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陝建調研報告參考多篇

欄目: 調研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1.89W

陝建調研報告參考多篇

陝建調研報告篇1

6月15日,聯合利華飲食策劃杯第七屆中國火鍋產業大會在鄭州黃河迎賓館隆重開幕,海底撈、黃記煌、東來順、小輝哥、德莊、劉一手、蜀九香等近300家火鍋企業600多名企業家代表參會。期間中國飯店協會火鍋專業委員會發布了xx-xx中國火鍋產業調查報告,成為直觀反映現在火鍋產業發展現狀的藍皮書。

xx年,全國餐飲收入實現32310億元,同比增長11.7%,這是我國餐飲收入第一次突破3億元。火鍋作為大眾化餐飲的典型代表和排頭兵,xx年僅前50強企業營業額合計就突破400億元。同時由於中國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加之餐飲外賣、跨界眾籌、串串冒菜等小項目劇增等對火鍋的衝擊,火鍋行業的發展遇到了很多阻力,通過協會本年度針對100家不同規模的火鍋企業(31家100個門店以上火鍋企業,16家50-100個門店火鍋企業,36家10-100個名店火鍋企業,以及17家10家門店以下企業)做的調查分析,得出當前火鍋以下幾個發展特點。

1、擴張步伐進一步放緩

xx年全年火鍋門店增長率為21.58%,但是營業額增長率僅為14.95%,火鍋企業的平均淨利率比xx年下降1.5%。在我們調查的100家企業中,新開店數超過100家的僅有3家,其中直營模式1家,特許加盟模式1家,股份有限合作模式1家。xx年有10%的火鍋企業沒有增開新店,43%的企業新開店數在1-5家,相比xx年擴張速度進一步放緩,有51%的調查企業將鞏固現有店面納入xx年的工作重點。

2、直營模式備受親睞

自從黃記煌、巴奴毛肚火鍋等一大批品牌火鍋企業關閉特許加盟業務後,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關注直營模式對於品牌生命力的正面影響。一系類出自加盟店的食品安全事件更是讓企業繃緊了神經。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熱衷於純直營或提高部分直營比例。在本次調查中,xx年新增店面採用純直營或部分直營的火鍋企業佔到66%,只有34%的企業新增店面完全依靠特許加盟,這一變化直接反映出火鍋企業對品牌的重視程度更加強烈。

3、毛利堅挺但純利兩極分化

在本次調查的企業中,普遍看來火鍋企業的毛利率略高於特色餐飲,略低於快餐企業,全國平均毛利率達到54.75,比去年增長了0.85%。在我們調查的100家火鍋企業中52%的企業毛利超過60%,在這百分之六十的企業中絕大多數毛利集中在60%-65%之間,這些企業中有85%是人均消費60-80元之間的企業。相對毛利的堅挺,純利則分化嚴重,有21%的企業xx年利潤增長為0或者負增長。但是同時也有40%的企業純利超過20%,這其中還有10%的企業純利超過30%,單絕大多數純利還是在20-25%這一區間。純利在15%-20%的企業佔到總數的25%,有12%的企業純利在10%以下,這其中多數為大型航母級火鍋企業。

4、大眾消費佔比增加

從今年的調查數據看,大眾餐飲穩坐市場主體,火鍋企業成功實現了大眾轉型、結構優化與動力轉換。人均消費佔有率x高的是60-80元區間,佔到42%。人均消費在60元以下的佔到23%,80-100元的佔到22%,人均消費超過100元的佔有率為13%。可見絕大多數火鍋企業屬於大眾化消費範疇。

5、集團配送比例增幅明顯

為了實現火鍋企業的標準化,同時通過集團配送降低門店採購成本,降低食品安全漏洞隱患,從今年的調查數據看火鍋企業集團總部配送比例較去年有明顯增幅。18%的企業總部配送率超過80%,這其中還有部分企業實現了100%配送。24%的企業總部配送率達到50-70%,21%的企業總部配送率在30-50%,有30%的企業配送率在30%以下。

6、營業額增長被支出增長消化

xx年全國火鍋營業額增長率14.95%,其中3.63%的增長來自食品加工銷售、1.67%的增長來自酒水飲料銷售,貢獻x大的是電子商務銷售的拉動,貢獻率為10.57%。但是支出比例的增加消化了增長帶來的成果。xx年原材料進貨成本佔支出比38.41%,同比上漲了2.57%。房租成本佔支出比例為10.72%,同比上漲2.93%。人力成本佔支出比例21.43%,同比增長2.07%,三項費用合計佔比33.96%,同比上漲2.06%,加上能源成本上漲的0.5%,共計增加運營支出10.13%。同時企業在裝修上投入的成本也越來越多,依據調查數據每平方米裝修投入超過2000元的佔到31%,每平方米裝修投入在1000-2000元的企業佔到46%,如此看來相比14.95%的營業額增長,企業通過增開新店等舉措獲得的營業額增長已經被增加的支出消耗殆盡。

7、更加重視人力資源問題

在我們本輪的調查中,全國火鍋企業員工年平均流失率為14.46%。為了降低流失尤其是核心團隊的流失,企業除了加強自身文化建設、完善日常培訓體系外,很多企業開始選擇通過股權激勵的方式來鼓勵和穩定核心團隊。75%的被調查企業已經開展或正在籌劃開展股權激勵。

8、行業企業信心滿滿

雖然在我們以上介紹的7個行業現狀中可以看出我們火鍋行業面臨諸多挑戰與瓶頸。但是我們火鍋人的敢於拼搏與創新的力量也不容小覷。大家在穩定原有店面的同時也紛紛出牌,提升自己的市場份額與品牌價值。在調查的企業中,82%的火鍋企業在新的一年明確開設新店計劃,38%的火鍋企業將要開創新火鍋品牌,13%的企業計劃進軍新的餐飲業態,15%的火鍋企業將致力於提升外賣份額,大家都看好餐飲市場的長期發展,同時也做好了傳統服務行業面對互聯網時代與消費者不斷變化的消費行為等帶來的一系列挑戰。

陝建調研報告篇2

某建材市場是一個大型的綜合性市場,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總佔地面積10萬平方米。

市場外面是由圍牆包圍而成,呈封閉式,內部道路寬暢,建設和安裝有衞生保潔、倉儲保管、金融、通訊、消防等一流的配套設施。聘請有治安保衞和運輸裝卸隊等,服務周到、熱情,治安狀況良好,大小貨車24小時等候調遣,可以隨時裝卸貨物。

但近兩年來,該建材市場交易額不斷減少,效益每況愈下。管理層們屢次召開會議也百思不得其解。該建材市場的老總慕名找到了我公司,希望我公司可以為其指點迷津,救企業於危急之中。

我公司介入後,對該建材市場進行了全面的調查分析。我公司發現,該建材市場在幾年前,由於本城市尚沒有比較有規模的建材銷售市場,因此其算得上是比較大型的、高檔次的建材交易地點。但隨着本城市經濟的不斷髮展,各種建材市場也如雨後春筍般不斷崛起。而這時反觀該建材市場,就顯得其面積有限、規模小、檔次低,周邊缺乏擴展空間,進一步發展潛力有限,各方面均有待完善。

在這裏,我們總結出了該建材市場在建設和管理中存在的四個突出問題。

首先是市場發展定位不夠高,不適應當前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該建材市場的建立和發展,由於認識上的侷限性,其發展戰略定位不是很高。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市場建設檔次不高,大部分建材經銷商雖能夠歸行入市,但是經營方式仍停留在攤位式經營的水平上,商品以低、劣居多;二是市場銷售覆蓋面不廣,目前該建材市場上的商品多銷在本地及周邊的一些縣城,知名度低,輻射範圍不廣,銷售量有限,影響力低下。

其次是政策法規配套跟不上,進一步發展受阻。主要表現為:一是行政引導不力,導致了市場分散。市場分散既不利於市場的管理,也不利於市場的良性發展,更不利於市場品位的提升;二是徵費政策過緊,各種徵費過高。這無疑會打擊業主的投資信心,很大程度上阻礙了該建材市場的進一步發展。

再次是市場設施不配套,服務質量不高。主要表現在:一是門店(貨位)面積大小不一,不合適。業主普遍反映小户不夠用,大户用不完;二是鋼材貨位場地沒有硬化,場地坑窪不平,積水疏排不暢,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三是無地磅設施;四是倉儲設施不配套,倉庫容量遠不能滿足業主的需要;五是缺乏對裝運隊的有效管理;六是生活設施不配套。

最後是地理位置已不能適應本城市發展的要求。目前該建材市場在市區之中。承載建材商品的重(大)型貨運車輛不適宜進出市區內的市場。同時在市區內設置建材市場,一方面對建材市場自身發展是一個限制,另一方面也影響到城區居民的正常生活,影響到城市的品位和檔次。

因此根據當前建材行業的發展形勢以及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我公司結合調查到的情況,認為必須重新建設該建材市場。因為該建材市場是在市區之中,承載建材貨物的重(大)型車輛不適宜在市區內自由進出市場,並且該建材市場離鐵路和公路交通要道太遠,運輸不方便。其次就是該建材市場建設不規範、不集中,倉儲保管、生活辦公設施不配套,已經遠遠不能滿足業主的需求。再有就是經營户在市場內切割瓷磚和切割鐵製管材時的噪聲污染和粉塵污染超標,嚴重影響了城區居民的正常生活。最後就是目前本城市建材市場銷售狀況已趨於飽和,該建材市場規模小、檔次低,已經不能適應本城市經濟建設迅猛的發展。

因此該建材市場已不宜再繼續留在鬧市區中,必須重新選址,整體搬遷。同時,建設新的建材市場應該重點考慮一下幾個問題:

1、市場定位。新的建材市場應按照立足現在,着眼未來的要求,建設成為當地唯一的綜合性建材經營地,成為專門、集中、門類廣泛、品種齊全、管理統一、服務優質的專業市場,進一步建設成為以建築材料為主,集展示、交易、信息、倉儲、服務為一體的建材貿易集散中心。

2、新的建材市場選址。建議將地址選擇在城郊附近。主要是因為建材產品多屬體重量大的產品,對運輸條件要求較高,而該地段鐵路和公路運輸交通方便,空地較多,便於建設和使用,同時也可拉動該地段的經濟繁榮和勞動就業。

3、建設規模。新的建材市場擬定佔地15萬平方米,其中營業面積4。5萬平方米,倉庫面積3萬平方米,營業門店設計為二層,上層為辦公室、住房,下層為經營門店,倉庫設計為單層。新的建材市場經營門店定為1500個,年銷售額預計為5億元人民幣。

4、新的建材市場投資。新的建材市場預計總投資4500萬元,其中置地費用約1100萬元,建築費用約3400萬元。建設資金可由該建材市場獨立投資興建,也可通過招商引資,實行股份制等方式進行融資。

5、新的建材市場的管理和經營。新的建材市場的管理既可保持原有模式,繼續由市場服務部負責,也可實行股份制,由股東董事會負責實施經營管理。經營方式採取先進的敞開式、超市式經營,裏面經營商品齊全,基礎設施配套齊備,實現“一站式”採購,提供細緻周到的售後服務。

最後,我公司認為新的建材市場也應該大力加強協調,組建市場管理體制,加大行政引導和管理力度,營造良好的經營環境。只有這樣,才能進一步擴大市場規模,增強市場競爭力,擴大市場影響力,提高市場活力

陝建調研報告篇3

在外打拼多年學會了一技之長,增長了見識和才幹,有了新思維和新理念,同時也攢集了一定的資金,又對家鄉情深義重,這些打工者,一旦時機成熟有人提醒,他們一定會返鄉創業。個人認為,返鄉創業是利縣利民的大好事。

一、在當前這種經濟形勢下,由於他們的創業,為很多失業人員和返鄉農民工就業提供了崗位,可以保穩定,保民生;

二、為政府排憂解難,減少就業安置費用;

三、擴大了縣域經濟總量,增加了財税收入,確保了經濟增長。

但是作為一個農民工返鄉創業太難太難。這是前段時間我走訪調查兩户返鄉創業的企業得來的結論。下面我就他們的困難及解決困難的思考歸集如下:

一、困難

1、資金的困難

創業一個企業不是點滴資金能夠解決的事。一是固定資金投入,包括建廠土地,建設廠房,購置機器設備等等。二是流動資金投入,大致包括:原材料採購、庫存產品運輸費用、日常週轉資金、人工工資、水、電、煤等能源消耗等成本性開資、三是廣告、協調、新產品研發等費用資金緊缺成了所有企業都存在的共性問題。

2、用地的困難

創辦一個企業必須要有廠房,要建廠房必須得用地。土地資源是非常緊缺資源,城鎮的土地顯得更為緊張。一是可用土地少;二是用地報批難;三是土地價格高。所以企業建廠用地時,一是難有滿意的可用之地;二是政府沒有現成的可批之地,等手續辦下來,至少一得半年,甚至更長時間,企業籌辦期太長。

3、人才的困難

要辦好一個企業,必須有支撐企業運轉的方方面面的人才。除了有老闆,還得有做事的員工,管事的管理人員和為生產經營服務的後勤人員。通過對兩個企業的走訪,我發現,現在的私營企業基本上都是家族式企業,老公(或老婆)當老闆,老婆(或老公)當技術負責人兼總經理,管生產,管營銷,小叔、小姑或小舅、小姨當保管、會計或出納、採購員等等,沒有現代企業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式,沒有成套的系統的管理[文祕站-您的專屬祕書!]手續制度。嚴重製約了企業的發展壯大。這不難看出,業主不是不想把企業做大做強,而是心有餘而力不足。這些企業缺職業經理,缺技術研發人員,缺市場營銷人才,缺財務管理人才。

4、環境艱難

這些年,政府治理經濟發展環境力度大,效果好。但作為貧困地區,經濟發展環境與沿海發達地區比還是有差距的。首先是硬環境無法比,如交通、能源、城市配套設施等無法比,其次是軟環境,一是政府和各職能部門官員的思想解放程序跟不上,他們往往只盯住企業的產值和税收,忽略其他方面;二是很多優惠政策只是鏡中花,水中月無法落到實處,業主還不敢亂説,説不好得罪誰了自己吃了虧還不知道,只好不説,有人調查時,一概説好。

二、解決這些困難的建議和想法

1、資金困難的解決

一是政府成立融資擔保公司,為有發展前途的企業擔保融資,為守誠信的企業融資擔保,為一時資金週轉困難的企業擔保融資,為企業季節性需求資金融資擔保,保證融資渠道暢通。二是理順銀企關係,建立完善的銀企借貸制度,確保企業資金困難時能及時從銀行貸款,同時,也保證銀行貸出去的款項能按時全額收回。三是引導建立和完善的股份制公司,讓有資金有意願的人到企業入股,增加企業資金,保證入股人的利益實現和到位。四是政府的閒置的資產和土地入股,減少企業固定資產投入,增加企業流動資金。

2、解決用地困難的想法

一是縣裏要為工業用地儲備一定的土地,只要有合適的工業項目,就按程序審批適量的土地供應。二是完善土地流轉制度。成立土地儲備中心和其他可流轉土地所有權或使用權收歸土地儲備中心備用,凡有企業用地申請,根據企業特點和環保要求,批給其適用適量的土地。

3、解決人才困難的想法

一是縣裏為企業招聘急需的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聘用後企業認為他確實為企業發展壯大作出了特殊貢獻或重大貢獻的,經有權部門審核考察合格的可以由縣委提拔為政策相關部門的管理型領導或者由政府重狀。二是企業自己選拔優秀人才,由政府利用創業培訓的平台,為企業免費培訓管理人才和技術人才。三是企業自己招聘急需的人才,聘用人才的人力資源和技術到企業入股,讓人才變為股本,參與企業生產、經營、管理、分紅,讓他們把自己融入到企業中去,死心踏地的去為企業做事。

陝建調研報告篇4

一、調研目的和概況

(一)調研目的

為進一步瞭解市場對會計專業學生人才培養規格的需求變化,以及會計專業在專業設置、素質教育等方面存在的不足,經濟管理教研室組織教師利用課餘時間到湖南省水利廳、立信會計師事務所、大信會計師事務所、安化縣農村信用社等本土企事業單位進行實地調研。

(二)調研方法

問卷調查、訪談調查、電話調查。

本調研發出電子問卷194份,收回問卷170份,涉及頂崗實習單位83家,頂崗實習學生97人;走訪企業5家,訪談對象有管理人員10人,註冊會計師6人,畢業生23人;訪談校內相關專業教師12人。

二、會計行業、企業現狀及人才需求分析

調查結果顯示,由於各行各業、所有大大小小的企事業單位都需要會計人員,所以整個社會每年對會計類人才的需求總量是非常大的。目前會計行業處於低端人才不缺,高級人才告急的階段。出納、普通會計員並沒有出現供不應求的狀況,而要找一個有過硬的專業背景,手中拿着國際認可的會計職業資格證書,並在相關行業中“滾打”過幾年的人才卻是件極不容易的事。

大多企業認為會計是一門技術性和實務性很強的工作,因而他們更看重的是應聘者的經驗和實際操作能力。企業認為現在的會計專業畢業生在實際工作中欠缺的有:

1、實踐經驗,作為一名會計專業者,還要對審計及法律知識有一定程度的瞭解。

2、實務經驗、職業規化及能力與職位的定位。

3、遇到問題無法主動,出色地加以解決,安於現狀,缺少改善工作、管理的建議和見解。

三、會計專業人才需求調研及結果分析

(一)調研企業的人才結構及來源

本次針對企業的學歷需求調查結果顯示,用人單位在人才的使用上逐步趨於理智,用人浪費的現象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從回收的有效調查表來看,中小企業對大專人才的需求成為了這類企業人才需求的主體。

(二)本專業主要崗位羣和工作任務

工作任務

會計

1、執行財務管理制度;正確使用會計科目;

2、填制和審核各種原始憑證;

3、填制記憑賬證;設置和登記各種賬簿;

4、編制會計報表;

5、會計檔案保管。

出納員

1、現金收付、銀行結算業務;

2、登記日記賬;

3、保管支票、匯票、收據和發票;

4、差旅費報銷、工資發放税務會計

税務會計

1、編制企業各類納税申報表;

2、審核下屬公司報送的各類税務表;

3、向税務機關申報納税;

4、按照國家税收法律、法規和有關政策,繳納公司税款。

會計主管

1、制定本企業會計制度;

2、組織領導財會部門工作;

3、充當高層領導的財務管理助手;

4、加強日常財務管理和成本控制;

5、保證按時納税及應交利潤;

6、負責定期財產清查;

7、搞好財務部門人力資源管理。

根據本次調研,一般企事業單位和銀行系統會計人員的除了上述4種崗位外,還有工作崗位:審計、總賬、報表、成本核算、工資核算、納税核算、往來結算、資產管理、財務分析、銀行櫃面出納、銀行信貸、銀行結算、統計等,在這些崗位中,有些只適合本科及以上學歷層次的會計專業畢業生,如審計、總賬、報表、資產管理、財務分析等。能夠適合高職學歷層次的會計專業畢業生的崗位主要是一些理論知識要求不高、技能操作要求比較熟練的崗位。目前適合高職學生的會計類崗位主要有:單位出納員、銀行櫃面出納員、會計信息錄入員、統計員、工資員、成本核算員、倉庫保管員等。

四、20xx年專業建設的設想

通過調研,讓我們瞭解到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專業會計應該注重產學研結合。會計專業在產學研方面要積極探索,建立了產學研結合的長效機制,吸納社會、行業和企業的智力資源和物質資源,進入教學過程。在專業設置、培養方案、教學運行等方面參與並融入到專業人才培養工作中,進一步加快師資隊伍、實踐基地建設,實現學校與社會的結合,師生與勞動者的結合,教學和生產實際的結合,構建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符合學校實際的、靈活多樣的人才培養模式和途徑。

(一)校企合作,制定和優化培養方案。

為使會計專業培養的學生符合社會、行業、企業的需求,我們要經常聘請了校外專家以及院內骨幹教師為專業指導委員會委員,充分發揮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的作用,每年定期召開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專家會議,針對社會對會計專業人才所需的職業技能和綜合素質的要求,聽取企業專家對專業建設、人才培養方案的意見,對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具體內容做了相應調整。

(二)加強實習實訓方面的合作,培養學生的實踐技能。

校內建有實訓室,學生在模擬實訓中切實體會會計工作的真實情況,感受會計的崗位環境和崗位能力需要。簽有校外12個實習基地,在一定程度上補充了校內實踐教學的不足,加強了與企業的合作,送學生去會計師事務所等實習基地考察、實習,培養和鍛鍊了實踐技能。

(三)加強校企合作,共享人力資源。

為了使同學們在學習時能夠理論聯繫實踐,也為了使教學更有針對性,本專業採取“請進來”和“走出去”的辦法,邀請校外專家來本專業做專業講座和擔任實習指導教師,邀請有實際工作經驗的專業人員作兼任教師承擔本專業的部分教學任務,這樣會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動手能力,也促進了“雙證書”教學活動的開展。

與此同時,本專業讓在校優秀教師參與社會和行業培訓,為社會提供專業培訓,有力地服務了地方經濟建設。

陝建調研報告篇5

為了使我們培養的學生能夠儘快適應市場需求,我們通過各種渠道瞭解當前我們國家建設行業的發展狀況、人力資源現狀以及技能人才需求情況,並在此基礎上進行調研分析,同時結合建築企業及畢業生反饋的意見,擬對建築工程技術專業教學計劃重新修訂。現將調研結果作如下報告:

建設事業的改革與發展,急需大批建築技術人才

一、建築業的大發展,迅速擴大了對建築技術人才的總量需求

我國正處在大規模經濟建設時期,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持續增長,20xx年已達55131億元,較之20xx年又增長了12.67%.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60%以上要出建築業及其相關產業完成,近五年來建築業總產值年均增長11.64%,增加值年均增長7.29%,都高於同期國內生產總值6.98%的增長速度。隨着產業規模的擴大,近五年來建築業從業人員以年均4.25%的速度不斷加,行業隊伍的迅速擴大,使得行業對專業人才的總量需求逐年大幅度地增長。

二、我國城市化進程,需要大量建築技術人才提供智力支持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城市化發展迅速。1990年到20xx年,我國城市化率由18.9%迅速提高到39.1%.但與發達國家相比較,我國的城市化水平相當低。十六大明確提出,要加快我國的城市化進程,到20xx年城市化率要達到55%左右,全國城市人口將達到8.2-8.7億。這一宏大的戰略目標,對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方面的專業技術人才提出了急迫的、大量的需求。

三、建設事業中新興行業的出現,拓展了急需人才的技術領域

伴隨着建設事業的改革、發展和市場化進程,近年來出現了從業人員數量增長很快的新興行業,比較突出的有建築裝飾業、房地產業和物業管理業,20xx年這三業中從業人員數量分別已達850餘萬、118萬和233萬。這些新興行業的出現,明顯加劇了人才市場中建築技術人才短缺的局面。

四、建築領域的科學進步,對建築智能化技術人才提出了大量需求

隨着信息技術、控制技術、網絡技術在建築領域的廣泛應用,智能建築工程已成為建築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建築工程先進技術水平的試題和工程投資取向正在發揮重要影響,目前在建築工程智能化方面的投資已佔建築工程總投資的5%-10%,大量現有建築進行建築智能化的改造,建設行業的設計施工和牧業管理單位,已經對建築智能化技術人才,尤其是施工安裝和運行維護的一線人才,提出了越來越迫切的需求。

我國建築技術人才需求分析:

當前,在建築業3893萬從業人員中,生產一線的員技能低,絕大多數未經任何培訓直接上崗,高級工不足2.4%,技師不足1%,高級技師不足0.3%.專業技術人員154.6萬,經營管理人員194.6萬,分別佔從業人員總數的4%和5%,兩類人員合起來僅9%,這個比例數遠遠低於全國各行業18%的平均水平,也低於採掘業。建築技術人才數量上嚴重短缺,是目前建築業面臨的嚴峻問題。

通過調查分析,建築技術人才短缺突出表現在建築工程技術建築裝飾、建築設備這三個專業領域。建築工程技術專業領域建築業從業人員中約78%分佈在建築施工企業和市政工程施工企業,總數為3036萬上以人。目前,專業技術和經營管理人員為310.58萬人,佔從業人員總數的10,23%。專業技術和經營管理人員中,本科以上學歷佔10.19%,專科學歷佔30.40%

今後10年,建築與施工隊伍從業人員按3000萬考慮,技術與管理人員要達到30%,即900萬人左右,未來10年需要補充技術與管理人員600萬人,年均60萬人,若由高、中等職業教育培養其中的60%,每年要培養36萬人。

建築裝飾專業領域

目前,我國建築裝飾業的從業人員已達850萬,其中一線操作人員80%以上是家民工,技師和高級技師的比例均不足1%,專業技術和經營管理人員51萬左右,約佔從業人員總數的65.技術與管理人員的學歷水平之建築工技術領域低,專科及專科以上學歷約佔33.3%.在生產操作人員中,持有職業資格證書或建設職業技能崗位證書高級工為4.04%、技師和高級技師為0.09%。

今後10年建築裝飾業從業人員要達到1100萬技術與管理人員的比例約20%,即220萬人左右,需淨增約150萬人,年均增加約15萬人.若由高、中等職業教育培養中的50%,每年需培養7.5萬人。

建築設備專業領域

20xx年,建築設備安裝領域從業人員443.07萬,在建築業中所佔比例為11.1%根據對部分建築設備安裝企業的調查統計,國有企業、集體企業和農村勞務企業的從業人員分別佔設備安裝領域從業人員總數的10%、10%和80%,這三類企業中技術與管理人員的數量約55.38萬左右,佔該行業從業人員總數的12.5%,生產操作人員的數量約387.69萬,佔該待業從業人員總數的87.5%

今後10年,建築設備安裝業的從業人員要達到500萬,專業技術與管理人員的比例需要30%,10年內需補充約100萬專門人才。若由高、中等職業教育培養其中的60%,即60萬人,每年還需培養6萬人左右。

建築技術專業教育現狀建築技術教育培訓的基本情況

目前,全國設有建設類專業的高職高專院校有290餘所。20xx年建設類高職專畢業生66742人,招生142683人,在校生324144人。

建築技術教育培訓存在的主要問題

(1)教育培訓規模遠遠不能滿足行業需求

建築業專業技術與經營管理人才與從業人員總數的比例按全國各行業平均水平18%計算,目前需要700.74萬人,現在僅有349.20萬人,總量缺口為351.54萬人。20xx年,建設類大中專畢業生達到歷史最高水平,中等職業教育、高職高專教育和本科以上教育的畢業生分別為9213人、77564人和69714人。粗略按當年畢業生全部進入建設行業,且不考慮自然減員等因素,以這樣的培養速度滿足目前行業的需求需要18.85年。可見,建設教育在總規模上與行業需求之間相距甚遠。

(2)教育教學改革的現狀與以能力為本位還有很大差距

近年來,建設職業教育的教學改革成績顯著,對“能力本位”的認識逐步深刻,在課程內容體系和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上也取得了成效。但全面貫徹落實“以就業為導向,全面素質為基礎,以能力為本位”的精神還有很大差距。課程內容體系,尤其是理論教學內容體系,還遠遠沒有擺脱“學科型”體系的束縛;相對獨立的實踐教學內容體系還沒有成型,尤其以職業能力培養為核心的實踐教學體系還在初步探索之中;“雙師”素質的師資隊伍建設剛剛起步,還遠不能適應職業教育的需要;學校的實驗實訓條件遠不能滿足使學生畢業即能頂崗工作的需要;企業全面介入職業教育全過程的能動機制尚未形成,校企合作培養人才的途徑尚不暢通。

對我係建築工程技術專業人才培養工作的建議

綜上所述,我係的建築工程技術專業的培養方向應該從建設行業生產一線對技能型人才的急需出發,在建築與市政施工、建築裝飾、建築設備等三個專業領域實施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工程。建立校內校外實訓基地,建立校企合作的長效機制,優化教學和實訓過程,探索新的培養模式。堅持為經濟結構調整和技術進步服務,為促進就業和再就業服務的辦學指導思想;樹立以就業為導向,以全面素質為基礎,以能力為本位的教育理念;提高職業教育對社會的反應能力,緩解建設行業技能型人才的緊缺狀況,促進建設職業教育的改革與發展。

根據當前我係建築工程專業培養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如下建議:

1.堅持制度創新,全面推行建設職業資格制度

根據國家的“先培訓、後上崗、先培訓、後就業原則,全面推行關鍵崗位準入制度”,我係應儘快完善“雙證制”,在技能型緊缺人才的培養和培訓中實行學歷證書、培訓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相結合,加強學歷證書與職業技能培訓的溝通。

2.構建以能力為本位的課程內容體系

理論教學內容體系,要儘快擺脱“學科型”體系的束縛,加林課程整合的力度,使之與職業能力的培養緊密結合。在此基礎上,搞好事例後課程的教材編寫工作。

圍繞職業能力的培養,建立以能力為模塊的相對獨立的實踐教學內容體系。要投入力量編

寫實踐教學的教材,完善職業能力的考核體系,建立實踐教學質量的評價體系。將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內容有機結合,形成以能力為本位的課程內容新體系。

3.建立校正合作的人才培養機制,實行“訂單”式教育新模式

實踐教學是培養職業能力的主要途徑,而在企業進行的現場實踐又是其中的關鍵。對於建築技術類專業而言,由於建築產品生產過程的不可重複性,學生如果沒有經過在真實的工程項目中的現場實踐,畢業即能頂崗工作是不可能的。必須建立學院與企業雙贏互動的新機制,使企業全面介入職業教育的全過程,並依照“訂單”方式優先錄用合作院校的畢業生。充分利用企業的工程項目和工程技術人員等可利用的教育資源,建立校合作的人才培養能動機制,實行“訂單”式培養和培訓的新模式,樹立學校和企業共同承擔培養責任,對學生實施學校、企業雙主體教育的新理念。

4.切實有效地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和實驗實訓基地建設

“雙師”素質的師資隊全是搞好職業教學改革的關鍵。必須採取得力措施支持教師參與企業實踐,提高他們的專業實踐能力。同進聘請企業的工程技術與經營管理人員到學校任教,或擔任實踐教學的指導教師,儘快形成“雙師”素質的師資隊伍。

實驗實訓是高職教育教學活動的核心,是實現以就業為導向的根本途徑,加強實驗實訓是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關鍵。目前,我係的實訓基地及實驗設備數量嚴重不足,這樣就會制約技能型人才的培養質量和數量。只有加大投入力度,搞好實驗實訓基地建設,才能使我們的教育教學真正實現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

五、對修改教學計劃的建議

(一).重新確定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使畢業生質量標準要明確具體,能反映高等職業教育培養目標的要求;

(二).重新構建人才培養目標體系,使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

(三).重新構建課程體系,建立起既相對獨立又密切聯繫的理論課程體系、實踐課程體系和素質形成體系;

(四).加強校內外實習基地的建設,建立起開放式的產學研結合的教育體系;

(五).樹立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意識,建立現代化課堂教學模式;

(六).專業人才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分析

1.專業知識結構:

(1)具有本專業所必需的數學、力學、信息技術、建設工程法律法規知識;

(2)掌握建築構造、建築結構的基本理論和專業知識;

(3)掌握建築材料與檢驗、建築施工、建築工程計量與計價、施工管理、質量檢驗、施工安全等專業技術知識;

(4)具有建築水電設備等相關專業技術知識;

(5)瞭解建築施工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的相關信息。

2.職業能力結構:

(1)具有正確識讀土建專業施工圖的基本能力;

(2)具有正確使用建築材料並進行檢測、保管的能力;

(3)具有一般建構構件計算、設計和驗算的能力;

(4)具有應用計算機進行專業工作的能力;

(5)具有較強的施工現場組織和管理的能力;

(6)具有較強的處理施工技術問題的能力;

(7)具有參與施工圖紙會審工作的能力;

(8)具有一、二個主要工種操作的初步技能;

(9)具有工程項目招投標和經營管理的基本能力;

(10)具有社會交往、處理公共關係的基本能力;

(11)具有藉助工具書閲讀和翻譯本專業外文資料的初步能力。

3.綜合素質結構

(1)政治思想素質

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社會主義祖國、擁護黨的基本路線和改革開放的政策,事業心強,有奉獻精神;具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遵紀守法,為人誠實、正直、謙虛、謹慎,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公共道德。

(2)文化素質

具有專業必需的文化基礎,具有良好的文化修養和審美能力;知識面寬,自學能力強;能用得體的語言、文字和行為表達自己的意願,具有社交能力和禮儀知識;有嚴謹務實的工作作風。

(3)身體和心理素質

擁有健康的體魄,能適應崗位對體質的要求;具有健康的心理和樂觀的人生態度;朝氣蓬勃,積極向上,奮發進取;思路開闊、敏捷,善於處理突發問題。

(4)業務素質

具有從事專業工作所必需的專業知識和能力;具有創新精神、自覺學習的態度和立業創業的意識,初步形成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的就業觀和人生觀。

六、對修改課程體系的建議

優化課程體系,根據就業導向、能力本位的要求構建以培養技術應用能力為主線的理論課程體系和實踐課程體系。

1.理論課程體系

由必修公共課和專業課、專業選擇模塊、選修課組成。根據目前建築市場需求情況,專業選擇模塊設置了建築施工管理和工程預算兩個專業方向,並以建築施工管理為主設置課程,工程預算方向課程設在選修課中,有利於學生多方選擇。選修課可根據具體情況選擇開設。

2.實踐課程體系

增加理論課程內實踐教學環節的學時數,加大實踐課的教學力度。除以往的畢業實習外,增加認識實習、生產實習和崗位實習,完善課程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