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關於農村留守婦女生活狀況的調研報告

欄目: 調研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1.55W

關於農村留守婦女生活狀況的調研報告

關於農村留守婦女生活狀況的調研報告

民革岐山支部 孫淑娟

近年來,隨着城市工業化進程的不斷加快,越來越多的農村青壯年男勞力遠離土地,湧進城市,期望通過在城市務工增加收入,改善家庭經濟狀況,也使得農村形成了婦女留守家庭的性別分工新模式。農村留守婦女是城市化背後的支撐力量,也是農業現代化的主力軍,在城市化進程推進和新農村建設的今天,探討農村留守婦女問題有着重要的意義。

2018年3-4月,民革岐山支部組織黨員開展了“農村留守婦女生活狀況”調研活動,旨在通過調研,瞭解我縣農村留守婦女當前生活中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向有關方面提出有針對性的意見和建議。參與本次調研活動的黨員有8名,調研活動前後歷時兩月,涉及岐山縣近半數鄉鎮,調研以訪談為主,接受訪談的農村婦女幹部10人,農村留守婦女代表30餘人。

一、我縣農村留守婦女基本狀況

目前,我縣總人口48萬,其中女性總人口23萬,佔總人口的47.9%;農村婦女87826人,其中農村留守婦女4846人,佔農村婦女總人口的5.5%。通過彙總信息,發現農村留守婦女羣體有以下特點:

地域性分佈明顯。越是工商業聚集或者特色種植業、養殖業發達的鄉鎮,農村留守婦女越少。相反,工商業發展落後,特色種植、養殖業發展不充分的地方,留守婦女則相對較多。

層級化現象明顯。年齡在40歲以下的婦女只佔留守婦女羣體的20%左右。這類年輕留守女性往往出自丈夫在外有技術、收入不錯的家庭,在縣城買房或租房,陪孩子讀書是其主要職責。有些會選擇在超市打工,有些選擇做微商,有些則無所事事,出入麻將館、歌廳等場所。真正留在農村的農村留守婦女往往是那些年齡較大,文化層次較低,家境不好的40歲以上婦女,佔農村留守婦女羣體的近80%。農村人結婚早、生育早,男子不到50歲便做了爺爺的情況比較普遍。當前城市建設對民工需求量大,一個家庭中,公公在本省二三線城市打工,小夫妻赴北上廣打工,婆婆在家看護小孩,再照顧自己的公婆,同時兼務莊稼的情形較為常見。這部分女性,有少部分接受過國中文化教育,大部分只上過掃盲班或根本就沒上過學。

關愛留守婦女成效顯著。一是各方合力促進農村留守婦女身體健康。縣婦聯協調縣衞生局,依託鎮村衞生院開展婚前醫學檢查、“兩癌”、衞生保健等知識宣講,並定期開展義診查體活動,提高了廣大婦女自我保健意識和預防疾病知識水平。二是農村留守婦女技能培訓工作如火如荼。縣婦聯、縣人社局、縣農業局、縣科協等部門針對農村留守婦女積極開展烹飪、刺繡、家政及種養技能培訓,為婦女創業就業提供技能保證。據統計,2017年在故郡鎮、益店鎮、蔡家坡鎮、青化鎮等鎮村開展各類技能培訓活動83期,受益人數6700人。三是扶持農村留守婦女自主創業、抱團發展成效明顯。比如岐山縣青化鎮“萍萍專業刺繡合作社”,雍川鎮“鳳鳴手工空心掛麪廠”等都是由農村留守婦女牽頭髮展的企業,目前運營良好,在社會上有較大影響。

二、我縣農村留守婦女目前面臨的困難

一是高齡留守婦女生活贍養成問題。彭某,京當鎮某村留守婦女,今年83歲。丈夫、兒子皆已去世,兒媳赴外地替孫子看護孩子。三個女兒,一個在縣城帶孫子上學,兩個在外地打工,老人一人居家,老來無依、身體常病,生活很是問題。類似這種情形的老人在調查到的各個村組幾乎都有。

二是家庭負擔重,對子女疏於管教。留守婦女普遍文化程度不高,教育意識不強,再加上現實生活迫使她們忙於家務勞動和農業生產,無力在子女的教育培養上下大功夫,大多數除了在生活上能為子女提供一定的支持外,無力在子女學習和思想上給予有效教育與監管,只能聽之任之。部分留守婦女反映,由於無力照顧子女教育,導致了子女學習成績落後,甚至染上不良習慣,影響了農村下一代人的素質提升。

三是農閒時節,打散工機會少,收入少。調研發現,工商業相對發達的地方和特色種植業、養殖業發達的地方,留守婦女比較容易找到工作。如栆林鎮神差村婦女常去鄰近的眉縣獼猴桃產業園鋤草、施肥、疏花、疏果;京當鎮東北片留守婦女主要去鄰近的青化鎮蘋果產業基地打工。相對的,蒲村鎮、故郡鎮等地留守婦女就近打工機會則要少得多。而與此同時,特色種植發展好的鄉村則存在用工荒的問題。

四是安全感降低,婚姻容易出現問題。在家庭關係中,夫妻關係是核心,但這是留守婦女和丈夫用電話微信聯繫遠遠實現不了的。在農村,大部分留守婦女的丈夫一年回家2-3次,有的過年才回一次家,有的甚至幾年都未回過家。有些留守婦女生活交際範圍小,長期積累的感情壓力沒有合適的宣泄渠道,負面情緒無從發泄排解,極易引發心理健康問題和婚姻危機。

三、意見和建議

留守婦女問題和其他留守人員問題一樣,是國家在轉型發展的過程中,由於地區之間生產力發展不平衡而導致的客觀社會問題,僅僅依靠婦聯等羣團組織,無法解決這個複雜問題,因此我們建議:

一是充分認識農村留守婦女羣體在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中的作用。農村青壯年男勞力之所以能扔下家,義無反顧進城,就是因為身後有留守婦女給予的堅實支撐。如果留守婦女羣體出現問題,勢必動搖男勞力繼續留在城市的信念。農村青壯年男勞力進城後,農業生產從土地的翻耕到播種、施肥、田間管理、收割等各個環節以及飼養牲畜、種植蔬菜等,都靠留守婦女操勞。與此同時,隨着大量男勞力的外流,使留守婦女在角色定位上由原來的"主內"轉變為現在的既"主內"又"主外",成為家庭倫理關係和鄉村鄰里關係的主要維護者,鄉村良好風氣的主要塑造者。所以,農村留守婦女羣體的生活狀況不僅關乎其個人的幸福指數,更關乎城鎮化進程和新農村發展大業。

二是關注農村年邁留守婦女養老問題。一方面,重視鄉規民約的道德約束力,將孝敬老人寫進鄉規民約,在農村開展孝道文化教育,弘揚中華民族尊老愛親的優良傳統,教育引導年輕人關心、關愛居家老人,常回來看看,常打電話,給予足夠的精神慰藉。另一方面,積極推進農村養老的社會化。利用既有的農村幸福院資源,為這些不願離家的老人提供上門服務,保證其居住環境衞生,三餐有着,身體出現異常狀況能儘早發覺,儘早醫治。

三是搭建平台幫助留守婦女早日致富。全力開展招商引資工作,發展特色農業,為留守婦女創造在家門口就業的機會。岐山縣具有便利的交通條件和豐富的礦產資源,還有肥沃的土地和悠久的歷史文化,這些因素使岐山發展工業、特色種植業、養殖業以及全域旅遊成為可能。相信當前的招商引資工作將在不久的將來為岐山人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為岐山人創設闔家團圓、共同創業、共享幸福的機會和條件。

四是豐富農村留守婦女的文化生活。健康豐富的文化體育生活是減輕留守婦女精神負擔的一劑良藥。利用文化站、婦女活動之家等文體場所,組織留守婦女參加健身操、廣場舞等活動,在每年各級舉辦的文化體育活動中參加比賽,既豐富文化生活,又為留守婦女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