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國小三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精選15篇)

欄目: 教學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84W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15篇《國小三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國小三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相關的範文。

國小三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精選15篇)

篇1:國小三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

二年級的孩子以形象思維為主,北京離他們太遠了,如果僅僅只限於對文本的解讀,我想孩子們是很難感受到北京夜晚的美,更不能激發他們對北京的熱愛。怎樣讓理性的文字變得感性,讓每一個優美的詞句都變成生動鮮活的畫面印在學生的腦海中,使學生享受到審美的樂趣,增強對首都北京的熱愛之情,我嘗試從下面幾個方面入手:

一、抓住主線,條理清晰

在教學中,我抓住“整個北京城變成了燈的海洋,光的世界。”這句話展開教學,帶着學生跟着課文和課件遊北京的長安街、環行路、西單商業街和故宮,整個教學有條理。

二、品詞品句,注重積累

《北京亮起來了》的作者不光感歎北京是燈的海洋、光的世界,而且還把北京的燈光一一描述,文中的好詞佳句像華燈一樣,使課文也亮起來了。教學本文時,我藉助圖片和結合生活,幫助學生理解“金碧輝煌、燈光閃爍、銀光閃閃、光彩奪目、絢麗多彩”等詞語,拓展部分,要求學生用這些詞語説説臨海的夜景,引導學生運用優美的詞語。

三、以讀代講,讀中感悟

新《課標》強調語文學習以讀為主,並指出:“閲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

篇2:國小語文三年級上冊教學反思

作為一個語文老師只有自己走進文本,被文本感染感動,才能夠感動學生,帶動學生。

課堂上,我要求孩子們把自己想象成一隻面對美味誘人的奶酪的小螞蟻,隨着文字走進螞蟻們的內心世界,感悟體驗螞蟻羣的'自律,毅力,體驗作為隊長的螞蟻的嚴於律己,愛護幼小的品質,從而受到教育。

我要求學生們在生活實踐中踐行這些優秀品質。這應該是我們語文課堂作為教育陣地的重要作用。

篇3:國小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

1一類字二類字放一起。

2給重點的詞語標音。

3多音字要單獨放。

4每講一個環節要總結 格式總-——分——-總

5讀課文時間要長一些,重點關注讀的差的學生。

6生字不必再關注結構,只關注難寫的筆畫,容易寫錯的.筆畫。

7引導學生讀完課文要養成認真傾聽的習慣。

8聽錄音要提前下載好。注意調節音量的大小,注意不要讓音樂搶了讀的聲音。

9自讀要求:1詞。2句子。3整體把握要求。

10再讀課文時,簡單點一次過。多表揚,不必每個都點評。

11平時要隨時記錄學生容易讀錯的地方。

篇4:國小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

(一)培養審美情趣,激發愛校情感

寫作文的目的不僅在寫,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做人原則。那麼説明文的寫作如何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呢?本次作文在這方面作了一下嘗試西師大版國小三年級語文上冊《我們的學校》教學反思教學反思。利用良好的校園環境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他們的審美情趣,從而激發他們的愛校情感。因為在優美的校園環境中,處處都藴藏着豐富的審美內涵,校園中的自然美,教室裏的裝飾美,教學中的創造美,以及師生的儀表美、情感美、語言美等,無不對學生審美觀的形成產生着重要的影響。然而,天天處於這樣的環境中,學生可能對此熟視無睹。但通過這樣的活動會重新喚醒他們激情,他們會重新發現我們的校園是如此美麗,身心受到很大的感染,自己在這樣的優美環境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促使自己的言行與特定的校園環境相協調,並且產生對自己校園的熱愛之情。蘇霍姆林斯基説:“用環境、用學生自己創造的周圍情景、用豐富集體精神生活的一切東西進行教育,這是教育過程中最微妙的領域之一。”

(二)讓優美的語言美化我們的説明文

談到語言美,人們會想到優美的敍述、生動的描寫,大家也總是覺得語言美與説明文好像是沒什麼必然的聯繫,認為説明文頂多也就語言準確樸素罷了。在説明文教學中,很多教師重內容而輕形式,對於語言藝術往往一帶而過,甚至絕口不提。這種做法,如入寶山而空手回,説明文的魅力,也在學生的心目中大打折扣。孔子云:“言之無文,行而不遠”。我認為越是簡單樸素的語言越值得我們去體味,真正文質兼美的説明文,也是很注重語言美的

只要加以引導,學生同樣會寫出文筆優美的'説明文。選取的三例學生作文就足以説明這一點。

從以上兩個方面論述,我們可以發現説明文寫作中也有許多值得品味的方面,但説明文中值得品味的又何止這倆方面。説明文的道德情操、愛國思想、生活常識、條理清晰的理性思維等等,哪一樣不值得我們去細細的品味、玩賞,“茅草根雖細,卻能越嚼越有味”,只要我們深入挖掘,聯繫實踐,(《母親的恩情》教學反思)努力從質樸中尋求不樸素的東西來,實現説明文寫作教學的“美麗化”為時不遠。我們有理由相信,在説明文寫作教學中大有可為的,如果廣大教師都能樹立這樣的觀念,我們必定能改變目前説明文寫作教學中的諸多弊端。

篇5:三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

《信》這篇課文是首充滿童趣和幻想的兒歌,它以“信”為紐帶,以兒童特有的視角和口吻,描述“我”與小鳥、花朵、大海、雲、樹做朋友,並替它們寫信的有趣故事。詩句間浸透着童心的稚嫩,對自然的親暱,表達了孩子們運用“信”這個載體與小動物、植物等進行友情交流的喜悦之情,反映出了現代兒童樂於交往、善於交往的良好心理品質。

如何在本課中讓學生學得有實效呢?在解讀文本中,我發現,本課中有許多優美的詞語,而且每節詩的結構基本相似,於是,我在教學中做了這樣的設計:

一、夯實“雙基”,幫助學生積累詞語。

國小語文教學應注重“雙基”的訓練,這是毋庸置疑的。在學習課文詩句中,我不失時機地進行了詞語的比較、擴展。如:“一封――一封封”、“許多――許多許多”、“想――多麼想”。通過比較詞語的意思、程度,擴充例子,給學生留下了較深的印象,豐富了他們的詞彙。再如,詩句中有“奼紫嫣紅”一詞,我在讓學生明白詞意的基礎上,啟發他們説出意思相近的詞,如“五彩繽紛、五顏六色”等,在學習“風平浪靜”時,讓學生藉助反義詞“波濤洶湧”來理解詞義,使學生不僅理解了詞語,還擴大了學生詞語的儲備,有利於説話寫話水平的提高。

二、拓展文本,培養口語表達能力。

三年級是學生的作文起步階段,而仿説、仿寫是訓練學生作文的有效手段,這首詩每小節結構相似,而且富有童趣,正是訓練學生仿説的好時機。於是,我將語言訓練有機切入文本教學之中。這樣,既為以後的作文教學做好了鋪墊,也是在利用教學的細節激發學生的情感,使得整個教學進入高潮,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參與。因此,我抓住時機,創設情境,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我還會給誰寫信?寫些什麼?”孩子們的思路打開,續編出一句句可愛的詩文。例:“替春天給冬天寫,請你趕快下班吧,我要給人們送去温暖。”“替春風給柳枝寫,趕快發芽吧,春姑娘來了。”……

三、以“讀”為本,內化感受。

閲讀是作者、文本、讀者之間進行的一場默默的交流。我以“讀”為主要手段,通過自讀、分角色讀、體味讀、表演讀等多種朗讀形式,深入淺出地引導着孩子們自信地説出自己個人的感受和想法,領悟着文字背後的情感和內容,並藉助“讀”傳遞了出來。這就是一種閲讀的個性化感悟。相信孩子,就要給他們展示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在自由的時空中盡情地享受成功的喜悦。

通過“讀”的品味,學生、悄然領悟了本文的情感內涵――用心交往。這是一種主觀的感覺,但是,在這種感覺下,有一種緣自內心的關切。對於教者而言,這是滲透。

篇6:三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

《孔子拜師》這篇課文講述了我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為師的故事,體現了孔子謙虛好學、孜孜以求的治學精神和老子誨人不倦、愛護晚輩的品行,反思整個教學過程,認為做得比較到位的有這樣幾點:

一、對於整體感知環節的處理。

整體感知環節一直是我們比較頭疼的部分,以往經常用的方法是讓學生説説“這節課講了一件什麼事?”這樣的問題往往會把學生難住不會收到整體感知的效果。所以在設計本節課時,我引導學生住抓住主題,圍繞“拜”字,大膽提問思考。誰拜誰為師?為什麼拜師?怎麼樣拜師?拜師的結果如何?通過這一系列問題引導學生,對全文整體感知。

二、對於課文中重點詞語的處理。

例如對於“風餐露宿”“日夜兼程”“風塵僕僕”等詞的理解,我先讓學生結合當時的情況展開想象,從字詞基本意思着手理解詞語意思,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讓生説説當時孔子路途中是怎樣生活的,碰到困難他又是怎樣克服的。。這不僅幫助學生加深理解,更好體會情感,還使學生掌握了一種學習方法。

接下來説幾點這節課處理得不到位的地方,反思有以下幾點:第一,今天的教學中有些內容的設計,我只顧自己教的方便,省事,只是自己做了簡要介紹,而沒有從教學達到的目的出發來設計。例如對於孔子、老子、曲阜的介紹,我怕學生談得不夠全面,不夠生動,只想讓學生有一個比較完整的認識,沒有把機會留給學生,讓學生交流自己收集的有關資料,這樣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就無從表現,學生的學習就不會深刻。我想,今後在教學中,我一定要多從學生學的角度設計教學,靈活掌握教學,真正為學生的學習服務,使學生在學習中有所收穫。第二,在教學設計方面,欠缺靈活,本來在重點學習第二段對話時,本想設計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自主的學習,但學生表現與我預期不符,,表現讓我意外,因此,慌亂中只顧按照已定思路進行,而沒有采取能夠及時採取合適的教學策略,通過本課的教學,我認識到課堂上應隨時關注學生學的情況,真正做到為學生的學服務。

[三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

篇7: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

冬天悄然而至,第一次月考也落下了帷幕。看到孩子們的成績,我喜憂參半,現將本次考試做以下反思:

本次考試,從試卷來看,根據《課程標準》對本年級的具體要求進行命題,緊扣教材,題型較靈活。整體上,大部分學生對基礎知識掌握比較紮實,理解能力、閲讀能力初步形成。

一、試卷內容分析

縱觀整個試卷,我認為本試卷是一份較有價值的試卷。內容有一定的覆蓋面,重點突出,靈活性強,有一定的代表性,試卷難易適度,有一定的層次性。本試卷體現新課標中新理念的原則,重積累、重運用、重發展。除考察學生應該掌握的基礎知識外,還增加了一些開放性、實踐性的考查,注重考查學生的語文綜合實踐能力。本試卷的命題還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留給了學生閲讀思考的空間

本份試卷分為“基礎知識”、“閲讀”和“作文”三個大題,題型豐富,基本涵蓋了學生本學期所學的語文知識。從卷面的分值安排來看,本份試卷重在考察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

二、考試結果及分析

(一) 總體情況分析

本次語文期末考試,參考人數28人,平均分77.2,合格率100%,優秀率21%,最高分95分。

(二) 具體情況分析

1、大多數學生能夠遵照要求做到卷面書寫工整、美觀,但在老師再三強調的同時,仍有一部分學生書寫態度不端正,卷面不夠整潔、美觀。其實語文教學中書寫要求的強調不僅僅是一種技能的需要,更主要的是一種學習態度的培養,而這些書寫有欠缺的學生往往考試成績並不佳,所以更要求老師不能聽之任之,努力幫助學生端正學習態度,對於個別書寫有困難的學生要傾注更多的關心,補好這一環節。

2、基礎知識的掌握從卷面來看比較理想,學生掌握牢固,這是本班的一大優勢,需要繼續保持。本次考試第二、三、四大項“在括號裏選出正確的答案”、“照樣子寫詞語”、“按要求回答問題”,總體的得分率百分之九十幾,就可見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還是不錯的。

小小書法家。重在考查學生對生字的掌握情況,從答題情況看,孩子們書寫正確工整,得分率較高。但此題中個別字出錯率很高,如:玩耍的“耍”,飛舞的“舞”這也看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侷限於本課或本單元生字的歸整,而忽略了跨單元的生字歸整;還有就是注重了多音字組詞,而忽視了同音字的應用。

但第三小題得分較高,錯誤主要出在“的”和“地”的用法,儘管我在複習時一直強調,可是出錯率還是較高,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除了教給他們正確方法以外,還要求他們多練習。

第四小題按要求回答問題。這題考查學生對於成語的積累情況。錯誤集中在:喜出望外。看出一部分學生成語積累不過關,看來課前教授成語以外,還要加大對學生的檢查力度,讓他們得以牢固掌握。

第五大題是把句子補充完整,並連線。有些孩子不善於讀題,因此失分較多。以後因加強這方面的引導,深化教學中比較細緻的工作。

第六小題“按要求,寫句子”,學生掌握不好。

縱觀本次考試,試卷的難度、坡度應該説並不大,理應考出較為理想的成績,但是仍有不及格的學生,學生的審題,漏題的、答非所問的、張冠李戴的比比皆是,説明學生在答題時並沒有認真讀題,只是瞄了一眼,就匆匆忙忙回答,做完也不知或不能認真檢查。這也是以往考試中經常出現的現象,平時甚至考前再三提醒,可在考試過程中不少學生仍然屢教不改,實在是一件非常頭疼的事。

進行質量分析後,我需要反思和改進的地方有很多:首先就是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要注意抓兩頭、帶中間,注意重點抓基礎的知識,爭取能夠做到讓每個孩子都能熟練的掌握。其次就是抓閲讀,培養孩子的閲讀興趣,教給孩子一些解題思路,還有就是交給孩子做一些靈活題目的技巧。同時,抓學生的書寫,讓學生養成作業、卷面整潔的習慣,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在做題時多多審題再去做。最後抓作文的教學,平常讓孩子多練、多寫。平時在學校加強教師間的集體備課,多商討、研究教學方法。教師與學生的家長多加強交流和溝通,共同教育好學生。同時在平常繼續用課餘時間對學生進行提優補差的工作,以期更大的進步。

根據本次考試出現的情況,幾點努力措施:

1、讓每節課、每次作業成為學生學習質量提高的台階。

2、設置有特色的作業佈置方式,如課堂作業、課外閲讀詞語積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習成為人生的一件樂事,讓激勵評價成為學生成長的動力,讓提高學業成績成為學生內在的需求。

3、幫助學生養成高效的學習習慣。如每天預習、小結、完成作業;學習中確定目標,發現重點,能提出不懂問題與同學交流,向教師請教,做好筆記和課堂練習等。

以上是結合這次期會考試質量分析及些許思考,下面想説説自己在三年級課堂的教學反思。三年級是一個過渡年級,有時會存在一些“尷尬”的地方。比如,三年級開始識字不是重點,但對某些學生來説還很困難,沒辦法輕視;閲讀應成為學習的重點,但學生認知水平有限,對問題的理解不夠深入、全面,很難把握閲讀的“度”;習作練習中,又不拘形式的寫出自己見聞、感受和想象。而二年級教材又側重安排詞句練習,學生一下子對作文感到非常頭疼??面對這些問題,第一次帶中年級的我在摸索中前進、在實踐中反思。

4、閲讀分析部分課內的一題答題情況良好,但課外閲讀情況普遍較差。

當然這跟學生的認知能力有關,但也反映出學生良好的閲讀習慣還沒有養成,對較靈活的題目不能很好解答,得分率低,反映學生語文綜合能力較低。此題是既跟基礎知識有關,這種發散型的題目既能考核出學生語言發展能力同時也開發了學生的發散性思維。但是,我們班學生在這類題失分較多。由於學生剛升入三年級,加之學生基礎相對較差,對學生的綜合訓練見效慢,收效不明顯,以至於學生審題能力較差,有的不讀題亂寫一氣,有的沒能真正領會句子含義,更缺乏理解的深度。因此,我想接下來一定要重視課內閲讀方法和答題技巧的掌握,加強課外閲讀材料的訓練。要求學生廣泛閲讀名篇,提高獨立閲讀能力。另外,在閲讀教學中,應注意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和情感體驗。

5、最後一題習作題做的很不理想,當時看到試卷時,我就有些擔心,從完卷情況來看,多數同學能按要求習作,並想像豐富,故事情節完整、生動,有趣,語言流暢。但部分學生的習作篇幅較短,學生語言表達能力不夠豐富,基本功不夠紮實,所寫的話就事論事、無實質內容,缺乏童趣,書寫不認真,還有偏題現象,沒按要求寫作文。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更應加強:

(1)、在作文教學中注意學生審題能力的培養,有的是因為沒有讀完題目要求,

有的是因為沒有認真思考,這種現象反映了學生的心浮氣躁;有的雖然沒有跑題,但是表達上也不到位,要麼太空洞,要麼重點(2)、訓練學生在完整描寫一件事時,語言表達要通順,無錯別字現象,標點符號的三、改進措施

(一)教師:

1、嚴格執行語文新課程標準,認真鑽研教材,正確把握教材的重難點,精心組織教學活動。特別是在過程與方法上要指導學生,使學生學會運用多種閲讀方法,具有獨立閲讀的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閲讀習慣。

2、從本次考試可以看出,識字和積累得分率較高,學生掌握較好,因此在今後教學中必須繼續重視這方面教學。

3、注重學生審題能力的培養,特別是在審題時,不能掰碎了餵給學生,要鼓勵學生自己動腦思考,提高審題的能力。

4、注重作文教學,平時讓學生多練筆,注意觀察身邊的人和事,為寫作提供素材。適當教給學生寫作技巧,以提高作文水平。

5、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創新精神。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們將更應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課堂上,充分讓其獨立思考,不要一味灌輸知識,要在學生掌握方法的前提下,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點燃其創新思維的火花。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營造一種寬鬆的民主氛圍,培養學生敢於質疑,勇於爭辯,善於思考的創新能力。這樣學生就不至於考試過程中,對於開放性的題目感到十分茫然,或只求答案唯一。

6、平時把一些類型的題目訓練貫穿在課堂中,不到期末臨時抱佛腳。

7、要樹立大語文觀,拓展思維。要樹立大語文觀,立足於課內,延伸於課外,注重課外知識點的滲入,融會貫通。首先教師要多讀書,其次要求教師能多對學生進行閲讀指導,讓學生學會讀各種文章。不僅自己能讀懂,而且有所感悟,有所積澱。這樣,學生平時就有了充實的閲讀素材,增加了對語言的悟性,提升了語文綜合素養。

8、抓好輔優帶差工作。從學期開始前訂的計劃中,我發現自己在這方面做的不是很好。原因是自己對優生的過於放鬆,而平時班級任務過多的依賴於優生,使他們在校的時間發生了傾斜,重在當老師的小幫手,而對於學習有一些懈怠。而對於差生,這學期我看得比較牢,除了在課間多加督促外,平時也實行“一對一”幫扶政策,及時調整班級座位,使優等生髮揮自身優勢的同時帶動後進生。

總之,我應該多讀一些教育理論方面的書籍、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藴、向有經驗的老師多學習、多請教,對自己的教學多反思,提高自己對教材的把握和對課堂的駕馭能力,希望能衝破瓶頸,在今後的語文教學實踐中,不斷進步。

(二)學生:

1、加強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從卷面的情況看,學生在寫字方面對漢字的基本筆畫,間架結構的書寫欠規範,學生在卷面上出現的錯別字較多。教師平時應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認真讀書,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從字跡、審題,認真程度上,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2、培養學生的認真閲讀態度,平時提高要求,端正態度,作業的質量等方面進一步加強;還要培養學生做完題認真檢查的習慣。

3、對個別學困生要加強輔導,特別是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倡學得少一點、學得淺一點、讓他學得好點。學得少一點、學得淺一點,不是降低標準,而是為了學得好點,收到實際的效果。只有學得少一點、學得淺一點,才有可能學得好一點。因為每次試卷上多數是不難的和不太難的題。保證這些題不丟分,學困生成績就上去了,積極性也提高了。

4、學生閲讀能力的培養應立足於課堂。針對閲讀部分失分嚴重這一現象,我認為提高學生的閲讀能力必須立足課堂,立足課本。教學中,重視閲讀方法的培養和良好閲讀習慣的養成。要培養學生的基本閲讀能力,一是整體把握課文思想內容的能力。二是體會重視詞句含義的能力。三是自己提問題自己回答問題的能力。同時,還要將閲讀延伸至課外,鼓勵學生在課外多閲讀一些有益的書籍,豐富積累,提高自身的閲讀水平。

5、作文教學改進作文方法的指導,注意學生思維的訓練,減少作文的錯別字,注意提高學生的閲讀積累。針對三年級學生的語文學習特點,字詞教學應以積累為主,引導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多積累一些優美詞句,養成自覺積累的習慣。要充分利用習作教材,讓學生敢於表達,樂於表達,重點進行片段練習。在批改、講評學生的習作時,要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充分保護學生表達與交流的積極性,盡力讓學生獲得成功感,從而不斷增強學生習作的自信心。

總之,“一切為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希望我們的孩子們學有所獲,希望所有的付出都有收穫。

篇8: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

《可貴的沉默》是國小三年級人教版下冊語文第17課的一篇課文,教學本課,我覺得作者的一堂課很值得反思。以學生的生日為話題來引入正題讓學生知道父母的生日,在父母生日這天並且要為父母表達愛,用不同的方式向愛自己的爸爸媽媽祝賀生日。學習這篇課文,教育學生懂得關愛、體貼父母,做一個孝順孩子。教學本課時,我先問學生:”沉默“是什麼意思?很多學生不知道意思,我就進行解釋,接着緊扣題目提問:為什麼説沉默是可貴的?這一問題一時讓學生難以回答,在學生深入學習課文後,他們會這樣理解:因為自己不知道父母的生日那是不應該的,這説明自己都不愛父母,所以學生保持沉默在反省、在認錯、在自責。聽了老師的建議後,學生終於明白了在感受到父母的愛的同時應該也要愛父母。所以説這一沉默非常可貴。學生理解了課文,也明白了課題的含義,也就是真正學懂了課文內容。教學中,我在問學生:當你們的父母生日時,你用什麼方式向父母祝賀生日呢?有的學生回答:唱一首生日歌給他們聽,有的學生回答:畫一幅最漂亮的畫畫送給他們,有的學生回答:給爸爸媽媽一個吻,有的學生回答:用自己的零花錢買禮物送給他們,有的學生回答:為爸爸媽媽準備一頓豐盛的生日晚餐……這一問題一説出來,學生們還想再表達自己對父母的愛,此時的課堂十分熱鬧,學生都爭着向父母表達愛意——祝賀生日。雖然我們現在還小,禮物小,但爸爸媽媽也覺得你們的生日禮物貴重,因為禮物代表了自己的最誠意的祝福,自己會表達愛了。現在我們的任務是好好學習,只有珍惜今天的讀書機會,勤奮學習,將來才能報答父母。教學本課後,我在想有時學生不回答問題保持沉默那也是一種思索方式,因此老師在學生不回答問題時別再生氣罵學生,而像文中的老師那樣有技巧提問進行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樂學好答,從中教育學生的做人道理。工作中,我們有時保持沉默也好,靜心工作,用心工作,默默工作,全部精力投入工作,這樣的沉默也是一種享受。生活中,有時沉默是一種寬容,一種理解。我喜歡沉默,因為沉默使我成熟,也使我變得文靜、温柔。教學《可貴的沉默》一課,讓我懂得沉默是金,珍貴無比。

篇9: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

《愛什麼顏色》是一首小詩。詩歌很是簡練,結構比較簡單,勾勒了三幅絢麗的色彩,抒發了作者對家鄉、對生活的熱愛,以及對自己理想的追求。

課前,我讓孩子們蒐集有關各種顏色所代表的意義的資料,讓學生在預習詩歌時交流自己喜歡的顏色及原因。教學詩歌時,我放手讓孩子自己去閲讀、思考,鼓勵孩子在朗讀中想象詩歌呈現的畫面。孩子在自由選擇詩歌的小節來賞析,懂得作者所喜愛的顏色,理解作者所喜歡的原因,以及作者所表達的情感。

篇10: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

成語是中華民族的一個文化瑰寶,蘇教版教材中每個練習都安排成語。今天教學成語時,我注意了以下幾點:

1、把握成語和本單元課文的聯繫。

我發現教材中每個練習安排的成語不但各自相關,而且和本單元的課文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在教學時我就注意了這種聯繫,讓學生回憶《東方之珠》這篇課文,想象香港的繁華、熱鬧、美麗,這幾個成語正好描寫的都是城市繁華的,這樣孩子理解時,我們就不知不覺為他們提供了一個不覺得陌生的情境。

2、把握成語之間的聯繫

教材中每個練習安排的成語,表達着相同或相近的主題,這就給教者一個很好的切入口。今天的8個成語正好分成4組,各組之間都有內在聯繫,常被人們連用。教學時我就把握住了這種關係,讓學生大體理解一行兩個成語的意思,讀時也讓他們一行一行地讀,背誦時記住一行中的第一個成語,學生也發現了這種關係,理解背誦都很容易。

總之這節課上,我教得輕鬆,學生學得快樂!

篇11: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

我在教學三年級上冊《語文園地(六)》“我的發現”時遇到了下列問題:

1、海水有深有淺。

2、夜深了,老師還在工作。

該題目的目的在於引導學生髮現同一個字在不同的句子裏意思是不同的。“深”在第一個句子裏是“從上到下或從外到裏的距離大”的意思;在第二個句子裏是“距離開始的時間很久”的意思。當然,後者還可以理解為“時間很晚”的`意思。

經過認真研究之後,我為學生補充了下列句子:

3、魯迅先生的學問很深。

4、這本書的內容很深,初學者不容易看懂。

5、這件事影響很深。

6、他們的感情很深。

7、這件衣服的顏色是深紅的。

8、河水有三尺深。

其中,第三個句子的“深”是“知識廣博”的意思;第四個句子的“深”是“深奧”的意思;第五個句子的“深”是“深刻”的意思;第六個句子的“深”是“感情很好”的意思;第七個句子的“深”是“顏色很濃”的意思;第八個句子的“深”是指深度。

從《新華字典》看,“深”共有五個基本義項,兩個引申義項:1、從表面到底或從外面到裏面距離大的,跟“淺”相反;2、從表面到底的距離;3、久,時間長;4、程度高的;5、顏色重;6、深度;7、説話的分寸。

總而言之,“深“主要表示三種意思:1、深淺;2、時間;3、程度。

經過一番研究,我回想起一次聽崔麗老師彙報外出學習體會時提到賈志敏老師在《我不怕鬼》一文時處理的句子:

1、鬼點子;2、日本鬼子;3、鬼頭鬼腦;4、真鬼;5、見鬼去吧!

句子中加點的字含義也是各不相同。

看來,必須對課本深入鑽研,才能得心應手。過去那種認為“一本教材,一支粉筆”的上課模式早已落伍,何況現在電子技術日益深入課堂。只有不斷學習,不斷汲取新的知識,新的營養,才不會在激烈的競爭中失敗。

篇12:三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

教學中,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引導學生進行學習。

第一步:感悟美景,創設情境。

運用多媒體設計精美的深秋圖片,營造出濃郁的深秋氛圍,讓學生感受濃濃的秋

意,烘托出良好的教學氣氛。接着設計了問題:自由觀圖,用學過的表達秋天的四

字詞語來形容秋天的美景,表達自己的感受。在交流總結時,導入對描寫秋景古詩的瞭解,進而導入課題,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投入到對古詩的學習中去。

第二步:反覆誦讀,體會詩意。

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使學生學習中的合作伙伴。在課堂上教師要為學生留出充足的時間,讓學生自己去研讀古詩,讓他們在自讀自悟,合作交流中讀準字音,讀通古詩,初步感知大意。在檢查初讀情況時,可引導學生互相評議,教師鼓勵性總結,讓他們在體驗成功的過程中感受到學習的

樂趣,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不足之處:

在教學中教師只注重引導學生學會文中的生字,理解文中的重點詞語,在理解詩句意思的基礎上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而沒有引導學生放飛想象的翅膀,根據詩句大膽想象,沒有引導學生的思維向更深、更遠處發展。

篇13:三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

一讀:統攬全篇,整體感知。弄清楚課文主要寫的一件什麼事?學會用自己的話概括主要內容。

二讀:抓詞理句。分步探究。放手讓學生去學,當然老師可以出一個題目,讓學生圍繞這個題目去圈點。去劃出有關語句,或者有關句子寫出體會。一定要動手動筆動腦給足時間讓學生自己去讀去思考去感悟。

三讀:入情入境,邊讀邊體會。邊交流各自的觀點感想。老師做聽眾,先不作評價,只作比較。讓學生去評價正確與否。從文中找出依據和理由。

四讀:全面欣賞體會。感受人物的可貴品質。明白寫一個人可以通過一個人的語言、動作、表情來表達來描寫。

通過教學,我覺得略讀課文不能像精讀課文那樣精耕細作,不分輕重主次的教學就失去了編者設計略讀課文的意圖。但也絕對不能只是泛泛而談,不求甚解,簡單馬虎走過場。要注意閲讀方法的訓練,閲讀技能的指導。學習形式可以編排課本劇。當導遊解説,辯論會,填寫表格,閲讀推薦等。

篇14:三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

《大禹治水》這篇課文是本單元以奉獻為主題的首篇主體課文。這是一個流傳千古的神話故事。講的是古時代大禹治理洪水的故事。大禹是上古時代的治水英雄。他三過家門而不入,一心一意為百姓謀幸福的精神被世人敬仰,代代相傳。

在設計教學目標時,首先要考慮如何讓學生了解大禹為什麼會是世人敬仰、代代相傳的治水英雄這個問題。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得在教學中以文本的內容與課前佈置蒐集的有關大禹治水的資料相結合進行講解,拓展延伸,讓學生知道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原因,感受體會大禹公而忘私的奉獻精神。這種精神難道不值得人們世代傳頌嗎?這樣,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在教學時,根據前一節課學生圍繞課題進行質疑提問題,從中歸納出幾個主要問題,並寫在小黑板上展示出來,讓學生邊讀課文邊思考。

1、大禹為什麼要去治水?(原因)

2、大禹是怎樣治水的?(經過)[他治水的方法與父親的方法有什麼不同?誰的方法好?好在哪裏?]

3、大禹治水過程中付出了怎樣的辛苦?他為什麼三過家門而不入?

4、大禹的治水結果怎樣?為什麼大禹會成為人們世代敬仰和愛戴的英雄?

而後讓學生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大家交流資料、信息共享、合作學習、討論探究,比較大禹與父親鯀治水方法的不同,體會大禹的方法好在哪裏?學生把老師分發的表格填寫後調板展示,老師講評後相機進行點撥:大禹是怎樣疏通河道的?讓學生找出重點詞:開鑿、挖通、壘起、引到,體會方法之巧妙,施工之辛苦;感受大禹一心撲在治水上,絲毫沒有想到自己;為了治水,他不顧個人生活的幸福,推遲婚期、婚後短聚、三過家門而不入,精神是何等高尚啊!這些講解,環環緊扣,有力地表現出大禹的無私奉獻精神。

在總結延伸過程中,根據板書原因、經過、結果等詞,幫助學生理清課文線索,並隨機指導學生學習按照事情發展順序敍述的寫作方法。凸顯奉獻主題,將大禹治水與愚公移山,精衞填海,毛澤東、雷鋒、戴明瑞等等這些不同時代無私奉獻的精神切入當今時代倡導的社會主義榮辱觀,説明他們是八榮裏以服務人民為榮的踐行者,是我們學習的楷模。這樣,達到了語文學習與思想教育的有機結合,課上得輕鬆愉快,學生學得積極主動,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語文能力與感受體會能力。

當然,由於教者知識的短淺,經驗的粗陋,教學過程中的缺失肯定是會不少的。教者權當是拋磚引玉,去粗求學,懇誠求教,以期進步提高。

篇15:三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

本文是一篇有趣的科普小品文。文章通過兩隻小蟋蟀玩捉迷藏,其中一隻不幸被吞進牛肚子裏,在牛肚子裏“旅行”了一次,最後僥倖逃脱的危險經歷,告訴學生一個科學小知識:牛有四個胃`,吃食時具有反芻現象。

本文雖然篇幅較長,但是情節生動有趣,語言活潑,將一個有關動物生理學上的知識講得有聲有色,清楚明瞭,使學生一學就懂。因此,文章滲透的科學知識,教師無須作過多地講解。同時,本課內容充滿童趣,紅頭在牛肚子裏旅行的過程為學生提供了很好的想象和表達的機會。因此,可設計一定的練習題引導學生想象交流。另外,青頭身上表現出的臨危不懼,對朋友充滿真摯的情感,在危險時刻不慌張,用知識解救朋友的豐富情感和品質值得學生仔細朗讀品味,可引導學生自讀、自悟。

想象是創新的前提,也是閲讀之門的金鑰匙。文中有關紅頭在牛肚子裏旅行的過程,為學生提供了很好的想象和表達的機會。因此,我引導學生想象自己就是紅頭,仔細品讀相關語句,學生在想象中朗讀,在朗讀中體驗着紅頭的情感,然後藉助填空題為學生搭建傾訴的平台,學生在角色互換中更深刻地感受了紅頭的'危險遭遇,也訓練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同時, 由於學生對牛胃結構是很陌生的,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課前我讓學生蒐集有關牛胃的知識和圖片,自己則以淺顯生動的語言寫了補充材料“牛的自述”,幫助學生更多地瞭解牛胃知識,為想象提供知識源泉。學生就是在讀讀、想想、説説的過程中將文本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

本課重在引導學生感受青頭臨危不懼,對朋友充滿真摯的情感,並且能靈活運用知識救出朋友。而情意目標的達成並不是教師強加給學生,它需要教師激起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文本人文思想的薰陶。語文教學需要文道有機結合,需要學生在感悟文字的過程中理解文本內涵。因此,在瞭解了紅頭的遭遇後,我讓學生仔細品讀描寫青頭的句子,並談談自己的感受,在交流過程中,進一步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深入體會文字傳達的情感。這既尊重了學生個性化的朗讀體驗,又培養了學生品詞析句的能力。在深入理解的基礎上,進行多種形式地朗讀,提倡學生讀出自己的體會。

在體會紅頭的危險遭遇後更深入感受青頭對紅頭的幫助意義重大。然後在品讀感悟青頭的品質中更真切地領悟文章主旨。最後,引導學生想象“紅頭在心中還會對青頭説什麼?”讓學生通過紅頭的口氣説出對文本思想的領悟,將文本承載的人文精神內化於心。情意目標的達成就是這樣層層遞進,水到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