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幼兒園中班教學反思(合集47篇)

欄目: 教學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83W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47篇《幼兒園中班教學反思》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幼兒園中班教學反思》相關的範文。

幼兒園中班教學反思(合集47篇)

篇1:幼兒園中班教學反思

教師專業素養的有力手段和有效途徑。教師的成長等於經驗加反思。對於什麼是反思,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西方哲學通常把反思看作精神的自我活動與內省的方法。洛克認為經驗按其來源可分為感覺與反思(又譯反省),前者即外部經驗,後者即內部經驗;反思是心靈以自己的活動作為對象而反觀自照,是人們的思維活動和心理活動。也有人把反思定義為行為主體立足於自我之外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為和情境的能力。筆者認為反思是個體在分析自我經驗、監控和評價自我行為的基礎上,依據某種標準對自己的經驗和行為所進行的批判性的思考。

為激發教師的研究意識,培養教師的反思能力,在教研活動中,我們倡導幼兒教師寫教學反思,要求課後小反思——一每週大反思——一主題總反思。針對幼兒園教學活動的有效組織形成一條反思鏈,由淺入深,螺旋上升。在實踐中,有的教師得益非淺,而有的教師無所適從。翻開教師的反思筆記,存在着空、涪雜等現象,有些教師把教學反思看成是任務型、應付性的工作,如上了科學活動《沉阜,教師反思記錄:幼兒對探究活動有興趣,能大膽嘗試,觀察物體的沉浮現象,就是時間拖長了點;上了語言《桃樹下的小白兔》,教師反思:小朋友對故事感興趣,想象豐富,就是沒有注意面向全體……諸如此類,反思浮於表面,也有點八股味道。教師的教學反思需要適當的引導。

教學反思説到底是教師的一種自我意識、思維習慣、批評精神。有時,經驗反思是教師個人的一種緘默知識,慣於理性思考的人總是自覺或不自覺地對自己的行為進行內省和剖析,從而進行自我調控。那幼兒教師應該從哪些角度去反思,如何引導教師寫教學反思呢本人就此談幾點不成熟的想法,僅供參考。

通過孩子們的介紹、設計,一幅“美麗的家鄉”的圖紙呈現出來了。在建構時孩子們都非常認真,各自都在忙着完成自己的任務,只見邵懷玉小朋友拿着雪花片積木在搭花和亭子,她先用紅色的雪花片做花蕊,並且嘴巴里孩子數“一、二、三、四、五、六,一共用了六片,接着她再用黃色的雪花片來搭花瓣,並且也數好了數。我走過去問:“你為什麼要數個數呢”她説:“這樣,我再搭的時候就可以搭一樣大的花了。”我聽完誇她真會動腦筋。經過這麼一來。邵懷玉小朋友到遊戲結束,一工搭了八朵花,每朵花都進行了合理地顏色搭配,並每朵花都一樣大,放在馬路旁邊看上去很勻稱,非常美麗,所以在點評時,我重點掌握了合理的運用數學知識,會起到更好的效果。

篇2:幼兒園中班教學反思

幼兒建構遊戲的主題,通常是以教師的語言啟發,故事講述,物體認識,情景渲染等形式烘托產生的。語言、數學教學所形成的知識印象是結構遊戲開展的基礎,而美術的構圖、佈局,計算的空間圖形及數量認識又是結構遊戲得以發展的條件。

各科教學活動為幼兒建築遊戲的順利開展打下了紮實的基礎,反過來,建築遊戲的開展也同時鞏固深化了各科教學。幼兒在裝飾美化遊戲環境和建築物的活動中,必須充分運用美術教學中所學到的造型設計、佈局變化、色彩搭配、整體與局部的正確處理等一系列知識技巧,來提高建築水平,這樣,同時也促進了美術教學的發展。因而,遊戲的開展和教學是對立而又互為統一的。

總之,結合各科教學活動進行建築構造,在利用建築成果進行其它遊戲,不僅提高了孩子的建築興趣,而且促進了孩子的思維和想象的發展,發展了遊戲,使孩子身心各方面得到極大的滿足。

篇3:幼兒園中班教學反思

遊戲法指出:“遊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它和幼兒的學習、勞動等活動不是絕對獨立的,教師必須有意識地把這些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使他們成為相輔相成的教育手段”。這是結構遊戲本身的發展趨勢,也是它進一步完善的保證。在幼兒園,結構遊戲是作為一種獨立的遊戲出現的,但結構遊戲的開展又同時是滲透在其它各類遊戲和各科教學活動中的,它們之間是相輔相成,緊密配合的。

幼兒園的教育、教學活動多應通過遊戲的形式,組織幼兒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能。因此,作為遊戲活動之一的結構遊戲也應密切配合語言、數學、美術等各學科,互相滲透,互相作用。

篇4:幼兒園中班教學反思

主題活動是活動課的重要部分,因此,上好主題活動課尤為重要。 《樹真好》是中班建構式主題活動“大樹和小花”其中的一個活動內容,原本的活動是一個散文欣賞加創編,對於中班幼兒來説存在兩個問題:

1、散文的文字描述通俗但是比較複雜,不利於幼兒進行創編。

2、幼兒前期經驗的獲得非常重要,只有對樹的好處的深入瞭解了,幼兒才能進行創編。但是活動卻沒有這個方面具體的操作準備。

在次此基礎上我進行了修改,並且反覆進行了推敲。在一次次的思考、實踐的過程中,對於組織這樣的一個活動我受到了很多的啟發:

1、詩歌的改編。 建構式的課程是供我們參考的,但不是一個固定的活動,因此當課程中的內容不適合孩子的時候,我們可以大膽的進行修改,使之更加適合本園孩子的特點,讓孩子得到相應的發展。我選取散文的精髓,把樹的好處編成了簡短而朗朗上口的詩歌,在實際的活動中,孩子們不僅能理解詩歌的內容,而且也能根據詩歌的結構進行了大膽的創編。

2、整合的問題。

篇5:幼兒園中班教學反思

幼兒園中班教學反思【3篇】

下面是關於幼兒園中班的教學反思三篇,希望對幼兒教師們有啟發作用!

《沒有大人的世界》活動反思

本課的活動目標是在讓小朋友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會講故事,知道大人對我們很重要,在活動過程中,我首先為小朋友們介紹一個生氣的小朋友——阿貴,他為什麼不高心呢?由此引起小朋友的注意,使幼兒能有較高的興趣,跟老師一起聽聽這個故事,在導課部分充分調動了小朋友的積極性,使幼兒注意傾聽。

聽完故事後,引導小朋友説出,阿貴為什麼會希望這個世界上沒有大人呢?他的願望是在哪裏實現的?在夢境中阿貴在沒有大人的世界裏遇到了什麼困難?在此部分通過提問的方式使幼兒充分理解故事。能夠大膽來表述故事,進行自由的交流,鍛鍊了小朋友的理解能力、表達能力、交流能力。在練習鞏固的環節,讓小朋友們對阿貴所遇到的困難按順序進一步進行表述,在這裏進行這樣的處理是為了讓小朋友更好的理解故事,訓練小朋友們表達事物的條理性,讓小朋友們進一步理解大人在對自己的重要性。

在授課過程中,沒能更好地、全面地使訓練幼兒的表達能力,如果在此活動中將此部分進一步深化、擴大,幼兒的能力將得到更好的培養。

《歌聲與微笑》教後記

在《歌聲與微笑》活動中,我創設情境,讓孩子們在音樂聲中互送微笑,大部分孩子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相互贈送着微笑。有小朋友説:“我把微笑送給你讓你快樂!”還有個特別善於交往的孩子找到了聽課老師,微笑着説:“老師我喜歡你,祝你快樂!”一個小女孩走到一位老師的身邊,微笑着説:“老師,你教我唱歌比賽得了三等獎,所以我要把微笑送給你,

”……

從此次活動中可以發現:情感交流有利於進一步豐富孩子們的生活經驗,音樂又能給人快樂和一種美的享受。讓孩子們在優美、富有節奏的《歌聲與微笑》的音樂聲中互送微笑,體現了“情感與音樂”的交融,使活動在輕鬆、愉快、温馨、和諧的氛圍中進行,給人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讓孩子們從內心深處感受到了微笑的美好和所藴涵的力量。

語言活動《長大了》教學反思

在《長大了》活動中,當活動進行到仿編兒歌內容時出現了讓我覺得比較棘手的問題,幼兒在仿編兒歌時總是轉不過彎來,總是圍繞自己説,思維受到了限制,而聯想不到自己的東西也會變長變短。我想了想可能是我的引導上出了偏差吧,因為剛開始我只是口頭上簡單地解釋和引導了一下,似乎有點高估了幼兒的抽象思維能力,之後我便用食物和動作進行引導,這時才有一部分孩子反應過來。

從這裏可以很清楚地知道:啟發孩子的思維必須藉助具體事物來進行,採用直觀教具,幫助幼兒積累豐富的表象。同時要調動幼兒的多種感官參與活動。讓幼兒通過視覺觸覺等來認識事物,描述事物。

篇6:幼兒園中班教學反思

整個活動構思巧妙,情趣盎然,其內涵則體現了通過藝術教育培養幼兒的創新精神。幼兒利用各種廢舊材料,進行藝術表現藝術創造,以“瓶子”為主線完成了“設想瓶子的各種服飾┄利用廢舊品製作┄瓶子展示”一系列活動環節,充分體驗到動手做、遊戲樂的愉悦。在遊戲活動中,幼兒不斷地感知、嘗試、操作,在幼兒感受美、塑造美的同時,幼兒的想象力、動手能力得到了發展和提高。

在整個製作過程中,孩子們都積極投入,大膽地選擇不同的材料進行裝飾活動。在設計裝飾過程中運用已有的平面裝飾經驗,借鑑教師提供的裝飾瓶的'設計信息,進行綜合創造,求異創新,設計製作了不同意境的瓶子衣服。個別能力較弱的幼兒,也能模仿教師提供的範例,進行製作。

活動中,教師給足幼兒自由的時間和空間,提供豐富的材料,順應幼兒的探索活動,真正成為了引導者、支持者、參與者,成為孩子們的合作伙伴。

篇7:幼兒園中班教學反思

整個活動下來就發現自己讓幼兒自由説的時間不多,對幼兒的回答的應對以及提升幼兒經驗等方面還存在着一定的欠缺。這是我事先對教材挖掘得不夠深,只停留於表面,對目標的把握還不夠,以至於在活動的關鍵環節沒有很好地提煉孩子們的回答,讓整個活動顯得很凌亂,一些該讓孩子領會的東西沒能好好滲透。

在提問上缺少技巧性,不能像剝竹筍一樣層層深入、步步遞進,形成一定的邏輯思維或語言思緒。

比如在出示猴子圖片的時候,可以引導幼兒更仔細地去觀察畫面,去尋找線索,再根據一定的線索來大膽講述孩子在幹什麼,進而讓幼兒自然而然得出這是一隻又貪吃有懶惰的小猴子。還有就是發現自己在教學活動中太拘束於準備好的教案,具體操作顯得呆板,不能根據活動情況適當加以改變。比如最後環節可以説“嗯,小豬得了冠軍很開心,它要請小朋友吃蘋果”,而不是有點牽強地説“森林裏的小動物們很感謝小朋友,特意給你們準備了豐盛的蘋果大餐,請你們來分享吧”。

總的來説,大的環節是可以走下來,但是在很多細節還存在問題,分析得不夠深入,有點匆匆趕場的味道。在提問環節上一直想着讓幼兒能回答到自己的點子上,就像獵人設好陷阱讓幼兒掉進來一樣,忽略了孩子們的自主能動性,該讓幼兒成為活動的主體。

在今後的活動組織過程中,我要事先充分分析教材、深層次挖掘內容,更準確地把握目標,在活動實施中,認真去傾聽孩子們的回答,根據幼兒的回答來提煉出要滲透給幼兒的內容。在平時過程中,不斷去思考、探索、反思、再實踐,在不斷地經驗積累中讓自己成長。

篇8:中班幼兒園教學反思

通過孩子們的介紹、設計,一幅“美麗的家鄉”的圖紙呈現出來了。在建構時孩子們都非常認真,各自都在忙着

完成自己的任務,只見邵懷玉小朋友拿着雪花片積木在搭花和亭子,她先用紅色的雪花片做花蕊,並且嘴巴里孩子數“一、二、三、四、五、六,一共用了六片,接着她再用黃色的雪花片來搭花瓣,並且也數好了數。我走過去問:“你為什麼要數個數呢”她説:“這樣,我再搭的時候就可以搭一樣大的花了。”我聽完誇她真會動腦筋。經過這麼一來。邵懷玉小朋友到遊戲結束,一工搭了八朵花,每朵花都進行了合理地顏色搭配,並每朵花都一樣大,放在馬路旁邊看上去很勻稱,非常美麗,所以在點評時,我重點掌握了合理的運用數學知識,會起到更好的效果。

活動後反思:

幼兒園中班教學反思幼兒園中班教學反思

遊戲法指出:“遊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它和幼兒的學習、勞動等活動不是絕對獨立的,教師必須有意識地把這些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使他們成為相輔相成的教育手段”。這是結構遊戲本身的發展趨勢,也是它進一步完善的保證。在幼兒園,結構遊戲是作為一種獨立的遊戲出現的,但結構遊戲的開展又同時是滲透在其它各類遊戲和各科教學活動中的,它們之間是相輔相成,緊密配合的。

幼兒園的教育、教學活動多應通過遊戲的形式,組織幼兒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能。因此,作為遊戲活動之一的結構遊戲也應密切配合語言、數學、美術等各學科,互相滲透,互相作用。

篇9:中班幼兒園教學反思

活動目標:

1、通過設計拖鞋,學習對稱的畫法。

2、瞭解夏天一些使自己涼快的方法。

3、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和創造力。

4、增進參與環境佈置的興趣和能力,體驗成功的快樂。

活動重點:

通過講講、做做、設計拖鞋進一步感受夏天是個炎熱的季節。

活動難點:

設計製作拖鞋的鞋面(貼長條形紙)。

環境創設與準備:

1、活動室中創設夏天的環境。

2、收集各種夏天的拖鞋。

3、範例。

4、幼兒製作用具。

活動流程:

看看説説――講講做做――展示交流

一、看看説説

夏天到了,你感覺怎麼樣?

炎熱的夏天,你怎樣讓自己的小腳涼快一點?

小結:妹妹穿了裙子,弟弟穿了西裝短褲,涼快多了。小腳丫穿上漂亮的拖鞋會更加涼快!

二、講講做做

1、出示範例講講

最近熊貓伯伯開了一家拖鞋店,我們一起來看看都有些什麼樣的拖鞋?

1)這些都是拖鞋麼?它們有什麼不一樣?

2)你最喜歡哪雙拖鞋?為什麼?

3)你想設計一雙漂亮的拖鞋麼?你想怎樣設計?

2、幫助幼兒思考製作拖鞋的步奏

1)先做什麼?(在長條紙上畫上喜歡的花紋圖案)接着做什麼?

2)接着做什麼?(把長條紙的兩端分別貼在鞋底前半部分的兩邊作為鞋面)

難點:貼長條形紙時,兩端各往裏摺進去一小段,用漿糊貼住

小結:製作涼鞋時有一條流水線:如:先進行鞋底選擇――鞋底裝飾――鞋面製作――鞋面鞋底都裝扮好了,最後將鞋面鞋底連接(讓幼兒瞭解簡單的製作過程和方法),一雙漂亮的涼鞋就做好了。

三、幼兒製作

夏天到了,熊貓伯伯店裏的拖鞋太少了,請你們幫忙多做幾雙拖鞋好嗎?

指導要點:

1)鼓勵幼兒設計的圖案、貼的方式與別人不一樣。

2)提醒幼兒貼長條形紙時,有顏色圖案的一面朝上。

3)指導個別幼兒貼長條形紙時,兩端各往裏摺進去一小段貼住。

4)提醒幼兒長條紙的兩端分別貼在鞋底前半部分。

四、展示交流

1、比比誰做的拖鞋又漂亮又牢固。

2、看看你做的拖鞋穿起來舒服麼?涼快麼?為什麼?

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動腦筋設計各種拖鞋使自己涼快。

活動反思:

本節活動教學目標完成較好,整節課非常流暢,孩子們的積極性很快被激發起來,整個活動中幼兒都能夠自由想象,大膽的裝飾。激發了幼兒創作表現的慾望,積極投入學習、製作之中。活動中幼兒一直興趣滿滿,注意力集中。

篇10:中班幼兒園教學反思

《3-6歲兒童發展指南》指出: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遊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要珍視遊戲和生活的獨特價值,創設豐富的教育環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

為了讓孩子們積極參與户外遊戲活動,促進身體健康,我主張要組織情境化的户外遊戲活動。

1、要求情景化的原因是孩子們的年齡小,活潑好動,注意力容易分散,在户外遊戲中容易出現難組織的問題,如果咱們如果單純強調紀律,又會讓孩子產生厭煩情緒。所以才會要求進行情境化的户外遊戲,吸引幼兒的參與興趣。

2、情境化的具體要求是:通過場景的創設,讓孩子們不知不覺地進入角色的扮演,讓孩子們在充滿趣味性的的遊戲情節中,依賴遊戲材料的支持,主動、愉快地進行基本動作的練習。同時也能讓讓幼兒在扮演角色中獲得真實的內心體驗,在動作技能鍛鍊的同時獲得情感的薰陶。所以遊戲本身的情節設計才是最主要的,它是促進孩子們主動積極有興趣的參與遊戲的關鍵。像汪裕芳老師上的音樂遊戲,就是通過設置火車從火車站開往各地的情境,並且配上朗朗上口的兒歌,讓幼兒在快樂中學習,使幼兒的學習積極性在遊戲中得到昇華。

3、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説:“教學藝術就是在設法引起學生的興趣,有了興趣就肯全力用腦去做事情。”情境教學就是一種促使教學過程變成能引起幼兒極大興趣,激發幼兒不斷探索的教育方法。在體育活動中,教師應根據班級幼兒的身心特點,運用故事、遊戲、音樂等形式,以及現實生活中的典型場景,創設情境引導幼兒在愉悦的環境中進行鍛鍊。

一、運用故事創設情境

幼兒活潑好動、思維活躍,且注意力易分散,重複動作技能的練習會使他們易於疲勞,產生厭煩情緒,以致經常出現教師難以實施教學的現象。因此,把體育活動的教學內容設計成一個較為完整的故事,通過生動形象的故事情節展開體育教學,引導幼兒積極參與,在人景動情中促進各項教學目標的達成。比如,在執教小班體育活動內容“練習手膝着地向前爬、往後爬”時,設計擬人化的“小螞蟻運糧”故事情境,構思了有趣的故事情節――螞蟻寶寶跟着螞蟻媽媽出門玩,在草叢裏發現了糧食,但在把糧食運回家的路上遇到了種種困難,如遇到打雷下雨的天氣、遇到大甲蟲等。在富有趣味的故事情境中,“螞蟻寶寶”時而興奮、時而緊張,積極主動地完成了一系列動作鍛鍊要求。

二、運用遊戲創設情境

遊戲是幼兒特別喜愛的一種活動形式,在體育活動中教師可選取優秀的遊戲內容,創設有趣的遊戲情境,讓幼兒以不同的角色,藉助體驗角色情感、探索角色生活和創造性地表現角色行為等方式來滿足自己身體、心理髮展的需要。因此,在體育活動中往往要根據一定的體育任務來設計遊戲情境,將身體動作、情節、角色以及規則組成等融入其中。比如,大班體育活動“勇敢的士兵”,其主要目標是綜合練習幼兒的投擲、跨跳、側身鑽、匍匐前進等能力,培養幼兒勇敢的精神。為此可以創設如下游戲情境:過封鎖區(跑)――爬越電網(墊上匍匐前進)――跳過矮牆(跨越)――跳躍雷區(單腳交替跳)――鑽隧道(側身鑽)――掃射敵機、奪碉堡。在輕鬆愉快的遊戲中,幼兒既掌握了基本動作,達到了鍛鍊效果,又發展了動作想象力。又如,在體育活動“飛快行動”中,將教學任務貫穿於“動物大營救”的遊戲情境之中,幼兒扮演小救護員,抬着擔架,走過獨木橋(積木)、跳過小河(繩子)、鑽過樹林(椅子),將受傷的小動物抬回救護所。在這樣的遊戲情境中,幼兒根據遊戲情節的變化、自我角色的參與,自然地進入活動狀態,走、跑、跳、繞、抬等動作得到練習,並能體驗到完成某一任務所帶來的成功感。

三、運用仿生物聲形動作創設情境

運用仿生物聲形動作創設情境,讓幼兒模仿象行、馬奔、兔跳、鳥飛等工作,能達到入景動情、寓教於樂的目的。比如,在進行大班跳躍教學時,針對跳躍的某個動作讓幼兒模仿某種動物的動作。如側跨跳動作,引導幼兒模仿蜜蜂在花叢中從這朵花飛到那朵花的動作。又如蹦跳動作,引導幼兒想象草地上有許多蹦蹦跳跳的小兔子,有的在吃草,有的在玩耍……並讓幼兒把小兔蹦跳時的動作模仿下來。諸如此類情境的創設能調動幼兒的思維,促使幼兒在有趣的動作模仿中習得動作。

當然,體育活動中可運用的情境教學法遠不止上述三種。教師在體育活動中設計情境時要注重把握幼兒的興趣和年齡特點,並根據教學需要把握住情境創設的三個時機:

1.開始階段創設情境。在體育活動一開始教師就創設情境以導入活動或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比如,主動提出開一個小動物運動會,讓幼兒戴上相應的動物頭飾進入後續的活動情境之中。

2.基本階段創設情境。在體育活動的基本部分根據教學內容設計情境。比如,大班體育活動“搭障礙練跳躍”的教學內容就是跳過障礙物。為此,可以設計學青蛙跳田埂(小長凳)、小河(繩子)等遊戲情境。

3.結束階段創設情境。在體育活動的結束部分一般採用歡快的音樂跟基本部分的情境聯繫起來設計情境。比如,“小螞蟻運糧”遊戲結束部分,採用了歡快的音樂《洗澡歌》來調節幼兒的情緒,渲染了洗澡放鬆的情境,從而達到放鬆身體、消除疲勞的目的,讓幼兒獲得快樂的情感體驗。

篇11:中班幼兒園教學反思

買菜是幼兒中經常遇見的事,放學回家後大人去菜場買菜都會帶着孩子,孩子們對買菜這種活動已經耳濡目染,耳熟能詳了,平時在幼兒園的角色遊戲中也會扮演成人進行買菜活動。在這樣一個大的前提下,讓幼兒進行音樂活動,對幼兒來説是既熟悉又陌生,孩子們可以在熟悉的背景下學習新的音樂技能,何樂而不為呢?選擇的內容來既自於幼兒的現實生活,又為生活所服務。活動開始,我以“奶奶”帶孩子們去“買菜”的形勢導入,小朋友們的興趣很濃,積極性一下就被激發出來了。日常生活

《買菜》這首歌曲歌詞雖然簡單,但是很多菜名連在一起説,幼兒容易混淆,不易掌握。如蘿蔔黃瓜西紅柿,蠶豆毛豆小豌豆,這些菜雖然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但要每個幼兒清楚地按規定的節奏來唱,卻存在困難。於是我把這些菜名按照節奏分別畫出,如蘿蔔就畫兩個並列的蘿蔔,西紅柿就畫3個並列的西紅柿,這種圖形具體形象地表達了歌曲的節奏,使幼兒容易掌握,不易混淆。視覺的參與幫助了幼兒清晰地分解了節奏,而且這張圖譜又成功地為創編歌詞打下了基礎。

篇12:中班幼兒園教學反思

本活動選自幼兒園建構式課程――《做個好孩子並不難》這個主題中的一節活動。之所以我選擇它,主要是來着我班的孩子們有時喝完水後,將水杯隨手一放,下一次喝水時找不到杯子了;自己玩的玩具弄的亂七八糟;孩子不認識自己的東西;每天都有丟東西的現象;孩子不會整理自己的物品,自理能力差;孩子自己的衣服也不會疊,即便疊了,放的時候也放亂了。孩子的行為習慣的培養、責任心的培養是很必要的。在孩子們的日常生活中,通過孩子自己整理與歸類,形成良好的分類、整理習慣。孩子們往往會珍惜自己的勞動成果,並從中受益,有次讓我選擇了此活動。

我為此活動設立了兩個目標:

1、學習按物體的特徵命名和進行分類,並根據物品的共同用途分類。

2、學習有條理地收拾、整理物品,養成物歸原處的好習慣。根據目標我為此活動的重難點定為:根據物品的共同用途分類。我以觀看ppt拉開了活動,想要觀看這些圖片使幼兒感覺到“亂”這個詞,激發起幼兒整理的慾望。接着是豆豆家很亂想請小朋友們來幫忙整理,我一次出示各類物品的圖片,請幼兒説説物品的名字並説説它們的用途,這裏反覆的要求幼兒説它的用途有點��嗦。課後老師們與我交流到這環節是否先將這些物品出示在三張背景圖上,請幼兒分類,再説説為什麼這麼分的?第二環節我安排的是物品大分類,請幼兒自己把這些物品合理的送到每間房間裏,並説説它的用途給物品分類,有幼兒在説水壺是放在煤氣灶上燒的,我沒有準確的找到這點,提及幼兒物品擺放的合理性。第三環節是我會整理,我在請幼兒放了5種物品後説:“這裏還有許多物品,現在請小朋友們一起來整理一下。”有次過渡到幼兒自己整理,我要求幼兒每放一種就説説它的用途,貼的時候要整齊貼,小心疊放,經過孩子討論而得出的結果,孩子們的印象也比較的深刻,也知道去遵守這個規則。

幼兒有序的來到自己的位置前邊貼邊有幼兒説:“怎麼沒有枱燈?”,幼兒操作的材料與我之前示範的材料有所不同,為了能更好的檢驗幼兒學會的程度,我把整理的物品換了,操作環節孩子們邊説邊做,興致很高。

最後我請已完成的幼兒先自我檢查,説説你放每種物品的用途,到集體檢查,這裏我使用了投影儀,但是我讓幼兒都拿着自己的作業本,孩子們的心很容易分散,所以很多孩子邊觀看上面的本子,邊對照自己的本子,檢查的不是很仔細,如果檢查時把孩子們的本子夾起來,請先完成的幼兒幫忙檢查,到共同檢查,可能檢查的效果更好,這些要注意的地方我一定在第二次活動中改正,我相信通過整理、改進,孩子們對放東西時更注重合理了尋求更好的方法,我相信下次活動,我和孩子們學的更多。

篇13:幼兒園中班教學反思

1 在教學活動的時候幼兒的常規不是很好,開始幼兒比較感興趣,到後來學習時興趣就很淡,常規也不是很好。

2在以後教師會重視幼兒在學習新知識下工夫,多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多讓幼兒參加活動。

3加強常規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俗話説:“沒有規矩,難成方圓”。有良好的常規可以使幼兒的生活有合理的節奏,有利於養成幼兒自我服務的能力,為今後的生活和學習打下良好基礎,當然常規也不是以犧牲幼兒的個性、快樂為代價。我班有個別幼兒生性好動,比較調皮,我們兩位老師以後要步調一致,共同合作,重抓教育,使小朋友逐漸能互相幫助、關心集體,搗亂的小朋友少了,熱愛勞動的小朋友多了。 中班幼兒的獨立意識增強,而且自我服務的願望和要求日趨激烈,我們要抓住孩子這一心理特徵,開展了“值日生輪換制”,讓做值日生的孩子負責髮蠟筆、分點心,擺椅子……抓住這些細小的機會,既培養了他們為同伴服務的能力,而且督促了孩子的自律,潛移默化中培養了 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從而促進了整個班風班貌的提高。

篇14:幼兒園中班教學反思

學習有條理地收拾、整理物品,養成物歸原處的好習慣。根據目標我為此活動的重難點定為:根據物品的共同用途分類。我以觀看ppt拉開了活動,想要觀看這些圖片使幼兒感覺到“亂”這個詞,激發起幼兒整理的慾望。之後是豆豆家很亂想請小朋友們來幫忙整理,我一次出示各類物品的圖片,請幼兒説説物品的名字並説説它們的用途,那裏反覆的要求幼兒説它的用途有點囉嗦。課後教師們與我交流到這環節是否先將這些物品出示在三張背景圖上,請幼兒分類,再説説為什麼這麼分的第二環節我安排的是物品大分類,請幼兒自我把這些物品合理的送到每間房間裏,並説説它的用途給物品分類,有幼兒在説水壺是放在煤氣灶上燒的,我沒有準確的找到這點,提及幼兒物品擺放的合理性。第三環節是我會整理,我在請幼兒放了5種物品後説:“那裏還有許多物品,此刻請小朋友們一齊來整理一下。”有次過渡到幼兒自我整理,我要求幼兒每放一種就説説它的用途,貼的時候要整齊貼,細心疊放,經過孩子討論而得出的結果,孩子們的印象也比較的深刻,也明白去遵守這個規則。

我根據兒歌的資料進行了活動前教具的準備,用圖片的形式將兒歌表現出來,順利地引導幼兒理解並掌握了兒歌的資料,簡便地解決了活動的重點。在我的引導下,活動中幼兒能將自我的照片、物品進行簡單的講述和比較,並能説説“自我在家會做哪些事”。經過讓幼兒自由講述,滿足了孩子們“我要説、我想説”的慾望。之後我就藉助課前根據兒歌的資料製作了相關的圖片(爸爸、媽媽、奶奶、我、衣服、小腳、桌子、花燈),在我朗讀兒歌時,按兒歌順序一一出示,這樣幼兒就能很容易的看着圖片把整首兒歌念出來。我還在活動中帶孩子們團體朗讀,並且採用了接力朗讀和單人朗讀的方式,激發了幼兒朗讀的興趣,加深了幼兒對兒歌的記憶。

篇15:幼兒園中班教學反思

在培養幼兒主動學習的過程中,我的教育觀念發生了變化,對教師在一日生活中過多地組織羣眾活動有了一些思考,並嘗試着減少對孩子的一些不必要的要求。

這天,我沒有按照往常的做法讓孩子們羣眾行動。有的三五成羣地在自然角觀察,談論着什麼;有的站在新貼出的活動區記錄表前,尋找着自我的名字,議論着誰的紅花最多;有的乾脆走到桌前,翻閲起老師中午備課時留在那兒的書。我沒有打擾他們,因為孩子們都在做着有好處的事情,説着感興趣的話題。幼兒園生活要有紀律,同時要讓孩子生活得簡單,給他們支配自我的權利和機會,讓他們自我決定先幹什麼,後幹什麼,這對他們今後主動適應社會生活,主動約束自我的行為,構成必須的時間觀念,有着更深遠的好處。我決定在以後的日子裏,要讓孩子們擁有更多的自由時間,讓他們生活得更簡單些。

幼兒園的孩子什麼時間做什麼事,歷來由老師安排,好像是天經地義。為了照顧好孩子,我們要求他們一切行動聽指揮,很多活動都得羣眾進行。當然,班級裏孩子多,排隊、等待就難免。孩子們消極、無奈地等待着,他們的時間被白白浪費,他們的主動精神被逐漸磨蝕。為了不“亂”,老師必然要規定“排好隊’,“不要隨便講話”……一些控制潛力差的孩子,活躍的孩子,主動性、自主性強的孩子耐不住這無聊的等待,會經常不斷地影響紀律。從而招致老師的批評。過多的批評,造成幼兒與老師的關係緊張;過多的指責,又使得他們的自尊心受挫,失去上進心。可見,過多的羣眾約束會影響幼兒的主動發展,就應儘早改革。

老師率先行動,嘗試把自主權還給孩子。給孩子們自我支配自我的權利和機會,讓他們根據狀況決定先做什麼再做什麼,學習合理地使用時間,安排自我的活動,做一個有頭腦的、主動的人。這種鍛鍊,能夠使孩子構成自主、主動的個性品質。它不但為幼兒這天的生活變得更加豐富、搞笑創造了條件,而且為他們今後從容地應對社會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篇16:幼兒園中班教學反思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明晰故事發展的線索。

2、在教師引導下,學習小動物的心理語言:雪這麼大,天氣這麼冷,我找到了東西和XX一起吃。

3、懂得朋友之間要相互關心,體驗與別人分享帶來的快樂。

4、通過觀察圖片,引導幼兒講述圖片內容。

5、培養幼兒大膽發言,説完整話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明晰故事發展線索,學説小動物心理語言。

難點:體驗分享的快樂,學會分享。

活動準備

PPT 小動物頭飾 小動物卡片 分享的禮物 (蘿蔔 花生 青菜 紅薯)圖片

活動過程

一、開始環節

教師用一個道具紅蘿蔔激發幼兒興趣,引入主題

二、基本環節

1、教師一邊播放PPT,一邊完整的講故事

提問:故事的名字、故事裏都有誰?他們分別找到了什麼?(根據幼兒的回答出師相關圖片)

2、教師再次講故事(根據圖示講故事)

提問:小白兔在找食物的時候心理是怎麼想的?小猴、小鹿、小熊? 讓幼兒學説:雪這麼大,天氣這麼冷,我找到了東西和XX一起吃。

3、角色表演

請四個小朋友頭戴頭飾表演小動物的心理語言

4、集體表演

每個小朋友拿一張動物卡片並表演相應的動物角色

5、分享活動與小結:朋友之間要相互關心,要樂於與別人分享自己的東西

三、活動延伸

拿着自己的禮物去和小班的弟弟妹妹一起分享。

教學反思

這是一節童話欣賞課,本次活動設計的三個目標中第三個情感目標完成的不是很好,對幼兒情感教育的不夠深,在以後的教育教學和生活中應該作為一個主題繼續進行,以便幼兒真正的體會到這種情感 。

我在講故事的時候感情應該再多一些,表情應該再豐富一些,把幼兒和老師真正的帶進去,幼兒後面的角色表演會更好,更出彩。

教具的擺放,可以把小動物按順時針擺成一個圓,蘿蔔跟着小動物來轉圈,幼兒就會更明白蘿蔔怎樣回來了

小百科:蘿蔔十字花科蘿蔔屬二年或一年生草本植物,高20-100釐米,直根肉質,長圓形、球形或圓錐形,外皮綠色、白色或紅色,莖有分枝,無毛,稍具粉霜。

篇17:幼兒園中班教學反思

孩子年齡小,聽覺敏鋭,對語言有很強的模仿能力和領悟能力,正是學習語言的關鍵時期。這一時期,興趣和動機是影響他們學習的重要因素。

幼兒英語教學不但要求教師有一定的英語水平,更應該瞭解幼兒、熱愛幼兒。針對我們大班幼兒的英語水平和接受能力,我反思了自己在本週教學中的一些粗淺體會和困惑。

首先,課堂上要用多種方式調動幼兒學習興趣,讓他們精神飽滿。幼兒的注意力時間較短,喜歡重複,理解和接受能力相對較差是這個階段幼兒的年齡特徵。因此,課堂的形式要多樣,內容要生動形象,爭取在幼兒注意力分散之前結束主課。例如:在本週學習Unit1中Let’ssay的5個單詞時,我準備了hammer和“單詞卡”,讓他們在“bomb遊戲”中反覆練讀、認讀已學單詞並記憶新單詞。在“findcard”遊戲中,讓幼兒能根據圖片認讀單詞。在“highandlowvoice”遊戲中鍛鍊幼兒的聽力,檢驗他們的發音及聚集註意力。在新單詞的學習過程中,根據單詞自編動作,把枯燥的單詞和律動結合避免了課堂氛圍的“冷”及消磨孩子的熱情;運用hammer變換節奏,讓幼兒情緒high起來等等手段來豐富課堂,以有效達到教學目的。

其次,在教學活動中多加入一些體態語,少一些漢語的翻譯(在常規及課堂中鍛煉出來,當然剛開始需要翻譯),讓幼兒在“看一看”,“想一想”,“猜一猜”的過程中理解老師所説英語的意思。這種形式的教學活動氣氛很活躍,容易被幼兒所喜歡,並且有利於集中幼兒的注意力,因為相對運動的物體比安靜的聽讀更容易引起人的興趣,尤其是幼兒。

以上的一些形式、手段都比較容易引起課堂的活躍,但也容易引起孩子的“一發不可收拾”,則需要老師需要有技巧地對幼兒“收放自如”,把握一個度的轉換。這點在大班目前還沒達到“收放自如”的效果,仍需努力。

我的困惑:如何讓孩子區別“四季”與“天氣”,因為在教學中我發現很多孩子不知道“什麼是四季”、“什麼是天氣”,如果我問:“今天是什麼天氣?”或“今天的天氣怎麼樣?”有的孩子會回答:“今天是夏天。”解釋了,他們下次仍舊這樣回答,請問,我該如何引導他們呢?這是一堂圍繞單詞Apple、Pear、Banana、Orange組織的英語活動,在課前,我根據英語教材詳細備課,準備了卡片、實物。在課上,我首先出示卡片採用了Followme教學過程,然後讓他們一邊念一邊按順序傳水果,孩子們看到這些水果時天真可愛的模樣讓我非常感動,在傳水果的時候,有一個幼兒還親了水果一下,其他孩子看見了,也模仿他的樣子。但反覆幾遍後,孩子們開始失去了興趣,最後複習鞏固時,有的幼兒在與他人講話;有的幼兒在玩手帕;有的幼兒要求上廁所。這是對學習內容不感興趣的表現,可我的教學內容還未完成,於是我嘗試改變了教學方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引起反思。

活動實錄:

我突然想到平時孩子們經常提到跟家長到快餐店“德克士”去用餐,“德克士”是幼兒喜歡並經常去的地方,他們很熟悉,於是我創設了一個“去德克士購物”的情景。模仿“德克士”的店面裝飾佈置了一個小的場景,準備了一些“德克士”的食物——“水果派”的道具,然後讓幼兒來向我扮演的“德克士服務員”買各種水果派。我問他們:“CanIhelpyou?”(你要買什麼?),幼兒回答漢語:“我要一個蘋果派”或“我要一個梨派”,接着我用英語重複他們的話:“Iwantanapplepie”或“Iwantapearpie”。通過幾次購買讓幼兒由傾聽產生説的願望,最後開口用英語和我邊遊戲邊交流——“CanIhelpyou?”(你要買什麼?),“Iwantanapplepie”(我要一個蘋果派),“Hereyouare”(給你),“Thankyou”(謝謝)。

活動反思:

生活是語言的源泉,幼兒學習語言是靠“聽”和聽後的模仿“説”,因此我們要給幼兒創設一個“説”的環境,讓幼兒在模擬的、熟悉的情景中發揮主動性,無拘無束的傾聽、感知、交流。在活動中,涉及幼兒熟悉的情景,使幼兒在看看、聽聽、説説、玩玩的情景中學習了水果單詞

和交際口語,更重要的是激發了幼兒參與英語活動的興趣,讓幼兒發揮了學習積極性,知道了學習英語要注意傾聽,感受英語和漢語的不同語感、語調,同時掌握了一定的與人交流的方法。相反,如果教師只是手拿圖片或實物讓幼兒反覆認讀幾個單詞,不考慮幼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視幼兒為填充器,呆板的説教環境,幼兒是不能運用語言去實現與他人的情感交流的,同時也不能以情感交流為動機來學習語言的。在活動中我採用了“情景遊戲教學法”,強調了幼兒和周圍環境的交互作用,利用在幼兒英語教育活動中創設和日常生活相近的情景,激發幼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種交際情景可提高幼兒對語境、交際對象等因素的敏感性,促進他們交際能力的發展,也有利於幼兒對英語的自然習得。

篇18:幼兒園中班教學反思

對於梯形,大多數孩子都對它有着感性的認識。這節課我結合幼兒的這種感性認識,設計了找圖形、剪圖形和畫圖形等環節。讓學生在這些活動中,強化這種感性認識,同時,透過比較,透過老師的點撥,把這種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整節課由“找圖形”導入,學生在找的過程中,能體驗到一種親身參與,獲得成功的體驗。在找圖形的過程中,讓幼兒把梯形和其他圖形分開來,這樣很大程度上結合了幼兒對梯形的感性認識。在找圖形之後,我沒有讓幼兒直接拿材料出來剪,而是讓他們把梯形和長方形重疊起來比較,在比較的過程中認識梯形的一些特徵,這樣更強化了幼兒的感性認識。

在剪梯形環節中,讓幼兒拿一張圖形紙把它剪剪,讓它變成梯形。這個過程充分激發了幼兒的動手潛力和對梯形基本特徵的認識潛力。幼兒剪梯形雖然有的剪的不是很到位,浪費了些時間,但我認為這很真實,這是他們很寶貴的一個自主探索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他們自我就獲得了對梯形特徵的直接經驗。

在畫圖形的環節中,讓幼兒在很多圖形中選出是梯形的給予塗色,進一步加深對梯形的決定和認識。

當然,在設計問題這塊上,我做的還很不夠,很多問題問的比較隨意,並且沒有什麼明確的目的性與引導性,這點還需在今後的教學中,認真鑽研教材,精心設計。在這個活動中我可能太吝嗇對幼兒的評價了。幼兒有些地方做得很好,我只是“恩”或者“好”簡單帶過,這樣無形中扼殺了孩子的一些很有創造性的想法,也降低了孩子們思考的用心性。我注意到了這點,但是自我也感覺到自我的評價缺乏感染力,這點是需要在以後教學中多注意的,需要向有經驗的老師多請教。

篇19:幼兒園中班教學反思

傳統遊戲,“搭山洞”、“過山洞”活動能發揮幼兒的創造性和合作精神,深受幼兒喜歡。為了能滿足幼兒興趣和鍛鍊的需要,在安全衞生的環境和教師的合理指導下,用心鍛鍊,增強體質,提高創造力和合作潛力,我精心設計組織了《搞笑的山洞》體育活動。

《搞笑的山洞》這節課,能滿足幼兒對體育活動的興趣和需要,也是幼兒十分喜歡的體育活動。本活動首先讓幼兒以人體動作“搭山洞”進行遊戲,之後探索紙棒山洞和鐵圈山洞的玩法,和嘗試多種過山洞的方法,鑽山洞遊戲簡單易行,隨時可做,搞笑又實用,避免了活動中單調的動作練習帶來的枯燥乏味,讓幼兒學得快樂,練得簡單。整個活動動靜交替,張弛有度,適合幼兒身心發展特點。

不足之處是:活動中幼兒鑽鐵圈山洞時有的幼兒沒掌握好技巧,經常把圈碰倒,另外,在今後的活動中要調整好幼兒的活動量、活動密度、難度,又要注意個體差異,使不一樣發展水平的幼兒都能透過自我適度的努力,實現各自的目標。

篇20:幼兒園中班教學反思

在這次活動中,我所設計是的中班語言活動“小土坑”,活動的目標為三點:

1、學習看書,能理解圖意,根據圖意進行簡單講述。

2、理解故事資料,初步瞭解水面會成像的搞笑現象並嘗試進行故事表演。

3、提高幼兒的閲讀潛力及語言表達潛力。在設計方案的時候,我根據我班的學習特點提出了在活動中需要探究的問題,即:如何結合故事教學提高幼兒閲讀潛力的發展?在活動後,我根據活動中狀況圍繞所提出的問題作以下反思。

1、幼兒閲讀時間的把握及形式的調整。

在活動開始的第一個環節中,我預設的資料是讓幼兒閲讀故事、講述故事。在實施的過程中,我所留給幼兒的時間卻較少,使得許多幼兒沒有了講述的機會。分析狀況能夠看出,幼兒與幼兒之間的學習水平是有差距的,教師在指導過程中應思考到幼兒存在的差距,並進行相應策略的調整,即:能夠透過形式上的調整來保證每位幼兒有講述的機會,讓先看懂圖意的幼兒自我講,後看懂圖意的幼兒在羣眾中講或者相同速度的幼兒互相講,有了這樣一種互相協調的過程,就能提高幼兒的學習效率了。

2、目標設定與方案設計中的一致關係。

在活動中,我所提出的問題是”如何結合故事教學提高幼兒閲讀潛力的發展?,並且在設計活動方案時根據問題制定了目標,但是從活動開展的狀況來看,所設計的環節多數還是比較傳統的,所要體現的“閲讀”要求並沒有明顯地表現出來,”閲讀”的分量與"表演”的分量沒有什麼輕重,因此根據這類狀況,我試想在設計環節中,需要與目標的制定達成一致,如能夠嘗試這樣來調整環節:幼兒在初次閲讀後,就能夠安排幼兒表演的資料,幼兒在透過表演後就能積累較多的語言經驗,然後教師在安排幼兒的閲讀活動,並重點放在指導幼兒的閲讀順序上,透過這樣的一種調整,就可能會更貼切於目標,更有助於問題的解決。

透過這次活動,我嘗試了新的教學方法,所做的嘗試也是比較貼合我班幼兒的學習水平的,因此,在以後的故事教學中,我會再次運用這樣的教學模式,並根據這次活動中所出現的問題加以調整和改善的。

篇21:幼兒園中班教學反思

這天上午我向園裏各位班主任及全體實習生開放數學活動《複習7以內的數》,活動一開始我充分運用孩子們好奇的特點,運用神祕動物朋友來做客的形式引導幼兒觀察有哪些動物?一共有幾位朋友來做客?引導全體幼兒點數7以內的數量,第二個環節引導幼兒運用多種感官感知7以內物體的數量,之後透過乘車遊戲指導幼兒進一步理解數的實際好處,第四個環節讓幼兒動手探索操作拼雞蛋指導幼兒按數取物和按物取數,最後一個環節請幼兒展示操作結果和評價。

回顧整個活動及從聽課老師們的評課中我發現:遊戲化的數學活動最受孩子們的歡迎,整個活動中幼兒的情緒高漲,參與性極高;本活動各環節的設計也能由淺入深,逐步增加挑戰性,師幼的配合默契,活動常規也比較好。個性是請動物做客和乘車遊戲環節深受孩子們的喜愛,也能較好的到達活動目標。但活動中我也出現了一些不足:一是各遊戲比較沒有主線,可將此活動設計一條主線,圍繞主線循序漸進地開展;二是在介紹操作材料前沒有將蛋殼順序事先打亂貼在黑板上以免浪費時間;三是乘車遊戲的玩法還不夠完美,能夠在遊戲中引導司機開到幼兒的位置上嘟嘟一下請幼兒上車,最後再來讓全體幼兒羣眾驗證車上的人數。每一次的開課、每一次的教研對我們來説都是一次提升的機會,

相信以後遇到同類型的活動我必須能開展的更好!

篇22:幼兒園中班教學反思

節奏樂“加油幹”大家肯定十分熟悉,是一首勞動號子曲,這首樂曲節奏活潑、輕快、旋律優美。為了更好地將節奏樂和勞動的音樂融合,我根據我班幼兒節奏樂發展的實際狀況,並從孩子的興趣點出發,設計了此次活動。整堂課我以“老闆與工人”的主角扮演進行互動,充分運用圖譜、節奏譜等教具,讓孩子們以工人的身份先進行羣眾有節奏地“鋸木、刷牆、釘釘、鑽電鑽”,孩子們興趣十足,在愉快地勞動中都能較熟練地掌握節奏,在此基礎上“老闆”發話了,“工人們”要聽老闆的指揮分工進行“勞動”,層層遞進,“工人們”起勁地隨着勞動號子愉快地加油幹着……

反思:整個活動,我以幼兒的需要為主導,以必須的情境為依託,以互動的過程為支撐,以豐富的情感為內驅力,將活動推向高潮。整個課堂表現出了活潑、輕快的氣氛,課堂民主、平等,幼兒充分地體驗到了教學活動的成功與喜悦。上完此節課,我有所感悟:

一、我要轉變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先進的教育思想、理念是我們新教師務必思考的問題。在活動中,教育思想直接促進或制約着我們教學方法的選定和設計,同時決定着活動的質量和效果。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我必須要面向全體幼兒,全面培養幼兒的創新精神和創新潛力,培養他們的實踐潛力以及自我學習的潛力。

二、活動中我應尊重每一位幼兒的個性,注重為幼兒創設自主寬鬆的學習環境。在設計活動的時候,往往我思考到的只是“我該如何教”,而忽視了“幼兒如何去學”的問題,其實作為教師,引導作用是要充分發揮的。

篇23:幼兒園中班教學反思

在日常活動中,我發現我們班上的孩子對牙齒的瞭解並不深入,有堅持早晚刷牙習慣的孩子並不多,蛀牙問題在孩子中也嚴重存在,根據本班幼兒的認知特點和興趣,我設想透過以故事《豆豆牙疼了》的故事,明白多吃糖對牙齒是很不好的,會引起蛀牙的。然後,又想透過《我會保護牙齒》的課件形式,讓幼兒在簡單的氛圍中瞭解明白正確刷牙的方法,以及保護牙齒的方法。讓孩子們初步懂得保護身體的基本知識。

《牙齒上的小黑洞》這一活動對於我們中班班幼兒來説還是十分實用的,因為我發現有很多幼兒經常會牙疼,有蛀牙的現象,有了這種直接經驗,選取這個活動也就順理成章了。為了能更好地使幼兒對牙齒有感性認識,活動前就讓他們請鏡子幫忙檢查自我的牙齒,讓幼兒在第一環節是讓小朋友發現蛀牙,讓他們自由説説,既滿足了幼兒的表達需求有獲得了直接的經驗,為接下來的各環節做好鋪墊。

第二環節主要是讓幼兒瞭解認識蛀牙,透過觀看課件《豆豆牙疼了》及提問(豆豆為什麼牙疼呢?)來激發幼兒活動興趣,透過討論達成目的。當幼兒對牙齒有了新的認識後,繼續播放了課件――讓幼兒明白牙疼是因為睡覺前吃糖引起的,慢慢的,就變成了蛀牙。課件播放是分為兩個間斷,每個間斷都穿插師幼的互動,透過啟發性的提問,引導幼兒發現小黑洞構成的原因,討論解決牙疼、保護牙齒的方法,在這一過程中,充分發揮幼兒的主觀能動性,儘量讓幼兒自主發現、用心討論、主動探索、成功解決,活動的過程就是幼兒充分感受、體驗成功的過程。為了讓幼兒對保護牙齒有更深認識,活動中我設計了學習如何刷牙的環節,透過幼兒説説、學學、做做、唱唱、跳跳,既增強了保護牙齒的意識,又增強活動的樂趣。

透過活動讓幼兒初步瞭解蛀牙對人體的危害,明白牙齒是人體的一個重要器官,從而懂得去保護牙齒,學習正確的刷牙方法,養成良好的衞生習慣。

篇24:幼兒園中班教學反思

新的一年又在孩子們的歡歌笑語聲中來臨了,本學期也將結束,為了檢驗幼兒透過遊戲和活動是否能有所提高,我們在學期末特地制定了此測評標準來進行測評。測評是以五大領域的教育目標及資料為指導,透過對幼兒各種潛力的發展進行的測試,我針對測評狀況作下分析:

健康領域:

中班的幼兒,生活中有了必須的自我保護潛力和自理潛力,明白一個人在家時,陌生人來了該怎樣辦。他們能夠自我協調地走、跳、跑,也清楚地瞭解,當在生活中遇到但在户外活動進行跳繩時,有的幼兒跳繩的技能有點弱,以後的户外活動將着重對此進行練習。

科學領域:

本班幼兒對四季變化較有興趣,個性是今年冬天下了好多場雪,孩子們個性開心,也對雪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們通常會問老師一些雪的問題,試圖去理解雪與人們及其他動植物的關係,孩子們卻對自然物、人造物的探索也感興趣,但他們對自然角往往觀察到一半就再也不願去看了,同時有的孩子也不太願去記錄自我的發現,孩子們比較缺乏觀察察記錄,也不會將自我看到的聽到的説給大家聽。幼兒在計算方面表現得還不錯,多數幼兒能熟練分辨7以內數字並且能以數表示物體的數量,常見的幾何圖形都能夠認識但少數幼兒還不能到達。

音樂領域:

幼兒演唱歌曲時聲音洪亮,但還能夠較有情感的地進行演唱。他們的節奏感也還不錯,但是有的幼兒對曲子的前奏和間奏的把握不好,相關知識相對貧乏,以後還需要在節奏樂、音樂欣賞方面多訓練。舞蹈動作表演方面表現還好,大部分聽到不一樣性質的曲子會做出不一樣的動作和反應,此方面應注重加強。

語言領域:

幼兒在老師的要求下,能隨意的朗誦一首已學過的詩歌,朗誦時做動作。中班幼兒對詩歌有點壓卷感,他們比較喜歡富有情趣生動的故事,對看圖講述,個性是看兩幅圖講講一個故事,幼兒還不能將他們很好的連貫起來。還不能繪聲繪色地進行講述,可在根據圖片進行講述或用簡單的語言描述情節資料,語言稍顯貧乏。

美術領域:

大多數幼兒能自我詳細着去畫簡單的物體,在色澤上選取較鮮豔。對美術作品有美的欣賞。幼兒在多數幼兒會簡單的剪紙,但在做手工上只有少數幼兒能一步一步跟上老師完整地折出個事物。泥塑活動中,動手潛力和想象潛力好的幼兒用泥塑塑造的小動物很形象,但有的幼兒只會簡單的物體形象。幼兒的發散思維,自我想象力、創造力還需要提高。

社會領域:

本班幼兒對四季變化較有興趣,個性是今年冬天下了好多場雪,孩子們個性開心,也對雪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們通常會問老師一些雪的問題,試圖去理解雪與人們及其他動植物的關係,孩子們卻對自然物、人造物的探索也感興趣,但他們對自然角往往觀察到一半就再也不願去看了,同時有的孩子也不太願去記錄自我的發現,孩子們比較缺乏觀察察記錄,也不會將自我看到的聽到的説給大家聽。

篇25:幼兒園中班教學反思

因為我們的孩子大部分都是家住農村,那裏的習俗有過會鬧社火等活動。孩子們在日常生活中見過舞龍,對舞龍有着必須的認知,此素材來源於幼兒生活,所以活動中孩子們進取性很高。

中班的孩子,熱愛健康活動,每一次的健康活動孩子們都進取參與其中。熱身運動充分調動幼兒的進取性,同時也為後續的活動做好鋪墊,使的整個活動更加完整,連貫。讓幼兒在完整的遊戲情境中感知遊戲。

整個活動中幼兒能按照規則遊戲,可是在拿着彩繩“舞小龍”時候幼兒動作單一,創造性不夠,這需要教師多方面,多維度的為幼兒引導,激發幼兒的創造性。

在活動開始的第一個環節中,我預設的資料是讓幼兒閲讀故事、講述故事。在實施的過程中,我所留給幼兒的時間卻較少,使得許多幼兒沒有了講述的機會。

分析情景能夠看出,幼兒與幼兒之間的學習水平是有差距的,教師在指導過程中應研究到幼兒存在的差距,並進行相應策略的調整,即:能夠經過形式上的調整來保證每位幼兒有講述的機會,讓先看懂圖意的幼兒自我講,後看懂圖意的幼兒在團體中講或者相同速度的幼兒互相講,有了這樣一種互相協調的過程,就能提高幼兒的學習效率了。

篇26:幼兒園中班教學反思

在《長大了》活動中,當活動進行到仿編兒歌資料時出現了讓我覺得比較棘手的問題,幼兒在仿編兒歌時總是轉可是彎來,總是圍繞自我説,思維受到了限制,而聯想不到自我的東西也會變長變短。我想了想可能是我的引導上出了偏差吧,因為剛開始我只是口頭上簡單地解釋和引導了一下,似乎有點高估了幼兒的抽象思維本事,之後我便用食物和動作進行引導,這時才有一部分孩子反應過來。

1.整節活動,孩子都在圍繞教師設計的思路走,沒有自由探索的空間,我想這是我設計活動的一個誤區。

2.活動中,孩子的興致不高,遊戲活動不能吸引孩子的興趣,課堂氣氛不活躍,感覺到不貼合孩子的年齡特點,有待改善教學方法。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學要依靠必須的教育目標和資料,要依據各年齡段幼兒的認知特點;要根據各個幼兒的實際水平;為他們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供給有利於幼兒主動活動的材料,使其在操作中學習粗淺的數學知識,培養學習興趣、發展智力。並且,養成喜歡動手操作、愛動腦思考,具有求知慾望等良好的學習習慣,為入國小學習做好準備。

幼兒園數學教育是幼兒課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新的課程觀和知識觀也告訴我們:幼兒不是被動的理解知識,而是建構和發現知識,不是知識的旁觀者,而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和創造者,並且幼兒的這種主角不是教師仁慈地賜予的,而是他們作為學習者天然具有的。在幼兒數學教育領域中,讓幼兒真正做到學會應用數學的觀點和方法去解決身邊生動的實際問題,而不是把他們作為一種知識儲備或是教條。需要我們從觀念到行為做一次深刻的反思,要使幼兒園的數學教育真正做到有效甚至高效,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讓我們共同努力做到:

給幼兒一個空間,讓他們永遠向前;給幼兒一個條件,讓他們有自我的一片藍天。

是提高幼兒的閲讀本事及語言表達本事。在設計方案的時候,我根據我班的學習特點提出了在活動中需要探究的問題,即:如何結合故事教學提高幼兒閲讀本事的發展在活動後,我根據活動中情景圍繞所提出的問題作以下反思。

篇27:幼兒園中班教學反思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隨着古詩朗誦的聲音,常識活動《清明節知多少》開始了。

再過幾天就是清明節了,為了讓孩子們增加對清明節的瞭解,更加對我們閩南民俗文化活動的體驗,今天早上,我開展了常識活動《清明節知多少》的教學。

活動一開始,我就以古詩《清明》引入活動中,孩子們對於這首古詩已經十分的熟悉,不僅激發孩子們參與活動的興趣,還鞏固了孩子們對古詩的記憶。

接下來我便利用一段故事來讓孩子們瞭解清明節的由來,孩子們很認真的觀看着。看完故事我提問孩子們:那我們閩南清明節是怎麼過的呢?孩子們説了很多:全家去掃墓,吃潤餅菜……

活動的最後,我對孩子們進行感恩教育,告訴孩子們清明節也是我們紀念逝去的先人的日子,在這一天裏我們還應該紀念那些為我們祖國英勇戰鬥犧牲的解放軍戰士們,有了他們,才有我們現在美好的生活。

篇28:幼兒園中班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的重點是引導幼兒知道不同的手勢能表達不同的意思,感知人們的非語言交往方式。在組織活動時,我重點通過三個環節來引導幼兒感知手語的趣味性。第一環節通過觀看啞語表演,和老師學習幾個簡單的啞語動作,引導幼兒瞭解聾啞人是通過手語與他人交流想法,感知手語的趣味性。幼兒積極參與活動,特別是學習手語環節,我們選擇了簡單的日常用語如“你好、早上好、謝謝”,幼兒比較感興趣。第二環節,通過觀察圖片,瞭解生活中其他的手語形式,感知手語在不同環境中的重要性。

圖片中提供了交通警察、啞語新聞播音員、潛水員、裁判員,引導幼兒猜測他們的職業,説説為什麼要用手語。幼兒對這幾個職業都有所瞭解,所以大多數的幼兒都能説出他們的原因,在互相交流中幼兒知道生活中的手語。第三環節是遊戲“我説你猜”。老師出示幾個簡單的手語,幼兒來猜測,這個環節重點引導幼兒瞭解手語在生活中的運用,如安靜、勝利、暫停等。幼兒在猜測的過程中還能自己創造手勢動作,如小鳥飛、小魚遊等,活動還是比較有趣的。

篇29:幼兒園中班教學反思

春天是百花齊放的季節,而在平時的户外活動中,就不難看出孩子們對於花花草草都有着特殊的好奇心。鬱金香又是孩子們在日常生活中比較少見到的,為了豐富孩子們的知識面,也為了提高孩子們的動手能力,我便在今天(4月1日)下午開展了手工摺紙《鬱金香》的教學。

本次活動中我預設了三個活動目標:

1、學習看圖示用正方形疊花。

2、通過觀察摺紙示意圖和教師的示範講解,藉助圖示和相互學習從而掌握雙正方形的折法。

3、喜歡摺紙活動體驗摺紙活動的興趣。從活動的效果上來看,目標基本達成,孩子們都能參與到活動中去,體驗活動的快樂,但是個別孩子們在雙正方形折法上的還不能獨立的完成。

活動一開始,教師出示了真實的鬱金香讓幼兒觀察,並簡單的介紹鬱金香的生長環境等知識。然後再出示摺好的一些鬱金香引入,引導幼兒觀看鬱金香的結構有花蕊和葉子。接着再分兩個步驟進行講解花朵和葉子的折法。孩子們都能十分認真的觀看,隨後教師出示摺紙示意圖,便讓孩子們開始摺紙。

活動結束後我對自己本次活動進行了一次反思,總結起來有以下幾點:

1、教師的課前準備充分,示意圖能按照步驟進行,便於幼兒觀看。

2、教師能引導能力強的幼兒幫助能力差的幼兒,促進了幼兒之間的互幫互助。

3、在講解示範時,教師沒有很好的把掌握雙正方形的折法重點講解,導致個別幼兒在這個步驟時沒有很獨立的完成。

4、教師在指導時,沒有能顧及到每一位幼兒,對於能力差的幼兒不能很好的關注到。

雖然在活動中還是有很多的不足,但是孩子們都在活動中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悦,特別是在最後的評價環節中,孩子們拿着自己親手摺的鬱金香如珍如寶。

篇30:幼兒園中班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學習排序》中,我本來想達到這樣的目標,讓孩子主動發現ABAB和ABBABB的排序規律,於是我依據中班孩子的年齡特點,我設計了這樣的一個教學活動,以“小動物召開運動會”為線索,巧妙地滲透各種具有規律排序的事物,讓孩子在運動會佈置的會場和動物排隊進場的規律,讓孩子去發現其中的規律,達到教學活動的目標。

進行實際的教學過程時,發現孩子們對今天的教學內容非常感興趣,這可能利用課件與情境的設置和層層遞進的環節有關係,而且孩子們也發現了其中的規律,但在讓孩子操作這個環節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1、“孩子操作”的環節,應該有一個明確的要求,要根據項鍊上的規律繼續往下穿。

2、老師提供的材料過於單一,都是穿的,可以是貼的'等。

我想這節課的教案是比較完整的,在材料上在加以調整,活動效果一定會更好。

篇31:幼兒園中班教學反思

活動目標

1對生活中特殊的電話號碼(119、110、120)感興趣,在活動中感知它們與人們生活的關係。

2樂意學習撥打特殊電話並正確描述情境,初步積累在緊急情況下報警求救保護生命的經驗

活動準備

1海報背景圖三幅,正面分別寫着110、119、120,背面貼有雙面膠的卡片若干,活動記錄表張。

2自制課件,不同的電話機、手機。

活動過程

(設計思路:環節――三個環節層層遞進,為幼兒創設與課件、教具、教師、同伴充分互動的機會;手段――通過實踐、觀察和比較.讓幼兒發現撥打三個特殊號碼的相似處,發生緊急情況時可能只要撥打一個求救電話.也可能要打兩個甚至三個不同的求救電話;細節――課件中的虛擬事件選擇全體劫兒熟悉的幼兒園和幼兒園對面的菜場作為事發地點,以便讓幼兒能較好地表述。)

一、感知辨別

1引出特殊的電話號碼

師最近,我們收集了許多不同的電話機和手機。小朋友在介紹自己知道的電話號碼時發現,家裏的電話號碼有8位數字,爸爸媽媽的手機號碼有11位數字。黃老師還知道三個特殊的電話號碼只有3位數字,這三個號碼是人們在碰到危險或緊急情況時使用的,你們知道是哪三個號碼嗎?(110、119、120)

小結:我們班有小朋友知道這三個電話號碼。這三個特殊的電話號碼是人們在危險或緊急情況下使用的,所以只用三個數字,這樣記起來容易,撥起來也快。

2配對遊戲

課件中出示房子着火、打架、有人病重的三幅場景圖與三個電話號碼,請幼兒仔細觀察每一幅圖。

師:這裏發生了什麼事情?

幼:着火了。/有人生病了。/馬路上有人在打架。

師:發生這樣的危險和緊急情況該撥打什麼電話?房子着火了該打哪個電話?

幼119。(根據幼兒的回答,教師操作課件,將號碼119與着火的房子相配。)

師.原來,發生了火災要打火警電話119。那有人生病了該撥打哪個電話號碼呢?

幼110。120。(根據幼兒回答操作課件,110與病人的圖片配對失敗,120配對成功!課件中響起歡呼聲、)

師.這次對了。原來有人突然生病或受傷了要撥打急救電話120。那馬路上有人打架要撥打哪個電話號碼呢?

幼:110。(配對成功。)

師對l如果有人打架,周圍的人可以打報警電話110。

拉拉(幼兒喜歡的卡通形象、天線寶寶拉拉j.小朋友真聰明-那你們知道為什麼説這三個電話是特殊的電話號碼嗎?(教師鼓勵幼兒大膽回答。)

幼.因為這三個號碼是三個數字的。/因為這三個號碼是人們在危險時用的。/因為這三個號碼是在緊急情況下使用的。

師:哦,我也有一個理由,這三個電話號碼在我們國家的每個地方都可以用,而且平時我們不能隨意撥打這三個電話。拉拉,我們説得對嗎?

拉拉小朋友和黃老師都説對了,告訴你們,之所以説這三個電話特殊,還因為它們都是免費的。好了,現在我們起跟這三個特殊的電話號碼做個“誰不見了”的遊戲吧(教師播放課件,先呈現三個號碼.點擊讓其中一個突然消失,請幼兒説出消失的是哪個號碼,目的是讓幼兒進一步熟悉並記住這三個特殊的電話號碼。)

拉拉黃老師,你們班的小朋友真聰明,這麼快就記住了這三個特殊的電話號碼,那麼你們會用這三個電話號碼嗎?

二、模擬實踐

1學習撥打火警電話119師:拉拉問我們會用這三個號碼嗎?你們會嗎?讓我們試試吧

師:(播放課件,幼兒園大門口的真實照片配flash的火焰,表示門房間着火了。看,這裏發生了什麼事?誰願意來打電話?

師:記得要像上次火災逃生演習一樣快,要不小火很快就會變成大火。(播放課件,出現電話的圖像,請一個幼兒用真實的電話機邊説邊拔119。幼兒撥完後,課件裏的電話鈴響起,消防員出現在畫面中。)

師:哦,原來是××小朋友忘記告訴消防員叔叔是什麼幼兒園、在什麼路上第幾號了。火勢更大了}快,誰再來打一次電話?(再請一名幼兒拔打電話。)

師:真棒,××把火災發生的地點和火勢情況都跟消防員叔叔講清楚了,所以消防車很快就開到了我們幼兒園,還把火滅了,保護了大家的生命安全,我們真該謝謝他。那你們聽見剛才××在電話裏是怎麼跟消防員叔叔説的?(請幼兒複述火警電話應該説什麼.並簡單講解拔打119的一些注意事項.如説清着火的具體地址是什麼鎮什麼路幾號、着火點是哪兒、火勢大小、有沒有人受傷、打電話的人是誰、聯繫電話是多少,等等。)

2.複習撥打火警電話119

師:(課件播放瓦屑菜場着火、一位賣菜的叔叔受傷的示意圖)哎呀’這裏也着火了,誰來幫他們打電話?(請兩三位幼兒自選電話並與教師模擬打電話。幼兒完整講述所有必要信息後.教師播放消防車出動的課件。)

3討論:還該打什麼電話

師大火把菜場裏的叔叔也燒傷了,我們還應該幫叔叔打什麼電話?(120急救電話。)

師:對了,遇到急病或嚴重的病情可以撥打120求救。那誰願意幫受傷的叔叔撥打120?(請2~3位幼兒拔打120急救電話,教師扮演急救中心工作人員。電話打完,播放救護車出動的畫面。)

師:(小結拔打120的注意事項)撥打120時同樣要説清病人所在的具體地址是什麼鎮、什麼路幾號、傷勢或病情如何、你是誰、你的聯繫電話是多少。

師:(播放課件中小偷偷東西的畫面)咦卜這是誰?他要幹什麼?我們打哪個電話?(引出110報警電話,請兩位幼兒模擬對打電話。電話打完後,課件播放警車出動。)

師(小結撥打110的注意事項)原來撥打報警電話110和火警電話119、急救電話120道理都一樣,都要説清楚事情發生的具體地址是哪裏,你是誰,你的聯繫電話是多少。不過打報警電話110時還要説清發生的到底是什麼事件,這樣能方便110中心安排對應警種的警察前來處理。

師:怎麼樣拉拉,我們小朋友真的會打特殊電話了吧!

拉拉:小朋友真聰明,我服了

三、製作海報

1.合作製作海報

師:我們小朋友真的很棒,知道了三個特殊電話號碼的用途,學會了撥打它們的方法。也許小班的弟弟妹妹們還不知道怎麼用這些電話,我們一起來做幾張宣傳海報,把這些保護自己的方法也告訴他們好嗎?

(教師拿出事先準備好的三張海報,上面有小朋友迷路、失火、爆炸、交通事故、重病病人、小偷偷竊、打架、搶劫、孕婦暈倒等畫面。請幼兒將三個電話號碼的卡片分別貼在對應的圖片旁邊。具體要求:幼兒分成三組,跟朋友合作完成海報;做海報時先看清畫面內容,再想想該打哪個電話號碼,最後在籃子裏找出這個號碼貼在圖片旁邊。教師記錄幼兒的配對情況。)

2.檢查幼兒的海報

逐一檢查三張海報,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幼兒基本都能讀懂每幅圖,並貼上了對應的報警電話,有幾位能力較強的幼兒還在交通事故的圖畫旁貼上了110和120兩個電話號碼,在火災圖中的受傷人員旁貼上了119和120。)

師:好了,大家都完成了。等小班的弟弟妹妹有空的時候,我們就去把學到的方法介紹給他們

活動反思

活動結束了,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讓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1課件與幼兒互動能大大增加幼兒的學習興趣。在課件中我引入了幼兒十分喜歡的卡通形象一一天線寶寶拉拉,讓他代替教師向幼兒提問、對幼兒的回答進行評價、引出遊戲環節等,很好地吸引了每個幼兒,讓他們始終保持聆聽、觀看和積極參與的熱情。

2幼兒對活動提供的各種通訊工具(為了達到讓幼兒感知不同類型的通訊設備及使用方法的隱性目標)似乎並不在意,所有模擬打電話的幼兒都選擇了同一款電話機,這意味着在本次活動中這一隱性目標是否必要得進一步考慮。

3本活動側重社會性教育與安全教育,還可以滲透一些在緊急情況下保持沉着、鎮靜的情感教育。

4緊急情況下的自救或互救能力也是生命教育中的重要內容之一,為了更好地提高幼兒這方面的能力,還可以嘗試協同家長一起開展此活動,如讓幼兒事先記住家庭地址、家庭電話等,讓幼兒進行更加真實的嘗試。

篇32:幼兒園中班教學反思

來幼兒園當中班老師有三個月了,在這三個月的教學中,我的感觸挺多的,記下來以便日後學習參考用。

來到幼兒園首先給我的震撼就是顛覆了我對傳統幼兒園的概念,幼兒園裏的孩子雖然小,但他們也是有教學任務的,只不過他們的 教學任務並不是教孩子認識多少漢子,學會多少數學題,幼兒園的目的是開發孩子的腦細胞突觸,增進孩子大腦的發育。比如説,我認識的一個兩歲的小孩子,他可能背過三字經,現在卻背不出來一句,也可能他還不會做一道算術題,但每一個第一次看見他的人都會驚歎:這個孩子太聰明瞭。為什麼?因為他的眼睛給人的感覺是有靈氣的,而且他看一件事情的思維方式比同齡人要強很多,也可以説超出了他這個年齡段孩子該有的思維。也比如我們平時會看到這樣一個孩子,他聽不懂大人的話,而有的孩子,你跟他説的話他能理解,這就是孩子的差距。

但我要説的並不是什麼所謂的天才、神童,這樣的孩子很少,不是沒有,但大部分孩子出生的時候還是一樣的,都是普通的嬰兒,至所以會有不一樣的成長結果,跟他們的成長經歷是分不開的,有的父母比較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但他並不知道如何科學的教育孩子,給孩子真正想要的知識,讓孩子自由成長,這樣的孩子也可能會是很優秀的,但他們的大腦細胞浪費了很多,影響的他們可能會成為天才的可能。有的父母則乾脆是不管不顧,任憑孩子發展,這樣的孩子很危險,因為,他們會自發的跟外界學習新知識,而這個新知識有可能是好的,也不排除有壞的信息的傳入,以至於孩子有走向歧途的危險。還有一類父母,他們對孩子管理的特別嚴,讓孩子學習很多東西,比如鋼琴、小提琴、舞蹈、繪畫等等,也不管孩子愛不愛上,這樣我個人認為會抹殺了孩子的童真,或者換句話説就是把孩子的童年該有的童趣直接扼殺在搖籃裏了。讓孩子多學點東西的想法是好的,但要讓孩子自主選擇。最後一類家長,就是既知道教育的重要性,又懂得如何教育孩子,這樣的家長教育出來的孩子,即使先天有缺陷,但他也會不虛此生的。

篇33:幼兒園中班教學反思

《我們是中班小朋友》是一個歌唱音樂活動。這次活動結合幼兒剛升入中班,音樂教學活動和顯示生活相結合,使幼兒對歌曲的內容較易體會。

活動的目標為:

1、學唱歌曲,熟悉曲調,初步掌握附點音符和切分音的唱法。

2、體驗做中班小朋友的光榮感。

整個活動的開展都是圍繞着這兩個目標,活動中幼兒興趣濃,注意力集中,歌聲甜甜的,動作好看,充滿着童趣,整個活動中,幼兒都是興高采烈。為什麼有如些的效果呢?直觀圖片的運用不僅可以使幼兒較快地理解歌詞,同時也讓幼兒對歌詞保持了更深刻、持久的印象。在活動最後,幼兒可以脱離圖片,自由演唱,因為直觀的視覺形象已經存在於幼兒的腦海裏。視聽結合是獲取信息的最可取辦法。其次幼兒單純的用聽覺來辨別節奏,是困難的。在幼兒沒有辨別清楚的基礎上,讓幼兒再重複是節奏是非常的。伴隨音樂節奏的出現,教師分別出示節奏譜在黑板上,直觀的形象幫助幼兒梳理清楚了節奏的類型,有圖片的輔助,幼兒再現節奏比較容易。從有圖到無圖,難點就這樣輕鬆解決了。

音樂活動中教師應用多種手段調動幼兒的歌唱興趣,正如《指南》中所指出的:我們要注重全面調動幼兒的多種感官參與活動和滿足幼兒發展需要,給幼兒創造寬鬆的音樂環境,放開幼兒的手腳,讓每個幼兒全身心地投入對音樂的感受之中。

篇34:幼兒園中班教學反思

基於對我們班幼兒的現狀分析,結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班級的老師也經過深思熟慮後把本學期班級特色定為了剪紙。還收集了資料瞭解了剪紙的好處,也感受到剪紙藝術有助於幼兒多方面的發展。如:

孩子的觀察力、手眼協調能力、想象力都能提高。我們班的孩子在動手能力方面的懸殊很大,能力強的孩子能很流暢的剪出各種圖案,能力弱的孩子連握剪刀的姿勢也不對,為了讓每位孩子在動手能力方面都有一定的提升。

第一階段都是以對稱剪法為主。又加入一些線描畫的陪襯,可以使畫面變得更美觀。經過了三個活動下來,看到孩子們從剛開始的不知所措都現在的慢慢喜歡。而且在剪紙活動中能看到孩子們期待的眼神。經常會有孩子跑過來問我,“老師,今天我們剪什麼啊?”還有是當我出示範畫——美麗的樹葉時,看到孩子們羨慕的表情和激動的歡呼,孩子們真是太可愛了。其實在散步時我也有意識的引導孩子觀察各種各樣的樹葉,有的是圓的,有的是長的,還有的樹葉的邊緣有各種各樣的條紋。通過觀察和感知,孩子們在活動中就能大膽的想象。他們能根據自己的觀察把樹葉一種一種的畫下來,有的能結合實際並通過自己的想象畫出各種各樣的樹葉。

在活動中我也發現了孩子們在對稱剪法的掌握上有些幼兒掌握的較好,有些幼兒在對摺後不是畫到靠近中心線的地方,而是畫在中心線的外面。這樣為後面的剪紙帶來了一定的難度。我有了前二個活動的經驗,從而考慮到孩子會出現這個情況。(完整的樹葉變成了兩片)在活動前我也進行了推敲琢磨,後來想到了利用兒歌的學習幫助幼兒掌握對稱剪法,這樣一來孩子們通過邊念邊剪的,可以幫助大部分幼兒可以更好的掌握,但在畫面的佈局中也應該給孩子孩子更多的引導。不然會出現大樹畫得太小,葉子太大了沒有貼幾片就滿了。還引導幼兒添畫出樹葉的葉脈,還有些幼兒通過自己的想象剪畫出了各種各樣的小草,使作品的整體效果得到更高的提升。

篇35:幼兒園中班教學反思

成功之處:

1、用PPT 和兒歌的形式引出小雞,讓幼兒在有趣的學習中瞭解小雞的創作方法

利用PPT 和兒歌的形式給幼兒出示小雞,在動畫和兒歌的同步分解過程中,讓幼兒瞭解到怎樣通過大圓與小圓的組合畫出了小雞。幼兒對兒歌很感興趣,在一遍遍老師和幼兒操作示範時都能主動跟着把兒歌説一説,用小手在空中一起畫一畫,在這個過程中幼兒就在不但瞭解鞏固小雞的創作方法。

2、提供豐富的可操作材料,為幼兒的創作提供支架

用不同的大圓、小圓的組合來表現小雞的多種形態是本次活動的一個難點,為了能攻破這個難點,我向幼兒提供了較豐富的可操作材料。我首先利用PPT 向幼兒呈現在草地上做着不同動作的小雞,通過提問:“它們在幹什麼?你是怎麼看出來的?”引導幼兒去觀察,讓幼兒瞭解原來小雞在做不同動作時大圓和小圓的位置是不一樣的。

然後我向幼兒提供大圓、小圓的教具組合,讓幼兒在圖片欣賞的基礎上自己來擺一擺不同形態的小雞,為幼兒後面的創作打下基礎。

不足之處及整改:

1、時間分佈不到位,縮短了幼兒的創作時間

在活動過程中,我為了讓幼兒多瞭解、多欣賞不同形態小雞的特點,在第二環節“看一看、説一説,瞭解小雞的創作方法,進一步鞏固對其主要特徵的認識”用時較多,導致後面幼兒創作時間比較緊湊,沒有為幼兒提供很好的創作空間,只有較少的幼兒能在這個基礎上完成小雞的創作並進行適當的背景添畫。

所以在時間的控制上要分配到位,更要在活動過程中能掌控好時間,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幼兒進行創作。

2、在擺一擺環節,對幼兒的語言引導不到位,導致幼兒創作時思維有所定固在第二環節,幼兒欣賞完PPT 圖片呈現的各種形態的小雞後,我進一步提供了大圓、小圓的小雞教具組合,讓幼兒在親自擺一擺的基礎上加深對不同形態小雞的呈現方式。

但是在請幼兒上來擺放時,沒有先問一問你想呈現怎樣的小雞,導致3個幼兒上來擺放的都是在走路、散步的小雞,在後續幼兒創作時所呈現出來的也都是在走路的小雞。

我應該在前2個幼兒擺放後,進行語言引導:“他們都呈現出了走路的小雞形態,如果我想讓小雞跑起來(或者找蟲吃),可以怎樣來擺一擺?” 這樣通過不同形態樣本的呈現,為後續幼兒的創作提供更多的空間支架,讓幼兒的創作豐富起來,思維活躍起來。

篇36:幼兒園中班教學反思

活動設計背景

經典童話故事《白雪公主》是幼兒園中班主題課教材《我喜歡》中的教學內容。由於幼兒對動畫非常感興趣,所以本節課的課件製作插入了FLASH動畫展示故事內容,更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

活動目標

1.通過情景導入法、直觀演示法、觀察法、比較法,展示故事內容,讓幼兒瞭解故事內容,感悟繼母的狠毒、七個小矮人的善良,白雪公主的美麗。

2.激發幼兒同情善良的道德情感。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情景導入,引出故事《白雪公主》

二、基本部分:

1.播放動畫,欣賞故事。

2.圍繞問題,解決重難點。

3.利用遊戲,加深對故事的理解。

三、結束部分:

1.教師總結故事內容,激發幼兒同情善良的道德情感。

2、活動延伸:把故事講給身邊的人聽。

教學反思: 經典故事《白雪公主》一課,我採用了幼兒喜愛的運用動畫的教學手段,通過生動、形象的動畫人物,觀察、瞭解故事內容。由於幼兒感興趣,而且是帶着問題去聽故事的,所以聽故事認真,對故事瞭解得透徹,也能輕鬆地回答問題,幼兒能感悟繼母的狠毒、七個小矮人的善良,白雪公主的美麗,幼兒的道德情感得到發展本節課重難點掌握的非常好,達到了教學目的。

篇37:幼兒園中班教學反思

這是一節有趣的音樂課,也是生活的最常見的一種生活需求。《買菜》每個小朋友都到過菜市場,也都知道菜市場有哪些菜,學會這首歌並不難,可是中間的唸的詞並不簡單。

以談話的方式導入,“小朋友你們去過菜市場嗎?”你見到過菜市場有哪些菜?幼兒能夠講出好多菜色。正好順勢帶入主題。 在活動過程中小朋友們都很帶勁,對這首歌很感興趣,很多幼兒都能夠唱出青菜綠油油??白菜大又好呀??後面的説唱部分,幼兒看着圖譜,拍節奏能夠很有續。在用琴伴奏,幼兒説唱時,明顯感覺都很有勁。都爭搶着不甘落後,生怕自己??幼兒自己續編也能夠順利的進行,他們根據自己看到的蔬菜,加上合適的詞語,來進行編唱還是很有趣。我把幼兒的編唱能夠順利的代入,幼兒也感興趣,紛紛嘗試自己的編唱。這節課很不好的是我沒有加上任何遊戲,只是加上動作來

表演,沒有利用場景,在課前沒有想到,利用場景來讓幼兒有一個表演的機會,如果加上場景,我想幼兒的興趣肯定會提高很多,對這節課的效果會更佳。

在今後的教學中,各個環節都要考慮清楚。

篇38:幼兒園中班教學反思

在這次活動中,我所設計是的中班語言活動“小土坑”,活動的目標為三點:1、學習看書,能理解圖意,根據圖意進行簡單講述。2、理解故事內容,初步瞭解水面會成像的有趣現象並嘗試進行故事表演。3、提高幼兒的閲讀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在設計方案的時候,我根據我班的學習特點提出了在活動中需要探究的問題,即:如何結合故事教學提高幼兒閲讀能力的發展?在活動後,我根據活動中情況圍繞所提出的問題作以下反思。

1、幼兒閲讀時間的把握及形式的調整。

在活動開始的第一個環節中,我預設的內容是讓幼兒閲讀故事、講述故事。在實施的過程中,我所留給幼兒的時間卻較少,使得許多幼兒沒有了講述的機會。分析情況可以看出,幼兒與幼兒之間的學習水平是有差距的,教師在指導過程中應考慮到幼兒存在的差距,並進行相應策略的調整,即:可以通過形式上的調整來保證每位幼兒有講述的機會,讓先看懂圖意的幼兒自己講,後看懂圖意的幼兒在集體中講或者相同速度的幼兒互相講,有了這樣一種互相協調的過程,就能提高幼兒的學習效率了。

2、目標設定與方案設計中的一致關係。

在活動中,我所提出的問題是“如何結合故事教學提高幼兒閲讀能力的發展?,並且在設計活動方案時根據問題制定了目標,但是從活動開展的情況來看,所設計的環節多數還是比較傳統的,所要體現的”閲讀“要求並沒有明顯地表現出來,”閲讀“的分量與”表演“的分量沒有什麼輕重,因此根據這類情況,我試想在設計環節中,需要與目標的制定達成一致,如可以嘗試這樣來調整環節:幼兒在初次閲讀後,就可以安排幼兒表演的內容,幼兒在通過表演後就能積累較多的語言經驗,然後教師在安排幼兒的閲讀活動,並重點放在指導幼兒的閲讀順序上,通過這樣的一種調整,就可能會更貼切於目標,更有助於問題的解決。

通過這次活動,我嘗試了新的教學方法,所做的嘗試也是比較符合我班幼兒的學習水平的,因此,在以後的故事教學中,我會再次運用這樣的教學模式,並根據這次活動中所出現的問題加以調整和改進的。

篇39:幼兒園中班教學反思

新的一年又在孩子們的歡歌笑語聲中來臨了,本學期也將結束,為了檢驗幼兒通過遊戲和活動是否能有所提高,我們在學期末特地制定了此測評標準來進行測評,測評是以五大領域的教育目標及內容為指導,通過對幼兒各種能力的發展進行的測試,我針對測評情況作下分析:

健康領域:

中班的幼兒,生活中有了一定的自我保護能力和自理能力,知道一個人在家時,陌生人來了該怎麼辦。他們能夠自己協調地走、跳、跑,也清楚地瞭解,當在生活中遇到但在户外活動進行跳繩時,有的幼兒跳繩的技能有點弱,以後的户外活動將着重對此進行練習。

科學領域:

本班幼兒對四季變化較有興趣,特別是今年冬天下了好多場雪,孩子們特別開心,也對雪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們通常會問老師一些雪的問題,試圖去理解雪與人們及其他動植物的關係,孩子們卻對自然物、人造物的探索也感興趣,但他們對自然角往往觀察到一半就再也不願去看了,同時有的孩子也不太願去記錄自己的發現,孩子們比較缺乏觀察察記錄,也不會將自己看到的聽到的説給大家聽。幼兒在計算方面表現得還不錯,多數幼兒能熟練分辨7以內數字並且能以數表示物體的數量,常見的幾何圖形都能夠認識但少數幼兒還不能達到。

音樂領域:

幼兒演唱歌曲時聲音洪亮,但還能夠較有情感的地進行演唱。他們的節奏感也還不錯,但是有的幼兒對曲子的前奏和間奏的把握不好,相關知識相對貧乏,以後還需要在節奏樂、音樂欣賞方面多訓練。舞蹈動作表演方面表現還好,大部分聽到不同性質的曲子會做出不同的動作和反應,此方面應注重加強。

語言領域:

幼兒在老師的要求下,能隨意的朗誦一首已學過的詩歌,朗誦時做動作。中班幼兒對詩歌有點壓卷感,他們比較喜歡富有情趣生動的故事,對看圖講述,特別是看兩幅圖講講一個故事,幼兒還不能將他們很好的連貫起來。還不能繪聲繪色地進行講述,可在根據圖片進行講述或用簡單的語言描述情節內容,語言稍顯貧乏。

美術領域:

大多數幼兒能自己詳細着去畫簡單的物體,在色澤上選擇較鮮豔。對美術作品有美的欣賞。幼兒在多數幼兒會簡單的剪紙,但在做手工上只有少數幼兒能一步一步跟上老師完整地折出個事物。泥塑活動中,動手能力和想象能力好的幼兒用泥塑塑造的小動物很形象,但有的幼兒只會簡單的物體形象。幼兒的發散思維,自我想象力、創造力還需要提高。

社會領域:

本班幼兒對四季變化較有興趣,特別是今年冬天下了好多場雪,孩子們特別開心,也對雪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們通常會問老師一些雪的問題,試圖去理解雪與人們及其他動植物的關係,孩子們卻對自然物、人造物的探索也感興趣,但他們對自然角往往觀察到一半就再也不願去看了,同時有的孩子也不太願去記錄自己的發現,孩子們比較缺乏觀察察記錄,也不會將自己看到的聽到的説給大家聽。

篇40:幼兒園中班教學反思

通過孩子們的介紹、設計,一幅“美麗的家鄉”的圖紙呈現出來了。在建構時孩子們都非常認真,各自都在忙着

完成自己的任務,只見邵懷玉小朋友拿着雪花片積木在搭花和亭子,她先用紅色的雪花片做花蕊,並且嘴巴里孩子數“一、二、三、四、五、六,一共用了六片,接着她再用黃色的雪花片來搭花瓣,並且也數好了數。我走過去問:“你為什麼要數個數呢”她説:“這樣,我再搭的時候就可以搭一樣大的花了。”我聽完誇她真會動腦筋。經過這麼一來。邵懷玉小朋友到遊戲結束,一工搭了八朵花,每朵花都進行了合理地顏色搭配,並每朵花都一樣大,放在馬路旁邊看上去很勻稱,非常美麗,所以在點評時,我重點掌握了合理的運用數學知識,會起到更好的效果。

活動後反思:

遊戲法指出:“遊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它和幼兒的學習、勞動等活動不是絕對獨立的,教師必須有意識地把這些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使他們成為相輔相成的教育手段”。這是結構遊戲本身的發展趨勢,也是它進一步完善的保證。在幼兒園,結構遊戲是作為一種獨立的遊戲出現的,但結構遊戲的開展又同時是滲透在其它各類遊戲和各科教學活動中的,它們之間是相輔相成,緊密配合的。

幼兒園的教育、教學活動多應通過遊戲的形式,組織幼兒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能。因此,作為遊戲活動之一的結構遊戲也應密切配合語言、數學、美術等各學科,互相滲透,互相作用。

篇41:幼兒園中班教學反思

春風吹,春風吹,吹綠了柳樹,吹紅了桃花,吹來了燕子,吹醒了青蛙。

春風輕輕地吹,春雨輕輕地下。大家快來種樹,大家快來種花。

我用了20分鐘的時間來講這篇很有童趣的小詩歌。因為之前説好了不用多媒體,我什麼都不用,當時在備課時,就在想,會不會很枯燥呢?結果真是這樣,加上碰上了快要下課的尷尬,學生一聽到大課間的鈴聲響,情不自禁地跑了,看到這個情節真的很好笑,那肯定是我的課堂魅力不夠,吸引不了學生。

第一,朗讀時間充分,但是方式還是不夠多樣。

第二,板書不靈活,顯得很死板。我板書的內容是第一節的,我就按部就班地寫出來了。有一個辦法既可以讓板書顯得靈活,也可以檢測學生是否已經會背這詩歌了。我們可以把“柳樹”等事物和“綠”等詞寫在黑板上,不過是打亂的,讓學生上黑板連線,這樣又有互動的機會,真是一箭三雕了。以後要好好學習了。

第三,在抓朗讀上,要把精力放在第二節的“輕輕地”和“細細地”,指導學生讀出“輕”和“細”,還有最後一句話中的“歡快”。我抓的點又不準。

第四,可取之處,我設計了一個拓展的環節,比如“春風吹醒了青蛙之外,還吹醒了什麼?”讓學生來進行説話訓練。要是在這環節上能夠給孩子們多一點時間就好了,把問題挖深挖透,不要貪心,兼顧不了全面就重點突破吧。

第五,國小一年級的課本上有很多很精美的配圖,這個我們完全可以好好利用,不好浪費了這一寶貴的資源。

篇42:幼兒園中班教學反思

今天我對全園開展了教研活動《螞蟻搬豆》,這一活動源自於《蔬菜派》這一主題。這首歌曲詼諧有趣、語言質樸、清新、朗朗上口,便於幼兒記憶和仿編。在開展完第一課時後發現,孩子們的興趣未免,所以生成了該活動——《螞蟻搬豆》第二課時。活動以:“還有什麼辦法來幫助小螞蟻將豆豆搬回家?”這一問題為主線,激發幼兒興趣。畫辦法就是我們將這個情感體驗有機的融合到了生動形象的藝術教育中的一個活動。

《綱要》中指出:要尊重幼兒在發展水平、能力經驗、學習方式等方面的個體差異,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個幼兒都能獲得滿足和成功。中班幼兒在學習用繪畫、符號的方式,表達想法方面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能力,用畫圖的方式能讓孩子在表達內容時有更多的自由,獲得滿足和成功感,這樣也能照顧到孩子的個體差異。因此在本次活動中讓每個幼兒動腦筋想一想並嘗試用繪畫的方式表現自己的想法,努力為每個幼兒提供動手、動腦的機會,並讓其在集體面前大膽表現自己從而培養幼兒的自主探索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在開展該活動時孩子們的思維還是很活躍的,幫小螞蟻想了許多搬豆豆的辦法,並且還畫出來了,好棒喲!

葛詩語:“將豆豆下面裝一個輪子,將豆豆推着走”

石巖鬆:“可以請來一輛吊車,將豆豆掉着走。”

郝思琪:“拿來一根繩子,將豆豆搬起來拉着走。”

於張賢:“找一個小棒,將豆豆抬着走。”

孟凡俊:“用手滾着豆豆走。”

繆野:“找一根小棒將豆豆一敲,豆豆就進洞了。”……

還有許多小朋友想的辦法也很不錯喲!尊敬的家長可以回家問一問,你家寶貝想出的什麼好辦法?

篇43:幼兒園中班教學反思

一天上午,孩子們在草坪上玩得正歡。我發現寧寧蹲在草坪邊,很專注地看着一根毛毛草(即狗尾草)。她用手輕輕摸着小毛毛,用小嘴吹了吹,又把小臉貼近毛毛草,和它説着悄悄話,好像在哄一個小動物。然後,她在草坪邊的土地上堆了一個饅頭大的土堆兒,很小心地把毛毛草插在土堆上,用力拍了幾下,還找來幾塊小石子倚在小草周圍。她站起身後退幾步,用欣賞的目光看了看,轉身發現我在看她,就趕快跑過來自豪地説:“老師,你看我種了一棵毛毛草。”我好奇地彎下腰仔細看了看説:“這棵草毛茸茸的真可愛,種在這裏能活嗎?”她毫不猶豫地回答:“能!我要讓他長成一個大毛毛。”我拍了拍她的肩説:“那好,老師和你一起盼着它快長大。”回活動室時,她還戀戀不捨地回頭望了幾眼。

轉天,寧寧因為新入園不久還不太適應環境,哭鬧着不讓媽媽走,老師怎麼勸也無濟於事。我靈機一動,伏在她耳邊悄悄説:“你種的毛毛草如果聽見你哭,它會生氣的。不信我和你一起去看看。”她一聽真的不哭了。我們去看小草,發現小草已經倒下了。她趕忙蹲下身去扶,可手一鬆毛毛草又倒下了,她又去扶……她一次又一次的努力,也沒能讓毛毛草站立起來。我只好告訴她,小草已經死了。看着她那無奈的神情,我心想,這是一個三歲孩子對生命的體驗。於是,我告訴她:“我和你重新種,好嗎? 種到咱們班的自然角里去,比一比誰種的草長得快。”她很高興。我找來工具,她並沒有用。我挖出一棵根上帶着許多泥土的草,故意在她面前抖了抖根上的土,可她並沒在意我的動作,依然揪了一根毛毛草。我們一起把草種在自然角里,每天澆水。

剛開始幾天,寧寧種的毛毛草還能挺直身子站着。可是,從第四天開始,它的身體便開始向一邊傾斜,顏色也逐漸變黃。這些變化不是特別明顯,寧寧沒發現。八九天之後,週一吃完早飯,我和寧寧一起去澆水。她拿着水杯突然焦急地説:“我的毛毛草怎麼又倒了?”於是又用手去扶它,結果小草和上次一樣站不起來了。她看了看我種的小草説:“老師,你種的小草怎麼不倒呢?”這時,我們旁邊已經圍滿了小朋友。我想,孩子們都想知道我種的草為什麼還活着,何不讓他們自己動腦筋尋找答案呢?於是,我用鏟子小心翼翼地把草挖出來,

然後讓全班幼兒觀察比較。孩子們爭着回答。有的説顏色不一樣,一個黃一個綠;有的説寧寧的毛毛草沒葉子,老師那棵小草葉子多;有的説長得不一樣高……我抖了抖草根,一些泥土紛紛落下來。寧寧搶着説:“這棵草有根。”我笑着問她:“你的草有根嗎?”她不好意思地説:“沒有。”我又問她:“你的小草種活了沒有?”她看看倒下的毛毛草,忽然伏在我耳邊告訴我:“我的毛毛草好像睡着了。”我不忍心傷害她那顆幼稚的心,輕輕點了點頭。

這件事對我啟發很大。興趣是孩子的老師,孩子對事物有了興趣就要去探究。孩子通過探究獲取的知識經驗,要比我們成人口授給他們的深刻得多。

《小草》使我們強烈地感受到幼兒身上藴含的教育所追求的價值,同時,我們也深切地體會到保育員刁老師的指導中所洋溢着的童心和愛。

(1)開發了多種可以生成的教育價值

刁老師從寧寧喜歡毛毛草的需求中,開發出多種可以生成的教育價值,其中包括關於植物生長的經驗,珍愛生命的情感,以探究興趣克服幼兒的分離焦慮等,使幼兒獲得了多方面的經驗,促進了幼兒多方面的發展。

(2)在指導方式上,體現了引導幼兒主動學習的策略

第一,耐心等待,給予幼兒學習和發展的時間。幼兒獲得某種經驗,常常需要一個相當長的過程。寧寧獲得毛毛草沒有根不能生長的經驗,經歷了十天左右的時間。刁老師能耐心等待,讓兩次自然結果的反饋來調整幼兒的認識,使幼兒獲得的是真正內化了的知識。

第二,不斷提供機會和條件,引導幼兒觀察事物間的關係。種草前,老師特意找來挖草的工具,寧寧沒用。老師挖了一棵根上帶着土的草,故意在寧寧面前抖了抖,寧寧還是沒注意到。當孩子們探討寧寧的毛毛草為什麼死了時,説出了兩棵草的許多區別,唯獨沒注意到草根。刁老師將土中挖出的草抖了抖,泥土紛紛落下來,孩子們終於注意到了草根,寧寧也發現了草根與草能否成活之間的關係。

第三,接納幼兒的想法和做法。寧寧兩次種的都是沒有根的毛毛草,刁老師接納了她的想法和做法,這是引導幼兒主動學習的重要因素。只有這樣,幼兒才能根據操作的反饋結果調整自己的原有認識,並主動建構對事物新的認識。

篇44:幼兒園中班教學反思

一、主題內涵

告狀,從人際關係心理學角度上來説,指的是人與人之間發生某種衝突、矛盾而不能自行化解時出現的,藉助第三方力量來解決糾紛的一種特有的人際行為。幼兒的告狀,是指幼兒在他們自己認為受到同伴侵犯或發現某種行為與幼兒園的集體規則、教師的某項要求不相符合時,向教師發起的一種互動行為。在幼兒園的一日生活中,告狀是一種發生次數很頻繁的現象,它花費了教師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而幼兒作為一個特殊的人類個體,他們的告狀行為一定有許多不同與成人的地方。那麼,幼兒為什麼要告狀?教師怎樣對待幼兒的告狀行為?

二、案例描述與分析

案例一:下午的區角活動中,我給美工區活動的孩子分好了油畫棒和剪刀,這次美工區的活動內容是製作送給媽媽的賀卡,韜韜的作畫速度比較慢,因為他在畫畫時喜歡講講話,東張西望的,而坐在其前面的明明早早地製作好了,當他離開位置的時候,一不小心撞了韜韜的手臂,韜韜馬上質問明明:“你為什麼撞我?”明明連忙道歉説:“對不起,我不是故意的。”韜韜不聽,噘着嘴跑到前面來告訴我:“老師,明明推我的手,害得我畫錯了。”一副很難過的樣子。

分析:首先,應當看到韜韜告狀有他可取的一面。他懂得了上課的規則,這説明他已經有了一定的判斷能力,想通過告狀來求得成人的幫助,從而矯正同伴的不好行為。從這個角度講,這是孩子處理問題能力的一種進步。但是,對於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也要告到老師那裏,這會引起同伴的敵視,也會削弱獨立處理同伴間小糾紛的能力。案例二:星期一上午孩子們正在閲讀室裏進行閲讀活動,他們有的三三兩兩地坐在一起同看一本書,有的自己選了一本書獨自坐在角落裏津津有味地看故事。這時候,亮亮突然很氣憤地過來“告狀”:“老師,《藍貓淘氣三千問》是我先找出來的,傑傑他不讓我看。”傑傑也不甘示弱:“書是我先拿到的1兩個人在老師面前爭論不休,誰也不肯讓誰。我先安定了一下他們的情緒,接着,轉過臉來對傑傑説:“上次,你看《西遊記》時,寶寶硬是不給你看,你心裏感覺怎麼樣啊?”傑傑想了想説:“沒得看書覺得很不高興。”老師趁機説:“那你不讓亮亮看書,他也一樣會很難過的呀!你們兩個想想辦法,看看怎樣才能讓兩個人都開開心心地看書?”亮亮和傑傑聽了,商量了一下,決定兩個人一起看書,於是他倆就手拉手高高興興地坐到小椅子上看書去了。

分析:亮亮是為了求得老師的公正解決糾紛,請求保護而產生的告狀行為。在集體活動中,幼兒之間經常會出現意見不和、爭奪玩具和書籍等糾紛。當這些糾紛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有一方就會告訴老師,以求得老師的公正裁決或給予保護。在活動中通過引導亮亮反省,並換位思考,相互間要理解、寬容,讓孩子不僅要知道別人的想法,還要理解他為什麼要有這種想法,讓孩子考慮一下他人的行為是否有合理的一面。給孩子創設一些自己解決問題的機會,啟發幼兒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亮亮和傑傑聽了老師的話後,兩個人安安靜靜地坐到小椅子上一起看書去了。

篇45:幼兒園中班教學反思

1、指導思想:

《綱要》“語言”部分的指導要點中指出:創設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交流、體驗語言的樂趣。這正與我園“幼兒語言教育環境創設”的課題理念相符合。我們把物質環境創設作為一種潛在的課程去思考,努力做到有目的、有計劃地選材和構思。因此,我們選擇了《傳話遊戲》這個幼兒感興趣的題材,既貼近幼兒的生活,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與視野。活動中我們將幼兒本身的需要、興趣、經驗和能力放在首位,讓幼兒成為學習的主人。通過集中與分組、集體與個人、講述與想像,形成立體式的環境教育活動體系。

2、目標及其價值:

幼兒園應以遊戲為基本活動,遊戲應該滲透入學校的一日生活中,保證幼兒在園有足夠的遊戲時間。狄德羅曾經説過:“教導兒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兒童應做的事變成一種遊戲。”所以,為了讓孩子快樂的活動,快樂的掌握本領,我在本次語言活動中加入了遊戲的成分。

學情分析

1、幼兒已有知識經驗準備:幼兒對月亮傳話遊戲的特徵已經有初步瞭解,並能在日常教學活動中可以説明遊戲的規則。

2、遊戲能力:喜歡玩遊戲,願意玩遊戲。

學習需求分析

幼兒所學的傳話遊戲通常老師都會選擇孩子喜歡的道具和材料,選擇一些孩子們熟悉的、貼近日常生活的玩具進行遊戲。很多遊戲的內容反映的是貼近幼兒自己的生活,富有濃厚幼兒情趣易被幼兒理解接受的。遊戲又是培養幼兒傾聽習慣的一把鑰匙,反覆遊戲是鍛鍊幼兒養成良好的傾聽能力的絕好途徑。教師要引導孩子玩和聽,教學實踐中,運用遊戲法是十分奏效的。遊戲的形式極為豐富,抓住遊戲中的特點,把“玩”與“聽”結合起來進行遊戲,具體而形象地再現遊戲中的意義,能喚起幼兒豐富的聯想,從而引導幼兒深入體會遊戲的快樂,從而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

篇46:幼兒園中班教學反思

幼兒園的教育、教學活動多應通過遊戲的形式,組織幼兒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能。因此,作為遊戲活動之一的結構遊戲也應密切配合語言、數學、美術等各學科,互相滲透,互相作用。

幼兒建構遊戲的主題,通常是以教師的語言啟發,故事講述,物體認識,情景渲染等形式烘托產生的。語言、數學教學所形成的知識印象是結構遊戲開展的基礎,而美術的構圖、佈局,計算的空間圖形及數量認識又是結構遊戲得以發展的條件。

各科教學活動為幼兒建築遊戲的順利開展打下了紮實的基礎,反過來,建築遊戲的開展也同時鞏固深化了各科教學。幼兒在裝飾美化遊戲環境和建築物的活動中,必須充分運用美術教學中所學到的造型設計、佈局變化、色彩搭配、整體與局部的正確處理等一系列知識技巧,來提高建築水平,這樣,同時也促進了美術教學的發展。因而,遊戲的開展和教學是對立而又互為統一的。

總之,結合各科教學活動進行建築構造,在利用建築成果進行其它遊戲,不僅提高了孩子的建築興趣,而且促進了孩子的思維和想象的發展,發展了遊戲,使孩子身心各方面得到了極大的滿足。

篇47:幼兒園中班教學反思

在《哭哭臉和笑笑臉》這節活動中,以聽歌曲玩遊戲《找朋友》為導入,遊戲是幼兒喜愛的活動,在《找朋友》這個遊戲中,請幼兒與找到的好朋友互相做鬼臉,體驗遊戲帶來的快樂,將幼兒喜悦的笑臉留下來,引導幼兒説出什麼時候是笑臉,而什麼時候臉上呈現的哭臉,重點是引導幼兒如何將心情不愉快時的哭臉轉換成笑臉。在這部分的教學中,多采用的是講述的方法,教學方法較單一,而且和日常生活中的滲透教育相似,新穎性不足,幼兒相出的方法較少,這也是在以後的教學活動中需要改善的。

中班幼兒的注意力一般能集中八分鐘左右,而一節中班的活動時間是二十五分鐘左右。要想將幼兒的注意力集中在活動中,老師就需要提出一些新穎的想法,讓幼兒感覺老師就像一個魔法師一樣,總能變出新奇的東西,幼兒對老師的活動充滿期待感,他們自然就會集中注意力,生怕自己一走神就錯過了精彩的東西,要想達到這樣的教學效果,一方面需要老師不斷學習,尤其是學會一個問題的多種教育方法,以便適用在不同的幼兒身上,另一方面也需要老師轉換説話的方式,儘量將積極向上的能量傳遞給幼兒,給幼兒一種積極向上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