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海上日出》精品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4.43K

《海上日出》精品教案【精品多篇】

《海上日出》教案 篇一

教學

1.理解文中重點句的含義,感受海上日出的壯麗景象,陶冶學生的愛美情趣。

2.學習按照事物的發展順序進行觀察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課文。

海上日出的錄像、圖片。

一 導入

同學們通過初讀課文,已經初步感受到了海上日出的美麗景象,那麼,今天我們就伴着優美的樂曲,把你想象到的海上日出的景象用你的畫筆描繪出來。

二 讀課文,聽音樂,想象作畫(學習第3自然段)

1.自由讀第3自然段,把你想象到的畫面勾勒出來。(放音樂)

2.邊畫邊悟,然後用一兩句話描繪所畫出的圖畫。

3.互相評畫,細細揣摩,品味語言的精妙。

那裏出現了太陽的小半邊臉,紅是紅得很,卻沒有亮光。

慢慢兒,一縱一縱地,使勁向上升。

它終於衝破了雲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顏色真紅得可愛。一剎那間,這深紅的圓東西發出奪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發痛。

(1)一縱一縱:緩慢的狀態。(“一縱一縱”讀得語速要慢。)

(2)衝破:速度快。(“衝破”要讀得有力、節奏快,體現“衝破”的力量。)

(3)一剎那:時間極短。(“一剎那”要加重語氣。)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這段描寫突出了“海上日出”的什麼特點。(顏色、光線變化多、快。)

5.看錄像,加深對“海上日出”景象的印象。

6.有感情地讀課文,修改自己的圖畫,積累自己喜愛的句子。

三 讀課文,學習第三部分

1.默讀課文,相互説説這兩個自然段描寫的是什麼景象,想象課文所描繪的畫面。(描寫了“雲薄”“雲厚”兩種情況。)

2.再讀課文,找找從哪些詞句可以看出“雲薄”和“雲厚”。

雲薄:陽光透過雲縫射到水面上。

雲厚:黑雲,給黑雲鑲了一道光亮的金邊。

染:雲朵的薄厚顏色不同,陽光透過時形成的顏色就不同,像染料染過一樣。

3.這兩個自然段運用了“有時候……有時候……”的句式,你能從中體會出什麼嗎?

(説明作者對海上日出進行了多次的觀察,和前面的“常常早起”相呼應。所以我們要養成細緻觀察事物的習慣。)

四 品味表達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

1.齊讀第6自然段。思考:這是什麼句型?(反問句。)

2.對“奇觀”的理解:雄偉壯麗而又罕見的景象。

3.作者發出這樣的感歎,表達出作者什麼樣的感情?(對大自然無限熱愛之情。)

4.反問句改為陳述句或感歎句,指名讀。幾種表達方法哪種好,為什麼?(反問句更好,加強了句子的表達效果。)

五 選擇自己喜歡的語句讀一讀

1.在課的設計上教師也重點抓了“讀”這一方面。抑揚頓挫的語調,聲情並茂的情感,起到了一種先聲奪人的效果,在深情的“美讀”中,學生自然而然體會到了海上日出的美景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學生一般都有看日出的體驗,讓學生根據生活實際談感悟。

1.看拼音,寫詞語。

2.選詞填空。

光芒 光亮 亮光 光彩

(1)一剎那間,太陽發出奪目的(亮光),它旁邊的雲也有了(光彩)。

(2)太陽在黑雲背後放射它的'(光芒),給黑雲鑲了一道(光亮)的金邊。

3.寫出下列詞語的近義詞。

光彩—(光芒) 分辨—(辨別) 轉眼間—(一剎那)

範圍—(界限) 奇觀—(奇景) 目不轉睛—(全神貫注)

4.請分析下列句子在寫法上的特點,並按要求做題。

這不是偉大的奇觀麼?

這真是偉大的奇觀哪!

你覺得哪句好呢?説出理由。

一 作者資料庫——巴金

巴金(1904~20xx),中國文學家。原名李堯棠,字芾甘。生於四川成都,祖籍浙江嘉興。他的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愛情的三部曲”(《霧》《雨》《電》)等長篇小説和數量可觀的短篇小説。他是中國現代著名的語言藝術大師,同時也被譽為是“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最有影響的作家之一。20xx年被國務院授予“人民作家”榮譽稱號。有《巴金全集》行世。

二 如何進行觀察寫景物

日出日落其實是很平常的事,為什麼作者能把很平常的事寫得細緻傳神、變化萬千呢?那是由於作者善於觀察並能抓住景物的特點,多方面地展開描寫。“那裏出現了太陽的小半邊臉,紅是紅得很,卻沒有亮光。太陽像負着什麼重擔似的,慢慢兒,一縱一縱地,使勁向上升。”作者在這裏觀察得很仔細,並且聯想豐富,採用擬人的修辭手法,把太陽寫得活靈活現,讓人很快就能聯想到當時的情景,這就是最引人入勝的。所以,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要善於觀察、細心觀察,還要發散思維,充分想象,可以運用多種寫作方法把景物寫逼真,這樣才能吸引讀者。

《海上日出》教案 篇二

一、教學目標:

1、瞭解作者的生平經歷,整體感知課文。

2、精研課文,體會作者在文章中的情感的奔放,想象的奇幻,詞采的華燦以及作者詩化靈動的文辭。

3、理解、體驗作者於字裏行間浸透的一種給人以新的、生機的神祕的美的享受。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體會文章的精彩詞句,比較劉白羽的《泰山日出》。

2、難點:文章所浸透的詩化的靈動的美。

三、教具準備:

投影儀、有關日出的圖片

四、課時安排:

兩課時

五、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

日出的景觀是壯美的,許多人會讚美它,描繪它,形容它,可是我們大多數人卻不知道該怎樣下筆,心頭一片茫然。徐志摩的這篇散文只選取泰山日出的一個短暫場面,卻在它的妙筆生花下,整個日出景象被描繪得絢爛多彩,變幻無窮,使人眼花繚亂,美不勝收。

2、課前預習(學生自讀課文,解決生字詞)

3、給下列加點的詞注音:

飽飫(yù) 無饜(yàn ) 醒豁(huò) 厚毳(cuì) 霧靄(ǎi) 溟濛(míng) 颯颯(sà) 祈禱(qídǎo) 層累(lěi) 蜿蜒(wānyán) 馳騁(chíchěng) 濤瀾(lán)四隅(yú) 浮礁(jiāo) 海句力士(gōu) 無垠(yín)橫亙(gèn) 消翳(yì)

4、作者簡介:

徐志摩(1897~1931)現代詩人、散文家。名章垿,筆名南湖、雲中鶴、詩哲等。浙江海寧人。 1915年畢業於杭州一中、先後就讀於上海滬江大學、天津北洋大學和北京大學。 1918年赴美國學習銀行學。 1921年赴英國留學, 入倫敦劍橋大學當特別生, 研究政治經濟學。 在劍橋兩年深受西方教育 的薰陶及歐美浪漫主義和 唯美派詩人的影響。 1921年開始創作新詩。 1922年返國後在報刊上發表大量詩文。 1923年,參與發起成立新月社。 加入文學研究會。1924年與胡適 、陳西瀅等創辦《現代評論》 週刊,任北京大學教授。印度大詩人 泰戈爾訪華時任翻譯。1925年赴歐洲、遊歷蘇、德、意、法等國。1926年在北京主編 《晨報》副刊《詩鐫》,與聞一多、朱湘等人開展新詩格律化運動, 影響到新詩藝術的發展。同年移居上海, 任光華大學、大夏大學和南京中央大學教授。 1927年參加創辦新月書店。次年《新月》 月刊創刊後任主編。並出國遊歷英、美、日 、印諸國。1930年任中華文化基金委員會委員, 被選為英國詩社社員。同年冬到北京大學與北京女子大學任教。 1931年初,與陳夢家、方瑋德創辦《詩刊》季刊, 被推選為筆會中國分會理事。同年11月19日, 由南京乘飛機到北平,因遇霧在濟南附近觸山, 機墜身亡。著有詩集《志摩的詩》,《翡冷翠的一夜》 、《猛虎集》、《雲遊》,散文集《落葉》、《巴黎的鱗爪》、《自剖》、《秋》,小説散文集 《輪盤》,戲劇《卞昆岡》(與陸小曼合寫) ,日記《愛眉小札》、《志摩日記》,譯著《 曼殊斐爾小説集》等。他的作品已編為《徐志摩文集》 出版。徐詩字句清新,韻律諧和,比喻新奇,想象豐富, 意境優美,神思飄逸,富於變化,並追求藝術形式的整飭、華美,具有鮮明的藝術個性,為新月派的代表詩人。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 ,取得了不亞於詩歌的成就,其中《自剖》、《想飛》、《我所知道的康橋》、《翡冷翠山居閒話》等都是傳世的名篇。。

5、釋題:

本文選自《巴黎的鱗爪》。

作為東方文學的泰斗,泰戈爾不僅有“天竺聖人”之譽,還是獲諾貝爾文學獎的第一位世界性詩人。在他一九二四年來華訪問前夕,“泰戈爾熱”已來勢洶湧。徐志摩以“泰山日出”來隱喻泰戈爾的文學創作和來華訪問,表達中國詩人對泰戈爾的敬仰的感情,真是一個卓越的比喻。這是何等傾心的盼望、何等熱烈的迎候,何等輝煌的蒞臨!詩人以他才華橫溢的想象和語言,描繪了一幅令人難忘的迎日圖。

6、再次品讀課文,學生齊讀。

7、互動學習:

互動1:同樣是描寫日出,試比較劉白羽與徐志摩所描寫旭日初昇那一刻的句子,指出兩人所描寫的最生動之處。

明確:劉白羽:見課本第4頁。

好處1:太陽本來是有固定形狀的,劉卻以液態(沸騰)來形容,顯得特別新穎,劉白羽式的創造。

好處2:劉白羽選擇了一系列富於動感和力度的動詞來表現日出的強大力量(矗起、閃、拋濺、上衝、迸射、衝破、飛躍等)動感力度較強的詞表現日出一剎那的巨大氣勢和力量,極其雄壯、瑰麗、真的是氣象萬千。

好處3:“光明的白晝由夜空中迸射出來的一剎那”,這裏夾雜了作者獨特的感受,晨光與黑夜的交替是即將過去的世界與即將到來的世界的交替,這裏作者聯想到的是新中國的瑰麗景象,同時雙關。

徐志摩:見課本第10頁。

好處:傳神地刻畫了對日出的企盼、渴望,對初升之時跳動狀的精微感受,似乎感受到作者在呼喚,在催促,在目不轉睛地注視,在協助太陽完成這一偉大的誕生。

説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找出屠格涅夫關於日出的精采描寫,比較三者之間的精妙所在。

屠格涅夫:見課本第2頁。

好處:此比喻句把對耀眼亮色(光線)的敏鋭,精緻的感受描寫了出來(色彩描繪的很精緻);另外在情緒上將作者的主觀感受與客觀自然巧妙契合,光柱的跳躍,旭日初昇的清麗,清晨的寧靜化作了“肅穆的歡悦”。傳神,精緻。

互動2:認真品讀全文我們會發現本文並沒有完全寫日出的景象,它其實是表現作者對光明的渴望,你是否也有同樣的感受?哪些描寫表現了這種渴望?

明確:見課本第9第10頁 ①②③④⑤⑥

在文中光明是雙關語,既指日出的光明,也指社會的光明。光明(即東方)在文中反覆出現,特別是字裏行間洋溢的熱烈情感,使人感到這一不僅僅是自然意義的光明。作者面對當時黑暗的社會現實,並不消極頹廢,而是積極地呼喚迎接光明的到來。文章中如“光明”“復活”“海句力士”等等都是在表現“五四”精神。作者誇張的歡樂就是對“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歡呼和禮讚。文章中的悲喜交互,也表明光明來之不易,它經歷了漫長黑夜的沉睡(痛苦、屈辱的等待)衝破了重重的障礙,也得以覺醒,這艱難的獲得讓作者悲喜交互。

互動3:本文作者除了對日出進行了精彩的描寫,還着重寫了日出前的雲海,結合“閲讀練習探究”第二題,説説幾位作家對雲海描寫的精妙之處。

明確:見課本第8、9、11頁

海涅:比作洪水氾濫的平原中露出的乾的土壤。

姚鼐:比作數十立的樗蒲。

徐志摩:日出前:綿羊(温順、恬靜)

日出後:獸形波瀾(靈動、活潑、生機無限)

互動4:這篇文章是一篇抒情散文,除了以情動人外,文章華麗的詞藻,優美的語言也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仔細品味文中節奏感強,意藴豐富的句子。

明確:見課後題“詞語品味積累”。

文章語言:1)新穎的搭配(生動、傳神)

2)根據字義臨時造詞(新鮮、典雅)

互動5:比較劉白羽和徐志摩寫法的異同。

明確:劉白羽:把景象寫透了,才激動起來,慢慢誘導讀者激動,避免讀者跟不上趟而無動於衷(層層烘托、步步蓄勢,在一次又一次的渲染之後,終於推出了雄偉無比的高空奇景)

徐志摩:很善於調動讀者情緒和作者同步發展,循序漸進。徐是浪漫主義詩人,他的情緒來得很快,很突然,引起讀者的驚異,以戲劇性的懸念,調動讀者的閲讀興趣(剛開始漫不經心,懶洋洋,筆鋒一轉“果然”讀者的情緒還沒跟上“我不由得打聲狂叫”引起讀者的驚異的作者激動的景色,倒不一定一下子很驚人,很令人震撼,寫景抒情文章常用的手法,以作者的情感為主導。

劉白羽:1)描寫角度新

2)立意深遠

3)表現手法巧妙

徐志摩:詞藻華麗、立意新奇、色調絢爛、富有音樂性。

9、小結全文:

文章通過詩話的語言,神奇的想象,將個人的內心靈思和對風景的體驗幻作祝禱的巨人,熱情的讚頌了他對東方文明的熱愛之情。

《海上日出》教案 篇三

目的要求

1、感受海上日出的壯觀景象,體會作者讚美大自然的感情,陶冶學生愛美的情趣。

2、學習按一定的順序並適當展開想象的觀察方法。

3、學會本科生自信詞,運用圖文對照的方法理解課文內容,練習用“擴大”、“分辨”造句。

4、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培養觀察能力,圖文對照理解太陽從海上升起的過程。

教學難點 培養觀察能力,圖文對照理解太陽從海上升起的過程。

教具學具 自制幻燈片磁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沒有住在海邊,大部分同學都沒有看過日出,但是你能想象日出的景象是怎樣的?誰來説説?

二、指導看圖:

1、投影圖片1和圖片2 説説圖中是怎樣的景象

2、檢查朗讀指名分段讀課文

三、圖文結合理解課文內容

1、講讀第一段

①指名讀課文

思考:“我”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看日出?

②指名回答

2、講讀第2—3自然段

①微機出示圖片(一)説説圖意

順序:(天空—太陽—海面)

②指名讀課文(其他學生邊聽邊想象)

③討論解答:

日出前天空有什麼變化?

重點理解詞語:天水相接範圍目不轉睛

太陽是怎樣升起的?説説過程

理解詞語:一縱一縱一剎那奪目

演示日出的過程欣賞壯觀的景象

④指導朗讀句子(日出過程的句子)

體會用詞的準確

3、講讀4—5自然段

①微機出示圖片(二)

指導觀察雲—太陽

②指名讀4—5自然段

理解詞語:分辨燦爛重圍光亮

概括段意

指導讀句子“他的光芒給黑雲鑲了一道黑邊……把一片片雲染成了紫色或紅色。”體會“鑲、透、染”等詞好在那裏?

4、講讀第6自然段

齊讀課文

“奇觀”指什麼?

這偉大的奇觀指什麼?

作者看到這壯觀的景形象,心情怎樣?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這是一個什麼句子?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5、朗讀課文

四、作業:

1 練習背誦課文

2 識記生字

第二課時

一、練習背誦課文

1、練習背誦第一段

2、指導背誦第2—3自然段完成思考練習2

3、指導背誦4—5自然段

4、同桌練習背誦全文

5、抽查

二、指導書寫練習用“擴大、分辨”造句

1、指導寫生字

2、理解“擴大、分辨”並造句

3、書寫句子

4、聽寫生字

三、小練筆

寫早晨校園的一處景物

四、作業:

1、熟背課文

2、預習第3課

板書設計:

2 海上日出

衝、跳

上升 躲

露半邊 黑雲

紅霞 透

淺藍 光亮

教學札記:

學生在觀察圖畫時對於兩幅日出圖區別之處看不出,只認為第二幅圖是第一幅圖的延伸。同時“分辨”與“分辯”分不清楚。

《海上日出》教案 篇四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瞭解戲劇的一些基本知識。

2、體會劇中人物語言的個性化。把握課文如何通過人物對話來推動情節、展開矛盾、塑造人物形象的。

過程與方法:

創設情境,用多媒體作教學輔助手段,介紹作家、作品、劇情背景等,以拓展學生的閲讀視野,指導學生演出課本劇,開展人物形象的對比,讓學生在自主學習體驗中,把握人物性格,進而產生審美愉悦,獲得相關的戲劇知識和生活教益。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教學實踐中引導學生理解潘、李形象的現實意義,教育學生學會辨析社會中巧取豪奪、爾虞我詐的社會現象,教育學生懂得做人做事要講天地良心、仁義道德,對不幸的人要懷有同情憐憫之心。

二、重點與難點:

1、重點:學習通過矛盾衝突推動情節發展。

2、難點:朗讀台詞體會人物內心感受。

三、教學時數:

二課時

四、教學過程:

話題引入:同學們,知道中國現代文學中四大文學體裁是什麼嗎?以前我們學過詩歌、散文、小説,今天我們來了解一下戲劇。

(一)瞭解戲劇知識

1、戲劇是一種綜合的舞台藝術,他藉助文學、音樂、舞蹈、美術等藝術手段塑造舞台形象,揭示社會矛盾,反映現實生活。

戲劇種類:

A、按藝術形式不同分成話劇,歌劇,舞劇等;

B、按劇情繁簡和結構不同,可分為多幕劇,獨幕劇;

C、按題材反映的時代不同,可分為歷史劇,現代劇;

D、按照矛盾衝突的性質和表現手法不同,還可分為正劇、喜劇和悲劇等。戲劇劇本通常包括兩個部分:一是劇作家的舞台説明,內容包括人物表、時間、地點、佈景、服裝、道具以及人物台詞的心理情緒、動作、上下場等等;一是人物自身的台詞,包括對話(對唱)、獨白(獨唱)、旁白(旁唱)等。

2、導入新課: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學習一篇戲劇《日出》

(二)作者簡介及《日出》內容概述曹禺(1910-1996),原名萬家寶,字小石,中國現代傑出的劇作家,他被稱為“中國的莎士比亞”。他的戲劇“三部曲”有一鳴驚人的《雷雨》、名振劇壇的《日出》、別具一格的《原野》。

《日出》是以30年代初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大都市生活為背景的四幕話劇。它暴露了半殖民地大都市黑暗糜爛面,控訴了“損不足以奉有餘”的社會,一方面是剝削者、“有餘者”貪得無厭.醉生夢死;另一方面是被損害者,“不足者”備受侮辱,“有餘者”和“不足者”形成強烈對比。選文中小職員黃省三走投無路毒死自己的孩子後自盡被救發了瘋,劇本描寫了他們的悲慘命運,也描寫了他的善良、忠厚和倔強的性格。

(三)你預習好了嗎?

用心

愛心

專心

1、需要掌握的字詞

囁嚅(nièrú)蕭條(xiāo)躊躇(chóuchú)悽(qī)楚咳嗽(sòu)獰(níng)笑

爆發(bào)豈有此理(qǐ)半晌(shǎng)存蓄(xù)瞅(chǒu)庶務(shù)

2、課文內容的瞭解

(1)課文中主要寫了哪幾個人物?黃省三李石清潘月亭

(2)這幾個人物之間有哪幾次大的衝突?第一次是黃省三向李石清求情遭到拒絕。

第二次是李石清讓黃省三去拉洋車,上街要飯,去偷東西,最後競讓他去自殺。第三次是潘月亭無情地拒絕黃省三的請求。

(四)視頻欣賞,分角色朗讀精彩段落(p61其實,事情很p63拼命我也得活下去啊!)合作探究

1、李石清給黃省三指出了三條什麼樣的出路?(李石清讓黃省三去“拉洋車”,“上街要飯”,“去偷東西”。這三條根本不是出路,而是把黃省三逼上絕路)

2、從這一節戲劇衝突中看,黃省

三、李石清各有什麼性格特點?(結合具體語句分析)李石清給黃省三指出的三條出路,表現了他的狠毒、陰險、沒有人性。

黃省三的一次次懇求、辯解則表現了他的懦弱、無能、愛面子、膽小怕事,同時也表現了他的家庭責任感和愛心。

3、片段中人物語言有時欲言又止,耐人尋味,你能補充下列破折號後省略的話嗎?試體會其好處。

①那你可以到街上要——(飯)

②您説,要我去——(偷)潛台詞

一種特殊的台詞。潛:隱藏。即語言的表層意思之內還含有人物所要表達的真意,常常起到“言外有意”,“弦外之音”的藝術效果。

使用潛台詞的好處:使人物語言耐人尋味,推動劇情,刻畫人物,吸引觀眾。

(五)拓展延伸

在《日出》第四幕中黃省三被迫自殺,升為銀行襄理的李石清也被潘月亭無情解僱,成為又一個“黃省三”。結合課文談談你的感想。

參考:更深刻的表現潘月亭的之流的冷酷殘暴,從而揭示人與人之間的巧取豪奪,爾虞我詐的金錢關係,讓人們清楚的認識那個社會的黑暗和罪惡。

(六)小結

通過這個劇本的學習,我們瞭解了戲劇的一些基本常識。這篇課文描繪了下層勞動者的飽受欺凌,小職員黃省三走投無路毒死自己的孩子後自盡被救發了瘋。劇本正是通過對下層人物的描寫,反映了20世紀30年代半殖民地中國大都市光怪陸離的社會,暴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人吃人的罪惡本質,表達了作者憎惡黑暗、同情下層勞動人民、渴望光明的思想感情。

(七)作業

1、結合相關語句自己分析潘月亭的性格特點。

2、小組合作,排演課本劇。

用心

愛心

《海上日出》教學設計 篇五

教學要求:

1、感受海上日出的壯觀景象,體會作者讚美大自然的感情,陶冶學生愛美的情趣。

2、學習按一定的順序並適當展開想象的觀察方法。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練習用”燦爛”“目不轉睛”造句。

4、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培養觀察能力;圖文對照,理解太陽從海上升起的過程。

教具準備:

掛圖、投影片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感受海上日出的壯觀,陶冶學生愛美的情操。

2、學習按一定的順序並適當展開想象的觀察方法。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今天,我們將隨着作家巴金一起去領略海上日出的壯麗景象。

二、檢查預習

1、分別觀察圖1和圖2,説説圖上描繪了怎樣的景象。

2、指名分段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

3、出示生字詞卡片,檢查讀音。

三、講讀課文

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

“我”是在什麼地方、什麼時候看日出,是看了一次?

2、學習二三自然段。

(1)説一説圖1景象。

(2)指名讀文二三段,邊聽邊想象。

(3)用投影片幫助理解。

(4)理解重點詞語。

天水相接、範圍、目不轉睛、一剎那

(5)朗讀第二三自然段,概括大意。

3、講讀第四五段。

(1)有云時,太陽出來後又是怎樣的景象呢?

出示掛圖2,指導觀察。

由於陽光的作用,雲有什麼變化?

(2)指名讀第四五段。

想象太陽躲進雲層裏和太陽透出重圍時,雲和海水的變化。

(3)理解第四五段,讀讀想想。

(4)讀第五段,體會“鑲”“透”“染”等詞的好處。

(5)讀第四五段,概括大意。

4、講讀第六段。

(1)讀文,“奇觀”?

(2)這偉大的奇觀指什麼?

(3)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4)用“這不是……麼”的句式表達有什麼好處?

四、練習朗讀全文

五、作業

1、朗讀課文。

2、識記生字詞。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本課生字新詞;並聽寫。

2、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一、出示生字詞卡片,讀記。

二、練寫生字詞。

三、讀背第一段。

四、讀背第二三自然段,做有關練習。

1、朗讀第二三段。

2、完成思考練習。

3、自讀第二三段,想象,背誦。

4、練習背誦第二三段。

五、讀背第四五自然段。

1、朗讀第四五段。

2、完成練習3。

3、想象、記憶文章。

4、練習背誦第四五段。

、看圖,全班試背全文。

七、指導造句。

1、“燦爛”“目不轉睛”在課文中説什麼?

2、找出有關句子讀一讀。

3、這兩個詞還可以用在什麼地方?

4、口頭造句。

八、鞏固生字詞。

1、自己識記。

2、聽寫詞語。

九、作業。

1、背誦課文。

2、練習用“燦爛”“目不轉睛”書面造句。

3、預習《燕子》。

《海上日出》教案設計 篇六

一、教學要求:

1、感受海上日出的壯觀景象,體會作者對大自然的讚美之情。

2、掌握本課生字新詞,能辨析“光彩”、“光芒”,會用“目不轉睛”、“果然”、“終於”、“不僅……連……也……”等詞語造句。

3、理解作者運用哪些詞語、句子把日出的過程和景色生動地描述出來。

4、初步瞭解文章的結構和寫作特點,並能仿照課文寫法寫一篇描寫日出或日落時暈色的短文。

5、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第二、第三段是課文的重點,這兩段寫作者在一般情況下觀察到日出的景象和在特殊情況下(多雲)觀察到日出的不同情況。

難點:課文第5自然段是課文教學的難點。教學時,先引導學生讀1~3句,抓住“然而”、“後來”這些詞語,理解太陽的動態和雲片色彩變化,想象當時天空的美景。然後着重理解這一節的最後一句,“這時候,不僅太陽、雲和海水,連我自己也成了光亮的了。”想象這時陽光照亮一切的奇景,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嚮往光明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方法:

嘗試設疑、突出主線、以讀為主、讀中悟情。

四、學生學習方法:

組織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討論交流。

五、使用媒體:小黑板、掛圖、投影、幻燈。

六、教學程序: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海上日出》。

二、啟發談話:

本文選自中國著名作家巴金的《海行雜記》。這篇《海上日出》是作者在船上幾次看到海上日出時所得的總的印象的具體記縣,海上景象如何?作者是怎樣描繪的?大家讀讀課文就會明白了。

三、指導自學。

1、要求輕聲自由讀課文,把課文讀通。

2、畫出生字和不理解的詞,不理解的聯繫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詞義。

3、具體描繪海上日出景象的是哪幾個自然段?,

4、把作者描寫日出時最美的句子畫下來。作者觀察到幾種情況下的海上日出的景色?

四、交流自學情況(讀準字音、理解詞義)。

1、生字新詞:紅霞、範圍、分辨、奇觀,剎那

2、指名按自然段朗讀課文。(注意:讀得流利、正確。)

3、討論。

①作者觀察到幾種情況下海上日出的景象?(天氣晴朗時、有云的情況下)

②課文共分幾段?(全文分為四段)

五、讀講課文第一段。

1、指名讀第一段,思考:這一段文章,作者向我們交代了什麼?

2、“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中的“常常”説明了什麼?

3、這一段與全文關係怎樣?(結構上有提摯全文的作用--全文總起。)

第二課時

一、複習檢查。

用卡片檢查識字和理解詞語的情況。

二、讀講課文第二段。

1、默讀課文第二自然段,太陽還沒有露面之前,天空的顏色有些什麼變化?

2、“我知道太陽就要從天邊升起來了,便目不轉睛地望着那裏”這句話中“知道”是什麼意思?

3、個別讀第三自然段。思考:課文5句話是按怎樣的順序具體描寫太陽升起的過程的?

4、文章用了哪些詞句分別寫出了太陽升出海面時的顏色、形狀、光亮、動態的?

5、導讀第三自然段。

6、讀“太陽像負着什麼重擔似的,慢慢兒,一縱一縱地使勁兒向上升”。這句話與“太陽向上升”比較哪句好?為什麼?好在哪裏?

7、齊讀第二段。

三、講讀第三段。

1、指名讀第4、5自然段。思考:兩個“有時候”各指什麼樣的情況下的日出景象?

2、當雲薄時,海邊的臼出是怎樣的景象?

板書:水天一色一片燦爛

3、當雲很厚時,日出又是怎樣的奇觀?

4、第5自然段中,你覺得哪幾個詞用得特別好?

5、齊讀第二段。

6、小結:課文二、三兩段描寫了不同天氣裏海上日出美麗雄奇的景象。

四、讀第三段

1、練讀第三段。

2、這句話與全文有什麼關係?

▲教學小結:

1、這篇文章主要寫了什麼,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2、作者寫這篇《海上日出》有什麼特色?

第一、作者觀察得很仔細。

第二,作者運用比喻、擬人等方法,把太陽升出海面的過程描寫得生動、傳神。

第三,課文用詞非常確切、傳神。)

3、練習有表情地朗讀全文,並通過多種形式練習背誦全文。

《海上日出》教學設計 篇七

教學目標:

1、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能夠去組詞造句。

2、概括文章段落大意,擴展學生髮散維能力。

3、感受海上日出的壯觀景象,體會作者讚美大自然的感情,陶冶學生愛美的情趣。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課文的第二、三段是重點,寫觀察到日出的

景象和在多雲情況下到日出的不同情況。

教學難點:圖文對照,理解太陽從海上升起的過程,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具準備:投影機,幻燈片。

教學時間:兩課時

板書設計

日出前:淺藍 紅霞 越來越亮

日出時:負 縱 升 衝 跳 射

海上日出 薄雲:躲時 透過 直射 亮光

日出後: 厚雲:鑲 透出 出現 染成 光亮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作者介紹、文章背景簡介。

本文選自中國著名作家巴金的《海行雜記》。《海上日出》就是作者在船上幾次看到海上日出時所得的總的印象的具體記錄,海上的景象如何?作者是怎樣描繪的?請同學們讀讀課文就會明白了。

二、引導學生自學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章大意,劃分段落,概括大意。

2、畫出生字、新詞,要求自己查有關資料。

3、畫出不懂的句子,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與學生交流自學的情況

1、學習生字新詞:範、擴、辨、紅霞、剎那、奇觀。

2、請學生回答如何分段,並概括大意。

3、按照分好的段落,分小組閲讀(讀得流利、準確)

四、進行小組討論,解説課文。

1、指名第一段,思考問題:這一段作者寫了什麼?第一句“常常”説明的是什麼?這一段與全文有什麼關係?

2、發動學生積極回答,自己進行補充説明。

第二課時

一、檢查對生字新詞的掌握情況

提問學生對生字詞的認識,並造句。(通過檢查,瞭解學生自學生字的情況,把字詞教學落實好。)

二、讀講課文第二段

1、默讀第二自然段。思考問題:太陽沒露面之前,天空的顏色有什麼變化?在幻燈片上填上答案。

2、第四句中的“知道”是什麼意思?

3、導讀課文第三自然段。“太陽像~~~可愛”這句用了哪些修辭手法?哪些詞用得好,好在哪裏?

4、作者寫太陽升出海面是分幾層意思寫的?

5、齊聲朗讀第二段。

三、講讀第三段

1、叫學生有感情朗讀第4、5自然段思考提出的問題:

2、“陽光透過``````燦爛的亮光”這句話為什麼説很難辨別出哪裏是水?哪裏是山?

3、“這時候``````光亮的了”這句話寫了怎樣的情景?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4、兩個“有時候”各指什麼樣的情況下的日出景象?在第5自然段中有哪幾個詞用得特別好的?

5、齊聲朗讀第三段。

五、小結:課文第二、三是如何描繪出一幅海上日出的美麗奇特的景象的。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

六、有感情地朗讀全文一遍,體會文中各段與全文的關係。

七、作業:

1、背誦課文。

2、練習用“燦爛”“目不轉睛”書面造句。

3、課後蒐集巴金爺爺的其他文章閲讀,可以舉行一個巴金爺爺文章閲讀會。

《海上日出》教案 篇八

目的要求

1、感受海上日出的壯觀景象,體會作者讚美大自然的感情,陶冶學生愛美的情趣。

2、學習按一定的順序並適當展開想象的觀察方法。

3、學會本科生自信詞,運用圖文對照的方法理解課文內容,練習用“擴大”、“分辨”造句。

4、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培養觀察能力,圖文對照理解太陽從海上升起的過程。

教學難點 培養觀察能力,圖文對照理解太陽從海上升起的過程。

教具學具 自制幻燈片磁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 年 月 日)

一、談話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住在海邊,大部分同學都看過日出,水來説説日出的景象是怎樣的?指名説説。

二、指導看圖:

1、投影圖片1和圖片2 説説圖商會了怎樣的景象

2、檢查朗讀指名分段讀課文

三、圖文結合理解課文內容

1、講讀第一段

①指名讀課文

思考:“我”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看日出?

②指名回答

2、講讀第2—3自然段

①微機出示圖片(一)説説圖意

順序:(天空—太陽—海面)

②指名讀課文(其他學生邊聽邊想象)

③討論解答:

日出前天空有什麼變化?

重點理解詞語:天水相接範圍目不轉睛

太陽是怎樣升起的?説説過程

理解詞語:一縱一縱一剎那奪目

演示日出的過程欣賞壯觀的景象

④指導朗讀句子(日出過程的句子)

體會用詞的準確

3、講讀4—5自然段

①微機出示圖片(二)

指導觀察雲—太陽

②指名讀4—5自然段

理解詞語:分辨燦爛重圍光亮

概括段意

指導讀句子“他的光芒給黑雲鑲了一道黑邊……把一片片雲染成了紫色或紅色。”體會“鑲、透、染”等詞好在那裏?

4、講讀第6自然段

齊讀課文

“奇觀”指什麼?

這偉大的奇觀指什麼?

作者看到這壯觀的景形象,心情怎樣?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這是一個什麼句子?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5、朗讀課文

四、作業:

1 練習背誦課文

2 識記生字

《海上日出》教案設計 篇九

江蘇省寶應縣教委教研室 劉詠春

《海上日出》是一篇“看圖學文”課文。課文第三自然段共有五句話,具體描述了“無雲時日出”這一動態景觀,是課文的重點。教學時,如若逐句講解,原本蔚為壯觀的日出景象會變得支離破碎,而且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難以調動。那麼,如何去突破這一難點呢?

一、讀文作畫,感知語言。

讀文作畫,就是先讓學生讀通這個段落,從整體感知上這一段的語言,然後把學生分成若干個五人小組,一個小組讀一個句子,並根據所讀的句子內容作畫。

讀文作畫的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還原的過程,即由文字符號還原成圖畫的過程。通過這一還原過程,可以引導學生再造事物的形象和課文的意境,從而比較深入地感知課文的語言。

二、評畫學文,品味語言。

看似簡單的讀文作畫,一經評議,卻會發現學生由於讀書不仔細,所作的畫有許多欠妥之處。評議圖畫這一環節不可馬虎,因為這是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的極好時機。評畫的實質就是教師引導學生對課文“咬文嚼字”,從而品味其規範的語言,領悟語言形式是怎樣被用來貼切地表情達意的。如第3自然段第一句話是這樣的:

“果然,過了一會兒,那時出現了太陽的小半邊臉,紅是紅得很,卻沒有亮 光。”

一生這樣畫:

其他學生進行了如下評議:

生:這時的太陽,課文中是説“小半邊臉“,你畫成了“大半邊臉”,太陽應該還要小一點兒。

生:這時的太陽,課文中説“紅是紅得很,卻沒有亮光”,所以應該把太陽的光芒去掉。

生:太陽是“紅得很”,應該用深紅的水彩筆畫,不能加黃顏色。否則此刻的太陽就變成“光亮”的了。

就這麼短短的一句話,簡單的一幅圖,學生卻讀得如此仔細,評得如此認真。這樣的學習無疑會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培養他們認真讀書的習慣。在評議中,他們自然也就領悟了語言,品味了語言。

三、賞畫誦文,積累語言。

在這一環節,我們的教學重點是藉助圖畫這一中介幫助學生背誦課文,從而積累規範的語言。

經過評議、修改,學生所作的畫應該能夠較好地體現課文的主要內容。教師可選擇五幅較為突出的圖畫(一句話選擇一幅圖)依次貼在黑板上,讓學生一邊欣賞這些小畫家精美的“作品”,一邊朗讀、背誦課文的這個自然段。這實際上又是一個還原過程,即把圖畫還原成規範的語言文字的過程。通過這一還原過程,學生能夠有效地積累規範的語言。

四、看圖作文,運用語言。

積累語言還不是我們的目的,閲讀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正確地、熟練地運用語言,變消極的語彙為積極的語彙。為此,我們仍可藉助“圖畫”這一中介讓學生看畫作文,當然,此時的圖畫不再是學生的“作品”。但教師用的應是與課文內容有關的畫面,以便學生借鑑使用課文的語言。比如此時教師可向學生展示一幅日落圖,讓學生試着描繪日落這一動態的景觀。

摘自《國小語文教師》1999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