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青少年網絡暴力的治理路徑初探

欄目: 調查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6.28K

近年來,隨着社會轉型的加劇、社會心態的擅變以及網絡社會的不斷興起,青少年網絡暴力現象逐漸成為一個突出的社會問題。近年來網絡暴力的滋生和蔓延已嚴重影響到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成長,導致青少年心靈的扭曲,甚至是違法犯罪的惡性事件頻頻發生。網絡暴力如同無聲無形的利器,對個人權益、網絡空間秩序產生了嚴重的侵害,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網絡暴力的受害者。只有探索治理青少年網絡暴力的治理路徑,才能更好地保障青少年的成長。

青少年網絡暴力的治理路徑初探

一、青少年網絡暴力的概念及特徵

目前,學屆對何謂青少年網絡暴力沒有一個明確的概念,更多的是對網絡暴力進行概念界定。比較流行的解釋是網絡暴力是指不特定的網民羣體在虛擬網絡上採用暴力言論,侵害他人合法權益並對他人身心產生嚴重影響的違法行為。部分青少年在網絡平台上肆意妄為,忽略道德的行為對他人產生嚴重影響,即構成青少年的網絡暴力。

青少年網絡暴力主要具有以下特徵:一是攻擊性和暴力性。青少年網絡暴力一般都具有明顯的攻擊對象,可能是個體,也可能是羣體,甚至可能是國家政府機關以及社會整體,並表現出一定程度的反社會性和反主流行性。二是形式多樣性。網絡暴力的發生渠道和傳播平台呈現多元化特點為網絡暴力的形式多樣化提供了基礎。比如,金權亮的研究認為部分青少年網民為避免被指責為“網絡暴民”,選擇用打油詩、段子、PS等形式對熱點事件或者當事人進行嘲諷和惡搞,進行偏激和情緒化的發泄。三是主體的不確定性。姜方炳認為基於開放性和匿名性等特性,網絡空間聚集着各類羣體,在多主體參與的網絡暴力事件中,一般很難確定具體行為主體。

二、青少年網絡暴力帶來的影響

(一)阻礙青少年自身人格健康發展。網絡暴力行為阻礙了青少年正確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塑造,缺乏自控的情緒宣泄以及暴力展示不僅導致青少年極端和冷漠的人生態度,更可能觸犯法律。

(二)挑戰了社會道德和法治價值。青少年網絡暴力不顧公民個人隱私和合法權益,肆意進行言語攻擊和信息泄露,並將這種傷害蔓延到現實社會當中,不僅給當事人來帶法律之外的永久傷害,更挑戰了社會的公序良俗和核心價值體系,嚴重挑戰了社會道德底線。

(三)破壞了網絡秩序和教學秩序。網絡暴力或欺凌造成的後果包括缺勤、迴避學校活動、逃學或徹底的輟學,這些不僅會嚴重破壞教學秩序,更會對青少年的學習成績、身心成長造成重大影響,甚至會嚴重影響他們未來的受教育、影響他們獲得更好的就業機會。受到網絡暴力影響的不僅是案件中的受害者,其施暴者、旁觀者的身心也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整個學校秩序、學習環境、對父母家庭影響的連鎖性反應都將給社會秩序帶來更大的潛在危險和現實危機。

三、青少年網絡暴力的原因分析

(一)青少年的自控能力差。“微時代”人們獲取信息、發佈信息、雙向交流的速度越來越快,網絡暴力等諸多網絡侵權行為時有發生,本身處於特殊發展時期的青少年更難以抵擋網絡暴力的侵蝕。他們心智尚未成熟,在面對眾説不一的輿淪面前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但他們思維活躍、敢想敢做,遇到事件難免衝動,容易被輿淪所左右,失去自己的主觀判斷,誤將一些過激的言行視為仗義執言或者打抱不平。

(二)學校、家庭、社會教育的缺失。學校管理層對網絡暴力現象認識不夠全面,既缺乏對青少年網絡素養的有效教育和引導,更缺乏相應的防控和治理機構及措施學校對有關網絡暴力預防教育的課程設置不合理,缺乏對青少年網絡道德、網絡法律知識以及網絡監管法律法規的普及。家庭作為孩子的第一課堂,在孩子如何使用網絡上沒有盡到責任;社會在營造晴朗網絡空間上力度不夠。

(三)網絡的虛擬性和隱匿性。虛擬網絡空間為網絡暴力的產生和發展提供了主體多元、責任分散的輿論場域;網絡的隱匿性和虛擬性使得當事人維護自身合法權利的難度加大,反過來又進一步弱化了青少年的責任意識以及法律的震懾作用。在“網言無忌”的情況下,發生網絡暴力的門檻可以説幾乎為零,青少年參與各種新型開放性社交平台的概率更高,防範與自我保護意識則相對更差,因此更容易引發網絡暴力攻擊。

(四)網絡監管的滯後性。網絡領域的灰色管理地帶和模糊管理空間助長了網絡暴力等問題的蔓延。 互聯網時代的網絡社交軟件層出不窮,但是管理起來非常困難,一味刪帖會引發民眾的逆反心理,但主動引導規範又存在其他方面問題,管理上的平衡在不斷摸索中完善,但舊問題尚未完全解決,新問題又開始出現。

四、治理青少年網絡暴力的路徑

筆者建議從從宏觀和微觀、道德和法律、校內和校外、虛擬與現實等諸多角度綜合施策。

(一)加強青少年的網絡道德素養和自我保護。青少年要不斷提升自我道德素質水平和網絡素養。青少年應該多接觸學習哲學知識,用辯證的方法看待所謂的言論自由,客觀看待網上的各種觀點,理性看待網絡暴力行為,堅守內心道德標準,用法律約束自己,不隨意謾罵、侮辱他人。青少年應保持極強的風險防範意識,提高網絡行為素養以應對網絡暴力,自覺約束行為。樹立社會責任意識,自覺營造良好虛擬網絡氛圍。青少年也要增強自我心理素質,培養健康個人興趣,提升情緒管控能力。有研究認為,青少年要不斷提升自我生活樂趣和社會資本,不斷提升情緒管控能力,才能免於陷人網絡暴力的陷阱。

(二)加強對網絡平台的監管。加強對相關熱度問題的精準聲量分析,用大數據進行預測、管理並積極應對,應該能最大限度預防網絡暴力的發生,儘快將青少年網絡暴力的破壞程度減到最小。針對青少年廣泛重與的網絡平台,要建立針對青少年網絡暴力的快速反應機制,對青少年網絡暴力的舉報信息過行單獨、重點跟蹤、溯源,並優先解決處理。鼓勵和倡導互聯網相關企業積極開發青少年相關的上網APP,為青少年開闢一個更加多全、健康的上網環境。如開發相關家庭APP,設置父母鎖,限制青少年瀏覽不適當的頁面,從“非禮勿視”的角度防範青少年網絡暴力行為的發生。

(三)加強網絡立法及網絡治理水平。根據中國國情,制定符合我國需要的防範、遏制網絡暴力的法律法規。區別對待兒童和成人,保護兒童不在網上遇到只有成人才能接觸的內容。二是要嚴格確立軟件分級制度,對網絡行為進行嚴格的年齡限制。加大刑事打擊力度也是震懾網絡暴力的重要手段。明確規定互聯網言論可以成為犯罪事實,通過刑罰進行懲罰。降低刑事責任年齡,增設網絡暴力應負刑事責任的相關規定,嚴懲“人肉搜索”及網絡暴露未成年人隱私等泄露青少年隱私的行為。二是修改刑法規定,嚴懲針對青少年的網絡暴力犯罪的累犯”罰應奪其志“,使其不敢再犯,不能再犯,在社會上發揮震懾作用、教育作用。

(四)積極發揮家庭和學校在網絡暴力防治中防火牆的作用。青少年網民中很多人還是在校學生,所以家庭和學校在青少年網絡暴力防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責任和作用。新媒體時代,家長應該與時俱進,積極學習網絡知識,熟練運用先進網絡工具,對網上一些不良信息和不健康的暴力內容保有一定警惕性,多與孩子交流溝通,關心孩子的成長。學校是青少年學習知識、接受教育的地方,不同階段的學校都根據年齡特點和用途開設有不同的信息網絡課程。教師在傳授知識和技能時,要重視學生品德的培養和媒介素質的養成。不能重知識輕素質,要及時引導和疏導,防治網絡暴力對青少年的侵害。

(五)加強社會輿論和價值引導。強化對青少年進行正確的價值觀教育,引導青少年樹立健康向上的偶像標準。通過新媒體、娛樂節目宣傳正能量偶像和積極向上的價值觀。通過“網紅”、娛樂明星自身來做好良性示範,引導良性的粉絲文化,防止不良網絡羣體的滋生。針對一些明星、“網紅”助長粉絲為自己“撐腰”,互相攻擊謾罵的行為,要予以批評和糾正,杜絕歪風邪氣。加強對一些網絡粉絲聚集的論壇平台進行監督和定期篩查,針對一些經常性散佈網絡暴力言論的網絡羣體,要進行封號、溯源,定期清理未成年用户賬號,將這種網絡暴力遏止在萌芽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