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大學生壓力調查報告精品多篇

欄目: 調查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3.18W

大學生壓力調查報告精品多篇

緩解心理壓力的應對策略 篇一

1、優化社會文化的導向作用

從很大程度上來説,大學生世界觀,人生價值觀的形成,與社會環境的影響密不可分。因此,培養大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健康的心理素質,必須優化社會文化的導向作用。第一,加強傳媒的正面導向作用,比如近段時間對“雷鋒叔叔”的討論,對普通人民勞動美的`宣揚等等,都是對大眾有利的輿論導向,而近年來文化媒體為了吸引眼球,賺取經濟效益,在報道中扭曲事實,蓄意炒作,散播低俗醜陋的文化,這些社會文化,會對涉世不深的大學生產生很大的負作用,國家文化管理部門應在社會文化的散播上加強政府的管理職能。第二,加強社會道德建設,尊老愛幼,助人為樂等傳統美德不應該被拋棄,而應大力發揚,讓大學生積極參與社會的道德建設,擔當起對社會的責任。

2、提升學校的教育能力

第一,加強生命教育以及生活教育。大學教育更應該教會學生思考生命以及生活的本質,引導學生體會自身的價值,以健康積極的心態,優異的世界觀去應對各種問題,解決各種矛盾。第二,關注大學生心理問題。重視心理課,教會學生青春期的心理適應技巧,引導學生合理宣泄情緒,提高學生的抗壓抗挫折能力。第三,加強學校的文化建設。開展豐富的校園文化活動,舉辦各類文體活動,組織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等等。第四,開設針對性的心理諮詢平台。專業的心理諮詢師,可以對存在心理障礙的學生進行疏導,幫助學生克服心理障礙。

3、提高大學生的自我認知能力

第一,培養正確的世界觀,人生價值觀。以文化充實自身的時候,也要思考生命的價值,要有自己清晰的生活目標。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消極情緒的產生,與人缺乏生活目標有很大關係。確立正確的生活觀,明確社會責任感,實現成才目標。第二,增加人際交往能力。樂於交往,勤於交流,克服孤獨感。

第三,培養廣泛興趣。第四,體驗苦難,提高抗壓抗挫折能力。正確認識自身的優點以及缺陷,理智分辨社會各種現象,參加挫折教育,提升抗壓抗挫折能力。

結語 篇二

機遇和挑戰是把雙刃劍,在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大學生更應該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質。對大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對綜合性高素質全能人才的需求,已成為高等教育面臨的重要任務。同時,我們也相信,在社會,學校以及大學生自身的努力下,心理健康問題一定會得到解決,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質,身體素質以及心理素質的大學生羣體會日益壯大,為社會負擔起更多的責任,為祖國作更大的貢獻。

大學生產生心理問題的原因 篇三

1、外部環境

總的來説,分為社會環境和學校環境。第一,世界經濟不景氣,各種經濟危機頻頻發生,我國的許多行業也受到影響,用人單位縮減招工人數,而且加上大學生實踐等能力弱,也影響了用人單位對大學生的錄用比率,因此,大學生就業形勢比較嚴峻。另一方面,由於社會經驗以及專業方向等方面的差異,大學生個體在擇業就業上也有很大的不同,其中一部分易產生眼高手低、畏懼社會等心理素質問題。第二,從學校內部來説,我國的素質教育包括大學教育都以文化課為主體,對身體素質以及心理素質的提高不是很重視。在大學裏,有很多學校把外語四六級考試以及計算機等級考試作為學生是否畢業,是否能取得學士學位證的必要條件,這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學生的心理壓力。

2、個人心理素質

對自己要求嚴格,對社會負責,對任何事情都以積極向上的態度去對待,樂觀,健康地看待事物。扭曲的人生價值觀往往是犯罪事件的導火索。第二,心理承受能力差。學校生活相對於社會來説,人際關係不復雜,同學,師生之間都友好團結,另一方面,現在的大學生普遍是獨生子女,生活條件優越,很少受到磨難,這些優越的環境讓他們像温室裏的花朵,一點風雨都經受不了。心理承受能力差,不能承受挫折,不具備正確處理問題的心態,久而久之,則會出現程度不同的心理障礙。第三,心理調節能力弱。大學生接觸社會以後,會產生諸如現實與理想的矛盾,現實與書本的矛盾等等,這種不同程度的偏差,如果調節不好,就會產生意識上的焦慮,對現實的不信任感。

報告正文 篇四

(一)、調查目的

“我們感到迷茫,感到自己很無能。“我希望學校能真正關心到每個學生的心理,因為這比任何關心都重要。”這是大學生的心聲。近年來大學生已成為心理弱勢羣體,進入大學階段以後,學生面臨這諸如學習生活環境、人際關係、學習要求和競爭壓力等一系列的問題,都需要大學生們獨立地面對和處理,因此也必然會給他們帶來一些心理上、思想上的困惑,如:緊張、焦慮、恐懼、孤獨、抑鬱等。而且近幾年來,大學生自殺時間頻繁發生,可是卻沒找到任何措施來應付。與此同時,市場經濟又要求大學生具有較強的適應性,社會對大學生的要求又很高,不僅是對能力的要求,而且是對素質的要求。這次調查也是為了深入大學之中發現一些問題,從而能提高大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二)、調查時間

20XX年08月11日

(三)、調查地點

互聯網

(四)、調查對象

廣東省在校大學生

處理心理壓力的方法 篇五

隨着社會的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正在日益加快,競爭越來越強烈,人際關 系也越來越複雜。以至於當今的大學生經常“陷進個人等等。現在的大學生存在的心理,造成大學生心理不健康,從而導致大學生不能以積極的心態來面對這樣的現 實,這樣的學生是很難保質保量的完成學習任務的。為了進一步瞭解大學生心理健康作了調查與分析。此次活動以武漢八所高校學生為樣本,進行抽樣調查,以問卷 調查為形式,共發放問卷份,回收份,回收率為,其中有效問卷份,有效率為。通過我們的調查與分析,我們總結出當今大學生普遍面臨的一些心理。回結如下:

關於大學生心理壓力問題調查報告 篇六

面對目前大學生中存在的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學校應加以高度重視,及時瞭解大學生心理動態,加大思想教育力度,及時預防和排解,提高大學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1)加強大學生的人際交往教育,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圈。

首先,學校對大學生的人際交往教育應針對大學生活人際交往中的不良心理和情緒,及時加以耐心引導和幫助,使他們以良好的心理態勢去面對新的人際交往和複雜的人際環境,既主觀認識自己,又客觀認識他人。其次,要培養大學生的人際交往方法和技巧,教育大學生加強人際交往的品德修養,教育他們在人際交往中應學會信任、尊重、寬容,以誠相待,用真誠去贏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獲得真誠的友誼。學校要經常組織健康向上、豐富多彩的集體活動,讓同學們在參與這些活動的過程中,培養積極的人際交往心理,建立起和諧的人際關係。

(2)採取各種途徑,磨練大學生意志,提高情緒的調適能力及心理承受能力。

在改革開放、人才競爭的時代,如果一個人沒有良好的心理素質,稍遇挫折就出現心理緊張,產生心理障礙、情緒消沉、精神不振,這樣的人本身就不是一個合格的人才。磨練意志,提高大學生的心理素質是解決心理疾病的根本途徑。教育工作者要積極引導大學生深入社會實踐,從中接受鍛鍊,磨練意志,教育學生正確對待挫折,面對困境積極尋求解脱並總結教訓;指導學生對自己的情緒進行把握與調節,豁達大度、遇事冷靜,常能做到自我正確的安慰,能合情合理地對待自己的各種需要,培養對挫折的承受力。學習和生活上的不愉快當然時有發生,但應自覺地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能夠正視現實並與其保持正常的接觸;對周圍事物有清醒的客觀的認識,對生活中的問題、困難、矛盾都能很好地處理,為實現理想處處能表現出進取精神。他們自我教育能力也將隨之而增長,感情沉穩,自制力增強,在很多情況下都能自己擺脱心理負擔,除掉精神障礙。

(3)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目標。

學習、讀書向來被賦予很高的價值,大多數家長和學生本人把學習視為一種提高自己實力、改變現狀、為將來的職業做準備的重要手段,而且,在學校這個羣體中,學生的學習成績是與其在同學中的地位和印象緊密聯繫的。對學業的關注是與對自我關注緊密聯繫的。引導大學生客觀地認識評價自己,善於發現自己的長處,根據客觀現實條件來調整個人需要和心理期望,避免由於自己的期望過高或過低造成心理上的焦慮不安或鬆懈情緒。

(4)。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當代大學生滿懷激情,富於理想,勇於追求美好事物,迫切想了解社會生活中的種種現象,並找到解決的答案,也想了解人生的意義及應當怎樣度過人生,因此,常常對社會、對國家、對自己進行種種美妙的設計。但是因為他們的激情尚不穩定,感情強烈而脆弱,知識經驗積累不足,在認識上常常具有很大的主觀性、片面性和膚淺性,往往求得在想像中的心理滿足或者錯誤和片面的選擇來對待理想和現實。高校工作者要因勢利導,促使大學生在關注自我和關注社會發展之間達成一種平衡,而不脱離社會實際和社會責任,單純地沉溺於對自己的未來的自我設計之中。同時,要注意緩解由於不滿現實引起的過度的焦慮、無助等不良情緒反應,以及因此產生的不良行為,避免他們對社會產生敵意,甚至厭世等不良的態度和行為。

(5)加強高校心理輔助工作力度,及時為學生解決心理問題。

某校曾針對尋求幫助對象、模式在大學生中作了一項調查,發現:諮詢卻成為他們首選的幫助模式之一。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可能存在於以下兩方面,其一是現存的專業諮詢機構可幫助他們解決問題;其二是現有諮詢機構中的諮詢人認同或採用的諮詢方式可能並非是學生們可接受或理想中的諮詢方式。作為一種以學生為服務對象的服務機構,高校諮詢機構應主動發現學生中的問題,而不能等待問題的出現;應主動走到學生中間,向學生提供服務,通過各種手段提高諮詢的便利性。

另一方面,在現有的可資利用的高校專業諮詢機構和諮詢人員不足的現狀下,高校班主任和輔導員應承擔起部分諮詢任務。儘管一般的'高校班主任和輔導員在專業的諮詢知識方面與專業諮詢人員相比有很大缺陷,但在動態的把握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和深入瞭解學生特點方面卻是專業諮詢人員無法相比的。如果能夠具備一定的諮詢知識,高校班主任和輔導員是能勝任一部分諮詢工作的,這些諮詢任務主要包括針對困擾學生的各種問題提供指導和建議。現在,一些有條件的高校已經開始對現有的班主任和輔導員進行諮詢方面的在職培訓,並在任用班主任和輔導員時開始配備一定比例的專業諮詢人員,這些無疑是將來高校班主任和輔導員任用方面的一種發展趨勢。

引言 篇七

社會環境的嬗變,給當代中國大學生帶來了全新的挑戰,並因此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壓力,而且不可避免地將會才產生大量心理問題。心理壓力和大學生的心理健康二者之間存在着越來越高的相關性。據調查,在大學生所面臨的大部分壓力事件中,主要有幾個方面:感到競爭激烈,擇業困難;考試負擔;父母對自己的期望值過高;自己的工作成效不如別人;理想與現實有差距;精神空虛,無所事事。

2002年2月24日下午15時許,天津醫科大學三年級學生馬曉明,砍死疼愛自己的奶奶和爸爸,殺母未遂被勸自首。據報道,在案發前,馬曉明的成績一直不好。放寒假前,他就處於一種特殊的心理狀態。上大學後,馬曉明的成績一直不好,在兩年半的大學時間裏,他竟然有14門功課不及格,學校對其進行勸退,回家後,他卻怎麼也不敢告訴父母實情,還是和過去一樣報喜不報憂。

馬曉明向警方表示:父母對他抱有很大的希望,他不敢想像,一旦父母知道他的真實情況,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 整個寒假,馬曉明都是在焦慮和惶恐中度過的。他一方面害怕父母知道真相後會傷心難過,另一方面又害怕開學後沒法向學校領導交待。眼看着開學的日子一天天臨近了,馬曉明的壓力也一天天增大起來。他不知道自己究竟該如何是好,心情越來越煩躁。萬般無奈之下,他決定割脈自殺,一了百了。可就在他準備自殺時,他突然閃過一個念頭:父母就他這麼一個兒子,而且把全部希望都寄託在他身上,一旦失去了自己,他們活着還有什麼意思?而且自己成績差的真相也會隨之而暴露。與其讓他們痛苦地活着,還不如將他們一起殺了之後,自己再自殺,這樣,他就可以心安理得地死去。 在“深思熟慮”之後,馬曉明開始了行動。在一家人歡歡喜喜地吃完團圓飯,準備送他去學校報到之前,他先用熱水瓶將正在打盹的69歲的奶奶砸昏,然後用電線勒死了她。47歲的父親催出門被他從門後拿出斧頭劈了後腦,也死了。隨後,心情越來越煩躁,不知道究竟該如何是好。萬般無奈之下,他決定割脈自殺。本來,馬曉明是準備將母親劉雲一起殺死的,可母親那慈愛的目光在瞬間遏制了他罪惡的念頭,使劉雲僥倖逃過一死。

在這個犯罪過程中,當事人馬曉明明顯處於壓力負荷過重的狀態下,在成長過程當中家庭的溺愛、教育的不當導致的人格缺失最終釀成了悲劇。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費安玲説,中國的教育機制往往不太重視學生的人格和心理健康的形成。中國教育部副部長袁貴仁也坦言中國在心理教育、環境教育、人文精神教育等方面有所欠缺。然而社會對大學生寄予了厚望,學校也往往憑學生成績的好壞來評判一個學生,這給大學生造成了很大的壓力,在期望與現實離得太遠時,他們的心理防線就會很快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