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職業教育工作總結

欄目: 學校工作總結 / 發佈於: / 人氣:8.09K

第一篇:縣職業教育工作總結

職業教育工作總結

縣職業教育工作總結 圍繞經濟建設需求 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我縣作為著名的將軍縣、庫區縣、貧困縣。多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科教興縣和優先發展教育戰略推動下國民經濟和社會事業得到了快速發展。2014年,國內生產總值21.4億元,比上年增長11%,是近幾年來增長速度最快的一年。財政收入1.1395億元,增長6.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7.5億元,增長21.6%,農民人均純收入1920元,增長16.2%。我縣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為職業教育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社會對中初級職業技術人才和熟練勞動者的需求日益旺盛。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的召開和《國務院關於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的出台,特別是我省召開的全省職業教育工作會議,為職業教育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面臨這樣的大好形勢,我縣搶抓機遇,加大政府對職業教育統籌力度和職業學校的硬件建設,鋭意進取,開拓創新,形成了全縣上下關心和支持職業教育,走出了一條具有**特色的職業教育發展之路。辦學20多年來,我們開展各種形式的職業技術教育和培訓,培養造就出大批高素質、實用型、技能型專業人才,共為社會輸送了12014餘名畢業生,培養培訓農民工3萬餘人,為**經濟建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改革開放20多年來,縣委、政府和縣教育主管部門緊緊圍繞振興**經濟,面向“三農”,面向市場,以就業為導向,堅持以人為本,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早在八十年代初,在六安地區率先推行“分級辦學、分級管理”的教育改革,在縣內建起了第一所職業中學,在全省開辦了第一個與高校聯合的農業大專班,在全地區成立了第一家職業學校牽頭的農民技術協會,先後被授予“全國農村教育綜合改革先進單位”、“全省農科教統籌示範縣”。98年,全省職教工作會議後,我們主動適應市場經濟的需要,加大職教創新力度,面向“三農”,面向市場,積極探索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的職業教育方式,實現了“五個一”的職業教育辦學目標。一是確定了一條符合縣情的職教發展路子,即解放思想,面向市場,着眼素質,學用結合,調整結構,配套發展。二是形成了一條條快結合的職教網絡,全縣初步建立起以在校學生為主要對象,以國中、職業高中、職業大專班為載體,初、中、高一條龍的職業學校體系。面向青壯年勞務輸出,建立起以農民文化技術學校、基層黨校、下崗職工再就業培訓中心為陣地的職業技能培訓體系,形成了上下聯動、條塊結合、政府統籌、教育主管、部門聯合、一校多制的職業教育新格局。三是造成了一支忠誠於職教事業的職教隊伍,全縣有職教專業教師185名,兼職教師300餘人,他們愛崗敬業,在職教戰線上辛勤耕耘,默默奉獻,為人師表。四是培育了一批特色鮮明的職業學校,全縣有省級重點職業高中2所,職業國中21所,專業涉及到農、工、商、貿、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近20個。五是培養了一批學得好、輸得出、留得住、用得上的面向勞務大市場和地方經濟建設的技能型人才和鄉土人才,辦學20多年來,我縣共向社會培養輸送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12014餘人,其中有1667人升入高校深造,7000多人被推薦到大、中城市對口就業、創業,258人擔任鄉(鎮)村幹部,1098人成為鄉鎮企業和民營企業骨幹力量,380人成為農、林、蠶的中、高級技術員,450人成為當地科技示範户。2014年,我縣共招新生2523人,同比淨增279人,增長12.4%;在校生4496人,佔整個高中階段39.3%,每萬人口中有中等職業學校在校生68人。上述數字表明,我縣職教發展成為科技增長最佳結合點,經濟發展的最強拉動點,富裕羣眾的最大希望點。在面向經濟建設培養人才上,我們的做法是:一、緊扣縣情辦職教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貧困人口多,扶貧任務重,發展壓力大;山區農業大縣,資源優勢強,開發潛力大,但人口素質低,致富缺技術,發展中的人口增長與開發效益差、發展生產力與人口素質低、產業結構單一與大量勞動力剩餘的矛盾突出,造成大量的勞動力依附在第一產業,制約了二、三產業的發展。隨着農村經濟結構的調整升級,必須在培育發展特色農業的同時加快二、三產業步伐。而二、三產業的發展又迫切需要較高素質的勞動者。因此,優先發展職業教育,提高廣大羣眾的科技文化素質成為當務之急。近年來,我們在強化“兩基”的同時,把職業教育作為富民強縣的大戰略,矢志不喻,堅定不移,歷屆縣委、縣政府換人不改職教路,職教工作力度一年比一年加大,傾斜度一年比一年提高。一是政策傾斜。90年代以來,縣委、縣政府連續出台了6個有關職業教育發展的決定,明確規定到20世紀末,培養各類初級技術人員2萬名,初級管理人才2014名,每個鄉鎮有100名職業高中或職業中專畢業生,每個行政村有一名農專班畢業的技術員,每個村民組有一名職業國中畢業的科技示範户,百人以上的企業至少有一名助理工程師職稱以上的工程技術人員。縣委、縣政府重視使用歷屆優秀職校畢業生,在選聘制的鄉鎮幹部中,有90%經受過職業教育培訓。在第四屆、第五屆村委會選舉中,有600餘名職校畢業生被羣眾選進村委會班子。二是經費投入傾斜。近幾年,縣委、縣政府對職教的投入力求投資主體多元化、發揮政府、社會、學校三個方面辦職教的積極性。幾年來,從以工代賑資金中切出65萬元扶持職教基地建設。全縣職業國中引進資金600多萬元,職業高中投入700多萬元用於硬件建設,有效地改善了辦學條件。三是領導力量傾斜。縣裏成立了由主要負責同志為主任的職業教育指導委員會,縣委常委、縣政府常務會每年都要專題研究職業教育工作。每年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都要到2所職業高中進行現場辦公,幫助學校謀發展、辦實事。二、面向市場活職教

計劃經濟時期,**的職業教育也有了一定的發展,形成了一定的規模,為**的扶貧開發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在市場經濟不斷髮育、農村產業結構不斷調整的新形勢下,必須調整職教發展思路。在培養目標和專業設置調整方面,要求職業學校改變過去單純、內向功能弱化的傾向,實行對內對外全方位辦學,不斷拓寬辦學渠道,主動與用人單位掛鈎,加強與經濟發達、沿海地區、大中型企業、實體單位的聯繫,增加實用性教學內容,使學生學有所用,學有所長。一方面,對內緊緊圍繞山區經濟開發和脱貧致富的需要,開設面向“三農”的實用技術課,設置蠶桑、煙草、林果、畜牧、獸醫、食用菌等相關專業23個,自編鄉土教材20餘種,為當地農村經濟建設培養一大批實用人才。另一方面,對外以就業為導向,根據市場需要,活化思路,適時調整專業結構,採取以長為主、易長則長、易短則短、長短結合的聯合辦學形式,實行定單培養外向型人才。近年來,職業學校分別與上海江南造船廠船舶裝配有限公司、台灣洋方企業有限公司、南京蘇寧空調有限公司、東莞電子廠、上海皇城根餐飲有限公司、上海大明機械廠、寧波國家石油儲備有限公司、安徽省汽車運輸技工學校、合肥市盛臣集團、蚌埠鐵路分局、中國石油無錫錫山分公司、深圳西部港口保安公司、東莞東馬電子公司等單位聯合辦學,並簽訂了定向長期培養合同。在專業設置調整方面,由過去的傳統專業向適應市場需求的專業轉變。近三年,有4000多名畢業生分別被學校推薦到沿海及大、中城市就業、創業。如雙河職高畢業生洪敬勇、餘維堂、唐志安、馮蓮現在北京豐台區創辦電腦培訓學校,年收入在100萬元左右;畢業生項家勝在合肥市經營藍豹木地板,目前已有上100萬元資產,年上繳國家利税20多萬元。江店職高有1800多名畢業生在深圳、廣東、温州、合肥等大中城市從事保安、信息技術、企業管理等工作,有的已成為私營企業老闆。學校面向市場專業,基本做到了學生招得進、學得活、用得上、輸得出。在教育結構調整方面。擴大中等職業教育的比重和規模,98年開始在全縣5所普通高中增設職業高中班,9所中等學校中有7所承擔了職業教育任務。在教學內容調整方面。堅持學校教育中知識傳授與服務當地經濟功能並舉,在農村國中積極推廣“全員、全程、定向”的職教滲透模式,對所有國中在校生,從七年級到九年級,根據學生家庭在當地農户產業結構中所從事的生產項目,定向開展職業技術教育,全縣所有普通國中對畢業生都進行了離校前的短期實用技術培訓。三、農科教結合興職教實施農科教結合工程,是推進教育與經濟緊密結合的好形式。我們將農科教結合視為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重要途徑,作為山區經濟開發工程的基礎,建立了“一軸三線”的領導體制。“一軸”即是農科教統籌協調領導小組,由縣委、縣政府主要負責同志任組長、副組長,12個主管部門的負責同志為成員,領導組下設辦公室,統一決策、統一指揮。“三線”是:科技領導一條線,從縣到村,配備了科技副縣長、副鄉長、村委副主任,專門負責鄉鎮村農科教結合和科技開發;農業部門一條線,縣設農科教辦公室,鄉鎮建立農技綜合服務站,村建立農經服務站;教育一條線,由專科教育、中等教育、初等教育和為勞動力輸出短期培訓組成的智力開發網絡,普、職、成三教並舉。農科教統籌結合,架起了教育與經濟結合的橋樑,成為羣眾學技能、長見識、增加收入的有效途徑。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智力扶貧,增加貧困户自我原始積累。**是全國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扶貧工作一直作為全縣的中心工作來抓,並創造了不少行之有效的扶貧辦法,無論是“119”科技扶貧,幹部駐村扶貧,還是實施萬名幹部扶貧工程,縣委、縣政府都始終把智力扶貧、增強貧困户自我造血功能放在首位,宣傳以教治愚、以科治愚的典型,改變羣眾重普教、輕職教的傳統觀念,用羣眾身邊的事實説明“要想富,學技術,要脱貧,育能人”的重要性。在具體工作中,我們長短結合抓培訓。近兩年相繼開展了對貧困村幹部和貧困村子女的培訓工作,在江店職高和縣委黨校舉辦了三期貧困村幹部培訓班,對100個重點貧困村的幹部進行一次輪訓,培養脱貧致富的領頭人;在重點貧困鄉鎮選擇1000名貧困户的子女到縣職業學校進行短期實用技術培訓。在開展的10萬人科技培訓活動中,有近萬人次的貧困户子女受益。其次,到村入户送科技,縣鄉兩級農業科技人員和職業中學的專業課教師每年都定期不定期地深入田間地頭向農民傳授技術,職教的老師還利用節假日,到學生家中現場試驗示範。仙花職業實驗學校畢業生沈萬然,過去是個典型的貧困户,全家三口人住在破舊的茅房。近兩年,他在縣畜牧水產局技術人員和仙花職業實驗學校老師的授技下,將所學知識運用到養殖業,年純收入達5萬元以上,成為遠近聞名的養豬狀元,他在顧梅公路邊建起了新房,辦起了養殖場。二是開展技術承包,合力推進農業產業化。近年來,我縣農科教統籌圍繞着桑、慄、茶、藥、菜等特色產業全面開展工作,以示範帶動為目的,在全縣先後建成了江店司樓、天堂寨旋網寺、青山茅坪、縣園藝場等農業科技示範園,示範園都由農業科技人員牽頭承包,職業學校將其作為校外實驗基地,起到了很好的示範引導作用。全縣逐步形成了區域性的板栗、茶葉、蠶桑、菌藥、高山蔬菜、銀杏和網箱養魚六大經濟區。近年我們還組織了100名職高畢業生下鄉承包開發農業產業,以此帶動“四荒”開發,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各職業學校因地制宜,掛村聯户,開展技術承包,雙河職高成立“農技諮詢小組”,配合農業部門技術人員在鶴塘村常年開展義務諮詢活動,他們成立的生薑病蟲研究組,定期到周圍農户指導生產,使該村的生薑生產連年獲得豐收,所在地雙河鎮也成為縣內外知名的生薑主產區。據調查,當地農民僅生薑一項人均收入800元以上。三是積極推進職業教育與培訓創新工程,提高勞務輸出人員素質。職業教育要大發展,就必須適應勞動力市場需求,調整專業設置和人才培養方式,培養出

就業適應能力、就業競爭能力強的高素質人才。我們針對新形勢下勞動輸出的發展和需要,積極發揮職教優勢,堅持以就業為導向,突出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主動做好勞務輸出人員的技能培訓。一是能注重職業技術培訓。根據勞務市場要求,適時開展機械製造業,車工、鉗工、電焊工、電工、電子電器、餐飲服務、種植養殖等實用技術培訓班,提高了勞動力的整體素質,增加了勞動力外出就業機會,提高了就業檔次。二是與人才市場對接,為職高畢業生就業找出路。我縣職業教育與經濟和社會發展緊密結合,注重培養受教育者的職業道德、專業技能、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把職校畢業生找好出路當作“生命工程”來抓,讓學生“就業有路、升學有望”。做到了主動“促銷”,不等、不靠、不要,安置好學生就業。三是搞好專業設置,解決“產銷對路”的問題。市場需要什麼人才,學校就開設什麼專業,有條件要開,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開;同時,在按市場需求設置專業、培育人才時,我們既立足本縣“小市場”的需要,也着眼於外省、外市特別是經濟發達地區的“大市場”的需要,只有這樣,才能讓農民走出去,把農民培養成工人,培養成商人,培養成老闆。目前,我縣勞務輸出人數已達11.5萬人左右,他們不僅為國家、為輸出地的建設與發展做出巨大貢獻,而且每年還帶回4至5個億人民幣的收入,已成為我縣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在這方面職業教育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冬去春來,春暖花開。2014年,我們決心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牢固樹立和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鞏固、深化、提高、發展”的方針,把我縣的職業教育辦成讓人民滿意的職業教育。

縣職業教育工作總結(第3頁)一文由蒐集整理,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第二篇:職業教育工作總結

國家教育部在xx年發佈的16號文《關於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16號文”)中,對高等職業教育有個界定:“高等職業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發展中的一個類型,肩負着培養面向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國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簡單地説,高等職業教育要培養的是技能型專門人才。其實,這正是它與本科教育本質上的不同所在。性質決定內在結構。高等職業教育的性質決定了它在人才培養模式、專業設置、課程設計、教學內容選擇和教學方法運用等方面的特點。我想融合這種種方面,從兩個層面説説高等職業教育的特色。

第一個層面是“以職業技能為核心”。高等職業院校的教育是如何體現以職業技能為核心的呢?就以貴州電力職業技術學院為例來説明。

學院是南方電網內唯一的電力類高校,屬高等職業院校。行業特色深深浸染於學校教育中。學校的定位是為電力行業培養高技能專門人才,因此其專業是圍繞電力行業的基本工種設置的,有電自、熱動、營銷、電氣、輸電等,課程設計上強調提升學生的行業技能,在教學上的總體特點可歸結為“以電力行業職業技能的培養為核心”。為牢牢抓住這個中心點,學院近幾年來的工作分為兩大項。一是堅持開展課程改革,着力於工學結合的精品課程和標杆課程的建設。二是進行實訓基地建設,為學生的生產實習和社會實踐提供良好的平台。對第一項工作,我理解的主要途徑是自己的教學。我教授的都是文科課程。文科課程和專業課一樣,都突顯技能的培養。比如應用文寫作。首先對教材內容的選擇是根據行業內部對應用文文種的需求,重點講述的是報告、請示、計劃和總結。然後是對課堂教學的設計。講理論講得少,偏重於講怎麼做,及怎麼行文的問題。主要方法是為學生提供大量案例,讓學生去學習和評價。為加強學生對行業的熟悉度,案例大部分來自企業內部,是特別具有實用性的例文。對第二項工作,我的理解主要是通過參觀學習完成的。我有機會參觀了學院內部的各個實驗室、實訓室、實習基地,那些電力行業的機器與設備雖然完全不與我所學的專業掛鈎,但我體會到了它們的專業性。學生有這樣的平台,對提升他們的專業技能將快速而有效。

不論是課程改革還是基地建設,學院所做的實際上是按照16號文中要求的推行工學結合的模式,即課堂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的學習模式,推行校企合作的模式,即緊密聯繫行業企業,不斷改善實訓、實習基地條件,最終使教學整體質量獲得了切實提高。近幾年學生的就業率都很高,我想,這應是學院改革與建設呈現的外在成果,其植根行業的特性可謂越來越得以彰顯。

説到底,高等職業院校一大特色是“以職業技能為核心”,而工學結合與校企合作是抓牢這一核心的根本手段。16號文提出“把工學結合作為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點,帶動專業調整與建設,引導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改革”,提出“要積極探索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的校企組合新模式,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這些意見極富有啟發性和指導性。

我要説的第二個層面是“以職業素質為目標”。高等職業院校的教育目的雖然直指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但其終極目標是沒變的,跟任何一所學校一樣,是“立德樹人”。如何説技能是成才的基礎,那素質便是基礎上的提煉與昇華,是支架。因此,對高等職業教育來説,“職業技能”和“職業素質”兩個層面是緊密聯繫的,缺一不可。

既然是“職業素質”,就與“素質”的一般提法有所不同。高等職業教育的“素質”是與“職業”密切掛鈎的。這種素質教育的不同在於,按照16號文的説法,“高度重視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視培養學生的誠信品質、敬業精神和責任意識、遵紀守法意識”。為具體説明,仍然以貴州電力職業技術學院為例。學院開設的課程大部分為電力行業專業課。雖然專業課主要是傳授技能的,但從事電力行業的安全意識、責任意識、法律意識及敬業精神等東西也滲透其間。另一部分課程是文科課程,主要有法律基礎與思想道德修養、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貴州省情、形勢與政策等思想道德的基礎課。還有關於電網企業文化的講座、宣傳、活動等作為重要補充,讓學生對未來將從事的行業有思想上的更深理解。

看來,對高等職業院校而言,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依然是必須要重視的,這是構建學生職業素質的主要手段。只是,根據行業特色,會對具體的工作內容有所調整和補充。

“職業技能”與“職業素質”,一內一外,構成了高等職業院校的人才培養標準,是高等職業教育的特色所在。16號文中提出高等職業學校要培養“高素質的技能性人才”,這實際上很好地納入了兩個層面的東西。

作為一名從事高等職業教育的普通教師,我一定要深刻領會16號文及其他相關文件的精神,積極融入到學院的各項改革與建設中,為培養德技雙馨的人才而努力。希望高等職業教育這一特色教育能越辦越好。

第三篇:職業教育工作總結

大峪二中2014—2014年度職業教育工作總結

2014-2014學年在市教體局和職業中學招生會議精神的指引下,我校加強領導,統籌安排中職招生工作。為有效落實中職招生任務,我校以九年級畢業學生為中職招生對象。現將工作情況總結如下:

一、健全領導機構。

中職招生是難點。為此,我校專門成立了分管領導任組長,班主任任課教師為成員的中職招生動員工作領導小組,建立和完善部門制度,適時召開中職招生工作會議,專題研究部署中職招生工作,及時研究解決中職招生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以層層簽訂中職招生目標責任書的形式,將中職生源輸送任務明確落實到九年級組、學校根據九年級畢業生實際,將輸送任務進一步分解落實到班,責任落實到人,嚴格實行包保責任制,確保完成輸送任務。安排九年級組提前做好生源摸底工作,並對九年級畢業生生源的變化、現狀進行科學分析,為有效完成中職招生任務提供了可靠保證。

二、加大宣傳力度,切實做好招生服務工作。

九年級教師通過報紙、會議、專題片等多種形式,廣泛深入地宣傳中等職業教育的重要意義和發展前景。並利用暑假及會考結束的有利時機,由校領導、職業學校及九年級教師帶隊,組織招生老師組成中職招生宣傳隊,分組深入村隊和農户家中面對面地做學生特別是學生家長的思想工作,引導他們轉變思想觀念,積極送子女接受職業教育,並在本學期開學初組織九年級教師定期分批瞭解職中學生的去向,取得了良好的宣傳效果。

總之,今年我校中職招生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受職業教育起步較晚,部分羣眾思想觀念滯後等因素影響,中職招生工作仍存在組織生源困難、羣眾送子女接受職業教育的積極性有待進一步提高等問題。對此,我校將在下一步工作中積極爭取上級領導和社會各界的支持,採取更加有效的措施,進一步提高職業學校入學生源,努力促進我校職業教育健康、持續、快速發展。

大峪二中

2014年6月1日

第四篇:縣職業教育工作總結

縣職業教育工作總結 圍繞經濟建設需求 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我縣作為著名的將軍縣、庫區縣、貧困縣。多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科教興縣和優先發展教育戰略推動下國民經濟和社會事業得到了快速發展。2014年,國內生產總值21.4億元,比上年增長11%,是近幾年來增長速度最快的一年。財政收入1.1395億元,增長6.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7.5億元,增長21.6%,農民人均純收入1920元,增長16.2%。我縣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為職業教育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社會對中初級職業技術人才和熟練勞動者的需求日益旺盛。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的召開和《xx關於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的出台,特別是我省召開的全省職業教育工作會議,為職業教育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面臨這樣的大好形勢,我縣搶抓機遇,加大政府對職業教育統籌力度和職業學校的硬件建設,鋭意進取,開拓創新,形成了全縣上下關心和支持職業教育,走出了一條具有**特色的職業教育發展之路。辦學20多年來,我們開展各種形式的職業技術教育和培訓,培養造就出大批高素質、實用型、技能型專業人才,共為社會輸送了12014餘名畢業生,培養培訓農民工3萬餘人,為**經濟建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改革開放20多年來,縣委、政府和縣教育主管部門緊緊圍繞振興**經濟,面向“三農”,面向市場,以就業為導向,堅持以人為本,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早在八十年代初,在六安地區率先推行“分級辦學、分級管理”的教育改革,在縣內建起了第一所職業中學,在全省開辦了第一個與高校聯合的農業大專班,在全地區成立了第一家職業學校牽頭的農民技術協會,先後被授予“全國農村教育綜合改革先進單位”、“全省農科教統籌示範縣”。98年,全省職教工作會議後,我們主動適應市場經濟的需要,加大職教創新力度,面向“三農”,面向市場,積極探索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的職業教育方式,實現了“五個一”的職業教育辦學目標。一是確定了一條符合縣情的職教發展路子,即解放思想,面向市場,着眼素質,學用結合,調整結構,配套發展。二是形成了一條條快結合的職教網絡,全縣初步建立起以在校學生為主要對象,以國中、職業高中、職業大專班為載體,初、中、高一條龍的職業學校體系。面向青壯年勞務輸出,建立起以農民文化技術學校、基層黨校、下崗職工再就業培訓中心為陣地的職業技能培訓體系,形成了上下聯動、條塊結合、政府統籌、教育主管、部門聯合、一校多制的職業教育新格局。三是造成了一支忠誠於職教事業的職教隊伍,全縣有職教專業教師185名,兼職教師300餘人,他們愛崗敬業,在職教戰線上辛勤耕耘,默默奉獻,為人師表。四是培育了一批特色鮮明的職業學校,全縣有省級重點職業高中2所,職業國中21所,專業涉及到農、工、商、貿、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近20個。五是培養了一批學得好、輸得出、留得住、用得上的面向勞務大市場和地方經濟建設的技能型人才和鄉土人才,辦學20多年來,我縣共向社會培養輸送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12014餘人,其中有1667人升入高校深造,7000多人被推薦到大、中城市對口就業、創業,258人擔任鄉(鎮)村幹部,1098人成為鄉鎮企業和民營企業骨幹力量,380人成為農、林、蠶的中、高級技術員,450人成為當地科技示範户。2014年,我縣共招新生2523人,同比淨增279人,增長12.4%;在校生4496人,佔整個高中階段39.3%,每萬人口中有中等職業學校在校生68人。上述數字表明,我縣職教發展成為科技增長最佳結合點,經濟發展的最強拉動點,富裕羣眾的最大希望點。在面向經濟建設培養人才上,我們的做法是:一、緊扣縣情辦職教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貧困人口多,扶貧任務重,發展壓力大;山區農業大縣,資源優勢強,開發潛力大,但人口素質低,致富缺技術,發展中的人口增長與開發效益差、發展生產力與人口素質低、產業結構單一與大量勞動力剩餘的矛盾突出,造成大量的勞動力依附在第一產業,制約了二、三產業的發展。隨着農村經濟結構的調整升級,必須在培育發展特色農業的同時加快二、三產業步伐。而二、三產業的發展又迫切需要較高素質的勞動者。因此,優先發展職業教育,提高廣大羣眾的科技文化素質成為當務之急。近年來,我們在強化“兩基”的同時,把職業教育作為富民強縣的大戰略,矢志不喻,堅定不移,歷屆縣委、縣政府換人不改職教路,職教工作力度一年比一年加大,傾斜度一年比一年提高。一是政策傾斜。90年代以來,縣委、縣政府連續出台了6個有關職業教育發展的決定,明確規定到20世紀末,培養各類初級技術人員2萬名,初級管理人才2014名,每個鄉鎮有100名職業高中或職業中專畢業生,每個行政村有一名農專班畢業的技術員,每個村民組有一名職業國中畢業的科技示範户,百人以上的企業至少有一名助理工程師職稱以上的工程技術人員。縣委、縣政府重視使用歷屆優秀職校畢業生,在選聘制的鄉鎮幹部中,有90%經受過職業教育培訓。在第四屆、第五屆村委會選舉中,有600餘名職校畢業生被羣眾選進村委會班子。二是經費投入傾斜。近幾年,縣委、縣政府對職教的投入力求投資主體多元化、發揮政府、社會、學校三個方面辦職教的積極性。幾年來,從以工代賑資金中切出65萬元扶持職教基地建設。全縣職業國中引進資金600多萬元,職業高中投入700多萬元用於硬件建設,有效地改善了辦學條件。三是領導力量傾斜。縣裏成立了由主要負責同志為主任的職業教育指導委員會,縣委常委、縣政府常務會每年都要專題研究職業教育工作。每年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都要到2所職業高中進行現場辦公,幫助學校謀發展、辦實事。二、面向市場活職教計劃經濟時期,**的職業教育也有了一定的發展,形成了一定的規模,為**的扶貧開發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在市場經濟不斷髮育、農村產業結構不斷調整的新形勢下,必須調整職教發展思路。在培養目標和專業設置調整方面,要求職業學校改變過去單純、內向功能弱化的傾向,實行對內對外全方位辦學,不斷拓寬辦學渠道,主動與用人單位掛鈎,加強與經濟發達、沿海地區、大中型企業、實體單位的聯繫,增加實用性教學內容,使學生學有所用,學有所長。一方面,對內緊緊圍繞山區經濟開發和脱貧致富的需要,開設面向“三農”的實用技術課,設置蠶桑、煙草、林果、畜牧、獸醫、食用菌等相關專業23個,自編鄉土教材20餘種,為當地農村經濟建設培養一大批實用人才。另一方面,對外以就業為導向,根據市場需要,活化思路,適時調整專業結構,採取以長為主、易長則長、易短則短、長短結合的聯合辦學形式,實行定單培養外向型人才。近年來,職業學校分別與上海江南造船廠船舶裝配有限公司、台灣洋方企業有限公司、南京蘇寧空調有限公司、東莞電子廠、上海皇城根餐飲有限公司、上海大明機械廠、寧波國家石油儲備有限公司、安徽省汽車運輸技工學校、合肥市盛臣集團、蚌埠鐵路分局、中國石油無錫錫山分公司、深圳西部港口保安公司、東莞東馬電子公司等單位聯合辦學,並簽訂了定向長期培養合同。在專業設置調整方面,由過去的傳統專業向適應市場需求的專業轉變。近三年,有4000多名畢業生分別被學校推薦到沿海及大、中城市就業、創業。如雙河職高畢業生洪敬勇、餘維堂、唐志安、馮蓮現在北京豐台區創辦電腦培訓學校,年收入在100萬元左右;畢業生項家勝在合肥市經營藍豹木地板,目前已有上100萬元資產,年上繳國家利税20多萬元。江店職高有1800多名畢業生在深圳、廣東、温州、合肥等大中城市從事保安、信息技術、企業管理等工作,有的已成為私營企業老闆。學校面向市場專業,基本做到了學生招得進、學得活、用得上、輸得出。在教育結構調整方面。擴大中等職業教育的比重和規模,98年開始在全縣5所普通高中增設職業高中班,9所中等學校中有7所承擔了職業教育任務。在教學內容調整方面。堅持學校教育中知識傳授與服務當地經濟功能並舉,在農村國中積極推廣“全員、全程、定向”的職教滲透模式,對所有國中在校生,從七年級到九年級,根據學生家庭在當地農户產業結構中所從事的生產項目,定向開展職業技術教育,全縣所有普通國中對畢業生都進行了離校前的短期實用技術培訓。三、農科教結合興職教實施農科教結合工程,是推進教育與經濟緊密結合的好形式。我們將農科教結合視為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重要途徑,作為山區經濟開發工程的基礎,建立了“一軸三線”的領導體制。“一軸”即是農科教統籌協調領導小組,由縣委、縣政府主要負責同志任組長、副組長,12個主管部門的負責同志為成員,領導組下設辦公室,統一決策、統一指揮。“三線”是:科技領導一條線,從縣到村,配備了科技副縣長、副鄉長、村委副主任,專門負責鄉鎮村農科教結合和科技開發;農業部門一條線,縣設農科教辦公室,鄉鎮建立農技綜合服務站,村建立農經服務站;教育一條線,由專科教育、中等教育、初等教育和為勞動力輸出短期培訓組成的智力開發網絡,普、職、成三教並舉。農科教統籌結合,架起了教育與經濟結合的橋樑,成為羣眾學技能、長見識、增加收入的有效途徑。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智力扶貧,增加貧困户自我原始積累。**是全國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扶貧工作一直作為全縣的中心工作來抓,並創造了不少行之有效的扶貧辦法,無論是“119”科技扶貧,幹部駐村扶貧,還是實施萬名幹部扶貧工程,縣委、縣政府都始終把智力扶貧、增強貧困户自我造血功能放在首位,宣傳以教治愚、以科治愚的典型,改變羣眾重普教、輕職教的傳統觀念,用羣眾身邊的事實説明“要想富,學技術,要脱貧,育能人”的重要性。在具體工作中,我們長短結合抓培訓。近兩年相繼開展了對貧困村幹部和貧困村子女的培訓工作,在江店職高和縣委黨校舉辦了三期貧困村幹部培訓班,對100個重點貧困村的幹部進行一次輪訓,培養脱貧致富的領頭人;在重點貧困鄉鎮選擇1000名貧困户的子女到縣職業學校進行短期實用技術培訓。在開展的10萬人科技培訓活動中,有近萬人次的貧困户子女受益。其次,到村入户送科技,縣鄉兩級農業科技人員和職業中學的專業課教師每年都定期不定期地深入田間地頭向農民傳授技術,職教的老師還利用節假日,到學生家中現場試驗示範。仙花職業實驗學校畢業生沈萬然,過去是個典型的貧困户,全家三口人住在破舊的茅房。近兩年,他在縣畜牧水產局技術人員和仙花職業實驗學校老師的授技下,將所學知識運用到養殖業,年純收入達5萬元以上,成為遠近聞名的養豬狀元,他在顧梅公路邊建起了新房,辦起了養殖場。二是開展技術承包,合力推進農業產業化。近年來,我縣農科教統籌圍繞着桑、慄、茶、藥、菜等特色產業全面開展工作,以示範帶動為目的,在全縣先後建成了江店司樓、天堂寨旋網寺、青山茅坪、縣園藝場等農業科技示範園,示範園都由農業科技人員牽頭承包,職業學校將其作為校外實驗基地,起到了很好的示範引導作用。全縣逐步形成了區域性的板栗、茶葉、蠶桑、菌藥、高山蔬菜、銀杏和網箱養魚六大經濟區。近年我們還組織了100名職高畢業生下鄉承包開發農業產業,以此帶動“四荒”開發,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各職業學校因地制宜,掛村聯户,開展技術承包,雙河職高成立“農技諮詢小組”,配合農業部門技術人員在鶴塘村常年開展義務諮詢活動,他們成立的生薑病蟲研究組,定期到周圍農户指導生產,使該村的生薑生產連年獲得豐收,所在地雙河鎮也成為縣內外知名的生薑主產區。據調查,當地農民僅生薑一項人均收入800元以上。三是積極推進職業教育與培訓創新工程,提高勞務輸出人員素質。職業教育要大發展,就必須適應勞動力市場需求,調整專業設置和人才培養方式,培養出就業適應能力、就業競爭能力強的高素質人才。我們針對新形勢下勞動輸出的發展和需要,積極發揮職教優勢,堅持以就業為導向,突出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主動做好勞務輸出人員的技能培訓。一是能注重職業技術培訓。根據勞務市場要求,適時開展機械製造業,車工、鉗工、電焊工、電工、電子電器、餐飲服務(請關注)、種植養殖等實用技術培訓班,提高了勞動力的整體素質,增加了勞動力外出就業機會,提高了就業檔次。二是與人才市場對接,為職高畢業生就業找出路。我縣職業教育與經濟和社會發展緊密結合,注重培養受教育者的職業道德、專業技能、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把職校畢業生找好出路當作“生命工程”來抓,讓學生“就業有路、升學有望”。做到了主動“促銷”,不等、不靠、不要,安置好學生就業。三是搞好專業設置,解決“產銷對路”的問題。市場需要什麼人才,學校就開設什麼專業,有條件要開,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開;同時,在按市場需求設置專業、培育人才時,我們既立足本縣“小市場”的需要,也着眼於外省、外市特別是經濟發達地區的“大市場”的需要,只有這樣,才能讓農民走出去,把農民培養成工人,培養成商人,培養成老闆。目前,我縣勞務輸出人數已達11.5萬人左右,他們不僅為國家、為輸出地的建設與發展做出巨大貢獻,而且每年還帶回4至5個億人民幣的收入,已成為我縣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在這方面職業教育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冬去春來,春暖花開。2014年,我們決心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牢固樹立和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鞏固、深化、提高、發展”的方針,把我縣的職業教育辦成讓人民滿意的職業教育。

第五篇:職業教育工作總結

工作總結

“做一名好老師”是許多老師一生所追求的目標,也是我的目標。自踏入教育這個崗位以來,我始終以勤勤懇懇、踏踏實實的態度來對待我的工作,以“師德”規範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以“當一名好老師”作為自己工作的座右銘,現將一學期的工作總結如下:

一、在思想上,愛國愛黨,積極上進。

我積極參加各種學習培訓,認真參加政治學習,認真學習了黨章,深知要教育好學生,教師必須先身先之率,時時做到教書育人、言傳身教、為人師表,以自己的人格、行為去感染學生,《教師人格魅力的構建》等文章,努力使學生、家長能接受我、喜歡我。為了適應新形式,我認真拜讀了《在新課程改革中活化自己的角色》等文章,努力使自己不被新課改的浪潮所淹沒。作為一名教師自身的師表形象要時刻注意,我在注意自身師表形象的同時非常重視對學生的全面培養。因為我深信良好的品行是每個人身上最美的東西,針對社會這一大氣候和學生這一小氣候我把學生的德育、美育工作放到了最重要的地位。在工作中,我積極、主動、勤懇、責任性較強,樂於接受學校佈置的各項工作;我還注重文化學習,參加了在職碩士研究生的考試。在不斷的學習中,努力使自己的思想覺悟、理論水平、業務能力都得到較快的提高。

二、在教育教學上,敬業愛崗,嚴謹治教。

要提高教學質量,關鍵是上好課。為了上好課,我做了下面的工作:1、課前準備:備好課。2、認真鑽研教材,對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話、每個字都弄清楚,瞭解教材的結構,重點與難點,掌握知識的邏輯,能運用自如,知道應補充哪些資料,怎樣才能教好。3、瞭解學生原有的知識技能的質量,他們的興趣、需要、方法、習慣,學習新知識可能會有哪些困難,採取相應的預防措施。4、考慮教法,解決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傳授給學生,包括如何組織教材、如何安排每節課的活動。5、課堂上的情況。組織好課堂教學,關注全體學生,注意信息反饋,調動學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對穩定性,同時,激發學生的情感,使他們產生愉悦的心境,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課堂語言簡潔明瞭,克服了以前重複的毛病,課堂提問面向全體學生,注意引發學生學數學的興趣,課堂上講練結合,佈置好家庭作業,作業少而精,減輕學生的負擔。6、要提高教學質量,還要做好課後輔導工作,國小生愛動、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學習上不能按時完成作業,有的學生抄襲作業,針對這種問題,就要抓好學生的思想教育,並使這一工作慣徹到對學生的學習指導中去,還要做好對學生學習的輔導和幫助工作,尤其在後進生的轉化上,對後進生努力做到從友善開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頭,或幫助整理衣服。從讚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別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談時,對他的處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7、積極參與聽課、評課,虛心向同行學習教學方法,博採眾長,提高教學水平。8、熱愛學生,平等的對待每一個學生,讓他們都感受到老師的關心,良好的師生關係促進了學生的學習。

三.在工作上,服從安排,積極主動

在每週節課的情況下,要安排好自己的條線工作,的確有時感到力不從心。但在校領導指引、支持下,學科常規性競賽在各位老師的努力下有條不紊地開展這。分管工作思路清晰,做到期初進行合理計劃,實施過程抓落實,及時反思小結,期末總結。這學期為了紮實地推進新課程,教導處安排了綜合實踐課堂教學調研活動,我儘量抽出時間,按照計劃,落實調研工作,及時與教師探討、交流。教師教學競賽學能積極的配合上課教師作好賽前準備工作,能幫助教師修改論文案例的。學生學科競賽也能儘自己的力量,進行輔導。

我們的學校無論是環境還是領導、教師都給人一種寬鬆、和諧、民主、團結的好感,所以在這樣的集體中工作雖然有時任務較重,但心理上還是比較輕鬆、愉快的,所以工作上比較主動,希望自己能最大限度地為學校的建設獻出微弱的力量。平時能及時把工作情況、問題、困難向領導請示、彙報。同志之間能做到顧全大局,服從安排,互相關心,互相幫助,互相溝通。

四.提高素養,加強計劃落實

在不斷的工作實踐中,我深深地認識到,課程的改革需要我不斷的加強學習、反思,提高自身的素養。在條線管理中也暴露出不足,如何做到科學計劃、科學落實、科學評價學生和教師,如何作好條線管理,這些還需不斷地努力。希望大家對本人進行嚴格地監督,作出批評指正。

儘管做了很多工作,也付出了很多,但我深知自已還有許多不足之處,如和學生的溝通交流不夠,性情有點急躁,有時對待學生過於嚴厲,對個別尖子生的轉化工作力度不夠,對尖子生能力的培養稍嫌不足。在教育科研方面,雖然平時新聞記者了很多教育理論方面的書籍,但今年顯得筆耕不勤,沒有寫出什麼好的感悟之類的成文東西。相信: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在今後 的工作中,我力爭改正不足,繼續努力提高自已的思想和業務素質,改進工作方法,以我的熱心、精心、恆心、愛心、耐心、細心投入到未來的教育教學工作中,為我們的學生和學校的發展貢獻自已的微薄之力。

Tags:職業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