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村人口調查報告多篇

欄目: 調查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3.11W

村人口調查報告多篇

村人口調查報告篇1

從人口結構看,我國已步入老齡化社會。人口老齡化將給經濟發展帶來巨大挑戰。然而,只看到老齡化的消極一面是不夠的,從老年人的消費觀念、消費能力和消費方式看,一個巨大的養老消費市場正在形成。人口老齡化對消費也有正向拉動作用。適時調整產業結構,把人口壓力轉化為發展動力,是我們面臨的新課題。

亞夫

按照聯合國標準,65歲及以上人口比重超過7%即是老齡化社會。據國家統計局發佈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xx年底,我國65歲及以上人口已達1.44億人,佔總人口的10.5%,且每年以1000多萬人的速度在增加。數據表明我國已步入老齡化社會。另據有關部門預計,到20xx年,我國的老齡人口將達到峯值4.87億,約佔總人口的35%。這意味着每三個中國人中就有一位老年人,人口老齡化將對中國發展帶來諸多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挑戰。

人口結構的變化尤其是人口老齡化的加快,將對經濟社會發展帶來深刻影響,對社會總消費也會產生較大影響。老年人不僅在醫療保健、食品、服裝、旅遊、娛樂、養老等各方面有大量需求,而且隨着價值觀、消費觀與生活方式的不斷更新,老年人消費需求正在向高層次、高質量、個性化、多元化的方向發展,潛在需求將主要集中在養老服務、餐飲、旅遊、娛樂等消費點。

老年人的消費觀念、習慣、偏好以及消費能力和方式將改變社會消費結構,形成潛在消費市場。老齡化社會催生的銀髮經濟不僅有助於解決現實的民生問題,還有可能成為調結構促增長的新亮點,並藴藏着新的產業機會,有助於我國經濟的優化和轉型。

目前我國產能過剩問題較為突出,而人口老齡化對醫療保健、養老服務等銀髮經濟有巨大需求,為過剩產能的轉移和新的投資機會尋求到了新的出口,這有利於改善我國現有產業結構,把人口壓力轉化為經濟機會。要實施積極的老齡化戰略,大力發展老年消費產業,特別是醫療保健、休閒養生、家政服務業和社區服務業等相關服務性消費的需求。

我國人口老齡化特徵較為明顯

1. 老年人口規模不斷擴大

聯合國關於老齡化社會的標準是,60歲及以上人口占比超過10%,或65歲及以上人口占比超過7%。20xx年,中國65歲及以上人口占比達到7%,正式步入老齡化社會。截至20xx年,中國60歲及以上人口占比達到14.3%,65歲及以上人口占比達到9.4%。截至20xx年底,全國65歲及以上人口為14386萬人,比上年淨增加631萬人,比20xx年增加5324萬人,年均增加354.93萬人。目前我國全國65歲及以上人口數是歐盟同年齡總人口的1.4倍。

2. 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不斷提高

20xx年底,全國65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為10.5%,比上年提高0.4個百分點,比20xx年提高3.4個百分點。據聯合國預測,中國65歲及以上人口占比將在20xx年突破20%,在20xx年突破30%;中國60歲以上和65歲以上人口占比翻倍(60歲以上人口占比從10%到20%,65歲以上人口占比從7%到14%)所需時間分別僅為26年和25年,而美國分別為78年和70年,俄羅斯分別為51年和49年,就連人口老齡化最為嚴重的日本也略慢於中國,分別為29年和25年。

3.人口高齡化趨勢明顯

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壽命不斷延長。1982至1990年,我國80歲以上高齡老年人口年平均增長速度達到5%,大於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增速;1990至20xx年80歲以上高齡老年人口年平均增長速度為4.1%,高於世界平均水平和發達國家平均水平。

據國家統計局人口抽樣數據顯示,20xx年我國80歲以上的高齡人口規模佔總人口比重為1.87%。據預測,到20xx年前後,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將超過20%,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將達到14%左右,進入到深度老齡化社會。也就是説,從20xx年進入老齡化社會算起,中國僅用25年左右的時間走完西方發達國家上百年的人口老齡化路程。

4.老年人口撫養比上升

撫養比又稱撫養係數,是指在總人口中,非勞動年齡人口數對勞動年齡人口數之比。撫養比的高低,反映勞動力撫養負擔的輕重。20xx年末,15-59歲勞動年齡人口撫養60歲及以上人口的老年撫養係數為13.7%,比上年增加0.6個百分點,比20xx年提高3.6個百分點。

人口老齡化對經濟的影響

作為人口結構變量重要因素之一的人口老齡化,不僅是影響消費市場的決定因素,作為經濟增長的內生性因素,還會從供給和需求兩個方面影響各要素市場。從理論上看,人口老齡化對經濟新常態的影響是多方面、多途徑的,這些影響構成一個非常複雜的關係結構。人口結構的變化尤其是人口老齡化的進一步加快,將對經濟社會發展帶來深刻的影響,對社會總體消費也會產生較大的影響。

1.人口老齡化對經濟增長的影響

人口老齡化主要從供給方面來改變勞動力供給的格局變化,並帶來勞動力資源短缺、勞動力老化等問題,從而影響經濟增長的可持續增長;同時,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勞動力隊伍的大齡化,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技術的更新與進步。從需求方面來看,人口老齡化將可能導致未來消費需求乏力,從而影響經濟增長活力尤其是消費需求的持續增長。

2.人口老齡化可帶動老齡產業發展,成為經濟社會發展新的增長點

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在影響消費需求持續增長的同時,還將帶來消費結構的變化。眾所周知,老年人的消費與年輕人完全不同,他們的吃、穿、住、用、行都有自己的特點,有一定的特殊需要,這決定了將會相應帶動相關老年產業發展,被稱之為銀髮產業。

銀髮產業涉及滿足老年羣體特殊需求的生產、經營、服務等方面的二、三產業,一是健康產業將得到發展。包括養生、飲食、運動、保健等相關服務;二是養老服務產業會大量增加。各種專業的、社會化的託老所、敬老院、家居老人生活照料等方面的養老服務需求旺盛;三是老年用品、用具等產品的開發。養老產品和服務幾乎覆蓋所有與老年人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領域。這些都是經濟社會發展新的增長點。

3.人口老齡化對消費需求產生一定的抑制效應

主要表現在人口老齡化直接改變消費需求的水平和結構。一方面由於老年人口支付能力不及勞動人口,這將對消費需求產生一定的抑制效應;另一方面,老年人口是特殊生活用品、醫療保障及護理服務的主要消費羣體,將提升和改變商品消費的水平與結構,這種消費需求指向必然促使我國重新調整產業結構,向醫療衞生、社會保障與福利服務業等老年需求產業方向協調運轉,引起資本與勞動在全社會範圍內重新配置,促進我國服務業和老齡產業的發展。

4.人口老齡化倒逼經濟結構調整,將進一步提高全社會資源配置效率

勞動適齡人口減少,間接推高了勞動力成本,反過來倒逼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結構調整。在農業領域推動加快農業良種培育和機械化進程,促進農村土地流轉加速,實現土地規模經營。在二、三產業領域,推動由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逐步轉向發展資金、技術密集型產業,整體上看,將進一步提高全社會資源配置效率。

5.人口老齡化將帶來結構性勞動力短缺和競爭力弱化問題

在人口老齡化的推動下,中國勞動力資源開始減少。與20xx年相比,20xx年勞動年齡人口(15至59歲)的絕對數減少了858萬人,所佔總人口的比重由67.6%下降到66.3%,2年間降低了1.3個百分點。人口結構的變化形成了對勞動力供給的約束,隨着勞動力成本的加速攀升,低成本優勢已出現明顯逆轉,抑制了企業擴大再生產和技術研發能力。對外貿易傳統的成本與價格優勢逐漸弱化,部分出口產品市場份額被周邊低成本國家侵蝕。

6.人口老齡化對社會保障的影響

人口老齡化程度的不斷加深將對我國未來養老保障提出更加嚴峻的挑戰。根據全國老齡委的相關研究報告,20xx至20xx年,我國老年人口將增加160.7%,勞動年齡人口減少24.2%,老年撫養比由19.7%上升到67.8%,養老負擔增加2.4倍。與此同時,隨着我國基本養老保險覆蓋面的擴大、保障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的養老金支出壓力不斷增加。人口的快速老齡化,將導致我國的疾病經濟負擔和醫療服務需求急劇增加,帶來巨大的醫療費用壓力,這將給我國醫療衞生事業的發展帶來巨大沖擊。

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巨大商機

應該看到,人口老齡化對現有的社會保障體系提出嚴峻挑戰,人口老齡化影響勞動力供給數量及結構,制約經濟發展,家庭和政府養老負擔沉重等等。同時,人口老齡化也給社會經濟發展帶來新的機遇和無限商機。

1. 人口老齡化將進一步挖掘銀髮消費品市場潛力

老齡人口的迅速增加將會進一步擴大消費需求,主要包括物質消費和精神消費。物質消費既包括衣、食、住、用、行方面的實物消費需求,又包括醫療保健、護理服務、家政服務、健康和疾病諮詢服務等服務消費需求,而老年精神消費包括文化、藝術、體育、休閒、娛樂等方面的消費需求,可以帶動一系列行業和產業的創新發展。

隨着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老年消費能力得到很大提高。一方面,老年人收入水平隨經濟總體發展進程逐年提高,自身消費能力得以提升;另一方面,中青年的消費能力和消費觀念在孝敬老人、消費老年產品方面得以體現,消費人羣和消費數量都會得到有效拓展。

據預測,20xx年中國老年人口將達到4.8億,將成長為全球老齡產業市場潛力最大的國家。根據《中國老齡產業發展報告》,未來老齡化的人口的商品及服務市場將達到4萬億元左右,在國內生產總值中所佔的比例約為8%。老齡產業預計將於20xx年前增至106萬億元,相當於中國經濟的三分之一。老年人口比重提高預示老齡化程度繼續加深,這種年齡結構的變化趨勢對有關老人的消費品和消費服務提出更大的需求,帶來消費市場的擴大,尤其是醫療保健上支出更加明顯。

2.人口老齡化將對消費結構產生重要影響

隨着人口結構老齡化加深,老年人的消費傾向、消費規模和結構將對總消費和結構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總體來看,人口老齡化將減少食品和衣着消費,大幅度增加醫療保健消費,一定程度增加文化娛樂和旅遊消費。從我國老年人消費市場現狀與發展趨勢看,消費需求和消費結構的變化主要表現在:

一是將會增加醫療保健消費。隨着社會發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對健康的態度也更加積極,觀念也在轉變,人們要小康、更要健康。尤其是年齡較高導致身體免疫能力下降,因此,老年人較易發生各類疾病,因而對於醫療、保健有較高需求。我國衞生服務總調查的結果顯示出,60歲以上老人的發病率明顯高於青少年,而且人均都患有2-3種慢性疾病,高患病率將使老年人對醫療保健消費需求大為增加。

二是將會增加旅遊服務消費。據途牛旅遊網監測數據顯示,20xx年60歲及以上出遊人次增速迅猛,同比20xx年增長252%。20xx年,近30%的老人平均一年出遊次數超過3次,3天及3天以下行程最受老年用户歡迎,佔比超過7成,同時選擇4-6天行程的用户佔比超過2成。很多人年輕的時候忙於工作,較少外出旅遊,年老了生命有限,加之有更多的閒暇時間,許多老年人選擇外出旅遊,看看祖國的大好河山。在直接增加旅遊服務消費的同時,也會帶動如餐飲、交通等相關項目的消費。尤其是隨着經濟條件的不斷改善,老年人的消費觀念也在逐漸發生改變,旅遊也成了老年人提高生活質量的重要方式。

三是將會增加文化娛樂服務消費。一直以來,年輕人都被認為是電影的消費主力,其題材選擇、內容製作與生產流程也基本上是圍繞年輕人的喜好進行。但現在越來越多的老年人,也開始嘗試選擇到電影院來體驗消費,平時抽空看電影已經開始成為不少一、二線城市老人的娛樂選擇。相比於年輕人,老年人有着更多的閒暇時間。因此,閲讀書報雜誌、文娛活動成為老年人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於年老體弱,他們也更願意把時間和金錢花在老年運動和鍛鍊身體上。

四是會減少食品消費。由於老年人身體功能減弱等一系列生理變化,導致他們對食物的總量消費出現明顯下降。另一方面,相比於年輕人食物結構的多元化和多樣化,老年人的食物消費結構呈現單一化。

五是會適當較少衣着消費。與食品市場情況類似,相比於年輕人服裝結構的多元化和多樣化,老年人服裝結構比較單一、款式較少,不利於老年人服裝消費的增長。

從總體上,我國老年人產品與服務的多種需求構成了一個十分龐大的市場,據測算,僅其潛在市場消費每年至少也在3000億元以上。我國離退休人員約3500萬集中在城鎮,他們的消費需求主要從收入保障、醫療保健和生活服務三個方面表現出來。而我國由老年消費市場形成的產業,包括所有滿足老年人特殊需求的生產、經營、服務業卻相對滯後。

據有關人士預測,在未來相關產業中,第一產業將出現為老年人飲食特需的農副產品;第二產業將出現老年人專用商品;第三產業會出現照料老年人生活的特殊行業;信息產業中還會出現為老年人提供精神慰藉的服務。

努力創建老年人敢於消費、樂於消費的市場環境

1.要加強研究,大力發展老年消費品市場

有關部門和企業要進一步加強對老年消費市場的研究,針對老年人的不同年齡結構劃分不同的目標人羣,研究老年人消費心理、消費習慣和消費行為,細分老年市場,滿足老年人便捷化、舒適化、實惠化、實用化的消費要求。要積極引導企業開拓老年人消費市場。重點發展老年人需求集中的產業,如老年食品、服裝、旅遊、文化娛樂、醫療保健、社會性養老服務制度等,大力支持尚在起步階段的老年產業。

2.逐步完善我國社會保障體系,打消老年人消費顧慮

要逐步建立社會化的養老服務支持體系,形成全社會合理的養老格局。重視對老年人口的健康保障,加大力度建設完善老年健康支持體系。在保證退休金、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的基礎上,重點做好農村、失獨、貧困老年羣體的養老保障工作,建立起基本養老保險和商業養老保險互相補充的多元化養老保險體系。

在醫療方面,繼續完善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和大病醫療保險制度,完善社區衞生服務,逐步建立適合不同人羣特點和滿足多層次醫療需求的老年醫療保障體系,為老年人提供預防、醫療、護理、康復、諮詢等多種服務。繼續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建設,加大醫療救助、衞生支農、衞生扶貧等工作力度,確保農村老年人醫療需求得到基本滿足,從而避免養老、醫療等支出或預期支出對消費的擠出效應。

3.大力發展老年產業,滿足老年人消費需求

政府應大力扶植尚在起步階段的老年產業,積極引導社會和企業開拓發展老年消費市場,制定引導老年產業發展的税收、信貸、投資等各種政策,採取税收優惠、減免費用、信貸支持等特殊政策,規範民營機構准入和標準等法律法規,加強產業統籌協調,企業應看到老年消費市場的規模和增長潛力,以積極的態度對待和開拓老年消費市場,生產出門類齊全、品種多樣、經濟適用的老年產品。服務業在設計和理念上應更符合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對服務人員實行專門的針對性培訓,從而更好地滿足老年人的消費需求。

村人口調查報告篇2

一、社會實踐情況

人口老齡化問題已經成為現今中國甚至世界各國廣泛關注的社會性問題之一。據國家統計局人口和就業統計司2007年全國人口變動情況抽樣調查數據顯示,我國65歲及以上人口占全國總人口比重已經達到8.1%,而世界平均水平約為7.0%,我國的老年人口所佔總人口的比重高於世界平均水平。而據估計,到2020年,我國65歲及以上人口所佔比重將達到11.92%。人口老齡化仍處於快速發展階段。人口老齡化帶來諸多社會問題,如醫療保障,老年人居住以及生活來源等養老問題。我國作為發展中國家,不同於發達國家,有深厚的經濟基礎,這些問題所帶來的矛盾尤為突出。

本次調查報告調研範圍雖然僅限於達州市通川區社區,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現今我國的人口老齡化情況和老年人養老方式情況。報告將從整體和部分角度,社區和個體層次來全面分析xx社區人口老齡化及其養老方式情況。

2012年7月17日,我來到位於通川區的社區辦事處諮詢情況。社區的張主任主任熱情地接待了我,並且很耐心的解答了我的一些問題,給予我很多這方面的相關數據。

(一)基本情況

據瞭解,社區共有3371户居民,其中有65歲及以上老年人的家庭有2000多户,佔總人口比重約為60%,老年人口比較多,可以説我們社區人口老齡化問題已經很突出了。

(二)老年人口較多的原因

現階段社區老年人口較多的原因有很多,我總結為以下幾點:

1、社區建立時間較長,人口密度較大。據瞭解,動遷之前這裏原來就是工人聚居的地方,大量冶煉廠,紡織廠,建築公司等工廠的工人及其家庭成員在這裏居住,因此這裏原本人口密度就較大,加之從回遷到現在已經過去了將近二十五年的時間,自然老年人較多。

2、周邊生活方便,消費水平較低。社區道路四通八達,一級馬路、二級馬路和眾多小街小巷在經過近幾年的改造修繕後硬件條件大有改觀,以前的沙土路變成了現在的柏油馬路,曾經擁堵混亂,狹窄髒亂的街路變成了現在秩序井然,乾淨整潔的寬闊的大馬路;附近公交線路眾多,去任何地方都很方便,方便居民出行;給居民的購物消費生活帶來極大方便,而且,北行地區較其他地區,物價水平較低,加上第四人民醫院等醫院距離社區較近,因此大量老年人選擇這裏來度過他們的晚年,近年來更是有不少老年人搬到這裏生活,這也加大了老年人的比重。

3、房價水平低。社區的房價雖然和全國同等城市相比較低,但還是有很大一部分人對着日益增長的房價望洋興歎。社區的居民樓不是最近幾年新蓋成的,而是有着二十多年曆史的老舊樓,因此房價相較同類地區偏低,這也是很多老年人居住在此的原因之一。

(三)老年人口較多帶來的問題

社區的老年人口較多,這也給社區的工作帶來了更多挑戰。張主任説,老年人口多主要會帶來以下一些問題:

1、環境問題。説到環境問題,主要還是老年人擅自圈佔公共綠地,在裏面種地養花,甚至還有放養雞鴨鵝狗的。雞鴨帶來的糞便污染和噪聲污染及侵佔公用綠地開闢菜園,這些都給環境帶來很大破壞,居民們也都因為他們是老人就對他們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張主任有些無奈的對我説。

2、養老帶來的一系列問題。這些問題中很大部分是老人和子女或是子女之間為了老人的養老金而產生的。有些問題是子女不工作賺錢反而要年邁的老人拿錢養活他們,而他們卻不知滿足貪得無厭引發的家庭爭吵,有些是子女間為爭取更多的老人的養老金假借贍養老人而引發的矛盾。另外,有些老人既沒有子女贍養,也沒有離退休金養老金,他們的生活來源主要是撿拾廢品,打更等簡單工作得來的收入,這些老年人一旦出現健康等問題,也會給社區帶來很大影響。

(四)社區老年人養老方式調查

在去社區辦事處的同一天,我對社區所轄居民樓其中的一棟中的一個單元中的所有65歲及以上老人的養老方式進行了調研。

1、社區老年人養老方式現狀

在我所調研的24户居民中,有8户家中有65歲及以上老人,共11人,而這8户中有3户家中有兩名老人,其餘5户家中有一名老人。而在這11名65歲及以上老年人中,只有兩名老年人沒有離退休金養老金,靠兒女贍養,佔老年人口的比重約為18%;其餘9人的生活來源主要是離退休金養老金,所佔比重約為82%;有離退休金養老金的9名老人中,女性有3人,男性有6人,可見男性與女性老年人的主要生活來源也存在明顯差別。在主要生活來源方面,女性老年人比男性更多的依賴家庭其他成員供養。

從全國的平均水平來看,65歲及以上老年人的生活來源,46%的老年人主要靠家庭其他成員供養,其次是靠勞動收入和離退休金養老金生活,分別佔25.9%和23.6%。在主要生活來源上,城鎮中48.6%的老年人靠離退休金養老金來生活,其次是家庭其他成員供養和勞動收入,分別佔35.6%和10.5%。我們社區的數據表明我們社區的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是比較有保障的,基本每個老人都有固定的生活來源。

可見,同樣是居住在社區裏的老年人,晚年的養老方式及生活方式也不盡相同,有的老年人有固定的養老金,而有些則沒有每月固定的生活來源,他們要靠社會的資助和他們個人的勞動獲得生活來源。而即使是有養老金的老年人,他們的晚年生活也並不全是安樂富足的,其中不乏生病看不起病或者身邊沒有人照看或是生活費不足以負擔吃穿用行和就醫用藥所要花費的費用的老年人。

二、社區調查單位情況

社區位於四川省達州市通川區,周圍有四川文理學院知名學校,達州有名的風景區蓮花湖;沃爾瑪,國美蘇寧,摩爾百貨等商場購物中心使得這裏的居民消費購物生活很是方便;周圍公交線路四通八達,出行非常方便;鹿鼎寨公園、翠湖公園等廣場公園更是為居民提供了夏日消暑冬日散步的好去處。居民們在這樣一個安全方便的社區生活都很舒心祥和。

社區是個年頭較久的社區,從低矮破舊的平方動遷改建成居民樓開始於1982年,三年後的1985年居民開始回遷,之後就建立了街道辦事處,1999成立通川區社區。社區管轄着周圍38棟居民樓,共3371户居民,約10500人。

三、社會實踐體會

(一)調查總結

老年羣體更需要我們的關注,據資料顯示,中國的人口老齡化具有以下三個特點:

1、老年人口數量大。據2008年人口變動情況抽樣調查資料顯示,2007年我國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已達1.1億,佔世界老年人口的23%,佔亞洲的38%。

2、人口老齡化的速度快、來勢猛。我國人口年齡結構從成年型進入老年型僅用了18年左右的時間,與發達國家相比,速度十分驚人。據預測,到2020年,我國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所佔比重將達到11.92%,比2000年提高4.96個百分點,屆時每8個人中就有一個65歲及以上老年人。2020年以後老齡化程度繼續提高,到21世紀中葉,老年人口比重將達到25%,每4個人中就有一個老年人。

3、人口老齡化超前於經濟發展。發達國家的人口老齡化是在經濟發達時期出現的,對老齡化的承受力強。同時,由於發達國家的老齡化速度較慢,允許其有一段較長時間的準備和適應。

中國人口老齡化是由於生育率急劇下降造成的,老齡化超前於經濟發展,即“未富先老”,薄弱的經濟基礎尚不具備供養老年人口的能力。

目前,中國雖已步入老年型社會,但尚處於人口老齡化的早期,未來中國人口類型將從輕度老齡化轉變成深度老齡化,進而轉化成重度老齡化,“銀髮的浪潮”將成為21世紀我國主要的人口問題之一。要減輕人口老齡化問題,還要繼續實行計劃生育國策。

(二)調查的不足與侷限性

社區是社會的組成部分,是社會的縮影。雖然我調研的範圍僅限於通川區社區,因此得出的結論有其侷限性,但也有相應的代表性。從我瞭解和調研的數據、例子來看,通川區社區確實存在着人口老齡化問題,而且老年人口所佔總人口的比重不低,人口老齡化問題比較嚴重。同時,儘管大多數老年人有較固定的生活來源,但老年人的養老方式參差不齊,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也不盡相同。這些在我們社區出現的問題和現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國現階段人口老齡化問題的嚴重性以及城鄉、地區老年人養老方式存在的差距。

(三)應該怎樣採取怎樣的措施使老年人生活得更好

老年人是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使得老年人生活穩定健康是社會的責任和義務。雖然人口老齡化給發展中的中國帶來了很多不利影響,但還應該看到現階段我國近五成老年人主要靠家庭其他成員供養,從65歲及以上老年人的生活來源看,46%的老年人主要靠家庭其他成員供養,其次是靠勞動收入和離退休金養老金生活,分別佔25.9%和23.6%。老年人的生活來源並不固定和穩定,他們還需要社會給予更多關注。

首先,社會應繼續加強對老年人的幫助扶植力度。切實實行各種針對老年人的福利制度,如廉價乘車,免費參觀等制度;完善養老保險等社會保障制度,讓老年人有固定的收入;其次,加強社區醫療站,鄉村醫療所等基礎醫療單位的建設和完善,方便老年人的就醫;完善老年人的醫療保險制度,讓老年人生病看得起病,方便就醫;

再次,社會應對那些既無養老金有沒有兒女供養的老人給予一定的經濟上的幫助,使他們能有起碼的温飽和健康;

最後,社會和社區應該加強各種方便老年人生活的基礎設施的建設,如輪椅專用道,適合老年人的健身設施,公園廣場,老年人活動室建設等,讓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充實幸福。老年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人生階段,要讓每個老年人都能享受到“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為,老有所樂”的晚年生活,需要社會每個人的共同努力。

村人口調查報告篇3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有關資料顯示:人口老齡化將是中國21世紀面臨的一個重大社會問題。而早在上世紀90年代末期,我國就已經進入了老齡化社會了,而這將對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帶來諸多影響。所以,從現在起我們要正確把握人口老齡化的發展規律,並積極採取相關措施,按照正確的思路和方向切實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

一、我縣人口老齡化情況介紹

(一)調查情況

我縣老齡辦在全縣範圍內對老齡人口基本情況進行了一次初步調查,全縣總人口****人,其中60歲以上老齡人口達****人,佔總人口的**%;65歲以上****人,佔總人口的**%;80歲以上****人、90歲以上**人、100歲以上*人。全縣空巢和獨居老人***人,佔老齡人口的**%;基本生活有保障或受到救助的老人***人;全縣老少人口比為**l**。

(二)成因分析

促使我縣人口老齡化的主要原因是:一方面,社會經濟快速發展,醫療衞生條件不斷改善,人口平均預期壽命延長;另一方面,成功開展了計劃生育工作,人口出生率不斷降低。

改革開放以來,我縣國民經濟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醫療衞生條件日臻完善,人口死亡率不斷下降,1965年二普時人口死亡率為15.59,1982年三普時下降到7.75左右,下降到6.04。人口平均預期壽命逐年增長,1990年為66.81歲,達到69.7歲。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四普以來的17年是我縣老年人口增長較快的時期,以近xx年發展最快。同時,1980年以來,隨着我國計劃生育工作的高度重視,我縣人口出生率下降,由1965年的45.34下降至的6.62,少兒人口逐年減少,從1990年的111491人下降至的39135人,從而更凸顯了我縣人口老齡化的局面。

(三)發展特點

1、人口老齡化發展速度快。從最近三次人口普查數據推測,我縣人口年齡結構從成年型向老年型轉變,用了大約xx年左右的時間。進入老年型以後,又以每年接近4%的高速發展(全國為3%,湖北省為3.73%;)。

2、人口老齡化發展水平不均衡。受經濟發展和人口流動的影響,我縣鄉鎮之間的人口老齡化程度不平衡。老齡化程度最高的是磨坪鄉(25%),最低的是茅坪鎮(12.23%);超過全縣平均數15.99%的有6個鄉鎮(磨坪、郭家壩、周坪、屈原、歸州、梅家河),低於15%的有5個鄉鎮(茅坪、水田壩、沙鎮溪、兩河口、泄灘)。

3、高齡老人增速較快。雖然目前我縣仍以6069歲的低齡老人為主,但80歲以上的高齡老人增長速度較快,目前高齡老人已達7117人,佔老齡人數的11.4%。

二、我縣人口老齡化發展趨勢預測

我縣人口老齡化程度,將會在21世紀繼續發展。理由有三:其一,我縣少兒人口比重逐年下降,按前xx年的速度推算,到xx年將下降至9%。其二,老年人口呈階段性增長。目前至xx年,我縣老齡人口年增長速度仍保持在4%左右,60歲以上的老年人總數將達到7.4萬,佔總人口的19.2%;65歲以上人口將達到4.3萬,佔總人口的11.2%。由於我縣5060年代有過兩次人口出生高峯,xx年至20xx年,5060年代出生的人口開始進入老年期,年增長速度將突破6%,60歲以上老年人口將達到8萬多,佔總人口的21%;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將達到5.04萬,佔總人口的13.3%;20xx年至20xx年老年人口將達到高峯,以後逐漸下降。其三,老年人口內部的高齡化發展較快。目前至20xx年,我縣老年人中仍以6069歲的低齡老人為主,20xx年以後的20年,80歲以上高齡老人的比例將逐年增大,逐漸達到20%。

三、人口老齡化帶來的挑戰

人口老齡化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結果,同時也對我縣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種種挑戰,目前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撫養體系發生變化,地方負擔加重

人口普查數據表明:三普時我縣的總撫養比為56.27%,其中少兒撫養比為47.94%、老年撫養比為8.33%;四普時總撫養比為48.64%,其中少兒撫養比為39.39%、老年撫養比為9.25%;五普時總撫養比為41.27%,其中少兒撫養比為28.4%、老年撫養比為12.87%。雖然從總撫養比和少兒撫養比看,都在下降,但老年撫養比卻在逐步上升,而且到一定的時間,少兒人口相對穩定,其撫養比不會再下降,而老年撫養比仍將在較長的時間內快速增長,勢必加重國家或地方的負擔。

(二)家庭功能弱化,老人贍養問題突出

隨着高齡老人的不斷增多及老齡人口自身健康狀況的變化,老人自我料理生活的能力不斷減弱,而現代家庭不斷小型化,老年人與其子女分家現象極為普遍,加之勞務經濟的興起使得大部分青壯年外出務工,留守老人、空巢老人大量存在,這些老齡人口難以得到較好的生活照料或無法得到照料,主要靠老年配偶之間的相互照顧或自我照顧。尤其是一、二十年以後,社會上將大量出現四二一家庭,即一對夫妻要照料四位老人和一個子女,屆時家庭養老的模式將受到嚴重挑戰,子女即使在主觀上有十分孝敬

老人的願望,客觀上卻無照料老人的條件和能力。

(三)老齡人口看病受限,福利設施無法滿足需求

老齡人口大多患有與年齡相關的疾病,且三分之一以上的老年人需要自己或配偶支付醫藥費。據統計,我縣農村老年人患病率為60.42%,而目前我縣農村醫療網點設施落後、醫治水平不高,加之近幾年醫藥費上漲幅度較大,許多老年人因醫療條件或自身能力的限制,無法得到較好的治療。我縣現有城鄉福利機構21家,共有牀位1600張,容量十分有限。同時,老年精神文化生活匱乏,目前能供養老年人活動的場所較少,已有的活動場所由於活動器具少、無人組織、內容枯燥等而無法較好地開展,仍以打麻將、看電視為主的老年生活單調而無味。

(四)老年商品稀缺,供需矛盾突出

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齡人口的購買能力不斷增強,對具有老年特色的.商品(如枴杖、助聽器等)需求量越來越大,但目前我縣範圍內適合老年人的商品不多,需遠遠大於供,直接給老齡人口的生活造成諸多不便。同時由於老齡產品的缺失,從某種意義上縮小或削弱了我縣社會消費。

四、迎接挑戰的基本途徑

早在,中共中央、國務院在《關於加強老齡工作的決定》中對加強老齡工作、發展老齡事業提出了一系列原則,我們應進一步強化認識、高度重視,正確認識我縣人口老齡化現狀,及早做好各項必要的準備工作,積極迎接我縣人口老齡化高潮的到來。

(一)切實加強對老齡工作的領導

建議縣委、縣政府每年集體聽取一次全縣老齡工作情況彙報,對全縣的老齡工作提出任務和要求,幫助解決工作中的實際困難和問題。儘快理順我縣老齡工作機構,明確其任務和工作職責,配強工作人員,積極開展調查研究、綜合協調、督促檢查等工作。鄉鎮、街道一級配備老齡工作專職幹部,村一級設老年協會,確保老齡工作任務落實到基層。對農村老齡人口、貧困老齡人口,在工作力度和財力支持上給予適當傾斜。

(二)將老齡事業列入全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

人口老齡化是一個社會問題,時間跨度大,既要解決現實問題,又要考慮長遠計劃,應將老齡事業列入縣、鄉(鎮)、村三級長期發展規劃,在資金安排、市政設施建設等方面予以充分考慮,使老齡工作與其它社會事業同步發展。發展規劃的制定應儘可能符合本縣經濟社會發展的水平,目標明確具體,便於操作。並將老齡事業的發展規劃分解到各相關部門,年終進行檢查考核,避免計劃落空。

(三)不斷健全社會養老保障制度

堅持家庭養老與社會養老相結合,按照個人繳費、集體補助、政府補貼相結合的要求,建立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鼓勵各村在大力發展集體經濟的基礎上,逐步對現有的老年人實行集體所能承受的養老生活補助,努力讓農村老齡人口老有所養、老有所依。加快實施城鎮養老金社會統籌步伐,不斷擴大養老保險收繳面,改變養老金現收現付,甚至入不敷出的局面,真正實現社會統籌積累儲備的功能,確保養老保險廣覆蓋、養老金正常發放。

(四)着力完善基層、社區老年服務體系

努力加快村(居)老年服務設施和為老服務組織建設,一方面將老年生活、活動設施納入城鄉建設發展規劃,逐步做到每個村(居)都有活動室、醫療室、託老所和老年教育點;另一方面成立一批老年服務隊伍(包括志願者),為老年人開展低償或無償的醫療、娛樂、生活照料等服務。

(五)加強教育,促進健康老齡化

對各年齡階段的人羣開展各種健康知識宣傳,為健康進入老年期、延長老年健康期奠定良好的基礎。加強敬老養老道德教育,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大力普及老年保健知識,鼓勵老年人加強身體鍛鍊,提高自身修養,確保身心健康,促進社會實現健康老齡化。

(六)合理開發老齡產業,擴大社會消費。充分考慮老齡人口的各種現實需求和供應缺口,將大力開發老齡產業轉到積極調整老齡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上來,既解決老齡人口之所需所急,又有效拉動社會消費。政府應加強產業引導,為相關企業提供老年消費需求信息,提供商品開發、產品生產的政策支持;同時引導老齡人口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幫助老年人合理消費,愉快生活。

村人口調查報告篇4

人口老齡化問題已經成為現今中國甚至世界各國廣泛關注的社會性問題之一。據國家統計局人口和就業統計司2007年全國人口變動情況抽樣調查數據顯示,我國65歲及以上人口占全國總人口比重已經達到8.1%,而世界平均水平約為7.0%,我國的老年人口所佔總人口的比重高於世界平均水平。而據估計,到2020年,我國65歲及以上人口所佔比重將達到11.92%。人口老齡化仍處於快速發展階段。人口老齡化帶來諸多社會問題,如醫療保障,老年人居住以及生活來源等養老問題。我國作為發展中國家,不同於發達國家,有深厚的經濟基礎,這些問題所帶來的矛盾尤為突出。

本次調研報告調研範圍雖然僅限於我所在的xx市xx區xx社區,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現今我國的人口老齡化情況和老年人養老方式情況。報告將從整體和部分角度,社區和個體層次來全面分析我家所在的xx社區人口老齡化及其養老方式情況。

一、社區基本情況簡介

我家所在的xx社區位於xx省xx市xx區,周圍有xx五校,xxx中學,xx中學,xx大學等知名學校,是xx市有名的文化教育區;臨街就是xx區的經濟中心之一——長江街北行商圈,北行農貿大廳,千盛百貨,北京華聯,國美蘇寧,地一大道等商場購物中心使得這裏的居民消費購物生活很是方便;社區處在一環以內,周圍公交線路四通八達,出行非常方便;碧塘公園、百鳥公園等廣場公園更是為居民提供了夏日消暑冬日散步的好去處。居民們在這樣一個安全方便的社區生活都很舒心祥和。

xx社區是個年頭較久的社區,從低矮破舊的平方動遷改建成居民樓開始於1982年,三年後的1985年居民開始回遷,之後就建立了街道辦事處,1999成立xx社區。社區管轄着周圍38棟居民樓,共3371户居民,約10500人。

二、社區人口老齡化問題

2016年8月17日,我來到位於xx區烏江街的xx社區辦事處諮詢情況。社區的王主任熱情地接待了我,並且很耐心的解答了我的一些問題,給予我很多這方面的相關數據。

(一)、基本情況

據瞭解,xx社區共有3371户居民,其中有65歲及以上老年人的家庭有2000多户,佔總人口比重約為60%,老年人口比較多,可以説我們社區人口老齡化問題已經很突出了。

(二)、老年人口較多的原因

現階段xx社區老年人口較多的原因有很多,我總結為以下幾點:

一是社區建立時間較長,人口密度較大。據瞭解,動遷之前這裏原來就是工人聚居的地方,大量冶煉廠,紡織廠,建築公司等工廠的工人及其家庭成員在這裏居住,因此這裏原本人口密度就較大,加之從回遷到現在已經過去了將近二十五年的時間,自然老年人較多。

二是周邊生活方便,消費水平較低。xx社區位於一環以內,道路四通八達,一級馬路、二級馬路和眾多小街小巷在經過近幾年的改造修繕後硬件條件大有改觀,以前的沙土路變成了現在的柏油馬路,曾經擁堵混亂,狹窄髒亂的街路變成了現在秩序井然,乾淨整潔的寬闊的大馬路;附近公交線路眾多,去xx的任何地方都很方便,更是有直通北站xx站的公交車,方便居民出行;附近的北行商圈給居民的購物消費生活帶來極大方便,而且,北行地區較xx其他地區,如太原街商圈、中街商圈,物價水平較低,加上第四人民醫院等醫院距離社區較近,因此大量老年人選擇這裏來度過他們的晚年,近年來更是有不少老年人搬到這裏生活,這也加大了老年人的比重。

三是房價水平低。xx的房價雖然和全國同等城市相比較低,但還是有很大一部分人對着日益增長的房價望洋興歎。xx社區的居民樓不是最近幾年新蓋成的,而是有着二十多年曆史的老舊樓,因此房價相較xx同類地區偏低,這也是很多老年人居住在此的原因之一。

正像我熟悉的鄰居劉爺爺説的那樣“這裏到哪都近,買東西也便宜,在這裏住着挺好!”

(三)、老年人口較多帶來的問題

社區的老年人口較多,這也給社區的工作帶來了更多挑戰。

王主任説,老年人口多主要會帶來以下一些問題:

一是環境問題。説到環境問題,主要還是老年人擅自圈佔公共綠地,在裏面種地養花,甚至還有放養雞鴨鵝狗的。“在禽流感風行的那一年,我們曾經下大力氣對這些私自佔用公共用地的居民進行規勸和強制沒收那些雞鴨等禽類,當時就有好多老人不願意,他們中的一些人將這些雞鴨當成寵物養,完全不管那些雞鴨帶來的糞便污染和噪聲污染。本來禽流感弄的大家都不敢弄這些東西了,這幾年又開始養這些雞鴨鵝了,現在更有的一邊侵佔公用綠地開闢菜園,一邊肆意養雞鴨,這些都給環境帶來很大破壞,居民們也都因為他們是老人就對他們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王主任有些無奈的對我説。

二是養老帶來的一系列問題。這些問題中很大部分是老人和子女或是子女之間為了老人的養老金而產生的。有些問題是子女不工作賺錢反而要年邁的老人拿錢養活他們,而他們卻不知滿足貪得無厭引發的家庭爭吵,有些是子女間為爭取更多的老人的養老金假借贍養老人而引發的矛盾。另外,有些老人既沒有子女贍養,也沒有離退休金養老金,他們的生活來源主要是撿拾廢品,打更等簡單工作得來的收入,這些老年人一旦出現健康等問題,也會給社區帶來很大影響。

三、社區老年人養老方式調研

在去社區辦事處的同一天,我對社區所轄居民樓其中的一棟中的一個單元中的所有65歲及以上老人的養老方式進行了調研。

(一)、社區老年人養老方式現狀

在我所調研的24户居民中,有8户家中有65歲及以上老人,共11人,而這8户中有3户家中有兩名老人,其餘5户家中有一名老人。

而在這11名65歲及以上老年人中,只有兩名老年人沒有離退休金養老金,靠兒女贍養,佔老年人口的比重約為18%;其餘9人的生活來源主要是離退休金養老金,所佔比重約為82%;有離退休金養老金的9名老人中,女性有3人,男性有6人,可見男性與女性老年人的主要生活來源也存在明顯差別。在主要生活來源方面,女性老年人比男性更多的依賴家庭其他成員供養。

從全國的平均水平來看,65歲及以上老年人的生活來源,46%的老年人主要靠家庭其他成員供養,其次是靠勞動收入和離退休金養老金生活,分別佔25.9%和23.6%。在主要生活來源上,城鎮中48.6%的老年人靠離退休金養老金來生活,其次是家庭其他成員供養和勞動收入,分別佔35.6%和10.5%。我們社區的數據表明我們社區的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是比較有保障的,基本每個老人都有固定的生活來源。

(二)、奶奶們的老年生活

住在我家樓下的莽奶奶跟我們一家關係很好,因此我向她詢問了她每月的大致生活和支出情況。

莽奶奶年輕時是冶煉廠的工人,因此現在每個月能得到固定的一定數量的養老金。莽奶奶和他的兒子兒媳和小孫子住在一起,雖然房子不大,祖孫三代住在一起卻也其樂融融。莽奶奶每月能得到1181元左右的養老金,她不用負擔水電等費用,因此每月只有150元左右的米麪支出以及平時約200元錢用來買菜,老太太好抽煙,為了省錢她只抽散裝的旱煙,大概每月需要支出15元,這樣每個月莽奶奶其實只花了400元左右。省下來的錢她就給他的小孫子當做上大學的學費。老人家窮了一輩子,晚年終於能過上富足的日子,她卻還是改不掉省錢的習慣,兒女們的工作雖然能獲得一定的收入,但還要供他們的子女上學,因此生活並不富裕,甚至有時還要花老人的養老金,因此莽奶奶平時就不敢多花錢,省下來大部分的錢都給了孫子,供他上大學。

而住在一樓的趙奶奶就比莽奶奶困難許多。

她年輕時就沒有固定的工作,現在上了年紀,只有靠自己的兒女,可惜她的兒女也都生活不易,老人只能靠年輕時積攢下來的一些微薄積蓄生活,並且老人出租了她唯一擁有的財富——兩室的房子——其中的一間,這樣每月能得到約700元的租金,無奈兒女們不僅不給趙奶奶生活費,還經常因為誰多得了趙奶奶的租金而爭得面紅耳赤甚至大打出手。後來兒女們更是將卧病在牀的趙奶奶送到了敬老院,擅自把她的房子租出去獲得租金。後來趙奶奶回到家裏,就再沒和兒女聯繫,靠着每月微薄的租金收入支持每日的開支和支付醫藥費。

可見,同樣是居住在社區裏的老年人,晚年的養老方式及生活方式也不盡相同,有的老年人有固定的養老金,而有些則沒有每月固定的生活來源,他們要靠社會的資助和他們個人的勞動獲得生活來源。而即使是有養老金的老年人,他們的晚年生活也並不全是安樂富足的,其中不乏生病看不起病或者身邊沒有人照看或是生活費不足以負擔吃穿用行和就醫用藥所要花費的費用的老年人。

四、調研總結——老年羣體更需要我們的關注

據資料顯示,中國的人口老齡化具有以下三個特點:

一是老年人口數量大。據2008年人口變動情況抽樣調查資料顯示,2007年我國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已達1.1億,佔世界老年人口的23%,佔亞洲的38%。

二是人口老齡化的速度快、來勢猛。我國人口年齡結構從成年型進入老年型僅用了18年左右的時間,與發達國家相比,速度十分驚人。據預測,到2020年,我國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所佔比重將達到11.92%,比2000年提高4.96個百分點,屆時每8個人中就有一個65歲及以上老年人。2020年以後老齡化程度繼續提高,到21世紀中葉,老年人口比重將達到25%,每4個人中就有一個老年人。

三是人口老齡化超前於經濟發展。發達國家的人口老齡化是在經濟發達時期出現的,對老齡化的承受力強。同時,由於發達國家的老齡化速度較慢,允許其有一段較長時間的準備和適應。

中國人口老齡化是由於生育率急劇下降造成的,老齡化超前於經濟發展,即“未富先老”,薄弱的經濟基礎尚不具備供養老年人口的能力。

目前,中國雖已步入老年型社會,但尚處於人口老齡化的早期,未來中國人口類型將從輕度老齡化轉變成深度老齡化,進而轉化成重度老齡化,“銀髮浪潮”將成為21世紀我國主要的人口問題之一。要減輕人口老齡化問題,還要繼續實行計劃生育國策。

老年人是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使得老年人生活穩定健康是社會的責任和義務。雖然人口老齡化給發展中的中國帶來了很多不利影響,但還應該看到現階段我國近五成老年人主要靠家庭其他成員供養,從65歲及以上老年人的生活來源看,46%的老年人主要靠家庭其他成員供養,其次是靠勞動收入和離退休金養老金生活,分別佔25.9%和23.6%。老年人的生活來源並不固定和穩定,他們還需要社會給予更多關注。

首先,社會應繼續加強對老年人的幫助扶植力度。切實實行各種針對老年人的福利制度,如廉價乘車,免費參觀等制度;完善養老保險等社會保障制度,讓老年人有固定的收入;

其次,加強社區醫療站,鄉村醫療所等基礎醫療單位的建設和完善,方便老年人的就醫;完善老年人的醫療保險制度,讓老年人生病看得起病,方便就醫;

再次,社會應對那些既無養老金有沒有兒女供養的老人給予一定的經濟上的幫助,使他們能有起碼的温飽和健康;

最後,社會和社區應該加強各種方便老年人生活的基礎設施的建設,如輪椅專用道,適合老年人的健身設施,公園廣場,老年人活動室建設等,讓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充實幸福。

老年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人生階段,要讓每個老年人都能享受到“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為,老有所樂”的晚年生活,需要社會每個人的共同努力。

社區是社會的組成部分,是社會的縮影。雖然我調研的範圍僅限於xx社區,因此得出的結論有其侷限性,但也有相應的代表性。從我瞭解和調研的數據、例子來看,我家所在的xx社區確實存在着人口老齡化問題,而且老年人口所佔總人口的比重不低,人口老齡化問題比較嚴重。同時,儘管大多數老年人有較固定的生活來源,但老年人的養老方式參差不齊,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也不盡相同。這些在我們社區出現的問題和現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國現階段人口老齡化問題的嚴重性以及城鄉、地區老年人養老方式存在的差距。

村人口調查報告篇5

隨着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位於武漢、重慶、西安三大都市交匯之處的xx及樣本點上流動人口的計劃生育管理與服務機構。為了解流入人口的特點,此次典型調查是在流入人口集中的城鎮進行的。10個樣本點累計調查外地流入育齡人口357名,其中:男137人,女220人。

1、流入來源:357名流入人口,264人為外省流入,佔74%;市外省內流入9人,佔3%;市內流動84人,佔24%。

2、已婚育齡婦女落實節育措施情況:已婚育齡婦女共182人,其中:結紮54人,上環104人,藥具3人,無措施21人。

3、年齡結構:流入育齡人口中年齡最小的18歲,最大54歲,一般集中分佈在20至35歲之間。調查數據表明,所有人都是在38歲之前開始他們的第一次外出流動,也就是説,在被調查的全部育齡人口中,沒有人在38歲以後才外出流動的。

4、文化層次:流入人口的文化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其中:不識字或很少識字佔5%,國小佔20%,國中佔60%,高中及以上只有15%。

5、流動特徵:家庭型流動較多,與丈夫、子女一同外出的佔60%;流動人口中育齡婦女佔流動人口總數的比例,超過了常住人口中育齡婦女佔總人口的比例。

6、職業分佈:湖北的主要是布料、服裝、電器等個體老闆;河南的主要是城郊或公路沿線的汽車配件個體經營老闆;四川的主要是房地產企業老闆和建築工人,以及街邊修補鞋的修理匠;漢中的主要是經營熟食的個體户。市內流動的主要是服務業和進入服務業的打工者。被調查育齡流動人口的職業基本上能夠代表當地的特色經濟行業。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

1、流動人口中計劃生育工作的基礎較差。流動人口大多數來自於經濟水平相對不高的地區。由於受各種因素的影響,流動人口的生育觀念比較落後,計劃生育的政策思想不夠牢固,多數人的生育意願還比較強烈。一是流動人口持《婚育證明》率低。按照流出地分,樣本點調查流入人口持證率本市63.3%,市外省內66.7%,省外85.6%。二是流動人口的節育措施落實率低。182名已婚育齡婦女中落實各種節育措施的161人,節育措施落實率88.5%,還有21人無任何措施,隨時都有出現違法生育可能。三是人口與計劃生育知識普及教育率低。從流入人口得到過免費宣傳教育資料的比例看是比較低的,平均為35%。從流入育齡人口參加當地計劃生育宣傳教育活動情況看,參加過有關知識培訓的為20%,從未參加過的為80%。

2、流入地對流動人口的關注普遍不夠。流動人口為流入地社會經濟的發展做出了貢獻,但當地社會給予流動人口的關注普遍不夠。由於政策和待遇上的差異,流動人口的實際支出比當地居民更多。比如:流動人口的適齡子女入學時要多交學費,在企業打工參加養老保險的少,參加醫療保險的更少。在計劃生育方面也存在同樣的情況,流動人口實行計劃生育,法律規定應該享受的各種獎勵待遇難兑現,育齡婦女在流入地接受計劃生育手術規定免費,在調查中發現還有個別人在做手術時交費。這種政策上的不平等阻礙了外來人口融入當地社會,不利於他們接受流入地的文化和思想觀念,影響了流動人口生育觀念和生育意願的轉變,也給流入地的計劃生育管理和服務工作增加了困難。

3、管理和服務工作難到位。由於流動性大,居住分散,計劃生育管理和服務工作難到位。調查表明,流入地的《婚育證明》持證率,平均為79%,其中平利53.3%,嵐皋70.1%,旬陽75%,白河75%,漢濱區75.6%等5個縣區,還達不到平均水平,查驗率普遍不高。還有21%的流入人口沒有《婚育證明》,由於流出地和流入地之間缺少信息交流,因此這些育齡人口的情況不明,也難以進行有針對性的管理和服務。流入已婚育齡婦女採取的避孕措施主要還是“一孩上環、二孩結紮”,使用藥具的只有1.9%,她們對自己使用避孕方法的相關知識瞭解很少, 因此,對計劃生育服務的需求也不足。實行統入地、流出地雙重管理,以流入地為主的管理原則後,各地也出台了一系列的針對性措施,流動人口的計劃生育管理工作逐步得到加強。但相對而言,對上門隨訪、宣傳諮詢以及維護合法權益等方面的服務工作仍顯不夠。在流動人口的計劃生育工作中存在重管理、輕服務的現象。182名已婚育齡婦女中,54人採取了絕育措施,128名需要接受定期的計劃生育“三查”服務,共需服務445人次,實際只服務300人次,三查率只有68%。

4、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管理和服務經費不足。為保證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所需要的經費,中省對各級財

政每年對計劃生育經費的投入是有人均指標要求的,並納入各級黨委、政府人口與計劃生育目標責任制進行考核。但是,人均人口與計劃生育經費的投入是按照常住人口為基數計算的,流動人口中實際上相當一部分沒有能按常住人口統計。隨經濟發展,流動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每年以8─10%的速度在遞增。從調查看10縣區都沒有落實專門的經費,使這項計劃生育難中之難的工作成了無米之炊,只能仰仗常住人口管理從牙縫中擠出的殘湯剩羹維持工作。但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管理和服務經費支出,有遠高於常住人口,如去年鎮坪一名四川流入婦女,違法懷孕第三胎,由於第二胎屬剖腹產,所以第三胎引產難度大,縣計劃生育服務站無條件毀胎引產,在縣醫院做手術一人就花費5000多元。經費不足不可避免導致相當一部分流動人口得不到起碼的計劃生育服務。

三、幾點思考

1、切實轉變思想觀念。思想認識是行動的先導,轉變陳舊落後的觀念和意識,是我們不斷推進事業發展的根本保證。流動人口的大量出現,是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帶來的新變化、新問題和新現象,必須用改革和發展的眼光來充分認識流動人口及流動人口問題,切實轉變思想觀念。流入地的各級幹部羣眾,要着重轉變“流入羣眾是外鄉人”的舊觀念,更加關愛和尊重流動人口,要充分肯定他們為我市的發展所做出的特殊貢獻,主動關心、服務和幫助流入羣體,把外來人口視同户籍人口一樣“同宣傳、同服務、同管理”。要引導外來人口視流入地為第二故鄉,進一步轉變舊的婚育觀念,樹立文明、進步、科學的婚育觀念,自覺主動接受流入地人口與計劃生育管理和服務。同時可在流動人口中開展“我為第二故鄉做貢獻”等活動,轉變思想觀念,為現住地做出更多貢獻。還要堅決摒棄“管、卡、壓”舊管理體制,樹立以人為本,開展優質服務,寓管理於服務之中,管理和服務並重的新觀念。

2、大力普及計生知識。以宣傳教育為主是計劃生育“三為主”工作的第一條。在流動人口的計劃生育管理與服務工作中,同樣要特別重視宣傳教育工作,充分發揮宣傳教育的重要作用。要通過各種各樣的宣傳教育活動,加強人口與計劃生育基礎知識的普及教育,大力倡導和宣傳文明健康的婚育新風,轉變人們舊的落後的觀念。流動人口由於文化水平不高,又大多來自經濟條件較差的地區,思想觀念相對要落後一些。

因此,轉變落後的生育觀念是一個長期而艱苦的過程。要向流入人口廣泛宣傳國家《人口與計劃生育法》等“一法五規”,宣傳實行計劃生育的權利和義務,比如:有享受生殖保健服務的權利、有知情選擇避孕節育方法的權利,如違反計劃生育必須要承擔繳納社會撫養費的義務等等。引導廣大流動人口依法規範生育行為。要營造良好的生殖健康氛圍,引導廣大流入育齡婦女關注身體健康、關注生命質量,激發他們計劃生育服務需求,不斷提高流動人口的生殖健康水平。

3、廣泛開展計生互助服務。漢濱區在西##復路和北京流動人口居住相對集中的地方,吸納流動人口中具有互助精神和熱心於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的人為會員,組織成立流動人口計劃生育協會,定期開展各類人口與計劃生育管理和服務活動,這是計劃生育的一種很好服務方式,在同類人當中具有特殊的效果。流動人口由於同樣身居異鄉,因而具有共同的心理特點。這些因素使得某些問題在流動人口間更能產生共鳴,可以將有關生殖健康的知識更容易宣傳到每一位流入人口,而且可以將流入人口遇到的各種困難及時反饋上來。這種協會更適合於流入人羣普及生殖健康知識,樹立生殖健康新理念。

近年來,協會在各地得到了廣泛的開展,並在轉變舊婚育觀念,提高保健意識和生殖健康水平中發揮了重大作用,實踐證明效果很好。計生協會充分發揮了流動人口在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中的作用,也深受流動人口和基層計生幹部的歡迎。

4、強化政府行為進行動態管理。從表面上看流動人口管理和服務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主要發生在部門之間的協調不力,這只是表象。實質流動人口的治安管理、衞生保健、教育培訓等方面也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因此單純地強調各部門的協作是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流動人口管理和服務中存在的問題,從本質上講是改革和發展中的問題,是舊的管理體系與新的服務體系並行中必然要發生的現象。必須構建新的以現居住地為主的管理模式。

因此,加強政府行為是非常必要的,黨委政府不但要有領導小組及分管的領導,而且要組成專門的工作班子進行管理和協調指揮,及時準確掌握流動人口信息,進行分類梳理,實現動態管理。通過政府的行政行為,按照職責分工,把有限的社會資源進行重新整合配置。比如:流動人口信息的共享,計生和衞生部門的聯手等等。有利於充分發揮各自的資源優勢,實現資源的最優配置和最有效的使用,為流動人口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務。

5、加大投入落實各項保障措施。實現流動人口的動態管理,進一步提高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管理和服務的水平,必須要進一步加大投入,增加計劃生育管理和服務的經費,落實各項保障措施。一要建設好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管理和服務幹部隊伍,解決好有人服務的問題。要配齊配強基層計劃生育工作人員,街道、社區居委會要有專職的計劃生育工作人員,居民小區要有計劃生育宣傳員和信息員。二要落實專項的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經費。

事實上,流動人口為當地的經濟發展是做出了貢獻的,流入地政府也應該拿出這部分錢來為流動人口服務好。要改變計劃生育人均經費投入的計算方法,把流動人口問題總量也要考慮進計算基數。要重視和保證街道、社區、居委會計生工作人員、計生宣傳員、計生信息員的報酬和補貼,穩定工作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