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文具店》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1.64W

《文具店》教案【精品多篇】

《文具店》教案 篇一

教學內容:

小數乘法的意義(第38-39頁)

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情境和實際操作,瞭解小數乘法的意義。

2.結合小數乘法的意義,能計算出簡單的小數與整數相乘的得數。 3.培養同學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前準備:

主題圖、投影儀、方形圖、學生學具等。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

你們開學為自己買了哪些文具?

文具店

老師也想買一些文具,我邀請你們陪我一起到文具店去逛一逛!(展示主題圖,板書:文具店。)

你從文具店的這個櫃枱獲取了哪些信息? 每支0.3元,也就是多少錢一支? 0.4元、0.6元呢?

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即時評價) 我遇到了一個問題,想請你們來幫我解決:我想買4塊橡皮需要多少元?(板書:買4塊橡皮需要多少元?)

請在練習本上列式,寫完想一想為什麼這樣列式? 你怎樣列式?為什麼?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0.2×4 0.2×4表示什麼?

4個0.2得多少?(板書:=)把你的想法表達出來。 表達好了,再思考一下,4個0.2得多少還可以怎麼想? OK了就跟4人小組交流一下想法。

0.2×4等於多少?你是怎麼想的? 還有誰想説?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同學們想了這麼多的方法計算小數乘法,書上38頁也展示了3位小朋友的想法,看一看,有沒有跟你的想法一樣的?有就請在旁邊畫“√”,沒有的話就在空白處加上你的想法。

以後我們可以從這些方法中,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法進行計算。不管用什麼方法,計算結果都應該一樣。請把這題的計算結果填在書上38頁空白處。

試一試

請看到39頁試一試,這一題是什麼意思?(先列式,再塗色,最後根據塗的結果把得數寫上。)

請獨立完成。 巡視指導。 跟同桌説説你是怎麼做的。

要求“買3支鉛筆需要多少元?”你是怎麼做的? 對的給自己畫一個“”。 第2題,誰來説? 對的給自己畫一個“”。

練一練

第1題:你能計算4×0.3嗎?跟同桌説説你的想法。 第2題:塗一塗,填一填。 這道題是什麼意思?

每個正方形代表“1”,這裏把正方形平均分成幾份?每小格就代表(0.01),0.01×10表示什麼?就是要我們塗出什麼?(讓我們塗出10個0.01) 0.01×50呢?0.01×100呢?(塗出50個0.01和100個0.01。)

請動手塗一塗,然後再填空。 0.01×10你是怎麼塗的?

0.01×50表示什麼?10個0.01塗1個豎條,那麼50個0.01就應該塗 (展示)是這樣嗎?這個圖用小數表示就是(0.5)。 0.01×100你怎麼塗?

根據剛才塗色的結果,你有沒有發現什麼規律?

不塗色,看你能不能快速搶答?0.01×1000=?0.01×10000呢? 你發現什麼規律?跟同桌説一説。 誰來説?你發現什麼規律? 還有誰想説?(即時評價。)

這題做得全對的,給自己加一顆“☆”,發現了規律的給自己畫一個“”。 得“☆”的舉手;得“”的舉手;。

小結

今天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和你的同伴分享一下吧!

今天同學們都很棒!想出了很多方法來計算小數與整數的乘法,在這些方法中,你可以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法進行計算。不管用什麼方法,都要細心!

《文具店》教案 篇二

《文 具 店》教案郎家國小張陽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情境和實際操作,瞭解小數乘法的意義。

2、結合小數乘法的意義,能計算出簡單的小數與整數相乘的得數。教學重點:瞭解小數乘法的意義;能計算出簡單的小數與整數相乘的得-教學內容:北師大版數學四年級下冊第38頁—第39頁的“文具店”。教學目標:1、通過具體情境和實際操作,瞭解小數乘法的意義。2、結合小數乘法的意義,能計算出簡單的小數與整數相乘的得數。教學重點:瞭解小數乘法的意義;能計算出簡單的小數與整數相乘的得數。教學難點:瞭解小數乘法的意義。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創設商店一角的情境,引導學生提出數學問題。然後對“買4塊橡皮需要多少錢?”展開討論。

2、學生自主、合作探究。(1)學生列出算式,並説明意義。(2)小組討論算法。

3,彙報,教案《《文 具 店》教案》。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解釋理由並進行交流。方法一:0.2+0.2+0.2+0.2=0.8(元)

方法二:

0.2元=2角2×4=8(角) 8角=0.8元方法三:幾何圖示法。

4、引導全班同學討論這些方法,從中選優,進一步體會小數乘法的意義。

三、試一試:

1、買3支鉛筆需要多少元?學生獨立解答,指名彙報並説明理由。2、解決學生們提出的其他問題。

四、練一練:

第1題:學生先獨立解答,交流是讓學生説一説自己的想法。第2題:通過塗一塗,使學生進一步瞭解小數乘法的意義。指導學生練習時,先幫助學生説説每個乘法算式及每個圖表示的意思,再讓學生獨立塗一塗,並得出得數。想一想:由0.01×10=0.1;0.01×100=1 推想出0.01×1000=10

五、全課小結。

《文具店》教案 篇三

學情分析

學生雖然在上節課已經初步認識了倍的含義,對於區分用乘法還是除法解決相應的倍數問題,部分學生會有困難。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進一步體會“倍”的含義,能用乘法口訣解決具體的問題。

2、通過觀察圖意,提出有關的數學問題,在合作交流中解決問題。

3、引導學生將具體的情境與乘除法的意義聯繫起來。

4、通過交流合作,提高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倍”的意義及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如何解決逆向思維的問題。區分乘除法。

教學手段

主題圖,小棒或小圓片若干。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知

出示主題圖片。

師:小狐狸的文具店開業了,小動物們都來文具店買東西,你們願意幫它們算算帳嗎?

生:願意。

二、問題探究

1、理解圖意。

師:請小朋友認真看圖,看完後四人一組説一説這幅圖的意思。

師:誰能説説這幅圖的意思?

生:小兔買了1枝筆,花了2元錢。

生:老黃牛買了3枝筆。

生:大灰狼花的錢是小兔的4倍。

師:大灰狼説,“我花的錢是小兔的4倍”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生:就是大灰狼花的錢是小兔的4個那麼多。

生:就是4個2元。

2、提出問題。

師:根據圖中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生:老黃牛花了多少錢?

生:大灰狼花了多少錢?

教師板書問題。

3、解決問題。

學生獨立解決問題,把算式寫在書上。

學生彙報。

生:小兔買1枝筆花了2元錢,老黃牛買3枝筆花了6元錢。算式是:2×3=6(元)。

生:大灰狼花的錢是小兔的4倍,也就是4個2元。算式是:2×4=8(元)。

教師板書:2 × 3=6(元)。 2 × 4=8(元)。

三、體驗感悟

出示“畫一畫”第1題。

學生齊讀問題,然後動手在書上畫一畫。

師:你是怎樣畫的?

生:每3片葉子畫在一起,一共有5個3片葉子,可以配5朵花。

生:因為15裏面有5個3,所以15片葉子配5朵花。

出示第2題。

學生獨立讀題,按要求完成題目

生:△的個數是○的2倍。

四、實踐應用

1、完成“練一練”第1、2、3題。

師:看清圖意,獨立完成。

學生獨立完成,教師適當指導。

學生彙報。

生:第二根鉛筆長16釐米。算式是:8×2=16(釐米)。

生:10元是5元的2倍。算式是:10÷5=2。

生:斑馬有35只。算式是:7×5=35(只)。

生:紅珠子的個數是白珠子的3倍。算式是:6÷2=3。

第3題是一道思考題,逆向思維有一定的難度,讓學生用學具擺一擺,幫助理解題意。只填數,不列式。

練習設計:第49頁的練一練。

板書設計:文具店

大灰狼:我花了8元。 2 × 4=8(元)。

老黃牛:我花了6元。 2 × 3=6(元)。

作業:數冊

反思:

少部分學生分不清除法和乘法,要引導他們去理解題意,到底是求幾個幾是多少還是求一個數裏有幾個另一個數。

《文具店》教案 篇四

活動目標:

1、根據自己確定的分類標準,佈置“文具店”並作記錄。

2、能相互協商、聽取同伴意見,並提出自己的合理建議。

活動準備:

1、師幼共同收集文具,準備佈置文具店及記錄所需的桌椅等。

2、筆、記錄卡。

活動過程:

一、收集我的文具。

幼兒結伴,互相介紹自己收集的文具。

教師與幼兒以集體的方式觀察、認識收集來的文具。

二、小小文具店。

師幼共同討論:大家帶來的文具怎樣在活動室裏擺放?

佈置“小小文具店”需要哪些材料?大家怎樣分工合作?

分組討論:我們組的文具怎樣分?(引導幼兒商定本組的分類標準,然後進行佈置)

幼兒分組佈置文具店並給文具店取名。

三、小小統計員。

幼兒扮演文具店統計員,統計並記錄本店的文具及不止情況。

同伴互相交流、檢查。

四、交流分享。

各組向大家介紹自己的文具店(品名、文具的類別和數量)。

活動結束:

引導幼兒學習其他組的不同分類方法。

《文具店》教案 篇五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與交流,懂得愛護人民幣,感受人民幣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2.能正確使用人民幣進行購物遊戲,提升數學思維能力。

3.認識1元、5元、10元的人民幣,初步掌握其換算關係及簡單的付錢方式。

【活動準備】

小錢包(內裝有1元、5元、10元的硬幣和紙幣)、表格、幻燈片、文具實物等。

【活動重點】

認識1元、5元、10元的人民幣,初步掌握其換算關係。

【活動難點】

瞭解不同的付錢方式,掌握簡便的付錢方法。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觀察人民幣,初步瞭解人民幣的外形特徵及名稱。

1.出示錢包,提問:“這是什麼?老師給每位小朋友準備了一個小錢包,請你看看錢包裏有什麼?

2.引導幼兒自由觀察,與同伴交流,發現各種面值人民幣的共同點和不同點。

3.錢可以買什麼?

小結:錢可以買衣服、用的家電,吃的菜等,我國的錢叫“人民幣”,上面都有國徽、有“中國人民銀行”的漢字以及表示錢數的數字、漢字等。他們也有許多的不同點,如有硬幣和紙幣之分;上面的圖案、文字、數字也不同。(圖案滲透:1元背面有三潭印月,5元背面有泰山觀日峯;10元背面有三峽。)

二、創設坐公交車的情境,瞭解1元、5元、10元之間的換算關係。

教師帶領幼兒坐公交車,並在公交站牌兑換人民幣。

小結:5元等於5個1元,10元等於10個1元或是2個5元,1個5元和5個一元合起來也是10元。

三、創設“文具店購物”情境,引導幼兒初步瞭解購物付錢的幾種方法,鞏固1元、5元、10元之間的換算關係。

1.出示海報,設計購物計劃表。

2.購買自己喜歡的文具

3.提問:誰買的5元的文具?你是怎樣付錢的,誰的付錢方式和別人不一樣?

小結:5元有兩種付款方式,用1個5元或5個1元來付錢。

提問:誰買的是10元的文具?你是怎樣付錢的,誰的付錢方式和別人不一樣?

小結:10元有四種付款方式,可以用1個10元、可以用2個5元,可以用10個1元、還可以用1個5元和5個1元來付錢。

四、再次利用“文具店購物”情境,引導幼兒發現多種付錢方法,初步探究最簡便的付錢方式。

1.第二次限時搶購活動馬上開始了,請看第二期海報(出示PPT)

海報上有幾元的文具,如果買6元的文具你怎麼付錢,請你拿出你的錢試一試。

小結:買6元的商品有兩種付錢方式:用6個一元的來付錢,或是用1個5元和1個1元合起來付錢,第二種付錢方法比較簡便。(出示PPT)

2.請在海報上選擇一種你喜歡的商品用最簡便的方式記錄下來。(講解記錄紙使用)

小朋友讓我們拿着自己的計劃表去購買自己喜歡的文具吧!

活動延伸:

在生活中,鼓勵幼兒進一步掌握人民幣之間的換算關係,以及多種付錢方式。

《文具店》教案 篇六

活動目標:

1、根據自己確定的分類標準,佈置“文具店”並作統計記錄。

2、在遊戲中練習簡單運算。

3、能相互協商、聽取同伴意見,並提出自己的合理建議。

活動準備:

1、每人一個裝有各種文具的小書包。

2、筆、記錄板

3、標籤紙、各種自制紙幣若干

4、售貨員標誌

活動過程:

1、介紹我的文具——幼兒分小組結伴,互相介紹自己帶來的文具。

——代表介紹。

2、佈置文具店——每組佈置一個“文具店”,討論:怎樣分類擺放。

——幼兒分組佈置,並貼上自制的價格標籤。

——給文具店取名,交流佈置情況。

3、統計文具——幼兒作文具店統計員,統計並記錄本店的文具數量。

——同伴相互交流、檢查。

4、遊戲;小小文具店——選出一個售貨員,顧客自由地到各個文具店用“十元錢”購買文具用品。

5、把文具店的文具用品歸放到自己的小書包中。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過程,教師為幼兒搭建了自由探索的舞台,讓幼兒自己探索,嘗試,思考,教師只是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在科學探索活動中我們首先要有清晰的思路,對整個活動做合理的安排,做到每次操作要求明確,並能為後一次的操作奠定基礎。活動層次要清晰,做到層層深入。

《文具店》教案 篇七

師:你還能説出幾個這樣的算式嗎?

師根據回答板書 :

5+3=3+5

7+13=13+7

156+65=65+156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幾道算式,你有什麼發現嗎?

生1:等號兩邊加數相同。

生2:交換兩個加數的位置,和不變。

師:你會用更簡單的方法來表述你的發現嗎?試一試。

生1:可以用甲數+乙數=乙數+甲數

生2:可以用○+□=□+○

師:“兩個數相加,交換加數的位置,它們的和不變。”

師:如何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換律。

生:a+b=b+a

師:其實加法交換律我們早就會用了,想想看,什麼時候我們用過?

生:驗算加法時用的就是加法交換律。

評析與反思:上面的教學過程經歷了三步。第一步從身邊生活入手;第二步抽象概括;第三步推廣應用。通過這種生活中感知——小組討論分析——集體綜合歸納的過程,使學生切實理解加法交換律的具體含義。同時學生在探究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鍛鍊思維,發展能力,從而主動尋求和發展能力,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使他們真切地感到“舊知不舊”,還有新問題、新規律可以發現,進一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文具店》教案 篇八

【活動目標】

1、認識1元、5元、10元的人民幣,初步掌握其換算關係。

2、能正確使用人民幣進行購買文具的遊戲,掌握簡單的付錢方式。

3、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讓幼兒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佈置一個“文具店”,分別擺放各種文具及價格牌,價格均為1元、5元錢、10元。

2、教師教學資源(認識人民幣)。

3、幼兒每人自備小錢包,內裝有1元、5元、10元的硬幣和紙幣。

4、每人一存摺(見幼兒活動資源包)。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觀察自己錢包裏的人民幣,初步瞭解人民幣的外形特徵及名稱。

1、引導幼兒自由觀察,與同伴交流,發現各種面值人民幣的共同點和不同點。

教師小結:這是我們買東西用的錢,我們穿衣服、用的家電,吃的菜等都是要用錢買的。外國的錢叫人民幣,上面都有國徽、“中國人民銀行”的漢字以及表示錢數的數字、漢子等。他們也有許多不同點,如有硬幣和紙幣之分;上面的圖案、數字和文字也不同等。

2、遊戲:看誰找得快。

玩法:教師説出人民幣的面值,請小朋友快速地舉起相應的人民幣,看誰舉得又快又準確。如教師説:“請找出1元的硬幣。”幼兒取相應的人民幣。

二、出示教師教學資源,瞭解1元、5元、10元之間的換算關係。

引導幼兒通過觀察教學資源,初步理解5元=5個1元的換算關係,鼓勵幼兒自主探索10元與1元和5元的換算關係。

三、第一次“文具店”購物,初步瞭解購物付錢的幾種方法,鞏固1元、5元、10元之間的換算關係。

1、玩法:幼兒帶着錢包,到“文具店”選購文具,沒人一件,併到收銀員處付錢。收銀員由教師擔任,幼兒只有付錢正確才能拿走商品。

2、建議提問:5元(10元)的商品有幾種付錢方式?如5元的兩種付錢方式:用1個5元或5個1元來付錢。10元有三種付錢方式。

四、第二次購物,發現很多種付錢方法,初步探究最簡便的付款方式。

1、玩法:幼兒到“文具店”選購文具,每人兩件,收銀員可由能力較強的幼兒或老師擔任,教師重點觀察提升幼兒付錢方法。

2、集中討論,梳理多種付錢方法。

可以涉及以下問題:“你買的是什麼?一共多少錢?你是怎麼樣付錢的?”如6元的商品的兩種付錢方式;用6個1元的來付錢,或用1個5元和1個1元合起來付錢。第二中付錢方法簡便多了。

3、出示“存摺”,介紹使用方法。

使用方法:每位幼兒一個“存摺”,教師根據幼兒日常的各種表現,獎勵小印章,每個小印章在角色遊戲時可以到“銀行”兑換“1元錢”,並在遊戲中使用。

【活動延伸】

1、活動後,教師及時督促幼兒洗手,並提醒幼兒人民幣上有許多細菌,要認真洗手。

2、引導幼兒閲讀幼兒學習資源⑥第6~7頁,鞏固人民幣的換算關係及使用方法。

3、在角色遊戲中,鼓勵幼兒進一步掌握人民幣之間的換算關係,以及各種付錢方法。

【活動反思】

本節課以元,角,分為背景,結合購物情景,初步認識小數。我在設計本課時緊密聯繫學生生活實際,充分藉助購物情景,幫助學生建立元角分與小數的聯繫,同時在學習活動中引導學生髮現,探究,歸納總結,形成知識體驗,突破重難點,達到學習目標。如在引導學生探究小數讀法的學習活動中,我先讓學生自己讀一讀小數,使每一位學生都經歷讀的過程,這樣學生在小組內讀一讀,通過學生間的相互糾正,互相促進,從而互相分享知識經驗,初步建立小數讀法的數學模型。然後通過找自己喜歡的小數讀一讀來鞏固小數讀法的數學模型,最後用小老師的考一考進一步熟悉小數讀法,形成正確的知識經驗。這樣就調動了每一位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之中,既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又在潛移默化間培養了學生的團結合作意識。不足之處:練習題的設計不夠多樣化,也沒有體現出層次。再者是對孩子的評價語言單薄,沒有針對性,新的教學評價觀認為對學生數學學習的評價不僅僅要關注學生對知識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關注他們情感和態度的形成和發展,關注學生之間的個性差異,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這一點也是需要改進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