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靜”心教育 成就幸福

欄目: 教學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82W

個人學習心得——“靜”心教育  成就幸福

“靜”心教育 成就幸福

庚子伊始,新冠出現,疫情突發,確診暴漲,微信公眾號裏全是武漢報道。面對鍾南山堅毅的目光,抗疫戰士疲憊而堅定的身影,帶着口罩迷茫而戒備的臉龐……封城封小區了才知道,平時可以隨意逛超市、逛商場也是一種幸福;居家隔離了才知道,朝九晚五按時上下班才是生活的嚮往。

這次疫情讓我們看到了人間百態,也看到了世事無常,儘管有着抗疫的任務,可也有了冷靜思考的時間,想了一些事情,其中想得最多的還是當前的教育。從事教育三十多年來,能有時間靜下心來思考,整理出一些思路也是美事。

一  “靜心”的理解

國學淵源,古典中有對靜心的分析。如諸葛亮的《誡子書》中講到: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年與時馳,意與歲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人的一生應當如何度過,為我們指引了方向。這是中國傳統文化,也是良好的修身、治家格言,是我們學習的參照。我還非常喜歡蘇霍姆林斯基、陶行知等一批教育大家的的教育生活,也很嚮往魏書生等教育家對教育的深刻理解……

二  “靜心”的目的

教育是為了人的發展和幸福,所以教師首先要做一個幸福的人。幸福在於自己的心態,在於對認知意識和精神道德的追求。老師們也受到社會形態的影響,認為自己不幸福,做教育很悲催,同時又捨不得教育這個職業,因此,內心經常不能安靜。其實,各行各業都很不好乾,只不過沒體驗,不要只看到成功人士光鮮的一面,背後的辛苦付出你未嘗深入瞭解。教育不可能讓我們很有錢,很有錢也不一定就幸福,所以還是靜下心來過簡單樸素的生活吧。教育不可能讓每一個人都功成名就,更多的是需要平淡的教書匠。有人坐轎,有人抬轎,每個學生都存在很大的差異,我們平時的授課,想讓學生都達到同一個結果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們只能“因材施教”。那麼我們就不能只在乎分數,要關注學生的成長,關心學生的幸福。        

老師們以自己的努力,得到家長、領導、同事、學生的認可,找到自身的價值和存在感,做一名幸福的教師,想着都是一件有意義有價值的快樂事情。

三、“靜心”的做法

教育究竟怎樣做?

要成為當代“四有”好教師,必須圍繞核心素養來培養全面發展的人。“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 共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綜合表現為人文底藴、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等6大素養。

首先,校長和老師們要減少無謂的精力浪費,在有限的教學生涯裏,快速成長為教育的中堅力量。

其次,校長和老師們要去認真領會核心素養的內涵,掌握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途徑。有這樣幾句話:複雜的事情簡單做,你就是專家;複雜的事情重複做,你就是行家;複雜的事情用心做,你就是贏家。第一句話的理解:複雜的事情簡單做,你就是專家。《道德經》有這樣一句話:圖難於其易,圖大於其細。做教育要大道至簡,化繁為簡,舉三反一;要除卻煩躁,摒棄雜念,業務為重;要撥雲見日,圍繞學生,不搞形式。第二句話的理解:複雜的事情重複做,你就是行家。李耳《老子》有言“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啟發我們熟能生巧,堅持就是勝利。第三句話的理解:複雜的事情用心做,你就是贏家。對於每一件事,要結合“開發--製作---提醒---跟進”的流程來做,要注意“教了3年書,而不是教了一年書後,又重複2遍而已”這種現象,一定要不斷研究創新,因為每一個學生都是不同的,三年前的學生和三年後的學生是不同的,每一天都是不同的,每一件事都有不同的原因和背景。我們要研究理論,沒有科學的基本功,不按照基本規律做事,反而每天都在重複着錯誤。這種現象,在教育上來講,簡直是“教而不厭、毀人不倦”。話雖難聽,不無道理。

第三,校長和老師們要懷揣夢想,腳踏實地,孜孜以求,無所不能。我們千萬不能因個人喜好而教,我們要因材施教,因需施教,因人而教,因家長要求而為,因社會需要而教,因追求教育理想而教,因社會發展而教,因學生全面發展而教。教育人當以熱愛學生贏得尊重,以博學多聞贏得掌聲,以熱愛教育獲得好評。雖然我們人微言輕,但是教育部已有教育的藍圖,當我們不知道如何教書育人的時候,就多看看國家層面的要求,要多看看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儘管我們條件有待改善,面臨的困難重重,我們依然要昂首挺胸,邁出堅實的步伐,幫助學生實現一個又一個目標,向心中的教育夢一步步邁進。

四、“靜心“的嚮往

想來想去,我認為:要把握方向,該走就走,但是不能一路狂奔,適當的時侯,歇一歇,想一想,我們是為了什麼而走的,我們應該怎樣走。

因此,我們先靜心,而後做教育。

靜是一種境界。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古今中外,凡事有一定成就者,其精彩的人生背後一定是潛心與靜心,或寒窗苦讀、或潛心思索、或勤於筆耕。因為潛心,所以成功;因為靜心,所以幸福。然而,在當今這樣一個浮躁的時代,又有多少人能潛心做事、耐得住寂寞呢?一個沒有遠大理想、目光短淺的人是耐不住的;一個有着過多追求、這山望着那山高的人是耐不住的。作為教育中人,如何真正靜下心來,踏踏實實工作,“潛下心來做事,靜下心來育人”,不能不説是一個現實的問題。心靜,方能探索規律;道法自然,方能尋求教育真經。教育是培養人的,來不得半點的虛假,教育是有規律可循的,只有尊重規律才能贏得教育。我認為學校一切行為當以促進師生髮展為出發點和歸宿。教育只有靜下心來為學生着想,工作才會變得實實在在。教育只有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全面發展將得以落實,教育規律將得以尊重,學校才能成為師生的樂園!

靜是一種修養。“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這種修養體現在教育者的責任心、愛心、耐心、恆心。首先是責任心。宋代著名思想家朱熹曾説:“敬業者,專心致志以事其業也。”因此愛崗敬業的教師總是以嚴謹治學、高度負責的態度對待教育教學工作,服務學生,關注學生成長。敬業精神的核心是責任,而教師的責任心,就在於把做好本職工作當成自己不可推卸的責任,當成自己的天職。作為教育工作者,就應知道自己在本職工作中的責任是什麼,知道怎樣履行自己的責任。具體而言,作為校長、教師的責任心就是對社會負責,對人民負責,對家長負責,對學生負責,對自己負責。其次是愛心,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心是教育成功的前提,愛是教育的靈魂,愛是打開教育之門的鑰匙。正如冰心所説的“愛是教育的基礎,是教師教育的源泉,有了愛,才有了教育的先機”。只有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才能用心靈贏得心靈。教師的愛既包含對教育事業的執著,又包含着對學生的愛護和關懷。愛心既是教育事業的前提,又是學生成長的搖籃。具體地説教師不僅要做學生知識的傳播者,還要做學生心靈的啟迪者。平時要尊重理解學生,嚴中有愛,學會換位思考,善於抓住教育時機,幫助學生克服成長過程中遇到的諸如學習、生活和人際交往中的各種困難,引導他們樂學和走好人生的每一步。第三,要有耐心。教育是一個“慢活”、“細活”,是生命潛移默化的過程。教育是慢的藝術,不可能一蹴而就,就像練太極拳,要全神貫注、用心體會,達到一種忘我的境界,才會有教育的登峯造極。鬆高百丈並非一日長成,教育要有耐心等待他們的成長。第四是恆心。恆心是一種執著,長久不變的意志;恆心成就輝煌,恆心孕育美麗。做為教育工作者,培養人才,要堅定教育信念,堅信教育價值,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持之以恆,靜待教育幸福之花開放!  

靜是一種堅守。靜下心來做教育,何其難,難於上青天?要想靜下心來做教育,就要守住一份幸福的希望,守住一片自己的天空。首先就是完成對自己的挑戰。在今天,整個教育忙忙碌碌的時代裏,改革的浪潮一浪高過一浪,今天是“洋思”,明天是“杜郎口”,可以説教育的各種模式層出不窮,作為校長和教師,能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找到適合自己的、適合自己學生的教育教學方法嗎?你能不盲從堅持做自己嗎?這個真的很重要。其次,面對一個平台,如果你站在了一個平台之上,如名師名家,你作何用?“如果把這個平台理解為一本書,它的內容若有靈性,就能啟迪心智;它的內容若有魔性,就會誤入歧途。”如今白淨的紙有了,準備書寫什麼內容呢?準備怎麼用呢?如果靜心做教育的話,你一定會把它寫入適合你的東西,成為自己進步的一個新起點,發展的新階梯。第三,多想教育的幸福。教育是陽光底下最神聖的事業,教育不應該是一種犧牲,而應該是一種享受。因為我們沐浴着人間最温暖的春風和雨露,我們體驗着世上最珍貴的情誼和友愛。有一種態度叫享受,有一種感覺叫幸福。學會面帶微笑才能享受生活,懂得播種快樂才能收穫幸福。用享受的目光來看待我們的教育,那麼我們就會多一種生活的詩意。你就能從平凡中讀懂偉大,從失敗中咀嚼輝煌。你能讀懂每一個孩子的臉龐,走進每個孩子的心房;你會驚奇地發現,幸福從此滿滿!

靜是一種等待。等待是一種心態,也是一種信任;等待給人以憧憬,等待給人以希望。種子剛剛播下,沒有等待,怎會有醉人的麥香。作為一個教育者真正的成熟是學會靜待。靜下心來做教育,就要鑽得進去,守得住自己,不好高騖遠,全身心地去做,靜下心來研究學問,總結規律,尋求有效的教育方法;去真正瞭解教育的本質,使自己能跟上現代教育的腳步,適應時代的新發展,教育是一項實踐性很強的工作,這項工作固然需要經驗的支持,更需要智慧的激發。嚴格意義上講,教師不是知識的象徵,而是智慧的象徵。“以靜制動,以靜育人”。面對一個個鮮活的學生,他們的思維、行為等時時處在變化中。教育過程中,稍有不慎,會對學生產生這樣或那樣的影響,有時會給學生帶來終生的影響,而這些影響既可能是受益終生,又可能是受害終生。

葉聖陶先生説:“教育是農業而不是工業,需要愛心與呵護,也需要精心等待”。既然我們選擇了教育的行業,就註定要與學生為伴,每一位學生都是一朵盛開的花,因他們的花期不同,我們當教師的要耐得住性情,細細去守護,慢慢去品味。

靜,才能心無旁騖,領悟教育的真諦;靜,才能看到教育之本。

Tags: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