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感恩父母的調研報告

欄目: 調研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1.03W

感恩父母的調研報告

父母把我們含辛茹苦地拉扯大,每天無微不至地照料着我們。可又有多少人懂得去感恩父母、孝敬父母?下面本站小編給大家分享幾篇感恩父母的調研報告,一起看一下吧!

感恩父母的調研報告篇1

一.摘要

經濟和社會的不斷髮展,許多東西都被淡化,感恩父母是我們永遠不能忘本的事,父母把我們帶到這個世界來,並用盡心血養育和教育我們,感恩父母是一輩子做的事。

二.關鍵詞 大學生感恩父母

三.引言

“孝道”歷來是中國傳統倫理道德的最基本的內容,也是中國傳統美德中做人教育的核心內容之一。如今的大學生很多是獨生子女,他們一來到世上就被父母當成掌中寶呵護着,認為父母給兒女做牛做馬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不明白父母對自己的希望和期待;他們總覺得父母嘮叨、麻煩,埋怨父母不理解自己,卻從來不會從站在父母的角度去考慮問題,不懂得體諒父母生活的艱辛與勞累,那就更談不上去關心和孝敬父母了;在這樣的背景下,對大學生進行孝敬父母的思想教育顯得尤為迫切。

四:問卷調研數據統計

為了調研大學生對父母感恩的情況,我對大學生是否記得父母生日、怎樣與父母聯繫、上大學的目的、是否送過禮物給父母、是否幫父母做過家務、是否對父母説過“我愛你”的問題進行了調研,以下是調研的結果(附柱形圖):

(1)是否記得父母的生日

是否記得父母生日

70.00%60.00%50.00%40.00%30.00%20.00%10.00%0.00%

得都記

只記的一個

都不記得

總結:調研顯示,62.0%的大學生清楚地記得父母的生日,17.8%的大學生只記得父親或母親的生日,更有21.2%的大學生對父母的生日都不記得。

(2)與父母的聯繫方式

與父母的聯繫方式

100.00%80.00%60.00%40.00%20.00%0.00%

電話

書信

網絡

不聯繫

(3)上大學的目的

上大學的目的

50.00%40.00%30.00%20.00%10.00%0.00%

為了父母

為了工作

為了理想

總結:調研顯示,32.3%的大學生表示,上大學是為了“改善父母生活,孝敬父母”,38.5%的人認為上大學是為了“找份好工作,好好過日子”,18.4%的大學生是為了“實現自己在學術領域的理想”,此外還有10.8%的大學生是為了遵從“父母的命令”。

(4)是否送過父母禮物

是否送過禮物給父母

70%60%50%40%30%20%10%0%

經常

有時沒有過

總結:調研顯示,父母生日或平時是否給父母送過禮物,18%的大學生經常送生日禮物給父母,63.5%的大學生有時送禮物給父母,8.5%的大學生從沒有送過禮物給父母。

(5)是否幫助父母做家務

60.00%50.00%40.00%30.00%20.00%10.00%0.00%

沒有

經常有時很少

總結:調研顯示,34.6%的大學生經常幫父母做家務,54.4%的大學生很有時幫父母做家務,8.6%的大學生很少幫父母做家務。

(6)是否對父母説過“我愛你”之類的話

日新月異的現代化進程使每個人都在享受高科技帶來的便捷、愉悦,但同時也損失了許多——熱情、同情、感恩、感動、悲憫等,無論是社會還是個人都不自主地加深了冷漠的色彩,並且成為新人類的一種心理和生理反映。在優越的物質環境與人文環境中長大的我們,不知道什麼是感動,更不知道如何去感恩,這是非常令人擔憂的,是人類的感情激發機制退化了嗎?帶着這種困惑,我們在研究性學習活動中進行了一項問卷調研。

一、調研結果

1、數據顯示只有5.7%的學生經常做家務,説明對家庭生活瑣事關心較少,學生的自理能力很差,。

2、近一半的學生認為父母關愛自己理所應當,沒有意識到父母養育自己所付出的辛苦,並由此產生感恩意識。

3、絕大部分同學對他人給予的幫助會心存感激。

4、同學遇到困難時會幫助,但只是一時的,大都缺乏持久的支持。

5、不愛讀悲憫情懷的文學作品,故表現不出“悲天憫人,同情弱者”的情懷,相反卻喜歡閲讀一些表現如何“勾心鬥角”、“王者風範”的書籍,心中崇拜的是“黑社會老大”。

6、對重大的災害性事件能表現出同情,也能參與募捐活動,但事後其關注程度有所減弱,情境化現象較為明顯。

二、青少年不懂感恩的原因分析

1、教育的失誤。

感恩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感恩是一種人生境界,是幸福的源泉,是心理健康的基石,是人品高尚的表現,是社會和諧的需要。由於學校和家長只注重分數、關注成績,很少在意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的教育,更談不上對學生進行情感、親情和感恩教育了,這是我們教育的失誤。

2、獨生子女問題。

由於獨生子女備受家長的溺愛,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加之父母望子成龍心切,只關心孩子的學習,對其思想、情感、心理等問題極少過問,從而使學生養成“兩耳不聞天下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習慣,不懂得孝敬父母,關心他人,以至於長大後變得無能又無情,自私自利,別人對他付出的再多,在其眼裏也是理所應當的事。

3、家庭教育的缺失。

為人父母,不能只一味去寵愛自己的孩子,而忽略瞭如何教導孩子去做人,要知道,孝敬父母則是學會做人的第一步。家長要教育孩子懂得孝敬,讓孩子知道父母對他的愛,激發他們對父母的愛;家長不能習慣自己付出而不求回報,這樣會誤導學生,影響其身心健康發展。

我們要怎樣學會感恩呢:

譬如,我們感激工作,或許它還不盡如人意,但是它讓我們有機會獲取每日生活的食糧,發揮自己的能量,賦予我們更為豐富的生活歷練;譬如,我們感激愛人,雖然他們還時常同我們吵架,但是卻是他們讓我們結束漂泊,終於擁有一個温暖的港灣,給予我們安慰和鼓勵;感激幫助你的人,感激為難你的人;感激愛你的人,感激恨你的人;感激一縷晨光,感激月光如皎,感激空氣清新;感激這一路你所遇見的每個人,每棵樹,只要活着,就心懷感激。 始終懷着這樣一顆感恩的心,讓我們感到生活充盈,樂觀向上。因為懂得感激哪怕是最最微小的獲得的人,更會珍惜自己掌中的幸福,慾望會開始慢慢抽離他們的身體;因為懂得感激哪怕是最慘的痛打擊的人,更易看見萬物光明燦爛的那面,埋怨會開始慢慢退出他們的生命賽道。懂得感恩的人,並不是忽略或者逃避生活的陰暗面,而是轉而用一種更加積極樂觀的態度去面對他所遭遇的一切。 如何學會感恩?

英國作家薩克雷説:“生活就是一面鏡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你感恩生活,你的生活將會陽光燦爛;你只知一味地怨天尤人,最終只能一無所有!“感恩”之心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陽光雨露。學會感恩,為自己已有的而感恩,感謝生活對我們的贈予,我們才會有一個積極健康的人生。

假如這個世界沒有陽光、水源、沒有父母,沒有親情友情和愛情,那麼會變成什麼樣子呢?

沒有陽光,就沒有温暖;沒有水源,就沒有生命;沒有父母,當然就沒有我們自己;沒有親情友情愛情,世界就會是一片孤獨和黑暗;一味索取和使自己的私慾膨脹;當我們遇到困難,能傾注所有一切來幫助我們的人,是;當我們犯錯誤時,能毫不猶豫地原諒我們的人,是父母;當我們取得成功,會衷心為我們慶祝,與我們分享喜悦;生活並非想象中那樣完美,父母的辛勤是我們無法體會;

有親情友情愛情,世界就會是一片孤獨和黑暗。這些道理都很淺顯,但是生活中,我們在理所應當的享有着這些的時候,卻常常少了一顆感恩的心。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行時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的一首《遊子吟》,感動了中華民族千餘年,質樸的語言傳遞的情愫,成為不管身居何處的華人心中永遠的精神支柱。 感恩,體現的是一種生活態度和為人處世的品質。感恩是一種處世哲學,也是生活中的大智慧。一個智慧的人,不應該為自己沒有的斤斤計較,也不應該

一味索取和使自己的私慾膨脹。學會感恩,為自己已有的而感恩,感謝生活給你的贈予。這樣你才會有一個積極的人生觀,總能健康的心態。父母把我們帶到這個世界上來,給了我們生命,給了我們體味世界酸甜苦辣的機會。無論對我們的照顧與養育是否讓我們滿意,是否合適,相信他們已經做到他們所知道,所能做到的最好,我們都要感恩他們。感恩父母是感恩一切的基礎,如果對父母心懷怨恨,那幸福就遠離了。讓感恩成為一種習慣,你會獲得更多的滿足感和安全感。你會為自己已擁有的而感恩,感謝生活給你的贈予,你會活得更充實、更熱愛生活、有更高的幸福感!父母給予我們的愛,常常是細小瑣碎卻無微不至,不僅常常被我們覺得就應該是這樣,而且還覺得他們人老話多,嫌煩呢。其實感恩是發自內心的。俗話説“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更何況父母為你付出的不僅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大海。因為,父母是上蒼賜予我們不需要任何修飾的心靈的寄託。

當我們遇到困難,能傾注所有一切來幫助我們的人,是父母。 當我們受到委屈,能耐心聽我們哭訴的人,是父母。

當我們犯錯誤時,能毫不猶豫地原諒我們的人,是父母。

當我們取得成功,會衷心為我們慶祝,與我們分享喜悦的,是父母。 而現在我們遠在外地學習,依然牽掛着我們的,還是父母。

生活並非想象中那樣完美,父母的辛勤是我們無法體會的,我們雖不能與父母分擔生活的艱辛、創業的艱難,但我們在生活上可以少讓父母為自己操心。當父母生病時,我們是否應擔起責任,照顧父母?要知道,哪怕一句關心的話語,哪怕一碗自己做好的方便麪,都會慰藉父母曾為我們百般焦慮的心。感恩父母,並不難做到。

感恩父母的調研報告篇2

一、選題背景

我國感恩教育源遠流長,自古就有“受人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的古訓,而作為感恩首要表現的“孝親”,更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最濃墨重彩的一部分,父母對子女博大無私的愛,然而在我國傳統文化受到衝擊的今天,當今學生的感恩意識也受到了衝擊,那麼作為感恩首要表現得“孝親”是否也受到一定程度的衝擊,學生究竟是怎樣看待父母的愛以及在學校是用怎樣的學習及生活去回報父母投資在自身上的愛的呢?

二、調研目的

瞭解當代學生對父母的辛勤勞動有沒有足夠的感恩之心和行為表現。

三、調研內容

從古至今,“孝親”一直是對人最基本的要求,父母花錢讓自己的孩子去接受教育,寧肯自己多受些累也要讓孩子有個更光明的前途,那麼只需要安心學習的學生們是否做到不辜負他們的期望呢?故我調研小組主要調研內容主要圍繞一下方面展開:

(一)學生在學校過的是怎樣的生活,有沒有很好履行自己學習的職責;

(二)怎樣看待父母的愛,又做了些什麼去回報這些父母投資的愛。

四、調研程序和方法

此次調研採取抽樣調研的方法,在街邊發放問卷共100份,回收問卷100份。鑑於男女生對待父母愛的一些心理差異,問卷設置了男女別問題,從而分別對其進行分析,問卷被調研人中男生有45人,女生佔55人,基本達到男女比例1:1。問卷回收後我對問卷結果進行了統計分析。

(一)調研問卷內容

1你的性別()A 男 B女

2你每個月的生活費是_____,主要來自______。

A.300元以下 B 300-500元 C 500-700元 D 700元以上 A 父母 B自己打工或是勤工儉學 3你覺得你父母掙錢容易嗎?

A 挺容易的 B 還行(一般) C 挺難 D 非常難 4你的生活費主要用於______(可多選)並且覺得它用到了實處了嗎?()

①A 吃飯 B學習資料的購買 C 衣服鞋子等的購買 D化粧品 E為男(女)朋友花費 ②A是 B否

5你覺得自己有用充實的學習生活去回報父母嗎? A有 B偶爾 C沒有

6對於父母的養恩之情你曾以行動或言語表達過感謝嗎?(例如節假日向他們道聲生日快樂)原因是______。 ①A有 B沒有

②A父母沒什麼值得我謝的 B不太好意思 C父母真的很幸苦 7你在家時,幫助過父母做家務嗎? A經常 B偶爾 C基本不會

8你知道父母的生日嗎?你父母知道你自己的生日嗎? ①A知道父親的 B知道母親的 C都知道 D都不知道 ②A知道 B不知道

9你平均多長時間打電話回家?打電話的主要目的是?①A.至少每週一次 B.2週一次 C.3週一次 D.一月一次甚至更久

②A.錢沒了,問父母要生活費 B.想父母了,跟他們聊聊,表達些關心

C.自己心情不好,向他們訴苦 D.就是例行慣例,向父母報個平安

10你認為造成現在部分大學生感恩父母意識缺乏的主要原因是什麼?(多選)

家庭德育的欠缺 B.學校感恩教育的滯後 C.轉型期複雜社會環境的不良影響 D.大學生自身因素的影響

11.請你談一談應採取哪些措施加強大學生對父母的感恩意識?

五、調研結果分析

從上面表格中,我們可以發現50%以上的學生每個月的消費都在700元以上,這主要來源中只有5%的人是靠自己打工或勤工助學獲得的,95%以上的人都是依賴父母,並且在問到一些花費的調研上,女生更傾向於在學習資料和衣服化粧品等的購買上,小部分男生則主要花在與朋友交往的消費上。從表格中我們也可以發現其實有相當大的一部分在認知層面(認識和了解自身所獲得的恩惠和方便,並在內心產生認可)和情感層次(在認知的基礎上,衍生出一種愉悦、温暖和幸福的情感,從而轉化為自覺的感恩意識和回報的衝動)方面對父母的感恩意識還是存在的,例如節假日會對父母的愛表達謝謝,知道父母的生日,能夠正確地看待父母的嘮叨,明白他們的良苦用心,往往在實踐層面(將感恩意識和回報衝動轉化為報恩乃至施恩的行為,並形成習慣)則難以做到,例如幫助父母做家務,經常幫助父母做家務的只有38.3%,,偶爾做家務的達到56.7%。而且第12和13題我們的調研結果顯示72%的學生不打電話回家則已,一打電話則最大的動機就是錢,這未免有些讓父母心寒,難道父母與你之間的聯繫就只有錢了嗎? 在問卷的第11題中我們設置了簡答題,讓學生自己談談應該從哪些方面加強大學生的感恩父母意識,因為第10題設置的是部分大學生感恩父母意識缺乏的原因,在四個選項中很多同學都有選出自己認為的主要原因,其結果如下:社會環境影響佔比最大,其次就是教育的不足、家庭教育的偏失和自我教育的缺失。

六、建議

經過我將他們的相關觀點整理以後,可歸結為以下幾個要點:

(一)從家庭教育出發:

1.家長要轉變觀念,不能錯誤地認為“只要子女學習好,其他都無所謂”。

家長有責任教育自己的子女常懷回報之心,在關心孩子學習、生活情況的同時,也要關注他們對社會、老師、同學的感恩意識是否樹立;

2.家長自身以身作則,給子女做好榜樣,居家生活要相互恩愛,相互尊重,對孩子的長輩要關心、體貼、盡孝道;

3.家長要重視與孩子的親子關係。

父母既要關愛子女,也要讓子女正確地理解這份愛,學生是具有獨立思想行為的成年人,家長要尊重他們,時常保持交流與溝通,進行平等對話,這樣才有機會讓學生了解家長的艱辛,從而呼喚起他們的感恩意識,否則就像我們的調研結果一樣,孩子會真的以為父母賺錢很容易,既會無顧忌地去花費,又不會對父母存有感恩之心。

(二)從學校教育出發:

1.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感恩意識。

學校德育部門要把感恩教育納入思想政治教育體系,使感恩教育成為大學生的“必修課”。在感恩教育中首先要讓學生善於理解和發現他人之恩,然後逐步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感恩意識和感恩觀念,克服自我中心主義;

2.巧妙激發強烈的感恩父母情感。

高校應當充分調動教師,尤其是輔導員積極參與師生的平等互動、聆聽學生的心聲,並通過日常生活中的一點一滴、一言一行來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

3.將感恩父母教育納入實踐活動。

首先,感恩父母教育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相關知識、激發人的情感,更重要的是要使之養成相應的品德和行為習慣。學校德育要化抽象為具體,化説教為行動,要以活動為載體,改變過去那種單純呆板説教的形式。

(三)從良好社會環境的構建出發:

1.發揮電視、廣播、報刊和互聯網等大眾傳媒的輿論導向作用。

堅持弘揚主旋律,深入開展孝敬父母、尊重師長、關心他人、知恩圖報的感恩價值觀宣傳,為學生感恩教育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2.開展形式多樣的感恩父母教育活動。

通過播放有關感恩父母方面的影視劇或公益廣告等來啟發青少年的感恩父母意識。城鎮社區鄉村社區應利用假期開展教育活動,給懂得感恩、表現突出的大學生頒發獎狀或證書,以激發其他青少年樹立感恩父母意識;組織學生參加社區公益活動,以體驗父母工作的艱辛;

3.加強網絡文化建設,充分發揮網絡的教育和導向作用。

建立信息量大、覆蓋面廣、服務功能強、訪問人次多,融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於一體的感恩父母教育網站,增強感恩父母文化的宣傳力度。

感恩父母的調研報告篇3

一.感恩調研問卷內容:

知道(會) 不知(不會)

1.爸爸媽媽每天早上幾點上班?晚上幾點下班?

77.9% 21.1%

2.下班回家後還要為你做些什麼?

79.6% 20.4%

3.爸爸媽媽的生日?你知道父母的健康狀況嗎?

40.6% 59.4%

4.你給父母買過生日禮物嗎?

30.5% 69.5%

5.你與父母的關係怎麼樣?

81.3% 18.7%

6.你會討厭父母的説教甚至討厭父母嗎?

74.5% 25.5%

7.你能為父母擔憂嗎?你知道父母最大的煩惱是什麼嗎?

54.2% 45.5%

8.你會為父母做家務活嗎?

79.4% 20.6%

9.你知道父母最喜歡什麼東西嗎?

28.8% 71.2%

10.父母每個月工資是多少,為你花費多少?

34% 66%

11.你知道父母對你的希望是什麼嗎?

93% 7%

二.問卷總結

感恩就是對自然、社會和他人給自己的恩惠和幫助的由衷認可,並真誠回報的一種認識,情感和行動。五千年來,中華民族凝聚了無數的優良傳統,“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琚”等諸多古訓無不證明了這一點。而在這所有應該感謝的任何事物中,最應當感謝的人是父母,父母是人生中最大的恩人他們是給予我們生命的人,是最應該感謝的人,“哀哀父母,生我夠勞”,天大地大不如父母之恩大。

“愛孩子這是連母雞都會做的事”,可是,愛父母,卻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事。我們整天沉浸在愛的海洋中,迷失了自我,即體會不到父母長輩對我們殷殷的深愛,更加不會去嘗試理解父母。我們針對感恩父母這一話題為了解七年級學生的感恩意識如何對其進行了問卷調研。

調研結果顯示40.6%的同學都清楚的記得父母的生日並且約有31%的人在父母生日的時候送了禮物。而59.4%的同學不知道父母的生日或記不清楚。父母生我們養我們,他們無私的奉獻出自己的全部,可是我們卻把他們的付出視為理所當然,這樣的我們是否太無情了呢?此外,父母為了我們美好的將來,他們不惜花很大的代價供我們讀書,給我們提供優越的學習環境,可是又有多少人知道自己的父母每年在自己身上的花費。這個結果並不盡如人如意,只有瞭解自己每年要花費多少父母的血汗錢,才能使同學們更加清楚地意識到父母為了自己所付出的心血與汗水,才能使我們更加珍惜今天所擁有的,才能使我們的感恩意識得以加強。

我想沒有一個父母不知道自己孩子的生日,沒有一個父母不知道孩子喜歡的是什麼,沒有一個父母不擔憂孩子的身體狀況。因為孩子是父母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爸爸媽媽付出了全部的心血。這一切,我們的學生又想過多少?感受過多少?回報過多少呢?我們這些“温室裏的花朵”常常過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把父母的愛,親人的情看成理所當然。甚至面對父母時居高臨下,盛氣凌人的埋怨父母,責難父母。父母十幾年如一日的養育之恩與關愛之情,任憑再華麗的詞藻也變得蒼白。我們只有記住他們為我們所作的一切,感動與他們所付出的心血,懷着一顆感恩的心好好生活。

當然對於今天廣大學生來説,感恩意識絕對不是簡單的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他更是一種責任意識和自主意識的體現。我們要從點滴做起,讓學生了解“恩”,體會“恩”,一起擁有感恩之心,一起感受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