%是幸福,5%是痛苦,其餘90%是平淡。可就是,那5%的幸福,吸引着我們一路追逐。

一個聰明的人,是善於把那90%向幸福靠攏。

我想過最浪漫的事,就是陪你一起慢慢變老。禮花很漂亮,是因為一年偶爾放一回,要是天天放,有人會起訴的。

“人生跟自己的理想、事業、同伴、生命都是一場談判,從來不會單方面的獲勝。”白巖鬆説,因此大學生要學會雙方妥協。

談態度

最終的裁判是自己

不要活在別人的眼裏

生活就像拳擊手,人要學會被打而不倒。

“不怕失敗才是成功的關鍵,但很多人都很難做到不怕輸,而只有做到不怕輸才可能得到成功。”白巖鬆説。生活中,每個人都想贏,但很少人不怕輸。事實上,只有不怕輸的人,才有可能贏。因為他們想到最壞的結果,並且去做,往往便能成功。

在學校是如此,要敢於創新,敢於接受周圍的不理解和嘲諷。人最終的裁判是自己,不要活在別人的眼睛裏,總去討別人歡心,這樣完全沒有必要。對話沒有大學聯考,你拼得過富二代嗎?

1.現在的大學聯考有很多毛病,比如説地區差異,你覺得將來的大學聯考有沒有可能實現全國一張卷?

白巖鬆:如果沒有存在很多毛病的大學聯考,我們可能沒機會這樣面對面對話。中國大學聯考有萬千毛病,但卻是目前最公平的一種的方式。沒有大學聯考,你拼得過富二代嗎?

將來,大學聯考肯定要改革,但方向不是全國一張卷。可能會有讓大家信任的自主招生,它公平公正,每年不止一次大學聯考,也不再是一考定終生。

“未來的大學聯考,肯定不是大一統,而是多元化的。”白巖鬆説。

2.大學生就業過程中出現了“拼爹”現象,家裏有背景有關係的學生,很容易進一些不錯的單位,沒關係沒背景人,卻難找工作。你怎麼看待這個現象?白巖鬆:確實會存在這種情況,但那都是個別現象。

我相信,有能力會路路通。我剛來北京的時候,不認識一個人,那麼多年,我沒有因為職位變化給人送禮過。

再説了,你相信領導會招那些沒有能力不會幹活的人嗎?

3.對你影響最大的一本書是什麼?

白巖鬆:《新華字典》。讀書,是個尋找自己的地方,而不是去讀別人,而對自己影響的書太多,自己無法去評説。

這就像一頓飯吃完,你只誇了鹹鹽,但是醋會失落的。這個問題就像,你問我這輩子哪頓飯對我最重要。

白巖鬆鄭大演講

先把理想藏起來,理想不必天天想。因為買不起房子,所以愛情太貴了;人際關係太難處了,都不敢説不了;想到北京、上海、廣州漂流的,你們是現在最委屈、最難受、最不幸的一代。從喝完酒後做什麼事情來判斷是哪一代人。60後:留在原地喝茶聊天70後:唱卡拉ok80後:去夜店

90後:十幾個人坐一起,沒人説話,都在拿手機跟別人聊天

在我成長的年代裏,我不知道什麼是新聞。因為我在內蒙古一個邊疆的小城市裏。在我們那沒有新聞,我也不知道記者是幹什麼的。廣播學院考試容易過,逃課沒人抓,課外書隨便看。

因為這個報考的。現在考廣院,恨不得北大、清華的分才能進熱門專業。我説,我買的是原始股。因此,有很多不認為自己的學校是名牌大學的學生,我經常給它講我的故事,北大很牛,不是現在在那裏上學的學生造成的。我們要用自己的努力,把一個學校從無名之輩變成名校。要成為原始股的購買者。人家買的是期貨,不是現貨。我夫人認識我的時候,我什麼都不是,只是一個很可愛的人。對於愛情來説,這個就夠了。

但是現在要用房子、車子來衡量是否要跟他擁有愛情。對於60後來説,連上大學都是懵懵懂懂。房子太貴,我們這一代人從來都沒有想過,能買自己的房子。有人説,我們在上海漂流,是蟻族。但是我們這一代連漂流的機會都沒有。你們

的痛苦是讓我們羨慕的幸福。過了30之後社會才給我們這樣的人提供漂流的機會。89年,我們的畢業空前絕後。我們是唱着大約在冬季,一批一批人在火車站淚灑火車站,充滿了絕望,不知道未來在哪裏。有時候,經歷了也發生變化,那似乎是一個轉折。

我待的地方是周口店。從我的窗口就能看到猿人遺址,一年就看了21次這個遺址。偶爾從周口店回北京城,第一件事就是花一塊錢買一根香腸,站在馬路上吃完。跟你們比,我是幸福還是痛苦?我在北京搬了八次家。我的孩子就是在搬家過程中孕育的。我一直離城市的距離保持在五環之外。白哥,你別裝了,你還能買不起房子?我現在能買得起房子。本台最後一次分房子,我排倒數第一。我肯定拿不到朝向好的房子,“沒關係,朝下我都要!”成了中央電視台的至理名言。這是我們這一代的故事。

1949年出生的這一代。他們幸福死了,用一個詩人的話説,時間開始了。當他們12、13歲正是長身體的時候,三年自然災害。等他們開始上學時,文化大革命開始了;等他們要談戀愛時,男女不分,所有的人都穿一樣的衣服,男人能幹的,女人也都要幹。等他們27、28,終於生活安定下來,想要結婚要小孩的時候,突然恢復大學聯考了。有的回城,有的大學聯考,命運從此發生了轉折。終於到30多歲,想要多要幾個時,計劃生育了;等他們開始享受天倫之樂時,下崗了,大學生找不到工作了。和這一代相比,你們幸福麼?

再往上走,季羨林,季老到德國學習的時候,哪知道趕上第二次世界大戰。在德國一待就是10年,想回都回不來。和這一代相比,你體會不到兩國相隔,沒有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每一代有每一代人的宿命、委屈、掙扎、奮鬥,沒什麼可

抱怨的。幸運的你們,由於有了互聯網,可以把你們的委屈和抱怨讓世界看到,於是誕生了蟻族、北漂,這是痛苦中的幸福。社會應該關愛你們,但不是溺愛。身在青春期的人應該明白,天上不會掉餡餅,如果掉,於是鐵餅。

21歲,我們走出青春的沼澤地。這首詩,我回想起來的時候,青春回憶的時候很美好浪漫,但經歷的時候很殘酷。青春就是殘酷,人生的很多次第一次都在青春期,你要抉擇,不要以為每一代人都説青春好,你便產生了幻覺。我經常會感受到我在青春期的時候經歷的痛苦和掙扎。我們在實習的時候,集體口號是,裝孫子。我們那一代人比你們更艱難,也比你們更會找艱難。我們那個時候要打水、拖地,你們不用了,有飲水機、有清潔工人。青春既然是不容易的,面對它。這是作為過來人的感慨,有的有用,有的沒用。

第一的素質不是你的才華,而是你是否有一個強大的心臟。當你離開校園往前走的時候,打擊多了,沒用心理素質,想在將來這個社會上混,是不行的。不是特指中國,在美國也一樣,

我在招人的時候,經常會觀察這個人心理素質如何;這就像一個拳擊手,被別人不斷打擊都不倒才是重要的。我看到很多年輕人在最初的表揚中,跌倒了。不

靠譜的表揚更會毀人。對批評有耐受性,對錶揚有警覺。

第二,17年前,龍永圖那時候入關談判,他問我什麼叫談判,不就是像你們一樣麼,跟對手在爭鬥在吵架。他説,不,談判一門雙方妥協的藝術。我是在年到40的時候才明白這個道理。任何單方面的談判,不是談判,是戰爭、侵略。人跟自己的理想、事業、同伴、生命都是一場談判,從來不會單方面的獲勝。只有雙方妥協才是一種獲勝。你怎麼能夠完全讓生命按照你認為的方向去走呢?那不是談判,那是你對生命發動的戰爭。愛情、婚姻也如此。離婚的一定是有一方不妥協,或者雙方都不妥協。關鍵時刻,傷人的那句話能夠憋住,才會有傳奇。踢足球也是一樣,我現在一週兩場球,我的隊友有三分之一是國家隊。別忘了,我四十多了。要學會用40歲的方式去踢足球。各種傷痛都經歷了,我還在用20多歲的方式去踢,很暴力、很想獲得勝利,但是我現在明白了,我必須妥協。第三,生活的真相是什麼呢?平淡。今天7月5號,鄭大的畢業生已經離校了。每一個從大學校園走向社會、生活的時候,最重要的就是要接受平淡的日子。生活5%是幸福、5%是痛苦,剩下都是平淡。那5%的幸福,就像是鐵鉗子上叉的肉,吸引我們跑完了全程。我現在當着幾千人,眾星捧月,但是不是,是我在伺候你們,因為我不一定願意來。新聞,是一個樹欲靜而風不止的行業。永遠不能保證未來會發生什麼。計劃沒有變化快,變化沒有電話快。但更多的時候是平淡。一對中年夫妻在家裏,老公開電視、老婆織毛衣,之後洗腳,睡覺,你覺得這樣的生活怎麼樣?快離了吧。我想過最浪漫的事,就是陪你一起慢慢變老。禮花很漂亮,是因為一年偶爾放一回,要是天天放,你會起訴我。

在美國做記者,做編輯,最初的時間是跟着車跑,一跑就是好幾年,你接受麼?要接受,提早明白生活是平淡的。

第四,想贏不怕輸。每個人都想贏,而你想過,你是真的不怕輸麼?不怕輸才是真正的關鍵。最逗的是,只有你不怕輸的時候,你才能贏。每個運動員都想贏,但做到不怕輸,太難了。想到最壞的結果,並且去做,往往事就成了。在學校也同樣如此,你敢於創意麼?敢於接受周圍的不理解和嘲諷麼?那就去做吧。一個人最終的裁判是自己,在我的生活裏,很多人都活在別人的眼睛裏。總想去討別人的歡心,沒必要,每個人都無法扮演別人扮演很久的角色。還是要努力地去做自己。有些詞看着很敏感,但是還是要説,比如自由、民主。我從來不抱怨,因為抱怨沒有用,在中國內心深處,自己對自己的束縛和不自由。你能解放你自己麼?能把自己解放已經很不錯了。一個大學生,應該成為時代列車前進的推動者。但不是所有人走在後面推,還有人在前面攔着,最可氣的是還有人坐在車頂上,不管你推到哪裏,她都是既得利益者。中國一定會走向民主。我們是否能聆聽別人不同的意見,甚至刺耳的聲

音。不要成為一個網絡上宏大的自由主義者,卻是生活中的暴君。民主從每一個宿舍開始。你們這一代人,一定要從自己身上去打造自由和民主的基礎。行了,一個小時,我講到這裏。曾經有人問過了,對你影響最大的一本書是什麼?

我説是新華字典。一頓飯吃完,你只誇了鹹鹽,但是醋會失落的。那是一個你尋找自己的地方,而不是去讀別人。對我影響的書太多了,我沒法去一一評説。對於我來説,大學的四年,對於成為今天的我,是最重要的四年。剛入學的孩子是一樣的,四年後,不一樣了。沒有任何雜質的友情,第一位;見證了你和這個國家的情感,第二位;學會了逆向思維;學會了如何用新聞眼光來看待自己;學會了如何學習。我是個到現在依然本科的大學畢業生。我就想知道一個本科生究竟能走多遠。

現如今的媒體環境,在網絡上有價值的言論和聲音太少。民主的前身就是雜亂無章。在我40歲的時候,我發捍衞常識、建設理性、尋找

中國的大學聯考有萬千個毛病,但目前是最公平的。大學聯考要改革,可不是你的方向。中國的大學聯考,一定要告別一張卷子。要讓高校自主招生,你還要信任它,公平。大學聯考的未來,恰恰不是大一統,而是多元化。

新聞聯播你有權不看,但你無權扼殺。

面對就好,去經歷就好。沒事別找事,有事別怕事。

你自己定義成功。我從來不慶幸,這是命。總有人跟我説,哎呀,辛苦;我説,不,命苦。從事任何職業都是一個工具,不是一首歌、不是一個節目,而是態度。偶爾自卑的人才可能成功。一件事交到你手裏,你不那麼自信,有點自卑,你就會付出120%的努力,事兒就能做好。

第五篇:白巖鬆演講稿:人格是最高的學位

白巖鬆的演講稿:人格是最高的學位

很多年前,有一位學大提琴的年輕人去向20世紀最偉大的大提琴家卡薩爾斯討教:我怎樣才能成為一名優秀的大提琴家?卡薩爾斯面對雄心勃勃的年輕人,意味深長地回答:先成為優秀而大寫的人,然後成為一名優秀而大寫的音樂人,再然後就會成為一名優秀的大提琴家,白巖鬆演講稿:人格是最高的學位。

聽到這個故事的時候,我還年少,對老人回答中所透露出的含義理解不多。然而,在以後的工作生涯中,隨着採訪接觸的人越來越多,這個回答在我腦海中便越印越深。

在採訪北大教授季羨林的時候,我聽到一個關於他的真實故事。有一年秋天,北大新學期開學,一個外地來的學子揹着大包小包走進了校園,實在太累了,就把包放在路邊。這時正好一位老人走來,年輕學子就拜託老人替自己看一下包,自己則輕裝去辦理手續。老人爽快地答應了。近一個小時過去,學子歸來,老人還在盡職盡責地看守着。學子謝過老人,兩人分別。幾日後北大舉行開學典禮,這位年輕的學子驚訝地發現,主席台上就座的北大副校長季羨林,正是那一天替自己看行李的老人。

我不知道這位學子當時是一種怎樣的心情,但我聽過這個故事之後卻強烈地感覺到:人格才是最高的學位。後來,我又在醫院採訪了世紀老人冰心。我問她:您現在最關心的是什麼?老人的回答簡單而感人:是老年病人的狀況,演講稿《白巖鬆演講稿:人格是最高的學位》。

當時的冰心已接近自己人生的終點,而這位在"五.四運動"中走上文學之路的老人,對芸芸眾生的關愛之情歷經80年的歲月而仍然未老。這又該是怎樣的一種傳統!

冰心的身軀並不強壯,然而她這生卻用自己當筆,拿歲月當稿紙,寫下了一篇關於愛是一種力量的文章,在離去之後給我們留下了一個偉大的背影。

當你有機會和經過"五.四"或受過"五.四"影響的老人接觸,你就知道,歷史和傳統其實一直離我們很近。這些世紀老人身上所獨具的人格魅力是不是也該作為一種傳統被我們延續下去呢?

不久前,我在北大又聽到一個有關季先生的清新而感人的新故事。一批剛剛走進校園的年輕人,相約去看季羨林先生,走到門口,卻開始猶豫,他們怕冒失地打擾了先生,最後決定每人用竹子在季老家門口的地上留下問候的話語,然後才滿意地離去。

這該是怎樣美麗的一幅畫面!在季老家不遠,是北大的伯雅塔在未名湖中留下的投影,而在季老家門口的問候語中,是不是也有先生的人格魅力在學子心中留下的投影呢?

聽多了這樣的故事,便常常覺得自己像只氣球,彷彿飛得很高,仔細一看卻是被浮雲託着;外表看上去也還飽滿,但肚子裏卻是空空。這樣想着就不免有些擔心:這樣怎麼能走更長的路呢?於是,"渴望老年"四個字,對於我就不再是幻想中的白髮蒼蒼或身份證上改成60歲,而是如何在自己還年輕的時候,能吸取優秀老人身上所具有的種種優秀品質。於是,我也更加知道了卡薩爾斯回答中所具有的深義。怎樣才能成為一個優秀的主持人呢?心中有個聲音在回答:先成為一個優秀的人,然後成為一個優秀的新聞人,再然後就會成為一名優秀的節目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