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雙招雙引”三年行動計劃推進落實情況總結

欄目: 工作總結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29W

按照《東營市“雙招雙引”三年行動計劃(2019-2021年)》,我單位主要承擔聚力招才引智、精準對接智力機構、開展以企招引等重點任務分工,現將推進實施情況總結如下。

“雙招雙引”三年行動計劃推進落實情況總結

一、上半年主要任務及完成情況

(一)建設技術人才信息庫。

一是參與整理我市“5+2+2”產業體系的人才、技術需求,建立合作高校院所專家服務東營信息庫,實現入庫專家150位,為企業與專家的合作對接提供便利。二是建成有色金屬技術文獻信息解析系統,累計錄入相關文獻、標準約2700篇,組建專家解析團隊,初步形成2019年有色金屬(銅)產業藍皮書。建設黃河三角洲地理環境科技文獻數據庫,梳理彙集黃河口生態環境治理及重大工程項目方面文獻及水文資料等500多份。三是開發智慧製造雲服務平台,聯合有關專家團隊,為我市冶煉、製藥等領域企業提供智慧工廠建設諮詢與解決方案。

(二)推進高校院所分支機構建設。

一是做好前期溝通對接,服務市委副書記陳必昌與山東大學黨委書記郭新立、常務副校長王琪瓏等市校領導高層互訪,推進我市與山東大學新一輪合作。二是支持中科院黃河三角洲濱海濕地生態試驗站新增2個實驗平台,建成黃河三角洲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三是配合中科院化學所雅努斯材料工程實驗室赴大慶、廣州等地開展現場實驗,推動技術成果向油田污水處理及油源污染領域轉化應用。四是支持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東營科學技術研究院等平台發展,促成校企合作項目5項;參與我市高等教育發展情況專題調研,就石油大學東營校區共建等關鍵問題提出建議方案。五是依託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新能源研究院專家團隊,引進中石油石化院、中石化石科院等院所技術力量,探索聯合建設煉化產業創新平台。六是支持青島農業大學東營研究院積極引種水稻、花生、油菜等多個耐鹽作物新品種,探索適宜地區特點的套種輪作和種植養殖模式。

(三)服務引進高層次人才。

受市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委託,開展黃河三角洲學者年度績效評價及屆滿考核,收集專家學者對我市人才工作的意見建議。二是做好本單位泰山學者、黃河三角洲學者團隊服務,組織在站博士後申報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2019年面上資助項目,加快鹽鹼地循環農業、新材料應用等技術成果的產業化推廣。三是組織申報的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工程項目“高效生態農業生產模式與技術”,經人社部評審論證,成功入選國家級高級研修項目,並列為鄉村振興、扶貧攻堅專項。四是引進山東師範大學專業師資力量,為新發藥業有限公司70名員工開設為期兩年半的化學化工基礎能力提升專題班。五是開展人才招引宣傳,在《東營日報》開闢專欄“高校院所在東營”“學者風采”,宣傳近年來高校院所人才團隊在我市發揮的重要作用,總結好做法、好經驗

(四)組織精準對接活動。

一是邀請清華大學等院校在京知名專家參加我市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雙招雙引”北京推介會,洽談引進生物質能源、航空航天燃料和化工中試基地等項目。二是主辦2019中國(東營)石化產業高端人才暨科技成果轉化對接交流會,邀請30多位知名高校專家學者與我市75家企業對接。三是舉辦“智慧光谷 共贏未來”青年博士論壇,邀請中科院青年創新促進會專家推介光電新材料有關技術,並與東營光谷未來城公司共建博士聯誼會工作站。四是參與舉辦國家生態系統濕地野外觀測研究站發展研討會,邀請中科院及國內高校的30多位高層次專家為全國野外濕地台站建設提出意見建議。五是多次組織中國石油大學(北京)、中航科工三院及中節能集團的專家團隊到東營調研考察化工園區和重點企業,推進空天燃料產業鏈聯合創新的平台開發和項目合作。六是聯合山東大學國際創新轉化學院引薦美國堪薩斯州立大學教授到我市洽談推進鹽鹼地農業開發項目。七是啟動“導師進東營”活動,邀請江蘇大學等博士生導師與我市洽談甲殼素、油泥砂等領域技術合作。八是配合市委組織部赴天津、北京、長春、大連等地對接高校院所,洽談人才引進和技術合作事宜。九是發揮市高促會及東營博士聯誼會祕書處作用,參與承辦第二屆黃河三角洲(東營•河口)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推進產才融合高層次人才對接會、第四屆東營橡膠輪胎汽配產業高端人才洽談會,並邀請河北省農林科學院、保利醫療集團、康菲石油公司等單位專家到我市對接技術合作。

(五)開展以企招引。

一是與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合作建設“創新廣場”服務平台,吸引地方企業入駐,探索共建研究機構、孵化創新企業。二是引進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等人才資源,推進東營高新區、藍色經濟開發區企業與高校院所深度合作。三是邀請中節能總工程師鄒結富率領集團大地修復公司、清潔技術公司、生物質能發電公司等技術團隊到我市縣區調研,提出生態循環經產業園規劃方案。四是組織中航環科(北京)公司等與我市環保技術企業洽談含油污泥處理技術合作,推動申報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項目。五是支持傑達新型建材公司等引進山東建築大學、暨南大學專家教授研究冶煉廢渣利用事宜。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雖然在推進招才引智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績,但與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現在:一是推進平台建設效率不高。目前引進高層次人才平台和高校院所分支機構的“一事一議”政策比較難於操作,導致對現有實體機構建設的支持保障力度不夠,推動新的人才承載平台落地進展較慢。二是人才資源開發不全面。在省級以上人才工程評選中上報人選層次低、數量少,後備人才儲備不足,對現有人才的利用效能不夠高,新的培養使用模式還沒有充分發掘。三是企業主體作用調動不夠。很多企業招才引智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需要進一步激發,其平台載體建設還比較薄弱,並且使用人才少、儲備人才少。

三、下步打算

(一)深化市校院所合作。一是做好深化山東大學東營研究院合作共建等工作,按照雙方洽談合作事項的任務分工,推動校地協商成果儘快落地。二是配合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東營校區共建牽頭單位,赴江蘇等地開展調研,參與東營產業技術研究院籌建。三是聯合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和有關縣區,推動共建創新創業平台。四是推動形成市校院所合作的綜合性服務措施,探索解決高校院所實體機構的人才待遇、平台保障等問題。

(二)加快推進賦能中心建設。一是建設技術人才信息問訊平台,建立穩定可靠的信息渠道,形成專家與企業對接交流新機制。二是優化技術文獻解析平台,逐步完善專家解析系統,彙總產業藍皮書等綜合性資料成果。三是整合高校院所與專門機構的實用技術信息資源,服務中小企業和農業合作社的學習需求。

(三)做好人才引培服務。一是提升服務能力和水平,豐富市校院所合作形式和內容,按圖索驥、有的放矢地開展招引工作。二是完善市高促會和博士聯誼會平台作用,進一步挖掘本土人才潛力,強化“以才引才”成效。三是深化本單位學者崗位建設,發揮博士後科研工作站作用,加快團隊技術成果的產業化推廣。四是加大招才引智和人才工作的宣傳力度,營造引才聚才留才用才的良好氛圍。

(四)激發企業主體作用。一是瞭解掌握企業真實需求,針對性挖掘儲備高層次人才和技術成果。二是採取舉辦項目推介、企業峯會、業務拓展培訓等多種方式,打造公共服務平台,為企業雙招雙引提供智力和信息服務。三是發揮互聯網、新聞媒體、創意文化載體的作用,加大宣傳推介,營造良好的引資引智環境和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