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將語文教材內容轉化為教學內容的研究》課題開題報告

欄目: 教育教學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1.06W

《將語文教材內容轉化為教學內容的研究》課題開題報告

《將語文教材內容轉化為教學內容的研究》課題開題報告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專家,老師們:<?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一、本課題的提出及界定

     過去我們也進行了許多教學改革,但由於我們過去的基礎教育改革沒有上升到課程的高度,教學改革僅着眼於“怎麼教”,體現為教學方法的種種探索。教學方法是重要的,便研究表明,僅僅是教法的探索,僅僅在教學程序、教學方法上做文章,其作用是非常有限的。過分地關注教學方法,還會形成一種觀課評教的不良導向,引導教師去追求往往很難移植的“教學模式”,有的還蜕變為個人“教學藝術”的表演。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的教學改革和課程改革搞得熱熱鬧鬧,各種名師和特級教師送課下鄉的活動層出不窮,各種教學模式不斷湧現,但我們一線的老師反而有點不知所措,甚至變得不會教書的原因。我們認為,教學方法受制於教學內容,“怎麼教”服務於“教什麼”,“怎麼教”很在程度上還可以歸結為“教什麼”。

我國的語文教材是“文選型”,在課堂裏“教什麼”,很大程度上由教師把握,如果教師的專業能力達不到可依賴的水準,就極容易產生不適當的教學內容。據研究,我國中國小語文教學的主要問題出在“教學內容”上,例如①語文教學內容與目標不一致,甚至截然相對;②語文教學內容不正確,且數量不少。

語文課程與教學內容建設,大致有兩個方面:一是“語文知識”的重構。在語言(言語)知識、文學知識、文章知識、現代文閲讀、古詩文閲讀、寫作與口語交際等領域,按照語文課程與教學的需要,積極地吸納學術界的新近研究成果並加以轉化。二是“語文教學內容”的反思。建立以教學內容為抓手的教學分析和研究框架,對具體的教案與教例加以分析與研究,以教學內容的反思和改善作為語文教師專業知識發展的主要途徑。

我們的設想一是逐步建立以教學內容為抓手的語文教學分析和研究框架,力圖扭轉語文課堂教學研究中片面強調教學方法、過分崇尚教學藝術的不良風氣。二是改變只把最後成品拿出來“上公開課”的傳統觀念和做法,動態化地出示一批教案的研製生成過程——從初步設想、到進一步地改進或改變、再到最終實施,從而具體地揭示教學內容的種種變動以及改變的原因。根據我們的實際情況,重點只能放在語文教學內容的選擇與研製上。

 

二、選題的意義與研究價值:

從教學內容的角度來分析和研究語文課的課堂教學,這與過去是不同的。長期以來,我們將語文教學改革看成是教學方法的改革,語文教學改革的實踐很大程度上也被當作是用一種“新”的方法代替“舊”的方法,用一種“好”的方法驅逐“壞”的方法,這當然有其合理性。但幾十年的事實證明,單從教學方法的角度做文章,難以從根本上改變語文教學的“少、慢、差、費”現象。

語文教學內容是語文教學層面的概念,它同時面對兩個問題:一是針對具體情境中的一個班學生乃至一組、一個學生,為使他們或他(她)更有效地達成既定的課程目標,“實際上需要教什麼”;二是為使具體情境中的這一班學生乃至這一組、這一個學生能更好地掌握既定的課程內容,“實際上最好用什麼去教”。語文教學內容既包括在教學中對現成教材的沿用,也包括教師對教材內容的“重構”——處理、加工、改編乃至增刪、更換;既包括對課程內容的執行,也包括在課程實施中教師對課程內容的創生。“教學內容是在教學過程中創造的”,它邏輯地藴涵着教師參與課程研製、用教材教和教學為學生服務等理念。

 

三、課題研究的設計

(一)選題的理論依據:

1、新基礎教育的教學價值觀。當前基礎教育中課堂教學的價值觀需要從單一傳遞教科書上呈現的知識轉為培養能在當代社會中主動、健康發展的新人。應把形成學生主動、健康發展的意識與能力作為核心價值,在教育的一切活動中充分體現這一價值。

2、建構主義的教學理論。語文教學內容的選擇與創生是建立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基礎上的。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人們要從生命發展的高度、用動態生成的觀點去看待語文學習,變革陳舊的學習方式。“教育作為文化——心理過程,所關注的是理想個體的生成與發展,它有這樣相互制約、相互聯結、相互規定、對立統一的基本點,那就是:價值引導和自主構建”,亦即受教育者的認識世界是由受教育者自主地、能動地生成、建構起來的。語文教學內容的重構就是要鼓勵學生形成自己的獨特“認知結構”,建構出自己獨特的語文“圖式”,改變當前語文教學中對教材內容理解絕對統一的“集體失語”現象。

3、後現代課程理論。後現代課程理論認為,課程是一種過程,但不是教師向學生傳遞其所知道的過程,而是師生一起探索其所不知道的過程。這個過程是通過師生的共同探索實現其認識領域的拓展與延伸,同時實現師生觀念與思維的轉變與發展。後現代課程目標決定了後現代課程內容的選擇與安排。從總體來看,後現代課程內容表現出以下幾方面的特點,即課程內容的豐富性,關聯性和嚴密性。它強調不要過早地或者最終以一種觀點作為某一問題的正確答案而結束,而是要把各種觀點投入到多種組合之中,從而形成較為開放的、藴含着創造之光的可能性結果。對於課程實施者來説,其中的兩個關鍵性因素髮揮着獨特的作用。第一,所有的課程內容不是必須遵從或者完全接受的,而是要把它當作需要修改的東西來對待。第二,教師不是以權威者的姿態出現在學生面前,向學生進行講解,學生只能重複教師的具有權威性的內容。我們強調教學內容的選擇和創生,正是契合了這一理論。

4、對話理論對語文教育的啟示。對話理論本身藴含着平等觀念的價值預設。在對話者的視野中自我與世界處於平等的關係之中,即承認對話雙方的主體意義和價值並保持平等狀態。在語文教學中,對話既包括教師與學生,同時也包括學生之間、學生與文本、教師與文本之間的多重交叉的對話。對話理論追求的是一種介入雙方互為主體的關係,在互相關聯、自主、獨立、富有意義的對話基礎上通過雙方的創造達成各自的完善和滿足。語文教學內容藴含着引發對話的基本條件。教材中所選編的文章大多文質兼美,飽含了作者獨特的情感體驗。教科書是師生共同活動的最主要材料,教科書不僅體現了編寫者對語文教學的觀念,同時它也是教師擴展教學的基本出發點,學生獲得語文素養的主要源泉。但隨着語文教學的發展,教科書的編制也需要具有一種內在的生成性。尤其是在用教材教的時候,用什麼去教,為什麼要用這種東西去教,更是有選擇與創生。

(二)課題的研究目標:

1、逐步建立以教學內容為抓手的語文教學分析和研究框架,力圖扭轉語文課堂教學中片面強調教學方法、過分崇尚教學藝術的不良風氣;

2、通過教學內容的重新構建,使教師明確自己在教什麼,為什麼要教這些內容以及怎麼教這些內容,讓學生明確自己在學什麼,為什麼要學這些內容,從而達到提高教學效率,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3、改變只把最後成品拿出來“上公開課”的傳統觀念和做法,動態化地出示一批教案的研製生成過程(從初步設想到進一步改進或改變,再到最終實施)從而具體地揭示教學內容的種種變動以及改變的原因,為語文教師的課堂教學教學行動及研究提供鮮活的示例。

(三)課題的研究內容:語文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語文教學內容與語文知識,文學作品教學內容研討,文章教學內容研討,古詩文教學內容古研討,寫作與口語交際教學內容研討,等等。

(四)課題的創新之處:本研究的最大創新之處正在於它跳出了將課程改革小化為教學方法變革的定勢,而且它認為“用什麼教”本能地內含着“怎麼教”的問題,因而認為從“教學內容的選擇與創生”切入課程改革,要比單從教學方法角度審視課程改革更科學有效。

(五)課題的研究成果:課題的研究報告、論文、案例

 

四、本課題要解決的問題

1、觀念問題: 語文教學既不能隨意肢解、挖掘、衍生教學內容,也不能原原本本搬用教材,而是要根據課程目標和學生實際研製合適的教學內容。

2、理論問題:本課題要求教師必須從課程論的角度來認識教學問題,而不只是從方法論或者技術論的角度來看待教學問題。這裏面有幾個概念需要理解:課程內容、教材內容、教學內容。

3、技術問題:本課題表面上看起來雖然技術性不強,但教材是課程內容的體現,教學內容應該更好地實現課程目標,如何將比較籠統的課程目標落實在一篇篇課文中,卻是一個比較棘手的問題。這既是一個理論層面的問題,也是一個技術層面的問題。

4、實踐問題:語文教學是一個平台,如何在這個平台上,創造出符合自己實際的教育教學模式,需要從實踐中不斷總結,不切實際地模仿別人,拷貝別人,是不可取的。本課題倡導教師努力進行實踐。

五、研究思路、研究措施、研究方法、實施步驟。

研究思路:

首先是全體參與研究的人員要進行必要的理論學習,特別是有關新課程改革的專著,要有一定的課程論知識,要對當前國內課程改革的情況有較多的瞭解。

其次是要確定研究的內容,我們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教學內容的選擇與生成”,而我們在目前的條件下又只能以語文教材為師生共同活動的平台,那麼我們研究的內容就是以教材為依託,按照一定的類型確立一系列研究模塊,例如現代文閲讀教學內容的研製,古詩文教學內容的研製等等。

第三是在確定了研究模塊的基礎上動態地研製和出示一批教案和教例,並在一些班級展開實驗。在展開實驗的同時,就教學中的困惑、經驗和教訓進行分享、總結,撰寫一些有品位的論文,力爭能發表出來,擴大影響。

第四是要在實驗、摸索、小結的基礎上整理研究成果,寫出結題報告。

研究措施:研究經費保障  研究制度保障  聘請專家指導

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通過文獻資料的蒐集、學習和分析,瞭解關於學作文評改的最新進展和實際狀況,掌握關於作文評改的先進理論和方法為促進學生髮展的有效評價體系的建立提供理論支持和方法指導。

2、實驗研究法:本課題擬在同一個年級的幾個平行班進行實驗,可將所得數據在平行班之間進行比較,以研究本課題促進學生髮展的有效作用。每個研究環節都包括計劃、實驗、觀察、反思四個環節。

3、專題研究法:本課題將根據確定的研究內容分成若干專題進行研究,如有人專門負責文學作品教學內容、文章教學內容、古詩文教學內容的研製和實驗。

實施步驟。本課題計劃分三個階段實施:

準備立項階段:主要任務是先申報立項,再進行系統的理論學習,明確研究的目標和內容,最後進行開題論證工作。

具體實施階段:主要任務是從教學內容的角度共同研製出一定數量的教案,在同年級平行班中進行為期半年的教學實驗。

總結推廣階段:主要任務是對前面的工作進行系統總結,構建一定的模式,在更多班級推廣運用,提高效益;撰寫結題報告,整理研究成果並申請結題鑑定。

 

六、研究人員與研究任務的落實

黃建  課題主持人,負責課題研究的總體規劃和調控,統籌課題實施工作

黃文  負責經費保障、制度保障、協調聯繫和實踐保障。

黃存、朱文   負責文學作品教學內容的研製與實踐

張武、周平   負責文章教學內容的研製與實踐

黃娜、黃建   負責古詩文教學內容的研製與實踐

黃建、黃存   負責寫作與口語交際教學內容的研製與實踐

汪純、黃文   負責網絡管理工作及課題資料上傳、下載

 

七、本課題研究的條件

開展本課題研究具有以下有利條件:

背景條件:新課程改革在全社會大力推廣,我校作為省示範性普通高中,更是在新課程改革方面積極摸索和實踐,在研究性學習、校本課程開發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積累了一定的經驗。

基礎條件:我校經過多年的艱苦奮鬥,無論在硬件上,還是軟件上,都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硬件上:我校建成了集視頻教學、監控、信息服務、學校管理於一體的校園網絡,全校所有的教室**裝了背投電視機,上課教師人手一台筆記本電腦。 軟件上:我校初步建成了具有求精特色的 “教育信息資源庫”,包括《數字圖書館》以及與中學聯手打造遠程教學平台,可以共享中學的教學資源,能充分滿足現代教育管理和一線教學的需要。

人員條件:課題組成員既有行政領導,也有教學骨幹,都是執教國中語文多年的教學骨幹,都有過完成國中三年循環教學的經歷,摸索、積累了大量可貴的經驗,並且大都多次赴兄弟學校考察學習,參加研討會,思想上觀念先進,行動上敢於實踐,有認認真真探索語文教學之路的勤勉態度。其中黃文老師多年擔任教研組長,參加過學業水平考試語文科的命題工作,現在又被聘請擔任市語文培訓基地的培訓者,是骨幹教師,在縣語文界乃至地語文界都有一定的影響。黃建老師曾先後擔任過備課組長和教研組長,參加了市骨幹新課程培訓班,先後主持或者參與多個課題研究,發表論文10來篇。此外汪純、張**曾擔任過備課組長或者教研組長或教育行政,在教學科研或管理上有深厚的功底。

 

八、本課題可能遇到的困難

1、教師和學生對課題核心觀點的認可和支持度。可能認為“研製教學內容”與我們平時的教案別無二致。

2、在研製教學內容時,如何根據課程目標確定合適的教學內容有相當難度,因為“合適”的界定比較難。

3、實施過程中可能有骨幹教師因種種原因不能參加,同時缺少專家指導。

   各位領導,各位專家,以上是《將語文教材內容轉化為教學內容的研究》課題的開題報告,肯定存在考慮不成熟的地方,敬請各位專家和領導提出寶貴的建議。

《將語文教材內容轉化為教學內容的研究》課題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