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經濟社會發展調研報告(通用多篇)

欄目: 調研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1.81W

經濟社會發展調研報告(通用多篇)

經濟社會發展調研報告 篇一

今年,按照縣的安排,本人選派參加了第九批新農村建設工作隊,擔任松鶴村主任助理並駐松鶴村委會。自XX年3月1日開始,駐村以來,通過會議、座談、走訪,實地調研和查閲相關資料等形式,廣泛深入瞭解松鶴村委會的經濟社會發展情況,我認為該村委會近年來的經濟社會發展情況總體來看是比較好的,但從現實及今後要求發展要更快更好,還需作較長時期的艱苦努力。

一、基本情況

松鶴村民委員會地處舊城鎮南部,距離鎮政府所在地6千米,全村土地面積23.8平方公里,有松鶴、樂業、三家三個村小組,耕地面積xx年實現糧食總產1498噸,烤煙150300公斤,蔬菜643040公斤;出欄生豬13552頭、牛382頭,羊1196只,肉類總產量達1230噸,;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3079萬元,農村人均純收入3475元。

近年大規模開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以來,松鶴村委會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二十”方針,因地制宜,紮實推進新農村建設的各項工作,有力地推進了當地經濟社會的較快發展。

二、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多年來,各級各部門高度重視該地區經濟社會的發展,從關係人民羣眾生產生活的基礎設施入手,大力發展小城鎮、農田水利、交通、通信建設及教育、文化等事業,因地制宜,大力引導產業結構調整,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成效很大,但仍存在很多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

1、基礎設施薄弱,抗災害能力低。該村委會屬板橋河水庫灌區,境內沒有像樣的水資源可利用,歷史以來大部分耕地依靠板橋河水庫開閘放水來栽種。

2、經濟總量不大,發展能力不強。該村委會經濟總量不大,自我發展能力不強,存在收入普通偏低,增收困難的問題。表現得尤突出的是貧富差距極大,相當部分羣羣眾還比較貧困。

3、種植結構單一,設施農業滯後。該村委會主要以種植水稻、玉米、烤煙及部分蔬菜,除烤煙外,大部分屬傳統生產方式經營,且種植結構單一,設施農業(現代農業)嚴重滯後,土地產出效益不高。

4、產業調整困難,羣眾意識不高。鎮、村都積極想方設法,努力推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但困難極大,阻力不小。如今年全縣大面積推廣種植的萬壽菊生產,在當地特別是三家、樂業村小組,相當部分羣眾意識不強,急功近利,未把耕地的科學種管當回事。

5、第三產業發展慢,品味檔次不高。該村委會商飲服務等第三產業起步較早,但發展較為綬慢,且檔次不高,大多屬粗放式的經營管理,這與其地處交通要道,集貿中心區,人流物流集中的地位相不相稱,第三產業收入在總收入的比重不到15%。

三、對策措施及建議

發展農村經濟,壯大農村實力,增加人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是當務之急,是我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首要任務。要按照州委提出的建設小康村、文明村、生態村、和諧村“四村”具體目標,應紮實抓好以下工作,切實加快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步伐。

1、加大幫扶力度,夯實發展基礎。加快該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步伐,仍需從加強基礎設施,特別是水利設施這一關鍵環節入手,抓住一切有利時機,千方百計爭取支持。水是生命之源。沒有水,特別是乾旱年景,羣眾生活用水卻極為困難,更談不上生產用水。因此,除完善現有水利設施外,還應把重點放在家庭水窖,田間水窖的建設上來,爭取80%以上農户建有水窖,省效緩解缺水帶來的一系列影響發展的問題。

2、抓好結構調整,發展現代農業。產業的培植和產業結構的調整,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農村經濟發展的增長點,要以市場為導向,因地制宜,發揮優勢,挖掘潛力,積極進行產業的培植和產業結構的調整。除抓好傳統支柱產業烤煙外,應大力發展蔬菜、花卉、藥材、養殖等產業,大力發展設施農業、現代農業,走多業並舉的路子,增收致富,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

3、加強科技培訓,實現增產增收。以科技為先導,加大農村適用科技特別是現代農業科技的培訓力度。針對不同產業及各個時節,有針對性邀請相關方面的科技人員對羣眾進行科技培訓,提高科技素質,以科技來增加產量,提高質量,實現增產增收,加快發展。

4、做好宣傳引導,推進農業產業化。農村發展,農業發展已到了必須走產業化發展的道路,要積極做好宣傳引導工作。鼓勵農民承包土地適度流轉於種田大户、種田能手上,特別象靠臨礦山的村民小組更應如此,逐步形成規模化、產業化,同時,在有條件的地方組建是相應的合作社,努力推進農業產業化,逐步發展壯大農村經濟。

5、提升品味檔次,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商飲服務等第三產業在當地起步早,隨着小城鎮建設的不斷髮展完善,城鎮人口的不斷增加和車流、物流的增多,第三產業發展在該村委會有着得天獨厚的優勢和廣闊的前景,應本着鞏固、完善、提高的原則,支持鼓勵當地羣眾發展第三產業,使其成為當地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

6、進一步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要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加強以黨組織為重點的農村基層組織建設,配齊配強基層組織班子,強化基層組織建設,使之真正成為農村經濟發展的領頭雁,羣眾增收致富的帶領者。同時,要按照發展黨員的“十六”方針,把年輕的、積極性高的、責任心強的、追求進步的作為重點培養對象,吸納進黨員幹部隊伍來,為基層組織輸送新鮮血液,培養後備人才。

7、切實加強精神文明建設。要注重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要通過“文明村”、“文明户”、“五好家庭”等多創建活動形式,大力倡導愛國主義、集體主久,社會主義精神,破除封建迷信思想,掃除陳規陋習,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優秀文化,同時,切實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教育,把該村逐步建成民主、文明、和諧的新農村。

經濟社會發展調研報告 篇二

__鄉是全縣唯一的民族鄉,多年來一直被各級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高度重視和傾斜支持,特別是近年來,通過實施災後重建和各類項目建設,鄉村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目前,中央、省、市關於維護民族地區穩定和加快經濟社會發展的政策更加優越,各級領導十分重視,優惠政策疊加,發展機遇空前,幫扶力度加大。如何全力維護穩定,推動民族地區轉型跨越、和諧發展,是擺在聯鄉單位和鄉黨委政府面前緊迫而重要的課題。為此,按照縣委蘇書記在該鄉草河壩村鄉村幹部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和馬主席的安排,縣政協組成調研組,採取進村入户問計問需於民、召開鄉村幹部及鄉直單位負責人蔘加的會議尋找對策等方式,就__鄉經濟社會發展有關問題進行了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下:

一、基本情況

全鄉轄16個村,51個村民小組,2834户,10857人,其中藏族634户,2545人(在外工作人員除外)。國土面積32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6782畝,20__年農民人均純收入2594元。16個村中有純藏族村4個,藏族自然村14個,藏漢雜居村7個。純藏族村中,麥貢山村100户,360人,其中立志山36户,172人。入貢山村92户,392人。強曲村163户,688人,其中朱林坡47户,216人。枕頭壩村68户,236人;藏漢雜居村中,舊寨村中嶺山藏族村小組24户,102人。景家壩村夾石山藏族村小組9户,58人。下墩上村腰坪山藏族村小組11户,42人。草河壩村草坡山藏族村小組62户,237人。寨科橋村迭堡寨藏族村小組33户,112人,寨科橋9户,35人。石門溝村案板地藏族村小組57户,253人。李子壩村楊尕山藏族村小組6户,30人。

近年來,在黨和政府的重視關心下,在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全鄉幹部羣眾艱苦努力,完成了農村居民災後重建,實施了扶貧整村推進、鄉村公路、文化教育衞生基礎設施等項目建設,狠抓水力電力開發,大力開展白馬民俗文化挖掘保護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引導羣眾栽植花椒、核桃、板栗等經濟林果,人居環境得到改善,藏漢羣眾生活水平明顯提高。行政村所在地全部通了公路,部分村實施了“一池三改”項目,硬化了村內道路,修建白馬民俗傳習所5個,新建了中、國小教學樓、鄉衞生院醫技樓和鄉政府辦公樓。全鄉呈現出政治穩定、經濟發展、民族團結、宗教和順的良好勢頭。

二、潛力優勢及困難和問題

__鄉除政策優越之外,有着較好的自然、人文資源優勢。水力資源豐富,白馬河橫貫全鄉,36條小溪常年不竭且山有多高水有多高,有利於水利電力開發和生態環境保護;生態環境良好,森林覆蓋率較高,草場面積大,白馬河上游地區特別是邱家壩等區域生態景觀宜人,棲息着大熊貓、金絲猴、紅腹錦等多種珍稀保護動物;多樣性垂直氣候明顯,“一溝有四季,十里不同天”,適宜多種動植物生長,中藥材、山野菜、食用菌種類繁多,有利於發展多種農業特色產業;白馬民俗文化古老獨特,享譽較高,已納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有利於發展生態民俗相結合的旅遊產業;人口較多,耕地較少,富餘勞動力較多,有利於開展勞務增收。

雖然有着上述優勢和潛力,經濟社會得到了快速發展,但由於自然和歷史等因素的影響,與縣內其他鄉鎮相比,發展相對緩慢,還存在着較多的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

自然條件較差,迫切需要改善。境內山大溝深,土地瘠薄,人均佔有耕地1.5畝左右,以旱地和山坡地為主,暴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災害頻繁,農作物增產增收難,農業生產效益低。

基礎設施滯後,迫切需要加強。以鵠鐵路為主的鄉村公路雖然得到改善,但通行能力較差,存在晴通雨阻現象,部分自然村不通公路,白馬河沿線5處古廊橋年久失修,影響通行,特色建築面臨消失。公路交通不能滿足藏漢羣眾生產生活需求,更難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水利設施老化,沿川地區灌溉水渠基本屬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修建,坍塌滲漏現象較為普遍,如鐵樓村白馬渠、舊寨村八一渠、強曲和石門溝村團結渠、肖家山村桂家溝渠、景家壩村陽山渠和倒虹工程等水利設施都需要修復完善;中、國小教學樓雖已竣工使用,配套設施不完善,樓後未建護坎,存在安全隱患。部分村級組織活動室缺少設施,各村缺少衞生室,鄉村醫生不能有效發揮作用。5處民俗文化傳習所缺設施,缺乏文化廣場;麥貢山、下墩上兩村沒有實施農村電網改造,不能滿足羣眾安全正常用電。

教育衞生落後,迫切需要提升。通過災後重建和項目建設,教育衞生硬件設施得到改善,但師資力量短缺,醫技人員缺乏,致使教學質量不高,學生流失嚴重,羣眾就近就醫存在困難,嚴重影響着勞動者素質的提高。全鄉有國小、村學11所,7至12歲適齡兒童694人,在校學生384人,流出外鄉310人,有教師47人,其中民辦轉公辦18人,高樓山農場工人轉教師3人,學歷合格的僅有26人,缺少英語和音、體、美教師。有國中一所,13至15週歲適齡兒童540人,在校學生260人,流出280人,有教師26人,其中代課教師3人,特崗教師5人。缺少英語和數理化教師;有衞生院一所,醫務人員7人,其中助理醫師2人,藥劑師1人,醫技人員短缺。

經濟發展緩慢,迫切需要加快。資源優勢尚未轉化為產業優勢,白馬民俗文化利用剛剛起步,停留在唱歌跳舞接待客人的狀態,沒有帶來經濟收入。市場發育程度低,沒有農貿市場,沒有信用社,非公企業處在初始階段。農業效益低下,保護區內保護動物損害農作物的問題較為突出,農業特色產業規模小,科技含量低,缺乏科學管理,基本處在種糧食吃飯、種花椒用錢、打工養家過日子的狀態。

三、思路和打算

__鄉處在轉型跨越、科學發展的關鍵時期,必須把維護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放在首位,搶抓優惠政策疊加、各級領導關注的良好機遇,全力推進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快速健康發展。立足當前,着眼長遠,做到長計劃與短安排有機結合,學好用好政策,強化資源利用,加快基礎建設,壯大富民產業,加強組織建設,統一全鄉思想,花大氣力、下大功夫狠抓各項工作落實。

1、抓好旅遊開發。按照《藏族鄉村中長期發展規劃》和《白馬河旅遊發展詳規》,抓好生態民俗相結合的旅遊產業開發,實施“兩點一線”旅遊發展戰略。以石門溝為中心點,輻射帶動小溝橋、強曲、入貢山,以草河壩為中心點,輻射帶動枕頭壩、寨科橋、李子壩,連接邱家壩,着力打造白馬河風情線。對白馬河所有古廊橋、水磨坊儘快進行修復,對全鄉所有古樹木進行掛牌保護,建立白馬文化藝術團,引導扶持能人大户興辦民族特色的農家樂,在邱家壩恢復建立大熊貓、金絲猴等珍稀動物馴養場。

2、抓好基礎設施建設。從長遠謀劃,不放鬆對平鐵公路的爭取。從當前思考,必須升等改造23.5公里的鵠鐵公路,硬化鐵樓至邱家壩19公里的旅遊公路,硬化強曲、石門溝、入貢山、枕頭壩通村公路和迭堡寨通社公路,修通強曲至朱林坡、舊寨至中嶺山通社公路。全面修復白馬河沿線的5處古廊橋;完善修復沿川地區灌溉設施,修建景家壩、舊寨、鐵樓、草河壩等村河堤;實施麥貢山、下墩上兩村農網改造;修建鐵樓初級中學、中心國小教學樓樓後護坎。

3、抓好富民產業。一是抓好農業特色產業開發。依據地理條件和氣候特徵,白馬河中下游地區鞏固提升花椒、核桃產業,在景家壩至舊寨段推廣種植油橄欖,形成南岸花椒、北岸油橄欖種植模式,沿山及上游林緣地帶發展山野菜、食用菌,擴大板慄,種植漆樹,高半山地區發展青稞、苦蕎、高粱、糜谷等小雜糧。二是抓好農業示範點建設。確定肖家山村核桃坪為優質核桃基地,寨科橋村芝麻河壩為板栗基地。修通核桃坪農機道路,加大科技含量,強化科學管理,以“兩點”示範帶動全鄉農業特色產業,促農增收。三是抓好勞務增收。發揮富裕勞動力多,北京、天津等地在外幹事創業能人大户的優勢,搭橋牽線,加強聯繫,強化技能培訓,做好組織輸送和維權工作,提升勞務輸轉工作水平。四是採取政策扶持,政府幫助等辦法,帶動非公經濟發展。支持魏家咀釀酒、養殖,舊寨獺兔養殖,鐵樓梅花鹿養殖和白馬機磚廠等私營企業。強化引導,強化服務,擴大規模,提質增效,使其為區域經濟發展做貢獻。

四、意見和建議

1、重視民族宗教和維穩工作。把維護穩定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高度重視民族宗教工作和綜治信訪工作。統戰宗教部門和鄉黨委政府,要對全鄉兩大宗教派別,15個宗教場所,1100多信教羣眾,經常開展宗教政策宣傳,加強依法管理,防止邪教滲透,引導他們遵紀守法,愛國愛教,為維護和諧穩定做貢獻。發揮好司法調解作用,加強矛盾糾紛排查調處,教育引導藏漢羣眾,消除爭草場、爭地界、各自為政的觀念和陋習,樹立“兩個離不開”和“兩個共同”的思想,為加快發展創造和諧穩定的環境。

2、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和人才隊伍建設。加強鄉黨委自身建設,強化學習,提高執行能力和駕馭全局的能力。抓班子、帶隊伍,加強村“兩委”班子建設和幹部隊伍建設。高度重視教育衞生事業,特事特辦,傾斜政策,配齊配強師資力量和醫務人員,加強業務技能培訓。制定出台優惠政策,提高藏族鄉幹部職工福利待遇,使其進得來、留得住、能安心,踏踏實實工作,樂意為民族地區的穩定和發展做貢獻。完善村級組織活動室各類設施和村級衞生室,使廣大羣眾能就近就醫,真真讓村級組織陣地發揮作用。

3、加大項目建設力度。各項目單位要站在維護民族地區穩定發展的高度,全力為民族鄉報項目、跑項目、落實項目,不僅要作為工作責任,而且要作為政治任務去謀劃和落實,規劃設計要有前瞻性,切合實際,突出特色,有利於長遠發展。鄉黨委、政府要營造好投資建設環境,協調解決好各類問題,確保項目能落地、能動工、能順利完成。

4、共同抓好基礎設施建設。建議交通部門對鐵樓鄉農村公路建設繼續給予傾斜,對通鄉、通村、通組公路及時進行勘測設計,結合“聯村聯户、為民富民”活動,整合資金項目,儘快予以實施。鐵邱公路硬化項目,要充分利用現有6.5米寬有效路面,着眼長遠,從有利於發展旅遊事業出發,變更設計,至少按7米寬砼路面標準實施,做到一步到位。保護局應發揮自身優勢,想方設法為鐵邱路投入一定數量的資金,為保護區的保護與發展做出貢獻;建議旅遊、文體、交通、扶貧等單位,通盤思考,共同出資,及時對白馬河沿線5處古廊橋進行完善修復;建議文體、財政、旅遊等部門共同籌措資金,做好設計預算,對5處傳習所完善設備,新建文化廣場;建議組織、財政、民政、衞生部門整合力量,完善各村村級組織活動室、衞生室各類設施;建議發改、水利、水保、國土、環保、教育等部門整合資金項目,對鐵樓各村護村、護地河堤和教學樓護坎工程,及時協商研究,現場規劃設計,予以動工修建;建議水利、扶貧等單位,及時對沿川地區水利設施進行普查,分別予以修復完善;建議電力部門儘快實施鐵樓35KV送變電工程和麥貢山、下墩上兩村農網改造,變電站地址應確定在鐵樓村以上區域。

5、為農業特色產業發展創造條件。建議農牧、林業、水保、扶貧、科技等單位,給予傾斜支持,按照職能為培育壯大民族地區農業特色產業提供有效服務,創造各類條件。提供好苗木和技術指導,根據需要架設引水管道,提高成活率,開展好科技培訓,辦好示範點,真正把農業特色產業辦成富民產業。

6、抓好生態環境保護和能源建設。鄉黨委政府要廣泛開展宣傳教育活動,引導羣眾多栽樹、少砍柴,保護好生態資源,注重環境衞生,轉變傳統觀念,樹立新思想、新風尚。扶貧辦要繼續重視民族鄉村的扶貧開發工作,對尚未實施整村推進項目的村要繼續實施,確保全覆蓋。推廣完善“一池三改”,實現村村有太陽能,户户有沼氣池,村容整潔,人居環境極大改善的目標;環保局要做好電站建設項目的環境評估和監測工作,根據實際為各村修建垃圾屋,鄉村幹部要落實措施和辦法,確保垃圾屋發揮作用。

經濟社會發展調研報告 篇三

一、基本情況

鄉地處市東北部,距城區55公里,與三面交界。全鄉轄8個村1個居委會,共3156户10127人。幅員面積32平方公里,耕地8890畝(其中水田5121畝,旱地3769畝)。場鎮面積0.5公里,常住人口1400餘人。鄉機關幹部職工25人,其中行政12人。

二、經濟社會發展現狀、特色產業情況

鄉是典型的農業鄉,全鄉以種養業為主。糧食作物主要有小麥、水稻、玉米、紅苕及各種豆類;經濟作物主要有油菜、生薑、水果、蔬菜等;養殖業主要以生豬、肉羊、肉牛、家禽為主;工副業主要以建築、建材、交通運輸等為主。近年來,我鄉依託專業合作社,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其中建有國家級示範專業合作社1個--雪洞生薑專業合作社,並以此輻射帶動全鄉生薑發展,培育出了雪洞、柏楊、石星三個生薑專業村,建生薑良繁基地300畝,20xx年全鄉種植生薑3200畝,生豬專業合作社3個,200畝的金銀花種植專業合作社1個,其他合作社3個。近年來,養殖業發展較快,其中肉牛養殖場1個,肉羊養殖場2個,家禽養殖場2個。全鄉居民收入主要以外出務工為主,種養業為輔。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1、農村基礎設施薄弱。

(1)交通狀況較差。時至今日,全鄉仍有2個村60%的社道未硬化,造成羣眾行路難,農產品銷售難。

(2)公共設施滯後。場鎮設施不健全、功能不完善,沒有一個公共羣眾娛樂場所,場鎮亮化、綠化較差,仍有3條街道未亮化、綠化。

(3)水利隱患嚴重。全鄉七座小Ⅱ型水庫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病險隱患,排水渠道不暢、蓄水設備老化現象嚴重,沒有控制性水利工程,農業抗旱排澇能力較差,尤其是在全球氣候變化、災害性極端性天氣增多的大環境下,旱澇災害頻繁,給農業生產造成嚴重損失,還沒有從根本上解決靠天吃飯的被動局面。

2、農村社會發展滯後。我鄉教育、衞生、文化等社會事業發展水平較低,由於經濟狀況差,導致大量人員外出,其中不乏一些鄉土仁人志士和外出務工、經商成功人士,他們在事業有成後由於看到家鄉各方面比較落後也就不願回鄉發展,這就造成我鄉社會發展嚴重滯後。

3、農民致富增收困難。我鄉農業生產仍處於傳統小農模式,一是分散經營,二是生產規模小,三是銷售渠道不暢通,信息不靈,同時銷售的產品經濟價值不高等這些原因就導致了農民增收困難。

四、設想及建議

設想:完善場鎮功能配套設施,計劃今年投資40萬元建一個500平方米的羣眾娛樂活動場所,計劃投資50萬元完成場鎮深街道的綠化及亮化工程,同時,爭取今年完成玉帶峽旅遊景區的簽約工作。

建議:

1、增加資金投入。完善農村各項基礎設施,尤其是農田水利設施,爭取建一座控制性水利工程,增強防洪抗旱的能力,既可改善我鄉生態環境,又可保障經濟發展。

2、扶持農村發展。加大對教育、衞生、文化等社會事業的投入,改善人民的生產生活環境。給予一定的優惠政策,鼓勵外出農民返鄉創業,再者號召本地各類高校(中職高校)學生畢業後回鄉創業,發展新型農民。

3、幫助農民增收。總體上通過工業發展反哺農業發展的模式,促進農民增收。一方面繼續擴大種養殖業發展規模,壯大規模促發展;一方面發展糧食深加工產業,同時延長產業鏈,以農產品為基礎,打造產業羣,創新“公司+專業合作社+農户”等模式,暢通農產品銷售渠道。

經濟社會發展調研報告 篇四

一、基本情況及發展現狀

長順縣交麻鄉交麻村下轄16個村民組,502户,總人口2053人,耕地面積5410畝。主要產業是以養豬、養雞、養羊為主的畜牧業,以烤煙、生薑為主的種植業,全村集體經濟偏於薄弱。

今年來,隨着中央、省、州、縣、鄉各級黨委、政府的各項支農惠農政策的出台和貫徹落實,我村在經濟結構調整、基礎設施建設、農民增收等方面有了較大的改善,在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設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促進了本村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的發展。

(一)農業生產情況

全村主要是以畜牧、種植產業為主,產業發展比較滯後。XX年,我村集體經濟總收入32萬元,年末農民人均純收入約為1050元,其中:來源於農業方面的收入25萬元,在全鄉4個村中處於中等水平,是典型的山區農業村。

1、從業人員分佈情況。現全村共有2053人,其中:男性1211人,女性842人,18歲以下人數為264人,18—60歲之間人數為1567人,60歲以上人數為222人,勞動力人口數為1567人。根據XX年的統計數據顯示:在全村1567人勞動力人口中,從事第一產業的農業人口有1193人,佔勞動力總人口的76%;從事二、三產業的為374人,佔勞動力總人口的32%,其中:23人從事交通運輸業,35人從事批發與零售業,316人從事其他行業。

2、產業結構情況。農業產業結構中主要以“玉米、油菜”種植為主。以XX年為例,全年農作物總播種面積3210畝(含複種指數),其中:糧食播種面積2530畝,總產量63.25萬公斤,在糧食作物中以玉米、油菜為主,經濟作物主要是以大豆、生薑為主,以林果業為補充,畜牧業以養豬場和分散餵養豬、牛、羊和雞為主。

3、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情況。截止今年12月上旬,建設有鄉村公路1條,約7.8公里,一事一議項目通組公路硬化正在建設中;現有田間道路25條,約10公里,全部道路均為泥巴路;水利設施建設上,壩塘共8個,小水池120個,沼氣池80口。

(二)、有關農村政策的落實情況

各項支農惠農政策得到進一步落實,全村的社會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得到進一步發展。全村基本實現組組通公路、通電、通電訊。現交麻組建有1個科技文化活動室;全村享受農村低保252户1003人,困難户基本上得到救助,新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參合人數1847人,參合率90%;全村有17户農村危房改造户,目前改造工作已全部完工;建有中國小1所,適齡兒童入學率100%,農村義務教育基本普及,“三免一補”政策已落實到位;農村税費綜合改革以及相關惠農政策、措施,也逐步得到落實。

(三)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情況

村“兩委”班子共10人,其中:村黨支部委員5人,村民委員會委員5人;全村共有黨員52人,其中:男性黨員45人,女性黨員7人;每年召開黨員大會2—3次;實行村務公開、財務公開、政務公開,堅持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加強黨羣、幹羣關係,努力調動村民的參與政務、事務的積極性。

二、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1、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落後,資金投入不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村委會到鼓揚紅巖的鄉村公路多年得不到修繕、路面硬化以及多數田間道路過窄、過陡,雨天行走艱難,從而影響了村民的生產、生活和物資運輸,增加了生產、生活成本

2、是水利設施落後,水池、水窖修建數量較少,不能滿足村民的農業生產、生活用水

3、村容、村貌等基礎建設缺乏統一規劃,多數組建設雜亂無章,比較凌亂,路面硬化、綠化、美化、淨化設施建設不到位,環境衞生條件差,全村的16個小組均無垃圾處理池。

4、農村科技、文化和醫療衞生條件差,設備、設施落後。對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入資金不足,嚴重製約我村新農村建設的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