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暑假實踐調研報告多篇

欄目: 調研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1.76W

暑假實踐調研報告多篇

【第1篇】暑假實踐關於民辦教育發展狀況調研報告範文

民辦教育作為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組成部分,是由社會力量舉辦的各級各類學校和教育機構的統稱,它是由國家機構以外的社會組織或者個人,利用非國家財政性經費,面向社會舉辦學校及其它教育機構的活動。

為了更好地推動民辦教育事業的發展,區政協教科文衞委員會通過實地訪談、召開座談會、查閲資料等方式,對區內民辦學校的情況進行了一次比較全面的瞭解。現就區民辦教育發展現狀、存在問題,以及解決這些問題,促進民辦教育健康、規範發展,提出幾點意見。

一、民辦教育興起的必然性和重要作用

(一)民辦教育的興起是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的必然結果。

發展民辦教育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發展和完善的必然要求,具有深刻的歷史必然性。

首先,我們的基本國情之一,就是在經濟比較落後的條件下辦大教育。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還比較落後,國家財力十分有限,地區發展很不平衡,國家對發展教育事業的財政性支出受到國家總體經濟實力的限制;而對於擁有12億人口的大國,要實現社會經濟的全面發展進步,就必須努力提高國民教育的普及水平,不斷提升教育層次,以求把沉重人口負擔轉化為人力資源的優勢。因此,我們的教育就一定是大教育。而當前,僅靠政府的財政性教育投入,遠不能滿足教育事業發展的需要,也辦不成真正的大教育,要辦好大教育,不走多形式的路子,我們就別無選擇。因此,國家鼓勵社會力量多形式參與辦學,各個地區從當地的實際出發,制定有利於吸納社會資金辦教育、有利於社會力量參與發展教育的政策,是適合我國國情的發展教育事業的有效途徑。

其次,發展民辦教育,是推動教育自身深化改革的有效途徑。面對21世紀發展要求,我們的教育觀念、教育體制、教育結構、人才培養模式、教育內容和教學方法都明顯滯後,影響了青少年的全面發展,不能適應全面提高國民素質的要求。從表面上看,鼓勵社會力量辦學,發展民辦教育,是一個辦學體制改革的問題。實際上,他所涉及併產生的影響,是從教育思想觀念到教育管理體制、學校內部運行機制,乃至人才培養模式等全方位的變革。由於社會力量參與辦學,在教育管理中發揮了市場經濟的調節作用,民辦學校在優化教育資源配置、提高教育質量和辦學效益、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和實施特色辦學方面擁有更多的自主權、更大的靈活性、更強的緊迫感,突破了政府辦學面臨的種種障礙。

基於這種現實,政府辦學與社會力量辦學共同發展,兩條腿走路是我國教育發展的重要特色,也將是長期的教育發展格局。

(二)民辦教育在教育事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從我區乃至更大範圍的實際情況來看,民辦教育事業的發展在以下幾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一是打破了政府包攬辦學的傳統格局,在擴大教育規模、改善辦學條件等方面作出了積極的貢獻。增強了教育的供給能力。

二是吸納了社會資金,補充政府教育經費之不足,一定程度上緩解教育事業發展需要和政府投入不足的矛盾,併為增加教育資源總量、充分開發利用和優化配置現有教育資源起到了積極作用;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和擴大了居民教育消費,促進了教育與社會經濟的結合。

三是一定程度上滿足了社會對教育的多層次、多樣化的需求。由於民辦教育(尤其是義務教育階段的民辦教育)在辦學上的特點和優勢,目前不少民辦學校教育教學質量比較高,已經成為優質教育資源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民辦學校的興起,彌補了過去辦學體制下老百姓對學校別無選擇的不足。

四是促進了教育思想觀念的更新,推進了辦學體制、教育模式和學校內部運行機制等教育改革的深化。

據統計,到年底,全國民辦教育機構達6.12萬多所,在校生總規模達1115.97萬人,辦學範圍覆蓋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等各個領域,民辦教育已經成為我國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區民辦教育的基本情況

我區民辦教育起步尚早,但發展是比較緩慢的。年實驗國際學校(國小)創辦,是我區第一所民辦學校,但因其規模較小,收費較高,更主要當時民辦學校在市尚不成氣候,普通百姓少有問津,因此影響並不大。

年黨中央、國務院在《中國教育改革發展綱要》中明確提出積極鼓勵、大力支持、正確引導、加強管理的民辦教育發展方針。區民辦教育事業發展進入了新時期。年7月,師萃職業學校建立,年9月,中學建立,年前後,民辦外國語學校、大附屬實驗學校建立,年外國語學校分校正式開辦,同期一批民辦幼兒園也先後建立(有的是企業辦幼兒園通過改制成為民辦性質的幼兒園)。

幾年來,我區民辦教育不僅在數量上有了明顯的增加,在辦學質量上也呈現不斷上升的勢頭。僅以年我區三所民辦國中(南外分校初建,沒有畢業生)會考文化成績為例,總均分、總分合格率、優生率各項統計數據均超過市平均水平。其中中學、民辦外校在某新聞媒體刊登的會考排行榜上位居前20名。附校今年首批高中學生參加高校統一招生考試,除一部分學生被綜合類高等學校錄取外,有近20人被藝術、體育類學校錄取,反映出學校在抓學生綜合素質提高方面取得了明顯的成績。

民辦教育發展的社會效益也在不斷顯現出來。過去的優質教育資源供給總體不足,每年都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外流到其他地區,使得教育發展的步伐難以加大、加快。而近幾年,由於民辦學校的發展,優質教育資源的規模和總量不斷擴大,滿足了地區廣大人民羣眾對教育的多層次、多樣化需求,而且還吸引了外地區一批優秀生源,改變了過去辦學體制下老百姓無選擇的局面。民辦教育的發展還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比較明顯的是地區的變化,師範大學附屬實驗學校和外國語學校分校的先後建立,對這一地區的建設發展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民辦教育事業的發展,使區公辦學校與民辦學校共同存在、共同發展,互相競爭、互相促進的辦學格局初步形成。

三、民辦教育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與困難

我區民辦教育事業雖然有了長足的發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從全國的發展趨勢和國家對民辦教育發展要求來看,同一些民辦教育發展較快的地區比較,以及同我區教育改革發展的現實要求、社會各界對發展教育的期望相比較,目前,還存在不少問題,不少民辦學校在辦學過程中還面臨一些實際困難。根據調查、研究及分析,我們認為,當前我區民辦學校主要面臨以下幾個方面的困難:

1、民辦教育的發展為教育事業發展作出了很大的貢獻。但由於思想解放是一個長期而艱難的過程,人們對民辦教育的認識還沒有完全到位,還常常有失於偏頗,因此出現種種看法也不足為奇了。從人們的談論中,我們會時而聽到民辦教育衝擊論、多餘論、贏利論、懷疑論等。

2、基本建設困難重重。以中國小為例,目前,部分民辦學校還沒有自己獨立的校舍,依靠租借場地辦學,由於受資金和場地的限制,學校只能長期處於小規模、低水平上運轉。對民辦學校的徵地優惠政策沒有落實,對學校資產屬性問題爭議較大,大部分學校靠自身的能力無法解決校舍等資金需求大的基本建設問題,基本建設困難已經成為困擾着大多數民辦學校發展的關鍵環節。中學就是一個比較典型的例子,儘管做了多方面的的努力,其校舍建設問題至今得不到妥善解決。

3、辦學經費籌措渠道不暢。雖然民辦學校在經費籌措上出現了多種籌資方式,但是大多數學校的辦學經費還是依靠向學生收取學雜費。這種籌資方式只能以維持學校日常的運轉為主,難以在短時期內有較大的積累用於改善辦學條件和擴大教育規模。而收費標準過高,又難以吸納更多的生源。有的學校每年要拿出一大筆資金用於租借校舍,增添了學校和學生在資金上的壓力,同時也客觀上導致了教育資源的流失。目前,不少企業和財團有投資辦學的願望,但是由於受到多方面的政策限制,特別是投資回報問題還沒有從根本上得到解決,他們投資辦學的積極性沒有發揮出來,對教育投資還顧慮重重。民辦學校難以吸納社會各界的投資,也難以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得快速發展。

4、幹部教師隊伍不穩定、年齡結構不合理、難以吸引中青年教師到校任教,是當前困擾廣大民辦學校發展又一個重要問題,可能也是一個最為關鍵的問題。由於人們對民辦學校認識上的不全面,加之有些民辦學校對有關政策(如工齡、醫療養老保險等)落實不到位,所以教師特別是中青年教師對民辦學校認識還心存疑慮,民辦學校只能是主要靠聘請退休人員和兼職人員到校工作。在我們調查中發現,在一部分情況好一點的學校,退休人員和兼職人員佔到三分之一,在情況稍差一點的學校,竟佔到三分之二以上。而民辦學校教師的流動性更大,越是優秀教師,越是容易擇高枝而去。這種狀況,使得民辦學校難以建設一支相對穩定的、年齡結構合理的、高水平的幹部教師隊伍,這種狀況嚴重不適應民辦教育發展的需要,制約了大多數民辦學校在教育教學管理和教育教學改革方面的探索,影響了其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還增加了學校的教育成本。

5、招生方面無限制自主權和有限制自主權的矛盾。以前民辦學校招生一般是採取考試或變相考試的方法,進行生源的選擇,因此一些比較優秀的學生進了民辦學校。這種民辦學校在招生上享有無限自主權的做法在某種程度上挫傷了公辦學校辦好學校、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積極性,公辦學校一直很有意見。年根據教育均衡發展的原則,有關部門對民辦學校招生採取了電腦派位的做法(這種做法得到了公辦學校的普遍歡迎),儘管還有20%甚至更大幅度的擴招指標(這種做法又被公辦學校認為是新政策實施不徹底的留尾巴之舉),但民辦學校還是認為招生選擇的空間被大大地壓縮了,招生上的自主權沒有真正體現出來。今年民辦學校新生的質量比往年有了一定程度上的下降;更有的民辦學校由於自身的原因,出現招生數量不足,辦學規模偏小的狀況。如何既能體現教育均衡發展的原則,又把握好民辦學校招生自主權的度,還需要很好地探索。

四、民辦教育發展對策與建議

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決定指出,要完善和規範以政府投入為主、多渠道籌措經費的教育投入體制,形成公辦學校和民辦學校共同發展的格局。為進一步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精神,貫徹落實《民辦教育促進法》和一系列法規文件的有關精神,結合我區民辦教育的實際情況,更好地滿足社會教育需求,推動民辦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特提出以下建議:

1、進一步統一思想,營造有利於民辦教育發展繁榮的社會環境。

年10月在召開的全國民辦教育發展論壇會上提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滿足羣眾對教育提出的全面、優質、多樣化的需求,必須充分調動社會一切積極因素,採取更有力的政策支持,營造更寬鬆的社會環境,大力促進民辦教育可持續發展。

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多做工作,使全社會尤其是從事教育工作的同志克服狹隘的教育觀,正確地認識民辦教育,認清民辦教育是我們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無論民辦還是公辦學校,都是為社會與經濟發展培養人才。在培養人才社會活動的這一根本屬性上,民辦教育和公辦教育並無天然的本質區別;而在教育目的、教學內容與方法、教育質量標準及辦學實效方面更無不可逾越的鴻溝和界限。惟此,我們才能從政策及在社會地位角度,為民辦教育的發展營造寬鬆的環境,有利於民辦教育健康、順利發展。

2、加強對民辦教育的統籌規劃。

把發展民辦教育作為推進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重要舉措之一。政府及其職能部門在指定教育發展規劃、調整教育佈局時,對各級各類民辦學校的發展也要進行統籌規劃,制定民辦教育發展的長遠規劃和近期計劃,明確民辦教育發展思路、發展目標和重點,進一步完善民辦教育的辦學體系和管理體系,在發展民辦教育方面邁出更大的步伐。用一段時間,基本形成以政府辦學為主體、公辦學校和民辦學校共同發展的教育新格局。

民辦教育屬於選擇性教育,發展民辦教育要從最大限度滿足人民羣眾多層次、多樣化教育需求出發,着力體現民辦教育的選擇性、特色性和開放性等特點。新時期民辦教育發展重點應該放在非義務教育階段(非義務教育主要包括學前教育、高中教育、成人教育、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等),尤其是高中階段和高等職業教育上;同時應該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並舉,多種形式並舉。總體來講,民辦教育在發展方向上,應向開放性、職業性、多樣化方向發展;在結構上,向非義務教育尤其是高中階段教育和高等職業教育發展。

學前教育通過轉制等多種形式,優化資源配置,基本走向民辦;義務教育是以政府辦學為主,保證適齡兒童、少年均能就近接受九年義務教育的前提下,設立少量民辦中國小,使之辦成高標準、高質量、高水平的特色學校,為社會提供選擇機會,並依社會的實際需求,通過舉辦民辦中國小解決流動人口子弟接受九年義務教育問題;積極鼓勵社會力量以多種形式舉辦高中階段的各類教育。

當前,大力發展民辦教育,主要不是依靠新建學校和增加學校的數量,而是首先要改善辦學條件,優化資源配置;要制定鼓勵優惠政策,吸引社會力量對民辦教育的投入,要認真研究、積極推進各級各類公辦學校的改制工作,特別是企業學校劃轉剝離後的改制工作,採取國有民辦或公辦民助的方式,探索公辦教育的多種實現形式。

3、加強對民辦教育的宏觀管理。

為促進民辦教育的健康發展,教育行政部門對民辦教育的管理應逐步做到科學化、規範化,要在加強宏觀指導,淡化直接管理,強化服務職能方面下大力氣改進。相對於政府對公辦學校的管理而言,對民辦學校的管理更應強調學校依法自主管理和社會參與管理的方式。

依法治教,加強對民辦教育的宏觀管理。首先要按照屬地化管理的原則,理順管理體系,健全管理機構,明確管理職責。教育行政部門的各業務科室要根據有關規定將民辦學校與公辦學校納入管理範疇,在保證民辦學校享有政策規定的辦學自主權的前提下,同樣給予服務指導,推動民辦學校與公辦學校共同發展。

對民辦教育要堅持依法管理,減少消極限制,給民辦教育留下發展的空間。不該管、管不好的不必去管,不要代替學校去做他們自己該做的事情,以使行政管理服務於民辦教育的發展。營造優良的發展環境,使民辦教育能邁出更大的步伐。

根據有關政策、原則,保障民辦學校享有真正意義上的招生自主權,以凸顯民辦學校的辦學特色。

4、促進民辦學校教師隊伍建設。

要根據國家法律及有關政策,促進民辦學校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指導和幫助民辦學校制定並實行教師的聘用和管理辦法,根據有關規定合理解決涉及教師切身利益的一系列問題,逐步建立起民辦學校教師來源的正常渠道。

5、形成公辦、民辦教育良性競爭的局面,促進教育事業大發展。

國家明確指出:要逐步建立以政府辦學為主體,社會各界共同辦學的體制,基本形成公辦學校和民辦學校共同發展的格局。對此,公辦學校與民辦學校既要有數量上的共同發展,又要在教育質量方面共同提高,共同發展,還要優勢互補、取長補短地共同發展。

通過良性競爭,促進和實現公辦、民辦教育共同發展,是我們的目標。在競爭日趨激烈的教育市場中,民辦學校與公辦學校應該比什麼?聯繫教育實際,我們以為應該比如何適應市場挑戰,比如何實施素質教育,比多樣化和選擇性,比新型靈活的辦學機制。一旦真正實現了公辦教育與民辦教育的良性競爭、優勢互補、取長補短共同發展的局面。教育就會展現出嶄新的面貌。

6、民辦學校要走有內涵、有特色的發展之路。

《民辦教育促進法》的頒佈,為民辦學校的改革和發展創造了更好的條件和環境,同時,也對民辦學校的發展提出了新的挑戰。如何在新的歷史條件和環境中發揮更大的功能,形成自己適當的定位、特色和發展走向,是影響民辦學校發展的重大戰略問題。

民辦學校在辦學的基本要求方面與公辦學校應該是一致的,而且,也必須遵循學校教育的基本規律。但是,民辦學校也應該具有自己獨特的價值和意義。十年前,民辦學校的定位基本上是公辦學校的補充。它的存在和發展主要是為了彌補在基本普及義務教育和為人民羣眾提供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中公辦學校力量和資源的不足,或者叫做拾遺補缺。從拾遺補缺的意義説,過去民辦學校的定位和價值主要體現和反映在數量方面,以及以教育的相對封閉為背景,那麼,現在民辦學校的定位和價值則應該體現在辦學質量、辦學特色和功能上。即民辦學校應該認真地思考自己在辦學模式、教學質量、管理體制,以及社會服務等方面形成自己的優勢。換句話説,新形勢下民辦學校的發展應該重視自己的內涵,形成自己的辦學特色。只有這樣,民辦學校才能夠更好地發自己的作用,才有利於自己更好地發展。否則,在民辦教育激烈競爭的形勢下,優勝劣汰也是必然的趨勢了。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已頒佈實施,國家大力發展民辦教育的方針政策進一步明確,為民辦教育的發展開拓了廣闊的空間。民辦學校面臨着新的發展機遇,的民辦教育也正在不斷地壯大。我們將繼續關注民辦教育的發展,促進我區公辦教育、民辦教育共同發展,使教育不斷上台階,在富民強區戰略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第2篇】2022暑假實踐關於民辦教育發展狀況調研報告範文

民辦教育作為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組成部分,是由社會力量舉辦的各級各類學校和教育機構的統稱,它是由國家機構以外的社會組織或者個人,利用非國家財政性經費,面向社會舉辦學校及其它教育機構的活動。

為了更好地推動民辦教育事業的發展,區政協教科文衞委員會通過實地訪談、召開座談會、查閲資料等方式,對區內民辦學校的情況進行了一次比較全面的瞭解。現就區民辦教育發展現狀、存在問題,以及解決這些問題,促進民辦教育健康、規範發展,提出幾點意見。

一、民辦教育興起的必然性和重要作用

(一)民辦教育的興起是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的必然結果。

發展民辦教育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發展和完善的必然要求,具有深刻的歷史必然性。

首先,我們的基本國情之一,就是在經濟比較落後的條件下辦大教育。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還比較落後,國家財力十分有限,地區發展很不平衡,國家對發展教育事業的財政性支出受到國家總體經濟實力的限制;而對於擁有12億人口的大國,要實現社會經濟的全面發展進步,就必須努力提高國民教育的普及水平,不斷提升教育層次,以求把沉重人口負擔轉化為人力資源的優勢。因此,我們的教育就一定是'大教育'。而當前,僅靠政府的財政性教育投入,遠不能滿足教育事業發展的需要,也辦不成真正的'大教育',要辦好大教育,不走多形式的路子,我們就別無選擇。因此,國家鼓勵社會力量多形式參與辦學,各個地區從當地的實際出發,制定有利於吸納社會資金辦教育、有利於社會力量參與發展教育的政策,是適合我國國情的發展教育事業的有效途徑。

其次,發展民辦教育,是推動教育自身深化改革的有效途徑。面對21世紀發展要求,我們的教育觀念、教育體制、教育結構、人才培養模式、教育內容和教學方法都明顯滯後,影響了青少年的全面發展,不能適應全面提高國民素質的要求。從表面上看,鼓勵社會力量辦學,發展民辦教育,是一個辦學體制改革的問題。實際上,他所涉及併產生的影響,是從教育思想觀念到教育管理體制、學校內部運行機制,乃至人才培養模式等全方位的變革。由於社會力量參與辦學,在教育管理中發揮了市場經濟的調節作用,民辦學校在優化教育資源配置、提高教育質量和辦學效益、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和實施特色辦學方面擁有更多的自主權、更大的靈活性、更強的緊迫感,突破了政府辦學面臨的種種障礙。

基於這種現實,政府辦學與社會力量辦學共同發展,兩條腿走路是我國教育發展的重要特色,也將是長期的教育發展格局。

(二)民辦教育在教育事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從我區乃至更大範圍的實際情況來看,民辦教育事業的發展在以下幾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一是打破了政府包攬辦學的傳統格局,在擴大教育規模、改善辦學條件等方面作出了積極的貢獻。增強了教育的供給能力。

二是吸納了社會資金,補充政府教育經費之不足,一定程度上緩解教育事業發展需要和政府投入不足的矛盾,併為增加教育資源總量、充分開發利用和優化配置現有教育資源起到了積極作用;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和擴大了居民教育消費,促進了教育與社會經濟的結合。

三是一定程度上滿足了社會對教育的多層次、多樣化的需求。由於民辦教育(尤其是義務教育階段的民辦教育)在辦學上的特點和優勢,目前不少民辦學校教育教學質量比較高,已經成為優質教育資源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民辦學校的興起,彌補了過去辦學體制下老百姓對學校別無選擇的不足。

四是促進了教育思想觀念的更新,推進了辦學體制、教育模式和學校內部運行機制等教育改革的深化。

據統計,到年底,全國民辦教育機構達6.12萬多所,在校生總規模達1115.97萬人,辦學範圍覆蓋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等各個領域,民辦教育已經成為我國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區民辦教育的基本情況

我區民辦教育起步尚早,但發展是比較緩慢的。年實驗國際學校(國小)創辦,是我區第一所民辦學校,但因其規模較小,收費較高,更主要當時民辦學校在市尚不成氣候,普通百姓少有問津,因此影響並不大。

年黨中央、國務院在《中國教育改革發展綱要》中明確提出'積極鼓勵、大力支持、正確引導、加強管理'的民辦教育發展方針。區民辦教育事業發展進入了新時期。年7月,師萃職業學校建立,年9月,中學建立,年前後,民辦外國語學校、大附屬實驗學校建立,年外國語學校分校正式開辦,同期一批民辦幼兒園也先後建立(有的是企業辦幼兒園通過改制成為民辦性質的幼兒園)。

據統計,到年10月,我區有各級各類民辦學校和民辦教育機構28所。其中,幼兒園10所,國小3所,國中4所,高中2所,(大附屬實驗學校設國中部和高中部,外國語學校分校設國小、國中、高中部。),中等職業學校1所。佔全區幼兒園、中國小總數的13%(其中幼兒園、國小、國中、普通高中、中等職業學校分別為16.9% 、7.9%、17.4%、40%、25%);培訓機構11所。民辦教育在校生6107人(不含培訓機構),佔全區在校生總數12.34%(其中幼兒園、國小、國中、普通高中等職業學校分別為21.70%、6.48%、14.99%、23.57%、10.26%)。

幾年來,我區民辦教育不僅在數量上有了明顯的增加,在辦學質量上也呈現不斷上升的勢頭。僅以年我區三所民辦國中(南外分校初建,沒有畢業生)會考文化成績為例,總均分、總分合格率、優生率各項統計數據均超過市平均水平。其中中學、民辦外校在某新聞媒體刊登的會考排行榜上位居前20名。附校今年首批高中學生參加高校統一招生考試,除一部分學生被綜合類高等學校錄取外,有近20人被藝術、體育類學校錄取,反映出學校在抓學生綜合素質提高方面取得了明顯的成績。

民辦教育發展的社會效益也在不斷顯現出來。過去的優質教育資源供給總體不足,每年都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外流到其他地區,使得教育發展的步伐難以加大、加快。而近幾年,由於民辦學校的發展,優質教育資源的規模和總量不斷擴大,滿足了地區廣大人民羣眾對教育的多層次、多樣化需求,而且還吸引了外地區一批優秀生源,改變了過去辦學體制下老百姓無選擇的局面。民辦教育的發展還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比較明顯的是地區的變化,師範大學附屬實驗學校和外國語學校分校的先後建立,對這一地區的建設發展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民辦教育事業的發展,使區公辦學校與民辦學校共同存在、共同發展,互相競爭、互相促進的辦學格局初步形成。

三、民辦教育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與困難

我區民辦教育事業雖然有了長足的發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從全國的發展趨勢和國家對民辦教育發展要求來看,同一些民辦教育發展較快的地區比較,以及同我區教育改革發展的現實要求、社會各界對發展教育的期望相比較,目前,還存在不少問題,不少民辦學校在辦學過程中還面臨一些實際困難。根據調查、研究及分析,我們認為,當前我區民辦學校主要面臨以下幾個方面的困難:

1、民辦教育的發展為教育事業發展作出了很大的貢獻。但由於思想解放是一個長期而艱難的過程,人們對民辦教育的認識還沒有完全到位,還常常有失於偏頗,因此出現種種看法也不足為奇了。從人們的談論中,我們會時而聽到民辦教育'衝擊論'、'多餘論'、'贏利論'、'懷疑論'等。

2、基本建設困難重重。以中國小為例,目前,部分民辦學校還沒有自己獨立的校舍,依靠租借場地辦學,由於受資金和場地的限制,學校只能長期處於小規模、低水平上運轉。對民辦學校的徵地優惠政策沒有落實,對學校資產屬性問題爭議較大,大部分學校靠自身的能力無法解決校舍等資金需求大的基本建設問題,基本建設困難已經成為困擾着大多數民辦學校發展的關鍵環節。中學就是一個比較典型的例子,儘管做了多方面的的努力,其校舍建設問題至今得不到妥善解決。

3、辦學經費籌措渠道不暢。雖然民辦學校在經費籌措上出現了多種籌資方式,但是大多數學校的辦學經費還是依靠向學生收取學雜費。這種籌資方式只能以維持學校日常的運轉為主,難以在短時期內有較大的積累用於改善辦學條件和擴大教育規模。而收費標準過高,又難以吸納更多的生源。有的學校每年要拿出一大筆資金用於租借校舍,增添了學校和學生在資金上的壓力,同時也客觀上導致了教育資源的流失。目前,不少企業和財團有投資辦學的願望,但是由於受到多方面的政策限制,特別是投資回報問題還沒有從根本上得到解決,他們投資辦學的積極性沒有發揮出來,對教育投資還顧慮重重。民辦學校難以吸納社會各界的投資,也難以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得快速發展。

4、幹部教師隊伍不穩定、年齡結構不合理、難以吸引中青年教師到校任教,是當前困擾廣大民辦學校發展又一個重要問題,可能也是一個最為關鍵的問題。由於人們對民辦學校認識上的不全面,加之有些民辦學校對有關政策(如工齡、醫療養老保險等)落實不到位,所以教師特別是中青年教師對民辦學校認識還心存疑慮,民辦學校只能是主要靠聘請退休人員和兼職人員到校工作。在我們調查中發現,在一部分情況好一點的學校,退休人員和兼職人員佔到三分之一,在情況稍差一點的學校,竟佔到三分之二以上。而民辦學校教師的流動性更大,越是優秀教師,越是容易擇高枝而去。這種狀況,使得民辦學校難以建設一支相對穩定的、年齡結構合理的、高水平的幹部教師隊伍,這種狀況嚴重不適應民辦教育發展的需要,制約了大多數民辦學校在教育教學管理和教育教學改革方面的探索,影響了其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還增加了學校的教育成本。

5、招生方面無限制自主權和有限制自主權的矛盾。以前民辦學校招生一般是採取考試或變相考試的方法,進行生源的選擇,因此一些比較優秀的學生進了民辦學校。這種民辦學校在招生上享有無限自主權的做法在某種程度上挫傷了公辦學校辦好學校、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積極性,公辦學校一直很有意見。年根據教育均衡發展的原則,有關部門對民辦學校招生採取了電腦派位的做法(這種做法得到了公辦學校的普遍歡迎),儘管還有20%甚至更大幅度的擴招指標(這種做法又被公辦學校認為是新政策實施不徹底的'留尾巴'之舉),但民辦學校還是認為招生選擇的空間被大大地壓縮了,招生上的自主權沒有真正體現出來。今年民辦學校新生的質量比往年有了一定程度上的下降;更有的民辦學校由於自身的原因,出現招生數量不足,辦學規模偏小的狀況。如何既能體現教育均衡發展的原則,又把握好民辦學校招生自主權的度,還需要很好地探索。

四、民辦教育發展對策與建議

黨的xx屆三中全會'決定'指出,要'完善和規範以政府投入為主、多渠道籌措經費的教育投入體制,形成公辦學校和民辦學校共同發展的格局'。為進一步貫徹落實黨的xx大精神,貫徹落實《民辦教育促進法》和一系列法規文件的有關精神,結合我區民辦教育的實際情況,更好地滿足社會教育需求,推動民辦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特提出以下建議:

1、進一步統一思想,營造有利於民辦教育發展繁榮的社會環境。

年10月在召開的全國民辦教育發展論壇會上提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滿足羣眾對教育提出的全面、優質、多樣化的需求,必須充分調動社會一切積極因素,採取更有力的政策支持,營造更寬鬆的社會環境,大力促進民辦教育可持續發展。

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多做工作,使全社會尤其是從事教育工作的同志克服狹隘的教育觀,正確地認識民辦教育,認清民辦教育是我們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無論民辦還是公辦學校,都是為社會與經濟發展培養人才。在培養人才社會活動的這一根本屬性上,民辦教育和公辦教育並無天然的本質區別;而在教育目的、教學內容與方法、教育質量標準及辦學實效方面更無不可逾越的鴻溝和界限。惟此,我們才能從政策及在社會地位角度,為民辦教育的發展營造寬鬆的環境,有利於民辦教育健康、順利發展。

2、加強對民辦教育的統籌規劃。

把發展民辦教育作為推進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重要舉措之一。政府及其職能部門在指定教育發展規劃、調整教育佈局時,對各級各類民辦學校的發展也要進行統籌規劃,制定民辦教育發展的長遠規劃和近期計劃,明確民辦教育發展思路、發展目標和重點,進一步完善民辦教育的辦學體系和管理體系,在發展民辦教育方面邁出更大的步伐。用一段時間,基本形成以政府辦學為主體、公辦學校和民辦學校共同發展的教育新格局。

民辦教育屬於選擇性教育,發展民辦教育要從最大限度滿足人民羣眾多層次、多樣化教育需求出發,着力體現民辦教育的選擇性、特色性和開放性等特點。新時期民辦教育發展重點應該放在非義務教育階段(非義務教育主要包括學前教育、高中教育、成人教育、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等),尤其是高中階段和高等職業教育上;同時應該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並舉,多種形式並舉。總體來講,民辦教育在發展方向上,應向開放性、職業性、多樣化方向發展;在結構上,向非義務教育尤其是高中階段教育和高等職業教育發展。

學前教育通過'轉制'等多種形式,優化資源配置,基本走向民辦;義務教育是以政府辦學為主,保證適齡兒童、少年均能就近接受九年義務教育的前提下,設立少量民辦中國小,使之辦成高標準、高質量、高水平的特色學校,為社會提供選擇機會,並依社會的實際需求,通過舉辦民辦中國小解決流動人口子弟接受九年義務教育問題;積極鼓勵社會力量以多種形式舉辦高中階段的各類教育。

當前,大力發展民辦教育,主要不是依靠新建學校和增加學校的數量,而是首先要改善辦學條件,優化資源配置;要制定鼓勵優惠政策,吸引社會力量對民辦教育的投入,要認真研究、積極推進各級各類公辦學校的改制工作,特別是企業學校劃轉剝離後的改制工作,採取國有民辦或公辦民助的方式,探索公辦教育的多種實現形式。

3、加強對民辦教育的宏觀管理。

為促進民辦教育的健康發展,教育行政部門對民辦教育的管理應逐步做到科學化、規範化,要在加強宏觀指導,淡化直接管理,強化服務職能方面下大力氣改進。相對於政府對公辦學校的管理而言,對民辦學校的管理更應強調學校依法自主管理和社會參與管理的方式。

依法治教,加強對民辦教育的宏觀管理。首先要按照'屬地化'管理的原則,理順管理體系,健全管理機構,明確管理職責。教育行政部門的各業務科室要根據有關規定將民辦學校與公辦學校納入管理範疇,在保證民辦學校享有政策規定的辦學自主權的前提下,同樣給予服務指導,推動民辦學校與公辦學校共同發展。

對民辦教育要堅持依法管理,減少消極限制,給民辦教育留下發展的空間。不該管、管不好的不必去管,不要代替學校去做他們自己該做的事情,以使行政管理服務於民辦教育的發展。營造優良的發展環境,使民辦教育能邁出更大的步伐。

根據有關政策、原則,保障民辦學校享有真正意義上的招生自主權,以凸顯民辦學校的辦學特色。

4、促進民辦學校教師隊伍建設。

要根據國家法律及有關政策,促進民辦學校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指導和幫助民辦學校制定並實行教師的聘用和管理辦法,根據有關規定合理解決涉及教師切身利益的一系列問題,逐步建立起民辦學校教師來源的正常渠道。

5、形成公辦、民辦教育良性競爭的局面,促進教育事業大發展。

國家明確指出:要逐步建立以政府辦學為主體,社會各界共同辦學的體制,基本形成公辦學校和民辦學校共同發展的格局。對此,公辦學校與民辦學校既要有數量上的共同發展,又要在教育質量方面共同提高,共同發展,還要優勢互補、取長補短地共同發展。

通過良性競爭,促進和實現公辦、民辦教育共同發展,是我們的目標。在競爭日趨激烈的教育市場中,民辦學校與公辦學校應該比什麼?聯繫教育實際,我們以為應該比如何適應市場挑戰,比如何實施素質教育,比多樣化和選擇性,比新型靈活的辦學機制。一旦真正實現了公辦教育與民辦教育的良性競爭、優勢互補、取長補短共同發展的局面。教育就會展現出嶄新的面貌。

6、民辦學校要走有內涵、有特色的發展之路。

《民辦教育促進法》的頒佈,為民辦學校的改革和發展創造了更好的條件和環境,同時,也對民辦學校的發展提出了新的挑戰。如何在新的歷史條件和環境中發揮更大的功能,形成自己適當的定位、特色和發展走向,是影響民辦學校發展的重大戰略問題。

民辦學校在辦學的基本要求方面與公辦學校應該是一致的,而且,也必須遵循學校教育的基本規律。但是,民辦學校也應該具有自己獨特的價值和意義。十年前,民辦學校的定位基本上是公辦學校的補充。它的存在和發展主要是為了彌補在基本普及義務教育和為人民羣眾提供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中公辦學校力量和資源的不足,或者叫做'拾遺補缺'。從'拾遺補缺'的意義説,過去民辦學校的定位和價值主要體現和反映在數量方面,以及以教育的相對封閉為背景,那麼,現在民辦學校的定位和價值則應該體現在辦學質量、辦學特色和功能上。即民辦學校應該認真地思考自己在辦學模式、教學質量、管理體制,以及社會服務等方面形成自己的優勢。換句話説,新形勢下民辦學校的發展應該重視自己的內涵,形成自己的辦學特色。只有這樣,民辦學校才能夠更好地發自己的作用,才有利於自己更好地發展。否則,在民辦教育激烈競爭的形勢下,優勝劣汰也是必然的趨勢了。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已頒佈實施,國家大力發展民辦教育的方針政策進一步明確,為民辦教育的發展開拓了廣闊的空間。民辦學校面臨着新的發展機遇,的民辦教育也正在不斷地壯大。我們將繼續關注民辦教育的發展,促進我區公辦教育、民辦教育共同發展,使教育不斷上台階,在'富民強區'戰略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第3篇】暑假實踐關於外向型經濟發展狀況調研報告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隨着省沿江大開發戰略的實施和城市發展的南延東進,尤其是產業佈局、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和城鄉統籌發展的逐步深化,區已經成為我市沿江大開發的主要戰場和產業佈局調整的重點地區,區正面臨着實現經濟發展提檔升級、二次騰飛的千載難逢的戰略機遇。面對新的形勢,如何搶抓機遇、科學謀劃、強力推進作為區經濟發展重要引擎的外向型經濟更快更好地發展,是我們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圍繞這一課題,近期我們開展了廣泛的調查研究。現報告如下:

一、我區外向型經濟發展的基本情況及分析

從具體因素分析:我們採取從不同地區、不同行業、不同規模企業抽樣調查的方法,先後召開兩場座談會(外向型企業負責人座談會和從事招商引資工作街道分管領導座談會),向比較有規模的駐區三資企業發放了調查問卷,並走訪了部分三資企業。從企業發展狀況、投資環境、政策環境、產業環境、競爭環境、發展中面臨的主要問題以及對我區招商引資工作的建議等幾個方面進行了調查和分析。

1、外向型企業發展狀況分析。

調查發現,約70%以上的外向型企業都處於盈利狀態,但也有個別企業因產品營銷或內部管理等問題,出現了虧損,有的甚至已經停業。對於是否在區追加投資,佔54.5%的企業表示還沒有確定,只有27.3%的企業明確表示要追加投資。多數企業盈利而又對未來追加投資持觀望態度,説明既看好中國的市場前景,堅持做好在中國的投資佈局,又採取了小心謹慎的應對措施。因此,我區外向型企業發展狀況總體良好,但喜中有憂。

2、外向型經濟發展的投資環境分析。

調查顯示,69.7%的外商對政府辦事效率、政府官員及公眾對外資的態度、執法機關依法行政、廉潔自律和相關優惠政策的落實情況較為滿意;65.5%的外商認為在我區投資的一般管理成本、勞動力成本、當地員工素質、短期資金的可獲得性和基礎設施屬中等水平;對於中方履行合同的狀況,90.9%的外商還是比較認可的。這説明,政府對外商服務的水平還應進一步提高,在提高當地員工素質和短期融資、規劃完善基礎設施上還應進一步挖掘潛力。對於在華投資動因,74.2%的外商認為是利用母公司的特有優勢和中國巨大的市場潛力與高成長性,並且預期有好的投資回報這三個方面的因素很重要;66.7%的外商認為這是其母公司全球戰略的一部分,要為已在華的其他子公司供貨、服務和建立海外市場出口基地;75%的外商把投資的低成本、分散風險、克服貿易壁壘和母國政府的促進政策作為一般重要的因素來考慮。這説明對外商來説,能夠利用自身優勢,開拓中國巨大的市場,並從中獲得很好的投資回報是最重要的。因此,吸引外商過來投資的招商工作固然重要,而為引進來的企業提供後續服務也不容忽視。對於投資所在地的選擇,88.5%的外商對當地經濟發展速度、基礎設施、高素質的員工來源、低運作費用和便於開拓市場等五個因素看得較為重要,而對合作者的要求、外籍人員子女的安排等屬於次要考慮因素。這説明招商引資與促進經濟發展是一個互動過程。招商地區既要做好硬件工作,完善基礎設施,又要做好軟件工作,如對當地勞動力進行培訓,提高勞動力素質;加強執政能力建設,提高機關運行效能等。

3、外向型經濟發展的政策環境分析。

4、外向型經濟發展的產業環境分析。

5、外向型經濟發展的競爭環境分析。

對於在華競爭優勢,93.8%的企業對公司產品系列、製造技術、資金實力、員工培訓、母公司品牌、協作企業等六個方面相當有信心。對於今後發展中可能遇到的障礙與困難,主要是擔心法律環境不完善、不能及時收回貨款和政策不連續、不一致等,其次則為走私與假冒產品、地方市場保護主義、當地員工協調、文化適應等方面的因素。這説明我們要學習並適應在wto的遊戲規則下開展經濟活動,要提高政府政策的透明度、連續性、公平性,要倡導誠信守法,努力打造信用政府、信用企業、信用社會,從而讓外商放手投資、安心經營。

二、加快我區外向型經濟發展的政策建議

今年是全面實施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實現經濟新一輪騰飛的加速之年。我們建議:

1、要注重對產業規劃的後續研究,以科學的產業規劃引導外向型經濟發展和招商引資工作。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科學的產業規劃,明確的功能定位,是發展好外向型經濟的重要前提,是做好招商引資工作的根本指南。沒有科學的產業規劃作指導,經濟發展就沒有重心,招商引資就沒有方向。實際上,我區已經嚐到了注重產業規劃的甜頭。這幾年來,區委、區政府根據全市總體規劃和地域及經濟發展潛力,特別是結合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總體產業規劃,提出了構建一帶兩區三大板塊生產力佈局和三集中的規劃思路,以此引導全區的經濟工作,突出強化配套功能,搶抓大道、疏港大道、仙新大道建成通車有利契機,高品位搞配套園區規劃,嚴格按照配套功能化佈局,編制控制性詳規。僅年-年,我區先後累計撥出1000多萬元,用於對接開發區產業規劃,編制了全區的產業發展佈局和產業園區的規劃,並重點以經濟技術開發區為主攻點,搞好基礎設施和配套環境建設,把園區建設成產業與環境相映襯,人與自然相交融的生態園區,從而做出了配套經濟的特色。在編制全區規劃的過程中,區委、區政府又立足全市、全省和經濟發展的大格局,專門編制了《區開放型經濟專項規劃》,針對期間產業規劃方面存在的不足和期間面臨的重大機遇,對我區外向型經濟的發展方向、發展策略、發展措施、產業佈局和行業選擇等進一步明確,充分體現了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既符合區情,又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是我們今後發展外向型經濟和開展招商引資工作的根本指南。我們一定要按照這個規劃的要求,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變招商引資為招商選資。多選符合產業規劃、技術含量高、市場潛力大、發展後勁足的項目落户,不選低技術、沒潛力、沒後勁的項目。多選具有產業集聚效應、龍頭潛力的項目落户,不選產業關聯度差、沒有帶動效應的項目。多選土地集約、生態友好的項目,不選土地浪費和環境污染的項目。同時,我們還必須加強對詳細產業規劃的後續研究,根據全市、全省、經濟發展態勢和產業規劃的推進情況,及時對有關指標進行修正和調整,使產業規劃更好地指導我們的實踐。

2、要善於引勢、借勢和造勢,為我區外向型經濟發展拓展更大空間。如果單從我區自有的發展資源來看,似乎空間越來越小,優勢越來越差,發展壯大經濟越來越困難。但區域內有國家級的經濟技術開發區和蓬勃發展的仙林大學城,經濟技術開發區具有強大的產業集羣,形成的四大支柱產業已經發展到相當規模,特別是平板顯示器的集羣,被授予首批國家級顯示器產業基地;仙林大學城則具有豐富的人才技術資源。如果能很好地從他們那裏引勢、借勢,經濟的發展必將是附之青牛,一躍千里。區委、區政府早就意識到了這一點,在整合三區優勢資源、實現三區共同發展方面大膽創新,尤其是在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中間,還以此為專題,在三區幹部羣眾中進行了一次解放思想、加快發展的大討論活動。經濟部門也積極探索,定時定期與經濟技術開發區招商局溝通聯繫,互通信息資源。在每季度的招商會上,還專門邀請經濟技術開發區分管招商的領導和具體招商人員以及駐經濟技術開發區的跨國公司和國內知名企業老總座談,互相交流,並將的投資環境和區內資源進行介紹,重點推出與之相配套項目。在招商策略上,也緊貼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產業特色,利用其已有的產業集聚效應,從適應其發展趨勢和延伸產業鏈上進行招商,從而引進了相當一批配套項目。在項目選擇上,主攻其工業項目引進同時,加大配套項目和服務項目的引進,努力營造研發在總部、組裝在開發區、生產配套服務在這樣一個工業經濟聯動發展格局。這是一個可喜的開端。今後,我們還應積極探索,建立健全與經濟技術開發區、仙林大學城聯動發展的長效機制,全面搞好服務和對接,明確定位、合理分工、錯位發展,實現政策上互動、優勢上互補、發展上互促。我們還要善於造勢,根據規劃,將加快建設5箇中心,即長江國際航運物流中心、先進製造業中心、全省現代服務業中心、全國重要的科教中心和東部城市綠化中心,這5箇中心都和我區有極大的關係。新一輪產業佈局調整中,把能源產業主要佈局在區,沿江規劃了5個電廠。這些,都是我們營造加快外向型經濟發展新優勢的重要因素,必須認真進行研究,科學加以利用。

3、要創新體制、統籌協調,提高全區招商引資工作的整體效能。招商引資工作必須全區上下一盤棋,整合資源,統籌發展。我區現行的招商體制,在一定時期成效是非常好的,調動了全區上下發展外向型經濟的積極性,但其弊端已經逐漸顯現。我們必須與時俱進,在提高全區招商工作的整體效能方面大膽創新。一是招商政策要一致,避免無序競爭。要研究制定一套符合實際、具有特色、全區協調統一的招商政策,在土地出讓金、税收減免等方面都一致起來。不能再單純地強調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一街一策、一企一策、一時一策。二是招商信息要互通,避免資源浪費。要建立招商信息通報、協調機制,可以區招商部門為中樞,以各街道、部門為節點,建立招商信息的交流系統。三是發展利益要共享,避免利益失衡。這是最為關鍵的問題。要從推動區域共同發展的高度,制定科學的利益分配機制,使提供招商資源的各方,都能合理地分享項目落户發展帶來的收益。四是招商形式要創新,避免守株待兔。要積極探索網上招商、中介招商、委託招商等,以靈活多樣的方式開展招商活動。要加強與經濟技術開發區招商局等方面的合作,組團出擊,壯大聲勢,聯合招商。五是招商隊伍要專業,避免才疏心浮。招商引資工作涉及項目論證、營銷策劃、金融貿易、商務談判以及註冊登記等廣泛知識,要求招商人員不僅有豐富的專業知識,更要有高度的敬業精神和飽滿的工作熱情。因此,我們必須進一步加強隊伍建設,積極引進人才,加強培訓力度,建立一支既有紮實的經濟、法律、金融、外語等專業知識,也有廣泛的公關、談判等技能的高素質的專業招商隊伍。要健全激勵機制,調動招商人員的積極性。

4、要優化硬環境,進一步加快特色園區建設。工業向園區集中,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需要。近年來,我區主要圍繞服務經濟技術開發區,當好配角,大力實施專業化協作配套工程,以園區為載體,突出工業園區建設,大力發展以工業為核心的配套產業。到年底,全區投入工業園區的資金就達25億元,其中基礎設施投入8億元,重點建設了經濟技術開發區等配套企業相對集中的配套園區,並實施市場運作,按照五通一平標準要求建設園區。今後要進一步加快完善園區配套設施建設,為全區的招商引資工作和自身發展、項目承載能力等方面提供更廣闊的空間,為我區更快、更好、更有效地承接經濟技術開發區輻射奠定堅實的基礎。

5、要完善軟環境,努力營造親商、安商、富商的良好氛圍。一要完善一條龍服務流程。對企業來講,時間就是效益、就是金錢。周到高效的服務,可以減少企業運行成本,增加企業競爭活力。我們要認真總結成功經驗,大膽借鑑外地好的做法,從政策諮詢、項目論證、工商税務註冊到各項檢查驗收,為企業提供全程服務,使招商項目儘可能快地落成投產。二要建設一站式服務窗口。目前我區機關部門相對比較分散,企業人員辦事很不方便,有時難免跑冤枉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機關工作整體效率。因此,我們要積極推進政務大廳的建設,使所有涉及經濟發展和招商引資工作的部門集中辦公,並按照工作規律,合理安排部門順序,科學設計工作流程,使企業人員不出政務大廳就能方便快捷地辦好所有事情。三要切實保證有關政策落實。充分用好用足用活省、市關於發展外向型經濟的各項政策,讓符合條件的企業都能最大限度地享受到政策利好的實惠。四要努力維護公正嚴明的法治環境。要推進依法行政,規範對企業的監督和檢查,公正執法,公平執法,杜絕濫用權力的行為。要加快徵信體制建設,促進企業依法經營、誠實守信,切實保障投資者的合法權益。要深化平安建設工作,創造安定和諧的社會環境。五要加強與企業的跟蹤聯繫,搞好延續服務。我們不僅要在引的過程中熱情周到,也要在進以後熱情不減,使企業感到我們始終在關注着他們,為他們服務。要與進區企業保持經常性的密切的聯繫,掌握企業運行情況,聽取企業的意見和建議,幫助企業解決發展中的困難和問題。

【第4篇】暑假實踐關於民營經濟發展現況調研報告範文

去年,區政協成立了專題調研組,就我區民營經濟的發展現狀和存在問題開展重點調研,經過走訪轄區範圍內的近10家大、中、小型民營企業,召開了各類民營企業家參加的座談會和政情通報交流會,在廣泛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形成了以下調研報告。

一、近年來我區民營經濟發展的基本狀況

近年來我區民營經濟呈現出快速發展的良好勢頭,主要有四個特點:

3、綜合實力明顯增強,貢獻份額幅度增加。目前民營經濟已經成為我區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全區整個國民經濟發展中所佔的比重已超過三分之二。名列全國民營企業500強的高力集團的落户,科技、製藥的崛起,鉛鋅銀礦、金陵石化化工二廠等一批大中型國有集體改制企業的加入,我區建設、房地產、方圓置業、蘇星汽車修理廠的成功改制都進一步增強了我區民營經濟的實力和競爭力。同時,全區民營企業在擴大勞動就業上貢獻突出,幾年來共吸納5400餘人就業,成為吸納徵地拆遷勞動力和下崗失業人員就業的重要渠道。

4、政府職能不斷轉變,發展環境逐步改善。去年,區政府按照省、市民營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立足發展,做好服務,狠抓規範,把加快發展民營經濟作為經濟工作中最關鍵的環節來抓,着力引導民營經濟走規模發展的道路,走現代企業的發展道路,走改制發展的道路,不斷拓展民營經濟的發展空間,提升民營經濟的發展層次,增強民營經濟的發展後勁,推動了民營經濟增長速度的再加快,總量規模的再擴大,發展層次的再提升,使民營經濟發展的大環境進一步得到改善。在走訪、座談、調查中,聽到了民營企業家對政府卓有成效的工作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評價。

二、在民營經濟發展中必須關注的幾個問題

從調查的情況來看,我區民營經濟在發展規模、質量、環境等方面較之過去有很大的提升和改善,但與先進地區相比,與省、市民營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解放思想,開拓進取,創造加速發展民營經濟的最佳環境的要求相比,還有不小的差距。我們認為以下幾個問題值得關注:

1、舊的思維定勢依然存在計劃經濟時代民營經濟就是私人經濟、甚至個體經濟的習慣思維普遍存在,認為一切都是私人經營者自己的事。雖然民營經濟逐步上升為區位經濟的主體地位,但過去有些管理部門職能沒有及時轉變,觀念沒有調整到位,這在某種程度上弱化了政府部門對民營企業的指導作用。區由於歷史的原因由農業區轉變而來,基礎條件薄弱,傳統的民營企業規模小、技術差、資金少,客觀上需要政府部門的指導。當前政府部門往往重視大型的、高利税的民營企業,忽視中小型民營企業的行為,不利於中小型民營企業的快速發展,致使我區民營企業處於低層次的發展狀態。

2、產業規劃滯後缺乏對民營經濟總體長遠規劃和相關政策的配套。目前,政府已十分重視民營經濟的發展,但究竟如何推進全區民營經濟的發展,如何設計民營企業的佈局、優化產業結構,從哪裏作為工作的突破口,如何抓落實、抓實效、抓成果,還沒有可以遵循的長遠規劃和配套政策作支持。

3、管理闕失在對民營企業的行政管理行為中,甚至存在與公有制企業不同的雙重標準,還不能做到主動地關心他們、主動地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問題,不合理的收費和不應該甚至非法的亂攤派時有發生。職能部門之間的規範相互衝突,市、區的同性質部門重複收費、國有企業享有的有關國家政策優惠,民營企業不能平等地獲得,政策的不對等、信息不對稱,在很大程度上使民營企業處在一種不公平的政策環境之中。

4、培訓短腿大多數民營企業的經營者在企業經營活動中採用傳統的家長式或家族式管理模式,現代管理知識匱乏和管理手段落後。加入wto以後,民營企業家迫切需要提高經營水平、管理創新水平,需要熟悉國際規範的知識和與經營相關的法律、法規知識。一些企業規章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規範,勞資關係處理不好,容易滋生社會矛盾;有的經營者同時也受到自身知識水平的限制,對企業科學管理重視不夠,企業經營狀況起伏波動較大。

企業的員工培訓問題也比較嚴重,引進人才難或引進人才留不住,用人只能降低標準。在民營企業經營者的隊伍中,不乏低學歷者,企業經營者素質的提高沒有部門來管、來抓。因此,導致民營企業短期行為和缺乏發展的長遠眼光。

對勞動力的培訓還沒有有效的措施,沒有能為民營經濟的健康發展提供合適合用的勞動力,大量的失地農民沒有現代工業的勞動技能,就連基本的工作規範、法律常識、安全要求、企業制度都不瞭解,影響傳統民資企業與現代工業的接軌。

5、服務不到位對引導懂管理、精技術、善經營的高素質人才從事民營企業,缺乏獨立運行的政策措施和優惠待遇,有一些優惠政策受到部分執行部門拖延、推諉不能落實而流於形式,信息不對稱的情況比較突出。我區工業園、創業園、科技園還很少有能真正讓科技人員動心並去創業的優厚條件,與杭州、蘇州等科技園相比,我區民營科技園對高科技項目在資金、地方性收費、土地出讓或批租、人才使用等方面力度不夠,在政策扶持上還缺少吸引力。其結果,使我區的民營經濟多數處在附加值較低的傳統產業之中,民營企業在低層次、低水平上重複擴張,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有些部門重結果、輕過程,重口號、輕落實,重形式、輕扶植的官僚主義作風。另外,在公有企業改製為民營企業的進程中,政府部門如何引導,使這些企業規範化,理順原有勞資、債務、產權等關係,缺乏一個公正的中介組織(不是政府所屬的國有資產管理部門)幫助促進企業按照現代企業制度和市場規則來規範運作。

6、沒有特色產業羣區一直沒有地方特色的產業羣,象以紡織為代表的鄉鎮企業發展模式,以五金為代表的家庭作坊--家族企業發展模式,廣東(東莞)以外來加工業為代表的產業羣。目前全區以整機裝配的企業主要集中在經濟技術開發區,農字號的奶業、花業沒有形成產業規模,以汽車建材為龍頭的商業、服務業起步晚,規模效益尚未體現,沒有成為產業鏈。

上述問題的存在,從根本上阻礙了我區民營企業、特別是民營科技型企業的健康發展,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我區產業結構優化的進程,阻礙了經濟結構調整的順利實現,阻礙了利用民營企業優勢來嫁接公有企業作用的發揮。因此,從我區整個經濟發展的高度重新對民營企業進行定位,不斷改善民營經濟的經營環境和政策環境,是十分必要的。

三、關於扶植、促進我區民營經濟發展的幾點建議

要確保我區民營經濟的發展步入健康的快車道,首先必須解決民營經濟的發展環境和政策環境,引導更多有知識、善經營的高級人才加入民營經濟的行業。同時,從地方政策上完善有關法規,確保民營企業的利益不受侵害。為此,我們提出如下建議:

第一,規劃要先行在我區發展規劃中,將民營經濟發展規劃作為一個專題加以研究,請專家論證,通過人大作出決議,納入我區經濟發展長遠規劃之中。還必須明確規定優先扶植的產業領域或高科技領域,作為鎮街發展民營經濟的依據。

第二,政策多扶持其一,加強民營經濟的政策制定工作,將民營經濟的發展納入地方法規的保護之下,使民營企業的經營者放心,讓計劃從事民營經濟的人才放心。同時規範政府部門對民營企業的行政管理行為,將分散在不同職能部門有關民營企業的有關規定、優惠待遇和優惠政策以規範的形式固定下來,以便於執行。打破國有企業、外商投資企業和民營企業的界限,在科技項目申報、政府資金利用等方面應享受同等待遇。其二,對民營高科技企業,建議設立區長專項資金,同時配套專項政策和使用辦法。其主要目的在於引起社會的關注和吸引高級人才加入到民營經濟的創業中來,以此帶動我區民營高科技產業的發展。其三,建立我區鼓勵高級人才創辦民營科技企業、或到民營企業工作的特殊政策,幫助他們解決後顧之憂。在市人才政策的框架內,建立人才儲備制度,人事部門對民營科技園從事創業或工作的高級人才管理要提前介入。其四,鼓勵有條件的失地農民自主創業,對失地農民的生活、就業的關注是體現以人為本,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思考,招商局要引進投資少、技術要求不太高的小項目,或者主動的牽線搭橋,圍繞大企業設置一些加工點,組織聯營性質的合作社,給與小額的貸款,廉租用地等,幫助他們創業,帶動就業,維護穩定。其五,加大宣傳與指導的力度,做到政策透明,執行規範,改變政府與企業信息不對等的情況,建議政府拿出專項資金,支持簡報、電視台、廣播電台闢專欄用於政策宣傳、信息發佈,節約民營企業管理、經營、交通的費用。

第三、管理更規範規範政府部門對民營企業的行政管理行為。一是政府應為民營企業開闢綠色通道,對我區的民營企業實行掛牌管理。即對民營企業的收費標準、税收標準、檢查標準、由誰負責檢查實施等,由區政府統一制定。檢查人員憑區政府統一印發的證件從事對民營企業的檢查管理行為,凡是超過規定的任何內容,企業有權拒絕執行。對於與市政府有關部門相牴觸的標準,重複的收費要主動地協調,甚至干預。二是對民營企業實施素質創新計劃。參照國家經貿委對國有大中型企業廠長(經理)培訓的做法,對我區民營企業經營者堅持制度化培訓,有效地提高經營者的綜合素質。三是關注改制以後的民營經濟的健康發展。去年以來,全區改制工作進展順利,改制以後的企業情況複雜,區政府應當主動介入,幫助理順產權、勞資關係,健全基本的組織、建立規範的企業制度、跟蹤政策與法規的服務,減少社會矛盾。四是城市化發展中的原工商户的安置問題。大拆遷以後,本區的常住人口相對集中,在規劃上要考慮劃出一定的區域和空間,作為個體工商户、小型的民營企業的安置,不能一拆了之,不能一方面鼓勵新人辦企業,一方面又挫傷老業主的積極性,配合城市化的進程,設計功能區,科學指導安置,避免無序的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