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紅色時尚,永遠跟黨走”宣講工程暨“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五年規劃方案

欄目: 共青團公文 / 發佈於: / 人氣:6.2K

市大學生“紅色時尚,永遠跟黨走”宣講工程暨“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五年規劃方案<?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紅色時尚,永遠跟黨走”宣講工程暨“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五年規劃方案

 

背景和現狀

胡錦濤總書記在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上強調:“要從贏得青年、贏得未來的高度,抓好大學生的理論學習,在廣大青年中培養一大批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共青團中央於2007年5月啟動了“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2008年,在團十六大報告中也明確提出:“要在青年中廣泛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宣傳教育活動和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深入推進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面對國家、社會的新形式、新要求,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任重而道遠,面臨着嶄新的機遇和挑戰。

為加快推進“青馬工程”的落實,引導青少年進一步樹立中國共產黨是偉大的、光榮的、正確的黨,是一個不斷創新、富有生命力的黨,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我們偉大祖國的信念,使青少年深入瞭解黨和國家的各項**政策、黨和國家的發展歷史,並使“愛黨、愛祖國、愛家鄉”成為廣大青年學生的新時尚。**團市委在充分調研、策劃、宣傳的基礎上,於2008年6月開始,面向全市青年大學生,特別是其中的骨幹分子,組建成立了**市大學生“紅色時尚,永遠跟黨走”宣講團,開辦了**市青年馬克思主義者暨“紅色時尚,永遠跟黨走”宣講團培訓班至今,**團市委已成功舉辦四期培訓班,宣講團團員由100名增長到630名,先後深入企業、社區、農村、大中學校,開展紅色宣講500餘場,5萬餘人次聆聽了宣講報告會,“愛黨、愛祖國、愛家鄉”的紅色宣講在**青少年中引起強烈反響。為進一步加強“紅色時尚,永遠跟黨走”宣講團的科學化、規範化、系統化建設,不斷總結紅色時尚宣講成果,探索大學生“青馬培養”的規律性,為紅色時尚宣講團的長遠發展積累寶貴經驗,傳承好、弘揚好、記錄好“紅色時尚”宣講工程,團市委制定了**市大學生 “紅色時尚,永遠跟黨走”宣講工程的五年規劃方案。具體如下:

一、指導思想

培養和造就一大批青年馬克思主義者,有利於擴大黨的執政基礎、鞏固黨的執政地位,有利於引導當代青年成長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對於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青年是促進國家經濟社會改革、發展、穩定的一支重要力量,面對國家、社會的快速發展,面對國際國內發展的新形勢,引導廣大青年堅定跟黨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使他們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擁護者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理論踐行者和傳播者,是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團學組織義不容辭的責任。

 

二、“紅色時尚”的含義及內涵

(一)含義

紅色是國旗、黨旗、團旗、隊旗的顏色,對於我們偉大的祖國、偉大的黨來説,它更代表着革命的信念與執着,代表着對祖國母親的無上摯愛,代表着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定擁護和支持;而時尚代表着當今社會各個領域最先進、最潮流的東西,是走在時代前列,受青年人喜歡、追求的新鮮事物。 “紅色時尚”將二者融為其一,它代表着一種更為先進的社會思想潮流,即把愛黨愛國作為一種時尚觀念融入每個青年人的心中,作為每個青年的成長航標和精神信仰,使愛黨愛國成為一種思想潮流在青年中廣泛流傳,發揚光大。

(二)六個層次內涵:

1、理性愛國

2、全面看黨

3、感恩社會

4、奉獻家鄉

5、服務人民

6、勵志青春

 

三、總體設想

以“紅色時尚,永遠跟黨走”宣講活動為主要手段,通過理論學習、社會實踐、社會觀察、紅色教育、能力培訓、對外交流等一系列教育手段,不斷深化“青馬工程”的實施力度,不斷擴大活動的影響力和覆蓋面,逐步達到影響每一個**青年的目標。

一個總體目標:塑造紅色時尚**青年

兩個分層次目標:一是從增強政治素質、提升思想境界、優化能力結構、錘鍊作風品格等方面着手,在大學生中培養一大批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的、堅定跟黨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想信念的學生骨幹,為他們逐步成長為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奠定基礎。二是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培訓、強化他們的宣講能力,使他們成為優秀的“紅色時尚”宣講員,引導他們用更加堅定的信念和更加執着的精神,弘揚黨的優良傳統,傳播黨的先進理論,繼續發揮紅色火種作用,影響帶動更多的有志青年成為堅定的青年馬克思主義者,使“愛黨、愛祖國、愛家鄉”成為廣大**青年的新時尚。

5年的總體量化目標:要在5年內實現“5進5出的目標 “5進”就是活動要深入到共青團的每一類組織中,達到進企業、進社區、進農村、進兩新組織、進學校的目標。 “5出”就是要在5年內出市級宣講團、宣講員、“紅色時尚”活動、精品宣講;實現每校出宣講團、宣講員、“紅色時尚”活動、精品宣講;每院(系)出宣講團、宣講員、“紅色時尚”活動、“紅色時尚”活動、精品宣講;每支部出宣講團、宣講員、“紅色時尚”活動、精品宣講;每宿舍出宣講員、“紅色時尚”活動、精品宣講的目標。

 

**市 “紅色時尚”宣講培養工程5年總體目標

級別   類別

宣講團

宣講員

紅色時尚活動

精品宣講活動

市級

1個

2000名

1600次

800場

校級

20個

5000名

5000次

1000場

院(系)級

200個

10000名

10000次

1000場

支部

1000個

30000名

30000次

600場

宿舍

 

50000名

50000次

10000場

總計

1221個

97000名

96100次

13400場

 

**市市級“紅色時尚”宣講5年目標分解

       年

組織類型

第一年(場)

第二年(場)

第三年(場)

第四年(場)

第五年(場)

總計

企業

10

20

30

40

50

150

社區

10

20

30

40

50

150

農村

10

20

30

40

50

150

兩新組織

10

20

30

40

50

150

學校

100

150

200

250

300

1000

總計

140

230

320

410

500

1600

 

五年的量化目標分解(高校和高中為主):

分三個層次,逐層遞進:市級宣講團一個,平均每年的規模在300人以上;在市級宣講團的帶動下,高校要在五年內實現“五個一”工程;高中要在五年內實現“三個一”工程。最後做到“紅色時尚”宣講覆蓋到每一個大學生和高中學生。

高校的“五個一”工程

第一年:每校成立1個宣講團,每個宣講團至少10名宣講員,每名宣講員每年至少做1場宣講;

第二年:每所高校,每個院(系)成立1個宣講團,每院(系)至少10名宣講員,每名宣講員每年至少做1場宣講;

第三年:每所高校,每個支部成立1個宣講團,每個宣講團至少5名宣講員,每名宣講員每年至少做1場宣講;

第四年:每所高校,每個宿舍1個宣講員,每名宣講員每年至少做1場宣講;

第五年:每所高校,每人每年至少聽1場宣講,參與1次“紅色時尚”實踐活動,參加1次理論學習,參加一次紅色教育活動,寫1篇 “紅色時尚”體會。

高中的“三個一”工程

在五年內,實現每個中學1個“紅色時尚”社團;每個中學配1個大學生“紅色時尚”輔導員;每個中學生每週聽1次“時尚宣講”(每週升旗儀式上,在國旗下的講話,以“紅色時尚”宣講為主旋律)。

 

四、組織機構

 “紅色時尚,永遠宣跟黨走”宣講工程暨“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工程,由**團市委黨組統一部署,辦公室設在**團市委學校部。

總顧問:團市委書記            **  宏

總指導:團市委副書記          孫功利

執行主任:團市委學校部副部長  林  輝

執行副主任:全市各高校團委書記

            各市屬中等學校團委書記

成員:團市委學校部            卞北大

團市委學校部            宋昕**

          各高校團委此項工作負責人

 

五、培養工程的幾種主要培養模式

1、“紅色時尚”宣講活動

目的:引導青少年進一步樹立中國共產黨是偉大的、光榮的、正確的黨,是一個不斷創新、富有生命力的黨,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我們偉大祖國的信念,使青少年深入瞭解黨和國家的各項**政策、黨和國家的發展歷史,並使“愛黨、愛祖國、愛家鄉”成為廣大青年學生的新時尚。

方法:舉行各種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宣講活動,讓青年告訴青年,用青年引導青年,用一種易於被青年接受的方式,教育和引導青少年理性愛國、全面看黨、感恩社會、奉獻家鄉、服務人民、勵志青春。

2、理論學習

目的:重點幫助培養對象加深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理解,初步掌握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正確認識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歷史以及基本國情,增強對當代各種社會思潮的辨析、甄別能力,進一步堅定跟黨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理想信念。

方法:舉辦輔導講座,引導培養對象對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進行分類研讀;邀請黨政領導、專家學者就黨的創新理論、重要戰略思想、重大政策以及社會思潮、社會熱點問題進行講解;編髮簡明理論學習讀本和資料。

3、社會實踐

目的:重點引導培養對象瞭解基層、認識國情,增強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密切與社會和羣眾的聯繫,培養對黨、對人民的樸素感情,樹立走與人民羣眾緊密結合的成長道路的意識;在艱苦的環境中磨練意志品質、培養優良作風;增加社會閲歷,培養、提高社會適應能力和綜合素質。

方法:引導培養對象利用寒暑假返鄉的機會或組織他們到有代表性的地區開展國情考察;組織培養對象深入到基層生產一線參加勞動鍛鍊,到機關事業單位、廠礦企業、鄉鎮社區掛職鍛鍊,開展各類志願服務活動;組織培養對象對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問題開展調查研究,形成調研成果。

4、社會觀察

目的:重點幫助培養對象逐步掌握和運用比較研究的方法,培養和提高獨立思考、思辨甄別的意識和能力,澄清思想上的困惑和模糊認識,增強政治敏鋭性和政治鑑別力;對重**論和現實問題以及社會熱點現象進行觀察思考,形成更深刻、更理性、更全面、更客觀的看法,進而明確堅定的政治方向。

方法:舉辦形勢政策報告會;利用媒體開設社會觀察專欄對培養對象進行正面引導,組織他們撰寫社會觀察報告;組織培養對象參與同港澳台和國外青年交流以及短期出訪、出國培訓和實習等活動,加大對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不同制度、體制和發展模式的比較研究。

5、紅色教育

目的:重點幫助培養對象瞭解中國共產黨領導革命取得成功的歷史必然性,使他們能夠從中國革命的內在邏輯出發認識並由衷認同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增強對革命傳統精神的理解,實現愛國主義精神的昇華;增強“先鋒”意識,堅定在黨的領導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

方法:組織培養對象實地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革命遺址等,觀看反映革命戰爭年代和新中國建設時期的影片,尋訪歷史見證人;參與祭奠革命先烈、唱革命歌曲、重温入黨誓詞等活動;觀看反映優秀共產黨員事蹟的影像資料、專題展覽,邀請先進典型做事蹟報告。

6、能力訓練

目的:重點幫助培養對象提高以社會化能力為核心的組織能力、協調能力、溝通能力、分析判斷能力等綜合素質;學習掌握適應現代社會和未來發展需要的實用知識和技能。

方法:開設專門的培訓課程,組織培養對象參加各種專業化的能力訓練、素質拓展,開展相應的活動進行情景模擬體驗。

7、交流研討

目的:重點幫助培養對象在加強自學的基礎上認真思考社會現實問題,運用所學理論探討解決問題的思路與對策;激發主動探索的精神,培養批判性思維,鍛鍊表達能力;實現“教學相長”、“學學相長”,多方交流、共同提高。

方法:組織培養對象按班、小組對課堂教學內容進行討論、質詢,就一些重**論和現實問題進行專題研討和辯論,就學習、實踐、出訪中的收穫和體會進行交流。

 

六“紅色時尚”宣講活動的實施

1、宣講團的構成

指導教師:負責學生宣講活動的指導,宣講稿的思想性和內容的把關,學生演講能力的提升培養;

團長、副團長:宣講團宣講活動策劃,宣講任務落實,宣講團團員的日常管理,開展各種內外部培訓、交流活動及宣講團相關事務的組織協調;

宣傳委員:負責收集宣講員感想、動態、活動開展、聽眾反響等信息,要將信息及時在校內進行宣傳並及時向上一級組織上報各項宣傳信息;

宣講員:負責宣講稿的撰寫、修改,一年一次宣講總結,一篇心得體會,積極主動創造機會進行各種形式的宣講。

2、宣講員的選拔途徑

l       市、校、院(系)三級大學生骨幹培訓選拔

l       老宣講員培養新宣講員的傳幫帶

l       學校各項活動和評比中湧現的青年學生典型

3、宣講員的選拔條件

l       熱愛祖國、熱愛中國共產黨,具有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

l       有一定的理論基礎,有較強的文字功底和語言表達能力

l       擅於演講,有參與“紅色時尚”宣講活動的熱情和責任

4、宣講活動幾種模式

l       各級團組織邀請

l       市、校、院(系)各級團組織、宣講團組織實施

l       宣講員主動創造機會宣講

5、宣講活動的幾種形式

l       報告會

l       兩組兩課學習

l       講座

l       論壇

l       交流會

l       班會、支部大會、學生會立會、社會組織內部會

6、宣講內容圍繞的幾大主題:

                                               i.              理性愛國

l       中國歷史文化

l       國際國內形勢分析

l       時事政治

l       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總體規劃

                                          ii.              全面看黨

l       黨史、黨章、黨建學習

l       黨的創新理論

l       黨的各項**政策

l       黨員先進事蹟

                                    iii.              感恩社會

l       感恩父母

l       回報社會

l       樂於助人

l       無私奉獻

                                          iv.              奉獻家鄉

l       市情教育

l       市史教育

l       城市發展遠景

l       家鄉鉅變

                                               v.              服務人民

l       風土人情

l       民族團結

l       為人民服務先進典型事蹟

l       勞動人民勞動成果展示

                                          vi.              勵志青春

l       立志報國

l       勇擔責任

l       奮發成才

l       艱苦創業

 

六、幾個保證體系的建立

1、政策制度保障體系

政策扶持。各學校團組織要將學生處、組織部等部門充實進“紅色時尚,永遠跟黨走”宣講培養工程暨“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領導小組中,爭取使大學生骨幹培養工作獲得政策指導、資金配套、資源共享、人才培養及使用等方面的支持。

制度建設。建立大學生市、校、院(系)、支部四級骨幹及優秀宣講員“種子庫”。對參與國家、省、市、校、院(系)五級培訓的大學生骨幹和市、校、院(系)、支部幾級宣講團宣講活動的宣講員,進行分層次登記備案,跟蹤瞭解其成長髮展,對於表現突出的優秀代表,要在推優入黨、先進典型評選、推薦工作時優先考慮。

激勵機制。評選市、校、院(系)三級十佳宣講員及優秀宣講員。每年進行一次**市、校、院(系)三級十佳優秀宣講員評比,對錶現突出的宣講員進行表彰。市級十佳、優秀宣講員由各學校推薦,團市委統一評選,獲十佳宣講員的學生直接獲**市優秀團員稱號,不佔學校正常推薦名額。

認證體系。**紅色時尚青年及宣講員認證。向通過培訓,經過考核,獲得認可的宣講員頒發**紅色時尚青年及宣講員認證證書。並通過各種形式宣傳,不斷擴大活動的影響力和知名度,幫助宣講員在就業時贏得社會和企業的認可。

2、培訓系統

培訓規模:“紅色時尚,永遠宣跟黨走”暨“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面向全市在校的本專科生、研究生、博士生招收學員,主要面向學生骨幹,每年市級培訓總數在300-500,校級培訓達2000人,院(系)級培訓達到5000人。

培訓對象:研究生會主席、學生會主席、社聯主席、學生幹部、校理論社團團員、優秀學生黨員、優秀學生團員及優秀入黨積極分子等優秀學生代表。

培訓內容:

l       改革開放30年輝煌成就及老工業基地**理論與實踐;

l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

l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l       十二五規劃內容及內涵;

l       黨史、黨章、黨建知識;

l       演講與口才。

培訓學校:成立市校院(系)三級培訓學校。命名**團校為**市“紅色時尚,永遠宣跟黨走”暨“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培訓學校,各高校成立校級培訓學校,各院(系)成立院(系)級培訓學校,針對相關培訓內容,進行長期性、系統化的培養,研究開展培訓的主要方式和內容。

培訓格局:逐步建立市、校、院(系)三級培訓的工作格局,實行分級負責、分層實施、分類施教。

3、宣傳體系

宣傳信息的收集。每校的每個宣講團要有一位專職的“紅色時尚”信息採集員,負責收集宣講員感想、動態、活動開展、聽眾反響等信息,要將信息及時在校內進行宣傳並及時向上一級組織上報各項宣傳信息。

團屬宣傳陣地。要充分利用好團屬宣傳陣地的有利條件,做好《中國青年報》、《**青年》、《**青年》、校內團學刊物等對“紅色時尚”宣講活動地全面宣傳;重點依託《**青年》,開設紅色時尚專版;同時要在全市開設**市紅色時尚宣講市、校、院(系)三級簡報,收集各級宣講員感想、動態、活動開展、聽眾反響等信息,擴大活動在各級團學組織中的影響力。

網絡宣傳陣地。在**市共青團網站設立“紅色時尚”專欄,宣傳活動開展情況,宣講員動態等信息,為各校開展活動提供展示宣傳的平台,同時為各校相互學習提供好的交流平台。此外,要在**市共青團網站及各校共青團網站上,開設“紅色時尚”論壇,為大學生骨幹、“紅色時尚”宣講員提供交流學習平台。

主流媒體宣傳陣地。要積極發揮市內電視台、電台、報紙、網站等主流媒體的宣傳作用,加強與天健網等優秀媒體的合作,對宣講員培養工程及宣講活動中湧現出的優秀學生典型,進行全面的宣傳和推廣,引起全社會對“紅色時尚”的關注,在全市青少年中營造有利於“紅色時尚”傳播的良好氛圍。

4、考核評價體系

現場督導和檢查。團市委深入各高校進行定期的檢查和督導,各高校團組織要深入到院(系)、支部、宿舍等,對活動開展進行必要的檢查和督導。對於活動開展不利、方式方法不靈活的,要進行及時的糾正和指導,對組織得利,方法得當的,要進行適度的表揚,對好的經驗和做法要重點進行宣傳。

活動總結及影像資料收集。每年每學校要形成書面總結材料一份,對全年校內開展的總體活動、特色活動及活動形成的好的經驗和做法進行全面的總結,同時,要將本年度收集的本項活動的影像資料一併報團市委,作為考核評價的一項重要依據。

培訓宣講記錄。每學校要對學校開展的校、院(系)、支部等層次的“紅色時尚”宣講、培訓、實踐等活動進行詳細的記錄,並於每月底報團市委,以形成全市活動開展情況的第一手參考資料。

評價機制。團市委將根據各學校的總結、記錄、影像資料、現場督導和檢查等環節的情況形成綜合考核結果,並把此結果作為“評優爭先”及五四紅旗團委評選的重要參考指標,對活動開展不利的學校將取消其“評優爭先”和五四紅旗團委評選資格。

每年評選十個優秀宣講團,十個優秀指導教師,十個優秀組織獎

5、典型及成果挖掘體系

個人典型的挖掘。主要包括:優秀宣講員的挖掘、學生骨幹的挖掘、優秀指導教師、優秀宣講團團長、宣傳員等先進個人的挖掘。各級團組織要注意對在培養工程實施過程中湧現出的各類先進個人典型進行積極的宣傳和挖掘,團市委將綜合各校實際情況,進行適時的表彰,同時,作為重要資源納入到**市紅色時尚資源庫。

精品活動的挖掘。學校戰線各級團組織要對在“紅色時尚”宣講工程實施過程中,開展的各種形式的“紅色時尚”活動,定期進行總結,對於活動成效顯著,學生參與度高,宣傳效果突出的活動,要及時進行整理,上報至團市委,作為重要資源納入到**市紅色時尚資源庫。

優秀理論研究成果和宣講稿的挖掘。要把“紅色時尚”培養工程與“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緊密結合起來,使“紅色時尚”成為社會實踐的一個重要主題和方向,對於在活動中形成的優秀理論研究成果和調查報告,以及在宣講活動中形成的優秀宣講稿,要及時進行彙總,報團市委,團市委每年將按學校上報的優秀成果和宣講稿,編印成冊,形成《**市“紅色時尚,永遠跟黨走”培養工程精選成果讀本》。

優秀工作經驗的總結和挖掘。各學校要在工作中及時總結“紅色時尚,永遠跟黨走”培養工程的工作方法和培養手段,及時向團市委彙報,對於好的經驗和做法,團市委將通過召開現場會、座談會等形式進行宣傳和推廣。

紅色時尚資源庫。有關優秀宣講員、優秀大學生骨幹、指導教師,精品活動信息,優秀理論研究成果和宣講稿,將全部收入**市紅色時尚資源庫,用為“紅色時尚,永遠跟黨走”培養工程的重要資源。

6、服務支持體系

統一宣講團團徽、團歌、誓詞。(附後)

導師隊伍建設。通過聘請從列主義相關理論研究的專家學者、從事思想政治工作的教授、從事黨政管理的高層領導、社會知名人士等,堅持各高校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的原則,建立一支穩定的“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的導師隊伍。

**海事大學教授                           賈鳳姿

**師範大學歷史文化旅<?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遊學院教授,         喻大華

東北財經大學EECE項目導師                  李顯峯

**大學社科部主任                         姜中才

**省團校副校長                           常家樹

原**理工大學管理學院院長                 朱舜卿

**市委黨校教授                           楊**

**市委黨校教授                           吳高飛

**市委黨校教授                           於小晶

第八屆“全國十佳少先隊志願輔導員”         李光祥

原第64集團軍少將副政委

**師範大學文學院現當代文學教研室主任  王桂榮

教材體系。在借鑑黨中央編印的相關理論讀本、高校思想政治課教材基礎上,結合大學生骨幹培養目標和課程設置的需要,組織有關專家學者編寫或推薦有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框架、社會思潮等方面的讀本和學習資料;由團中央,團省委編印的各種青馬工程培訓書籍;針對社會實踐等常項工作,編寫具有創新性、專業性、規範性的工作指導手冊。在辦學的實踐中,建設大學生骨幹培養的精品課程,逐步形成特色鮮明、科學實用的教材體系。

 陣地保障。依託各級團校、團內教育培訓基地以及高校業餘黨團校和理論研究機構,建立一批覆蓋全面、功能突出的培訓基地;動員和發掘各方面資源,在黨政機關、廠礦企業、社區農村中建立一批穩定的社會實踐基地;充分發揮各級共青團組織已經建立的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各類志願服務基地在大學生骨幹培養方面的作用;加強同各類素質拓展訓練機構的聯繫與合作。

校際之間的交流學習平台。依託**市共青團網站及各校共青團網站上開設的“紅色時尚”論壇,圍繞確定的主題和內容,開展全員性的廣泛的學習討論活動;鼓勵各校宣講團積極宣傳各自的活動開展情況,並邀請其他高校的宣講員參與活動,進行觀摩;制定詳細的校際宣講活動安排,選拔優秀的宣講員和宣講內容走出校門,到其他高校進行試講,逐步搭建宣講員的校際宣講平台。

校際之間的資源共享。在對培養對象的培訓和宣講活動的開展中,充分整合各校的有益資源,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主要包括培訓師資的資源共享,活動場地、工作人員的資源共享,教育陣地的資源共享,培訓內容、教材的資源共享,優秀宣講員使用的資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