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教育知識點總結多篇

欄目: 工作總結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57W

教育知識點總結多篇

【第1篇】教育學必背知識點總結

教育學必背知識點總結:

1、狹義的學前教育則是指學前教育工作者整合兒童周圍的資源,對0~6歲年齡階段兒童的發展施以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的影響活動。學前教育可以細分為早期教育(0~3歲)和學前教育(3~7歲),兩者既相互聯繫,又各具特點。國家頒佈的《幼兒園工作規程》明確指出“幼兒園是對3週歲以上學齡前幼兒實施保育和教育的機構,是基礎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學校教育制度的基礎階段”。

2、1816年,英國空想社會主義者歐文在蘇格蘭的紐約納克創辦了一所幼兒學校。

3、1837年,福祿貝爾在德國勃蘭根堡開辦了一所招收1~7歲兒童的教育機構,1840年命名為幼兒園。

4、湖北巡撫端方於1903年創辦湖北幼稚園,我國第一所學前兒童教育機構正式誕生。

5、德國福祿貝爾:

幼兒自我發展的原理;遊戲理論;是第一個闡明遊戲教育價值的人,取名為“恩物”;協調原理;親子教育。

6、意大利蒙台梭利:

幼兒自我學習的法則;重視教育環境的作用;教師是一個環境的創設者、觀察者、指導者;幼兒的自由和作業的組織相結合的原則;重視感覺教育。

7、陳鶴琴:

1923年創辦了我國最早的幼兒教育實驗中心——南京鼓樓幼稚園,創立了“活教育”理念,一生致力於探索中國化、平民化、科學化的幼兒教育道路;教育觀:幼兒“自動的學習、自發的學習”;教育方法“做中教,做中學”;以大自然、大社會為活教材。

陳鶴琴把課程內容劃分為:健康活動、社會活動、科學活動、藝術活動、文學活動等五項,但這五種活動是一個整體,如人的手指與手掌,手指只是手掌的一部分,其骨肉相連,血脈相通。

8、學前教育工作有如下特點:

學前教育的非義務性;學前教育保教結合;學前教育的啟蒙性;學前教育的直接經驗性。

9、教育的一般原則:

尊重兒童的人格尊嚴和合法權益的原則;促進兒童全面發展的原則;面向全體,重視個別差異的原則。

10、幼兒園教育的原則:

保教結合的原則;以遊戲為基本活動的原則;教育的活動性和活動的多樣性原則;發揮一日活動整體教育功能的原則。

11、學前教育評價的內容:

兒童在教育活動中的反應,指主動性、參與程度、情緒表現等;教師的教育態度和行為,指對兒童的控制程度、課堂管理方式、教育機制和技巧等在課程實施過程中,有時會存一些偶發事件發生,就需要教師冷靜機智、巧妙地處理,以最佳的教育態度、教育行為對待隨機事件。教師與兒童互動的質量;兒童學習環境的創設和利用等。

12、新《綱要》中明確提出:

“管理人員、教師、幼兒及其家長均是幼兒園教育評價工作的參與者”,“幼兒園教育工作評價實行以教師自評為主,園長及有關管理人員、其他教師和家長等參與評價。”教師和兒童既是課程評價的“對象”,又是課程評價的主體。而在多元評價的主題中,教師與兒童則是主體中的主體。

拓展閲讀:教育學難點

1、在我國,最早把教和育連在一起的是——孟子。

2、教育就其定義來説,有廣義和狹義之分。

廣義的.教育泛指增進人們的知識、技能和身體健康,影響人們的思想觀念的所有活動。

狹義的教育主要是指學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據一定的社會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施加身心影響,把他們培養成一定社會或階級所需要的人的活動。

3、學校教育包括三個基本要素,即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響。

4、教師在教育過程中發揮主導作用的原因在於:

第一教師承擔着傳承人類文明和促進社會發展的重任;

第二教師受過專門的職業訓練;第三、青少年處在身心迅速發展的時期。

5、受教育者(學生)是教育的實踐對象的原因是:

一方面,受教育者作為發展中的人所具有的發展性和不成熟性,決定了他有接受教育的必要性;

另一方面,受教育者作為主客體統一的人所具有的能動性和主體性,決定了他可以成為自我改造和自我塑造的主體。

6、教育影響是教育內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及其聯繫的總和。它是教育實踐活動的工具,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

7、學校教育制度簡稱學制,是指一個國家各級各類學校教育的系統,雙軌制學制主要存在於19世紀的歐洲國家。

單軌制學制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美國形成的一種學制。

分支制學制是20世紀上半葉由前蘇聯建立的一種學制。

我國近代學制的情況:1902年,我國頒佈了第一個近代學制“壬寅學制”;1904年,我國頒佈了“癸卯學制”,這是我國第一個正式實施的學制。1922年,我國頒佈了“壬戌學制”,即通常所説的六三三學制,一直用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第2篇】大學教育學知識點總結

大學教育學知識點總結1

從國小到大學,可以説我一直都在接受教育,可是坦白説,要不是這學期學習了教育學,我根本就不會知道,除了儒家思想的“因材施教”這一古文化遺產涉及到教育之外,我所接受的十幾年的教育竟然擁有如此廣闊的研究領域,胡老師打破傳統教學方式採用的“理論+案例+我”的授課方法更是讓我對教育這門學科刮目相看,也改變了之前對教育學的幼稚的偏見。

記得第一次翻開《新編教育學》這本書時,我發現裏面的內容特別枯燥乏味,幾乎都是一些關於教育與社會呀,教育原則和方法啥的,好像與我們的生活經驗、情感體驗有很大的距離。於是就想,學不學教育學用處不大,不學教育學以後照樣能教好學。後來上了胡老師的課之後,我才明白,我完全誤解了教育學,更別談其功能了,特別是自己親自上講台談論《全身反應法在國小英語教學中的運用》後感觸更深。教育學是師範類學生的必修課,其目的是使學生通過教育學的學習掌握教育的基本原理,樹立正確的教育思想,培養從事教育教學的工作能力等。由此可見,教育學對培養未來合格人民教師的作用是確信無疑的。如果大家都跟我一樣繼續持有這種偏見,教育的未來和學生的前程就很危險了。

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我發現老師很精明,想必他料到了我們會對教育學產生偏見,並且可能會不喜歡上這門課,所以就採用“理論+案例+我”的創新教學方法,給我們耳目一新的感覺。

胡老師採用的這種創新教學方法,以理論與實際有機整合為宗

旨,遵循教學目的的要求,以案例為基本素材,把整個學期合理整合為課前分組搜尋典型案例、課上學生共同探討和最後老師分析總結案例三個階段,將我們引入一個特定事件的真實情境中,培養了我們反思、創新的能力,使理論與實際得到緊密結合。課前我們在老師的指導下,深入角度地上網搜索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典型事件及其相關的內容、情節、過程和處理方法等,提高了我們的實際操作能力;課堂上我們以所蒐集到的案例為基本素材,或單獨站上講台,或組織團體辯論,思想深刻的胡老師也積極與我們雙向和多向互動,平等對話和研討,培養了我們的批判反思意識及團體合作能力,並促使我們充分理解了課前課上研究現象的複雜性、變化性、多樣性等屬性,在思索過程會考慮如何將教學理論運用於實際。這種理論加案例教學法是討論對話式的而非灌輸式的,是集體合作式的而非個體式的,是批判反思式的而非結論教條式的。從這種意義上講,它不僅僅只是一種簡單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技巧,而是一場涉及從知識觀、教學觀、師生觀到具體的課堂組織形式、教學手段的廣泛變革。而從整個課堂效果來看,這樣創新的教學方式也不失為一種彌補當前教育學教學不足的有效形式。

提到當前的基礎教育改革,胡老師首先給我們提出了幾個極具探討性的問題,比如應試教育合理與不合理,理想教學,文理分科與不分科等等,極具針對性和時代感,體現了對當前基礎教育改革和發展中的重大理論問題與實踐的關注。在課堂上,胡老師對新的思想、新的探索、新的理念也都有所涉及,比如教師做家教能不能收錢等,豐

富了教學內容,擴大了我們的學習視野.使教學活動充滿生機,而不是空洞的教育理論、規律、原則、方法的滿堂灌。

胡老師成功的教學方式表明,案例教學是培養新型教師的有效形式。現代教師角色的轉變,要求不再是依賴別人告知的如何去做,而應當成為理智的有自主意識和能力的決策者、實踐者。案例教學以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為主,引導學生通過自身努力,對教育現象做出自己的判斷,並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這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決策能力和實踐能力。

以上是我對教育學和胡老師教學方式的觀點和評價,希望胡老師在案例教學上繼續努力實踐,不斷完善,讓更多的師範生瞭解最前沿的教育理念。最後,我想説一下我的困惑。本學期我們除了學習教育學外,王老師的`《英語教學法》也涉及到了教育。問題是,她希望並鼓勵我們按照傳統方式在課堂上講課,其目的只是傳授知識而已,和我們在胡老師的課堂上所接受的“教育以培養學生思考能力為目的”不一致,因此我有點莫衷一是、無所適從的感覺。如果老師有時間的話,麻煩你解答一下,謝謝了。

大學教育學知識點總結2

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收穫和感受很多;從專家的進座;教育法規的學習;教學設計的交流等給現代教學和自身提高都有較大幫助,現將作個小結如下:

當前,我國以現代信息技術為先導的新技術革命,正在不斷深入到人類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刻地影響着人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特別是利用衞星電視網絡、電信網絡和計算機網絡即世界上的所謂“三大通訊”網絡上的教學資源開展的現代遠程教育,更是使我們的學習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傳統封閉的學校教育體系被打破了,知識與信息的傳播、存儲與檢索方式都發生了革命性的鉅變。

一、現代遠程教育改變了我們的學習環境。

現代遠程教育是隨着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而產生的一種新型教育形式,是構築知識經濟時代人們終身學習體系的主要手段。它以教育技術和媒體為課程載體,採用多媒體教學和開放的學習模式,為學習者創造了一個前所未有的、令人耳目一新的嶄新學習環境。在這樣的學習環境裏,學習者除了擁有最基本、最主要的包括教材、學習參考資料、學習指導在內的文字教材外,還可以收看著名專家、的授課音像(錄像帶、vcd光盤);通過雙向視頻直播系統收看“直播課堂”的直播或錄像;通過vod視頻點播課程。為了加強教師與學習者的溝通和聯絡,學校還根據課程和實際情況,在學習者自學的基礎上建陽教師進修學校還派出老師到各校指導學習,收集學員見意、解答疑難問題、組織學員討論等;為了加強學習者之間的聯絡和交流。

二、現代遠程教育的學習給我們學校帶來的方便

遠程教育的學習是學習化社會人們自主學習的一種形式,它不僅是一種增長知識的學習,而且還是一種與每個人各部分經驗相融合的、發掘學習者內在潛力的學習活動。由於現代遠程教育的學習環境和它所具有的顯著特徵,學習者想要達到學習目標,就必須努力更新自己的學習觀念,對學習活動進行計劃、調節、控制和評價。從而提高學習成效的謀略和技巧的總和;這樣一來給我們的在繼續教育提供方便。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1、可以樹立牢固終身學習的學習觀念

新技術革命帶來了嶄新的學習環境,不但知識的增長速度驚人,知識的更新週期更是大大的縮短。學會學習、終身學習已成為21世紀學習與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是人類生存和社會發展的必須。因此,教師可以樹立終身學習的新觀念;要趕上發展地區就必須不停的學習新教育教學方法,更新自己,適應現實的社會;對於我們現代遠程教育的學習者來説,更應具有內在的自發的學習動機。

2、要制定適合自己學習的學習計劃

現代遠程教育要求每一個學習學員,在入學時都應制定個人學習計劃,即對自己所修讀的全部課程做一個總體的規劃。我首先,要進行自我分析,分析自己已有的知識水平、學習能力、學習效率以及以往的學習經驗等,找出自己的長處、短處,及自己的興趣和愛好,這樣才能制定最佳的學習計劃。其次,要科學運籌學習的時間和空間,不能與工作時間相摩擦,無法開展學習。現代信息技術改變了傳統的學習方式,使學習者在家裏、單位、休閒場所都可以自主學習;

3、特別注重自主學習

遠程教育的教學模式強調以學習者為中心,強調學習者學習的自主性和能動性,在發揮學習者主體作用,不斷培養學習者的主體意識,不斷擺脱原有的依賴性被動性,使學習者能夠進行自主學習、學會學習。對學習能力的培養、訓練,着眼於調動學習者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從而不斷提高學員自主學習的獨立性和自覺性;但是,還要對收看音像課和上網查詢等助學服務使用給予具體的指導。

總之,現代信息技術為核心的現代遠程教育,為我們營造了一個嶄新的學習環境,使人們的學習可以在校內,也可以在校外,在社會的任何一個場所主動的進行學習。它正在改變着我們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更是從根本上改變了我們原先的傳統學習模式,給我們帶來了新的學習觀念和新的學習方式。遠程的學習者必須充分了解自己所在的學習環境,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通過學習,努力掌握學習技巧、策略。最終學會學習。

【第3篇】教育學重要知識點總結

1、教育學是研究教育現象、揭示教育規律的一門科學。

2、我國春秋末年的《學記》是世界上第一部論述教育問題的專著。比古羅馬昆體良的《論演況家的教育》早約三百年。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長”、“不陵節而施”(體現了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反映了啟發性教學原則);“教學相長”(體現了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作用相統一的教學規律)。

3、捷克誇美紐斯1632年的《大教學論》是近代第一部系統論述教育問題的專著。他提出了班級授課制。

4、美國杜威的《民本主義與教育》強調“兒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學”的方法,開創了“現代教育派”。

5、蘇聯贊可夫的《教學與發展》把學生的“一般發展”作為教學的出發點與歸屬。

6、美國布魯納的《教育過程》的主要思想是結構主義和發現法的教學方法。

7、蘇聯蘇霍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其著作被稱為“活的教育學”和“學校生活的百科全書”。

8、教育的概念:廣義指社會教育、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個方面;狹義指學校教育;偏義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會屬性有:永恆性、歷史性、相對獨立性。

10、我國封建社會學校的教學內容主要是:“四書”(《大學》、《中庸》、《論語》、《盂子》);“五經”(詩、書、禮、易、春秋)。其貫穿了儒家思想。

11、遺傳素質對人的身心發展不起決定作用,社會環境對人的發展起着決定性作用。但環境決定論又是錯誤的,因為人接受環境影響不是消極的、被動的,而是積極的能動的實踐過程。

12、我國普通中學的雙重任務是:培養各行各業的勞動後備力量;為高一級學校輸送合格新生。

13、我國全面發展教育的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技術教育。

14、“雙基”是指系統的科學文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務之一是發展學生的智力,包括觀察力、想象力、思維力、記憶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維能力是決定性的因素。

16、體育的根本任務是增強學生體質。

17、蔡元培於1912年最早提出美育,並主張“以美育代宗教”。

18、美育的任務:(1)使學生具有正確的審美觀和感受美、鑑賞美的知識與能力;(2)培養學生表現美和創造美的能力;(3)培養學生的心靈美和行為美。

19、勞動技術教育的任務:(1)培養學生的勞動觀點,養成正確的勞動態度和習慣;(2)教育學生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生產知識和勞動技能。

20、義務教育是依法律規定、適齡兒童和青少年都必須接收,國家、社會、家庭予以保證的國民教育。義務教育是一種強制性教育。

21、教師是教育工作的組織者、領導者,在教育過程中起主導作用。

22、教書育人是教師的根本任務。

23、教師勞動的特點:(1)複雜性、創造性;(2)時間上的連續性、空間上的廣延性;(3)長期性、間接性;(4)主體性、示範性。

24、教師的素養:職業道德素養、知識素養、能力素養。

25、學生是教育的'客體、是自我教育和發展的主體、是發展中的人。

26、我國新型師生關係的特點是:(1)尊師愛生;(2)民主平等;(3)教學相長。從根本上説,良好師生關係的建立取決於教師的教育水平。

27、教學是教師和學生共同組成的傳遞和掌握社會經驗的雙邊活動。

28、教學是實現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徑。教學永遠具有教育性。教學是學校的中心工作,學校工作心須堅持以教學為主,全面安排的原則。

29、教學過程是教學信息反饋和師生雙邊活動的過程,教學中教師起主導,學生是主體。教師的主導作用不是包辦代替。

30、課程是學校教育的核心,是學校培養未來人才的藍圖。

31、編寫學科課程標準和教材應遵循的原則:思想性和科學性統一;理論聯繫實際;穩定性和時代性結合;系統性和可接受性結合。

32、知識不等同於智力,掌握知識的多少並不能標誌智力發展的水平。教學過程中要把掌握知識和發展智力結合起來,只重視能力培養的形式教育論(英國洛克)和只重視知識傳授的實質教育論(英國斯賓塞)都是錯誤的。

33、赫爾巴特提出了傳授知識與思想品德教育相統一的規律。

34、教學過程的基本階段:(”激發學習動機;(2)感知教材,形成表象;(3)理解教材,形成概念,這是中心環節;(4)鞏固知識;(5)運用知識,形成技能技巧。

35、主要的教學原則:(1)科學性與教育性相結合的原則;(2)理論聯繫實際的原則;(3)直觀性原則;(4)啟發性原則;(5)循環漸進原則;(6)鞏固性原則;(7)因材施教原則。

36、兩種對立的教學方法思想是啟發式和注入式。我們應當提倡啟發式,反對注入式。

37、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課堂教學。

38、常用的教學方法:

(1)以語言傳遞為主的教學方法:①講授法:②談話法;⑧討論法;④讀書指導法。

(2)以直觀感知為主的教學方法:①演示法;②參觀法。

(3)以實際訓練為主的教學方法:①練習法;②實驗法:⑧實習作業法;④實踐活動法。

(4)以探究活動為主的教學方法:發現法。

(5)以情感陶冶(體驗)為主的教學方法:①欣賞教學法;②情境教學法。

39、教學工作的基本環節:(1)備課;(2)上課(教學工作的中心環節);(3)課外作業的佈置與批改;(4)課外輔導;(5)學業成績的檢查與評定。

40、教育的發展

一、教育的概念

1、教育活動是人類社會獨有的活動;

2、教育活動是培養人的社會實踐活動;

3、學校教育是一種專門的培養人的社會實踐活動;

4、教育概念的擴展一大教育觀的形成。

二、教育的歷史形態

依據教育的正規化程度、實施機構和在不同歷史階段的存在方式,可以將教育的形態進行 不同類型的劃分。

依據教育的正規化程度劃分的教育形態。在教育發展史上,教育的形態經歷了從非形式 化到形式化,再到制度化教育的演變。

依據實施教育的機構劃分的教育形態。按照教育的實施機構,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家庭 教育等多種教育形態在實體化教育產生以後,就同時並存於不同的社會之中。

三、教育發展的歷史階段

根據教育在不同歷史階段的存在方式劃分教育的形態,可以將教育劃分為原始社會的教 育、佔代社會的教育和現代社會的教育。

(一)原始的教育形態

1、教育和生產勞動、社會生活具有融合性;

2、教育具有原始性;

3、教育具有同一性。

(二)古代社會的學校教育形態

1、學校的產生

第一,生產的發展,桂會生產力水平的提高,為學校的產生提供了物質上的準備。

第二,統治階級對人才的需求,為學校的產生提供了社會條件。

第三,文字的產生和文化的發展,為學校的產生提供了現實條件。

2、古代學校教育的特點

第一,學校教育與生產勞動相脱離,成為一種相對獨立的社會活動。

第二,學校教育為統治階級所壟斷,具有鮮明的階級性、森嚴的等級性。

第三,學校教育的內容主要是古典人文學科和治世之術,有明顯的保守性。

第四,教學的組織形式主要是個別教學,教學方法主要是灌輸與死記,同時也注重在實踐 中學。

第五,教育的象徵性功能占主導地位。

第六,出現專科教育和職業技術教育的萌芽,但尚未形成自己的體系。

(三)現代教育形態

1、現代教育的特點

第一,現代教育具有鮮明的生產性。

第二,現代教育逐步走上了大眾化道路。

第三,現代教育內容日益科學化。

第四,班級授課製成為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

第五,現代教育形成了比較完備的教育系統。

2、現代教育發展的趨勢

第一,教育終身化。

第二,教育社會化。

第三,教育生產化。

第四,教育民主化。

第五,教育國際化。

第六,教育現代化。

第七,教育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