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師德師風的論文【新版多篇】

欄目: 師德師風建設 / 發佈於: / 人氣:1.39W

師德師風的論文【新版多篇】

師德師風的論文 篇一

做新時期“四有”好教師;所謂“四有”教師就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識,而更多地體現在對學生價值觀的引領,對學生長遠;一、有理想信念;雨果曾説過:“花的事業是尊貴的,果實的事業是甜美;二、有道德情操;教師工作的“示範性”和學生所特有的“向師性”,使;三、有紮實學識;教師要做具有挑戰性的任務,對自己的工作效果永不滿;四、有火熱的師心;這裏所説的師心是説教

做新時期“四有”好教師

所謂“四有”教師就是: 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紮實學識,有仁愛之心。這“四有”的要求都是具體的,是體現在教師日常的具體工作中的。“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自古以來,教師的職業價值就不單單體現在傳授知

識,而更多地體現在對學生價值觀的引領,對學生長遠發展的關切。

一、有理想信念。

雨果曾説過:“花的事業是尊貴的,果實的事業是甜美的,讓我們做葉的事業吧,因為葉的事業是平凡而謙遜的。”教師就像那默默奉獻的綠葉,時時刻刻襯托着鮮花的嬌豔。“師者 ,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的品德和素養是教師發展的一個重要前提,只有對“怎樣做一名好教師”這一問題有深刻的認識,才能對自己提出更高要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踏上三尺講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艱鉅而漫長的育人之旅。育人單憑熱情和幹勁是不夠的,還需要以德立身、以身立教。作為一名教師就要有默默無聞的奉獻精神,甘為人梯,像“春蠶”吐盡青絲,像“蠟燭”化成灰燼,把畢生獻給事業,獻給學生。

二、有道德情操

教師工作的“示範性”和學生所特有的“向師性”,使教師在學生心目中佔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學生總是把教師看作學習、模仿的對象。教師需要從小事做起,從自我做起,率先垂範,作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潔的儀表影響人,以和藹的態度對待人,以豐富的學識引導人,以博大的胸懷愛護人。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教書育人的實效,學生才會“親其師,信其道”,進而“樂其道”。

三、有紮實學識

教師要做具有挑戰性的任務,對自己的工作效果永不滿足,潛心鑽研,教師要不斷髮現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積極地投身到教育教學工作中,努力做到善於思考,勤於實踐,加強合作交流,注意反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常言道:“給人一碗水,自己應備一桶水。”現在進一步要求是一眼活水,這就要求教師有淵博的知識和一定的科研能力,對事物有一定的自己的判斷,對問題有較細緻的瞭解;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主動進行知識的更新和“充電”自覺拓寬知識領域。為了加強自己這方面的知識,我利用業餘時間參加了國家級心理諮詢師的學習,從中獲益匪淺,是啊,只有我們走進學生心靈,瞭解學生,才能夠真正做到以生為本。當學生犯錯時,我們要寬容他們;當學生生病時,我們要關心他們;當學生遇到困難時,我們要幫助他們。作為教師,要和學生一起分享快樂,分擔憂愁。

四、有火熱的師心

這裏所説的師心是説教師必須有一顆愛心,一顆責任心,巴特爾説“教師的愛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靈也能甦醒;教師的愛是融融春風,即使冰凍了的感情也會消融。”教師,面對的直接對象是學生,更是祖國、人類社會未來的建設者。家長把子女送學校,是對我們教師的信任,學校把學生交給我們教師,更是對我們教師的高標準要求。學生離開父母,來到學校,他們所需要的除了書

本知識以外,更渴求能夠得到老師和同學的關心、愛心。因此,教師在交給學生知識的同時,也應把自己的愛交給學生,時時刻刻深入到學生中間去,關心他們的學習、生活、身體,瞭解他們的思想,排解他們的疾苦,研究他們的心理,用自己的愛心去換取學生的一片真誠;用自己的愛心去温暖學生,去感化學生,去讓學生們感到,雖身在學校,卻就像在家裏一樣,充滿着愛,充滿着和諧,充滿着温馨,充滿着濃濃的人情味。

五、有責任感

愛默生説:“責任具有至高無上的價值,它是一種偉大的品格,在所有價值中它處於最高的位置。”責任是一種與生俱來的使命,責任感是卓越的原動力。

對於教師來説,有了責任,然後才有可能付出愛;有責任才會有自愛;才會學習,豐富理論、更新理念、增長知識、強化技能,才會珍愛身體、珍愛名譽、珍愛當下;有責任才會有仁愛。 教育事業是良心事業,作為教師要有良好的心態,只有視教書育人為自己的神聖職責,視學生為自己的子女,才能以飽滿的熱情,吃苦耐勞的精神去做好本職工作。當你選擇了教師這個職業時,就意味着要甘守清貧,因為教師的付出和報酬是永遠都不可能畫上等號的。教師除了完成八小時工作之外,課外還會付出了許多無形的勞動,這些都是不可能用金錢衡量的,與其總抱怨這些,還不如換種心態來看待這個問題,學生的成長、家長的信任、自己的進步,這何嘗不是一種回報,一種心靈的慰藉。

史煙飄過,回看今天。師者為師亦為範,學高為師,德高為範。走上三尺講台,教書育人;走下三尺講台,為人師表。教師不僅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建設者和傳播者,更是莘莘學子們的道德基因的轉接者。因此,師德,不是c簡單的説教,而是一種精神體現,一種深厚的知識內涵和文化品位的體現!師德需要培養,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師的自我修養!讓我們以良好的師德,共同撐起教育的藍天!

師德師風的論文 篇二

有一位著名教育家曾説過“作為一名教師,他自己受了多大程度的教育和教養,在多大程度上使這種教育和教養成為他自己的財富,他只能在這樣大的程度上對別人發生教育的影響,而且必然發生這種影響。”從這句話中可以看出,教師自身的學識與道德水平即師德,在潛移默化中直接或間接的影響着學生,也影響着學生對他的看法,進而影響着師生關係。

一、良好的師德能提高教師的素質進而加強師生關係

一個具有良好師德的教師,才會具備優良的素質。具體表現在,精神煥發,精力充沛的進行教學,並有堅毅、樂觀的性格、嚴整剛毅的志向與力量,這樣通過教師以自己的品行為榜樣使學生在潛移默化、耳濡目染當中不知不覺中受教師的影響,使學生也形成堅強的意志與自制力,因而更富有理性,善於思考,發奮學習,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習效率。像這樣,在教師身體力行過程中,不僅使學生的學習有了提高,而且使學生受到感染,更加的敬慕教師,從而增進了師生關係。如果這位教師不僅做不到以上方面,且在上課時無精打采,語言粗俗,不僅不能成為學生的榜樣,而且勢必對學生起着不良的影響,就無從談起師生關係了。所以教師的良好的素質影響着師生關係。

二、良好的師德能提高教師的職業素質進而融洽師生關係。

一位具有良好師德的教師,他自然而然的會要求自己不斷的提高自己的職業素質。具體表現在,不自覺中熱愛着教育職業,熱愛着教學工作,熱愛學生,並會自覺的規範自己的行為。這樣他便會受到學生的愛戴,贏得學生的歡迎與尊敬,進而才會出現良好的師生關係。如果這個教師沒有從心底裏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那麼他便不會受到學生的歡迎,師生關係也因此受到了影響。

三、良好的師德能提高教師的業務素質進而增強師生關係。

一個具有良好師德的教師,他會想方設法提高自己的業務素質。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在瞭解學生方面,從學生的知識基礎、智力水平、接受能力、年齡特徵、個性差異等方面出發來了解學生,並能處理好共性與個性、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係。在教材內容方面,使教材適合學生的接受能力,從而使學生順利的掌握教材。只有這樣他才會使學生學到更多更好的知識,進而獲得學生的敬愛,師生關係也因此增強。

四、良好的師德能提高教師的藝術素養進而增進師生關係

一個具有良好師德的教師,才會在教學中顯露出較高的藝術修養,才能更好的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具體表現在,真摯的感情、優美的語言、閃光的哲理、恰當的態勢和流暢的表達等方面。通過這些途徑不僅使學生更加喜愛上他的課,而且增添了學生對他的敬慕,進而使師生關係更加融合。

五、良好的師德促進教師自我教育進而穩固師生關係

一位具有良好師德的教師,才會努力不懈的堅持自我教育,使自己的專業水平不斷提高,進而純化和完善自我。具體表現在,經常進修、加強專業教育、精通本學科的專業知識、擴充知識面、開闊視野、拓展思路、提高教學水平,增強教學效果。這樣才會使學生更加尊敬他和熱愛上他的課,師生關係也因此得到加強。

總之,良好的師德,不僅促進教師提高了各方面的素質,而且在這個過程中增強了師生關係。

關於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失範及原因的研究 篇三

(一)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失範現象

阿拉坦巴根認為現代中國小教師道德缺失具體表現在五個方面。一是座位排列有償收費,一些教師利用班級管理職務之便,謀取不道德的利益;二是教學有所保留,正常授課時故意蜻蜓點水,重點知識留在課外辦輔導班;三是在節假日被動或者主動向學生家長收禮;四是為了自身工作效績重點關注尖子生,忽視大多數學生;五是教育教學過程缺少生命意義,教師不能滿足學生情感上的需要,甚至採用挖苦諷刺踐踏學生的人格。

鄭鳳、餘建輝在結合對福建省中國小教師師德調研的基礎上,肯定了大多數教師能自覺遵守教師職業道德,但有些教師身上仍然存在問題。第一,少數教師敬業精神不足,僅僅把教師作為謀生的手段,職業信念開始動搖;第二,部分教師缺乏育人意識,且專業素質不夠硬,教學能力不足;第三,一些教師存在上課打電話、體罰學生、有償家教等行為失範現象,教師為人師表的形象弱化;第四,個別教師之間勾心鬥角,合作意識不強;第五,多數教師教育觀念守舊、教學方法單一,缺乏創造性。

楊金國、薛豔格通過問卷調查得出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失範的幾個突出表現。首先,熱愛學生方面存在不尊重學生人格、不能平等對待學生等現象;其次,在尊重家長方面存在不能及時和家長溝通的現象。在依法執教方面存在體罰、侵犯學生隱私等違法現象;最後,在廉潔從教方面存在收禮、有償座位排名等價值觀扭曲的現象。

(二)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失範原因

楊浩通過指出當前教師職業道德失範的一些現象分析其原因。一是教師職業道德建設中的問題。在制度規範上,一方面,教師職業道德規範過於理想化、口號化,脱離現實,在實踐中缺乏可操控性,同時也缺乏解決實際問題的效能,缺少具體的指導性,顯得空洞、教條;另一方面,對教師職業的針對性不強,缺乏教師職業的特點,職業特徵不明顯,多半以國家層面上的制度規範為主,一些地方和學校沒有根據本地實際情況,照搬文件,缺乏層次性和創新性。在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實行中,存在師德規範意識薄弱,師德教育重視不夠,實際執行中充斥“人治”思想和“有法不依”現象,師德制度建設缺乏倫理精神,師德建設中缺少教師專業組織的參與四個問題。二是教師自我修養方面的問題。部分教師缺乏敬業精神,不正確看待和處理教師之間的合作關係,利用職位謀取私利,不尊重學生,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甚至有違法犯罪行為。

龐解文在《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建設機制研究》中認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中國小教師隊伍迅速擴大,教師自身的教學水平也有明顯提升,但是我國中國小教師自身的道德還存在許多問題,其主觀因素也是造成教師職業道德失範的重要原因:第一,中國小教師責任意識不強,不安於做教師。個別教師不滿於自身崗位待遇,不能正常履行自己的職責;第二,教師自身的教學素質不過硬,固守傳統的教學方法。出於各種原因,教師自身的教學素質很低,有些教師一味地固守傳統的教學方式,不思進取;第三,個別教師存在着打罵學生,體罰學生的。行為。

彭寶珍的研究指出,影響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水平的主觀原因因人而異,截然不同,沒有普遍性。但客觀原因一般與社會經濟發展狀況、政治制度等因素相聯繫,普遍性較強,可以通過加強制度、體制建設和改善社會環境來解決。因此,她主要論述了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失範的客觀原因。這些客觀原因主要有:第一,市場經濟的衝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競爭性、利益性等特點,導致教師為了滿足個人私慾而重利輕義。第二,社會的壓力。

當今社會對教師提出了更高層次的精神要求,教師勞動的特殊性造成的角色模糊和角色過度負荷是教師承擔過多的職責。第三,待遇偏低。教師與其他高收入行業比,工資還存在一定差距,這使其產生心理落差,對自身職業價值產生質疑。第四,考評制度僵化。現行教育體制對教師職業道德的考評不重視,使考評成為形式,其考評內容也缺少具體的可操作性。

李婉婷認為部分教師的行為讓社會失望,這中間必然有一系列的原因,但她僅從教師社會地位的層面出發探索教師職業道德行為失範的原因。首先,教師的經濟待遇偏低,影響教師積極性。目前我國教師的經濟待遇雖然一直在有所增加,但教師的生存問題仍得不到保障,這在某種程度上削減了在職教師的工作熱情。其次,教師社會權利被忽視,影響教師公正性。人們總是強調教師的付出,過分強調其義務,不重視教師的權利,不關心教師的生活質量。最後,教師專業化程度不統一,影響教師合格性。由於教師只需要拿到教師資格證便可以上崗,使一些地區的教師隊伍中出現部分不合格的老師,這就成為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行為失範的隱患。

綜合已有對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影響因素的研究可以發現:關於影響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因素有兩方面,一是客觀因素,比如社會、經濟、制度、學校管理等,二是教師自身主觀原因,比如知識結構、教育觀念、性格特點、心理承受能力和個人道德素質等。

師德師愛論文 篇四

摘 要:一個學校教學質量的優劣取決於教師隊伍的素質,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對學校的生存及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師德是每一位國小教師所必需具備的重要品質,一名優秀的國小教師要具備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精神,對待工作應兢兢業業認認真真,要有不怕苦不怕難的精神,言行舉止要起到表率的作用。

關鍵詞:國小教師;師德修養;方法

教師身負着重大的歷史使命,是塑造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特別是國小教師。國小教師面對的是一張張懵懂稚嫩的臉龐,一顆顆天真無邪的心靈,作為孩子人生路上的引路人,師德水平不僅僅影響孩子的這一個階段,還會影響孩子的一生,甚至影響幾代人。因此教師必須要嚴苛要求自己,具備崇高的思想品德,提升自身的師德水平必須以師德修養為依託。

一、教師努力提升自身素質

要對教育事業的偉大意義有充分的理解和認識。不要因為教師工作的繁重和複雜而產生負面情緒,時刻銘記“我所從事的事業,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事業”。我國對教育事業的重視及投入不言而喻,從近年來教師待遇不斷地提升便可充分展現出來。積極地學習先進的教育理念,不斷地鑽研、探索,勇於嘗試、大膽創新,結合自身的實踐經驗探究出新的教學方法。教師絕不能停留於現有的知識面,要充分利用業餘時間不斷地充實自己,擴大知識面。積極參與學校定期組織的教師評比、競賽、觀摩聽課等活動,相互學習取長補短。一名高素質的教師必定會培養出高素質的學生。

二、愛每一個學生

教師每天面對的工作對象是學生。然而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首先要懂得去愛他的學生,愛學生與教育工作是一體的。當今活躍在各條戰線上的行業精英哪一個不是從國小生一步步成長起來的。課堂上的每一個學生都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是我們未來社會的主導者及建設者。當這些孩子在我們的培育下一步步地成長,步入國中、高中、大學,教師的內心會感到無比的驕傲與自豪。每個人都會對愛有本能的需求,尤其是國小生。他們更渴望得到老師的關懷與愛護。師愛可以讓孩子充分地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關懷與温暖,當感受到來自老師的關心,他們會自然的產生情感的滿足,進而激發起積極向上的學習情緒。這樣的情感體驗差生表現得尤為明顯。教師對學生的愛表現的不是溺愛、嬌慣學生。這裏的愛是指生活上的關心、情感上的關懷,學習上的引導幫助,愛是要與嚴格要求相統一的,教師在關心愛護學生的同時,要備好每一節課,認真批改作業,對學生存在的問題及時給予指出,並積極地幫助其想辦法進行改正。在整個的教學過程中要用自己的愛心去感化感染學生,從而真正達到教書育人的根本目的。

三、為人師表、做好榜樣

國小教師作為孩子的啟蒙教師,是學生崇拜模仿的榜樣。因此國小教師的言行舉止甚至會影響孩子的一生。這就要求教師不僅在學識、學習方法、學習態度、以及學習習慣上去影響學生,同時還要注意從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情感、道德、以及言行上去感染學生。由於國小生的生活環境比較單一,基本是學校和家庭,除了家長,與之接觸最頻繁的就是老師,因此教師對學生的影響也非常的大。教師要想做好學生的榜樣,在嚴於律己的同時還要具備仁慈、寬厚、無私、善良、真誠、坦蕩等美德;在教學方面要有嚴謹的治學態度、積極探索、刻苦鑽研。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首先要明確自己身負的使命,作為孩子成長路上的引導者要時刻銘記“只有高質量的教師,才有高質量的教育;只有高質量的教育,才會產生高質量的人才”。因此做一名好的教師的前提是要給學生樹立起好的榜樣。在對學生提出要求的同時自己應先以身作則,真正起到模範作用。

四、創設良好的人文環境

和諧的人文環境是師德修養的基礎,師德修養的完成離不開良好的環境氛圍。學校應將師德建設作為學校文化建設的重要部分,積極提倡團結和諧、愛崗敬業、尊師重道、互敬互愛、尊重寬容的校園文化氛圍,大力宣傳優秀的師德事蹟,大力倡導師德培養,充分利用宣傳媒介以鮮活的實例,以及身邊的楷模來感召每一位教師,以“潤物細無聲”的形式感染着教師。通過多種形式的條件創設,使師德修養在教師的腦海中生根發芽,在校園中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圍,在這樣和諧文化氣息濃郁的校園環境中,師德素養的提升不言而喻。

五、加強年輕教師的培訓

加強年輕教師的培訓,幫助其快速成長。可以採取老帶新、一幫一的方式,即一位實踐經驗豐富,德高望重的老教師帶一名年輕教師,將其多年積累的經驗傳授給年輕教師,並以其高尚的師德感染着他們,激勵着年輕一代的教師加快前進的步伐。多組織他們參加各種學習培訓,上示範課、公開課,創造其去名校學習的機會,多看多學,借鑑別人身上的優點及長處,彌補自身的不足,使他們在不斷地學習實踐過程中建立起職業責任感,在不斷地自我提升、學習的過程中提高師德修養。

國小教師肩負着重大的責任及使命,對學生終身的發展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師德修養是教育界從古至今一直討論的話題。師德修養直接關乎學生的道德素養、思想品質、行為規範的發展,因此國小教師更應嚴格要求自己,不斷地進行自身文化、道德、思想的修養提升,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參考文獻:

[1] 王煥寧,吳永力。淺談師德修養的途徑與方法[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2(08)

[2] 李兆敏。崔豔波。基於新時代背景下的是的國小教師師德修養途徑與方法[D]。上海師範大學,2014

[3] 耿嘉佑。淺議如何做一名有師德修養的國小教師[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13(06)。

師德師風的論文 篇五

共所周知,中國有尊師重道的傳統,有所謂“無地君親師”之説,教師之所以如此受人尊敬,大概就是因為他們不僅是人類掌握知識,開發理性、奔向光明的引路人,而且既是“經師”,又是“人師”,因此,教師這個職業也理所當然地被人們譽為“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然而,教師並不是生活在與世隔絕的孤島上,都是置身於現實生活中,置身於市場經濟的環境下,如何不受市場經濟的負面影響,“守身如玉”“一塵不染”,敬職盡責,做好本職工作,就不是很容易的事了。下面,就結合我本人近10年來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經歷,談談我對“教師職業道德”的理解與認識:

一、樂教勤業,無私奉獻是教書育人的根本

教師是個清貧的職業,工作辛苦,報酬微薄,職業要求近乎苛刻,曾使很多人望而卻步。而我從選擇師範院校的那一刻起,就樹立了為之奮鬥終身的信念。説起我與教師的“情緣”,還得從我父親説起:父親在平凡的教學崗位上默默奉獻了四十多個春秋,他一生執著從教,不求名利,兩袖清風,直至腦出血的前一刻鐘,仍耕耕在三尺講台上,患病七年,沒有向所在學校報銷過一分錢的醫藥費,面對窘迫的家境,我也曾有過抱怨,但父親説:“教師的晚年雖很貧窮、清苦,可想到我曾使幾千人擺脱了愚昧,這可是一筆不小的精神財富,我已很知足了!”正是在像父親一樣的老前輩的言傳身教中,我從小就對教師這一職業充滿了嚮往與憧憬。從踏上工作崗位的那一刻起,我就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教書育人的工作中。多少次暮鼓晨鐘,多少個不眠之夜,我的心都與學生們拴在了一起。哪個學生有進步,哪個學生思想有滑坡,我看在眼裏,急在心裏,關心教育學生也就失去了時空界限。我能在需要特別關愛的學生生日那天,給她寄張賀卡,卻忘記了父母、自己、甚至女兒的生日,女兒已經快6歲了,我沒在家給她過過一次生日是,也難得記住帶她玩過幾次,每到我上晚自習前,女兒總是幼稚地問:“媽媽你又要上班去嗎?什麼進候陪我玩兒?”聽到這些,看到其他人帶着自己的孩子,一家三口,其樂融融地在廣場散步時,禁不住眼淚就來了。的確,我沒有盡到做母親的責任,孩子幼兒園就畢業了,我還沒接送過她幾次,面對愛人操勞的身影,我心中充滿了自責和歉疚。可作為教師,我又能説什麼呢?因為,教書育人,就意味着勤勉,意味着奉獻,最使我難忘的是97年10月24日是,那是我慈愛的父親臨終的日子,當生命垂危的父親想最後看一眼他最疼愛的女兒,讓我哥打電話傳我回家時,我正在教師裏給學生上課。聽到這耗噩,我差點暈過去,我多想立刻衝回家去,再盡一點做女兒的孝心,可想到教室裏同學們還等着我繼續上《孔乙已》呢,我又毫不猶豫地走進教室,強作鎮靜,繼續上完了這節課,當我匆匆趕到家時,父親已經與世長辭了,面對父親的遺體,我有説不完的遺憾與悲切。可在父親下葬的當天,教師的責任感,又驅使我返回了課堂,想到剛剛喪偶的母親急需女兒安慰時,我又感到很內疚很無奈,誰讓我做教師呢?有時,我既要承擔繁重的教學任務,又要分擔繁忙的家務,在二者不可得兼的情況下,我只好舍“小家”,顧“大家”,把家務交給了愛人。正是由於我對教育事業執著的熱愛,無私的奉獻,才贏得了學校、社會、家長的尊敬與信賴。近年來,我所帶九年級畢業班語文成績在全省會考中,連續五年取得了平均分、合格率、優生率全縣第一的好成績,自己也多次被學校、縣教委授予“優秀教師”“教學能手”等榮譽稱號。

二、鋭意進取,科學施教是教師愛崗敬業的主要表現

一個愛崗敬業的教師,不會滿足於僅僅依靠經驗教育人,他會着力總結教育規律,發現並按教育規律的要求科學施教。在多年的教學中,我不拘泥於前人,無論是備課、上課,還是批改作業,管理班級,我都將自己的教育行為置於科學認識的照察之下,在教育規律限定的範圍內科學地規劃、組織、實施,因材施教。我自己訂閲了近10種報刊,積極學習新的教學理念,主動探求更有效、更科學、更合理的教育方法和教育形式,為改變語文教學教師累,學生苦的現狀,我先後學習運用了點拔式、啟發式、反芻式、愉快教學、異步教學等先進教學方法。“以研促教”是我教學實踐的重要招數,我廣泛學習和研究全國各地語文教學的新成果,不斷吸收豐富營養,在教學中借鑑運用,在實踐中創造發揮。我認為“育人”應該放在“教書”之前,作為語文教師,應寓德育於學科教學之中,正是因為我把對學生思想品德培養和文化素養的培養結合起來,才使得我的語文教學更具生機和活力。我校教師用“新”“活”這兩個字來評價我的語文課,這也是我教學的特色,我注重教材的趣味性和新穎性。例如,我講王之渙的《涼州詞》,開始,並沒有直接分析課文,而是講了王這渙與王昌齡、高適“旗亭打賭”的故事,繪聲繪色的敍述,為學生設置了教學的理想情境。又如,分數在一般人眼裏是評價學生成績的鐵定尺度,但我卻活用為教學調控手段。甲、乙寫同題作文,按常規衡量,甲可得80分,乙只得60分。但是,這次由於甲寫得馬虎,趕不上上次,只給她60分。反之,乙的作文雖不理想,但比上次有進步,就給他80分。通過調控,甲惕然自警,乙則受到激勵而奮發。為塑造學生健康獨立的人格,我積極參與了地級教研課題——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其中“中學生厭學心理分析”的子課題獲得地級科研成果二等獎。作為教研組長,我不僅以身作則地搞好教研,而且密切團結一批人搞好教研。我率先在文科組推廣“異步教學法”。在我的帶動下,我組教師參與教研教改的意識明顯增強。為集中羣體智慧,使教研成果上水平、上台階。我組織教師成立課題組、分任務、定指標、壓擔子,使一些新教師在老教師的帶動下,教研水平和能力有了明顯提高。我負責的“異步教學法”推廣實驗獲縣級科研成果三等獎。目前,“中學生課外閲讀方法探索”這一縣級課題也已進入驗收階段。正是由於我在教育教學上的鋭意進取,大膽創新,我的課才多次在縣上被評為優質課,並承擔了“送教下鄉”活動。

三、嚴以律已,好學不倦是教師師表風範的基本要求

嚴以律已是保持良好師表的根本保證,為追求“言傳”與“身教”二者的統一,我特別信奉“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時時、處處、事事都盡力做到為人表率。我時刻想到:我的言語、行動要維護孩子們心中的神聖,要維護人類工程師的形象。為此,要求學生遵守紀律、自己必嚴格遵紀守法;要求學生言行一致,自己必先言必行,行必果;要求學生勤奮學習,自己必先爭做一名工作態度端正、教風嚴謹,成績一流的教師;要求學生朝氣蓬勃,樂觀向上,自己就必須以笑臉來迎接每一天。工作期間,我從未因個人原因耽誤過一節課,沒少批過一本作業。去年我帶九年級畢業班,不幸染上了重感冒,頭昏腦脹,噪子乾啞,呼吸困難,一病竟長達兩個多月,那天,我實在難以堅持,為遵守請假制度,我讓愛人把我送到了學校,跟領導請了假,安排了代課老師,然後來到教室,氣喘吁吁地對同學説:“同學們,我今天是來跟大家請假的。”我的這一舉動使學生們深受感動,在我的班上,也杜絕了曠課現象。“要想學生好學,必須先生好學,惟有學而不厭的先生,才能教出學而不厭的學生。”我把陶行知先生的這句話奉為座右銘。我在教學實踐中學習,在學習中實踐,並且隨社會發展變化不斷完善自身素質結構,以適應社會變遷的需要。利用閒假時間,我參加了學歷進修班,主動學習了教師繼續再教育課程,申請參加各種形式的培訓班。自學了計算機技術。老老實實地對待學問,求真求差,給學生樹立了嚴謹求實的榜樣。一次,我講王維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時,誤把古時的“長安”説成是今天的“西安”。課下有學生質疑,我沒有不了了之,而是在認真查閲了歷史書,請教了地理教師後,在下一節課上,向學生誠懇地檢討了自己的錯誤,並作了糾正,還當眾表揚了那位大膽質疑的學生。有時,偶遇哪個字或詞吃不準時,我絕不敷衍塞責,而是認真查字典,詞典,直至學生滿意為至,正是因為這種“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勇於接受未知的精神,也讓學生感受到了教師並非萬能,都是也在不斷學習新的知識。在課堂中,我教育學生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哪怕再簡單的知識,也不能因為不懂而被嘲笑。有時,我還主動向學生請教一些問題。如我的普通話發音不準,我主動請教發音好的同學,並向他們學習,雖然,我的發音常引得同學們鬨堂大笑,但我的謙虛,我的好學,我的不恥下問,卻給同學們起了表率作用,還培養了他們誠實的品格。正是在這種榜樣作用下,我所帶的班班風正、學風濃。

四、廉潔從教,顧全大局是教師職業道德情操的具體體現

盧梭認為,教師的頭一個品格就是他絕不做一個可以出賣的人。我説:“教師職業雖清貧而又艱苦,既然我選擇了這個職業,就應該無愧於教師這個稱號。”在我從教的十年中,我從不為教師待遇的微薄而忿然,也不為教師工作的艱辛而懈怠。我始終保持着廉潔自律的高尚情操、公正、公平地對待每一個學生,自覺抵制不良風氣,幫助學生明確是非標準,實事求是,不徇私情,不謀私利。20xx年,我接受了一個“問題學生”較多的班級,個別同學靠父母的權勢不服管理,在班內飛揚跋扈,任意妄為,還有各別同學因父母經商有錢,在班內比吃比穿,講排氣、擺闊氣,為剎住這種歪風邪氣,我頂住壓力,對這些同學進行了嚴厲地批評教育。由於這些孩子從小嬌慣,對我的教育接受不了,就有家長認為我故意跟他的孩子過不去,就拉關係、託人情,有的想請吃,有的想送禮,面對此景,我耐心地幫助學生家長分析了其孩子的個性特點和實際情況,闡明瞭教育孩子應“恩威並重”的道理。最終取得了學生和家長一致滿意的效果。我在具體工作中,也深深懂得教書育人是一項極為複雜的工作,單靠個人的盲幹是不會取得任何成績的。它需要集體的協作精神。因此,在日常工作中,我謙虛誠懇地對待每位同事,並虛心地學習他們的長處。在集體利益面前,顧全大局,勇挑重擔。在學校整個工作中,九年級教學任務重、工作忙、壓力大,需要教師付出的精力和時間相對較多,因此,部分教師就怕帶九年級,學校領導安排九年級課程的難度也較大,每到學期初,學校領導找我談話,要安排九年級課程時,我都愉快地接受下來了。調到城關中學五年,我又第五次被安排了九年級兩班語文。我認為,我還年輕,自己有能力幹好這份工作,就應該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學校最需要的地方。不應該“私”字當頭,斤斤計較,史關心個人名利得失,不講奉獻,只講索取。

總之,“做一名好老師”是每一位教師的執着追求,而教師所備的良好職業素質,也不是天生就有的,我們應該在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和原則的不斷影響、約束下,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不斷完善,不斷成熟。我所做的一切,其實在座的每位都在做,而且有些人做得比我更好,我願繼續向你們學習,讓我們站在弘揚“師德”的起跑線上,用自己平凡的勞動,來鑄造高尚的師魂。

關於教師職業道德內涵的研究 篇六

(一)職業道德的內涵

職業道德並不是歷來便存在的,它是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逐漸產生、形成和發展演變而來的,有着屬於自己的獨特歷史。各行各業都有其道德,不同的職業有不同的道德。在古代文獻中,其實很早就有關於職業道德的記錄。“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是教師的職業道德;“若有疾厄來求救等,不得問貧窮富貴,長幼妍蚩,怨親善友,華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親之想。”

是孫思邈對醫者該有的道德心態的具體描述。在現代,教師和醫生的職業道德演變成“以身作則,言傳身教”;“救死扶傷,治病救人”。據此,很多專家學者給出了職業道德的定義。

李春秋、王引蘭認為,職業道德就是從業者在其職業活動中務必要遵循的,並且具有本職業特徵的道德準則和道德規範的總和。它是基於職業分工,和實踐職業活動緊密地聯繫在一起的。因為有着相同的勞動方式,相同的職業培訓,所以從事某種特定職業的人們,往往有着共同的習慣、愛好、心理和職業興趣,形成一些特殊的關係,產生特殊的行為模式和-本站§ 道德要求。

在傅維利看來,職業道德是職業行為準則和規範系統,用來在工作中協調個人、羣體和社會三者之間的關係。它是一種高度社會化的角色道德,基於權利、責任和利益,同人們的職業角色、職業行為和職業活動緊密聯繫。職業道德具有它自身職業的特點和特徵,要求擔任某種社會角色的個人和羣體自覺遵守。

葉澤來在其研究中認為,職業道德是從職業生產活動中引申出來的,是從事一定社會職業的人員,在其職業活動中調節社會的利益和自我的利益時應該遵循的有自身職業特點的特殊道德規範,以及與規範相應的道德觀念、道德情操和道德品質的總和。

由於對職業道德的闡述側重點不同,學者們對其定義不盡相同,但其實本質上是一致的,即:職業道德就是在社會上從事一定職業的人員,在職業活動中必須遵循的、具有本職業特徵的道德規範要求,並且用它來調節自己的職業行為。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蓬勃發展的今天,各行各業都應該遵守的職業道德表現為: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羣眾、奉獻社會。

(二)教師職業道德的內涵

申繼亮認為,教師職業道德,簡稱師德,它區別於其它的一般道德,它是一般的社會道德在教師這個職業中的特殊表現,是從事教育事業的人們應該遵循的行為準則及必備品德的總和。它是教師行業的專業道德要求,是調整教師與學生之間、教師和教師之間以及教師和學校領導、家長、社會其他方面關係的行為準則。

楊燕鈞從倫理的角度出發,認為教師職業道德一種特殊的社會意識形態,是由教師勞動的複雜性、示範性、創新性等特性決定的,是一般社會的道德在教師職業生活當中的具體體現。在教師特殊的職業勞動中形成了一些社會關係,教師職業道德以它特殊的方式調節這些關係,對全部教育教學活動和整個社會起着能動的積極的作用。

張磊則認為,教師職業道德僅僅是職業道德的一種表現形式,它在教師教育勞動過程當中生成,是用來調節教師與他人、集體、社會三者之間的相互關係時必須遵守的基本的道德規範和準則,以及在此基礎上所體現出來的道德觀念、道德情操和道德品質。

從上述研究可以看出,學者們對教師職業道德的定義本質也是相同的,即都把教師職業道德概括為教師在其職業勞動過程中所形成的比較穩定的道德觀念及行為準則。從社會層面上來説,教師職業道德是指不管教師在社會上是作為一般人還是專業人,都必須遵守一定的行為規範和準則。從個人道德層面來説,教師職業道德是指每個教師在從事教書育人的工作以及履行其職責過程當中在思想和行為等方面表現出來的個人品格和修養。它規定了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應當用怎樣的思想態度去教育學生,用怎樣的行為去待人接物,為教育事業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盡職盡責。教師職業道德作為一個概念,它有其基本外延,即《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規範》當中敍述的愛國守法、愛崗敬業、關愛學生、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終身學習。當然,這不是教師職業道德的全部內涵,還應包括教師的職業理想與追求、職業良心、教師義務等等。

師德教育論文 篇七

我們已跨迸21世紀的門檻,我們的社會即將跨入一個嶄新的經濟時代,科學技術發展速度加快,新領域不斷增多,學科高度分化又高度綜合,科學技術轉化為生產力的週期大大縮短,計算機的普及和internet網的崛起大大改變了人們的工作方式、學習方式、思維方式乃至生活方式。社會在高速發展的同時,不可避免地帶來了種種潛在的危機,如能源匱乏問題、生態平衡問題、環境污染問題、人口問題等等,這些問題都對人類的生存構成了威脅。為了適應迅猛發展的現代社會,企業必須不間斷地創新,人們必須不停頓地學習,各類社會組織必須向學習型組織轉型,人們的道德素質必須不斷提高。顯然,在機遇與挑戰面前,原有的教育模式已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教育必須實行改革,人才素質必須更加優化。因此,實施素質教育已經成為時代的呼喚、科學技術和社會發展的需要。

教育改革是教育系統的自我發展與完善,它是多維度的,是教育系統內各要素都要更新與發展的變化。簡單他説,教育改革就是要使教育走出應試教育的誤區,完成由以書本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向以直接經驗為中心、以活動為中心、以學生為中心的轉變,以及由培養經驗型人才向培養創造型人才的轉變。我們所説的素質教育既是一種教育觀念,又是一種教育模式,其實二者在本質上是相通的,因為教育模式實質上就是具有實際操作功能的教育觀念。教育觀念是人們形成的關於教育的比較穩定的世界觀,是教育目的和手段、內容和方法的主體。教育觀念主要有四大功能:

(1)對特定集團的教育主張、教育秩序、教育行為加以正當化、普遍化、社會化;

(2)使與自己集團對立的教育觀念解體;

(3)使教育諸要素在統一的整體中各盡其能;

(4)賦予教育者以使命感。,教育觀念具有一般導向功能,在教育、教學中佔據指導者地位素質教育觀是與傳統的應試教育觀根本對立的。傳統的應試教育觀是在社會“升學熱”中自發形成的,這種教育觀念只見考分不見人,考什麼就教什麼,怎麼考就怎麼教,一切以考試作為指揮捧,引導學生“死扣書本、死記硬背、死追分數”相反,素質教育是根據社會發展的需要而提出的,它重視素質,需要培養什麼樣的素質就教什麼,怎樣教有利於提高人才素質就怎麼教,一切以培養出符合時代要求的人才為依據,重視學生的“全體發展、全面發展、個性發展。

現代教育技術是以現代教育理論、學習理論為指導,以計算機為核心的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領域中的應用,是當前教育教學改革的制高點和突破口,“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全面應用,必將導致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的深刻變革,並最終導致教育思想、教學觀念、教學理論乃至整個教育體制的根本變革”

在未來的教育、教學活動中,網絡和多媒體技術取代傳統的黑板和粉筆是大勢所趨。但是,還必須充分認識到,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即使運用了最先進的現代信息技術,也並不一定意味着教育就現代化了,從傳統教育向現代教育的轉變,最根本的是教育觀念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