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電畢業調查報告多篇

欄目: 調查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5.65K

電畢業調查報告多篇

電畢業調查報告篇1

畢業季之後,招生季就來了。每到此時,大學都忙着形象塑造和宣傳總是老一套,給高中生和他們的家長看一些數字:有多高比例的畢業生出國深造或在國內考上了研究生,又有多高的比例被跨國公司和大型國企錄用這是公認的畢業生的好去向、好工作,是大學吸引新生的有説服力的材料。

但今年,破例了。最近,它在校園網站上貼出中科院院士、校長裴鋼致4位年輕校友的一封公開信。在信中,裴鋼用傑出校友稱呼這些在企業生產一線當藍領的畢業生,稱他們才是同濟要打出的一張張名片同濟大學培養的人才的顯著特徵,就是肯幹事、能幹事、把事幹好!裴鋼還特別希望今年即將畢業的同學們以這幾位藍領校友為學習榜樣。

對領子顏色的偏見,還挺頑固

從3月18日起,本報推出系列報道大學畢業當藍領,講述了7位大學畢業生的求職、就業故事和他們的心路歷程。被裴鋼誇為傑出校友的那4個年輕人,都是這組報道中的主人公。

不過,記者當初分頭到大學尋訪報道線索時,不順利。

我們的畢業生就算進了企業,起碼也是搞研發的,在一線當藍領?絕對沒有。好多所高校就業辦的負責人,不約而同地表示幫不上忙。

雖然在就業市場上,一種新的趨勢日漸明朗:通曉理論知識、掌握專業技術、具備動手能力的應用型人才,也就是所謂的新藍領,無論現實需求還是成長空間,都正在趕超白領;但許多人對讀了大學當藍領還不能認同,觀念形成壓力,尤其那些985、211高校,對此話題敏感得很。有位高校就業辦負責人直率地説:要説我們大學的畢業生做了藍領,誰都不高興。那些學生曾經就讀的學院不高興,學校招生辦也不高興今後誰還會來報考這個學院、我們學校啊?!

那麼,對於自己畢業生的去向,大學願意媒體報道些什麼呢?

大學每年都製作就業白皮書、優秀畢業生名單,還評選歷年的畢業生之星、優秀畢業生,其中自然找不到藍領。20xx年,積極褒揚的一位畢業生之星,是一個數學系女生,本科畢業時一口氣得到了美國哈佛大學、芝加哥大學、加州理工大學等10餘所名校的錄取意向,或給予全額獎學金,或給予碩博連讀。同一年,密歇根學院的一位尖子生,本科畢業被美國康奈爾大學等錄取直接攻讀博士學位,也是隆重宣傳。再看去年復旦大學公佈的20xx屆畢業生就業白皮書,其中重點突出的信息是八成留滬、申請出國深造的比例同比增加13%、在金融等行業的畢業生同比增加32%,等等。

記者想採訪畢業生,高校各院系熱心推薦的,總是那些被多家著名跨國公司錄用或被多所美國名校錄取的佼佼者。

本市一所以理工科見長的高校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學校很多畢業生要去企業生產一線,家長覺得太苦,不願孩子報考;無奈之下,他們前些年也湊熱鬧開了文祕、管理等將來有望坐辦公室當白領的專業,結果招生情況不錯,就業情況卻很慘淡。

藍領畢業生,常常跟母校斷了聯繫

大學畢業生,包括所謂名校的畢業生,真的像那些刻意維護學校形象的校方官員所説,就算進了企業起碼也是搞研發的,都坐進了辦公室而不下生產一線嗎?記者找到一些教授,他們説得直接:搞應用技術的畢業生當然要從生產線上幹起。我做研究,不也經常跑企業,在生產線旁一蹲一個月?

當本報記者 輾轉通過各院系的學生找到他們當了藍領的師兄師姐,採寫並發表報道後,一些高校對於大學畢業當藍領這件事的態度,有所轉變。

我們也有很多學生進了企業當藍領。雖然以後他們會陸續走上管理崗位,但不熟悉一線狀況、不瞭解工人、不精通技術怎麼行?不過有關他們的信息,學校掌握得不多。一位大學就業辦的老師説:去了企業的學生一時半會兒冒不出來,不能拿來做成功典型,體現學校近期的就業成績。當然,去了跨國大公司、大型國企的學生一樣不可能短期冒出來,但名聲好聽或者説誰都愛聽,所以就把進門當成成功,重點宣揚。另外,學校對歷年畢業生的狀況也有所跟蹤,不過進了一般企業的不大會是跟蹤對象,常常斷了聯繫。

其實,隨着大學教育普及化、每年畢業生人數增加和就業競爭激烈,也隨着製造業升級、政府鼓勵到基層就業等政策的推行,大學生的就業情形已在悄悄變化。

從20xx年起,上海交通大學建立了三支一扶長效機制,鼓勵畢業生下基層,接地氣。去年交大就業的畢業生中,40%選擇去國家重點行業和企業,還有20%到縣鄉級的基層崗位工作。比如上海電氣電站集團去年一下招了100多名畢業生,他們將參與電站建設項目,要去窮鄉僻壤,工作條件艱苦若在前些年,這類崗位很少會有學生報名。記者瞭解到,上海交大甚至改進了優秀畢業生的評選標準以往就是在校4年品學兼優的學生,一般不考慮畢業去向;而眼下,在品學兼優的前提下,重點鎖定到國家需要的重點行業、企業以及支援西部建設的畢業生。

基層一線,是成長路上必經的台階

不少大學,尤其理工科院校,正開始改變招生宣傳的套路,試着跟考生及其家長擺事實、講道理:誰都希望孩子有好出路,但好出路取決於真本事和肯吃苦,選專業要看社會需求,要看能不能學到一技之長。

在華東理工大學,教授們常給學生們講故事:國內化工行業不少大型企業的高管、研發主管和民營企業的創辦人是我們的畢業生,而在成為成功人士之前,他們都在生產一線。華理一位首席科學家説得直接:據我説知,我們行業裏那些當老總的,沒有一個是沒在生產線上摸爬滾打過的空降兵,我的學生幾乎都從藍領做起。只要各方面素質過硬,總能脱穎而出。

本報大學畢業當藍領系列報道當中的一篇《污水廠來了女研究生》,講了工科女蔣玲燕的成長故事這篇報道在我們那裏瘋傳!不僅因為她是同門師姐,更因為師姐的職場經歷表明,學我們這個專業的,進了企業也能大放光彩。同濟大學環境學院的同學向記者爆料。

蔣玲燕從環境學院碩士畢業,工作才6年,卻已在白龍港污水廠負責過大型技改項目,且已當了3年副廠長。她在同濟的師弟師妹們説:我們其實沒見過工廠究竟是啥樣,但總憑想象以為污水廠、垃圾填埋廠去不得,怎麼吃得消?我們的專業又能派多大用場?蔣玲燕的經歷讓我們很受觸動。

一位大學就業辦的老師分析,最近幾年,簽約藍領的大學生較過去多,和白領崗位的性價比下降也有關係。特別是大家都懂了,做什麼工作都要肯吃苦,又想名聲好聽、又想輕鬆舒服、又想收入高待遇好,這種崗位基本上是想象出來的。白領也有自己的基層一線,打拼的艱辛並不輸給生產流水線。而為了在寫字樓裏佔個格子間,輕易丟棄自己苦拼數年學得的專業和特長是不是值得?好工作究竟怎麼定義?真得好好思量。對於好工作的看法變得多樣化,是好事。

電畢業調查報告篇2

院系名稱:xx

師範大學信息技術與傳播學院專業:***

年級:20xx級學號:

實踐者姓名:報告撰寫人:

課題題目:濱州市未就業畢業生3、關於高校未就業畢業生基層團支部的成立,40%同學希望它能提供考研信息諮詢,35%的同學希望它能提供推薦考研學校的幫助,20%的人希望它能提供住宿等生活幫助和心理壓力疏導。此外,同學們建議基層團支部應分佈在大中城市的人才交流中心附近,並加強對未就業畢業生的信息管理,隨時瞭解未就業畢業生存在的困難,能夠及時發佈和提供良好的工作機會。

4、大部分未就業畢業生面對未來能夠保持良好的心態,通過找朋友傾訴和記日記、網絡日誌的方式緩解未就業帶來的壓力,相信通過自己的努力可以找到自己傾心的工作。

5、經調查統計,自己的性格和興趣、薪酬與福利、個人發展機會是畢業生擇業時考慮的前三位因素。對於自主創業,被採訪者普遍認為最大的困難是財力不夠和缺乏經驗。關於造成畢業生就業困難的原因,一方面是高校擴招造成的應屆畢業生供給過多的客觀因素,另一方面是畢業生自身的主觀因素,如50%的同學認為是自身專業專業知識不足,另外各有35%同學認為工作經驗欠缺和無社會背景造成自身就業困難。

6、大部分未就業畢業生的生活水平處於中等,月消費在500元左右,由家裏供給,主要作為基本生活費。

(二)面對面採訪部分:

下面將逐個分析瞭解到的濱州醫學院、濱州職業學院、濱州學院和濱州技師學院的就業情況及未就業畢業生的思想現狀。

通過與這些大五的學生進行交談,我們瞭解到,醫學類院校中普遍存在着應屆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原因已經在前文中分析過了),大部分人選擇考研。如該校一個70人的臨牀醫學專業的班級會有50-60人選擇考研,最終大約能考上20-30人,除此之外,還會有4-5人選擇從事醫藥代表的行業,2-3人選擇與公立醫院簽訂五年工作合同的合同工(每月工資800-1000元),4-5人在個人診所等地臨時就業以及3-5人其它選擇,也就是説未就業畢業生大約佔45%的比率。這些未就業畢業生還會有一半選擇繼續考研,另外一半的同學通過降低對工作環境、薪水的要求(如選擇在鄉鎮醫院就業等)臨時就業。據瞭解,私立醫院對醫學類畢業的同學需求量還是比較大的,但考慮到其不穩定性且沒有“五險一費”的勞動保障,因此,幾乎沒有同學選擇去私立醫院工作。擇業時大部分人選擇回家鄉就業。就該校來説,影像專業和護理專業應屆畢業生就業率高,能達到50%-60%。總的來説,與其他幾所學校相比,濱州醫學院的同學承受的就業壓力最大。

談到未就業畢業生,歷史與社會學系的一名輔導員老師這樣説:“就業目標偏高是造成畢業生不能及時就業的一個重要因素,如通過與濱州交運集團的積極溝通,起初社會學專業的九名同學與此單位簽訂了有養老保險等就業保障的正式的就業合同,後來一名同學專升本成功,還有一名同學覺得在大廳工作比較底層也比較累就放棄了。還有幾名在魯濱金店工作的同學也是因為覺得工作不能達到自己預期的目標而離開。另外,畢業生的動手和實踐能力有待於進一步提高,進入工作單位後不能儘快適應工作環境、進入工作角色慢也是制約畢業生就業的一大因素。”還有一名英語系的輔導員老師説:“專科學生的就業要求低,反而比本科的同學更好就業。”該系中分為商務英語(專科)和英語師範類(本科)兩部分,據該老師説,商務英語專業畢業的學生大都在本地普通的外貿出口企業工作,就業率能達到95%,而英語師範類畢業生未就業率超過50%,這些同學大都因為本科學歷對自己定位偏高,對一些普通的外貿公司看不上眼,中國小教師編制又基本處於飽和,少數同學因此選擇在一些不知名的私立學校任教。

3、濱州職業學院和濱州技師學院:很遺憾沒能聯繫到這兩所學校的輔導員老師和未就業畢業生,我們僅通過該校就業處的老師瞭解到一些畢業生就業情況。作為技術類和高職類院校,這兩所學校的就業率在這四所高校中位於前列,特別是濱州技師學院,未就業率最低,僅為4%-5%。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學校進行定向培養、訂單培養,專門面向有招工需求的企業工廠培養所需數量的技術人才且專門培訓相關技術,基本做到畢業即就業;另一方面,畢業生實踐能力強,上崗後很快能適應環境完成相關工作,且這些畢業生就業目標要求較低,基本符合社會的實際需要。如濱職的家紡專業、濱州技師學院的電氣專業等。

二、反映出的問題及提出的建議

2、未就業畢業生普遍反映自身工作經驗不足,動手實踐能力不強。因此建議學校或者基層團支部與各地區人才服務中心或大型企業單位聯合成立就業見習基地。如濱州學院計算機科學系就與北京神州數碼科技有限公司等公司建立了就業實踐基地,讓畢業生就業前有機會根據需要提高自己的動手能力和工作素養,以達到“上手快”的目的。

3、若要減少未就業畢業生的數量特別是解決應屆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學校的教育機制也有待於進一步改善。第一是學校開設的課程、專業與社會需求差別大,許多交叉學科師資不夠,如據濱州學院計算機系的一名輔導員介紹説,工科類專業大都只是按照傳統的培養模式畢業生數量夠質量不夠。去年中卡通公司來我校招聘同時具有卡通繪畫基礎和計算機軟件操作能力的畢業生,結果沒能招到。這也是需要學校思考和改進的地方。二是不同學校間重複設置相同的專業,比如説山大和濱州學院都設有計算機科學系,那相比較來説當然是山大的同學更容易就業。因此學校要根據自身特點面向社會需求多設置一些特色專業提高就業率,如濱州學院設置的航空專業,該專業的學生未畢業就被一搶而光,就業率高達100%。三是學校只是單純的講述理論知識,同學們缺少實踐機會,到工作單位後“上手慢”,因此學校應該爭取讓教學實踐相結合。

4、對於未就業畢業生來説,他們最關心的是各地的就業招聘信息,因此基層團支部不僅要對本區域內的未就業團員進行檔案化管理,跟蹤瞭解他們的就業情況,還要在網上及時提供各類有價值的招聘信息,還可以多舉辦幾場可操作性強的招聘會。

5、未就業畢業生中幾乎沒有人選擇自主創業,除沒有相關的工作經驗外,資金不夠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基層團支部可以加強對未就業團員的政策扶持,如提供小額貸款擔保等,鼓勵同學們通過自主創業的方式解決就業問題。

6、基層團支部要加大對“三支一扶”計劃、一村一名大學生、入伍預徵、招考士官、支援西部等工作的號召力度,引導未就業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

7、對於未就業畢業生在就業過程中產生的心理壓力、悲觀情緒等,基層團支部可組織心理諮詢師定期給同學們提供諮詢和輔導幫助。

總之,通過這段時間的調研和調查報告的總結能夠基本反映出濱州市未就業畢業生的生活思想現狀及對基層團組織建設的需求,希望這份調查報告能對我院的此次調研活動有一定的幫助。同時也呼籲更多的人來關注未就業畢業生,幫助他們早日更好地解決就業問題,讓他們為社會發展奉獻出自己的力量。

電畢業調查報告篇3

下面將逐個分析瞭解到的濱州醫學院、濱州職業學院、濱州學院和濱州技師學院的就業情況及未就業畢業生的思想現狀。

通過與這些大五的學生進行交談,我們瞭解到,醫學類院校中普遍存在着優習網就業難的問題(原因已經在前文中分析過了),大部分人選擇考研。如該校一個70人的臨牀醫學專業的班級會有50-60人選擇考研,最終大約能考上20-30人,除此之外,還會有4-5人選擇從事醫藥代表的行業,2-3人選擇與公立醫院簽訂五年工作合同的合同工(每月工資800-1000元),4-5人在個人診所等地臨時就業以及3-5人其它選擇,也就是説未就業畢業生大約佔45%的比率。

這些未就業畢業生還會有一半選擇繼續考研,另外一半的同學通過降低對工作環境、薪水的要求(如選擇在鄉鎮醫院就業等)臨時就業。據瞭解,私立醫院對醫學類畢業的同學需求量還是比較大的,但考慮到其不穩定性且沒有“五險一費”的勞動保障,因此,幾乎沒有同學選擇去私立醫院工作。

擇業時大部分人選擇回家鄉就業。就該校來説,影像專業和護理專業優習網就業率高,能達到50%-60%。總的來説,與其他幾所學校相比,濱州醫學院的同學承受的就業壓力最大。

電畢業調查報告篇4

1、計算機相關行業發展狀況及趨勢

以微電子、軟件、計算機、通信和網絡技術為代表的信息技術,是迄今為止人類社會技術進步過程中發展最快、滲透性最強、應用最廣的關鍵技術。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使信息成為重要的生產要素和戰略資源,是優化資源配置、推動傳統產業不斷升級和提高社會勞動生產率的新動力。信息產業持續高速增長,成為全球最具活力、規模最大的產業之一。“十五”期間,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水平要邁上新台階,目標是要使網絡規模、容量位居世界第一。網絡基礎設施供給能力顯着增強,基本滿足信息化發展的需要,普遍服務能力不斷提高,為網絡基礎設施薄弱的中西部地區、廣大農村地區和中低收入階層參與信息化發展創造良好條件。到“十五”末,計算機社會擁有量將越來越大,計算機技術的需求量將會隨之增大,因而從總體來看,計算機方向的人才缺口較大。作為中職學校,必須瞭解市場、適應市場、依託市場和開發市場,才能培養出適應和滿足計算機類信息產業跨越式發展的客觀要求的人才。目前在人才需求方面存在以下問題:

人才總量嚴重不足。根據信息產業部發布的關於計算機市場構成的報告,截至xx年底,全國電子信息產品製造業平均就業人數777萬人,其中工人約佔60%以上,工程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比例較低,遠不能滿足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對於即將進入國內市場的國際軟件外包、國外通信運營商來説,計算機類的人才將會是他們在國內發展的首要選擇。

人才層次結構不合理除高精尖專家人才外,電子信息企業還需要大批熟練操作的技術工人。目前,我國技術工人文化程度低的多,高的少;技術等級低的多,高的少;高等級技術工人年齡大的多,年輕的少。調查數據顯示,僅廣東省技術工人缺口就有多萬,全國的需求缺口更大。以軟件企業為例,很多簡單的編程工作,高中學歷的人只要經過專業的軟件職業培訓,完全可以勝任。目前,我國基礎程序員非常缺乏,一些基礎性工作只能由本科生和碩士生完成,造成人才資源的浪費。這説明生產、經營、管理、服務第一線的技工型人才奇缺。

網絡技術的發展對人才需求量大大提升。網絡技術持續穩定發展,網絡設備的生產、檢修、網絡建設、網站設計等相關行業對應用型技術人才需求不斷增長,社會對網絡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些都要求人才的素質不斷提高,以適應網絡技術的發展。隨着網絡的蓬勃發展,對計算機網絡技術方面的人才需求也將越來越多。

2、被調查企業的分佈情況

(1)被調查的企業近6家,其中有與計算機專業相關的單位(如電腦公司、軟件公司)、服務類企業單位、製造業企業單位,事業單位,民營企業及其它企業。從被調查企業的分佈和性質來看,我們認為此次調查的安排是比較合理的,具有廣泛的代表性。

(2)主要企業人才分析

首先針對主要企業人才需求我們進行了調研和分析。分析結果顯示,不論是網絡公司的規模如何,主要的技術人員分為兩類:網絡工程設計人員和網絡工程實施技術管理人員。一些規模較大的網絡公司都是採用具有一定工作經驗或者中學歷的人才進行網絡的設計工作,而聘用的中職生主要是進行網絡工程的實施和實施過程中的管理工作;而規模較小的網絡公司則希望招聘的人才最好具有網絡設計和網絡實施管理雙重能力。89。1%的企業認為聘用人才最優先考慮的因素需要團隊意識、81%的認為需要職業道德、67。5%的認為需要專業知識;56。7%的企業對it類就業市場信息的瞭解主要通過各種媒體;70。2%的企業最希望的崗前培訓方式是就地自己培訓;普遍企業認為畢業生必須具備網絡設備集成能力、網站管理能力、網絡安全、系統安全保障;普遍企業認為計網中職專業課程至少應包括數據庫開發、網頁設計與開發、網絡佈線與工程、服務器配置、網絡施工、網絡管理與安全技術等課程;62。1%的企業認為中職學生工作起薪1200—1500比較合適;大部分企業認為有必要讓員工繼續學習,可不脱產培訓。

此次調研涉及的用人單位主要是湖南省的大中型企業、計算機網絡培訓機構,及具有一定影響力的民營企業。

(3)企業對畢業生的評價

一般企業認為畢業生在本專業知識方面知識基本恰當,能基本滿足工作需要。但是對計算機類企業(如軟件公司,電腦公司等)來説,學生的專業知識還是有待加深加強的。另一方面溝通協調以及團隊合作精神也是很重要的,特別是在計算機公司非常注重合作意識培養,本專業畢業生在這方面有一定的欠缺。此外,在創新能力上還是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對於發展迅速的計算機行業,創新能力是必不可少的能力之一。所以在校期間需要加強學生以上能力的培養。

(4)企業需求情況分析

①畢業生主要從事崗位

在調查中,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畢業生就業在網絡系統平台搭建(windows,linux,unix)佔10%,路由交換(網絡設備)佔15%,網絡建設及管理約佔20%,網絡安全佔15%,綜合佈線佔10%,方案設計佔10%,硬件維護、技術服務15%,有3%做普通技術工人。

②急需人才

目前企業急需的人才主要是(按先後順序):網絡系統平台搭建,網絡設備,網絡建設及管理管理,技術服務,硬件維護和產品開發。調研的這個結果對於我們以後開展教研教學,培養學生專業知識與指導學生就業都有了明確的導向。

電畢業調查報告篇5

摘要:目前,工件表面的精整加工佔據了大約37%—50%的製造時間,且主要依賴於熟練工人的手工研磨和拋光來實現。在模具和光學零件加工等行業,工件表面精整加工已經成為制約製造技術發展的一個關鍵問題。因此,深入開展高精度、高效率、低成本的自動化精整加工技術與方法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

針對工件表面研拋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力—位耦合問題,提出了一種基於磁流變力矩伺服器和經濟型數控車牀的力—位解耦控制研拋技術和方法,並進行了理論探討和實驗研究。該方法通過磁流變力矩伺服器對研拋力進行獨立控制,通過數控車牀的位置伺服系統控制研拋工具的位置和姿態,從而有效地解除了研拋過程中的力—位耦合,為實現工件表面的高精度、高效率、低成本、自動化研拋奠定了重要的基礎。針對磁流變力矩伺服器設計與應用的需要,對磁流變液性能進行了測試研究,提出了臨界剪切速率的概念,修正了bingham模型,並建立了磁流變力矩伺服器的力矩計算模型,分析了工作轉速對輸出力矩的影響規律,引入了臨界轉速概念,指出為了提供穩定的輸出力矩,力矩伺服器應工作在臨界轉速之上;藉助於ansys軟件工具對力矩伺服器的磁路進行了數值分析,驗證了所設計的磁流變力矩伺服器結構的合理性。針對研拋過程研拋力矩控制的需要,建立了研拋工具系統的動態模型,並對控制系統進行了仿真分析,得到了適合於此係統的控制參數。

最後對力矩控制進行了實驗研究,確定了合理的控制和採樣週期。在單位階躍信號激勵下,得到了理想的控制效果。針對研拋過程中研拋頭位置和姿態控制的需要,介紹了工具系統的路徑規劃方法,並結合preston方程分析了規劃的路徑對研拋參數的影響,得到了在勻速進給條件下,工件曲率半徑對研拋駐留時間的影響規律,即曲率半徑越小,駐留時間越長,並給出了車牀的主軸轉速運行模式的選擇方法。針對旋轉體非球面工件的研拋實驗需要,開發了一套非球面柔順研拋控制軟件系統,提出了一種研拋力矩的時域規劃方法,並分別對旋轉拋物面、橢球面和平面進行了研拋實驗,均得到了納米級的表面質量,驗證了力—位解耦理論的有效性與可行性主要技術參數:

1、磁流變控制電流0~2。5a。

2、阻尼器輸出力矩0~5n。m

磁流變技術研究現狀及其應用:

20世紀40年代,電流變液(erf)和磁流變液(mrf)相繼由winslow和jabinow發明,並可以迅速引起人們的注意。人們發現,利用磁流材料的可控特性進行工作可以達到消耗被控系統振動能量,抑制振動幅度,降低能耗,提高性能的目的性,從此掀開了電|磁流材料在振動抑制領域的長時間探索和應用。由於磁流變液的剪切屈服應力比電流變液大一個數量級,且磁流變液具有良好的動力學,電源電壓小,耗電功率小及温度穩定性等特點,因此越來越受到廣泛的關注。電流變液與磁流變液主要指標對比如表1所示。

磁流變液與電流變液性能能比較白俄羅斯學者shulmanzp和kordonsky,wi在磁流變材料研究中取得較大進展,隨後美國lord公司·ford車輛公司,delphi公司,德國的basf公司都開展了磁流材料的研究工作並取得了可喜的進展,已有的商業化磁流變體面世。各國學者的研究工作使人們進一步瞭解磁流變材料的流變機理和宏觀性,為磁流變學的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美國lord公司的carlson,j,d。在1994·1995年申請了磁流變材料的技術專利。在磁流變材料的懸浮相選擇和製備方面,美國lord公司做了開創性的工作,該公司先後報道了多種合金製備的磁流變體所採用懸浮相為鐵—鈷合金鈦,鎳合金鐵,。1995—1997年ashour,d。對磁流變材料的沉降問題和磁流變材料的製備技術進行了系統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有價值的成就。kordonsky,w,i。利用夾雜納米尺寸的硬磁微粒作為懸浮相來改善磁流變材料德爾沉降問題。這種做法突破了傳統的採用表面活化劑或添加劑來改善沉降性,為改善次流材料的穩定性開拓了新的思路。

美國ford車輛公司利用偶極子相互作用的模型來研究磁流變材料的流變特性,對磁流變材料的剪切屈服應力進行了數值計算,其研究結果基本一致。lemaire,e等對磁流變提的屈服應力與懸浮微粒尺寸的關係進行了煙具,發現懸浮相微粒尺寸對屈服應力的影響取決於耦合係數的大小,一定尺寸的單分散系比多分散系試樣具有更佳的磁流變效應,這種效果來自無流動條件下的布朗運動引起的結構起伏,該運動使單鏈中兩相鄰微粒之間距離大於多分散系的平均距離,而鏈結構對流體流動的阻力恰恰來自於這種加大的間隙。

我國對磁流變材料的研究始於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目前已在磁流變材料製備,流變學機理和工程應用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較早從事這方面研究的單位有;復旦大學,中國科技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哈爾濱建築大學,西北工業大學,武漢工業大學,重慶大學和國家儀表功能材料工程研究中心等單位。中國科技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和重慶大學在磁流變性能的檢測方面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國家儀表功能材料工程研究中心研製的磁流變液,其剪切屈服應力基本達到美國lord公司的產品水平。復旦大學,中國科技大學還對磁流變液的流變機理進行了研究,採用了一些有參考價值的模型和理論分析方法。西北工業大學對磁流變液的穩定性進行了分析,採用了一些提高磁流穩定性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