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説“屏”》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8.14K

《説“屏”》教案(精品多篇)

《説“屏”》教案 篇一

説“屏”

臨澤縣平川中學 杜 豔

教材分析

本單元的課文都是説明文,學生已經積累了一些基本的説明文的常識,本文的説明方法已不在是難點,所以在教學設計上,以培養學生能力為主,尤其是口頭表達的能力、語言組織的能力,並結合課內教學與課堂活動,拓寬學生視野,培養學生對生活的觀察能力。

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充分預習了課文(能夠較流利地複述課文),即學生已經獨立地完成了個性化解讀(在他們心中已經擁有自己的尚未訴諸文字的讀後感受),所以課堂可以直接進入到“文本解讀”的對話層面——這個對話將是在多個文本之間、師生之間等多個維度要展開的。因為我力求進行一種生成性的、通過對話展開的教學,形成對主題的“臨時性共識”,所以在上此課前沒有進行過試教,課堂對話帶有相當多的不確定因素。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屏”的有關知識。

2、瞭解中國古代的屏風,進一步瞭解中國古代傳統文化。

(二)能力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把握説明的對象及特徵,進一步提高説明文的閲讀能力。

2、讓學生掌握説明文的基本寫法,提高學生對語文課的興趣。

3、結合課內教學與課堂活動,拓寬學生視野,培養學生對生活的'觀察能力。

4、在活動中提高口頭表達能力、語言組織能力、表演能力等。

5、初步學習推銷的方法,增強競爭意識。

(三)情感目標

以屏為媒介,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審美情趣,體會作者的感情,學習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裝點更加美好的生活。

教學實錄

一、導入新課

(教師先出示金漆雕龍寶座的圖片)

師:同學們,在《故宮博物院》一文中我們都被安放在朱漆方台上的金漆雕龍寶座所吸引,不知道你是否注意過安置在其背後的雕龍屏呢?屏面紋飾巧奪天工,更增添了御座的莊重肅穆。今天,我們就跟隨陳從周先生走進屏風的世界,感受我國屏風文化的博大精深。

(出示課題)

二、整體感知課文

師:下面請同學們聽老師範讀課文,想一想:課文中介紹了關於“屏”的哪些知識?

(教師配樂朗讀,學生思考後回答)

:聽完了朗讀,哪位同學能説一説?

:課文中介紹了屏的特點、屏的作用、屏的種類、屏在設置上應注意的問題。

:有沒有補充的?

生:還寫了作者對屏風裝飾的期盼。

:概括的真好。

師:誰能再具體地説一説?

生:在介紹屏的特點時,作者引用了詩句“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的詩句,寫出了自己對屏風的嚮往之情,並概括説屏的特點關鍵在一個“巧”字上。

生:屏可以分隔室內室外,又是藝術點綴,而且可以擋風,還可以緩衝視線,這些都是屏的作用。在説明這一點時,作者還列舉了兩個事例。

生:“屏者,障也。”這一句是在給屏下定義,然後寫了屏的分類,按照建造材料及其裝飾的華麗程度,分為金屏、銀屏、錦屏、畫屏、石屏、木屏、竹屏等,語言清楚明瞭。

師:同學們説的都非常好。

師:實際上屏風離我們非常的遙遠,在生活中見的也很少,下面就請大家欣賞一些屏風圖片,可以看看,這些屏風是用什麼材料建造的,屬於哪一類屏風。

(教師出示一些屏風圖片,師生共同欣賞)

三、活動----“屏風推銷會”

師:屏風的世界的確讓人留戀忘返,接下來我們開一個屏風推銷會,讓大家初次嘗試做一名推銷員。

(教師準備了錦屏、石屏和竹屏的圖片,分發給各組。分組準備,小組是提前分好的,全班共分6組,三組推銷員,另外三組是相對應的顧客)

四、詩詞欣賞

師:古代有許多文人墨客寫了有關屏風的詩句,老師摘錄了一些,供大家欣賞。(出示課件)

南 朝 《閨怨篇》“屏風有意障明月,燈火無情照獨眠。”

李商隱 《嫦娥》“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

柳 永 《迷神引》“水茫茫,平沙雁,旋驚散。煙斂寒林簇,畫屏展。”

李 賀 《洛妹真珠》“金鵝屏風蜀山夢,鸞裾鳳帶行煙重。”

師:請大家隨着音樂輕聲朗讀。

《説屏》教學設計 篇二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⑴ 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屏”的有關知識。

⑵ 瞭解中國古代的屏風,進一步瞭解中國古代傳統文化。

⑶ 瞭解文中引用的古詩詞的意思。

2、能力目標:

⑴ 整體感知課文,把握説明對象及特徵,進一步提高説明文的閲讀能力。

⑵ 揣摩語言,感受濃濃的詩意和韻味,進一步提高語言感悟力。

⑶ 掌握説明文的基本寫法,提高學生對語文課的興趣。

⑷ 結合課內教學與課堂活動,拓寬學生視野,培養學生對生活的觀察能力。

⑸ 在活動中提高口頭表達能力、組織語言能力、表演能力等。

⑹ 初步學習推銷的方法,增強競爭意識。

3、情感目標:

以屏為媒介,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審美情趣,體會作者的感情,學習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裝點更加美好的生活。

【教學重點】

1、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屏”的有關知識

2、體味語言,弄清文中古詩句的含義。

3、結合課內教學與課堂活動,拓寬學生視野,培養學生對生活的觀察能力。

4、在活動中提高口頭表達能力、組織語言能力、表演能力等。

【教學難點】

1、結合課內教學與課堂活動,拓寬學生視野,培養學生對生活的觀察能力。

2、在活動中提高口頭表達能力、組織語言能力、表演能力等。

【課前準備】

1、佈置學生查找有關屏的圖片,或上網查找。如果學生家中有屏的小藝術品,也可借來一用,以增強學生的直觀感。

2、教師製作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手段】

運用多媒體課件自主、合作、探究學習。

【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

1、展示一組屏風的圖片,並輔以簡單介紹。(課件展示)

2、這些圖片很漂亮,有誰知道它們是什麼?有什麼作用?

3、也許我們有的同學家中還在使用,但對於我們大數同學來説還是比較陌生的。它雖在我們的生活中不多見,但它獨有的魅力仍能牽動我們的情思,今天,讓我們與陳從周先生一道説“屏”。

二、走近作者

陳從周:(1918~20xx),浙江杭州人,古建築園林專家,並擅長文、史,兼工詩詞、繪畫。(通過預習説説你對作者感興趣的地方。)

三、檢查預習

四、整體感知

1、在生活中,你見過屏風嗎?在哪裏?

2、教師配古箏樂曲,學生聽音樂選擇自己喜愛的方式讀課文並思考:

⑴ 用文中句子回答什麼是屏?調動自己的知識積累,給屏作一解釋。

⑵ 作者介紹了關於屏的那些知識?

3、讀後學習小組討論明確:

⑴ “屏者,障也。”意思是:屏風,用作遮擋、阻隔的東西。

⑵ 屏的作用,屏的種類,屏在設置上應注意的問題。

五、研讀賞析

1、請你來當設計師:瞭解屏的作用——遮擋視線;起分隔作用;藝術點綴;擋風。

2、但是,你能告訴我,我應該買什麼樣的屏風呢?它有什麼樣的分類嗎?

明確: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裝飾的華麗程度,分為金屏、銀屏、錦屏、畫屏、石屏、木屏、竹屏等。

3、你們能告訴我,總的説來,屏風的設置要注意什麼樣的問題呢?

明確:需因地制宜,在與整體的相稱、安放的位置與作用、曲屏的折度、視線的遠近諸方面,均要做到得體才是。一言以蔽之,屏風的功用與設置全在一個“巧”字。

4、所以,難怪作者説,“屏風”,是一個很富有詩意的名詞?可見,作者對“屏”是一種什麼樣的情感呢?(提示:抓住關鍵語句把握:“富有詩意”、“心生嚮往之情”、“更覺得它實在微妙”)

5、文中引用了不少與“屏”相關的詩句,找出你最喜歡的一句,説説為什麼喜歡?

⑴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放在文章的開頭的作用是…………)

⑵ “銀屏人忒看得這韶光賤”

(放在屏風定義後是起了……的作用)

⑶ “閒倚畫屏”“抱膝看屏山”

(放在文章結尾是為了説明……)

6、課文多處引用古詩詞,有什麼好處?

本文多處引用古詩詞,為文章增加了濃濃的詩意和韻味,和所介紹的古色古香的屏風相稱,突顯了中國傳統文化,由此我們體會到了作者古典詩歌的深厚底藴。

7、賞析歸納

⑴ 文中運用哪些説明方法?並分析其作用。

明確:舉例子、分類別、引用等。

⑵ 體味語言,把握寫作特色。

明確:

本文是一篇輕鬆、隨意的小品式的説明文。

① 作者從欣賞者的角度介紹相關知識,使讀者在欣賞文章的同時瞭解屏風,不覺文章枯燥。

② 多處引用古詩詞,文白相雜,不僅很好地為説明對象服務,且使説明語言更生動。

六、總結拓展

1、課堂小結

本文作者用生動的語言介紹了屏風的使用功能和裝飾功能,並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抒發了對屏風的熱愛之情。希望藉此喚起建築師和傢俱師乃至使用者的注意,以期屏風所具有的文化內涵永遠散發着不朽的藝術魅力。我們也期待着,屏風在今天的裝飾藝術中重新大放異彩。

2、拓展延伸:積累與屏風有關的詩句。

南朝《閨怨篇》“屏風有意障明月,燈火無情照獨眠。”

李商隱《嫦娥》“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

柳永《迷神引》“水茫茫,平沙雁,旋驚散。煙斂寒林簇,畫屏展。”

李賀《洛妹真珠》“金鵝屏風蜀山夢,鸞裾鳳帶行煙重。”

《屏風》“月風吹露屏外寒,城上烏啼楚女眠。”

七、課堂拓展活動:“屏風”推銷會

1、根據文中所介紹的關於屏風的知識,每個學習小組設計一座屏風並向同學説明自己的設計意圖。

2、分組準備發言材料:畫好設計圖、寫好發言提綱。

3、學生聽完介紹後投票評出最具創意設計獎,並談談本次活動的收穫。

八、佈置作業

思考:是否也有一些如屏風一樣,曾牽動過古人絲絲情懷,但已經在今天這個主流生活中逐漸退卻的物品呢?請以“説?”為題寫一篇説明文。(提示:可以寫扇、銅鏡、繡、瓷、墨、硯、陶……)

【教學設計説明】

《説“屏”》一篇説明文,本課的教學要求是掌握説明文的基本寫法,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屏”的有關知識,把握説明對象及特徵,進一步提高説明文的讀寫能力,並能對課文知識活學活用。因此我的教學思路如下:

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主動積極學習。學生的語文能力主要是通過學生自己的語文實踐活動“習得”的,不是老師教會的。所以語文教學中要特別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學生願學、樂學,才能真正提高學習的實效。比如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這樣處理,學生自然會讀得更加主動,更加投入,也更加有興趣。改變了以往那種不管學生有無興趣,都必須按照教師所提的要求進行朗讀的被動局面。以學生為主的教學思想還應該體現在讓全體學生參與學習上。語文課上訓練不能只面向個別尖子學生,每一個學生都應該是課堂的主人。所以所設計的教學環節有難易度,學習小組也由好、中、差三類學生共同構成,這樣便於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學習。課堂上詞語的檢測練習,朗讀課文的練習,整體感悟的練習,都是全體學生都能參與的,體現出面向全體的思想。而且隨時引導學生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注重知識的積累和運用,加強綜合能力的訓練。如果學生上完《説“屏”》只瞭解了屏風是什麼,那麼這堂課就失去了語文課的意義。語文課教師的主要任務不應該只是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應該藉助課文內容,設計各種情境,千方百計地讓學生進行各種形式的實踐活動。如果能創設新的情境,將學過的知識用一用,給學生有實踐的機會,這樣對學生內化課文的內容,對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極有意義。這堂課的最後一個環節,就是結合課文內容,設計了一個綜合運用本堂課學過的知識並加入美術知識的綜合練習。由於不是對課文內容的簡單重複,而是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靈活運用學到的知識,極大的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各種層次的學生在小組中都能參與,從實際的教學效果看,這個練習設計是比較好的。

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注重課堂教學效率。學生學習一篇新的課文,最有興趣的是在開端段,可是按照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往往第一課時是掃除生字新詞,讀懂讀通課文,教學的重頭戲是在第二課時上。從教學的實際效果看,往往是第一課時“逛西湖”,第二課時“打老虎”;從學生的興趣看,實際上是錯過了學習課文的最佳時機。因此如何優化課堂教學效率,很值得研究。教學中我先用大量的優美圖片以引起學生的興趣,以期先聲奪人,從一開始就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起學生學習的興趣。而後設計能調動他們積極性的環節,讓他們熱情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實踐證明,這個設計引起了學生極大的學習興趣。另外,把學習的重點放在學生拓展活動中,能很好地訓練學生的能力。

《説屏》教學設計 篇三

一、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

(1)掌握重點字詞。

(2)把握課文內容,瞭解屏風的有關知識

(3)理解文中古詩詞的含義,體會文本詩情畫意的語言。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查字典、找資料,掌握字詞,瞭解作者。

(2)通過多種方式的閲讀,瞭解課文內容,品味文章的語言風格。

(3)通過查閲書籍、交流、討論等方式,爭取對我國傳統文化藝術有更廣泛的認識和了解。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對屏風知識的瞭解,激發對我國傳統文化藝術的興趣和熱愛之情。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

把握課文內容,瞭解有關屏風的知識。

2、難點

體會文章生動的語言,弄懂文中引用詩句的含義。

三、教學課時

1課時

一、新課導入

教師出示一面屏風,由此導入:1.同學們,這是一件什麼東西,誰能説明一下?2.大家回憶一下,那篇課文中提到過這東西?3.除老師提到的外,你還見到過什麼樣的屏風?

二、介紹屏風歷史、作者,講解生字詞

1、屏風歷史

早在商周時候就有屏風的記載,它起到分割空間,美化環境的作用。春秋戰國時期,其製作和裝飾都已經相當精美。

2、走近陳從周

陳從周,浙江杭州人,古建築園林專家。著有《説園》等學術專著。

3、指導學生積累生詞

流螢(yíng)擅(shàn)長忒(tui)傖(cāng)俗

帷(wéi)幕休憩(qì)

傖俗:粗俗鄙陋。休憩:休息。得體:恰當,恰如其分。

三、整體感知,課文分析

學生自讀課文,分四人小組討論、思考以下問題。

1、什麼是屏?請同學們用原文給屏下一個定義。

明確:“屏者,障也。可以緩衝一下視線。”意思是:屏風,用作遮擋、阻隔的東西。

2、作者介紹了屏的哪些知識呢?

屏風的作用:室外(在院子或天井中)安置屏風,避免從門外直接望見廳室;屏,上面有書有畫,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藝術點綴;可以擋風,空間還是流通的;室內安置屏風與帷幕相同。

屏風的分類:按屏風的建造材料及其華麗程度來分,分為金屏、銀屏、錦屏、畫屏、石屏、木屏、竹屏等。(多媒體展示)

屏的設置:需因地制宜,在與整體的相稱、安放的位置與作用、曲屏的折度、視線的遠近諸方面,均要做到得體才是。

一言以蔽之,屏風的功用與設置全在一個“巧”字。

3、作者對屏的感情又是怎樣的呢?請大家在文中劃出關鍵句子。

關鍵語句:“富有詩意”、“心生嚮往之情”、“更覺得它實在微妙”

明確:受古詩詞及古畫的影響,小時侯就對屏風產生喜愛、嚮往之情;後來在實際接觸和研究工作中,對屏風的認識更深,感情加深。全文多處流露出作者對屏風的讚賞之情。

四、研讀課文,探究合作:

過渡:屏風在我們的生活中已經不多見了,可是讀了文章,或許你也喜歡上屏風了,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作者引用了不少古詩,使説明語言生動有趣,同學們大聲朗讀課文,找出你最喜歡的句子,説説為什麼喜歡?然後有感情地讀一讀。

1、理解詩意:

①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出自唐詩人杜牧《秋夕》詩。全詩如下:“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卧看牽牛織女星。”這是一首描寫封建帝王后宮宮女生活圖景的詩。整首詩描繪出寂靜悽清的環境氣氛,烘托出人物內心世界的痛苦。引用《秋夕》詩句,表達了作者幼時對屏風無限地嚮往與喜愛之情,放在開篇,易引起讀者的閲讀興趣。

② “錦屏人忒看得這韶光賤”

出自明代戲劇家湯顯祖《牡丹亭》的“遊園”一出。杜麗娘為自己沒有珍惜大好春光而感到惋惜,也因此激起了追求青春幸福的熱望。“錦屏人”指閨中女郎。“韶光”指美麗的春光,也暗指自己的青春。“忒”讀“tuī”“太”的意思。這句話凝聚着主人公心中的無限哀怨。

《牡丹亭》中“銀屏人忒看得這韶光賤”放在屏風的定義後既補充了屏風的含義,又使語言生動有趣。結尾兩處引用古詩佳句,點出“屏”這種古代器具所具有的文化內涵,表達了作者希望人們更好地開發和使用屏風的願望。

③ “抱膝看屏山”

出於張恨水的《金粉世家》,填的是“臨江仙”的詞牌。寫女主人公冷清秋在小樓參佛誦經,頓悟一生得失。

2、課文多處引用古詩詞,有什麼好處?

多處引用古詩詞,使全文具有濃濃的詩意和韻味,這和本文的説明對象——屏風——這種中國傳統器具是相稱的。

3、文中運用哪些説明方法?

文中用了引用、下定義、舉例子、分類別等説明方法。

引用:“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下定義:“屏者,障也,可以緩衝一下視線。”

舉例子:“在古時皇家的宮廷中,屏就用得更普遍了。”“《牡丹亭》‘遊園’一出中有‘錦屏人忒看得這韶光賤’一句,用錦屏人來代指閨中女郎。”

分類別:“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裝飾的華麗程度,分為金屏、銀屏、錦屏、畫屏、石屏、木屏、竹屏等……”

4、作為科學小品文,本文在語言上有哪些特點?

明確:準確、科學、嚴密、有文學色彩。

語言不乏説明文的準確,簡明。既有語言平實的一面,又有富有詩意的活潑的一面。如“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裝飾華麗程度,分為金屏等。”這就是平實的語言。再如詩句典籍的應用,就是富有詩意的,語言。

五、拓展延伸:

同學們你們知道哪些有關屏風的詩句嗎?

例:南朝《閨怨篇》“屏風有意障明月,燈火無情照獨眠。”

李商隱《嫦娥》“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

柳永《迷神引》“水茫茫,平沙雁,旋驚散。煙斂寒林簇,畫屏展。”

李賀《洛妹真珠》“金鵝屏風蜀山夢,鸞裾鳳帶行煙重。”

《屏風》“月風吹露屏外寒,城上烏啼楚女眠。”

六、小結:

作者用生動的語言介紹了屏風的使用功能和裝飾功能,並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抒發了對屏風的熱愛之情。希望藉此喚起建築師、傢俱師乃至使用者的注意,以期屏風所具有的文化內涵永遠散發着不朽的藝術魅力。我們也期待着,屏風在今天的裝飾藝術中煥發出青春,重新大放異彩。

七、佈置作業

1、想象一下,屏風將來會有怎樣的用途?

2、完成【一課一練】相應練習。

八年<>級語文上冊《説屏》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⑴積累“屏風、納涼、帷幕、緩衝、造型、傖俗、雅俗之分、因地制宜”等詞語。

⑵瞭解中國古代的屏風,進一步瞭解中國古代保守文化。

⑶瞭解文中引用的古詩詞的意思,喚起學生對古詩詞的學習興趣。

2、能力目標:

⑴整體感知課文,掌握説明對象和特徵,進一步提高説明文的閲讀能力。

⑵揣測語言,感受濃濃的詩意和韻味,體會本文行文特點,進一步提高語言感悟力。

3、德育目標:

學習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繼往開來,把我們的生活裝點得更美好。

【教學重點】

掌握説明對象和特徵。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對“屏”的感情。理解引用的古詩詞的詩意。

【教學方法】

自讀和點撥相結合。本文是一篇自讀文,應以學生自讀為主,教師設置一些考慮題指導學生自讀。如有疑難,通過同桌之間討論、小組內交流,全班交流等方式釋疑,教師作一些必要的點撥即可。

【教具準備】

多媒體。

【課時佈置】

1課時。

【教學要點】

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精讀課文,掌握説明對象和特徵;局部研討,掌握作者對屏風的感情;揣測文句,體會本文富含詩意和韻味的行文特點。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設計(一):

同學們,在《故宮博物院》一文中,我們都被太和殿(俗稱金鑾殿)朱漆方台上安放着的金漆雕龍寶座所吸引。在嘖嘖驚歎之時,你是否注意到其背後安放着的雕龍屏,屏面上的紋飾巧奪天工,浮雕的雲龍紋更增加了御座的莊重肅穆。今天,我們聚焦“屏風”,再次接受保守文化的薰陶,感受我國古代人民的超羣智慧。

(板書文題)

設計(二):

屏風在我們生活中已經不多見了,不過,它留在古詩文中的各種身影,總是能牽動我們幽微的情思,也許,屏風有一天會重新大放異彩?今天,我們一道“説‘屏’”。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

多媒體顯示各種屏風的圖片,如插屏、圍屏、山水屏、花鳥屏、人物屏等等。

1、教師配樂朗讀課文或選朗讀水平較高的同學朗讀。

教師提示一些需積累的詞語。

2、學生自讀課文,掌握文章大意:

教師要求學生概括文章大意,用自身的話給同學們介紹文章內容。

明確:文章主要介紹屏風的實用功能與藝術裝飾功能,作者就屏風的使用和設置發表一些自身的看法,希望藉此喚起建築師、傢俱師乃至使用者的注意,以期屏風在今天得到更好的使用。

三、學生精讀課文,掌握説明對象和其特徵,理解作者對屏風的感情

學生自讀課文,考慮下列問題。

多媒體顯示:

1、劃分文章結構層次,理清行文思路。

2、作者介紹了關於“屏”的哪些知識?請用自身的話説明。

3、細讀文章第一段,作者對“屏”的感情是怎樣的?

1、同桌之間討論交流。

2、以小組為單位,交流對這些問題的看法。

3、小組長代表本組發言,全班交流。

明確:

⑴全文可以分為三局部。第一局部為第1段,引出説明對象,點出屏風的特點:“似隔非隔,在空間上起着神祕作用”“功能與美感相結合”。第二局部為第2段到第4段,分別介紹屏風的作用、屏風的種類以和屏風在建築美學上應起的作用。第三局部為最後一段,總結全文,再次強調屏風的作用,點明寫作意圖。

⑵文章主要介紹了屏風的實用功能和藝術裝飾功能。按其所在的空間分,有室內屏、室外屏,作者介紹了室外安頓屏風的作用:

①防止從門外直接望到廳室;

②屏風上有書有畫,是一種藝術點綴;

③可以擋風;

④空間仍然是流動的。室內屏起着與帷幕相同的作用,“可以緩衝一下視線”。依照建造資料和其裝飾的華麗程度,屏又分為金屏、銀屏、畫屏、石屏、木屏、竹屏等。屏也有大小之分,它的設置要做到得體才好。

⑶抓住段中關鍵語句分析掌握作者的感情。把“屏”看作是一個富有詩意的名詞,流露了作者對屏風的情有獨鍾;受古詩詞和古畫的感染和影響,作者從小就對屏風發生了喜愛和嚮往之情;後來在實際接觸和研究工作中,對屏風的認識更深,也就“更覺得它實在微妙”。作者對屏風的感情逐步加深,並且添加了理性的成分。此外,還有不少地方也流露出作者對屏風的讚賞之情。

四、掌握文章獨特的行文特點,感受文章濃濃的詩意和韻味

1、請學生找出課文中引用的古詩詞句,並嘗試理解這些詩句。

明確:“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錦屏人忒看得這韶光賤”

“閒倚畫屏”“抱膝看屏山”

2、教師提供杜牧《秋夕》全詩,請學生結合全詩理解文中的這兩句詩句。

多媒體顯示:

秋夕

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卧看牽牛織女星。

學生猜讀,教師點撥。

明確:這是一個失意宮女深宮生活的圖景。在一個秋天的晚上,白色的蠟燭發出微弱的光,給屏風上的圖畫添了幾分昏暗而幽冷的色調。這時,一個孤單的宮女正在用夏日用的小涼扇撲打着飛來飛去的螢火蟲。

3、教師總結:這些古詩詞句,使全文具有了濃濃的詩意和韻味,而這和本文的説明對象──屏風──這種中國保守器具是相稱的。

五、安排作業

閲讀《細菌也有益》,回答問題:

細菌也有益

①人們都喜歡用美妙的詞句、動人的詩篇去讚美那些湖光山色、花香鳥語,卻很少有人讚美過細菌。一提起細菌,人們總會預感到一種不祥之意,因為它能污染疾病,給人們帶來痛苦。可是,誰又能想到細菌也有有益的一面呢?

②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每時每刻都在跟細菌打交道。細菌非常微小,只有在顯微鏡下才幹看見。可是有些細菌對人類卻起了重大作用。譬如,在工業上,可以利用細菌勘探石油;在日常生活中,像我們食用的醋泡菜和我們飲用的紅茶菌,都是用細菌製成的;還有農作物生長也離不開細菌。大家知道農作物要想長好,土壤必需肥沃,而土壤的肥沃就是靠有些細菌來發揮作用的。

《説屏》教案 篇五

【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目標:掌握重點字詞,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瞭解屏的相關知識;理解文中古詩句的含義;把握説明對象及特徵,進一步提高説明文的閲讀能力;

過程和方法目標: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態度目標:以屏為媒介,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審美情趣,學習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裝點更加美好的生活。

【教學重點】

1瞭解屏的相關知識;把握説明對象及特徵,進一步提高説明文的閲讀能力。

2通過本文的學習,使學生能對傳統文化產生濃厚的興趣。

【教學難點】

理解文中古詩句的含義

【教學方法】

教法:導讀法―――創設情景,指導、點撥。

學法:自主學習和小組學習相結合,指導學生在小組學習中掌握方法,在自學中實踐提高。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唐代詩人杜牧曾有詩云:“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銀燭、畫屏、小扇、流螢,構成了一副清麗雋永的畫面,其情境真夠令人銷魂的了。那種似隔非隔,在空間起着神祕作用的東西就是“屏”,它或清雅或華貴的身姿,總能牽動文人騷客的悠悠情思。你想了解“屏”嗎?那好,讓我們走進古建築園林專家陳從周的《説屏》一起去感受屏風的神祕作用和審美價值。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大聲朗讀課文

出示生字詞,檢查字詞掌握。

2、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

思考:

1、什麼是“屏”?用文中語句回答。

2、作者對“屏”的感情怎樣?

3、“屏”具有怎樣的特點?

明確:

1、“屏者,障也。”

2、喜愛、嚮往,讚美。

3、功能與美感相結合

三、研讀課文合作探究

自讀課文,小組研討

屏的功能有哪些?如何理解“功能與美感相結合的,關鍵在一個‘巧’字”?

四、品讀課文體會妙處

讀一讀,議一議,作者引用古詩詞有什麼好處?

明確:引用古詩詞,使全文具有濃濃的詩意與韻味,這和本文的説明對象——屏這種中國古代傳統器具是相稱的。作者具有深厚的古典詩歌底藴,而且屏的介紹與古典詩歌的引用相得益彰,突出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美。

思考:作者寫作本文的目的是什麼?

明確:更好的去認識屏、欣賞屏、使用屏。

五、拓展延伸

我們的每一件傳統器物裏都浸潤着深厚的文化底藴。屏風只不過是一個例子,仔細觀察,你會發現好些小小的器物裏都有一個迷人的世界,反射出傳統文化的影子,折射出中國人民的智慧。想一想,説一説,生活中集“實用性”與“藝術性”於一身的物品,還有哪些?

(紙扇、茶具、漆盒、刺繡、景泰藍等)

六、教師小結

中國的屏風之所以富於文化內藴,就因為它是實用性與藝術性並重,這反映了中華民族文化的特性——重視生活的藝術化。讓我們共同努力,用我們的智慧,將我們的傳統文化推陳出新、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