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交通事故反思【精品多篇】

欄目: 交通運管公文 / 發佈於: / 人氣:6.67K

交通事故反思【精品多篇】

交通事故反思 篇一

尊敬的交警同志:

由於本人駕車。亂停。亂靠違反了交通第xxx條法規給正常行駛的車輛及行人造成不便,雖然沒發生什麼交通事故。但也構成了嚴重的交通安全隱患。如果發生交通事故那後果將不堪設想。重則危及他人及自己的生命安全。輕則也會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影響了城市風貌。

雖然這種行為不只一次。但我知道這種行為終有一天會挨捉。那是必然的結果一直都有預感。也許是僥倖心裏作怪。每每犯錯卻不知悔改。直到當天挨現場捉得當時交警同志走過來説:我在這凱巡查你種敢亂停車我看你也太卵狂點了吧 沒偏沒巧説這句話的人正是柳南交警隊副大隊長,每當顧及此次 便悔不當初。無視國家安全法規而且還在交警同志眾目之下違反交通法規。現在想起啊還真想給自己一扳頭。

我知道這世上沒有後悔藥。現在錯已經犯了在怎麼後悔種沒有用的。經過此次教訓我會深刻的反思自己 決定以後會嚴肅。認真的態度看待交通法規。

此次的教訓,在交警同志的教育下已深刻的烙印在我腦海裏讓我深刻的認識到遵守交通法規的重要性。

最後感謝交警同志對我的教導

鞠躬致謝

20xx年12月10號

違章人:xxx

交通違章檢討書範文二

尊敬的交警同志:

由於本人駕車(貴EXXXXX)於20XX年XX月XX號下午在縣交警隊門口處違章停車卸貨。之後來了兩名巡警讓我立刻開走,我給説讓他們給我一分鐘時間就好了。隨後我就去關車門,於是他們就過來説不行,必須馬上走。看他們態度如此懇切,於是我們發生了個小小的誤會。當然,我知道此舉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三條第二款》之規定。給正常行駛的車輛及行人造成不便,雖然沒發生什麼交通事故。但也構成了嚴重的交通安全隱患。如果發生交通事故那後果將不堪設想。重則危及他人及自己的生命安全。輕則也會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影響了城市風貌。請領導同志們放心。我一定會以認真而嚴肅、虔誠而緊張的態度看待交通法規。違反交通法規可能引起的後果是非常嚴重的,它造成的違章可能會危及生命安全、損壞公共設施,進而影響公共治安秩序,這些引起了我的深層思考。

經過此次的教訓,在交警領導的教育下,深刻的認識到了遵守交通安全法規的重要性,今後我將認真學習交通法規,嚴格遵守交通法規,增強交通安全意識。

最後,請領導和同志看我的實際行動,杜絕此類事情的發生。感謝交警同志對我的教導

交通違章檢討書範文三

尊敬的上級部門:

10月30 日11月3日,我沒有按照中心的規章制度,規定程序請假,嚴重違反了中心的規章制度。今天,我認真反思,深刻自剖,為自己的行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謹向各位領導做出深刻檢討,並將我的思想反思結果向領導彙報如下:

通過這件事,我感到這雖然是一件偶然發生的事情,但同時也是長期以來對自己放鬆要求,工作做風渙散的必然結果。經過幾天的反思,我對自己這段時間的工作成長經歷進行了詳細回憶和分析。記得剛上班的時候,我對自己的要求還是比較高的,遵守相關規章制度,從而努力完成各項工作。但近段時間以來,由於工作也比較熟悉了,尤其是領導對我的關懷和幫助使我感到温暖的同時,也慢慢開始放鬆了對自己的要求,反而認為自己已經做得很好了。因此,這次發生的事使我不僅感到是自己的恥辱,更為重要的是我感到對不起領導對我的信任,愧對領導的關心 同時,在這件事中,我還感到,自己在工作責任心上仍就非常欠缺。

交通事故反思 篇二

關鍵詞:車輛交通事故 不良習慣 思緒漂浮 應對策略 心理學技術

一、車輛交通事故的概述

據各國事故數量統計的報告:全世界平均每年發生的交通事故約在5500萬起,其中死亡30萬人,受傷800萬,其死亡率僅次於心血管疾病而位居第二位。從國內外專家對大量交通事故的分析研究中發現,因駕駛員的原因而導致的交通事故佔80%已上,而在人的因素引起的交通事故中,有40%是由於駕駛員的心理素質不良所導致的,所以説,駕駛員的心理素質對交通安全會產生直接的影響。

二、造成車輛交通事故的心理現象分析

2.1僥倖心理。其是指在開車過程中遇到可能發生車禍的情況,駕駛員不是積極採取相應的措施,而依賴偶然因素的出現而消災免禍的心理。它是由於駕駛員對個別經驗的不正確的總結而形成的。

2.2逆反心理。生活中經常出現這樣一些現象:當用一定的準則和規範對人們的行為進行引導、控制或偏離目標的行為進行糾正、限制時,有人就會從心底產生一種自發的反向力,並在心理身上構成障區,形成一種對抗情緒。這種逆向思維和反抗控制的情緒,就是逆反心理。

2.3恐懼心理。駕駛員面對實際的或想象中的危險時所體驗的情感。這種心理往往使駕駛員的手和眼不能敏捷精巧的配合,難以做到眼明手快,駕駛操作容易出錯,也易發生交通事故。

2.4消極心理。其是車輛駕駛操作優化的大敵,也是發生事故的禍根。有些單位的統計資料表明,由於駕駛員消極心理造成的交通事故約佔半數以上。

2.5利弊心理。駕駛員遇到事關利益的情況時迅速權衡利弊,採取相應措施的心理稱為利弊心理。正確的利弊心理能夠在權衡利弊後遵紀守法,顧全大局,先人後己,公私分明,並採取有效的措施確保行車安全。

三、不良駕駛習慣的表現

3.1疲勞駕駛。長時間駕駛會造成駕駛員身體機能和心臟活動能力的降低,頭腦反應遲鈍,產生厭倦心理。

3.2隨心所欲。隨心所欲是“無所謂”心理的外在表現形式。“

(1)拐彎、並道、起步、停車時不打轉向燈。

(2)強行插隊。

(3)夜間不按規定使用燈光。

(4)亂停亂放。

(5)慢車佔用快車道。

3.3自我控制力差。自我控制力差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3.3.1僥倖。人往往存有僥倖心理,總覺得發生在別人身上的不幸不一定會發生在自己身上。

3.3.2賭氣。駕駛員在行車過程中,很容易為了一些讓自己煩心的小事情賭氣。

3.3.3英雄主義。有的駕駛員自覺技術高明、頭腦靈活,開輛好車就感覺“高人一等”。

3.3.4慌亂。出現異常情況時,表現驚慌失措。

四、對於不良駕駛習慣的應對策略

如果能意識到這種惡性循環的危害,建議試試以下幾種應對“思緒漂浮”的策略。

4.1重視交通法規的學習和培訓。

4.2合理安排安全教育。

4.3把心理疏導引入安全例會,引導大家如何面對種種壓力,讓大家各自形成一套適合自己的壓力管理模式和應對策略。

4.4做好包括單位、家庭、社會各層面人際關係的交流溝通工作,讓自己處在一種和諧、温情的氛圍中。

4.5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行車習慣。充分休息好,吃飯要定時,多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保持身心健康。

五、預防車輛交通事故的心理學技術

駕駛員心理素質的高低與心裏選拔有着直接的關係,心理選拔是保駕駛員具有較高心理品質的重要步驟。因此,對駕駛員心理選拔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實際選拔過程中,往往採用多種方法綜合應用。

5.1情景測試。情景測試主要是模擬現實交通中的情況,測定駕駛員的心理狀態,並對其心理狀態進行評價。

5.2心理測試。心理測試是應用最廣泛的一種方法,也被普遍重視的方法。在心理選拔中佔據重要的位置,是與其自身的特點分不開的。

5.3面試法。面試法對於選拔者有較高的要求:一是選拔者要經過必要的訓練。二是要形成詳細的詢問計劃。

參考文獻:

[1]宋傳平,劉軍民。駕駛員心理訓練與事故預防[Z].

[2]胡智慶。汽車駕駛員安全防護與保健[M].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5.

[3]公安部交通管理局。2008年全國道路交通事故情況。2009-01-04。

[4]韋德,塔佛瑞斯。心理學的邀請。第三版。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03。

[5]金會慶,張樹林,戴平,等。機動車駕駛員心理素質綜合評價的研究[J].中華流行病學雜誌,2000,21(5):369-371.

交通事故反思 篇三

語文課程標準總目標指出:“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想象,在心理學上指在知覺材料的基礎上,經過新的配合而創造出新形象的心理過程。英國詩人雪萊説:“想象是創造力。”德國哲學家黑格爾也説:“最傑出的藝術本領就是想象。”學生想象力的培養極其重要,所以,新課標倡導“激發學生展開想象和幻想,鼓勵寫想象中的事物”。

國小語文人教版第七冊第五組的習作,是根據提供的幾組詞語編故事,寫想象作文,有利於培養學生想象力,挖掘學生創造的潛能,提高學生創新素質。

根據課標新的教學理念,在這節習作課的操作上,主要體現以下幾點:

1. 放飛思維,激活想象 童話、寓言故事是學生喜聞樂見的文學形式,而童話最接近學生的內心,反映着真摯的童心。因此,編童話故事給了學生一個釋放心靈、宣泄情緒的機會。怎樣順利地打通學生想象的通道呢?課伊始,進行故事接力,創設了故事情境,激起了思維的漣漪;聽聲音,想故事,提供了充足的思維空間,學生浮想聯翩,神思飛動。再讓學生説“111”是什麼,利用簡單的圖形,從形及物,由此及彼,想象的大門隨之洞開,而這“111”又正是這次習作內容所在的頁碼。這一巧妙的設計使學生興趣盎然,引起和調動了學習主體的積極情緒,產生愉悦的心理反映。這樣,通過情境的創設,充分調動學生多方面的感官,良好的聽説習慣得到培養,創造性思維得到發展。然後,以一組組詞語為載體,一個個事物為主人公,由物及事,架起了思維的立交橋。大自然的鳥獸蟲魚、名山大川、文具五官都賦予了生命與靈性,在學生的想象中鮮活起來,生動起來。

2. 自主選擇,彰顯個性 從習作的內容來看,學生可以選擇習作中提供的詞語。也可另選詞語來編故事;從學習的方式上看,學生可以有個人空間,獨立思考,寫一寫、畫一畫,也可以尋找合作伙伴,進行故事接龍,共同表演故事;從交流的對象上看,不僅可以和同學、和自己的科任教師交流,還能向聽課老師請教、交流。課堂呈開放格局,凸現教學信息的立體化,教學過程的開放化,交際形式的多樣化。通過組織雙向、多向的交流與互動,營造和諧、自然、開放的課堂氛圍,尊重學生的個性體驗,強調了語文學習是一種個性化行為。

3. 關注生活,樂於表達 課標對第二學段(3-4年級)習作提出:“留心周圍的事物,樂於書面表達。”雖然童話可以海闊天空,馳騁萬里,但是,它仍然與生活、與時代有千絲萬縷的聯繫。指導編寫童話,不僅要充分聯想事物之間的聯繫,還應調動學生的直接生活經驗,將思維的觸角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要寫得有意義、有新意。在學生自由組合活動時,老師巡迴指導,引導學生,聯繫此前學習《海濱小城》、《五彩池》等文後對我們生活的這個小城生態環境的調查,以及口語交際“怎樣保護周圍的環境”的討論,來關注環保這個主題;聯繫學生不愛護眼睛,體檢中視力不達標者越來越多這一實際;聯繫個別同學不愛惜文具,不愛惜學校財產等行為;聯≤≥系社會的旅遊熱等熱點問題……一一反映在童話故事中。這樣必將推動學生學會觀察、敏於思考,更多地關心現實,瞭解社會,體驗人生。

同時,為了培養學生樂於表達的心態,除採用智慧果、智慧書籤等激勵手段外,還給足學生思維的時間和創新的空間,儘可能讓所有學生都有發展自己的機會,從而“增強習作的自信心”。開始,我設計了“故事大賽”,那樣,競技性強,課堂活躍,但可能只有少部分學生在活動,而大部分同學只能當聽眾。基於這種考慮,我在教學設計中改為自由地把所編故事講給別人聽,在小組內讓小主持人主持“小小故事會”,儘量給每個學生表達的機會。而把起點較高的“故事大賽”放到第二課時。課中還鼓勵學生向聽課老師請教,並且把交際活動拓展到課外,把同學當作鄰居的小夥伴,通過這種角色的轉換,使學生“願意將自己的習作讀給人聽,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

交通事故反思 篇四

為了搭建一個這樣更適合本校教師的低門檻的研究平台,我們2007年開始醖釀並推行了教育敍事的校本研究方式,教育敍事研究是以全體教師為校本研究主體,通過對教師有意義的校園生活、教育教學事件、教育教學實踐經驗的描述與分析,發掘或提示內隱於這些生活事件、經驗和行為背後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論和教育理念,從而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轉變自己的教學行為,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研究分為發現故事、記錄故事、分析故事和反思故事、交流故事幾個環節。

一、發現故事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每天都會發生大大小小的事情,而這些事往往會被我們很快遺忘,我們要求老師隨時記下這些不起眼的事,隨時發現身邊的故事。

二、記錄故事

發現故事後,老師們用不同的方式把這些故事記錄下來,一般分為三類:

⒈教學類敍事

“教學敍事”即教師將自己的某次課堂教學或教學片斷敍述出來,並加上自己對本堂課或教學片斷的反思及感悟。

⒉生活類敍事

教師的“敍事”還包括教師本人對課堂教學之外所發生的“生活事件”的敍述,涉及教師管理工作和班級管理工作,可分別稱之為“德育敍事”、“管理敍事”,一起構成“生活敍事”。

⒊自傳類敍事

自傳敍事相當於教師的“教育自傳”。除教育行為、教學事件以外,從教師的“教育自傳”中可以瞭解其教育觀念。老師們以這種説話的方式學會“自我反思”,並經由“自我反思”“自我評價”而獲得某種“自我意識”。

短短兩年,我們已經蒐集、整理了《春天的思緒》《夏天的悸動》《秋天的遐想》《冬天的憧憬》。一千多篇敍事文章,真實地記錄了教師的教學生活和學生的學習生活。

三、分析反思故事

在積累素材的基礎上,要求教師每個月寫好4篇敍事文,一般説來,教育敍事的主要表達方式是敍述,但亦可輔之以描寫、議論和抒情。在教育敍事中,敍述和描寫往往是相輔相成的,缺一不可。根本目的是通過寫“自己的教育故事”來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轉變自己的教學行為,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教師的反思總是以新的教學理念的眼光來“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教師通過這種教學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就會發生實質性的變化。同樣的錯誤,經過反思,自己才會知道問題出在哪,以後就不會重複出現了,這就達到了教學行為轉變的目的。每篇故事都有老師的感受或對此件事情的教育反思。

四、交流故事

我們分教研組收集敍事故事,然後從中選取一些具有典型性的故事,在每月定期的交流會上來討論、研究,以及時發現教育教學和學生身上的一些傾向,以便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

通過不斷的研究,我們深切體會到校本研究的台階低了,教研參與面廣了,教研次數多了,教研的寬度廣了、縱度深了。老師們認為教育敍事研究不僅是教師自身心路歷程的真實反映,同時也是其他教師藉以反思自身的基礎和對照學習的鏡子。一方面,老師們以講述的方式學會“自我反思”,並經由“自我反思”“自我評價”獲得某種“自我意識”,在反思中改進自己的教育實踐,重建自己的教育生活;另一方面,其他老師也可以從敍事報告的故事情節中看到教學影像,清楚地把握教學中出現的問題,並用內省、比較的方法去分析報告中的問題。這些故事情節能給閲讀的老師身臨其境的感受,而這種感受對閲讀者的教學觀念與方法的改進影響更具體、更深入。

教育敍事研究可促進教師素質的提高,使其由單純的教學者成長為研究型、專家型的教師,對改進教師的教育教學思路,提升其教育教學水平能起到較強的推動作用。

交通事故反思 篇五

目的:在當今設計被越加重視的大環境下,設計領域迎來新熱潮,面對新的發展需求,本文旨在探討故事化設計思維在設計意義上的延伸與探索,尋找新的設計方向。方法:通過對“故事”進行分析,來研究故事與設計的內在聯繫;通過總結歸納現有的設計思想,並結合案例分析,淺析故事化設計思維的內涵與應用。

結論:故事化設計作為一種新的設計思維方法,提供設計的新思維,以新的角度來解決設計問題,挖掘和延伸產品的內在意義,創造出更宜人的產品,營造充滿故事的美好生活。

關鍵詞:

設計趨勢 設計思維 故事 故事化設計 產品內在意義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創新時代,設計以其獨有的價值越來越受重視。滿大街的創意海報,琳琅滿目被設計過的商品隨處可見。從起初設計作為促售的一種手段到設計驅動式創新,設計的地位也從物理邏輯逐漸向行為邏輯發生演變。眾所周知,設計來到了一個新的階段,有人説它是繼產品經濟、服務經濟之後又一個經濟制高點――體驗經濟,有人説這是個物質日益豐富的後工業時代,人們從追求“形式追隨功能”到“形式追隨表達”的產品,最後到“形式追隨故事”的產品。設計總是一步步地向“人”靠近,甚至還要超越並引導人。設計的理念隨着時展衍生出了許多新的概念,“交互設計”、“體驗設計”、“情感化設計”、“本土化設計”、“大眾設計”……這些新的理念一窩蜂的充斥着設計的各個角落,好比交互設計也不再是產品的制勝法寶,設計不能僅僅被侷限在交互或是體驗設計中,設計需要尋找全新的思路。每當設計的概念進一步向前推進以適應變化莫測的社會,我們便需要回到設計的本源,去找尋設計的內在意義。迴歸本源,設計總是在做一件事――為人講故事。如果説故事是通過敍述的方式,講一個帶有寓意的事件,那麼設計就是完成一個好故事的創作過程。我將它理解為:故事化設計思維。

1.有關“故事”

故事之於我們是親切而自然。我們從小在故事中長大,故事就是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我們聽着別人的故事,也繼續着我們自己的故事。故事可以是一段經歷,一種情感,一段過程,一份體驗;一種思想,一股精神,一次記錄,一份傳承;一種溝通,一份表達,一種情景,一些信息;一種藝術形式,一種感悟與想象……故事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我們在故事中成長,也將故事演繹成我們的日常生活。縱觀人類本身亦是故事的承載體,聚集着以往的經驗及閲歷,也濃縮着人們的情感和思想。故事也是一種很好的溝通方式,人們天生就是故事的聽眾,故事便成了一種簡單分享信息的方法。

人們習慣了通過故事的形式自然的表達自我、與人溝通交流。故事的構成要點:視角、情景、角色、形象化、語言。這些簡單的元素加在一起所帶給人的精神價值與情感體驗是無價的。這就是故事的魅力!這就好比在設計要素中也常關乎多維度體驗設計、系統環境關係設計、以人為中心設計以及設計的表達技法與設計思想等。元素總是簡單的,但是如何去運用元素來傳達思想則更多依賴於個人的文化修養。設計的靈感源於生活,生活閲歷加上創新,便會產生故事。作為一個故事講述人,把一幅畫面、一個願景,一種方法或是一個創新的世界,通過故事的方式傳遞給人,以給聽眾帶來啟發與共鳴。好的設計就猶如好的故事。

2.故事與設計的內在聯繫

有人曾説,設計本身是一門語言,起初我們在努力的學習如何去做設計,而當設計已被普遍的時候,我們就應該思考怎麼來掌握設計,去描繪一幅擁有故事感的畫面,就像學習一門語言。目前,已經有人提出設計師要懂得講故事,也有人意識到故事之於設計的重要性,但卻沒有進一步討論與研究“故事”與“設計”的內在聯繫。當將故事與設計進行對比分析,兩者在構成要素與創作上有異曲同工之妙,故事與設計的內在聯繫源自兩者都有生活作為基礎,都在做一件與人有關的事情,都在以藝術化的方式表達與揭示生活,都在賦予事物更多的靈魂與意義……

這種內在聯繫存在的基礎主要表現在自然基礎與人文基礎兩方面。在自然基礎上,故事與設計起初都是源自生活,從遠古時期人們為了生活而設計的人造物,到如今每天被各種產品環繞的日常生活,設計―直是為我們的生活服務的,更引導提高着我們的生活。故事也是源自對於生活的細微的觀察與感悟,承載着我們的精神與情感。設計與故事又可以歸屬於藝術,都以其獨有的魅力描繪或創造着我們的生活。有人可以運用語言寫出《啥利。波特》,有人可以創作出《格林童話》,文字是故事的組成,技術便是設計的外衣。在人文基礎方面,故事是很好的溝通方式,每個人都是好故事的天生聽眾與創造者。在設計領域,故事感的存在也很好地將設計師與目標用户連接在一起,從而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用户在使用產品的同時也在享受着設計師營造的故事化環境體驗,從而在精神與情感上與設計師產生共鳴與呼應。然而設計師、故事、目標用户間的相互作用與影響也可以促進設計進一步發展,互利共生(如圖1)。設計的趨勢總是逐步向人靠近,故事化便是一個很好中樞,將設計與人更好的連接與融合。

交通事故反思 篇六

【關鍵詞】責任保險 機動車交強險 墊付 賠償

《機動車輛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以下簡稱《交強險條例》)第二十二條通常被認為是關於交強險除外責任的有關規定。該條規定了無證駕駛、醉酒駕駛、機動車被盜搶期間、被保險人故意製造保險事故等幾種情形下如造成人身傷害的保險公司僅承擔墊付搶救費的義務,並有權向致害人追償;如造成財產損失,保險公司不承擔賠償責任。有疑問的是,如果上述情形下受害人當場死亡或者搶救後一段時間後死亡。那麼保險公司是否還必須同時按照死亡傷殘的規定賠償或者墊付受害人。司法實踐中,多數地區法院的判決認為,如造成人身傷害的,保險公司不能僅承擔墊付搶救費的義務,還應按照死亡傷殘項下的規定賠償受害人。筆者對此不敢苟同。

一、對第二十二條的解析

有不少學者將《交強險條例》第二十一條與第二十二條聯繫起來分析。第二十一條規定,被保險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本車人員、被保險人以外的受害人人身傷亡、財產損失的,由保險公司在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責任限額範圍內予以賠償。這就意味着《交強險條例》將第三人的損失界定為人身損失和財產損失兩部分,且將人身損失和財產損失並列分開表述,而第二十二條規定的免賠範圍,僅用了“財產損失”的概念,更能體現出立法者的原意即免賠的部分只針對直接財產損失,而不包括人身受傷害受到的損失。這一説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仔細推敲第二十二條就會發現立法者原意並非如此。

首先,從搶救費墊付與追償的立法模式來考察。對於交通事故肇事者上述幾種違法情形可知,立法者對這幾種行為在道德上都是進行責難的,可為何還要求保險公司墊付搶救費呢?很明顯,這是從人道主義立場出發,所謂人命關天,無論誰的過錯,救人是最緊迫的事情。其次,為何立法僅僅明確排除財產損失的賠償責任,而唯獨人身損害賠償沒有提及?學者認為既然法律沒有明確禁止對人身損害進行賠償就意味着保險公司必須賠償。然而,該條款是關於保險公司除外責任的規定,當保險公司作為賠償義務人時,只有法律有明確規定時才有墊付或賠償義務,而不是法律沒有禁止即為必須。

全額賠償模式被否定之後,是否可以使用墊付追償模式呢?法理上似乎是可行的。從及時彌補受害人的損害出發,由保險公司墊付,然後再通過追償權回覆保險公司本不應承擔的責任。從而達到各方利益的平衡。然而。這種模式表面上看是兼顧了各方的利益,實際上是以犧牲保險公司的利益為代價,保全了受害人。“從車險理賠代位追償的經驗來看,醫療預付費能夠被追討回來的顯然是小概率事件,更多的時候僅僅是停留在理論層面上”,人身損害賠償費想必更是逃不出同樣的命運。

值得深思的是,是否僅憑維護受害人利益這面旗幟就可以要保險公司做出犧牲?是否有更加合理的制度安排來解決受害人救助的難題?

二、交強險性質與功能的重新釐定

(一)交強險的保障對象:被保險人抑或第三人

保險毫無疑問因為被保險人的利益而存在。在一般責任保險中,當保險事故發生後。先由被保險人賠償受害人損失,再由保險人向被保險人支付相應的保險金,以補償被保險人的損失。然而,當人們發現了被保險人背後資力雄厚的保險公司便意識到他同時也應該是受害人強有力的後盾。保險公司在無意中成了受害人的守護神。責任保險從保障被保險人慢慢被演變為關注受害人利益。《交強險條例》開篇第一條即宣示,該條例立法目的便是為了保障機動車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依法得到賠償。為了保障交通事故中的受害人,立法一方面強制機動車主必須購買保險,另一方面賦予沒有合同關係之受害人可以直接向保險公司請求保險金的權利。這就慢慢給人們造成一種假象,似乎保險公司對受害人直接承擔民事責任。然而,仔細分析受害人的權利來源就會發現,受害人的權利並非憑空產生,而是被保險人保險合同權利的轉移。解決受害人賠償的相關問題都無法脱離責任保險這一制度的框架。

(二)交強險的性質:公益性抑或商業性

多數學者從保護弱者、救助無辜受害人的立場出發要求保險公司承擔責任,但是鮮有人站在保險公司的立場來考量。保險公司乃獨立經營、自負盈虧的企業法人,其最高目標是追求利潤最大化。而且,現在越來越多的保險公司在國內外上市,“企業價值最大化、股東回報最優化”更加責無旁貸。立法者希望藉助保險制度南保險公司擔負起實施社會救濟、緩解社會矛盾的公共職能,但這恐怕與保險公司的價值目標不相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