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對當代大學生誠信教育的思考論文新版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4.97K

對當代大學生誠信教育的思考論文新版多篇

對當代大學生誠信教育的思考論文 篇一

[摘要]大學生就業市場的誠信缺失目前已為不爭的之事實,它包括大學生、用人單位和學校三方的誠信缺失。相關就業制度缺位、就業壓力增大和社會誠信機制缺失是造成大學生就業市場誠信缺失的主要原因。構建誠信的大學生就業市場,必須加強誠信道德建設,強化誠信法制效應,拓寬大學生就業渠道。

[關鍵詞]大學生就業市場;誠信;構建

近年來,隨着我國高校畢業生就業制度改革的不斷深人,“以市場為導向、政府宏觀調控、學校推薦、畢業生與用人單位雙向選擇”的就業機制逐步建立,大學生就業市場應運而生。由於我國高等教育的大眾化、用人機制的市場化、經濟體制的轉軌和產業結構的調整,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問題日益凸顯。其中,誠信缺失問題越來越成為影響大學生就業市場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

一、大學生就業市場誠信缺失之現狀

(一)大學生的誠信缺失行為

1.面試時過分包裝、吹噓自己。面試是大學生求職的關鍵環節,但是,有的學生不是考慮如何以自己的真才實學和人格魅力征服面試者,而是過分倚重外在包裝,從頭到腳“重金打造”。為了獲得用人單位的好感,有的學生還過分誇大自己的能力、優點和長處。

2.草率簽約,隨意違約。在畢業求職中,大學生往往將自薦書和簡歷漫天撒網,接到用人單位的簽約通知,便匆忙簽約。有的學生對簽約雙方的權利和義務不明確,對就業協議書的基本內容不瞭解,一旦事後覺得自己“中套”或找到更滿意的單位,立刻違約,從而造成事實上的誠信缺失。有的學生使用用人單位的就業合同或各地方的就業協議書與多個用人單位重複簽約,同時,為規避學校追究,簽約後又不及時將所籤協議交給學校,在畢業時才選擇一個上交,構成了對其他用人單位的不誠信。

3.就業後頻繁跳槽,不按期償還助學貸款。在許多大學生眼中,跳槽是時髦與能力的表現。在《中國大學生就業》雜誌的一次調查中,當問到“您打算在第一個單位工作多久”,有44%的人回答1~3年,5年內會有70%離開第一個單位,希望“儘量穩定下去”的只有兩成。更有甚者將初次簽約作為解決個人身份和户口問題的跳板,一旦上述問題得以解決,馬上另謀“高就”。對於依靠助學貸款完成學業的大學生,就業後依約償還貸款是其義不容辭的義務和責任。但是,近幾年有些學生惡意拖欠,工作多年仍不償還銀行貸款,導致銀行的風險增大,也大大傷害銀行助學的積極性,減少了其他貧困生獲得助學貸款的機會。

(二)用人單位的誠信缺失行為

1.虛假招聘,惡意招聘。有的用人單位參加招聘會“醉翁之意不在酒”,要麼是打廣告做宣傳,要麼是礙於主辦方面子來湊數。它們往往開列出誘人的待遇,同時附加苛刻的招聘條件,萬一真正有真才實學的人前來應聘,又以種種理由予以拒絕。有些用人單位則利用我國勞動力市場供大於求的實際情況,以試用為名,搞惡意招聘,“不斷錄用,不斷炒魷魚”,廉價僱用一批又一批的勞動力。

2.不當拔高用人條件和標準。用人單位希望招聘到優秀人才無可厚非,但有些用人單位卻不當拔高用人條件和標準,不但造成了人力資源的浪費,也增加了事後應聘者“跳槽”的風險。

3.虛假宣傳,用工欺詐。有的用人單位在現場招聘宣傳時多講優勢和長處,少講或不講劣勢和不足,甚至許諾不切實際的優厚待遇,誘導畢業生誤籤。待畢業生到單位報到時,要不以單位自行提出的諸多不合理要求作為勞動合同條款(如長達8至10年的工作期限、在工作期間不得考研等),要不故意設置合同“陷阱”(如約定兩個試用期、將試用期從勞動合同期限中剝離、僅訂立一份試用期合同而不簽訂勞動合同等),形成用工欺詐。

4.濫用人事自主權,隨意違約。有的用人單位由於主管領導發生變動,單位用人政策隨之變化,輕易辭退簽約學生。國家教育發展研究中心課題組曾針對北京地區大學生在求職與就業過程中的簽約與違約問題進行調查,結果顯示,10.3%的畢業生曾遭遇用人單位毀約。

5.招聘詐騙。在勞動力市場監管不嚴格的情況下,一些傳銷公司等非法組織披着“人才招聘”的幌子,故意在操作過程中設置一些與收費相關的招聘環節,騙人圖財。有的用人單位則與一些非法中介勾結,進行虛假招聘,合夥騙取大學生的中介費。“

(三)學校的誠信缺失行為

1.推薦評語失真。有的學校為提高就業率,為畢業生大開方便之門,如推薦表的內容(畢業生基本情況、學習成績、在校表現等)不能實事求是地反映真實情況,有些內容含糊其辭,模稜兩可,使用人單位不能獲取真實的信息。

2.縱容作假,甘為幫兇。一些高校為提高就業率,不僅引導學生“王婆賣瓜,·自賣自誇”,而且還對學生作假材料實行“打鳥政策”,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也有的高校為滿足用人單位的需求,在學生應聘前進行“突擊入黨、突擊評幹、突擊評優”,有的則在校內開展適應就業需求的一系列相關活動,讓學生生輕易獲得各種“頭銜”。由於部分單位要求畢業生在校期間不能有補考課程,部分學校甚至出現美化成績現象,即以補考成績或最高成績替代原始成績,用補考時的高分成績或者最高成績模糊考試次數。

二、大學生就業市場誠信缺失的原因

(一)相關就業制度缺位

在“自主擇業、雙向選擇”的新型就業機制下,大學生、用人單位和學校三方地位逐步迴歸,三方職能得以矯正,即大學生成為擇業的主角,高校由計劃經濟時代的“包辦者”變為服務者和見證者,用人單位用人自主權逐步擴大。在就業機制發生根本性變化的情況下,舊的就業制度在一定時期、一定範圍內還起到一定的作用,而新的就業制度還沒有完全根據就業市場的變化得以完善,使得畢業生、用人單位和校方的就業觀念還留有計劃經濟的痕跡,表現出極大的不適應。整個畢業生就業市場的管理滯後於市場發展的需要,沒有及時制定具有前瞻性、戰略性的政策、制度,對畢業生就業和用人單位招聘給予引導、管理和監控,使就業市場的三方在一定時期還很難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從而導致整個就業市場短時紊亂,誠信缺失行為屢見不鮮。

(二)大學生就業壓力增大

當前,大學生就業難已成為不爭的事實。為了取一份好的工作,許多人不得不做出種種失範行為以贏得用人單位的青睞。由於學生就業率已成為評估高校辦學水平和影響高校招生的重要指標,也是關係某些專業存亡的重要因素,更是學校內部各專業招生名額分配的關鍵依據,因此,高校教育越來越趨向實用性,重科技教育、輕人文教育,重專業教育、輕道德教育,導致教育的非教養化;把解決就業作為考慮問題的首要因素,學校對畢業生的虛假行為也往往採取默許態度。對於用人單位,由於“買方市場”的出現,有些用人單位的“僱主”優越感空前膨脹,形成“高、大、全”的用人觀念;有的則利用大學生涉世不深、社會經驗不足的弱點,在招聘中虛假宣傳甚至設置各種“招聘陷阱”。

(三)社會誠信機制缺失

社會誠信機制包括誠信道德監督機制和誠信法律制度兩方面的內容。首先,誠信應屬於道德的範疇。由於我國正處於社會轉型時期,還沒有形成適應現代社會的道德監督機制。在大學生就業市場中,也沒有形成完全主導的道德價值取向,畢業生、用人單位和學校的價值取向往往是多元而複雜的,在現實生活中表現為價值評判標準的二元性或多元性,即它們對自身或他人的任何一種行為,似乎都可以找到一種或多種價值觀的肯定或否定的評價依據,從而使得通過道德手段對大學生就業市場的誠信監督相對乏力。加之近年來在市場經濟的衝擊下,誠信意識在淡薄,個人功利主義在滋長,許多人將追求個體利益的最大化認為理所當然,而整個社會又缺乏對誠信行為的褒獎和對失信行為的監督和懲罰,這些都使得大學生就業市場中的不誠信行為愈演愈烈。

其次,誠信又屬於制度的範疇,良好的社會誠信體系需要完善的法律制度的有力支持。但是,由於我國社會信用制度建設的慢拍起步,大學生就業市場範疇內的誠信制度嚴重缺失,無論是以“誠信徵信制度、誠信評價制度、誠信信息管理制度、誠信信息披露制度”為主體內容的專門就業誠信制度,還是規範誠信信息徵集與個人隱私和商業祕密保護等問題的相關誠信制度,要麼難覓蹤跡,要麼缺乏針對性和實用性。可以説,誠信制度的缺位是大學生就業市場誠信缺失的深層次原因。”

三、構建誠信大學生就業市場之對策

(一)加強誠信道德建設

誠信首先是一個道德範疇,它要求人們注重內心的道德修養,以德立人,確立誠信的品格和境界。為此,首先,要建立、健全大學生誠信教育體系,把誠信教育納入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和入學教育、畢業指導之中,貫穿於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全方位促進大學生誠信意識的提高。在誠信教育中,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主體人格,引導他們自覺認識誠信和誠信教育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緊迫性;發動、組織他們積極參加各種實踐,把誠信認識化為誠信情感,變為誠信行為;引導學生建立誠信自律制度和相應的考評體系。在誠信教育方式上,要充分發揮校廣播站、板報、校報、校電視台、校園網絡等媒體的宣傳作用;要利用辯論、討論、思想交流等形式,讓學生在觀點交流與碰撞中加深對誠信的認識。其次,要加強社會誠信道德建設。要充分發揮政府在社會誠信道德建設中的主導作用,在全社會進行持久的誠信觀念的教育和宣傳活動,加強輿論引導,使每個參與社會經濟的主體牢固樹立“忠誠社會,講求誠信”的理念。特別要讓廣大用人單位明白,誠信不僅體現在經濟領域,也體現在人才招聘和使用上;要使它們明白這樣一個道理:人才是單位發展的核心要素。人才引進和使用中的不誠信行為將大大貶損單位的社會形象,降低單位對優秀人才的吸引力,最終影響自身的發展和進步。

(二)強化誠信法制效應

誠信又是一個法律範疇,它要求社會主體在從事社會活動、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時,講究信譽,恪守信用,行為合法。為此,首先,要建立專門的就業誠信制度體系。在大學生方面,要儘快建立大學生就業誠信制度,其主要內容包括:大學生就業誠信信息徵集制度、大學生就業誠信評價制度、大學生就業誠信信息管理制度、大學生就業誠信信息徵詢與公開制度,等等。在用人單位和學校方面,要把它們在大學生就業市場中的誠信信息納入正在建設的企業及其他社會主體信用制度體系之中。其次,要完善與大學生就業市場相關的其他法律制度。具體包括畢業生簽約制度、户籍制度、單位用人指標制度、單位人才招聘制度、大學生就業指導制度、畢業生推薦管理制度,等等。再次,要加強《勞動法》《勞動合同法》《合同法》等法律的執法力度,依法懲罰違規的失信者。

(三)拓寬大學生就業渠道

拓寬大學生的就業渠道,是解決大學生就業難問題的“治本”之策,也是提高大學生就業誠信度的有力舉措。學校相關職能部門要儘可能多地拓寬就業渠道,通過“學校主動,社會聯動,家長促動”的工作機制,逐漸形成全方位、立體式的就業信息網,為大學生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同時,對於到鄉鎮或西部欠發達地區從事1~3年的行政管理、教育、衞生、農技、鄉企、扶貧等服務工作的大學生,去中小企業就業的大學生以及自主創業的大學生,政府要在社會保障制度、户籍制度、檔案管理制度、信貸制度等多方面提供更多支持與保護,進一步完善政策框架和制度機制。

對當代大學生誠信教育的思考論文 篇二

摘要:誠信二字,對於個人,集體,乃至國家均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精神,但是,當今世界,物慾橫流,信任危機愈演愈烈,而作為國家未來主人的我們,實該重新使這種精神普照華夏,温暖人心。

關鍵字:誠信,擔當,團結,富強。

誠信是立人之本

正如孔子所言: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身處凡塵,總不能像隱士那般飄飄一人,他們無所求,無所需,一間草廬,兩袖風,三畝薄田,四卷書,外加五絃古琴,六尺案,僅此而已。而我們,需要立足於世,那麼誠信,就是立人之本。

我們只有以誠相待,才能取信於人,想被信任,首先得有這種精神。自古而言,“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便是最好的佐證。再見:管仲嘗與鮑叔賈,分財利多自與,為鮑叔謀事而更貧困,三仕三見逐於君,三戰三走。這樣的人,若是我們,恐早已避之不及,割席而坐了。但鮑叔牙卻始終相信管仲是有所難,仍視為知己,説服秦桓公納之為相,成就霸業。可悲的是,桓公並未一直信任管仲,沒有采納他臨終的舉薦,任用隰朋,而是重用易牙,最終禍起蕭牆,餓死宮中。若無信,則五霸終成四霸,若有信,桓公亦不會無顏見仲父。由此觀之,誠信實乃立人之本。人而有信,逢凶化吉亦可;人而無信,慘淡收場難逃。

誠信是團隊之根

隨着社會的不斷髮展,匹夫之勇已經難成大器,一人手段通天,也不可能諸事親為,就像航天器的研發,縱使愛因斯坦,終其一生也不可能完成吧。那麼,組成團體勢在必行。而一個團隊要想發展壯大,誠信,必為根本。馬雲創出了商業神話,但是也曾有過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時期,那時,他們的團隊可以説是悽慘非常。但是,因為信任,所以不離不棄,所以霸業終成。馬雲在阿里巴巴十週年講話上説“我首先要感謝我17位同事,17位創業者,沒有他們信任我,無論發生什麼事情,他們總是堅定的站在我後面”。小團體是這樣,軍隊、國家這樣的大團體亦然。朝令夕改毀了一場場戰役,烽火戲諸侯毀了一代王朝。可見,團隊要想成功,誠信必須在首位。

誠信是強國之魂

如同人要立足於世一樣,國家若想立足於世界之林,並日益強大,那麼信字就必須擺在首位。一個言而無信的國家,是無法得到他國的幫助的,因為利益,甚至生命都無法得到保障。歷史證明,閉關鎖國是行不通的,只有加強交流,實現雙贏,才是正途。這樣的話,國家之間又可以看作個體,國家組成了一個集體,想在集體中立足並崛起,取信於人是基礎。美國,現在是全球霸主,但是他並沒有遵守曾經在世界人們面前立下的宣言。這也是為什麼,他無法成為地球村村長的原因。中國,正走在復興的路上,實現百國來朝是我們的目標。因而我們必須清醒地意識到:強國夢,必以合作為先,合作必以誠信為本,因而,誠信是強國之魂。

誠信是我輩責任

現在社會,信任危機愈加嚴重,碰瓷的普遍程度着實讓人驚訝。本是“無尖不商”,現在卻硬是變成了“無奸不商”,各種毒食品,展示着商業的唯利是圖,但不可否認,這些鼠目寸光的商家最終會被歷史踩踏,還會背上千秋罵名。而現在,錢權稱霸的時代,為了一己私利出賣自己,出賣友情,甚至出賣國家利益的事件比比皆是,不得不讓國人對身邊的一切產生懷疑。這更加重了國人的不信任。這樣的情況,若是長此以往,國家會變成一盤散沙,而沒有凝聚力的國家又怎麼在國際社會上立於不敗之地呢?所以説,誠信危機亟待解決。

我們,大學生,作為未來一段時間國家的主人,國家發展最中堅的力量,有必要將誠信這種精神重新帶回人們的精神世界。這是我輩的社會責任,我們必須擔當,責無旁貸。在此之前,我們必須要梳理誠信品質,因為我們自己都做不到的話,又有什麼資格來要求別人呢?誠信,在我們踏入社會之前就必須要樹立好,因為一旦踏入社會,這個大染坊可能會侵蝕很多意志不堅定的人,這樣的話,害羣之馬有可能會將社會帶入另一種境地,這絕不是我們希望看到的,所以要堅決預防。我們有責任將害羣之馬扼殺在萌芽之中,而蘇格拉底説“要除掉曠野的雜草,最好的辦法是種上莊稼;要讓靈魂沒有煩惱,最好的辦法就是用美德佔據它”,所以,我們要在大學期間樹立誠信品質,為以後找回社會缺失的誠信打好堅定的基礎。誠信,是我們的立人之本,是團體之根,也是國家之魂,因而,樹立誠信品質,就是為立人做本,為團隊樹根,為國家鑄魂。

樹立誠信品質,擔當社會責任。每個大學生都應為此努力!

參考文獻:

《史記·管晏列傳第二》

對當代大學生誠信教育的思考論文 篇三

誠信自古便是我國極為關注的美德。孔子曾説過:“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認為如果人不講信用,將無法在社會上立足。然而當前複雜的社會環境與混亂的價值觀給大學生造成了許多負面影響。其多表現為部分大學生的誠信意識薄弱,誠信品質、價值取向偏差、缺乏愛國熱情等等。大學生道德品質的優劣驗證了高校思想教育的成敗,影響着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更聯繫着中華民族的未來。因此,準確掌握大學生的誠信缺失現象,深刻分析其產生的原因,加強對大學生誠信觀念的教育,是時代與現實的要求,也是擺在廣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務。

一、大學生誠信問題現狀

(一)學業中造假應付

大學生誠信缺失在學業上的突出表現為考試作弊。另外抄襲作業、拼接論文、更有甚者不惜僱傭“槍手”。現在大學生學業中造假應付的現象,可以説是屢見不鮮、屢禁不止,影響了學校教育與考核的公平性,也挫傷了另一部分勤懇學習的學生們的熱情。儘管許多高校都出台了許多相應政策並加大了懲罰力度,但是這些現象不僅沒有杜絕,反倒有增長之勢。

(二)網絡中的不負責言論

網絡給當今大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在大學宿舍中幾乎人手一台電腦。不能否認,網絡給大學生帶來豐富信息和知識,但也帶來了不少消極影響和道德問題。互聯網信息環境所具有的開放性、虛擬性、隱蔽性和無約束性等特點,造成一些大學生道德責任感的削弱和言論自由的泛濫,導致很多大學生不能正確使用網絡,利用網絡發表不負責任的言論或有意散佈虛假信息,製造混亂影響互聯網環境和諧。

(三)求職中提供虛假信息

現在用人單位越來越重視大學生多方面的素質和能力。這就促使有的大學生盲目地去入黨、評優、競選學生幹部。甚至不惜採用送禮請客的手段。還有一部分大學生就業目標理想化,為了迎合用人單位的標準,不惜簡歷“注水”,20xx年某校畢業班簡歷中就曾出現過10多個班長20多個團支書的現象。有的學生甚至偽造各種證件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二、大學生誠信問題的主要原因

(一)多數學生自律意識較差

當今大學生多數都是在相對富足的家庭中長大,很少經歷過磨難與風雨,導致相當一部分大學生不能吃苦,意志力薄弱。同時大學生們,尚缺乏足夠的道德評價能力,缺乏對誠信缺乏的厲害的認識。另外獨生子女的個人主義思想是通病,當自己的利益與誠信規則起衝突時,很容易作出錯誤的選擇。

(二)社會環境的不良影響

目前我國的道德和誠信教育監督體系不健全,誠信缺乏的現象在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都存在,使得整個社會誠信問題不容樂觀。不誠信在某種程度上被錯誤地認為是人生存、發展乃至獲得利益的一種有效手段,在客觀上助長了人們唯利是圖的意識和急功近利的心理。這些社會環境消極因素通過各種途徑深刻影響着大學生的思想認識和人生價值觀念,也給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帶來了負面影響。

(三)高校誠信教育方法存在問題

在對大學生的誠信教育上,高校往往採用信息灌輸的方式,使誠信教育流於表面空洞無物,難以引起大學生的共鳴。一些過激的批評和教育甚至會容易引起高校大學生的反感,不但對他們沒有作用,反令其走向負面。

三、如何加強對大學生的誠信教育

大學生誠信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

必須在加強教育上下功夫。要把誠信教育融入到課堂教學的各方面,體現到教師教書育人的各環節。有計劃地對大學生進行誠信教育,有目的的培養大學生的誠信觀念,有意識地深入挖掘誠信的教育資源,激勵誠信意識,培養誠信品質。教師是對大學生進行誠信教育的主體,要率先垂範,以學術和人格的雙重魅力,給大學生做誠實守信的榜樣。學校的所有幹部職工,都要帶頭示範,處處守信用、時時重承諾,給大學生以潛移默化的影響。

必須在加強實踐上下工夫。誠實守信,重在實踐,貴在養成。誠信不是自然而然產生的,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要靠長期的教育培養和實踐養成。要積極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實踐活動,使大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全面學習廣大人民羣眾的誠信品質,深刻認識誠信在經濟社會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深刻體會誠信在人的成長、事業發展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自覺把誠信認識化為誠信意識,主動把誠信理念變為誠信行為。

必須在加強管理上下工夫。誠信既要靠自律,也要靠他律。通過管理,實現他律與自律相互促進,從而形成誠信受尊重、失信遭鄙視的良好風氣。要加強校風、教風、學風建設,大力營造以誠實守信為榮、以弄虛作假為恥的氛圍。要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加強校園網管理,嚴格執行校規校紀,嚴肅治理論文抄襲、考試作弊、貸款不還、網上傳播虛假信息等在一些學校還存在的失信行為,讓失信者受罰,使接踵者斂跡,同時也使守信者得到尊重和尊敬,得到鼓勵和鼓舞。

必須在加強制度建設上下工夫。制度是加強誠信建設的根本。要建立健全與法律法規相協調、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相吻合、與大學生成長成才需要相適應的,針對性強、操作性強、制約性強的信用制度,把誠信要求具體體現到各項規定之中。用制度規範引導大學生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用制度鞏固誠信成果、遏制失信行為,從而努力把每一個大學生都培養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

四、總結

當前在大學生中開展道德建設非常必要,大學生應該在“修業”的同時加強“修身”,防止大學生知識水準與道德水準嚴重失衡的現象發生。學校對大學生的道德教育應該克服純文化課的傾向,即過分注重德育課程的知識化和分數化,淡化了德育課程的人文精神,把德育變成了一門普通的文化課,這樣就會把大學德育的靈魂淡化掉。

人無信而不立”,這是每個大學生都知道的箴言,誠信也是每個大學生應有的道德基礎,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全人類所認同的道德規範。誠信,對於提升整個社會的道德水平,促進經濟的發展、社會的穩定等方面具有重大的意義。

對當代大學生誠信教育的思考論文 篇四

誠信包括誠實和守信兩個方面,是分而為二,和而為一的道德規範,它出現在各民族的文化要求之中,是做人的基本準則。

誠實就是忠誠老實。《説文解字 言都》:“誠,信也。”《增韻 清韻》:“誠,無偽也,真也,實也。”它主要是對人處事時的道德準則,這一準則要求人們與人交往時説真話,向別人傳遞真實信息,不掩蓋或歪曲事實真相。

守信是遵守諾言實踐自己的諾言。言必行,行必果是中國傳統道德中的精華,守信是最基本的道德要求。所謂信,即誠實無欺。

“君子養心莫善於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修身” 。現代社會中,人們越來越看中誠信的品質。大學生在校學習只是一個暫時的階段性的過程,最終我們還是要走入社會,走入市場。在將來的求職中,誠信將成為用人單位對求職着的素質要求,誠信必將成為大學生的安生立命之本,這就要求我們要做誠信規範的力行者。社會對大學生的信任危機。社會把大學生一貫視為高素質人羣,給以充分的信任和關心。

然而,當代大學生又是怎樣的呢?

第一,弄虛作假嚴重。如考試作弊屢禁不止;學術抄襲司空見慣;簡歷注水花樣百出;投機取巧追逐名例。

第二,信用意識缺乏。如騙貸逃貸;拖欠學費;隨意違法,

第三,人際關係淡漠。如缺乏對他人信任;沉迷虛擬網絡世界,脱離現實;盜竊他人物品;為達目的不擇手段;適應能力差,輕生自殺或兇殘事件在高校時有發生。

高爾基説:“誠實是人生永遠最美好的品格。”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背景下,許多人把名利作為人生追求的最終目標,常使用非法手段在各領域進行惡性競爭,在經濟領域中, 假冒偽劣,偷税漏税,強買強賣的現象司空見慣;在政治領域中,一些官員在金錢和權力的驅使下,得過且過,知法犯法,的現象時有發生。這些不正直風對大學生誠信意識的建立產生了負面影響。

大學生正處於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他們雖然對事情的是非對錯有一定的分辨能力,但自我控制和把握能力較差,尤其是看到社會上不誠信的現象屢見不鮮,“老實人”常常吃虧,他們很難守住內心的道德防線。為了獲得眼前的利益,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將“誠信”美德拋到九霄雲外,最終導致了大學生的各種不誠信的行為。

學生的誠信問題,實際上是學校、家庭、社會各方面誠信問題的反映。

如何解決大學生中存在的誠信問題?中央民族大學牟鍾鑑教授認為,大學生是目前最有希望的羣體,學生可塑性很大,我們不能消極等待社會信用狀況的好轉,主觀努力還是很重要的。比如,對於不誠信者,不僅要使之受到輿論的譴責,而且要在行為上受到懲罰。我們在人才錄用上就堅持考察兩條,一是要有業務能力;二是人品要正。業務再好,人品如有問題,我們寧缺勿濫。通過這些辦法,讓每個學生都認識到,誠信是進入社會的通行證,那他自然就會去注意這些問題。通過實施一系列措施,培養學生的修養,讓學生自覺遵守準則,誠實守信。

誠信,是黨號召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理念的堅實基礎,是中華文化傳統思想的靈魂,是現代市場經濟的生命,誠信也是世貿組織的靈魂,擁有它就能創造財富,惡劣的`信用環境會摧毀一個地區或國家的經濟。因此,加強誠信建設的步伐刻不容緩。而我們這些高校的大學生也應該重視這個嚴肅的問題,加強自身修養,做到誠實守信!

大學生誠信道德相關論文4300字 篇五

《當代大學生誠信道德教育的途徑和方法芻議》

摘 要:當代大學生誠信道德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當代大學生誠信道德教育,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的客觀需要,是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提高全民族道德素質的需要,是信息化時代發展的迫切需要。筆者試從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主導性作用的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員的模範導引作用、誠信道德教育與大學生管理工作的結合、在社會實踐中檢驗大學生誠信道德教育以及開展誠信道德教育的相關活動等五方面闡述了當代大學生誠信道德教育的途徑和方法。

關鍵詞:大學生;誠信道德;誠信道德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誌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2)28-0240-02

誠信道德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美德,是公民道德建設的基本道德規範,是一個社會賴以生存和健康發展的道德基礎。高校肩負着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歷史使命,高校在傳授大學生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更負有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具有健全道德人格的“產品”的任務。大學生是最富有活力、最富有希望、最富有創造力的羣體,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力量。

一、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的主導性作用的發揮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必修課程在培養當代大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方面發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008年7月中宣部和教育部頒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和《關於印發<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意見的實施方案>的通知》,明確要求進一步推進黨的十七大精神“三進”,即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大學生,把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成為大學生真心喜愛、終身受益的優秀課程,更好地發揮其在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中的重要作用。

第一,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為大學生開展誠信教育提供了豐富的理論基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中的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和真理觀為誠信道德提供了哲學理論依據。《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中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從誠信教育角度講就是誠實守信的路線。《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中的法律相關內容,實質是幫助學生理解誠實守信是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基本要求。

第二,“兩課”教師要探索多元化教學模式,切實提高“兩課”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為切實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效果,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參與教學活動的主動性,增強教學的感染力,使教師的課堂講授新穎、生動,把學生的思想緊緊吸引到教學活動中來,教師要善於利用現代教學手段,積極探索多元化教學模式。

第三,“切實轉變大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認識”[1]作為“兩課”教師要深入實際開展調查研究,通過實事求是的調查和分析,真正把握當代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狀況和實際存在的突出問題,透過現象把握本質,對於大學生中比較普遍存在的誠信觀念上的某些不正確觀點和看法,在教學中要着重進行深入的剖析並及時進行正面的引導,使學生真正從思想層面正確認識和對待思想政治理論課。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員的模範導引作用

教育家烏申斯基説:“教師個人的範例,對於青年人的心靈,是任何東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陽光”。教育家加裏寧也曾説過:“教師,一方面應當是學識淵博的人,另一方面應當是高尚誠實的人。”“教師的行為對學生影響很大,一個高尚的教師會影響所教的學生”[2]。為此,要培養學生具有誠實守信的良好品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員的示範及榜樣作用至關重要。

一方面,教師作為人類文明知識的傳播者,要嚴於律己,提高自身的職業道德水準。“師者,人之模範也,無德者無以為師”。

另一方面,教師還應着重通過言傳身教感染和帶動學生遵守誠信規則,培養學生的誠信道德品質。高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和生活中與學生的接觸過程所表現出的誠實守信和敬業精神,都將成為學生學習和效仿的榜樣。

三、誠信道德教育與大學生管理工作的結合

誠信是大學生必須具備的基本道德素質。在大學生中開展誠信道德教育,既是他們自身成長的需要,也是時代發展和社會進步的要求。培養和完善大學生的良好誠信品質,既要靠教育也要靠管理。管理是教育的一種特殊形式。

第一,建立健全規章制度,發揮規章制度的教育導向功能。高校肩負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為了有效培育大學生的誠信意識,在制定規章制度時,要注重規章制度對大學生的教育導向功能。

第二,齊抓共管,形成誠信道德教育的合力。“建立高效能的管理體系和素質較高的政工隊伍,是實現高校誠信教育目標的組織保證”[3]。高校要建立專業化、職業化的政工隊伍,並充分發揮黨、政、工、團等各級組織的職能作用,不斷改進和創新管理內容和方式,把“誠信”與各職能工作有機結合,形成教育的合力。

第三,完善大學生自治管理,引導大學生在自治管理中進行自我教育。“教育給人以理性,管理教人以規範。”[3]“大學生自我管理包括自我認識、自我評價、自我監督、自我調節、自我激勵、自我控制、自我完善和自我陶冶等。”[3]實行大學生自治管理,有利於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在自我教育中自覺接受誠信觀念,培養誠信意識。

四、在社會實踐中檢驗大學生誠信道德教育

馬克思主義的實踐觀認為:實踐具有客觀性、能動性和社會歷史性,具有客觀的教育效應。“實踐活動是思想道德品質形成和發展的決定性因素,大學生的誠信道德品質只有在實踐中才能得到培育和發展”[4]。黨的十六大報告中指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1994年8月,中共中央下發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見》也明確指出:“高等學校要把社會實踐納入教學、教育計劃,組織學生參加社會調查、生產勞動、科技文化服務、軍政訓練、勤工儉學等活動,要加強對社會實踐活動的管理和指導,明確教育目的,提高教育實效。”[5]

一方面,完善大學生社會實踐保障體系,建立社會實踐長效機制。“大學生社會實踐保障體系是指相關部門與社會大眾為保障大學生社會實踐的順利進行並取得預期效果而採取的一系列有關措施,包括實踐組織保障、實踐基地保障和實踐經費保障等。”[6]建立健全大學生社會保障體系有利於社會實踐活動本身的開展。完善實踐育人機制;有利於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創新型人才;有助於促進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改革和發展,更好地履行為社會服務的職能。因而,只有建立健全社會實踐保障體系才能保證大學生在實踐中的主體地位,使大學生在“學習——實踐——再學習——再實踐”的過程中實現理論與實踐、個人與社會的統一。

另一方面,加強基地建設,深化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效果。實踐證明,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得到了社會的普遍認同,收到了明顯的社會效益。但是,仍有人對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開展持懷疑態度,要改變這種狀況,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就要完善機制,加強基地建設,通過建立大學生實踐基地、實習基地、就業基地,並“積極推動實踐基地向穩定化、層次化和規範化邁進”[7],從而提升大學生社會實踐的層次和水平,保證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穩定性、長期性和連續性,進而服務於大學生的誠信教育。

五、開展誠信道德教育的相關活動

高校具有豐富的教育素材和良好的育人環境、“學生誠信理念的建立和誠信行為的養成雖然有賴於社會大環境的好轉和優化,但也離不開高校自身所特有的先導能動作用[8]。因此,高校要廣泛開展誠信道德文化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自覺接受誠信教育。

首先,高校要着重營造有利於誠信道德品質形成的環境氛圍。高校要善於利用宣傳欄、宣傳板、校園廣播、網絡(校園網、人人網、學生QQ羣等等)等宣傳載體大力宣傳誠信道德教育的內容,積極營造“以誠信為榮,以失信可恥”的良好風氣,真正形成一個倡導和尊重誠實守信的良好氛圍。

其次,廣泛開展誠信道德教育活動,“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形成誠信品質”[9]。一是要選取現實生活中誠信的正反典型案例,通過開展誠信主題班會、團活等活動,用大學生身邊鮮活的誠信案例來教育他們,感受誠信對一個人成長的重要性。二是開展以誠實為主題的多種形式的誠信承諾書籤名、演講、徵文、辯論、文藝演出等實踐活動,讓學生在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三是通過設立誠信考場、誠信獎學金等方式創設誠信情境,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形成誠信品質。

當代大學生誠信道德教育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它需要社會、學校、家庭、學生密切配合,形成教育合力。當代大學生的誠信道德教育既需要柔性的思想教育和規範引導,又需要剛性的法制、制度的支持和保障,重在構建誠信道德教育的體系。

參考文獻:

[1]尚勝。新時期大學生誠信教育研究[D]。蘭州:蘭州大學。2010:46.

[2]劉紅娟。關於對大學生進行誠信教育的再思考[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9):168-169.

[3]焦麗。論大學生的誠信教育[D]。武漢:武漢大學,2004:39-40.

[4]孫昱。當代大學生誠信教育研究[D]。呼和浩特:內蒙古師範大學,2010:25.

[5]周長春。新形勢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M]。北京: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2005:164.

[6]劉仲仁。大學時光[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0:63-65.

[7]閆志華。關於構建大學生社會實踐保障體系的思考[J]。高教高職研究,2010,(10):211.

[8]丁繼民等。論大學生誠信教育的有效途徑[J]。重慶交通學院學報:社科版,2006,6(1):100.

[9]羅玉華。當代大學生誠信道德教育研究[D]。重慶:西南師範大學,2004:39.

對當代大學生誠信教育的思考論文 篇六

誠信是做人的基本原則,是美好品德的核心,是各種良好品格的基礎。在公民道德建設中,把“誠信”融入職業道德的各個領域和方面,使各行各業的從業人員都能在各自的崗位上,培養誠實守信的觀念,忠於自己從事的職業,信守承諾。本人現就誠信與職業道德的涵義做了淺要介紹,並就職業道德建設中,誠信教育的途徑做了簡單介紹。

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孔子一句“人而無信,不知其可”的名言,成為中國人千年流傳的人生哲學。有信,則能相互尊重、禮讓;有信才能“同氣相求”、眾志成城,才能聯結起社會交往關係中穩固的倫理網絡。誠信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靈魂。誠信是立身之本,更是立國之基。

一、誠信的涵義

誠信包含“誠”和“信”兩個方面,它們有一定的區別。在早期的儒家著作中,“誠”和“真”“實”等範疇相關聯,《中庸》中提 出“: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在這裏闡述的觀念是 “誠”是天地之根本,是萬事萬物運行的基本事實和規律。 誠信 是中國傳統倫理哲學的一個重要的範疇,是一個十分古老而又 現實的話題。誠信最初作為一種道德活動而存在的,伴隨着人 類對合作關係的訴求早在原始社會便產生了。作為一種隱約的、零碎的思想、在周初開始萌芽,經過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 的精彩闡釋和大力提倡,誠信思想基本形成,並在後世儒家的不斷補充和完善下日趨成熟,成為傳統倫理文化中一個內涵豐 富獨具特色的思想體系。“誠”的意思指不有意歪曲客觀事物的 本來面貌。人們會因為外部環境的影響而歪曲了自己主觀意圖 的本來面貌從而沒有遵循客觀規律。人對自己的主觀意圖都有 準確的把握,但直接的表達出來有的時候需要些代價。那麼 “誠”的內涵就要求我們要忠於自己和客觀規律,不因畏懼代價 而扭曲事實的原貌。“信”中國傳統倫理思想中也特別重要。“信”字初指在祭祀上天和先祖時誠實不欺,後來在春秋時期經 過儒家學者的倡導遠離了最初的宗教色彩並最終成為了一項 重要的道德規範。孔子曰“言必信,行必果。”由此可見“信”指代 人要對自己所説的話負責,人要信守承諾。綜上所述“誠”指的 是人思想上的主客觀統一不歪曲事實是靜態的;而“信”更強調 的是對自己諾言的的遵守是動態的恪守。誠信既代表了一種內在的德性修為又是一種外在的確認與表達意指誠實無欺。

二、職業道德的涵義

職業道德,就是人們在進行職業活動過程中,一切符合職業要求的心理意識、行為準則和行為規範的總和。它是一種內在的、非強制性的約束機制。是一般道德在職業行為中的反映,是社會分工的產物,是用來調整職業個人、職業主體和社會成員之間關係的行為準則和行為規範。職業道德是指從事一定職業的人們在職業活動中應遵循的道德規範以及該職業所要求的道德準則、道德情操和道德品質的總和。職業道德既是對本職工作人員的職業行為要求,又是職業對社會所負的道德責任與義務。

三、誠信在職業道德的體現

誠信是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主要內容和基本準則,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在今天社會主義制度下,誠信作為一種道德有着新的時代內涵和豐富的內容,它包括:在政治生活中,忠於黨,忠於祖國,忠於人民,忠於社會主義事業;在經濟生活中,依法辦事,平等交往,誠實待人,信守合同,講信譽,講信用;在其他日常工作中,高度負責、表裏如一,實事求是;在人與人的交往中,開誠佈公,以誠相待,反對虛偽。這一道德要求對於社會主義事業的不斷髮展和建立新型人際關係有着重要的意義。對於一個人來説,誠實守信既是一種道德品質和道德信念,也是每個公民的責任,更是一種崇高的人格力量;對於一個團體和企業來説,它是一種形象,一種品牌,一種信譽,一個使企業發達的基礎;從經濟生活來看,誠信是經濟秩序的基石,是企業的立身之本和一種無形的資產;從政治道德來看,誠信是一種極其重要的品性,是政治意識和責任意識的體現,是一個從政者必須具有的道德品性和政治素質;從人際關係來看,誠信是人與人在社會交往中的道德規範,也是一個人最主要的道德品質。人們在交往中,相互信任是相處的基礎,相互之間做到信任其關鍵就在於誠信。在現代社會中,隨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髮展,誠信在社會政治生活,經濟生活,文化建設尤其是職業道德建設等各個方面日益顯示出它的地位。

四、大學生職業道德體系構建中,誠信教育的途徑或方式

1、加強家庭教育

大學生誠信意識的樹立,必須要從家庭開始。可以説家庭教育在孩子從小到大的整個成長過程中的思想觀念的形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成熟性格品質的塑造等各個重要的環節有着其他教育形式和方式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誠信意識的樹立,誠信觀念的確立,誠信思想的形成,誠信習慣的養成,誠信行為的固化都不是短時間內能完成的,都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它們是在一個人成長的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需要長時間的教育和引導。加強家庭教育:

一是要改善家庭教育環境,改變過去那種只關注子女的成績和分數的做法,關心子女的思想品德教育,樹立其誠信意識。

二是為了給讓學生家長給孩子樹立誠信的典範,父母要持續提升自己的誠信修養,言行一致、以身作則,在家中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同時,在家庭教育中,要把誠信教育放在首位常抓不懈。

2、高校要建立誠信教育的領導機制

目前,高校只重視以“兩課”為主的思想政治教育,強調的是思想政治素質,討論的是大道理,傳授的是高理論,而對於學生具體的誠信道德關注的較少。要改變這種被動局面,高校領導就要從戰略的高度重視誠信教育。首先要建立高校誠信教育領導機制,要成立誠信教育的領導管理系統。從主管學生工作的校領導,到院系主任到一般教師,直到學生會、班幹部和學生,要責任落實到人,分工明確,一層抓一層,分級管理,層層落實,持之以恆,長抓不懈。在有分級管理的基礎上,要經常進行誠信教育的宣傳工作,有針對性地加強大學生公民道德教育,通過開展誠信論壇,舉辦誠信講座等以誠信教育為主題的活動,着力培養大學生遠大的理想和志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積極營造大學校園誠信教育的良好氛圍。其次要針對高校大學生日常失信行為建立各種規章制度和落實措施,內容主要包括學生日常學習、生活、助學貸款、工作分配等方面的誠信行為及相應的獎勵措。

3、建立大學生誠信檔案

建立大學生誠信檔案是大學生誠信教育的有效措施,大學生檔案的基本內容應包括“大學生誠信承諾書”、“個人資料”、“家庭背景”、“品行説明”、“個人意見”、“學校意見”、“備註”等。建立大學生誠信檔案是一種寫實式的記錄,它對學生的各個方面有較為全面的描述。需要了解學生誠信情況者,可憑此進行直接的調查。誠信檔案的建立,使學生有了一個誠信記錄,這是大學生的一份寶貴的個人資源,這會使學生產生珍惜它、維護它的願望,使學生時刻關注自己的行為,培養自我、調整自我、完善自我,努力做誠實的事,得到良好的誠信記錄,不斷提高自己的誠信度。作為一種寫實的檔案,在學生畢業時,這份誠信檔案將跟隨學生的人事檔案一併交給用人單位,從而將學生的誠信記錄延伸到社會。

4、積極開展以誠信教育為主題的校園文化活動

首先,大學生的誠信教育應密切結合學校的校園文化活動,見微知著,從大處着眼,小處入手,從不抄襲作業、考試不作弊、明禮守紀、拾金不昧等最基本的日常行為規範和道德要求抓起,循序漸進,持之以恆。把“誠”和“信”作為學校行為的基本準則;

其次,通過積極開展諸如大學生文明禮儀教育、“説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主題教育、青年志願者活動等活動,通過這些誠信教育,培養大學生對社會的責任意識,對社會公共事業的積極參與積極奉獻精神,從而錘鍊大學生的健康人格,提升和完善誠信品質;

第三,應以報紙、廣播、板報、牆報、宣傳欄為陣地,廣泛開展誠信教育,樹立正確的誠信觀念,養成良好的誠信行為習慣;

最後,應以“樹典型,抓反面教材”為方式,通過先進人物、先進事蹟宣傳活動營造有利於塑造大學生誠信新形象的氛圍;積極發揮團課、班會課的作用,加強對“誠信缺失”問題的積極思考,互相監督,與違背大學生誠信形象要求的錯誤言行和醜惡現象作鬥爭。

對當代大學生誠信教育的思考論文 篇七

摘要:隨着網絡時代的到來,涉及網絡的道德問題相伴而生,尤其是誠信問題。文章分析了網絡誠信問題的主要表現形式及產生網絡誠信問題的根源,探討進行網絡誠信教育的主要對策。

關鍵詞:大學生;網絡誠信;網絡道德教育

中共中央、國務院最近發出《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其中把“明禮誠信”作為當代大學生應自覺遵守的基本道德規範。因此,誠信是必須堅持的道德尺度之一。在網絡社會中,網絡主體的行為具有獨特的匿名性、虛擬性,他們的自我意識淡化,從而使道德輿論的承受對象變得模糊不清,良心機制在網民行為中的自我監督作用減弱,從而造成網絡欺騙行為不斷產生。在這種情況下,網絡誠信尤為必要。網絡誠信要求網絡主體要懂得誠信,使誠信成為網絡社會的基本行為規範,只有這樣,整個社會才會有序、健康的發展。

一、大學生網絡誠信問題的表現

網絡使人類的信息交流真正實現互動式和開放式,達到資源共享。然而,網絡在給人們的學習和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引發了一系列的問題:

首先,道德人格問題。在網絡世界裏,人們的交往完全處於虛擬空間之中,網民可以表明自己身份也可以匿名,並且可以隨意地修飾和改變自己的身份,也就是説,網絡具有“再選”和“掩蓋”自我身份的作用。在匿名狀態下,由於沒有現實世界中的身份、等級及地域等等限制,網民有一種擺脱壓抑、無拘無束的放鬆感,很容易在一個虛擬的角色面具下將心靈深處那個“真實”的自我完全釋放和展示出來,而不必顧及社會輿論、傳統習慣等道德的監督,不怕自我的良好公眾形象遭到破壞。

其次,道德衝突問題。在虛擬的網絡世界中,人具有了現實世界沒有的自由性。正是這種自由性導致人在網絡世界中的道德放縱,在沒有現實約束的情況下,欺騙與誠實、虛假與真實在網絡世界中共存。網絡交往上的偽裝和不誠實會衝擊現實世界中的誠實倫理,而且網絡的虛假對現實世界的誠實造成極大的嘲弄。

最後,網絡犯罪問題。網絡世界的虛擬性和網絡行為的隱蔽性使道德行為的自由度和隨意性增強,為人們逃避現實生活中的道德責任提供了可能。於是相當一部分人(也包括大學生)違背傳統的道德規範,不遵守誠實信用原則,肆意編造虛假信息,傳播電腦病毒和不健康信息;故意隱瞞真實情況,使人們根本不知道對方到底是什麼樣的人;有的還採取欺詐的手段騙取對方信任,從中獲取非法利益。

二、大學生網絡誠信問題的原因

首先,網絡生存的虛擬性為誠信缺失行為提供了場所。在這樣的空間裏,人們不必以自己的真實面目出現,這樣容易使人們的認知和行為出現偏差,使他們做出在現實生活中不敢也不可能做的事情。人們可以扮演各種角色也不用擔心自己的真實面目被揭穿。因此,虛擬的網絡世界成為網民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而真實的人一旦進人這個世界就或多或少地顯示人性的陰暗面。

其次,網絡的開放性為不良信息的傳播拓展了空間。互聯網是開放的,所有信息可以自由流通,網絡作為一個信息寶庫的同時,也是一個信息的垃圾場,各種不良信息充斥其中。由於大學生正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形成時期,辨別力不強,對沒有接觸過的事物充滿好奇,容易接受進而去主動模仿那些不科學、不健康的東西,從而成為信息濁流的犧牲品。

再次,對傳統道德教育的逆反心理。過去大學生道德建設的內容過於政治化、抽象化、空洞化,脱離了大學生的道德基礎和生活實際。傳統的道德教育主要是通過專職道德教育者的理論説教,偏重正面的灌輸,沒有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繫起來,也不注意大學生的切身感受,使他們產生逆反心理,這與教育部門實行道德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馳。當他們進人一個能擺脱現實的束縛的虛擬網絡世界時,其內心真實的心理反映也就在此暴露無遺。 最後,網絡技術的侷限性也為不良行為的實施提供了機會。由於當今的網絡技術還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對網絡主體的行為缺乏有效的監督,也沒有對網絡不道德行為和違法行為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預防機制和懲罰措施,使得一部分網絡犯罪分子逃避法律制裁,即使是發現違法行為,由於對犯罪主體不容易確定,對其責任也無法追究,這無形中助長了違法行為的發生。

三、強化大學生網絡誠信的方法

虛擬的網絡世界是現實的反映,它來源於現實社會之中。網上道德是網下道德的電子版延伸,網上道德表現和網下道德狀況是同一道德主體的兩種表現形式,現實道德狀況決定網上道德表現,網上道德水平也影響甚至改變現實主體對事物的看法。因此,對大學生既要重視網上誠信教育,要求他們嚴格遵守網絡道德規範,又要加強網下誠信教育,嚴格遵守社會公德。

首先,加強對大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喚醒人們的道德自覺,強調網絡中的道德責任。在網絡世界中,道德規範的作用日漸消蝕,法律和社會輿論對個人的監督削弱,因此喚醒人們的道德自覺尤為重要。面對網絡犯罪等一系列問題,道德修養的提高和道德責任心的加強是解決問題的最有效措施。網絡技術在賦予人們更多自由與平等的同時,對個人的道德素質提出了嚴峻挑戰,也為網民的道德自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對現實社會中的大學生進行網絡道德教育,提高其道德認知能力,是防止網絡誠信缺失的基本前提。目前,我國也有部分高校開展了網絡教育,這對提高大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增強他們的倫理道德觀念,規範自己的網絡行為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其次,要加強對網絡行為的監管和控制,健全和完善法律、法規。馬克思認為人的道德自覺性和自律是從外在制約性和他律轉化而來的。在當前的社會狀態中,僅僅依靠人的自覺是遠遠不夠的,要用高科技手段對網絡信息和網絡行為進行監督,構築網絡空間的堅固防火牆,消除有害信息和不良行為的危害。同時用法律的強制手段對網絡違法行為予以堅決打擊,通過法律的震懾力從而有效預防犯罪行為的發生。

最後,加強大學生的傳統美德教育。在網絡技術超前而網絡道德與網絡法律明顯滯後的狀態下,人們網上行為的抉擇主要靠自覺。在我們強調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優良傳統道德的今天,尤其需要具有古人“慎獨”的崇高境界。“慎獨”是中國倫理思想史上一個特有的範疇。最早提出該思想的是《禮記》的《大學》和《中庸》。其基本思想是一個人在單獨活動、無人監督時有做某種壞事的可能,並且可能不會被人發覺的情況下,仍然能堅持道德信念,自覺按照一定的道德原則去行動,而不做任何壞事。一般説來,在現實的社會生活中,在人們能夠實際接觸到的地方,許多人由於在乎自己的名譽和別人的議論而能夠較好的遵守誠信原則,但在無人監督的情況下卻很難做到“慎獨”。在網絡世界中由於缺乏約束機制,只能靠自律,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強調“慎獨”顯得尤為重要。

對當代大學生誠信教育的思考論文 篇八

【摘要】:本文在剖析了今世大學生的誠信現狀及存在的問題的根底上,深入剖析其本源,並探討了新期間構建高校調和學校中,加強大學生誠信建造的考慮與對策。

【關鍵字】:大學生 誠信 問題

誠信自古至今都是大家往來過程中的品德原則。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優良傳統,是我國公民品德教學的基本內容。誠與信相互貫穿,誠是信的根底,信是誠的外在體現。現代社會中,誠信作為一種品德請求,是全部品德的根底和底子,是人之為人的最主要的品德,是一個社會賴以生存和開展的柱石。是高校調和學校的建造之本。誠信不只僅是人的往來品德原則,也是社會活動的基本原則,在社會經濟政治活動中處於中心位置,有着極端主要意義。大學生作為國民中的優秀分子,作為祖國將來的建造者,是不是具有誠信的品德是事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能否順暢推動的重大問題。

一.今世大學生誠信現狀及傑出問題

當前大學生誠信幹流是向上的, 誠信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對學生來講有很強的認同感和親和力,作為一種理想層面的品德修養,學生普遍認同。讀書學習求真務實,人際往來真摯調和,經濟往來誠篤守信,求職工作腳踏實地。但是今世大學生面對着一種社會轉型期間的嚴重挑戰,在社會急劇改變的期間,大學生應對這種急劇改變的狀況的實質能力遭到本身社會閲歷的束縛,在誠信方面簡略呈現偏差。誠信缺失的景象在一定範圍內客觀存在,在不同程度上造成了不良的影響。日常言行缺少誠信,背約違約。

信貸誠信:歹意拖欠借款、膏火,銀行高校境況尷尬。

考試誠信:考試做弊,屢禁不止。

工作誠信:求職經歷,弄虛作假;工作簽約,無故悔約。

學術誠信:抄襲成風,瞞天過海。由上可見,處理大學生誠信缺失問題勢在必行。

二.大學生呈現誠信危機的要素剖析

大學生是社會中的集體,受社會各種思潮和景象的影響。發生誠信危機的要素在於前史沉澱、社會環境、家庭教學等多方面的負面影響,以及教學內外部很多要素的影響。

(一)社會大環境的影響。對於大學生呈現的誠信危機,咱們不能簡略地歸

結為大學生品德質量降低,而是有着深入的社會佈景和很多的實際要素。社會中的失期之風和不完善的信用系統,前史與實際沉澱等負面影響,直接造成了大學生的誠信度下滑。

(二)家庭教學的影響,學校教學的缺少。長期教學中,家庭、學校重智育而忽略對大學生的誠信教學,教學環境和手法不利於學生培育誠信的質量。近幾年不只是高校,各類各級院校都十分重視學生的誠信教學,大有從娃娃抓起之勢,但是收效欠安。

(三)大學生本身的要素。責任認識的淡漠、反思能力的缺失是大學生誠信危機的內動力。今世大學生的生活經歷基本上是從學校到學校,缺少對自個與社會,實際與將來的全部瞭解和知道。一起因為他們理性思辨和剖析挑選能力還不行,很簡略使他們將查詢瞭解的一些社會消沉景象當作社會實質,然後誤導他們失掉誠信觀念,乃至呈現與公民品德標準相背離的做法標準。

三.加強大學生誠信品德建造的對策

現在對於大學生誠信品德建造的完結路徑和路徑大體能夠分為:加強外部原則建造和誠信評估機制以從外界進行束縛;加強誠信品德教學、培育大學生的內涵誠信質量。加強誠信品德教學和原則建造在大學生誠信教學中應該相互為用,互相補充。培育大學生誠信質量,既要靠誠信教學,也要靠誠信原則建造。

首要,推動大學生誠信教學的原則建造。歸根結底,大學生誠信認識的建造首要應該是一種原則建造,只要原則上的保證才是牢靠的,久遠的。因而,應加快誠信建造的腳步,構築一個“恪守誠信者獲益最大,不恪守誠信者價值更高”的社會誠信系統,讓守信者因守信而取得報答,讓失期者因失期而遭受丟失。誠信原則建造應堅持的首要價值原則即是大力倡議“誠信為榮,背約為恥”,經過合理的原則組織,讓講誠信的收益大於本錢,不講誠信的本錢大於收益,使大學生知道到不講誠信、危害社會和別人利益,不只羞恥,還會危害本身利益。

其次,建立大學生誠信檔案。大學生並不缺少誠信認識,但在有些大學生身上的確存在着剽竊別人效果、毀信違約、拖欠助學借款等一些誠信問題。所以要把誠信建造落到實處,燃眉之急是進行有關機制建造,建立標準,構成一種外在束縛力。在高校推廣學生誠信檔案建造,不失為一種有用的處理之途。學生誠信檔案建造經過成文的原則束縛,使誠信建造變成一個可操作的系統。這一行動能夠增強大學生誠信認識,更主要的是,誠信檔案將持久存放於自個檔案中,這能夠對學生的不講誠信的言行構成一種強大的束縛力。

在誠信檔案的內容方面,大學生誠信檔案除自個基本信息外,還應當包含學習誠信信息;學術誠信信息;經濟誠信信息;求職誠信信息等有些。建立大學生自個誠信檔案,並將誠信狀況與學生評優、獎貸學金、歸納測評、工作引薦相結合,有助於大學生自覺地建立誠信方針,體會自負,增強誠信認識。建立大學生自個誠信檔案,既是高校誠信原則建造和辦理的一個組成有些,也是培育大學生誠信觀念,標準其誠信做法的主要行動。

最終,加強大學生的誠信品德教學。

1.應推廣以學校教學為主的誠信品德教學,使大學生自覺地以誠信原則來束縛自個的做法,使學生的品德知道、品德情緒、品德做法能極好地調和起來,並將其固化為安穩的品德信念。

2.家庭教學也是推廣誠信品德教學的主要路徑。家庭對人的誠信品德影響是耳濡目染和持久性的。父母老一輩有責任、有責任對後代後輩隨時隨事進行誠信教學,並在實際生活中事必躬親,以身作則,這麼使後代的誠信品德修養得到進步。

3.很多社會的誠信品德禮儀宣傳活動也是強化大學生誠信品德認識、標準大學生做法的手法。能夠藉助文藝演出、廣播電視等方式對大學生進行廣泛的社會公德、公民責任等方面的誠信品德滲透。作為誠信鏈中的自個應從本身做起,建立誠信認識,每自個都以誠信請求自個,營建人人都講誠信的社會空氣,才幹從底子上處理大學生面對的誠信問題。

綜上所述,今世大學生有必要建立誠信觀念,不斷強化誠信認識,構成傑出的誠信習慣,瞭解各個領域的誠信規矩,真實變成一個身心健康的自然人、全部開展的專業人、勤於工作的社會人、一諾千金的誠信人。咱們整體高校教學工作者都應該重視大學生誠信品德建造,並積極探索誠信教學的新方法、新行動,真實培育出新一代誠篤守信、德才兼備的高實質人才,共創新期間健康文明的調和學校。

參考文獻:

[1]吳潛濤,趙愛玲:《誠信與誠信建造》,《我國教學報》,2004年1月13日,第三版;

[2]項賢欽,《獨立學院誠信教學的查詢考慮及對策》[J]《高教研討》,2006年1O月;

[3]毛克平,《誠信教學:高校德育的基點》[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學》,2004年8期;

[4]樑玉珍,《大學生誠信教學是建造調和學校的底子需求》[I]《藥學教學》,2006年2期;

[5]於永成.《今世大學生誠信教學內容的多維考慮》[I]《航海教學研討》,2OO5年4期。

對當代大學生誠信教育的思考論文 篇九

摘要:人們都説大學,是一個“天之驕子”匯聚的地方,但很多人來到大學感到很茫然,找不到自己的方向,也不知道自己該幹些什麼。那麼面對着不同於往日的學習環境和人生經歷,我們應該怎麼應對才不至於惶惶終日,面對充裕的課餘時間,我們應該怎樣規劃好自己的生活而不至於虛度時光。而對於大學生來講,無論是在生活上,還是學業上,誠信是一個不得不談的話題。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和儒家的倫理的重要內容,誠信,是當代大學生不可或缺的素質。

關鍵詞:自主學習理念 提升自身能力 人際交往培養 樹立正確目標 誠信文明守法 杜絕信任危機 追求真理拼搏

對於剛踏進大學的自己,想想也有一段時間啦,突然想來談談自己眼中的大學生活。首先,大學給了我們很多空閒時間,我們可以多休息,可以發展自己的興趣和愛好,因而大學生更應培養自主學習與自我約束的能力,更加的努力去完成自己的夢想。除了學好自己專業之外,我們還應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選修和輔修一些課程,通過選修和輔修課程,可以開拓視野,增加多方面的知識。

還有我覺得我們要樹立自主學習的理念,大學不同於高中,沒人監督了,所以要學會合理確定學習目標,科學安排學習時間;樹立全面學習的理念,在大學不僅僅要學習本專業知識,更重要的是學會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去全面學習;樹立創新學習的理念,要用新的態度和方法去學習;樹立終生學習的理念當今社會變化飛快,我們要不斷充實自己才不至於被淘汰。 隨着社會發展的需要,對我們大學生的要求越來越高,我們要培養自己的各種能力,大學生活是學生真正自己獨立生活的開始,是人生成長的關鍵階段,每個人要為將來步入社會做好充分的準備,在大學裏不僅要學到知識,更多地應該學會生活,學會做人,培養和鍛鍊自己多方面的素質與能力。

目前,越來越多的企業看重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因此對於大學生而言,在完成學業的前提下,可以適當地做一些鍛鍊自己能力和與本專業相關的工作,不應該以賺錢為目的,而是要在工作中彌補自己學習中的不足,找到學習中的漏洞,鍛鍊自己多方面的能力。當然,前提條件是不能影響學業,如果以犧牲學業為代價,那就得不償失了。畢竟隨着社會發展的需要,對我們大學生的要求越來越高,我們要培養自己的各種能力,大學生活是學生真正自己獨立生活的開始,是人生成長的關鍵階段,每個人要為將來步入社會做好充分的準備,在大學裏不僅要學到知識,更多地應該學會生活,學會做人,培養和鍛鍊自己多方面的素質與能力。

因此,面對着社會的需求,我要努力的提升自己適應環境的能力。當代大學生為了在激烈的大學聯考競爭中取勝,幾乎全身心投入學習,一旦從中學到大學的環境發生了改變,離開長期依賴的家長和教師,面對新的集體,新的生活方式,新的學習特點,一些學生就會陷入獨立與依賴的矛盾之中。有的學生來到新的環境,面臨理想與現實的較大反差,會產生失意、壓抑、焦慮的情緒,甚至會出現神經衰弱症狀。為了避免這些情況的出現,大學生應培養自己適應環境的能力,在新的環境中努力適應,爭取較快地投入到正常的學習和生活中。

人際交往能力大學如同一個小社會,每個學生不是孤立存在的,要與周圍的同學、教師和外界接觸。有極少數學生缺乏社交的基本態度和技巧,經驗不成熟,導致人際關係緊張,陷入孤獨境地。為避免這些情況的出現,大學生要積極主動地學會與人交往,與人溝通,培養自己開朗的個性,這也有助於團隊意識和合作精神的培養,對以後的工作大有益處。而人的一生中不可能一帆風順,總會遇到或大或小的挫折和困難,因此在大學期間應該培養自己面對挫折勇於抗爭的能力,使自己變得更加堅強。

最後我們應該為自己的大學生活樹立一個目標,作為新時期的大學生,我們應該認識當代大學生的歷史使命,在新的起點上繼往開來,在現實基礎上迎接挑戰,沒有遠大的抱負,不會成就偉業;偏離正確的航向,難以抵達成功的彼岸。大學生只有及早地對自己的大學生活進行規劃,明確目標和方向,腳踏實地地學習,培養自己多方面的素質與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得優勢,贏得屬於自己的一片天空。 既然立下了學習生活計劃,我就會朝着自己的目標前進下去,為了我的家人,為了自己,更為了未來,努力在努力,希望我能度過一個有意義的大學生活,完成自己的夢想,為社會作出貢獻。

接下來,我想談談自己對於大學生誠信這個話題的看法。因為當代的大學生作為社會主義建設的接班人,思想道德品質如何不僅關係到自身的前途與命運,更關係的社會主義的建設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儒家的倫理的重要內容,誠信,是當代大學生不可或缺的素質。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我們加強對大學生的誠信素質培養。而大學生的誠信現狀值得關注,大學生要以誠信為學習之根本、人生之根本。誠信應貫穿我們大學生活的始終,涉及到考試、借貸、就業、生活等方方面面。

在全社會都在倡導誠信的今天,作為接受文明教育最充分的大學生,更應該身體力行,領文明之先風,不做有損個人名譽和國家利益的事情。考試作弊、畢業不還貸等失信行為大大降低了大學生的道德水準,也降低了社會對大學生的信任度。考試作弊危害的不僅是作弊者本人,它使所有學生都面臨道德的考驗和靈魂的拷問。對考試作弊、畢業不還貸的理解和寬容,也就是對社會不正之風的淡然和認同,自己也就不知不覺加入其中,其危害是不言而喻的。學生中更存在嚴重敗壞了學校和社會風氣。各個學校都在積極營造和建設勤奮學習,刻苦鑽研,嚴謹治學、追求真理的氛圍和風氣,陶冶情操、薰陶品格,優良校風對學生科學價值觀和正確行為傾向的形成以及心靈情感的昇華都起着積極而深刻的影響。有道德的人以做假、説謊為最大恥辱,有道德的人也必定會忠於自己的承諾。所以信必有忠,忠能達信。考試作弊、欠貸不還等行為則是對優良校風的敗壞,是對學校正面的道德教育的無端褻瀆與粗暴賤踏。有的同學明知某同學作弊,但不予制止和報告,而是採取關鍵時刻寫匿名信、打匿名電話的方式予以揭發,滋生不健康的心理。

更重要的是造成社會對大學生的信任危機。社會把大學生一貫視為高素質人羣,給以充分的信任和關心。但是由於考試作弊的屢禁不止,欠貸不還等現象的頻頻出現,使得社會對大學生的信任度大打折扣。可見,由誠實、守信方面出問題而導致社會成員之間的不信任,導致社會信任度的降低,不僅在量的方面大幅減少,在質的方面也大幅下降,會使信任危機強化為社會危機,直到社會系統的崩潰。從而也就能夠明白為什麼各個民族的各種文化都把誠實守信作為最基本的道德規範。

當代大學生誠信缺失的主要表現主要為弄虛作假嚴重、信用意識缺失和人際關係淡漠幾種。當然我們認為造成這些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總結起來也就包括三方面:社會,學校,家庭。 是社會的一種外部環境造成的我們的誠信問題的欠缺,是家庭教育缺失,學校教育滯後一種表現,社會誠信機制的一種不健全。其中也包括自身的原因,如:自律意識較差。因此不論是個人,還是學校, 社會, 不論為誰, 為自己, 為他人,我們都要去營造一種良好的社會風氣,去營造濃厚的校園誠信教育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