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綠建區2020年工作總結及2021年工作計劃

欄目: 工作總結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98W

【概述】

綠建區2020年工作總結及2021年工作計劃

結合當前工作需要,本站的會員“zrs1001”為你整理了這篇綠建區2020年工作總結及2021年工作計劃範文,希望能給你的學習、工作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正文】

矢志“雙勝利” 擦亮“金招牌”

努力爭當“美麗武進”建設率先示範

——綠建區2020年工作總結及2021年工作計劃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是應對疫情考驗極不平凡的一年。一年來,綠建區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堅定不移貫徹落實黨中央和部省市區的決策部署,勇於擔當、創新作為,園區的綜合競爭力和品牌影響力不斷增強,各項工作呈現高質量發展的良好態勢。

一、“十三五”工作總結

(一)示範引領,打造綠色發展新高地

十三五時期,綠建區突出示範引領和產業培育兩個重點,着力打響品牌,擴大影響力並將其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為下一步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1、園區建設展現新貌。綠建區以科學規劃為引領,穩步推進園區建設。共完成拆遷5100畝,其中商住用地2000畝;建設路橋20餘公里,種植綠化約56萬平方米,建成辦公樓和標準廠房15萬平方米,園區建設框架全面拉開,為城市更新打下堅實基礎。

2、品牌特色初步彰顯。綠建區先後建成了江蘇省綠色建築博覽園、江蘇省綠色建築會議展覽中心、維綠大廈等一批在全國具有示範意義的綠色建築項目。培育並建成了全國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綜合利用最高的建築垃圾資源化循環利用項目,被國家發改委列入低碳經濟重點支持項目和華東地區技術領先的裝配式建築生產基地。先後舉辦了第八屆江蘇省國際綠色建築大會、第八屆中國房地產科學發展論壇、全國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工藝技術及裝備研討會、江蘇省建築產業現代化現場推進會、全省供給側改革工作會議等活動,國務院參事仇保興、時任省委書記羅志軍、省長石泰峯、國務院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鳴等領導先後蒞臨園區調研指導,對綠建區在全國全省在綠色建築領域發揮的產業集聚和示範引領作用表示充分肯定。“綠色發展看武進”的特色品牌初步打響。

3、招商引資奮力突破。綠建區按照市區“重大項目推進年”活動的要求,重點抓好綠色建築科研機構、設計機構、檢測認證機構的集聚,商貿服務企業的集聚和綠色智造業的集聚,成功引進美國貝賽爾中國產業基地項目、研砼治築裝配式建築生產基地項目、法國聖戈班綠色建材項目。

(二)二次創業,引領綠色發展高質量

2017年4月,武進區委、區政府賦予綠建區綠色建築、建築產業現代化和海綿城市建設行政管理職能、全區綠色建築企業的行業管理職能,並提出將3平方公里核心區打造成為科技型園區的要求。綠建區以此為契機,緊緊圍繞“全區發展綠建產業,全域推廣綠建技術”的新要求,全力推進各項工作,並形成了高質量發展的良好態勢。

1、全區綠建推廣模式更新。聚焦全區推廣應用綠色建築、建築產業現代化和海綿城市的行政職能,全力推動綠色建築真正在常武大地“落地開花”。一是強化組織領導。區委、區政府成立區綠色建築和建築產業現代化領導小組、海綿城市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由區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分管領導任副組長,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綠建區。二是創新管理模式。對照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可借鑑、可複製、可推廣”的要求,在全國首創了“項目監管全過程、審查機制三聯動、資源要素三合一”的武進綠建模式:一是切實加強了建設項目在土地出讓、規劃方案、施工圖、施工過程、驗收等環節的全過程監管;二是創新建立建設項目在綠色建築、裝配式建築、海綿城市三個方面技術的聯合審查模式,提高審查效率,促進三類技術融合互補;三是探索行政、產業、技術聯合工作機制,為全區行業推廣和產業轉型升級提供技術支撐。三是突出示範引領。十三五期間,全區新增綠色建築超1500萬平方米,全區綠色建築的數量、面積和質量均位居江蘇省前列,新增裝配式建築超850萬平方米,審查海綿城市專項方案項目119個,涉及用地總面積約830萬平方米。成功創建國家裝配式建築示範城市、江蘇省首批綠色建築示範城市、建築產業現代化示範城市和海綿城市示範區,江蘇省首批綠色城區示範區、高品質建設示範區等榮譽,武進綠建的品牌影響力持續彰顯。

2、全區綠建產業耦合互動。2017年以來,全區形成了“一核六基地”的綠色建築產業發展格局。綠色建築產業的集聚效應進一步凸顯,預計到十三五末,全區綠色建築產業入庫企業數超450家,總產值超840億元,年均增長率超8%,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超530億元,全區湧現了一批市場佔有率高、科技創新力強、發展潛力大的全國領先綠色建築龍頭企業。晨光塗料成功研發智能變色調光膜,格瑞空調智慧五恆人居系統,碳元科技研發的標準化輻射板在裝配式建築中得到廣泛運用。

3、核心區發展質效穩步提升。一是以強鏈補鏈促園區提質。綠建區扮演好全區綠色建築產業發展的“核心”角色,大力集聚綠色建築產業生產性服務業,依託江蘇省綠色建築博覽園、綠色建築創研中心、中科院常州綠色科技產業園等平台,重點招引綠色建築和泛綠色建築領域的生產性服務業企業。十三五期間,簽約項目超160個,新增註冊企業超440家,註冊資本超60億元。綠建科技研發、綠色建築設計、綠色企業總部、綠色商貿服務、綠色檢測認證等領域的產業鏈日趨完善。二是以重大項目促園區提效。在科學梳理分析園區現有產業鏈的優勢和短板的基礎上,堅持“固強補弱、有的放矢”的招商思路,招引科技含量高、市場前景好的綠建生產性服務業龍頭企業。十三五期間,綠建區共完成入庫區重點項目33個,總投資超97億元。註冊外資近3億美元,到賬外資近7500萬美元。

二、2020年工作回顧

(一)強化責任,疫情防控紮實有效

1、堅持政治站位,強化制度引領。成立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明確責任,細化分工,及時制定併發布了《關於做好園區企業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防範工作的緊急通知》《綠建區企業復工防疫手冊》《園區企業疫情防控工作指南》等文件,為園區做好各項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堅實保障。

2、整合資源要素,做細全域排查。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對園區企業人員進行情況摸排,為企業製作員工臨時出入證,對重點人員全方位排查並實施居家隔離、集中隔離。同時,通過“線上+線下”途徑,及時做好各項防疫宣傳、企業服務、矛盾糾紛化解工作,確保防疫優先、有序復工,為企業恢復正常生產經營保駕護航。

3、下沉一線攻堅,織密聯防聯控。採取網格化及駐廠監督指導員管理模式,有序組織38名網格管理員及駐廠監督指導員掛點企業進行蹲點包乾全覆蓋,採取制定實行“日報告”“日彙總”制度,及時做好信息彙總,確保對全體職工及時摸排到位;及時對接企業復工、防疫等方面的困難,確保企業復工平穩有序開展。園區累計協助企業採購口罩2萬隻、消毒液500升、護目鏡200個、防護服20套、洗手液1000瓶。

4、發揮技術優勢,愛心助力抗疫。通過開闢綠色通道,奇雅新材和克力空調,火速馳援武漢雷神山醫院建設和山東沂水中心醫院、臨沂市中心醫院改造,為武漢雷神山醫院提供1500平方PVC同質透心地板,為山東沂水、臨沂市提供急需負壓病房醫用淨化空調;常州貝斯萊夫安全設備有限公司為全球首例新冠肺炎病例雙肺移植手術以及北京協和醫院、武漢協和醫院、孝感醫院等捐贈一批防護裝備,為支援戰“疫”,貢獻了綠建力量。新冠肺炎疫情在羅馬尼亞加速蔓延之際,綠建區多方採購並捐贈抗疫物資,得到了阿拉德省政府省長,市外交事務部長,自貿區負責人致信感謝。

(二)彰顯特色,園區品牌不斷擦亮

1、示範引領亮點紛呈。今年綠建區成功獲批江蘇省首批綠色城區示範區,圍繞高標準打造精美區域示範的目標,綠建區全力推進高品質綠色建築示範項目的建設,積極引導新開工地產項目向綠色、健康、智慧住宅方向發展,路勁春秋金茂府項目獲得中國綠色建築三星和英國BREEM認證。核心區的立華總部三星級綠建項目、聯東U谷項目、中節能綠色工業項目、貝賽爾西側地塊示範項目及零能耗示範項目按高標準有序推進。新城帝景、綠建板業、聖樂建設、克拉賽克門窗等五個省級示範項目和示範基地,順利通過驗收評估。

2、推廣應用成果顯著。2020年共審查綠色建築項目40個,總建築面積超200萬平方米,其中二星級及以上項目面積佔比超過60%;審查裝配式建築面積超過150萬平方米,佔新開工民用建築比例超過30%,海綿城市專項審查24個項目,總佔地面積約115萬平方米;省海綿城市示範區建設全面完工,其中豐樂公寓老小區海綿改造項目,經受住了今年汛期的考驗,極大改善了片區“看海”的狀況,受到小區居民的高度肯定。積極創建國家級公共機構節能示範單位,參與住建部課題《推進綠色建造試點工作政策措施研究》的編制等工作。

(三)加強聯動,產業規模再上台階

1、產業規模不斷壯大。今年新增規模以上綠色建築產業企業15家。全區綠色建築產業規上企業達450家。全年產值超800億元,其中工業產值超530億元,同比增幅超8%。綠弘公司成功獲批省級工業和信息產業轉型升級專項資金;綠和環境成功獲評市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申達檢驗入選2020年度首批長三角雙創示範基地聯盟雙創券服務機構。園區申報各類政策榮譽超20項,落實各項扶持資金超1000萬元。“一核引領”的帶動效應和綠色建築產業的集聚效應進一步凸顯。

2、積極參與低碳建設。依託綠建區國家應對氣候變化研究院、全國碳市場能力建設(上海)中心常州基地的平台優勢,積極爭取相關政策,在省環保廳支持下,建設全省低碳技術研發中心、低碳培訓中心和低碳教育科普基地,積極推廣高效零碳能源、低碳產品和低碳技術。今年,全省首支碳基金成功完成一期募資3000萬元,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江蘇中心的建設得到上海環交所的支持和肯定。

(四)集聚動能,園區質效不斷提升

1、深入實施精準招商。綠建區緊盯打造長三角建築科技創新中心的目標,圍繞“綠色建築+”招引方向,全年招引研發、設計、檢測、商貿、金融服務業等各類企業80餘家,其中總投資超3億元企業2家,超1億元企業1家,超5000萬企業3家,久瓴科技等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場前景好的企業相繼入駐,通過項目帶動園區效益持續提升。園區開票銷售預計超過60億元,入庫税收預計超過3億元,核心區企業入庫税收增幅超30%。維綠大廈入庫税收預計超5800萬元,標準廠房畝均税收預計超40萬元。維綠大廈和標準廠房出租率分別達到94%和71%,比上年增幅均超出5%。

2、科技創新激發活力。一是高度重視頂尖人才項目引育工作,完善培養和服務模式,為綠建產業發展提供有力人才保障。成功舉辦各類人才活動8場,其中區級以上有影響力活動2場,對接人才項目超30個。在全區“龍城英才計劃”領軍人才創業項目面談評估中,綠建區6個項目入選5個項目,取得3個A等級、3個B等級的佳績,A等級項目比例全區第一;先後對接院士、國家頂尖人才工程A類專家4人,其中2人成功申報龍城英才計劃,1人正式落户;在2020年武進區“雙招雙引”技能大賽中,綠建區代表隊取得亞軍。二是繼續完善創業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創業企業孵化平台體系。綠建創研中心成功申報省級創業企業孵化器,入孵企業數達到30餘家,載體利用率突破90%,國家級孵化器撥雲科技園成功落户園區。園區培育的領軍人才5G、6G用微波介質陶瓷項目正式入選2020年度省雙創人才項目,綠建區省雙創人才工作實現零的突破。

3、中外合作首結碩果。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打造中歐綠色夥伴關係的戰略思想,綠建區全力打造“中歐(常州)綠色創新園”和“中羅綠色建材產業園”兩大國合平台,切實推進各項工作,並實現新的突破。一是成功舉辦中歐綠建創新論壇暨第六屆中國綠色建材大會,工信部國際合作中心授牌綠建區設立中歐(常州)綠色創新園,旨在打造中歐高層對話常州樣板。二是加強與羅馬尼亞阿拉德自貿區戰略合作,中羅綠色建材產業園項目被列入常州市外事工作委員會年度重點工作。在去年和羅馬尼亞阿拉德自貿區簽署合作備忘錄的基礎上,今年綠建區和阿拉德自貿區正式簽署合作協議。

4、項目建設加快推進。今年以來,綠建區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重大項目衝刺攻堅。各部門掛圖作戰,一天當成兩天用,把疫情耽誤的時間奪回來。今年綠建區在庫區級以上重點項目10個,新增入庫區重點項目4個,市重點項目2個,計劃總投資近24.33億元,同比增長90%。新開工項目6個,計劃年內竣工項目4個,已開工項目預計全年投資9.7億元,同比增長136.6%,竣工建築面積超10萬平方米,如期完成年度投資和建設計劃。

(五)強化保障,凝聚幹事創業合力

1、黨建引領促發展。一是深化“綠建紅盟”黨建品牌內涵,在今年的武進區“紅盟矩陣”啟動儀式暨“綠建紅盟”慶祝建黨99週年活動上,“綠建紅盟”成為武進區“紅盟矩陣”的首位成員,今年新增聯盟成員單位5家,成員單位總數近30家,進一步擴大了紅盟“朋友圈”,創立了一條有綠建特色的黨建工作之路。二是率先探索基於“綠建紅盟”平台的黨建共建合作機制,全年舉辦共建共聯活動6場,疫情期間,聯合區税務、人力資源和金融部門,圍繞復工復產税收優惠政策、金融支持政策和人力資源服務政策開展線上講解,幫助企業最大限度降低損失,貝賽爾科技獲得2000萬元新增貸款;格域包裝獲得1000萬元新增貸款;江蘇萬樹春環境工程有限公司獲得250萬元新增貸款,標準廠房企業獲得房租減免2個月,減免總額達146萬元。組織黨員志願者走進園區6家規模企業,開展帶貨直播,推介綠色產品、傳播綠色環保理念,幫助企業在線上增流量添銷量。針對疫情後新基建的持續火熱,邀請浦東干部學院教授,為園區企業家講授疫情下的中國新基建和5G智慧城市建設,幫助企業站穩新風口、搶抓新機遇,提供了及時的輔導和支持。三是充分發揮工青婦組織聯繫羣眾的橋樑和紐帶作用,釋放工青婦活力,組織開展“美麗武進,我是行動者”世界環境日誌願服務、“綠色畢業季,科技創未來”、“體驗疫情下的綠色生活”機關青年沙龍、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者系列活動等羣團活動10餘場,豐富了職工的文化生活,提升了隊伍的戰鬥力、凝聚力和向心力。

2、內部管理更精細。全面梳理工作中的操作流程,形成聯動機制,提高效率,更好地服務企業。一是相近業務部門聯動,企業服務部與產業科形成聯動,為企業爭取相關政策資源,申報榮譽和獎項;招商引資工作與人才招引工作相結合,做到招商與招才並舉,引資與引智並重,實現招商引資與招才引智良性互動和高效融合。二是後勤保障部門與業務部門聯動,物業服務部與產業科聯動,一方面便於產業科瞭解企業對物業服務的滿意度,對物業質量進行全面評價和反饋,另一方面便於物業服務部瞭解企業運營效益,及時清退運營不良的企業,為更有潛力的企業騰出空間。

三、存在問題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的認識到園區還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圍繞打造長三角建築科技創新中心的目標,專精特新的科技類企業還不多,科技創新重點企業的帶動和輻射作用還不夠。二是圍繞打造全國綠色建築應用示範、實踐推廣先行區的目標,全國領先的亮點示範項目偏少,在全國影響力還需進一步增強。三是圍繞打造中歐綠色夥伴關係常州樣板區,國際一流低碳技術合作先行區的目標,中歐交流與合作還需要加強,中歐(常州)綠色創新園發展內涵還需充實。

四、2021年工作打算

2021是“十四五”開局之年,綠建區將站在更高起點上謀劃工作,緊緊圍繞省政府《關於推進綠色產業發展的意見》中“支持常州綠建區打造長三角建築科技創新中心”的要求,以科技為引領,以創新為動力,深入實施“綠色建築+”戰略,全力打造全省綠色建築產業集聚高地,長三角建築科技創新中心,全國綠色建築推廣示範先行區和中歐綠色夥伴關係常州樣板。

1、推廣示範更顯特色。一是按照國家發改委、住建部等部委要求,全域推廣“綠色社區、綠色學校、綠色辦公、綠色公園、綠色工廠”並打造一批零碳、超低能耗被動式建築、高星級綠色建築等特色亮點項目,打造“人無我有,人有我優”、在全國全省有影響力的高品質示範項目。二是圍繞生態濱湖區、現代智造城目標定位,在生態濱湖城建設中從項目規劃設計開始就融入綠色建築等理念,並貫徹項目全過程,努力把武進打造成為全國綠色建築應用示範和實踐推廣的先行區域,確保走在全省全國前列。三是提升羣眾感知度和獲得感。搭建數字孿生平台,為企業、社會展示可推廣、可複製應用的綠色建築技術產品;打造綠色建築、海綿城市建設、裝配式建築技術品牌宣傳平台,為老百姓提供綠色、智慧、低碳的居住、辦公體驗,普及綠色建築知識,提升羣眾感知度和獲得感。

2、招商引智彰顯質量。一是以“綠色建築+”為產業主導方向。本着高標準、高品質的原則,將園區打造成集生產製造、研發設計、中試成果轉化、產品展示和生產性服務功能於一體的高端產業集聚地。以智能製造、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綠色建築、節能環保設備、低碳技術等產業為主導方向,重點關注綠色建築+人工智能、綠色建築+新材料、綠色建築+新能源、綠色建築+現代金融等領域,跟進清華大學、同濟大學、騰訊、本碼科技等項目,全年招引企業不少於80家。二是發揮好中節能、聯東U谷、房德之星等項目載體優勢,招引艾金鷹工業設計、德川自動化、科潤達智能機器等一批互聯網、節能環保、智能製造、電子信息等領域企業,積極引育“獨角獸”、“瞪羚”、小巨人和“專精特新”特色亮點企業。同時做好平台招引項目的管理工作,建立標準審核機制,通過“以商招商”“合作招商”等模式,提高招引項目質量。三是瞄準科技人才精準發力。積極打造技術創新平台,聯合江蘇省建築科學研究院、中國工程院知名院士,依託上海、南京的知名高校和1-2家綠色建築領域的知名企業,共同申報國家級綠色建築技術創新中心;積極培育創新型領軍人才。引育頂尖人才項目,培育省雙創項目,招引1-2個頂尖人才項目,同時招引一批兩高一資優質科技型項目;強化對項目效益的考核,對於後期發展較好的企業,優先提供支持獎勵;全力支持東南大學綠色建材研究院的建設。四是高質量推進重點項目建設。持續保持與自然資源、建設等部門的溝通,加強相關政策的學習和宣導,保障簽約項目得到及時供地。同時推進已拿地項目的開工建設,按期完成2021年重點項目投資計劃。繼續推進杉木路等項目的建設,完善園區基礎設施。

3、產業提升體現創新。一是塑造綠色創新體系。爭創江蘇省近零碳排放區示範園區,爭取江蘇省碳排放交易市場項目簽約落户。開展碳能力建設為主,節能技術推廣、資源循環化利用、環境評估等為輔的多領域、多模式的培訓活動,全力激發園區綠色低碳創新活力;同時,年內計劃啟動碳基金二期,募資規模5000萬元;以綠色金融試點為契機,將科技金融作為助推綠色建築產業發展的重要手段,推動政府、金融機構、綠色建築產業企業等多方面的合作。二是建設產業協作平台。有序運營好中國供應鏈聯盟綠色建材產品專業委員會、常州市綠色建築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等社會組織,使這些平台更好地服務於全區綠色建築產業的發展。

4、中外合作實現突破。一是推進中歐(常州)創新園建設,建立中歐(常州)綠色創新園建設推進機制,明確工作目標,通過和工信部國閤中心的緊密對接,在技術交流、會展論壇、產業引進等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全年對接技術合作項目不少於20項,論壇活動不少於3場,引進外資不少於500萬美元。二是加強與羅馬尼亞阿拉德市戰略合作。持續推動常州與羅馬尼亞阿拉德市友城建設,推動“一帶一路”合作園區發展,開展園區推介會等相關活動,推進中羅貿易和中羅綠色建材產業園的建設。

5、內部管理更加精細。一是持續打造特色黨建品牌。以“綠建紅盟”為抓手,繼續深化“紅色黨建引領綠色發展”的品牌內涵,充分發揮黨建陣地作用,打造產業園區新型黨羣活動模板。二是創新完善內部管理機制。進一步完善薪酬體系、檔案、招投標、內審等體制機制,全面釐清職責權限、壓實各項責任,確保管理規範化、專業化、精細化。同時引導幹部職工從提升園區影響力,促進園區可持續發展的角度,提高標杆、主動作為,持續釋放“幹多幹少不一樣、幹好幹壞不一樣”的正向激勵效應。三是推進園區管理智慧化。建設完成園區智慧運營平台,實現對園區數字化、智能化、業務化的管理,以信息技術為手段、智慧應用為支撐,全面整合園區內外的資源,促進園區各項管理工作更加高效便捷,全面提升園區信息化管理水平。

Tags:綠建區 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