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氣候的威力教案【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8.41K

氣候的威力教案【多篇】

氣候的威力教案 篇一

教育目標

(一)知識訓練點

1.瞭解南極惡劣的氣候條件及其對全球氣候的影響。

2.理清文章的説明順序,理解安排説明順序的依據。

3.弄清文章運用的説明方法及其作用。

4.體會説明文語言的嚴謹、周密。

(二)能力訓練點

訓練學生的概括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1.關注生存環境,做地球的主人。

2.樹立熱愛科學、獻身科學的志向。

(四)德育滲透點

領略大自然的神祕,感受作者為極地事業奮鬥不止的精神美。

學法引導

1.理清本文的説明層次。

2.結合課後練習,引導學生體會本文比喻句的説理作用。

3.總結本文的説明方法。

4.運用學過的地理知識理解南極影響全球氣候變化。

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重點:

1.本文重點説明的是什麼,用了怎樣的説明順序。

2.本文最突出的説明方法——數字説明及其作用。

難點:

有關海洋和大氣循環的科學知識。

解決辦法:

寓教於樂,化難為易,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具學具準備

投影儀,多媒體,有關南極的資料片。

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1.開展“我當小老師”的活動,讓學生自選自己理解最準確的一點知識,有理有據有序地給大家講解。

2.蒐集有關南極的資料。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導人新課

先用多媒體放映南極科學考察方面的材料,讓學生對南極有個感性的認識。然後請同學發言,談各自對南極的瞭解,對南極科學考察意義的認識。

{一)明確目標

1.熟讀課文,掌握表意凝練的詞語。

2.把握課文説明的科學知識。

3.理清本課的説明層次。

(二)整體感知

1.默讀全文,找出表意凝練的詞語,初步感知文章內容。

掌握下列詞語:

變幻莫測:變化很多很快,使人難以捉摸。

旦夕禍福:短時間內禍福降臨。旦夕,早晨和晚上。

防不勝防:要防備的太多,防備不過來。

談虎色變:比喻一提到可怕的事物連臉色都變了。

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外的喜事而特別高興。

漏洞百出:本文指天氣預報不周密的地方很多。

蛛絲馬跡:比喻查究事情根源的不很明顯的線索。

憂心忡忡:憂愁的樣子。

息息相關:一呼一吸相互關聯,比喻關係密切。

滅頂之災:指致命的災禍。

2.逐段細讀課文,找出每個語段的中心句,或概括出每個語段的主要意思。

(三)教學過程

1、學生討論歸納每個語段的中心句或概括出每個語段的內容。

第1段概括為:人類文明史是在與自身、與大自然的反覆較量中發展起來的。

第2段中心句:人類在與大自然的較量中,最直接、最經常的對手是變幻莫測的氣候。

第3段中心句:人類在到達南極之前,實際上並不真正瞭解氣候到底有多大的威力。

第4段中心句:人們把南極叫做“暴風雪之家”,或者稱之為“風極”。

第5段中心句:大風的直接後果是導致了南極極度的寒冷。

第6段中心句:南極的氣候變幻莫測。

第7段中心句:南極的氣候令氣象學家們喜出望外。

第8段中心句:氣象學家們來到南極後,發現這裏很可能藴藏着全球性氣候變化的關鍵性因素。

第9段內容:南極大陸對影響全球性氣候變化的三個關鍵性因素都有着很大的控制作用。

第10段中心句:南極冰蓋對於太陽輻射來的能量的變化是非常敏感的。

第11段中心句:南極冰蓋將太陽輻射到這一地區的能量的絕大部分都反射回去。

第12段中心句:南極冰蓋的存在和脹縮對全球性的氣候變化影響大。

第13段介紹全球性的海洋和大氣循環系統的形成。

第14段説明在全球性的海洋和大氣循環系統中,南極的控制作用要比北極大得多。

第15段中心句:南極對於全球性氣候變化的影響並不是以赤道為界的。

第16段是個過渡段,承接上文,“它不僅掌握着控制全球性風雲變幻的‘鑰匙’,”開啟下文,“而且還儲存着足以使大部分人類陷入滅頂之災的‘武器’!”

第17段説明如果南極冰蓋完全融化,人類將遭受滅頂之災。

2.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學生討論本文的層次結構:

討論明確: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説明人類在與自身和大自然的較量中發展,而與大自然最直接、最經常的對手是變幻莫測的`氣候,引起下文。

第二部分(第3~6自然段):説明南極惡劣的氣候在狂風、嚴寒和變幻莫測上的表現。

第三部分(第7-15自然段):説明南極氣候惡劣的原因及其對全球氣候產生巨大影響的三個因素。

第四部分(第16—17自然段):説明南極冰川對人類生存暗含着的危機——一旦完全融化,人類將陷入沒有耕地、工廠淹沒的滅頂之災。

(四)總結、擴展

教師在大家已有的概括經驗和概括能力的基礎上,和學生一起研討概括的方法。

概括是提煉、綜合的過程。把閲讀理解的內容用扼要的語言表述、確定下來,這就是概括。

抽象説明和綜合歸納是閲讀中常用的兩種概括方法。

1.抽象説明。

抽象説明,一般是自行組織語言對有關內容的性質、特點從高一個層次或某個既定角度所作的揭示。

正確使用抽象説明的概括方法,關鍵在於正確理解有關內容的本質。

辨明事物本質的簡單方法,就是判斷一下有關語句談的是哪方面的問題。能弄清楚這一點,對事物本質就有了一定的理解。

2、綜合歸納。

對於比較複雜內容的概括,或是在較大範圍裏完成概括,往往運用綜合歸納的方法,即把若干要點合併或把共同之處歸納起來加以説明。平時所説的“提取中心句”,所進行的常常是這類概括。

綜合歸納的方法,是首先明確有關的若干要點,然後把它們綜合起來。這種綜合,可以是把幾個要點羅列相加,但經常需要對其共同之處加以提煉。

閲讀各種文章都離不開這種概括方法。全面概括作品內容,升入挖掘作者的思想觀點,提煉主題,分析人物形象,把握社會背景,一般都需要反覆綜合歸納。

3.進行概括的注意事項。

首先注意對範圍、層次的分辨;其次要注意用語確切。

佈置作業

第二課時

導入新課

每天晚上坐在家裏看天氣預報節目,只短短几分鐘就對全國各地的陰晴冷暖瞭如指掌 。這是我們常會歎服氣象科學的發達,一改古人感喟的“天有不測風雲”而為“天下風雲可測”了。上節課讀《氣候的威力》,我們初步瞭解到南極氣候對全球(包括我國)氣候的巨大影響。本課繼續研討有關問題。

(一)明確目標

1.把握本文重點説明的內容:南極對全球氣候形成影響的幾個因素。

2.理清説明順序,品味本文語言特色。

3.本文在説明的過程中,列舉了大量數字,有何作用。

(二)整體感知

請出6—8個學生,把自己對本文知識理解最準確、瞭解最多的地方,擴展整理後,講述給大家聽。請大家作評委,對他們講述的準確性、條理性和運用説明方法、詞句表達等多方面做出評判,評出優劣。

(三)教學過程

1.你認為本文重點説明的內容是什麼?

討論明確:

本文重點説明的是南極氣候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這種影響有三個因素:一是南極冰蓋對於太陽輻射來的能量的變化是非常敏感的。二是南極冰蓋將太陽輻射到這一地區的能量的絕大部分都反射回去。三是南極對全球的海洋和大氣循環系統控制作用極大。這與影響全球性氣候變化的三個關鍵性因素有關,這三個因素分別是地球從太陽所吸收的能量的變化;從地球表面反射回太空的能量的多少;大氣對流和海洋環流的相互作用。南極大陸對這三個關鍵性因素都有着很大的控制作用。

2.從本文的寫作思路人手,研討本文的説明順序。

學生討論明確:

本文從人類的文明史是在與人類自身、在與大自然的反覆較量中發展起來的這一科學論斷人手,告訴讀者人類在與大自然的較量中最直接、最經常的對手是氣候,而且南極的氣候尤為突出。這就自然地引出對南極惡劣氣候的介紹:風速常常可達55.6米/秒,有時甚至可達300多千米/小時!氣温最低記錄是—94..5℃。有時暴風變幻莫測,常常出人意料,防不勝防。所以南極氣候的威力令人談虎色變。這就引起人們對南極氣候成因和南極氣候對全球氣候影響的極大關注。接着説明影響全球性氣候變化的三個關鍵性因素:一是地球從太陽所吸收的能量變化;二是從地球表面反射回太空的能量的多少;三是大氣對流和海洋環流的交互作用。而南極大陸對這三個關鍵因素都有很大的控制作用。,其體現在:

首先,南極冰蓋對於太陽輻射來的能量的變化是非常敏感的。列舉科學家們通過大量觀測結果估計的數字為證。其次,南極冰蓋的存在就像是在地球的表面安裝了一個巨大的反光鏡,將太陽輻射到這一地區的能量的絕大部分都反射回去。而且南極冰蓋季節性的脹縮又把上述的這種效應放大了。這是一種至關重要的制約因素。還有,南極還是全球性大氣和海洋環流的中心,它對全球氣候的影響並不是以赤道為界的,北半球夏季的環流形勢以及中國夏季的降水多少和温度狀況,都與前期南極大陸的温度狀況存在着遙相呼應的相關性。至此,將南極掌握着控制全球性風雲變幻的“鑰匙”的奧祕解開了。隨後又提到南極巨大的固體冰蓋對於人類的生存暗含着某種危機,使讀者愈加關注南極的方方面面。

綜上所述,本文從南極氣候惡劣的現象人手,分析説明其本質原因,這是一種邏輯順序。

3.本文的説明方法,除了舉例子、打比方、作比較,還列舉了大量的數據。數據説明涉及到哪些方面的知識,起了什麼作用?

討論明確:

(1)南極風狂,對人類的生存是一種嚴重威脅:“12級颱風的風速不過是32.6米/秒”,南極“風速常常可達到55.6米/秒,有時甚至可達三百多千米/小時”——對比列舉的數據足以讓讀者明白南極被稱為“風極”的原因。

(2)“1960年8月24日……—88.3℃的極低温度”;

“1983年7月21日……—89.6℃的低温”;

“1967年……—94.5℃的最低氣温”。

——南極的極度寒冷在一連串的數字面前顯示得很清楚。

(3)“科學家們……估計,如果太陽輻射出來的能量減少1%,南極冰蓋就會往外延伸1100千米,這將導致地球表面的温度下降5℃,……而如果太陽輻射出來的能量減少1.6%,則整個地球就將被冰層所覆蓋,……——充分説明南極冰蓋對於太陽輻射來的能量的變化敏感的程度。

(4)“南極大陸95%以上的面積都為冰川所覆蓋,全球95%以上的永久性冰川都儲存在南極,這些冰川佔全球淡水總量的72%”——由“具有誘惑力的數字”説明南極冰蓋對人類生存暗含的危機。

(5)“地球上有三分之二以上的人口生活在沿海80千米範圍以內的地區。而在16個1000萬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中,有13個是沿海城市。因此,如果南極冰蓋完全融化,地球的海平面將會上升60-70米,這將使全世界90%以上的大城市都被淹沒,成為水下宮殿。”——清楚地説明了南極“儲存着足以使大部分人類陷入滅頂之災的‘武器’!”

此外,還有舉例説明中所兼有的數字説明。

經過歸納分析可知,數據本身缺乏形象性,但讀者能從數據上去想像,能既科學又具體地感知被説明的事物。

(四)總結、擴展

1.課文開頭説:“自從人類來到這個世界上,就一直面臨着兩種挑戰,一是來自人類自身,一是來自大自然。”試聯繫你熟悉的人類破壞環境的事例,談談對這句話的理解。

2.研討下列加重詞語的作用,談談你從中意識到了什麼。

(1)人類在到達南極之前,實際上並不真正瞭解氣候到底有多大的威力!

(2)這樣的風速對於人類的生存來説,無疑是一種嚴重的威脅。

(3)在這樣的氣温之中,一塊鋼板掉在地上就會摔得粉碎,一杯熱水潑到空中落下來就變成了冰雹。在這種條件下,人類的生存將會受到多大的威脅就可想而知了。

(4)它不僅掌握着控制全球性風雲變幻的“鑰匙”,而且還儲存着足以使大部分人類陷入滅頂之災的“武器”!

(5)如果南極冰蓋完全融化,地球的海平面將會上升60-70米,這將使全世界90%以上的大城市都被淹沒,成為水下宮殿。到那時,全球的陸地面積將會大大減少,耕地面積幾乎為零,工廠淹沒,那將是一種多麼可怕的情景!

3.我國的氣候變化受南極影響因素是什麼?這説明了什麼?

4.南極有如此惡劣的氣候,科學家何以紛紛前去進行科學考察?你有什麼看法?

提示:

1.人類本身:大氣污染、濫砍亂伐、獵捕野生動物等。

2.這些詞語帶給讀者很大震動,令讀者結合文章所説明的事理,去思考人類賴以生存 的環境問題,進而探索科學知識,解開更多的疑團,關注自身在自然界中趨利避害的方法。

3.“中國氣象學研究家研究發現,南極地區積雪量的多少,與中國長江流域的梅雨多少及東北地區夏季温度的高低有着明顯的對應關係。”“中國夏季的降水多少和温度狀況,都與前期南極大陸的温度狀況存在着遙相呼應的相關性。”以中國氣候受南極地區積雪量、南極大陸温度狀況等因素的影響為例,説明南極對整個地球氣候變化的影響是不以赤道為界的。

4.科學家對人類生存與發展的責任感,對事業的執着和不畏艱險的探索精神,正是我們這些青年學生應該學習和效仿的。

(五)佈置作業

1.當堂完成課後練習第一題、第二題。

2.查閲資料,向人介紹你所知道的南極。

氣候的威力教案 篇二

教學建議

一、主題思想

本文介紹了南極惡劣的氣候條件,並對南極影響全球氣候的幾個因素做了科的學分析,從而説明了南極在全球氣候變化中舉足輕重的地位。

二、結構思路

本文按照從現象到本質的邏輯順序來行文的。文章先從人類的文明史是在與人類自身、與大自然的反覆較量中發展起來的展開話題,切入正題,告訴我們人類最直接、最經常的對手是氣候,其中又以南極氣候為甚。這樣就自然引出對南極惡劣氣候的介紹:其一,風速常常達到55.6米/秒,有時甚至可以達到每小時300多公里,可以稱為“風極”;其二,氣温最低記錄可達到零下94.5攝氏度,可稱為“寒極”;其三,南極氣候變化莫測,常常出人意料,防不勝防,所以人們談虎色變。但氣象學家對此卻喜出望外,因為這是解開全球性氣象之謎最理想的實驗室。從而引起人們對南極氣候的威力的極大關注。接着説明影響全球性氣候變化的三個關鍵性因素:一是地球從太陽所吸收的能量的變化;二是從地球表面反射回太空的能量的多少;三是大氣對流和海洋環流的相互作用。而南極大陸的存在對這三個關鍵性因素都有很大的控制作用。具體表現在三個方面:首先南極冰蓋對於太陽輻射來的能量的變化非常敏感;其次南極冰蓋的存在就像在地球的表面安裝了一個巨大的反射鏡,將太陽輻射到這一地區的能量的絕大部分反射回去,而其季節性的脹縮又把上述效應放大了。再者南極還是全球性大氣和海洋的中心。由此,讀者明白了為什麼説南極掌握着控制全球性風雲變幻的“鑰匙”。最後作者又總説南極巨大的固體冰蓋對人類生存暗含的危機,提醒人類關注生存空間。文章層層深入,由現象到本質,揭示了事物的規律。

三、層次分明的邏輯順序

文章先由人類與自然的關係入手,由氣候對人類的控制展開話題,繼而説明南極惡劣的氣候條件,然後深入分析南極對全球氣候的影響,最後補充説明南極冰蓋對人類的威脅。提醒人們去戰勝它、征服它,符合人們的認識規律。

四、詳略得當的組材

文章着重分析了南極影響全球氣候的幾個因素。先介紹科學研究的成果,即影響全球性氣候變化的三個關鍵性因素。然後分項説明南極冰蓋對這三個因素的影響,從而説明了南極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嚴重影響。這一部以詳實、確鑿的數據,典型的舉例作了透徹的説明。

五、説明方法的綜合運用

舉例子。本文在介紹南極惡劣的氣候時,舉了多方面的例子。如1960年,日本昭和基地的考察隊員福島被大風捲去,不知去向。7年以後,才在很遠的地方發現了他的屍體的例子;1970年,6架美國海軍的運輸機,從新西蘭飛往麥克默多基地,第6架飛機因特大的暴風而遇險的情況,使我們對南贛惡劣的氣候有了真正的感性的認識。

列數字。本文在説明過程中列了大量的數字,如第4、5、6、10、17自然段都使用了大量的數字,增強了文章的説服力和準確性。

打比方。如“實際上,它不僅掌握着控制全球性風雲變幻的‘鑰匙’,而且還儲存着足以使大部分人類陷入滅頂之災的‘武器’!”形象生動地説明南極對全球性氣候變化的至關重要的控制作用。

六、引導學生。寫作科普説明文的教學建議

學習了本單元的課文,瞭解了科普説明文的一些基本特徵之後,應當“學以致用”,充分利用各種資料,嘗試着把一些自己感興趣的科學現象、原理寫成一些簡單的科普説明文。在這實踐的過程中,不僅可以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還可培養自己廣泛蒐集信息、有效處理信息的能力,培養自己探究學習的能力,提高自己的信息素養和科學素養等,可謂一舉多得。教師應當鼓勵和引導學生進行。寫作。

教學設計示例

第一課時

一、設置情景,導語引入

(播放一段有關氣候給人類生活帶來巨大破壞的影視片)剛才,大家從影片中看到了大自然那暴戾恣難的肆意破壞,感受到了氣候的威力。那麼,冰雪世界的南極的氣候又是怎樣的呢?它對全球的氣候又有着怎樣的影響呢?

二、研習課文

1.整體把握,理清思路。

(1)通讀課文,掌握並積累詞語 (2)解讀課文,梳理結構。

第一部分(第1—5段)介紹南極氣候的特點及其巨大的威力。

第二部分(第6—15段)分析南極對全球氣候的影響。

第三部分(第16、17段)設想南極冰蓋融化給人類帶來的滅頂之災。

2.具體研習第一部分,落實重點。

(1)本文是怎樣展開話題的?

明確:從人類的發展與大自然的關係談起,引出“氣候的威力”,並進而引出南極氣候的特點。

(2)南極氣候的特點有哪些?

作者是怎樣安排這幾個特點的説明順序的?

明確:南極氣候的特點是風大、酷寒、多變。作者先寫風大的特點,接着寫大風的直接後果——酷寒,然後再寫氣候的多變,思維層層深入,按着邏輯順序進行。

(3)為説明南極氣候的特點,文中運用了哪些説明方法?

①舉例子。a.為説明風大的特點,舉了日本考察隊員福島被風席捲而去的例子;b.為説明酷寒的特點,舉了原蘇聯、新西蘭、挪威等國觀測的最低温度為例;c.為説明多變的特點,舉了美國

運輸機突然被暴風毀損的例子。

②列數字。a.為説明風大的特點,列出“32.6米每秒”“55.6米每秒”“‘三百多千米每小時”等數字;b.為説明酷寒的特點,列出“-88.3’C”“-89.6℃”“,94.5℃”等數字。

③作比較。拿南極的風速與世界上其他地方的風速進行比較,強調了南極的風速之大。

④打比方。把南極比作“暴風雪之家”“風極”,具體形象地説明了風大的特點。

(解説:從説明順序、説明方法兩個方面對第一部分的內容加以研習,實現兩個教學重點的落實。)

三、佈置作業

複習本節課的學習要點,按照課文第一部分的學習思路,預習第二部分。

第二課時

一、檢查作業,研習第二部分

1.第7段在全文的結構上有什麼作用?

明確:承上啟下。

2.氣象學家為什麼對南極的惡劣氣候喜出望外?

明確:因為南極對影響全球性氣候變化的三個關鍵性因素都有很大的控制作用。

3.南極有哪些影響全球氣候變化的因素?

明確:南極冰蓋對於太陽輻射來的能量的變化是非常敏感的;南極冰蓋的存在和季節性脹縮對全球氣候變化有制約;南極對全球的海洋和大氣循環系統間的熱交換有影響。

4.作者是怎樣安排這些因素來説明順序的?

明確:由表及裏、由次到主、層層深入的邏輯順序。

5.舉例説明第二部分用了哪些説明方法?

明確:(1)從“首先”“另外”“還有”可以看出,是運用分類別的説明方法來説明南極對全球性氣候變化的影響的。

(2)“如果太陽輻射出來的能量減少1%,南極冰蓋就會往外延伸五五皿千米,這將導致地球表面的温度下降5℃,因而引起全球的氣候發生災難性的變化。”這是運用列數字的説明方法來説明南極冰蓋對太陽輻射能量變化的敏感。

(3)“冰對來自太陽的能量的反射率大約是水的5一歷培。而在冬天,冰蓋的面積是夏天時的5倍,最大時覆蓋了整個南半球面積的8%……”這是運用作比較的説明方法來説明南極冰蓋季節性脹縮對太陽輻射能量的反射的變化,從而影響全球性的氣候變化。(舉南極、北極在海洋和大氣循環系統間熱交換的不同作用的例子亦可) (4)“中國的氣候變化似乎就證明了這一點。”這是運用舉例子的説明方法來説明南極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

(5)“南極冰蓋的存在就像是在地球的表面安裝了一個巨大的反射鏡,將太陽輻射到這一地區的能量的絕大部分都反射回去。”這是運用打比方的説明方法來説明南極冰蓋的反射作用。(舉課後練習二的第3、4句亦可)(解説:由第一課時佈置的作業過渡到第二部分內容的學習,1、2旨在體會説明文過波段的作用;3、4與5則繼續從説明順序、説明方法兩個方面對課文內容加以研習,落實兩個教學重點。)

二、研習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運用了什麼説明方法來説明一個怎樣的內容?

運用了舉例子的説明方法來説明南極冰蓋如果融化將會給人類帶來的滅頂之災。

三、課堂小結

1.依據第一、二部分的內部結構層次以及兩部分的關係,綜觀全文,思考本文的説明順序是怎樣的?

明確:第一部分,作者先寫風大的特點,接着寫大風的直接後果——酷寒,然後再寫氣候的多變,層層深入;第二部分,作者由表及裏、從次到主,逐層分析南極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從全篇看,作者由南極自身的氣候特點和威力説到其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也是按照逐層深入的邏輯順序加以説明的。

2結合文中所用的打比方的説明方法的作用,分析課後練習二中比喻句的表達效果,體會本文的語言特點。

明確:通過比喻,用讀者熟悉的、具體可感的事物來準確地、形象地描摹所要説明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徵,避免了科學術語的抽象、難懂、平白,使人容易明白,印象深刻。

3多種説明方法的運用及其作用。(略)

(解説:。總結兩節課的學習內容,整體把握本文的説明順序、説明方法、説明語言等方面的特點,起到加深印象、鞏固知識的作用。)

四、佈置作業

從人類破壞環境從而導致大自然用它的威力來報復人類的角度,蒐集材料,寫一篇説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