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中國小優質課評選總結多篇

欄目: 工作總結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8.89K

中國小優質課評選總結多篇

【第1篇】國小英語優質課評選活動總結

4月27日—29日,xx省第五屆國小英語優質課評選活動在xx舉行,我非常榮幸地獲得前去觀摩聽課的機會,此次活動圍繞“語篇教學”這個主題展開。在這短短的三天時間裏,來自省內各個市縣的25名國小教師在第一會場給我們聽課老師呈現了25節精品教學課。通過這次聽課,我受益匪淺,讓我近距離地領略到每位名師的教學風格,深厚的教學功底及精湛的教學藝術。雖然這些課的風格各異,但是每一節課都有很多值得我學習借鑑的東西。通過這些課的學習觀摩,我學到了很多寶貴的教學經驗,而後專家的精闢點評又為我以後的教學工作起到了點雲撥霧的作用。我想就以下幾點談談我對這次活動的粗淺體會。

一、教師良好的素質是上好課的重要前提

教師良好的自身素質是上好一堂課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證。這次講課的英語教師均具有紮實的英語基礎功,他們都能熟練的用英語組織課堂教學,語音語調標準,語言流暢有感染力;他們教態自然,表情豐富,漂亮的板書,為課堂營造出了一種和諧平等的學習氛圍。至今我還清晰的記得no.24教師那優美的歌聲,no.23教師那流暢的口語和形象直觀的簡筆畫……所有的這些都深深觸動了我,都讓我感覺到了自己的不足,意識到提高自身素質的緊迫感。

另外,一些老師靈活駕馭課堂的能力,遇驚不亂的應變機智也是值得我們每一位老師學習的地方。記得,在free talk 中,當老師問一學生:what will you do after class?時,有一個學生是這樣回答的:i don’t know.整個課堂顯得有些尷尬,這時老師及時的一句:plane is very important to us, i hope you make a good plane after class and tell me your plane, ok?使課堂順利的進行下去,同時也是對學生進行了及時的德育教育。

作為一名英語教師應該要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不斷超越自己,只有這樣才能增加個人的魅力,使學生更加容易接受你,為自己的教學打個良好基礎。

二、教學過程自然流暢而又環環相扣

閲讀課規定的時間是30分鐘,但很多老師上起課來依然淡定自如,遊刃有餘。教學環節緊湊,從播放音樂或英語歌謠導入直至課的發展、高潮,結束富有節奏感;課堂上的講授和操練交替進行,過渡自然,而又環環相扣。

(一) 每一節課都精心準備warm-up(熱身)部分

英語課堂教學的熱身活動多種多樣,不同類型,不同內容的課選擇使用不同的熱身,但是目的只有一個:創設英語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興趣,依舊帶新,為新課的學習做好準備。

從這次聽的25位教師的課中,每節課的warm-up都做了精心的安排:師生日常會話交流、聽唱歌曲、遊戲、説唱歌謠、複習等活動的設計都與本節課的學習內容息息相關,為新知識的學習做了鋪墊,並且把學生的興趣都調動了起來,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

例如no.16教師在這個環節中以自編的chant配上節奏感很強的音樂,朗朗上口,短短几分鐘,不但複習了以前的舊知識,而且創設了英語氛圍,為學生們的後續學習做了很好的鋪墊。

由此看出,warm-up用時不多,但作用不小,每位英語教師都不應該忽略,而要去認真設計,為整堂課能夠更好的開展鋪路搭橋。

(二)導入簡潔明瞭

教育家誇美紐斯在他的《大教學論》中指出:教學是一種藝術,是一種教起來使人感到愉快的藝術。課堂教學的起始環節——導入,就是這全部教學藝術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她是整個教學環節的開端,是課堂教學的啟導環節。也是調動學生積極性的關鍵一節。教師導入成功,能吸引學生,使學生產生求知慾和好奇心,從而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為整個教學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從而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

在這25名教師中,每個老師對課堂的導入各有不同,但是他們的導入有一個共同點就是簡潔明瞭,不拖泥帶水。有的是從和學生的聊天中自然過渡的。例如no.23教師在warm-up環節中以一首自編的chant 開頭,在chant結束後設計了一個問題:what did you do just now?很自然把過去時態引了進來,然後教師又一句:what will you do after class?把將來時態又巧妙的加了進來。這樣這兩種時態在熱身環節之後就很自然流暢地導入到本課的重點語句的學習上來。

也有的老師是通過圖片或vcd播放進入的,例如no.6教師在《it was amazing》中,在pre-reading中,給學生播放了一段stonehenge的視頻,這立刻吸引了所有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對stonehenge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同時對stonehenge有了一些大體的理解。然後教師一句:do you want to know more about stonehenge?很自然巧妙地導入了本課的主題。

(三)課堂教學注重情境的創設,注重學生學習的過程

《英語課程標準》中明確規定把對學生的學習興趣、態度和自信心的培養放在英語教學的首要地位。我們在教學實踐中也深刻體會到創設大量的英語情景,讓學生在形式多變的教學中,時常處於興奮、活躍的狀態,對於學生產生濃厚的英語學習興趣,激活創新意識,發揮學習潛能是非常有利的。沒有良好的學習環境就沒有好的教育,要讓學生説好英語,就要重視環境的營造。

本次比賽所選用的教材是新標準的五年級課本,參賽課題是“語篇教學”。此次參賽教師利用各種教學手段來創設真實的情境,引導學生進入到課文的學習。

閲讀的教學要重視篇章的整體理解,把握住全文的主要內容,學會整篇的框架結構及寫的方法技巧。此次參賽老師都能關注到高階段學生的學習方法。體現閲讀教學的思想,讓高年級的學生學會閲讀。例如 no.25教師在《we laughed a lot》中,老師先講解了幾個單詞然後就讓學生進入對話的學習。在觀看完課文影音後,老師給學生一些句子,讓學生選出符合課文意思的句子,這個練習考查了學生的理解能力。在進一步的學習課文中,又是讓學生帶着問題去學習。這樣的教學形式讓學生充分理解了課文,也能對課文有了進一步的瞭解。在老師的引導下,放手讓學生自己學習,學生更能體會到學習的樂趣。

(四)注重基礎,做好示範,適當拓展延伸

這次的優質課評選中教師們注重課文,注重基礎知識。在精講精練課文基礎知識的前提下,進行相應的拓展延伸。由於前面將基礎知識都夯實了,後面的拓展學生進行起來也就得心應手。正是這種“磨刀不誤砍柴工”的遠見,提高了整節課的課堂效率。

例如no.7教師,在輸出環節,通過自己的一封回信給學生們做了一個很好的範例。教師在強調了書信的格式後,讓同學們仿照老師的回信給自己的朋友寫一封回信介紹一下自己的情況。通過這個練習,既訓練了學生書寫的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另外,從一些細節上我們就可以知道教師們進行了多麼細緻的準備工作。比如有的老師製作的單詞的形狀是小動物,一些教師在教授知識的同時重視情感的滲透、昇華,是小課堂成為人生的大課堂。有人説:細節決定成敗,或許正是因為平時對細節的注意,才使這些老師能有機會站在比賽的講台上吧!

聽課後的一點思考:

1、閲讀前活動目的是講授少量影響學生理解語篇的語言障礙,為學生順利閲讀埋好伏筆。這個環節的原則是:不要求面面俱到,但是要突出重點。一些老師花了大力氣去處理閲讀中出現的新單詞和新句型,幾乎把所有生詞全都幫助學生解決掉了,學生在閲讀中沒有了任何障礙。閲讀課的一個目的是培養學生自己閲讀的能力。試想一下,在課外閲讀中沒有了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又將怎樣去閲讀呢?

2、教師的板書設計對學生書寫具有示範作用,但是一些老師的板書全部是貼的詞卡、句卡,這怎能讓學生看到老師板書的過程,又怎麼能起到示範的作用?

【第2篇】國小語文優質課評選觀摩活動學習總結,

20xx年4月23日至27日,我有幸參加了在泰山腳下舉行的20xx年山東省國小語文優質課評選觀摩活動,此次學習讓我如沐春風,受益匪淺。每一堂課都具有學習意義,每一個教師的精心展示不僅令學生陶醉痴迷,而且對於正在語文教學路途上摸索前進的我來説,無疑也是醍醐灌頂,收穫頗多。

下面我就談談我對此次活動的心得體會

第一、吃透教材是最根本的。

聽完幾位老師的課後,我認為他們對教材的把握都有其獨到之處,都能抓住題眼,一步步的深入文本。在教學《“鳳辣子”初見林黛玉》一課時,他指導學生聲情並茂的朗讀,為學生的讀打好了紮實的基礎。課中,他抓住經典著作中,形象的人物描寫,引導學生對王熙鳳的“辣”進行細緻的分析。最後,他從不同角度引導學生,以文帶文的形式,對人物的拓展品讀,激發了學生的無限樂趣。整節課在老師優美生動的語言中層層展開,使聽者回味無窮。

第二、注重啟發式教學,讓學生主動學。

新課程標準要求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教師是這個主體的引導者。這幾位老師都充分的做到了這點。例如某老師在上《乞巧》時,通過課件的設計,精彩的品讀,引發學生邊讀邊想象,體會人們美好的願望。

第三、注重引導學生朗讀。

大部分老師都非常注重指導學生朗讀,但決不是為了讀而讀,而是在體會情感的基礎上去讀,並且對讀的要求也不盡相同,例如:老師在上《宋慶齡故居的樟樹》這課時,首先讓學生大聲自由的讀並找此文轉自斐.斐課件.園出描寫樟樹的語句,這是兩棵怎樣的樹?再讀課文,哪些地方讓你感受到樟樹的蓬蓬勃勃?配樂讀,讓學生深情並茂的體會作者的感情昇華。學習中還穿插着齊讀、分組讀、示範讀,進而激發同學閲讀興趣,讓學生在閲讀中更好的領會文章所表達的精神,層次非常清晰。

第四、注重學習習慣的養成。

很多老師會在課堂上穿插着一些學習方法,讓學生收穫這些學習的方法,當他以後遇到類似的問題時才能夠用自己的力量解決。例如低年級教學老師就要求在正文學習前為每段標上序號,便於在學習課文時迅速找到所講的內容。她還要求在讀文章時對有生字或讀不通的句子多讀幾遍,這樣就能“讀書百遍,其意自見”。 老師在學生閲讀的過程中及時的糾正文字的發音,潛移默化的教導學生字音要讀準的習慣。還有的老師一直強調“不動筆墨不讀書”,做好批註,有利於培養學生[此文轉於]集中精力的好習慣。

第五、注重語言文字的訓練。

在以往的教學實踐中,我們對“理解課文內容”這個層面研究得比較多,積累了很多寶貴經驗,但往往容易忽視“指導學生理解語言文字是怎樣表達思想感情的”在對學生的訓練中,我們不可能迴避或逾越“表達思想感情”這一關,卻又時有想感情淺嘗轍止,不深入不到位。而對於課文中語言文字表達形式語言文字的訓練,更是存在着疏忽和不經意。由此造成形式與內容、形式與情感的互相遊離,減弱了訓練的滲透力,難以達到訓練的理想效果。而此次學習中,講課的老師都對語言文字的訓練有足夠的重視,在教學中彰顯這一點。例如,在《畫家鄉》教學中,在學習“他畫的海那麼藍,那麼寬”一句後,訓練學生對…那麼…,…那麼…,這一語言結構的理解和運用。

第六、親切的評價語言。

幾位老師評價學生的語言是那麼貼切,到位,如有的老師運用“你最聰明、你會更加努力的、我的孩子,你真棒、你的眼睛已經告訴我答案了”等來鼓勵學生。這些樸實,自然的語言,對我感觸很深。在以後的課堂上,我也試着讓我的學生感受這些美麗的評價語言。

通過此次活動,我對語文教學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感受。培養學生[此文轉於]去有意識的修辭煉句,善於發現、善於反省和領悟情感。這些能力的習得需要語文老師去教,去想方設法的教,多種形式,但要求實效。我想我是應該閲讀更多的書,更努力地鑽研教學這門學問了,還要從心底愛上這門課。

第六、今後努力方向

1、必須不斷地學習。

我們常説,教師要給學生一杯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而現在僅有一桶水已經不夠了,教師要有不斷流淌的源頭活水,這源頭活水來自哪裏,這就需要我們老師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充電。新課程實施後,對老師的要求越來越高看,要求教師要專業化發展,要學習新課程理論,轉變教學觀念,改革課堂結構,加強自己的教學基本功訓練,特別是語文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而所有這些,都離不開學習,我們要學習新課程理論,要走理論加實踐的道路,要讓新課程理論來指導我們的教學實踐,要把新的理念滲透到所有的教育教學此文轉自實踐中去,做一名新課程理念的忠實踐行者。要擴大自己的知識面,開闊自己的視野,就要不斷地閲讀,要博覽全書,要堅持閲讀名著、閲讀經典,讓這些名著、經典來啟迪我們的思想,陶冶我們的情操,提升我們的語文素養。

2、要轉變教學觀念,做新課程忠實的實踐者。

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一直是知識的權威,學生是被動地學習,學生是知識的容器,課堂是教師表演的舞台,教師在講台上講的滔滔不絕,而全然不顧學生的感受,現在,需要我們要轉變自己的教學觀念,要轉變自己的角色,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合作者,我們要蹲下身子看學生,要平等地跟學生交流,要把課堂還給學生,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所以,我們不能急功近利,要為學生的終生髮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我們要樹立新的評價觀,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要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總之,這次聽課學習,使我更深刻地體會到學習的重要性與緊迫感。在以後的教學中,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學生,提升自身素質方面去努力,不斷學習,博採眾長,充分利用學習機會積澱教學素養,亮麗自己的教學生涯。

【第3篇】國小語文優質課評選觀摩活動學習總結,範文

20xx年4月23日至27日,我有幸參加了在泰山腳下舉行的20xx年山東省國小語文優質課評選觀摩活動,此次學習讓我如沐春風,受益匪淺。每一堂課都具有學習意義,每一個教師的精心展示不僅令學生陶醉痴迷,而且對於正在語文教學路途上摸索前進的我來説,無疑也是醍醐灌頂,收穫頗多。

下面我就談談我對此次活動的心得體會:

第一、吃透教材是最根本的。

聽完幾位老師的課後,我認為他們對教材的把握都有其獨到之處,都能抓住題眼,一步步的深入文本。在教學《“鳳辣子”初見林黛玉》一課時,他指導學生聲情並茂的朗讀,為學生的讀打好了紮實的基礎。課中,他抓住經典著作中,形象的人物描寫,引導學生對王熙鳳的“辣”進行細緻的分析。最後,他從不同角度引導學生,以文帶文的形式,對人物的拓展品讀,激發了學生的無限樂趣。整節課在老師優美生動的語言中層層展開,使聽者回味無窮。

第二、注重啟發式教學,讓學生主動學。

新課程標準要求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教師是這個主體的引導者。這幾位老師都充分的做到了這點。例如某老師在上《乞巧》時,通過課件的設計,精彩的品讀,引發學生邊讀邊想象,體會人們美好的願望。

第三、注重引導學生朗讀。

大部分老師都非常注重指導學生朗讀,但決不是為了讀而讀,而是在體會情感的基礎上去讀,並且對讀的要求也不盡相同,例如:老師在上《宋慶齡故居的樟樹》這課時,首先讓學生大聲自由的讀並找此文轉自斐.斐課件.園出描寫樟樹的語句,這是兩棵怎樣的樹?再讀課文,哪些地方讓你感受到樟樹的蓬蓬勃勃?配樂讀,讓學生深情並茂的體會作者的感情昇華。學習中還穿插着齊讀、分組讀、示範讀,進而激發同學閲讀興趣,讓學生在閲讀中更好的領會文章所表達的精神,層次非常清晰。

第四、注重學習習慣的養成。

很多老師會在課堂上穿插着一些學習方法,讓學生收穫這些學習的方法,當他以後遇到類似的問題時才能夠用自己的力量解決。例如低年級教學老師就要求在正文學習前為每段標上序號,便於在學習課文時迅速找到所講的內容。她還要求在讀文章時對有生字或讀不通的句子多讀幾遍,這樣就能“讀書百遍,其意自見”。 老師在學生閲讀的過程中及時的糾正文字的發音,潛移默化的教導學生字音要讀準的習慣。還有的老師一直強調“不動筆墨不讀書”,做好批註,有利於培養學生[此文轉於]集中精力的好習慣。

第五、注重語言文字的訓練。

在以往的教學實踐中,我們對“理解課文內容”這個層面研究得比較多,積累了很多寶貴經驗,但往往容易忽視“指導學生理解語言文字是怎樣表達思想感情的”在對學生的訓練中,我們不可能迴避或逾越“表達思想感情”這一關,卻又時有想感情淺嘗轍止,不深入不到位。而對於課文中語言文字表達形式語言文字的訓練,更是存在着疏忽和不經意。由此造成形式與內容、形式與情感的互相遊離,減弱了訓練的滲透力,難以達到訓練的理想效果。而此次學習中,講課的老師都對語言文字的訓練有足夠的重視,在教學中彰顯這一點。例如,在《畫家鄉》教學中,在學習“他畫的海那麼藍,那麼寬”一句後,訓練學生對…那麼…,…那麼…,這一語言結構的理解和運用。

第六、親切的評價語言。

幾位老師評價學生的語言是那麼貼切,到位,如有的老師運用“你最聰明、你會更加努力的、我的孩子,你真棒、你的眼睛已經告訴我答案了”等來鼓勵學生。這些樸實,自然的語言,對我感觸很深。在以後的課堂上,我也試着讓我的學生感受這些美麗的評價語言。

通過此次活動,我對語文教學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感受。培養學生[此文轉於]去有意識的修辭煉句,善於發現、善於反省和領悟情感。這些能力的習得需要語文老師去教,去想方設法的教,多種形式,但要求實效。我想我是應該閲讀更多的書,更努力地鑽研教學這門學問了,還要從心底愛上這門課。

第六、今後努力方向

1、必須不斷地學習。

我們常説,教師要給學生一杯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而現在僅有一桶水已經不夠了,教師要有不斷流淌的源頭活水,這源頭活水來自哪裏,這就需要我們老師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充電。新課程實施後,對老師的要求越來越高看,要求教師要專業化發展,要學習新課程理論,轉變教學觀念,改革課堂結構,加強自己的教學基本功訓練,特別是語文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而所有這些,都離不開學習,我們要學習新課程理論,要走理論加實踐的道路,要讓新課程理論來指導我們的教學實踐,要把新的理念滲透到所有的教育教學此文轉自實踐中去,做一名新課程理念的忠實踐行者。要擴大自己的知識面,開闊自己的視野,就要不斷地閲讀,要博覽全書,要堅持閲讀名著、閲讀經典,讓這些名著、經典來啟迪我們的思想,陶冶我們的情操,提升我們的語文素養。

2、要轉變教學觀念,做新課程忠實的實踐者。

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一直是知識的權威,學生是被動地學習,學生是知識的容器,課堂是教師表演的舞台,教師在講台上講的滔滔不絕,而全然不顧學生的感受,現在,需要我們要轉變自己的教學觀念,要轉變自己的角色,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合作者,我們要蹲下身子看學生,要平等地跟學生交流,要把課堂還給學生,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所以,我們不能急功近利,要為學生的終生髮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我們要樹立新的評價觀,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要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總之,這次聽課學習,使我更深刻地體會到學習的重要性與緊迫感。在以後的教學中,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學生,提升自身素質方面去努力,不斷學習,博採眾長,充分利用學習機會積澱教學素養,亮麗自己的教學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