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關於國中地理教案範本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5.1K

關於國中地理教案範本多篇

國中地理教案 篇1

課型:

新授課

課時安排:

第2 課時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瞭解歐洲西部是世界上資本主義經濟發展最早,目前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地區。歐洲西部各國工業部門齊全,工業中心多;農業不佔重要地 位,但生產水平高,種植業和畜牧業結合較好。

2、能力目標:瞭解歐洲西部是世界上旅遊業最繁榮的地區,能分析其原因,熟悉本區的主要旅遊資源或旅遊景點的分佈。

3、教育目標:通過對旅遊資源的學習,可以擴展學生嚴結合增加旅遊地理知識。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歐洲西部各國工業部門齊全,工業中心多;農業不佔重要地位,但生產水平高,種植業和畜牧業結合較好。

瞭解歐洲西部是世界上旅遊業最繁榮的地區,能分析其原因,熟悉本區的主要旅遊資源或旅遊景點的分佈

教學難點:

歐洲西部各國工業部門齊全,工業中心多;農業不佔重要地位,但生產水平高, 種植業和畜牧業結合較好。

教學方法:

綜合法、讀圖分析法、對比分析法、創設情境法、自 學指導

教學用具:

掛圖、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複習提問上節課內容。

請同學説説歐洲的地理位置和輪廓、地形。(學生回憶,並回答問題。)

二、導入新課:

歐洲西部的各個國家所具有的自然地理特徵簡單易記,但是歐洲西部在世界上最突出的地位還在於歐洲西部的經濟和旅遊業。

學生活動:幻燈演示歐洲的特產和風景讓學生説説。

三、教授新課:

板書:一、雄厚的經濟實力

(對照書54頁圖簡 單介紹資本主義的發展史。)

1、歐洲是資本主義經濟發展最早的大洲,目前經濟發展水平仍 居各大洲首位。

(指導學生讀統計圖。)

2、歐洲西部各國工業部門齊全。

3、農業不佔重要地位,但生產水平高,種植業和畜牧 業結合較好。

(簡單介紹,結合幻燈讓學生了解)

法國、英國、荷蘭、丹麥等國有發達的農牧業

利用書55頁閲讀材料瞭解歐洲部分國家的特色產業

瑞士——鐘錶

瑞典—— 造船、汽車、機 器製造業

丹麥——畜產品“歐洲的牧場 和食品庫”

挪威——水產品

荷蘭——鮮花(尤其是鬱金香)

板書 二、繁榮的旅遊業

1、歐洲西部是世界上旅遊業最繁榮的地區簡單分析其原因,

2、主要旅遊資源或旅遊景點(通過幻燈讓學生欣賞)

挪威——陡峻幽深的峽灣,午夜的太 陽

瑞士——“世界公園”的稱號、冰雪皚皚的山峯、世界表都伯爾尼

西班牙——陽光燦爛的海灘、精彩的鬥牛表演

法國——田園風光、“藝術之都”巴黎、埃菲爾鐵塔、羅浮宮、巴黎聖母院

意大利——“水城”威尼斯、“千年古都”羅馬、龐貝古城、狂歡節

奧地利——“音樂之都”維也納

德國——慕尼黑的啤酒節

小結:

總 結本節課所學知識

作業:

目標檢測相關內容。

教學後記

本節課的內容比較簡單,可以通過大量的材料指導學生自學。在 今後的講述中,可以讓學 生自己講課,增加課堂的趣味性。

國中地理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讀圖説明黃土高原的位置、範圍和主要地形區。

2.瞭解黃土高原的古代文明和“黃土風情”。

3.結合圖文資料,瞭解黃土成因和黃土高原地貌特徵形成的原因。

教學重點

讀圖説明黃土高原的位置、範圍和主要地形區

教學難點:

結合圖文資料,瞭解黃土成因和黃土高原地貌特徵形成的原因。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明確任務

説起黃土高原,人們眼前總浮現厚厚的黃土和千溝萬壑的大地景觀,那麼黃土的由來和千溝萬壑的地表形態形成的原因是什麼呢?

(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知識點一、文明的搖籃讀圖

1.讀圖6.25,完成下列各題。

(1)在圖中找出:

內蒙高原、秦嶺、太行山、鳥鞘嶺。

(2)在圖中找出:

陝西省、山西省、寧夏回族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甘肅省。

(3)黃土高原東起 山脈,西至 ,北連 高原(大致以 為界),南抵

(4)黃土高原因覆蓋着深厚的 而得名,地表 、,水土流失嚴重。

2.古代文明

(1)在黃土高原上,流淌着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黃河流域是中華民族古代文明的發祥地之一。

(2)黃土高原土質肥沃,便於耕種。早在六七千年前,這裏的平原就出現了原始的農耕文明。

(3)北京中山公園是明清帝王祭祀土地、祈禱豐年的場所;位於陝西省黃陵縣的,相傳是華夏始祖軒轅黃帝的陵園。

3.黃土風情:黃土高原古老的文明和獨特的地理環境,形成了許多獨特的民風民俗。

(1)黃土高原特有的傳統民居是 ,原因是黃土具有 性,不易崩塌,而且又比較 ,容易開挖

(2)富有地方民俗特色的陝北民歌是 ,其歌腔高亢而悠長,具有濃郁的“黃土風情”和極強的藝術感染力。

知識點二、風吹來的黃土

運用黃土“風成説”,解釋下列現象

課本P27頁活動:

1.下列現象被認為是支持黃土“風成説”的證據,寫出它們分別説明了什麼問題。

2.關於黃土的來歷,你還有其他的推測嗎?

歸納:關於黃土高原的成因,科學家提出了很多假説,其中得到廣泛認同的是“説”。該學説認為,黃土是由風從、和我國西北內陸地區吹來的

知識點三:嚴重的水土流失

1.水土流失的原因:

黃土高原的地表千溝萬壑、支離破碎,造成這種狀況的主要原因。黃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_的地區之一。這裏的遭到破壞,疏鬆的黃土缺少了保護很容易引起水土流失。特別是每遇,泥沙俱下,水土流失尤為嚴重。結合教材圖6.32,分析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和人為原因。

(1)自然原因:

①黃土土質 ,多 ,許多物質易溶於水;②地表裸露,缺乏 保護;③夏季降水,且多 。

(2)人為原因:

①人多地少,開發歷史悠久,長期的 導致生態環境惡化;② 等活動破壞地表。

(4)合作探究:討論完成教材29頁“活動”2,得出結論是:①土質:(沙土或粘土)更容易造成水土流失。②坡度:(陡坡或緩坡)更容易水土流失。降水強度越,水土流失越嚴重。

2.水土流失的危害

(1)帶走地表肥沃的,破壞了和,使得自然災害加劇,惡化

(2)泥沙下泄導致河流劇增,淤塞下游河牀、水庫,給及河道整治造成了巨大困難。

(3)閲讀教材29頁圖文資料,完成“活動3”

知識點四:水土保持

1、黃土高原生態建設的措施

(1)採取 等生物措施與等工程措施相結合,治理水土流失。

(2)合理安排,如陡坡地退耕、,過度放牧的地方等。

2.合作探究:

結合教材,30頁“活動”題的圖文資料,討論黃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

(1)讀教材圖6. 37 ,討論“打壩淤地”對水土流失的治理:在溝谷中修築 攔截坡地流失的 ,堆積形成肥沃的 (2)讀教材圖

6. 38,林草護坡的作用:植樹種草,建設 ,能夠有效減緩暴雨和流水對地表的侵蝕,減少表土流失,起到 、的作用。

(3)退耕還林、還草是國家保護生態環境的一項重大舉措:①陡坡地應全部退耕,緩坡地應修建 耕作。

②退耕結合 ,發展林、牧等多種經營,解決好農民的生活出路。 ③退耕的同時要控制 的增長,減輕其增長過快對土地的壓力。 ④退耕是一項綜合舉措,黃上高原的 和水土保持是一項長期而艱鉅的仕務。

(三)展示交流,自主構建

(1)疑點、難點、分歧點探究思考

讀圖6.29,試解釋由“塬”到“樑”再到“峁”的原因。

明確:源的頂部平坦開闊,四周被流水侵蝕形成;源面受流水侵蝕,溝谷發育,分割成長條狀的;樑進一步被溝谷切割分離,形成孤立的饅頭狀山丘;溝谷進一步發育形成,它是黃土高原農業發達、人口集中的地區。

(四)鞏固訓練,拓展提高探究

國中地理教案 篇3

一、教學目標:

1.運用事例,説明地球的形狀;

2.學會用平均半徑、赤道周長和表面積描述地球的大小

3.通過了解人們認識地球形狀的歷史過程,初步培養科學探索的精神

二、教學重點:

.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三、教學難點:

地球大小的單位。

四、教學過程:

環節一、地球是圓的嗎?

人類認識地球的形狀的歷史過程

1. 天圓地方

2. 渾天説

3. 麥哲倫環球航行

4. 地球衞星照片

5. 地球是圓的

6. 證明地球是圓的證據

1.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漫長曆史,主要的理論和人物介紹

2.由於科技的進步,人類對地球形狀和大小有了充分了解。

環節二、給地球量一量“身”

認識地球大小的歷史過程及認識地球的真實面貌

麥哲倫環球航行用三年,今天飛機航行用兩天,地球到底多大?

可以分別從地球的平均半徑、赤道周長和地球的表面積來回答。

環節三、地球儀

1、地球儀是地球的模型。

2、認識地球儀上的裝備。

3、緯線和緯度。

4、經線和精度

5、練習如何利用經緯網定位。

環節四、本節主要知識小節(標題)

附:板書

地球和地圖:

1、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2、地球儀

3、緯線和經線

4、經緯網定位

環節五、作業佈置:

練習冊第一節 地理填充圖冊第一節

國中地理教案 篇4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認識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

難點:觀察我國工業的空間分佈特點。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我國工業的分佈》圖進行技術處理,把工業中心和工業基地做成閃動,使學生觀察更清楚。

學生準備:以《我的小天地》為題照出自己居室的工業產品相片。

【教學過程】

教學引入:提問學生上學使用的交通工具或學習用具,使學生清楚工業產品是由眾多的工廠生產的。被稱為工業部門。

觀察圖“什麼是工業”,瞭解工業生產的過程。

小組討論:各組拿出《我的小天地》照片,説出工業產品之間的聯繫,體會工業產品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教師總結:利用插圖,説明工業對各行業的重要作用,查找數據證明工業是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理解工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觀察圖“我國工業的分佈”,在教師引導下説出工業的分佈特點:沿海、沿河、沿鐵路線,瞭解四大工業基地的分佈。

引入:同學們,今天早上來上學,我們都使用了什麼交通工具?這些交通工具時哪生產的?

學生:自行車、汽車。工廠生產。

教師:當然,我們同學還知道許多的工廠,如:化肥廠、鋼鐵廠、拖拉機制造廠等。有眾多的工廠組成的部門,我們稱為工業部門。工業部門是國家經濟發展中的重要部門。今天我們要了解我國工業的分佈與發展。

課題:第三節工業的分佈與發展

教師:請同學們打開教材,觀察圖“什麼是工業”,有三幅圖片。看一下這三幅圖片都説了什麼。

學生:依據圖片説明回答

教師:請同學討論三幅圖片之間有什麼聯繫?

學生:回答略

教師小結:

第一幅圖:通過挖掘、開採、提取的方式,可以從自然界獲得煤、鐵、石油等礦產資源,還可以從自然界取得棉花、木材等資源。即從自然界中挖掘、開採、提取工業原材料是工業生產的一個環節。

第二幅圖:對原材料進行加工

第三幅圖:在原材料加工的基礎上再加工成產品。

這就是工業的生產過程,工業能給我們提供許多工業產品。(出示一張鋼鐵工業圖片)以鋼鐵工業為例,鋼鐵材料可以加工成那些工業產品?

學生:拖拉機、建築鋼筋、汽車、精密機牀、儀器儀表、火箭等。

教師:請同學閲讀教材插圖中“農民、建築技術人員、研究員、軍人”所講語言,體會工業產品對國民經濟的重要作用,並進行小結。

工業可以提供一些經濟發展的基礎產品,如拖拉機、建築鋼筋、汽車等,還為科學研究、國防提供許多高精尖產品,如火箭中的特種鋼材。看來工業產品對農業、城市建築、科學研究、國防等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支持作用。

教師:工業生產與我們同學的學習和生活有什麼關係?

同學:小組討論——各組拿出《我的小天地》照片,説出工業產品之間的聯繫,體會工業產品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請一位同學做代表介紹她的小天地中都有哪些工業產品(學生作品在大屏幕上顯示出來)。

學生代表介紹:

《工業與我們的生活》

相信,每位同學都有自己的小天地,我當然也不例外。這幅圖是我的小天地。認為它像一個工業的展覽室。這裏面有:雙人牀、電腦桌、窗户、寫字枱衣櫃和門。今天,我為大家介紹的是“寫字枱”。

它的桌面是由木材製作的,來自於木材廠;表面的塗料來自於顏料廠;大家都知道抽屜是可以前後拉動的,這種可以前後拉動的物制是金屬片製作成的拉軸,來自於金屬廠;桌子部件的玻璃板、燈、蠟燭等物質的支座用了彈簧平衡來自於彈簧廠;還有平行的連接導軌和可以調節的底架它們都來自於鋼鐵廠。電腦桌、雙人牀、衣櫃和門也都同樣是在各種各樣的工業努力下產生的。由此可見,在我們的房間中有各種工業品,我們的生活與工業是緊密相連的,它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可以説沒有工業品,也就沒有我們現在優越的生活環境,它給我們帶來了快樂和便利。

教師:看來我們的生活、學習也離不開工業產品。

總結:工業是各行各業經濟發展的有利保證,也不斷促進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工業在國民經濟中處於主導地位,是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因此我們要大力發展工業。(注:教師可查找一些工業數據,用來説明工業是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使學生更能夠理解工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教師:我國的工業分佈特點如何?請同學觀察圖《我國工業的分佈》,説出我國的工業中心和主要工業基地的分佈特點。(建議:在課件中對地圖要進行加工,可以把工業中心和主要工業基地做成閃動,使學生觀察更為清楚。同時可把主要工業基地後面隱含各區的詳細地圖,為下節課分析工業基地發展的有利條件做準備。)

學生:觀察、討論、歸納主要分佈在東部地區,特別是沿鐵路線、沿海、沿長江分佈。

教師總結:通過觀察,同學們瞭解了我國工業分佈的特點,特別是知道了我國有四大工業基地,請同學在地圖上確認它們的位置,下節課我們要重點分析四大工業基地的發展優勢。

教學反思:

學生使用着許多工業產品,但對工業生產卻十分陌生。為了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工業生產過程,在教學中應儘量多的舉出學生生活的實例,調動學生更高的積極性。這樣學生在小組活動中才能開動腦筋,較好的體會工業生產及產品間的聯繫。

國中地理教案 篇5

[課標要求]

1、在地圖上找出秦嶺、淮河,並説明秦嶺—淮河線的地理意義

2、運用地圖指出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青臧地區四大地理單元的範圍。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在地圖上識記秦嶺—淮河線的位置

2、根據已學的知識,説明秦嶺—淮河線的地理意義

3、運用地圖指出我國四大地理單元的位置。

4、培養學生利用地圖,分析地理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組內的討論探究,培養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的習慣;通過必答和搶答的形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認識我國遼闊的美好河山,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

[教學重難點] 秦嶺—淮河線的地理意義

[教學方法] 利用多媒體的輔助工具,啟發引導學生利用地圖分析地理問題

[學習方法] 討論法、讀圖分析法

[教學準備] 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由《晏子使楚》這篇課文中的“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的這句話提出為什麼?從而引出秦嶺—淮河一線這一重要的地理分界線。

一、秦嶺—淮河的位置

(一)認識秦嶺—淮河的位置設計了以下4個問題:

1、根據地圖請你説説秦嶺的走向?

2、淮河的流向是自 至 。

3、目前淮河的河水大部分經 注入東海。

4、圖上填注秦嶺—淮河經過的省級行政區

5、判斷下列,位於秦嶺—淮河線以南的有哪些?

A、湖北 B、山東 C、江西 D、山西 E、河北 F、浙江

(第1、2題為讀圖基礎題;第3題為知識拓展題;第4、5題既複習了省級行政區的分佈,又為進一步明確位置奠定基礎)

(二)、介紹秦嶺和淮河

1、介紹秦嶺:學生看景觀圖並閲讀課文材料

2、介紹淮河:學生在閲讀材料後,完成下列問題

A、黃河奪淮入海是怎麼回事? 黃河水改道淮河,流入海洋

B、黃河奪淮入海後,淮河成為“害河”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黃河攜帶的泥沙,沉積在淮河的河道中,使淮河水流不暢

二、秦嶺—淮河線的地理意義

1、從複習我國一月平均氣温圖、温度帶的分佈、我國年降水量的分佈、乾濕地區的分佈、水資源的分佈,加深對秦嶺—淮河線地理意義的理解。( 0℃、暖温帶和亞熱帶的分界線;800mm年等降水量線、半濕潤區和濕潤區的分界線。)

2、課本P76活動

3、課本P77活動

1955年1月發生強寒潮時,秦嶺北側的西安最低氣温為-20.6℃,秦嶺南側的安康最低氣温為-7.6℃。請你解釋兩地氣温差異的形成原因?(由於秦嶺的阻擋,冷空氣的影響,在秦嶺南側減弱。)

4、秦嶺—淮河一線南北的差異

秦嶺—淮河一線南北的差異 (競賽)

秦嶺—淮河一線南北的差異(拓展)

綜上所述: 秦嶺與淮河是我國東部重要的地理界線。在它的南北兩側,自然環境、地理景觀和居民的生產生活習慣有顯著的差異。(課本P77)

三、四大地理區域 (課本P78活動)

看一看下列山脈是哪些地區的分界線。並用線連接起來。

陰山 第二階梯與第三級階梯

太行山 季風區與非季風區

秦嶺 南方地區與北方地區

課本P79活動根據課本閲讀材料,用直線將下列地理事物合理地連接起來。

沙漠廣佈

東南半壁 農耕為主

牧業為主

西北半壁 人口眾多

四、課堂小結及課後反思:

國中地理教案 篇6

本課時學習目標或學習任務

1、運用地圖説出我國的地理位置及其特點;

2、瞭解我國領土範圍,記住我國的面積;

3、在地圖上指出我國的鄰國和瀕臨的海洋,説明我國既是陸地大國,也是海洋大國;

4、通過在圖上量算我國東西兩端的經度差、時區差,南北兩端的緯度差,培養學生讀圖、析圖的能力;

5、通過多我國遼闊的國土、優越的地理位置的教學,對學生進行熱愛祖國、保衞祖國、建設祖國的愛國主義教育。

本課時重點難點或學習建議

重點:讓學生掌握我國地理位置的特點,並進一步是學生學會分析與評價一個國家或地區地理位置的方法;

難點:本節教材涉及的地名的空間觀念的建立。

學習要求或學法指導

學習過程

自學準備與知識導學:

1、半球分界線;

2、經緯度的判讀。

一、課件打出謎面,讓學生大聲朗讀兩遍,朗讀時注意紅色的字,然後猜出謎底

(過渡)説明八年級學習中國地理

二、聽歌曲、觀祖國自然風光和祖國發展成就等圖片。老師同時帶有感情色彩朗讀課本序言,從而導入新課

(過渡)瞭解了我國的海陸位置、緯度位置,讓我們在看看其他幾個國家的位置,教師展示課件

(過渡)今天就讓我們走進中國,瞭解中國的位置。

(一)偉大的祖國

活動1:學生分組討論總結中國的半球位置、海陸位置、緯度位置,展示討論結果,教師總結。

活動2:對比分析我國海陸位置、緯度位置的優越性。學生分組討論,教師巡迴做適當提示。讓小組代表發言總結。

(二)遼闊的疆域

活動3:通過找出我國四至點及量算東西南北跨度,説明我國疆域遼闊。教師展示課件,師生共同完成。

活動4:完成課本P3活動題②、④並想一想除此之外,冬季我國南北跨度大還可能會出現什麼現象?東西跨度大還可能會出現什麼現象?教師對學生討論後的結果儘可能的給與充分評價並進行總結。

(過渡)我國南北季節的差異、東西晨昏的差異有如此之大,是因為我疆域十分遼闊展示各國領土面積比較表,説明我國陸地總面積約960萬平方千米,居世界第3位。

(過渡)我國不僅陸域廣大,而且也是世界上海洋大國之一.

活動5.讀課本P4第二段,完成課本活動題①、②並填空白圖。教師適當補充領海、內海內容,説明我國海域遼闊,是世界海洋大國。

(三)眾多的鄰國

(過渡)我國不但有遼闊的疆域,而且也有眾多的鄰國

活動6. 讀課本1-5圖完成下列問題

1.按逆時針方向,自東向西找出我國陸上鄰國。

2.從北向南找出與我國隔海相望的國家。

3.在下圖上填出我國的鄰國。

師生共同完成,説明我國鄰國眾多。

三、課堂小結

第一節 中國的疆域

一、偉大的祖國

半球位置:東半球、北半球

緯度位置:大部分在中緯度地區

海陸位置: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

二、遼闊的疆域

1.領土四至點

最北——漠河以北何龍江主航道中心

最南——曾母暗沙

最西——帕米爾高原

最東——黑龍江與烏蘇里江的匯合處

2.疆域遼闊

1)陸地總面積約960萬平方千米,居世界第3位.

2)海域遼闊,大陸海岸線長達18000多千米,自北向南: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島嶼眾多,管轄海域面積約300萬平方千米。

三、眾多的鄰國

評價中國地理位置的優越性,由教師分析總結並説明對地理位置評價的一般方法。

猜謎語是為了提高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求知慾,產生了解中國地理位置的熱情;聽歌曲、看圖片使讓學生感受祖國的日益強大,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激發學生愛國熱情。

小組討論代表上台交流展示,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參與意識。學習成果的展示,大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培養學生善於思考問題、分析問題的習慣、提高對地理事物的分析評價能力。

培養學生從地圖中善於獲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提高學生獲取信息、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加深學生對我國領土的影響,增強民族自豪感。

培養學生養成自學的習慣。並檢測效果。

強化學生識圖記圖的能力,幫助學生建立地理空間概念。

複習鞏固,再現知識點,也作為學生學習效果的反饋,為以後教學提供參考。

培養學生分析歸納問題的能力和對一個國家或地區地理位置特點的分析評價方法 。

練習檢測與拓展延伸:

做《練習冊》相關練習。

*通過與小組夥伴交流測試題/或教師核對答案.給自己打分: 分。

*本節課,在學習興趣、學習狀態方面,你給自己的評價等級是: (優/良/一般/差) 學生當堂獨立完成。

課後反思或經驗總結:

1、本節課注重引導生抓本節課的重點來教學:1、中國在世界上的位置;2、遼闊的疆域(分別從巳至點、陸地面積、海洋麪積、陸上鄰國和海上鄰國等方面來分析);

2、注重突破難點:採用引導生看圖識別的方式來學習,既培養生掌握看圖的方法,又突破了教學的難點。

國中地理教案 篇7

一、分析本課在地理教學中的位置

本節課放在九年義務教育三年制初級中學教科書第一冊的第一節,是為學生從國小階段向中學階段轉換而設置的銜接課。通過給學生講解有趣的地理現象和人地關係方面的地理趣味知識,以增強學生對地理學科的重新認識,提高學生上好地理課的自覺性,使學生逐步養成熱愛地理科學、鑽研地理科學的良好風氣。

二、分析教學對象

學生由國小升入國中,由於環境的巨大變化,往往給心理上造成了不適應。為了扭轉這種情況,除社會、家庭、學校採取一系列針對性的措施外,作為地理教師也應從心理學、教育學、地理教學法上入手,從這節課開始就使學生認識地理與社會環境的關係,教育他們認識地理在國民經濟建設中的巨大作用。

三、分析教材內容

1.教學目標:

①使學生了解學習地理的內容和意義,從而激發學生主動學習地理的強烈慾望和興趣。

②引導學生懂得學習地理課的方法,為學生學好地理課指出正確的途徑。

2.知識結構(如下表)

3.教學重點 介紹學習地理的內容和學習方法。

4.教學難點 教師要用“磁性效應”強烈地吸引住學生,使學生有效地掌握學習地理的方法。

5.教學思路 ①採用提問、講解、讀課文等綜合方法,啟發學生積極思維。告訴學生,學習地理與人們生活的關係,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②通過“想一想”,利用彩色圖片、地圖冊、電化教學等教學方法,演示一些有趣的地理現象,讓學生初步掌握從5個方面思考的學習地理方法。③課後組織課外地理興趣小組。從課外閲讀、看電視、看電影、聽廣播中增加地理知識的學習。辦地理小專刊、黑板報。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地理課外興趣小組。

6.課程類型 閲讀欣賞課。

7.課時安排 1課時

8.教具準備 ①自制本課知識結構圖。②自制學習地理五步法圖表(貼在教室)。③收集有趣的地理知識圖片2~3張。

9.學具準備 課本、地圖冊、填充圖、紅藍鉛筆。

10.組織教學(3分鐘)

四、教學過程

1.教師用信任的目光,將學生看一遍,然後充滿激情地向學生講道:“寧靜的夜晚,我們看到天空密密麻麻的星星,它們每一個都像地球一樣,甚至比地球大得多,滿天的星星組成了龐大的銀行系,銀河系外面還有更大的河外星系。地球僅是銀河系內的一個成員,太陽系裏的一顆行星。如果説,河外星系就像我們的學校,銀河系就像我們的班級,太陽系則是班上一個小組,地球就是我自己”。我們今天就學習地理課第一節‘學習地理 認識人類之家’板書課題。

2.講授新課

①為什麼要學習地理(13分鐘) 我們生活在地球上,但對地球的真正面目還認識不清楚。例如,我國“現代地殼運動和地球動力學研究”測量出我國大陸每年向東偏南運動8毫米;科學家預言地球軌道正面臨隕石進入的高峯期,美國科學家自1994年開始利用衞星控測隕石突破大氣層後的軌跡;我們附近的小造紙廠給我們環境造成的嚴重污染。這些問題都是地理課中要研究的問題。教科書中講了7個地理學中學生們最感興趣的問題,同學們分成小組討論一下,就可以對這些問題作出正確的回答。

教師板書7個問題將在地理課本中的那些章節詳細講解:地球運動──氣候──地形──地殼運動──資源的利用及工農業生產──人口分佈──環境保護等章節。

教師小結:地理課的內容遠比這些問題廣闊的多,中國的、外國的、本地的,同學們在國中、高中、大學的地理專業學習的內容都有很大差別,學習研究的目的都是瞭解認識人類之家,讓人們在地球上生活得更好。

②看彩圖,想一想我們生活中的地理知識(8分鐘)

引導學生看彩圖:火山噴發

東方明珠香港圖片

國中地圖冊

讓學生想一想:舉例説明地理知識在我們生活中的用途。“旅行、書報、看電視、天氣預報、築路、治理環境等等”

③怎樣學好地理(13分鐘) 教師將學好地理應思考的5個方面貼在黑板上引導講解。學習什麼內容──在什麼地方──是什麼原因──同人類有什麼關係──用什麼方法處理好人類同自然環境的關係。

學會閲讀地圖,掌握繪製地理圖表的技能,初步形成觀察自然和社會環境的能力。

引導組織地理課外活動,積極參加課外活動小組,辦地理小專刊,收集地理自然景觀圖片等,以豐富自己的`地理知識和才智,啟發探索大自然的奧祕和興趣。

④地理小遊戲(3分鐘) 話説世界稀奇事。活動內容始終圍繞地理題材,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3.課後小結(5分鐘)

講地理科學的發展前景。培養熱愛“人類之家,建設人類之家──地球”的遠大情懷。

國中地理教案 篇8

一、教學目標設計

1.瞭解農業的主要部門、農業的重要性、我國農業分佈的差異。

2.學會用網絡查閲資料,能夠進行信息的分析與綜合。3.培養識圖能力。明確因地制宜發展農業的重要性,增強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識,同時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二、教學內容及重難點分析

八年級學生對地理知識已有所瞭解,有一定的讀圖能力,在教學中,應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其“自主-協作”的學習習慣。農業是很重要的生產部門,但要受自然條件、社會經濟條件等因素的影響,通過本課學習讓學生了解我國的農業分佈情況,更重要的是要樹立因地制宜發展農業的觀念。

重點:農業在我國地理分佈上的差異。

難點:理解農業分佈差異的原因。

三、教學模式

這節課是基於局域網絡下的“學”與“教”,上網查閲着力於培養學生自主協作學習和動手動腦的能力。教學過程中通過人機交互、生生交互、師生交互開展教學活動。《因地制宜發展農業》“合作-探究”教學模式,如下。

四、教法設計

本節課利用網絡,採取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方式,讓學生動手動腦,實現知識的落實。

五、教學過程設計

授課程序教 師 活 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網絡應用分析導課“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都和農業有關,説明自古以來,人們都非常重視農業。回憶。複述。創設情境,引起興趣。新課探究(過渡:農業與我們有怎樣的關係呢?板書課題)我們先來談談農業與我們的關係。

(一)農業與我們〖明確〗我們的吃、穿、用都來自農業。什麼是農業?農業的主要部門有哪些?發展農業有什麼意義?(教師小結)學生閲讀課文後舉手回答。發揮學生的觀察力,培養表達力。過渡:我國的農業是怎樣分佈的呢?

(二)我國農業的地區分佈1.我國的種植業分佈在哪裏?以種植什麼作物為主?為什麼這樣分佈,與什麼有關係?2.畜牧業主要分佈在哪裏?畜牧業的分佈與降水有怎樣關係?我國有幾大牧區?都有什麼著名的畜牧品種?3.我國的林業主要分佈在哪裏?屬於什麼地形區?降水情況怎樣?屬於什麼乾濕地區?4.我國漁業是怎樣分佈的?我國淡水漁業最發達的地區是哪裏?(教師評價、小結)〖明確〗表現為東部與西部、南方與北方的差異。

上網查詢,把全班分成四個大組,每組查一個問題。師生互動。在教師指導下,進行自主學習,培養合作、交流的精神。培養學生歸納問題的能力。把範圍大的事物縮小化。創設視覺平台。分析我國的農業為什麼這樣分佈。(師生互動共同完成)學生思考、回答。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反饋練習

課本活動1(教師指導並評價) 學生讀圖分析、填圖。訓練讀圖能力。

課本活動2(教師指導並評價)學生思考、分析、作答。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瞭解影響農業的因素除了氣候、地形之外還有海拔。小結師生共同回顧。查漏補缺,重申重點,進行愛國教育課外作業設計十年後理想農村的圖畫。創設學生大膽設想的平台。

六、板書設計

因地制宜發展農業(一)

農業與我們 (二)

農業的地區分佈1.農業 1.種植業、畜牧業、林業和漁業的分佈

2.農業的主要部門 2.分佈特點

3.農業的重要性

國中地理教案 篇9

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教學目標 知識 與 技 能 讓學生知道地球是個不規則的球體,地球與赤道的平均半徑以及赤道周長

過程與 方 法 通過設計探討地球形狀的滑動和相關事例,用簡單的方法證明地球的形狀

情感態度

價 值 觀 激發學生探索地球奧祕的好奇心和學習地理的興趣,體驗到科學探究的方法,嚴謹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受到科學史和辨證唯物主義的教育。

教學重點 地球的大小

教學難點 地球形狀的認識

教學具器材 地圖

導 學 過 程 批 注

(一)新課引入

課前:[歡迎畫面]自制歡迎畫面:世界地圖和一個小姑娘探究頭像及歡迎詞:歡迎你進入地理知識殿堂!(製造一個研究地理學科的學術氛圍,利用文字和女孩頭像使氣氛嚴肅而不失親切。這對剛剛進入地理學習的學生來説很重要,他們有了被尊重的感覺,也激發他們熱愛地理科學,願意學習地理學科的願望。)

(二)新課講授

上課:歡迎大家進入我們的地理知識殿堂!作為一個地球人,你合格嗎?(老師親切地説,配合黑板文字進行。)

[合格地球人的考察]:(根據課堂內容,聯繫生活實際,設計1﹏5個有關問題,在考察學生的同事引入教學,下劃線處是連接內容。)

1、你觀察到的太陽、月亮、星星是什麼形狀的?

2、小時候你是否想過“地球是什麼形狀”的問題?

3、現在你認為地球是什麼形狀的?你能舉出相關事實進行説明嗎?

4、你怎樣用數據描述籃球的大小?地球的大小呢?這些問題可以指定學生回答,也可以大家討論回答,回答的過程就是談話過程,是師生交流過程,學生討論過程,也是從生活昇華到科學的過程。讓學生體會到地理知識來源於生活,地理學科研究的是生活中的地理。

問題1:太陽是圓的,稍加引申,可以得出太陽是球形的結論;月亮看起來不同時間形狀不一樣,實際上也是球體,至於為什麼不一樣,有的學生也許能夠説出來,説不出來也不要緊,告訴學生以後我們會研究;星星是點狀的,其實也是球形的,只是因為離我們太遠,就縮小成點了……

問題2:實話實説,鼓勵學生多思考,多觀察。

問題3:球體,這點學生已經知道,為什麼呢?不同學生獲取這一概念的來源不同,可以任由他們敍説,重在激發興趣,提高學生參與意識。

追問:如果只是根據你觀察的現象,你認為地球是什麼樣的?平的……古人也和你們有同樣的想法,圍繞地球的形狀問題,不同地區、不同階段的學者曾經提出過不同的主張。下面我們瞭解一下人們對地球形狀的探索過程。

引申總結:哪些證據可以説明地球是一個球體?

1、海上帆船——大地不是平的,登高望遠——大地不是平的。2、月食——地球也是圓的。

3、麥哲倫環球航行——證實地球是個球體。

學生朗讀《麥哲倫船隊的環球航行》,根據人們對地球形狀的探索過程請同學們談感受,各抒己見,引導學生明白下列道理:

●科學是經過人們的不斷探索,不斷積累而來的,今天認為正確的真理,明天也許就會……所以我們要相信科學但不迷信書本,要敢於質疑並勇於證實之。

●科學技術的發展,為我們提供了進一步接近自然的工具,使我們對地球的認識更設更正確。

●追求真理很多時候要以付出生命為代價,讓我們向為真理獻身的勇士們致敬!

4、地球衞星照片——證實地球是一個球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

問題4、用手可以比畫出籃球的大小,可要用數據説明,就要用到數學知識,根據學生已有的數學知識,應該能夠回答出用半徑就可以求出籃球體積的方法。地球大小的計算方法同理。

分組活動,完成書中第11頁要求填寫的內容。

教師給出準確的地球周長和地球赤道的平均半徑等數據,並通過以下形象的説法讓學生體會到地球的“巨大”;假如我們乘坐每小時飛行800千米的飛機,沿着赤道繞地球飛行一週,得用50個小時。地球的表面積是5.1億平方千米,這個面積相當於53個我國領土(960萬平方千米)那麼大。

二、小結

這節課你學到了什麼知識,有什麼收穫?先有學生來説,老師最後總結。

板書設計 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一)地球的形狀

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

(二)地球的大小

地球是一個巨大的球體

赤道周長:約4萬千米 赤道半徑:6378千米

極半徑:6357千米

地球的平均半徑:6371千米

作業設計 複習

小結

國中地理教案 篇10

【教學內容】第三節 地圖(地形圖的判讀)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初步學會在等高線地形圖上識別地勢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緩;學會繪製等高線圖的方法;能在等高線圖上識別山峯、山脊、山谷等;在地形圖上識別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山谷等;初步學會繪製地形剖面圖。

過程與方法:通過閲讀等高線圖,學生識別常見的地形名稱;通過動手製作地形模型,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小組的合作精神。

【教學重點】等高線形態與地勢高低、坡度陡緩的關係。

【教學難點】在等高線圖上識別地形種類。

教學方法】合作探究式、討論法。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中國地形圖

課時安排】三課時(第2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大屏幕播放高原、山地、平原等自然景觀的畫面。

同學們看到地球表面有高原、山地、平原等地理事物,而我們畫的地圖是平面的,如何在平面上表示地形的高低起伏呢?

學生討論,得出對這一問題的初步判斷

二、地形圖的判讀(板書)

屏幕出示一幅等高線地形圖,學生觀察,教師説明:“地圖上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就是用繪製等高線來表示的。”那麼,等高線是怎樣繪製出來的呢?

指導學生閲讀課本圖1.27,同學們觀察圖中甲點的高度有哪兩個數據?單位?有什麼區別?

總結:甲點以海平面為標準計算為1500米,這叫海拔。甲點以乙點為標準計算為1000米,這叫相對高度。

提問:那麼,什麼是海拔和相對高度?

①海拔指地面某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

②相對高度: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地點的垂直距離。

1、海拔和相對高度(板書)

指導學生觀察課本中的圖1.28“等高線示意圖”及等高線的模型,討論總結等高線的繪製方法。

講述:以海平面為起點,測出地面上各個地點的海拔,把它們填注在地圖上,然後在地圖上把海拔相同的點連接成線,這就是等高線,每條等高線上都標有高度,單位是米。

拓展:由此而推,什麼是等深線?(學生讀書作答)

2.等高線 (板書)

在等高線地圖上,如何判讀地面的高低和地形起伏?

學生合作探究,以小組為單位討論説出:只要填出地面各點海拔,就可比較各點的高低。

總結:在等高線圖上,不僅可以判斷各地點的高低,還可以根據等高線的分佈情況判斷地形起伏和坡度的陡緩。

學生觀察圖1.28等高線示意圖,看看左右兩個山坡的陡與緩?並判斷坡度的陡緩與等高線的分佈有何關係?

確定:坡陡的地方等高線密集;坡緩的地方等高線稀疏。

讓學生觀察課本圖1.29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線示意圖,從圖可見,不同部位,等高線和形態的差別很大,怎樣在等高線圖上判讀這些地形呢?

學生總結教師補充:等高線彎向海拔低處為山脊,反之為山谷:兩個相鄰山頂之間是鞍部;等高線重疊處為陡崖。

指導學生讀圖1.30,觀察分析設色地形圖的着色規律,從而得出:在不同等高線之間着上不同的顏色代表不同地形的圖即為分層設色地形圖。

3.分層設色地形圖(板書)

出示“中國地形圖”指導學生分析不同的着色:藍色代表海洋,黃色代表高原、山地和丘陵,綠色代表平原,褐色為山地,白色表示雪線以上的部分。

[學生活動]指導學生分組討論,合作完成課本P17活動。

根據等高線地形圖和分層設色地形圖,通過分析能判讀出各地的高低狀況。而如何能夠一目瞭然地看出各地的起伏狀況呢?這就需要觀察地形剖面圖。

4.地形剖面圖(板書)

學生同桌合作,完成課本P18活動3。先了解繪製方法,再觀察繪完部分,然後自己動手繪製完整。

總結:地形剖面圖能直觀表示某條線上地面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緩。

三、小結

指導學生先組內交流,再派代表在班上總結: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都獲得了哪些知識?

學生小結所學知識

【板書設計】

【教學後記】可取效果:以探究式活動為主線,以練習為輔助,圖文並茂,化 抽象為形象,直觀生動地解決難點問題。

不足之處:由於本課內容多,難度大,在環節設計上欠完美。

第一章 地球和地圖

(第8時)

執教人:唐素芳 執教班級: 七(1)(2)

【教學內容】第三節 地圖(從地圖上獲取信息)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記住地圖上依據經緯線或指向標辨別方向的方法;記住一些常用的圖例;能在地圖上依據經緯線或指向標定方向;初步具備在實際生活中運用地圖的能力,如辯方向、查找地理事物等。

過程和方法:引導學生能夠在地圖上依據經緯線和指向標等確定方向,通過辨別方向、查找地理事物等活動培養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運用地圖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使學生系統掌握地圖的使用方法,使學生對地圖產生親切感,從而在今後的生活和學習中主動地使用地圖。

【教學重點】地圖方向及地理事物之間的空間位置關係的判別。

【教學難點】地圖方向及地理事物之間的空間位置關係的判別。

【教學方法】分組討論法,合作探究法

【教學準備】投影片、掛圖;

【課時安排】三課時(第3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投影表格

針對表格內容,能夠進行比例尺形式的換算和大小的比較並回答。

2.地圖基本要素包括哪些?

上節課我們已學習掌握了三要素之一:比例尺,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剩餘的2個問題:方向和圖例。

二、從地圖上獲取信息

1、投影:“日本圖”指導學生分組討論課本P15活動1的三個問題。

小組內討論並回答:

(1)經緯: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2)先據經線定南北,再依緯線定東西,最後取綜合。

(3)學生在實物投影儀上展示所標三點的四個方向,Y在X東北方,X在Z西南方。

總結:在有經緯線的地圖上,要根據經緯線定方向,經線指示南北方向(近北極為北,近南極為南),緯線指示東西方向,(直線緯線左西右東;弧形緯線:據地球自轉(自西向東),箭頭為東方)。

經緯網定向法(板書)

不知同學們注意沒有,有的地圖畫有一箭頭,箭頭方向指示為北方,這個箭頭叫什麼?(指向標)

小結:在有指向標的地圖上要依據指向標定方向,即指向標指示北方。

2、指向標定向法

投影圖,學生思考:

(1)A在B什麼方向,A在C什麼方向?

(2)若圖中AB兩點間直線距離為24千米,請計算出該圖的比例尺。

學生討論後回答:A在B正北,A在C西北;先量得AB圖上距離是2.4釐米,比例尺為1:1000000或

指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並回答課本P15“活動2”

學生活動:科技園在學校的東方,農業實驗區在科技園區的南方,學校在火車站北方,火車站在科技園區的西南方。學校與農業實驗區的直線距離約為650米,從學校沿公路到科技園區,距離約是855米(四段公路圖距分別是0.6、3.2、1.6、0.3釐米)

提問:有的地圖,既無經緯網,又無指向標,如何定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3、一般定向法

拓展:我們生活在北半球,當你外出旅行迷路時,你怎樣確定方向?

學生小組討論回答:①白天:晴天據太陽定方向,據樹木定方向;②晴夜:北極星定方向;③房屋定向法(北半球,一般坐北朝南)

大家知道,地面上的景物在地圖上是用不同符號表示的(即圖例),並標註一些文字和數字註記,這些都是地圖的語言。

4、圖例和註記(板書)

請觀察圖1.24,看看一些常用圖例有何特點?你能記住一些嗎?

(提示學生注意分類觀察,找區別,如界線、交通線、城市、水庫和湖泊等。)

三、課堂小結

留2分鐘時間,由各小組的同學在組內交流,然後找幾名代表總結,通過本課學習,你都掌握了哪些知識?

【板書設計】

【教學後記】可取效果:在活動中學,在學中活動,注重知識的運用;針對性練習,便於及時發現問題,採取補償性教學;引進競賽激勵機制,活躍氣氛,調動積極性。

不足之處:對難點的突破及節湊的把握不準。

解決措施:加強理論學習,提升個人能力,並精心備課,合理安排內容的進度和難點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