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師德師風建設論文(精選多篇)

欄目: 教學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3.12W

第一篇:師德師風建設論文

師德師風建設論文(精選多篇)

前 言

為深入貫徹落實學院黨委《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師德建設的實施意見》精神,配合迎評促建工作,進一步營造全院師德師風建設的良好氛圍,從10月12日至11月15日,黨委宣傳部和院工會聯合開展了師德師風建設主題徵文活動。在一個多月的(本站向您推薦)時間裏,各系(部)、各部門認真組織所屬教職工,結合學院、單位和個人實際,圍繞師德師風與社會主義榮辱觀,師德師風與校訓,師德師風與學風、校風,師德師風建設與校園文化建設,師德師風建設與學術道德建設等選題,撰寫了59篇有分量、有深度、有指導意義的理論文章和心得體會,可以説活動達到了預期目的,產生了較好反響。現將其中30篇編印成冊,供大家學習參考。

師德師風建設是教師隊伍建設的首要內容,廣大教職工要以本次活動為契機,掀起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新高潮,為學院實現又好又快發展做出新貢獻。

由於時間倉促,水平所限,難免有疏漏和欠妥之處,敬請各位讀者批評指正。

編 者

二○○九年十一月

談我校校訓與當前師德建設面臨的任務

王曉田,張 晶

(唐山學院 文法系,河北 唐山 063000)

內容提要:唐山學院校訓“誠信奮鬥為人,嚴謹求真為學”,從做人和做學問兩個角度,明確闡述了唐山學院師生員工應具備的道德品質和行為準則,是唐山學院人文精神的高度概括和具體體現。校訓引導師德建設的方向,決定了師德建設的基本要求和終極目標。師德建設的內容和方向與校訓所傳達的原則和目標必須一脈相承,師德建設是實現和貫徹校訓的重要途徑和有力保障。校訓與師德建設最終要透過校風展現出來,而倡導“誠信奮鬥和嚴謹求真”是我院校風建設的當務之急。

關鍵詞:校訓 師德建設 校風建設

一、我校校訓的內涵及其實踐價值

xx年3月,唐山學院組建。xx年4-5月份,在全院師生員工中舉辦了徵集唐山學院校訓的徵文大賽,這是一個通過對我國大學文化傳統、人文精神的審視,達成對唐山學院人文精神的認同的過程。經組織專家經行評審。xx年6月,確定“誠信奮鬥為人,嚴謹求真為學”為唐山學院校訓。

唐山學院校訓“誠信奮鬥為人,嚴謹求真為學”,從做人和做學問兩個角度,明確闡述了唐山學院師生員工應具備的道德品質和行為準則,是唐山學院人文精神的高度概括和具體體現。做人的原則“誠信奮鬥”四個字,包含着三個方面的要求:一是“誠”,對人對事要誠實、真誠、忠誠;一是“信”,人際交往中講求信用、一諾千金;一是“奮鬥”,人都是要做事的,對待事業要頑強拼搏,不懈奮鬥,成就一番事業。“為學”既指教師做學問,搞研究,也指學生對待學業的態度。師生對待學術學業的共同要求和準則是“嚴謹求真”,這同樣包括着三個方面的要求:一是“嚴”,要用嚴肅、嚴格、嚴細態度做學問、讀書學習;一是“謹”,謹慎、虔誠、崇敬,不能大大咧咧馬馬虎虎地對待學術學業;一是“求真”,毛主席説過:世界上就怕認真二字,共產黨就最講認真。沒有了認真,就談不上學術成就和學業進步。誠、信、奮鬥、嚴、謹、求真六項,包括了為人和治學的準則和信條,對於大學學人來説是不可或缺的兩個方面。人生在世,首先是為人。要成才,首先要成人——做一個有良知的、本分的人,而治學是對成人的更高要求,是在成人基礎上的更高發展;為人是治學的前提條件,為人是治學的出發點和歸宿,離開了為人,無所謂治學,而治學對於學人而言,是為人的昇華和價值的實現。校訓正是在這個意義上首先強調為人,進一步強調治學的。

校訓不僅具有理論的思想的價值,培育發揚辦學理念和精神,而且具有明確而鮮明的實踐價值。所謂實踐價值是指校訓對於師生行為的倡導和規範作用。這種作用可以從兩個層面表現出來。一是倡導,可以引導每個教學單位、教學管理部門乃至每個教師和學生依據校訓確立自己的具體追求目標,從而在教學管理、教學效果、科研成果、學習成績等方面達到最佳狀態,取得最佳成效。而這種種成果的取得,是通過教學、科研、管理等方面部門以及師生個人的工作和學習計劃而得到保證的。一是規範,可以具體規定各種教學、科研、管理等方面的規章制度,規範、杜絕各種不良現象的發生,如教學中的不負責任、科研中的弄虛作假、各項考核中的作弊以及晉升職稱、職務等方面的不良風氣,都可以從依據校訓要求而制定的各種規章制度的貫徹中得到遏止和消除。校訓實踐價值是從校訓思想的理論的價值中生髮出來的巨大實踐力量。

二、校訓與師德建設的關係

校訓是大學精神的凝練,辦學理念的集中體現,它傳承國家傳統教育思想,更反映着當代教育發展的理念和趨向,直接地引導着一個學校的人文傳統、治學精神和辦學風格。校訓在《辭海》中的解釋是這樣的:“學校為訓育上之便利,選若干德目製成匾額,懸之校中公見之地,其目的在使個人隨時注意而實踐之”。 這裏的“德目”可以理解為今天所説的德育方面的目標與內容,即各種道德與價值領域的追求。在表述上校訓比校風更凝練、抽象,內涵更豐富而深邃。一個確當貼切、內涵豐富,並且富有激勵的校訓,能夠凝聚、體現學校的整體價值追求、獨特氣質以及深層的文化底藴和治校風範。正如一個人需要一種精神支撐事業的開創和完成,一所學校也要靠校訓所倡導的精神支撐,方能一步步地實現建設名校的目標,而校訓正是學校精神的具體表達,是學校精神的核心和靈魂。

師德是一名教師應具備的道德品質、人生素養和應遵從的行為規範。校訓的貫徹與保障,需要兩種條件與力量,一是教師的品德、學識與能力;一是學生學習過程中能夠發揚勤奮刻苦精神。兩者當中,前者是主導的、能動的。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教師的道德是一面鏡子,在育人中具有重要的心理導向、道德導向和價值導向作用。教師的高尚師德如春風細雨,潛移默化地陶冶青少年學生的品德。所以説,師德建設同樣是學校校風的靈魂,它關係到學校的教風、學生的學風和全校師生的道德意識和道德風尚。因此,師德建設的內容和方向與校訓所傳達的原則和目標必須一脈相承。校訓引導師德建設的方向,決定了師德建設的基本要求和終極目標。教師的道德從兩個層面顯現和影響學生,一是為人的道德,一是為學的道德。而校訓恰恰在這兩個層面給出了標準,校訓首先指導教師的道德提升,師德又影響和教育學生道德形成。師德一旦失衡,學校教育教學將陷入崩潰的困境與艱難。教師擔負着提高國民素質、提高全體公民,特別是青少年文明程度的責任。因此,校訓所傳達的辦學理念與辦學目標最終要通過教師對學生全面的教育與影響來實現,師德建設是實現和貫徹校訓的重要途徑和有力保障。

三、當前師德建設面臨的困境與挑戰

長期以來,廣大教師教書育人,敬業奉獻,贏得了全社會的尊重。但同時也必須看到,在市場經濟和開放環境下,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差異性明顯增強。教師在恪守傳統職業道德的同時,無可迴避地承受着來自社會、受教對象及自身的矛盾衝突和迷茫,面臨着新的挑戰。

(一)現行教育模式將德育與智育割裂開。目前我國大部分高校實行的是教師專職制度,即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日常學習生活的管理由思想政治教育輔導員負責,而專業知識的教授由專任教師擔當。這種分工模式能夠使教師的職責更明確,教師的教學精力更加集中,有利於提升教學水平,對學生的管理也更加到位。但是,不容忽視的問題是,在這樣的體制下,在部分教師當中,形成了學生的思想道德的教育只是輔導員的任務和工作,專任教師只負責授課的片面思想,忽略了教師通過其日常言行對學生道德情操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用。部分教師只追求科研成績,而無視自己教育者的身份,從而放鬆乃至放棄應當承擔的育人使命及責任。德育與智育分離的教育模式已經到了非改不可的時候。

(二)部分青年教師缺乏職業崇高感。隨着市場經濟的發展,影響人們的價值取向的誘惑因素越來越多。教師在對待奉獻與索取、謙讓與競爭、理想與實惠、奮鬥與享受等方面的價值取向也不同程度受到一定的影響。而教師的這種不同價值取向無疑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着青年學生。特別是許多院校當前青年教師仍佔有相當的比例,部分青年教師在上崗前,對教師職業的特殊性認識不足,僅僅將“當老師”作為謀生的手段,而不是將其作為人生理想去實現自己人生價值。因而,部分教師缺乏對教師職業道德的認識,不能“為人師表”,更不能無私奉獻,更有甚者僅以待遇收入作為唯一標準,與他人攀比,進而將抱怨的情緒帶入教學工作中,喪失了作為教師的職業崇高感,導致教師職業世俗化,使教師喪失在學生中的權威性。

(三)部分教師缺乏敬業精神,教學敷衍,學術浮躁。教師屬於專業性技術職務,需潛心鑽研才能精通業務。如果心態浮躁,不甘寂寞,勢必造成急功近利、治學失範。育人意識不強、奉獻精神不夠、科學作風不實等問題由此產生。如果教師對於自己的人生就沒有明確的目標和崇高的追求,不肯花心思氣力來提高專業修為和業務水平,是不會教出優質學生的。在這個意義上,教師需要點清高,潔身自好,抵禦流俗侵蝕,才能增強教師對於信仰的堅定和對於遠大理想的追求。上世紀20-30年代如同蔡元培、胡適、陳寅恪、魯迅等大師級名師,正就因為有那麼幾分清高,特立獨行,才能成為一代宗師、一代著名教育家。

四、將校訓與師德建設結合起來建設良好校風

高等院校要履行教書育人的神聖使命,完成培養具有高尚情操、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承擔起發展科學技術文化,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任,就要通過倡導校訓加強師德建設來完成自己的使命。

(一)校訓與師德建設最終要透過校風展現出來

無論是師德風采還是校訓精神,都要通過教師的行為、語言以及環境氛圍等外在因素作為載體展現出來。校風一所學校師生員工所共同具有的理想、志向、願望和行為等多種因素的綜合表現。校風是校園之魂,是一所學校在辦學過程中所形成的文化氛圍,一種無聲的命令,一種精神狀態和行為風尚,一種無形的精神力量,是學校社會信譽的外在表現。優良校風是要通過學校每個人的思想品德、行為表現、工作作風、學習態度、生活習慣以及衣着儀表等因素展現出來。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領導還是職工,都是校風建設的一分子。優良校風起着美化人們心靈的作用,是提高師生員工素質的催化劑,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是培養合格人才的重要保障。

(二)倡導“誠信奮鬥和嚴謹求真”是我院校風建設的當務之急

我院作為新建地方高等院校正處於發展的關鍵時期,與知名學府相比,我們在校園建設、師資力量以及學校歷史文化等諸多方面還有很大差距,學校的發展還面臨着很多現實的困難。在這種情況下,弘揚奮鬥精神,狠抓嚴謹、求真的學風教風建設更加重要。只有全體師生,齊心協力,以主人翁的姿態,為學院的發展而奮鬥,學院才有不斷進步的動力。發展的同時也要注意避免盲目追求指標,浮誇浮躁的風氣,時時刻刻以嚴謹求真的治學態度為根本,紮紮實實地提高教學質量,最終形成自己的辦學特色,形成自己的品牌效應。在學院處於當前發展的關鍵時期,校訓所倡導的“誠信奮鬥為人,嚴謹求真為學”的精神理念更具有現實的實踐意義。“誠實、信用、奮鬥、嚴格、謹慎、求真”是我院校風的核心要求。沒有了這六個詞,學校一切都將流於表面形式。提倡並將這六個詞落實的到師生心理和行動中,是我院校風建設當前的緊迫任務。

1.注重師德建設的核心作用,把師德建設作為校風建設的關鍵,在教師中切實貫徹“誠信奮鬥和嚴謹求真”的校訓精神。首先,我們要以“誠信奮鬥為人,嚴謹求真為學”為師德建設的主要目標,培養教師為人、為學的高尚風範。使教師能全身心投入教學科研工作,熱愛教育,熱愛學生,成為具有較高教學水平、深厚學術造詣、深受學生愛戴和同行公認的優秀教師。其次,將師德建設作為校風建設的重點,並將師德納入評價體系,將其作為對教師工作評價的指標之一。第三,建立獎懲機制,評選“師德標兵”給予一系列優惠獎勵,同時對違反教師職業道德者及時黃牌警告直至令其調離。培養出具備校訓精神,具有良好師德風尚的教師隊伍,使其在校風建設中發揮主導作用。

2.突出學風建設的關鍵作用,把學風建設作為校風建設的根本問題。學生的根本任務在於學習,學風建設是校風建設的關鍵。首先,加強學生校訓精神的培養,利用各種形式,對學生進行校訓教育,使學生真正理解校訓內涵,並以此為指導,樹立自己的理想信念。學院要引導廣大學生將主要精力放在學習上,堅定信念,志存高遠,掌握專業知識,注重實踐能力,崇尚創新精神,勤奮學習,積極進取。其次,加強誠信考試教育,以考風正學風。通過改進考試考核方法,採取靈活多樣的方式進行考核。第三,利用素質學分教育,改變傳統單一的評價標準,綜合評價學生素質,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踏實的學習精神和誠信的做人態度。

3.加強校園文化建設,以環境育校風。校園文化是校訓的外在表現,建設校園文化是培育校風的有效方式。首先,建設人文景觀,通過綠化、美化、雕塑、奇石等實物,打造校園文化品牌,彰顯校訓精神,是以環境培育校風的有效方法。其次,組織高水平的學術報告和學術講座,聘請專家學者師德楷模講授治學經歷,人生感悟。第三,開展以“感悟校訓”為主的校園系列文化活動,加強學生社團建設,加強業餘文化創建活動,整體提升校園文化氛圍,使校訓精神在潛移默化中對教師進行提醒,對學生進行教育。

參考文獻:

[1]魏鳴主編,高等教育大眾化時代的宣傳思想工作——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的探索與實踐,浙江大學出版社,xx年版.

[2]姚冰著,教育家論教書育人,河北人民出版社,xx年版.

[3]陳寧著,師德建設:多視角分析與構建,首讀師範大學,xx年版.

[4]浦衞忠周敏著,高校師德建設理論與實踐,北京理工大學,xx年版.

[5]黃旭張文質著,格言.校訓和學校文化,福建教育出版社,xx年版.

[6]楊賢金石鳳妍著,師德新論(以德治教與師德建設新世紀版),江蘇教育出版社,xx年版.

[7]檀傳寶著,走向新師德:師德現狀與教師專業道德建設研究,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xx年版.

第二篇:師德師風建設論文

師德師風建設論文

教書·育人·奠基

如果説我們偉大祖國的建設與發展事業是一座摩天大廈,那麼教育就是她賴以挺身矗立的根基;如果説教育是一條滋潤身心澆灌智慧盪滌靈魂的萬里長河,那麼教師則是她賴以滔滔奔流永不枯竭的泉源!於古於今,於國於民,甚至於人於己,教師之職與責都無與倫比,鐵肩道義,妙手英才!因為“振興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興教育的希望在教師!”的確,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大計,師德為本!新階段的師德師風建設,越來越成為關注的焦點,而作為教師的我們,更是責無旁貸!

關於師德師風,曾有過許多精闢的論述。孔子提出:“躬自厚而薄責於人”,“以身立教,為人師表”;江澤民同志曾經指出:“教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不僅要教好書,還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為人師表。” 李嵐清同志也説過,“教師的一言一行無不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有的甚至影響學生一輩子。教師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質上、學識學風上全面以身作則,自覺率先垂範,真正為人師表”??

師德,簡言之,即教師的職業道德,是教師應具備的最基本的道德素養;師風,即教師的行為作風,是我們教師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的風尚風氣。師德師風對一個學校、一個教師來説特別重要。學校是培育人才的搖籃,教師是學生行動的標杆,孔子之“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實乃一語中的!

其實,我們的許多教師,都在以自己的一言一行,認真而虔誠地詮釋着師德與師風的深刻內涵,演繹着教書育人的神聖與偉大!他們不斷堅持着,教學為立人之本,講台乃立身之所;他們始終銘記着,學生是主體,學生是“上帝”,學生的利益高於一切;他們努力踐行着,因勢利導,因材施教;他們常常告誡自己: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真誠平等地面對每一位學生,披肝瀝膽,心手相牽!

“古之學者必有師。”教師不僅要“傳道授業解惑”,還得“勵志育德樹人”,對於學生真正成長成人成才的作用不言而喻,而教師自己知識結構的狀況、道德水準的高下和人格魅力的有無,則已成為師德師風建設的重中之重。

如何建設優良的師德師風,樹立教師的最佳形象,給日漸繁榮昌盛、文明富強的社會主義祖國培養出更多更優秀的人才?我覺得,應從敬業、愛生、師表、創新等幾個主要方面入手,方能實現其質的飛躍!幾許管見,定失之膚淺與片面,恭請方家不吝賜教!

一、堅定教書育人的崇高信念,愛崗敬業,義無反顧

“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作為教師,我們還不應該把教育僅僅看作一種職業,而要當作事業,當作藝術!我們要堅定教書育人的崇高信念,對自己的選擇負責,對學生負責!要熱愛教育,忠誠教育,有着強烈的責任感和奉獻精神,能嘔心瀝血,一絲不苟,即使碰到這樣和那樣許許多多的困難,也能想辦法努力克服——“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

愛崗敬業,正是師德師風的堅實基石。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我們要做到“為了學生的一切,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以此為教育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毋庸諱言,教師的工作是神聖的 ,也是艱苦的。教書育人需要全身心投入,潛心鑽研業務,切實掌握現代科學理論知識;需要感情、時間、精力、思想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這更體現了我們的師品和師德。我們要進一步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和人才觀,甘為人梯,寧作綠葉,像“春蠶”吐盡青絲,像“蠟燭”化成灰燼;“吃進去的是草,擠出來的是牛奶,血”,終其一生 ??

顯然,師德師風建設不是抽象的説教,不是簡單的泛泛而談,更不是沽名釣譽下的敷衍了事、誤人子弟,它是實實在在的工作,是任勞任怨的服從,是忘我無私的奮鬥!我們首先要把敬業愛崗放在第一位,愛校如家,與學校與教育“同呼吸,共命運”。畢竟,人的一生,包括教師,也只能做一部分工作,做某地、某校的某一部分工作;其次,工作中不能拈輕怕重,“挑肥揀瘦”,而是愉快地接受分工安排,在力所能及或有餘力的情況下儘可能多做一點,做好一點,再好一點;第三是以教育教學為榮,快樂工作,充滿熱情,追求效率和質量!

二、堅持“學生利益高於一切”,熱愛學生,服務學生

教師只有熱愛學生,才會依法執教,無微不至地關心學生的健康成長;才會愛崗敬業,樂於奉獻,竭盡全力地因材施教;才會自覺自願地約束自己,規範自己的言行,更好地為人師表!

熱愛學生、服務學生是師德師風的核心。人們在生活中經常把教師的愛和世間最偉大的母愛相提並論,其實是在要求教師對學生的愛應該像母愛一樣正大無私。有位教育家説:“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稱其為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是的,愛,能拉近師生間的距離;愛,是教育學生的前提;愛,是增強師生關係的潤滑劑。要知道,學校不是工廠,教師面對的不是冷冰冰的產品,而是一個個有着鮮活生命、正在茁壯成長的學生。如果説智慧要靠智慧來鑄造,那麼愛心就要靠愛心來成就。“熱愛一個學生就等於塑造一個學生,而厭棄一個學生無異於毀壞一個學生”!

所以教師要真正關心學生,充分信任學生,事事從學生的利益出發,處處為學生着想,維護他們的自尊心和上進心,在他們需要幫助時伸出援助之手,在他們取得點滴成績時投去讚許的眼光!同時在教育學生時高目標、嚴要求。其實每一位學生都渴望得到老師的愛護,尤其是那些家庭有過特殊變故或者經濟等方面有着特殊困難的學生,容易形成特別性格,這就要求教師真誠相待、熱情鼓勵、耐心幫助,用師愛的温情去融化他們“心中的堅冰”,讓他們在愉快的情感體驗中接受教育。雖然我們無法象太陽一樣,將自己的光輝撒遍世界的每個角落,但我們卻可以象母雞愛護小雞一樣,關愛自己的每一個學生。

“燃燒的蠟燭”、“辛勤的園丁”、“春蠶”、“人梯”等等稱號,本是社會對教師工作的高度評價,實則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應將真誠和關愛溶進“為學生服務”之中去,而不能再像過去那樣高高在上,讓學生敬而遠之,甚至“敢怒不敢言”。教師決不能對學生指東點西,把他們當作指揮的工具來使喚;教師在教學中的服務心態,是平等對待,一視同仁,絕不可以有所謂“差生”甚至“雙差生”這些概念。在學生心目中,亦師亦友,民主平等,才是“好教師”的最重要特徵。具有愛心和具有知識,對學生來説,他們更喜愛前者。

讓我們時常想想教育家們的諄諄教誨來忠告自己,並以此為誡:“你的冷眼裏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 我們要“以學生為本”,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關愛學

生,平等對待學生是師生和諧相處的重要前提。尊重學生的實質是把學生看作和自己一樣有尊嚴、有追求、有個性特長、有自我情感的生命個體。從尊重學生出發,建立新型的現代師生關係,教師要進行必要的角色轉換,要從傳統的“師道尊嚴”中擺脱出來,要從“家長”的威嚴中解放出來,要從“唯一正確的師長”的假想中醒悟過來,學會傾聽,學會理解,學會寬容,學會欣賞,懂得讚美,善於交流,成為學生成長的夥伴和引導者與鼓勵者,成為“孩子們的同志和朋友”!不要吝惜你的表白:“孩子們,我愛你們!”不要吝惜你的讚美,要對每一個學生大聲説:“你能,你行,你棒,你是最好的!”

是啊,對於學生,你還有什麼可保留的?!

三、嚴於律己,為人師表,身教重於言教

學校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陣地,一所學校的校風校貌與教師的行為表現息息相關,一個教師的師德好壞對教風、學風影響極大。“身正為師”,教師不僅是知識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建設者與傳播者,還是思考的教育者和師德的示範者,是莘莘學子們的道德基因的轉接者。我國現代哲學家楊維説,“師者,人之模範也”。教師工作的“示範性”和學生所特有的“向師性”,使教師在學生心目中佔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為人師表”,這是師德師風的靈魂,是當好人民教師最基本的要求。除了父母,教師是學生相處時間最多、對學生影響最大的人。學生總是把教師尤其是班主任,作為模仿效法的對象,教師的思想、品德、行為、習慣都會在學生的心靈深處留下烙印,對他們的成長產生着潛移默化的積極影響和教育作用。這種無聲的教育,其爆發的內驅力不可估量!

加裏寧曾説過:“教師每天彷彿都蹲在一面鏡子前,外面有幾百雙精細的、善於窺伺教師優點和缺點的孩子的眼睛,在不斷地盯視着他。”教師要把言傳和身教完美結合起來,以身作則,行為世範;要從小事做起,從自我做起,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潔的儀表影響人,以和藹的態度對待人,以豐富的學識引導人,以博大的胸懷愛護人。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自己要率先做到;要求學生不能做的,自己堅決不能做;要求學生不遲到,那麼預備鈴一響,教師就提前到教室門口候課,等等。這些看似區區小事,實則細微之處見精神!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教書育人的實效,學生才會“親其師,信其道”,進而“樂其道”,最終達到教書育人、培養高才的目的。“此時無聲勝有聲”啊!

四、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更好地為現代化建設奠基

作為“傳道授業解惑”和“勵志育德樹人”的教師,還要有開拓創新精神,要不斷地更新自己的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不斷地完善自己;在耕耘中拓展視野,在教育教學中提煉師藝、昇華師技、增強師能。培根説過,“我們不應該像螞蟻單是收集,不應該像蜘蛛只從肚裏抽絲,我們應該像蜜峯,既採集又整理,這樣才能釀出香甜的蜂蜜”。

“學高為師”,“技高為師”。要培養高水平的學生,除了愛教、樂教,更要能教、善教。這就要求教師學識淵博、學業精深並有個性鮮明的教育教學風格,能把握教育問題的根本實質,創造出和諧融洽的師生關係。具體説來,一是要有科學的執教水平,深入學習教育學、心理學、教育方法等方面的知識,把教育理論最新研究成果,引入教育教學過程,使其科學

性和藝術性高度完美地統一起來;二是能夠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恰當有效地選擇教學方式方法,直觀形象地展示教學內容,使傳授知識與鍛鍊能力、創新思想完美地結合起來。

實際上,日新月異、突飛猛進的社會發展也在要求教師必須不斷進取,努力創新。給學生一杯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甚至一條小溪,並且能將這一桶水轉變成學生的十桶水,將者一條小溪轉變成學生的一條大河。教師應樹立“終身學習”、“永遠探索”的思想,為教育事業不斷攀登,終生奮鬥!當然,只是身在學校,是萬萬不行的;身心都在學校,也是遠遠不夠的;只有德能勤績俱佳,真正讓學生成長成才,讓學生、家長、學校、社會等多方滿意,那才是作為一名優秀老師的最大值!

雨果曾説過:“花的事業是尊貴的,果實的事業是甜美的,讓我們做葉的事業吧,因為葉的事業是平凡而謙遜的。”而教師所從事的正是這種“葉”的事業——平凡而偉大!

在學生心靈中栽下一棵尊重的幼苗吧,用愛心去澆灌,用才能去呵護,必將伴隨其生命的成長豎起人格的參天大樹。“萬紫千紅隨風去,冰心一片在玉壺”!

“言必行,行必果。” 只有每一位教師都竭忠盡職,默默奉獻,在教育教學實踐中自覺地去擷取生命之光,去丈量奉獻之途,去鑄就犧牲之美,那我們的教育事業才會是萬紫千紅的“百花園”,將永遠流芳溢彩!讓我們以優良的師德和優良的師風,讓我們以最理想的效果和最優異的實績,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奠基,為偉大祖國繁榮發展奠基,共同撐起教育事業的美好藍天!

第三篇:師德師風建設論文

師德師風建設之我鑑

學高為師,身正為範;學是師之骨,德為師之魂。被譽為萬世師表的孔子曾説過:“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 吾憂也。”倡揚高尚的師德師風,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是新時期教師教育的首要任務,是加強青少年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必然要求。

同時,本人也認為,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智慧的啟迪者、人格的影響者,也是道德的實踐者和示範者。師德師風直接影響教育行風,關係教育形象,關係受教育者健康成長。從教育發展的要求來看,教師的品德素養也是教師發展的一個重要前提。

我們身邊有許多老師多年來一直為人師表,無私奉獻,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湧現出許多德育先進典型,贏得了全校師生的信賴與尊重,為學校贏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但是在教師隊伍建設和師德師風建設方面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如個別教師缺乏敬業精神和奉獻精神,對學生缺乏寬容和耐心。因此,我們有必要繼續加強師德師風建設,造就讓人民滿意的教師。

本人認為做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應該注意以下幾方面:

首先,師德師風建設要堅持以熱愛學生、教書育人為核

心,以敬業愛崗、為人師表為基本準則,以十條《規範》為行為要求,以終身學習、無私奉獻為理想追求,使師德師風建設工作的關鍵環節和主要內容具體化、規範化、制度化。教師要模範踐行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崇高精神,守得住清貧,經得起誘惑,自覺抵制社會不正

之風的影響,無愧於“人類靈魂工程師”這一神聖稱號。

其次,本人建議學校要進一步更科學地健全教師職業道德考核評價制度。定期評議師德師風,並將考核評議結果作為教師聘用、職稱評定、晉級、表彰的重要依據,並注意發現和培養師德先進典型,樹立師德標兵。同時,本人也認為,師德師風建設是一項社會系統工程。學校要重視把社會各界尤其是家長的尊師重教同要求教師教書育人緊密結合起來,進一步維護教師的職業尊嚴,保障教師的合法權益,積極為教師辦實事、辦好事,讓社會、學校領導對教師的關愛之情去滋潤教師對學生的關愛之心。

再次,本人還認為,教師需要從小事做起,從自我做起,率先垂範,作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潔的儀表影響人,以和藹的態度對待人,以豐富的學識引導人,以博大的胸懷愛護人。師德師風建設之所以重要,那是因為教師工作的“示範性”和學生所特有的“向師性”,使教師在學生心目中佔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學生總是把教師看作學習、模仿的對象。

只有具備良好的“師德師風”,學生才會“親其師,信其道”,進而“樂其道”。才能保證教書育人的實效,才能保證學生以最佳的學習狀態、心理狀態度過殘酷的會考。

第四,本人認為師德最重要的體現在於關愛每一位學生。熱愛一個學生就等於塑造一個學生,而厭棄一個學生無異於毀壞一個學生。前蘇聯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就曾花十年時間,將一名有偷竊習慣的學生培養成一名成功的農莊主席。每一位學生都渴望得到老師的愛,尤其是那些家庭有過特殊變故的學生,容易形成特別性格,我們年級就有幾個這樣的學生。這就要求教師真誠相待、熱情鼓勵、耐心幫助,用師愛的温情去融化他們“心中的堅冰”,讓他們在愉快的情感體驗中接受教育。我們年級有幾位老師在這方面就做得很好。

第五,師德師風的一個具體表現就是,無論怎樣對學生要求嚴格,師生之間都應保持一種人格上的平等。師生應形成一種相互學習、相互尊重的新型的和諧的關係。老師們有針對地提出,尊重學生是我們應該正視的問題。各行各業的職業道德各有其自身的特殊要求,但也有很多共性的方面。其中一個共性的要求就是,無論從事何種職業的人在單位裏、家庭中或是社會上碰到什麼不順心的事,都不能把這種事所造成的不良情緒轉移到你服務的對象上。我們要建立的一種認識是,學生是老師教育的對象,也是老師的服務對象。

師者為師亦為範,學高為師,德高為範。走上三尺講台,教書育人;走下三尺講台,為人師表。教師不僅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建設者和傳播者,更是莘莘學子們的道德基因的轉接者。因此,師德,不是簡單的説教,而是一種精神體現,一種深厚的知識內涵和文化品位的體現!師德需要培養,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師的自我修養!

第四篇:師德師風建設論文

以“愛”樹師德,以“德”鑄師魂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而師德則是教師的靈魂。春秋時的《尚書》雲:“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師,”把“師”的地位與天、地、君、親並稱,並寫在同一牌位供眾人朝拜,可見“師”的地位之高,受人之尊。孔子一生致力於教育事業,弟子三千,可謂桃李芬芳。不但是因為他學富五車,更因為其德潛移默化影響到學生,成就七十二賢者。

何以立教?德也。師德是立教之根本。教師在學生心目中,是知識的化身,是智慧的靈泉,是道德的典範,是人格的楷模,是先進思想文化的傳播者。因此,教師應以德立教,以身示教,與時代同步。可以説:“師德,教師的命根子!”一名合格的教師,必須有良好的道德品質,遵紀守法,團結同志,勤學苦鑽,默默奉獻;必須熱愛教師崗位,千方百計使受教育者既有知識又有思想,既有文化又有修養,既有熱血又有正義,既有開拓創新精神,又有健全人格個性。對教師職業道德的這種要求,是教師勞動的特點所決定的。

第一,教師勞動的對象是有一定思想、有一定智慧、有豐富情感的活生生的人。他們正處在可塑性、模仿性很強的未成熟期,這就要求教師職業具有強烈的表率性,必須“以身立教”。如果教師的“身教”與“言教”相悖,學生的道德感知發生衝突,就會

- 1 -

對教師缺乏信任,甚至是非不清,背信棄義,步入迷途。所以,有教育家説:“教師的任務是用自己的榜樣來誘導學生。”蘇霍姆林斯基説得更深刻:“只有能夠激發學生去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第二,教師勞動的任務,主要是從學生的心靈深處去發掘和引導,幫助學生形成完善的人格個性,塑造高尚的道德情操。人們常説“父母育身,教師育心”,就是這個道理。因此,教育者首先要受教育,只有當自己的精神境界達到一定的高度,才能有效地教育、引導和感召受教育者追求高尚的人生境界,起到“育心”的作用。

第三,教師的勞動“產品”具有全面性和高質量。因為青少年是未來的主人,誰失去青少年誰就失去了未來的希望。因此,學生既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又要形成良好的個性特長,要求非常高。工業生產出了廢品可以拋掉,農業生產有雜草病苗可以拔除,但教育的學生,“毛病”再多也不能拋棄,也拋棄不了,而且品德不好的學生可能成為“危險品”,不僅葬送自己,還會貽害社會,禍及他人。

第四,教師的勞動手段,是以自己的知識和道德品質培養學生。師德不高,育人的效果也就不能保證了。一個稱職的教育工作者,應該將自己的知識才華和道德品質統一於自己的教育實踐。第五,教師的勞動具有最廣泛的社會性。教育的終極目標是向社會輸送人才,進而改造現實,推動社會前進。 “一個國家的前途,

不取決於它的國庫之殷實,不取決於它的城堡之堅固,也不取決於它的公共設施之華麗,而在於它的公民品格之高下。”教師不僅是學生的楷模,還應成為社會的榜樣。教育工作者要像珍惜生命一樣珍惜自師德。師德的魅力是無窮的,正如詩中形容,“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我們每個人在回憶自己學習和成長道路時,印象最深刻的往往是那些給我們人生啟發,以自己實際行動照亮學生生命道路的老師。為師者,任重而道遠,無德何教?耶酥為了傳道被火燒成了灰燼,玄奘為了取經飽歷了風塵,現在的教師是否秉承了先賢的傳道精神呢?

以何樹德?愛也。那麼什麼又是愛呢?不僅僅是對工作的熱愛,對生活的熱愛,更是對自己學生的愛。教師對學生的愛是廣義的,是非血緣關係的愛,是類對類的愛,是既普通又神聖的超越的愛的詮釋。它源於人民教師對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深刻理解和高度的責任感、源於教師對教育對象的深切理解和期望,同時也是教師對學生情感的釋放和表達。

可以説,師愛是師德的靈魂。教師熱愛學生是教師生命的延伸和生活的鏡子,是教師價值觀的具體體現。關愛學生,也就是關愛自己;是一種珍惜,是一種生命的表達。師愛,除了是教師的一種道德素質,還是一種能力。這種能力着重體現在教師對愛的理解、對愛的意義的認識。體現了教師道德情操的高尚,是教師心靈的淨化與昇華。還包括了教師創造愛的環境的能力——讓每個學生處在一個充滿愛的環境中,以便感受和模仿,把愛的分

寸能力恰到好處地傳遞給學生;使學生在自由自願的愛的空間,感同身受地健康成長。

師愛,傾心而為了教育,是良好師生關係的基礎。教師充滿激情地愛自己的學生,就能贏得學生對自己的尊重與愛,從而促使他們樂於接受對之的教導,使師生關係健康發展,推動教育教學的進程。可以説教育是人類永恆的事業,師愛是人間永恆的陽光。我國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以德立教“愛滿天下”,是“萬世師表”的楷模。不管是過去,還是現在,或者是將來,他都是德之楷模,魂之典範。

著名特級教師於漪説:“如果人的生命有一百次,而且每次都可以讓自己選擇職業,那麼我將一百次選擇教師。”我們的教師就像辛勤的農夫一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為同一塊土地精心耕作、無私奉獻着。青年教師們把青春年華紮根於三尺講台而無怨無悔;老教師們將家庭擱臵一旁而全身心地撲在教學工作上。雖然生命是有限的,但教師的愛是無限的!因為有了師愛的付出,人類文明才能夠薪火相傳。 且聽,“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這是人格的頌辭,這是師魂的樂章;且看,“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以愛樹德,何為?教師對學生的愛融合於師生實際的交往中,既具體、實在又可感。對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以及道德素質的形成都具有無比重要意義;於是,就需要我們對師愛有一個正確的理解。

我們有愛,但是要如何將其體現出來。陶行知先生説:“待學生如親子弟”。 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愛的教育》一書中的主人公安利柯老師,是一位表情非常嚴肅、額上皺紋清晰的男老師。在看似粗獷的外表下,卻存着的確是一顆母愛般細緻的愛心。那天他發現有一個學生的臉上長痘時,便停止默寫,用手捧起孩子的臉仔細察看,詢問他是否不舒服,還用手摸摸他的額頭,看是否發燒;當他發現有同學朝自己扮鬼臉時,並沒有責罵他,而是撫摸着他的頭,説:“以後別這樣了。”最讓人感動的是他的一番話:“你們是我唯一的愛,你們就是我的孩子,我愛你們,也需要你們愛我。我不想處罰任何人,請你們向我證明,你們都是真誠善良的孩子……”實在叫人佩服之至,將學生生理、心裏規律作為教育學的黃金律令來遵循,用愛來感化、呵護學生。

師愛不僅是教師人品、學識、情感與親和力的展現,實際上是傾注了教師對祖國、對人類、對未來的熱愛。因此,師愛是衡量一個教師師德水平的一把基本尺子。“愛是一門藝術。”能愛是一個層面,善愛則是另一個層面。作為教師,愛的形式與內容,就是教師品德、學識和情感的結晶。因此,教師要做到能愛、善愛:要愛學生成長過程中的每一微小“閃光點”;要愛他們具有極大的可塑性;要愛他們在教育過程中的主體能動性;要愛他們成長過程中孕育出來的一串串教育勞動成果。“愛”要一視同仁,持之以恆;“愛”要以愛動其心,以嚴導其行;“愛”要以理解,尊重、信任為基礎。只有這樣的愛,才是以德立教,才能鑄就師魂。

只有以德立教的“愛”,才能愛出師生間的“師生誼”,愛出社會主義社會新型的師生關係,愛出“愛滿天下”的陶氏風範。隨着素質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師愛”的意義也在不斷地得到昇華。愛的雙向功能是現代教育中的媒介,潤滑油和崔化劑,不熱愛學生的老師,學生決不會歡迎他。因此,“師愛”是現代教育衡量每一位教師是否稱職的重要標誌,更是能否鑄就師魂的重要標準。

總之,作為一名合格的“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不僅要教好書,還要育好人,各個方面都要為人師表,以“愛”樹師德,造就教育之成功。用“德”鑄師魂,造就“未來”之成功!

第五篇:最新師德師風建設論文範文

最新師德師風建設論文範文

教師教育的首要任務,是加強青少年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必然要求。學校開展“師德師風”系列活動,是我校領導抓住了學校工作的關鍵點和重要點。

同時,我們也認為,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智慧的啟迪者、人格的影響者,也是道德的實踐者和示範者。師德師風直接影響教育行風,關係教育形象,關係受教育者健康成長。從教育發展的要求來看,教師的品德素養也是教師發展的1個重要前提。

我們身邊有許多老師多年來1直為人師表,無私奉獻,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湧現出許多德育先進典型,贏得了全校師生的信賴與尊重,為學校贏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

但是在教師隊伍建設和師德師風建設方面還存在1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如個別教師缺乏敬業精神和奉獻精神,對學生缺乏寬容和耐心。因此,我們有必要繼續加強師德師風建設,造就讓人民滿意的教師。

我認為做1名合格的人民教師應該注意以下幾方面:

首先,師德師風建設要堅持以熱愛學生、教書育人為核心,以敬業愛崗、為人師表為基本準則,以10條《規範》為行為要求,以終身學習、無私奉獻為理想追求,使師德師風建設工作的關鍵環節和主要內容具體化、規範化、制度化。

教師要模範踐行陶行知先生“捧着1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崇高精神,守得住清貧,經得起誘惑,自覺抵制社會不正之風的影響,無愧於“人類靈魂工程師”這1神聖稱號。

其次,我們建議學校要進1步更科學地健全教師職業道德考核評價制度。定期評議師德師風,並將考核評議結果作為教師聘用、職稱評定、晉級、表彰的重要依據,並注意發現和培養師德先進典型,樹立師德標兵同時,我們也認為,師德師風建設是1項社會系統工程。學校要重視把社會各界尤其是家長的尊師重教同要求教師教書育人緊密結合起來,進1步維護教師的職業尊嚴,保障教師的合法權益,積極為教師辦實事、辦好事,讓社會、學校領導對教師的關愛之情去滋潤教師對學生的關愛之心。

再次,我校開展“師德師風”活動的活動方案,注重實效,受到了全體教師的贊同。大家1致認為,教師需要從小事做起,從自我做起,率先垂範,作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潔的儀表影響人,以和藹的態度對待人,以豐富的學識引導人,以博大的胸懷愛護人。雖然我們正在衝刺會考,但還是認識到我校開展“師德師風”建設的重要性。

因為教師工作的“示範性”和學生所特有的“向師性”,使教師在學生心目中佔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學生總是把教師看作學習、模仿的對象。只有具備良好的“師德師風”,學生才會“親其師,信其道”,進而“樂其道”。才能保證教書育人的實效,才能保證學生以最佳的學習狀態、心理狀態度過殘酷的會考。

第4,我們認為師德最重要的體現在於關愛每1位學生。熱愛1個學生就==塑造1個學生,而厭棄1個學生無異於毀壞1個學生。前蘇聯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就曾花10年時間,將1名有偷竊習慣的學生培養成1名成功的農莊主席。每1位學生都渴望得到老師的愛,尤其是那些家庭有過特殊變故的學生,容易形成特別性格,我們年級就有幾個這樣的學生。

這就要求教師真誠相待、熱情鼓勵、耐心幫助,用師愛的温情去融化他們“心中的堅冰”,讓他們在愉快的情感體驗中接受教育。我們年級有幾位老師在這方面就做得很好。

第5,老師們探討了新時代好的師德師風的1個具體表現,就是無論怎樣對學生要求嚴格,師生之間都應保持1種人格上的平等。師生應形成1種相互學習、相互尊重的新型的和諧的關係。

老師們有針對地提出,尊重學生是我們應該正視的問題。各行各業的職業道德各有其自身的特殊要求,但也有很多共性的方面。其中1個共性的要求就是,無論從事何種職業的人在單位裏、家庭中或是社會上碰到什麼不順心的事,都不能把這種事所造成的不良情緒轉移到你服務的對象上。我們要建立的1種認識是,學生是老師教育的對象,也是老師的服務對象。

師者為師亦為範,學高為師,德高為範。走上3尺講台,教書育人;走下3尺講台,為人師表。教師不僅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建設者和傳播者,更是莘莘學子們的道德基因的轉接者。

因此,師德,不是簡單的説教,而是1種精神體現,1種深厚的知識內涵和文化品位的體現!師德需要培養,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師的自我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