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單手肩上投籃體育教學案例

欄目: 教學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3.25W

一、背景

單手肩上投籃體育教學案例

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已經幾年了,但如何在課堂中體現出新課標的要求,本人一直在摸索和實踐中。如何在課堂上更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如何在課堂上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如何讓學生養成“在學習中思考、質疑、實踐、總結”的習慣?本人想通過這次課,在這些方面找尋一些經驗和方法。

本次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能夠初步掌握原地單手肩上投籃的動作技術要領。對於原地單手肩上投籃,現在的學生已經通過各種媒體有了初步的認識,尤其是NBA中的許多球星的技術動作早已成為學生們競相模仿的對象。但是球員之間的技術動作不盡相同,使學生們對於投籃的理解也不盡相同,他們需要有人給出合理、恰當的指導,幫助他們掌握這項技術動作。因此,本人想在這次課上通過講解、示範、引導、體會、探究、總結等方法,來實現“授人以漁,因材施教”的目的,讓每個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投籃方法。

二、教學過程

1、準備部分

在準備部分裏,我摒棄了傳統的“跑圈+體操”的環節。首先,課堂常規之後,我直接開始讓學生拿球,這樣能極大的調動學生們的積極性,因為他們是來學習籃球的。我變“體操”為了“球操”,通過這一轉變,學生們更願意和我一起做準備活動了,同時還能提高學生們手對於籃球的控制能力,何樂而不為呢?之後,我帶領他們進行行進間運球,一邊熟悉球性,一邊熱身。

2、複習雙手胸前傳接球技術

通過複習雙手胸前傳接球技術來熟悉球性,培養手對球的控制能力,體會持球時手指、手腕和手臂的協調用力過程,為之後的主教材做鋪墊。

第一部分:分組複習。小組成員圍成一個大小適中的圓圈,在圈內進行互相傳球練習,一邊傳球,一邊體會手指、手腕和手臂的協調用力過程,還可以觀察其他同學的技術動作。這樣可以對自己的技術動作進行微調,從而達到更好的傳球效果。

第二部分:行進間傳接球練習。學生通過兩人一組的傳球和空切,將球從底線傳導到前場,中途不能拍球。這部分是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中樞腳”以及提高手腳並用的能力。前提是:學生雙手胸前傳接球技術已經達到了“熟練掌握”階段。

3、學習原地單手肩上投籃

1)、自我探究階段:通過以往的運動體驗和日常通過各種媒體得到的經驗,結合自己的身體素質,總結出自己的投籃方式並進行試驗,體會投籃過程中命中率和出手發力的順暢程度;

2)、探討學習階段:分小組進行,依次展示自己的投籃動作,之後進行組內討論、再實踐,在練習中得出自己的結論。之後展示各自小組的探究結果,並説明理由,最後需要指出哪些環節可以在今後的練習中改進;

3)、形成表象階段:教師進行講解及動作示範,並且規定出動作的基本原則,使學生的技術動作符合運動力學原理。學生進行觀察,通過直觀觀察,形成腦海中的表象,再次對自己的技術動作做出改進;

4)、練習體會階段:繼續進行小組內的反覆練習,通過自己的運動體驗,達成身體對該運動技術的認識,同時教師進行個別指導,防止出現違背力學原理的技術動作,使學生初步形成適合自己的投籃動作,並在今後的練習中能夠不斷地改進自己的技術動作。

4、結束部分

由於本次課的教學重點是初步形成技術動作,學生沒有進行大強度的練習,我安排了高抬腿、加速跑等項目,來補足運動量。之後稍作放鬆就可以了。在課的最後是本人對本次課的課堂小結以及整理、回收器材。

三、案例分析

1、在準備部分中,“球操”之後,我帶領學生進行行進間的運球時,有的學生並沒有按照我的示範,左手運一會兒,右手運一會兒,而是結合自己的實際能力,開始嘗試在行進間運球時加入胯下和背後運球的動作。這樣一來不可避免的出現了失誤、出列撿球的現象,使場面顯得有些混亂。剛開始我感覺有些生氣,他們這麼做太沒組織性、紀律性了,上課時隨意改變教師安排的練習內容,如果其他學生也都效仿他們的話,那課堂紀律就無法保證了。但是我又對這次課的目的考慮,我沒有做出任何表示,而是繼續完成了熱身部分。等到我整理好隊伍之後,我驚喜的發現:那幾個嘗試不同運球方式的學生,熱身效果居然比其他的學生好很多,臉上已經滲出的許多汗水。我此刻才意識到:在這幾個學生離開隊列撿球的過程中,他們會想盡快回到隊列當中,就會加速跑回去,所以熱身效果會更好一些。

2、在自我探究階段中,有的學生會突發奇想,“異想天開”地想出一些匪夷所思的動作出來,這些動作已經超出投籃的範疇了。所以我在講解示範後,為他們提出了幾條基本原則,使他們的想法不至於違背運動生物力學原理。探究式學習是對教師現有教學模式的一種極大衝擊,學生自己得出的結論有時候看起來會更加的合理,而教師傳授的技術動作必然會遭到學生們的質疑,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不斷地進行學習,提高自身的各項素質,這樣才能更好地為學生答疑解惑。其實,作為體育教師,我能做的更多的是在學生無助時給予鼓勵;迷茫時給予方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啊!

3、在形成表象階段,學生在觀察示範時,我講解了投籃過程中出手角度、力量與球的拋物線、入籃角、手對球的控制力等的相互關係,要在各種因素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來達到最好的投籃效果。在複習胸前傳接球時,我沒有指出手指、手腕的動作與投籃時的用力之間的相通之處,而在此時我提示學生,出手時手指、肘腕的用力過程可以體會在胸前傳接球時的感覺,幾個學生做出來恍然大悟的表情。這使我明白了講解的時機也是很重要的。在恰當的時間做出恰當的講解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在練習體會階段,我用了較多的時間讓學生進行練習,體會投籃的動作與命中率的關聯,並通過互相交流心得體會來達到共同進步的效果。在我進行個別指導的時候,有的學生會炫耀般地讓我看他們的投籃動作。他們的動作各不相同,但是有的不同之處確實更加適合他們的自身特點:手臂力量小的學生會把球引到頭頂偏後的位置再出手,以達到更大的出手速度;手小的學生會在出手時,弱側手扶球多送出去一段距離,使出手更加穩定;肩關節外側柔韌性不好的學生會把前面的腳向前多站一點,使持球手臂不受韌帶的牽拉……這些是我最希望看到的。

教科書規定了各項運動的標準動作,但是它並不適合所有人,人與人之間先天、後天的素質差異性很大。我們不應該要求學生把動作做得與教科書完全相同,那樣會極大的打擊學生動腦的積極性;磨滅了學生的創新精神;抹殺了學生好奇、質疑的天性。這違背了我們教書育人的宗旨。在不違背運動規律的前提下,應該讓學生自由發揮想象力,通過練習、思考、實踐、交流、總結等方法,找到適合自身素質的動作技術。而我們體育教師應該做的是教會他們如何順應、利用運動規律來提高自己的運動水平。

四、課後反思

在日常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經常會遇到一些意料之外的事情,在不影響正常的教學活動的前提下,我們可以試着放寬對學生們的要求,多一些耐心,不妨“等一等”,看看會產生哪些不一樣的效果。也學我們自己也會有所收穫。然後我們就可以根據效果來決定以後遇到類似情況的對策。從事任何活動都需要有興趣,否則活動的效益就難以得到提高。對於一項運動,學生最開始也許只是一點興趣,但是如果我們能夠積極培養這方面的興趣,那麼終將有一天,它會編成一種強烈的熱愛。所以,忽視培養學生對體育的興趣、愛好和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就不會奠定終身體育的基礎。學校體育不同於競技體育,它是終身體育的基礎階段以及重要組成部分,它的目的在於發展學生的身體、心理,形成終身體育的意識,所以作為體育教師,我們不應該把學生圈在各種條條框框裏,應該放開束縛,讓學生多動腦,多實踐,敢於質疑,培養自己的興趣,充分發揮他們的主體性,讓學生都能夠在我們的課堂上掌握一些更加適合他們自身特點的運動技術動作,習得幾項適合他們自己的運動技能,來作為終生體育運動的項目,使體育課堂變成學生思想火花迸發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