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泊船瓜洲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5.49K

泊船瓜洲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泊船瓜洲教學設計 篇一

【設計理念】

將所感受的言語對象(古詩)轉化為語感的基本實踐途徑是讀。在閲讀過程中讓學生把象外之象的言語的敏感通過想象轉變成形象的圖畫,以調動學生的穩性思維。指導學生沿着詩文簡練言語的階梯去感悟作者的精神境界,體會詩的意境。

【設計特色】

以讀為主,想象感悟詩境。

【教學流程】

一、談話引入,明確目標

1、一提起家鄉,我們都感到特別親切。請同學們背一背思鄉的古詩。

2、出示課題,點明目標。

二、初讀全詩,瞭解詩意

1、要求學生畫出生字,讀懂字音(特別是詩中六個多音字)。

2、提出朗讀要求:

字字讀得響亮,做到不漏、不添、不錯,讀順了再讀幾遍。

3、指名朗讀,師生點評。

4、全班齊讀。

5、指導學生結合文中註釋,初步瞭解詩意。

三、細讀全詩,理解詩句

1、理解前兩句詩意思:

⑴提問,抓住關鍵字眼。

⑵要求用文中三處地名畫簡筆畫。

⑶根據簡筆畫鞏固詩句意思。

2、理解後兩句詩的意思:

⑴提問,抓住關鍵字眼。

⑵簡介作者。

⑶點明重點詩句:

春風又綠江南岸。

四、精讀全詩,想象詩境

1、生反覆讀:

春風又綠江南岸。

2、想象感悟詩境畫面。

3、出示:

()又()江南岸,並要求仿寫交流。

4、抓住“綠”字,啟發學生深入想象家鄉美景,用三、五句話描寫場景。

5、簡介詩人背景。

五、美讀全詩,體味節奏韻律

1、出示掛圖。

2、有感情朗讀全詩,讀出節奏、韻味。

六、熟讀全詩,當堂背誦

1、訓練學生朗讀,指導背誦。

2、當堂背誦並默寫全詩。

七、總結,拓展

1、據説“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字,作者在作詩過程中曾改過多次,試想象,作者可用過哪些字?為什麼最後用了“綠”字?

2、課外找些王安石的詩詞閲讀。

語文泊船瓜洲教學設計 篇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的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掌握本課的生字詞,並能夠達到背誦,默寫的水平。

2、過程與方法目標:運用查資料的方法自學,培養運用資料解決問題,處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詩人的思鄉之情,瞭解豐富多彩的祖國文化,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學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1、通過查資料自學,體會詩人的表達思想感情。

2、品味欣賞“綠”“還”等字在詩中的作用。

課前準備

為了能更好的完成本課的教學目標,我準備了以下教學輔助用具。蒐集有關資料,多媒體課件,插圖。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剖析課題

1、在中國璀璨的`歷史長河中,傑出的詩人多如繁星,不勝枚舉。而北宋的王安石就是其中耀眼的一顆。誰來介紹一下王安石?(學生在班級中相互彙報交流自己收集的有關王安石的資料)(總結)王安石,字介甫,晚年號半山,北宋臨川人。他視南京為自己的第二故鄉。他年輕時,中進士。寫這首詩時,正是宋神宗第二次讓他任宰相,推行新法。所以他前往上任。他的詩善於將自己的感情融入詩句,情真意切。

2、古詩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請同學們回憶已學過的與“月”相關的古詩,如《古朗月行》,《靜夜思》……

3、今天我們就來欣賞王安石膾炙人口、耳熟能詳的一首詩——《泊船瓜洲》

4、剖題

(1)這首詩是作者從江西出發,乘船經長江前往京城為官,途經——?(瓜洲)簡介瓜洲:瓜洲,在長江的北岸,離南京不遠。(標註)

(2)詩題中的“泊”我們在哪首詩中見過?在本詩題中何意?

(3)理解題目的意思。

(4)由課題引出問題。

5、與學生一起商定學習步驟和方法。老師歸納學生的發言,板書“讀、説、背、做、寫”的學習方法。

二、讀詩

1、讀詩歌,感知內容

a、大家輕聲地讀一讀詩,讀準字音,並想想這首詩的意思。

b、指名讀,正音:間、重、還

c、説説詩歌大致的意思。

2、指導閲讀——抓字眼,明詩意,讀中感悟。

a、“間”什麼意思?表示“隔開”的意思還可以組什麼詞?隔開了什麼?看圖(點擊幻燈片)

瓜洲在長江的北岸,京口在哪兒呢?兩地相距遠嗎?何以見得?(一水)讀一讀,讀出距離短。

b、瓜洲、京口隔江相望,而鐘山又在哪裏呢?

“數重山”表示山多還是山少?(“數人”、“數日”何意?“數”何意?)

還從哪裏知道山很少?(摳住“只”。補充介紹,點擊“京口”。)讀一讀,讀出路程近。

c、齊讀前兩句,指名説詩意。

過渡:瓜洲和京口只隔着一條長江,離詩人的家鄉鐘山也不過隔着幾座山而已,可以説,詩人身在瓜洲,已設計好回家的路線。可詩人雖然離家鄉這樣近,他是否準備回到家鄉呢?從哪裏知道?(明月何時照我還)

d、“還”什麼意思?説説這一句的意思。詩人在什麼時候想到回家?(春風又綠江南岸)讀讀看,讀出詩人心中此時什麼感受?(思家不能回的無奈)再讀。

e、誰能把這首詩完整的意思説一説?

f、誰能把整個作品讀一讀?

g、讀完以後,你們知道這首詩表達詩人什麼感情?

3、讓學生自由讀古詩、同桌互讀或者小組內互相讀課文。

4、師生共同讀學生可以自由地站起來讀,給別人聽,然後由教師範讀,幫助學生領悟。

三、背誦

1、試背(讓學生採用適合自己的方法進行試背)

2、全班進行彙報背誦的結果。

四、説説

1、交流收穫,粗通詩意四人一組交流,結合資料討論,寫下收穫和疑惑。討論過程中,教師根據學生提問點擊課件,共同解決疑難問題。

2、體會詩的情感,深入推敲

(1)下面,老師要請同學們再讀這首詩,結合插圖,看看是否可以讀出問題來。如果可以,那你們就更善於讀書了。“春風又綠江南岸上”中“綠”的用法。“明月何時照我還”中的明月圖上沒有。

(2)教師讚揚學生的質疑精神,並引入對“綠”的推敲。細細地品讀這句話,你能從這個“綠”字中感受到什麼?個人思考。

(3)小組簡單交流。“綠”更能展現春風吹過,江南一下子變“綠”的神奇景象。或者是“綠”更能表現“春風”的來無影,去無蹤。或者“綠”能讓我感到春天的勃勃生機或者説“綠”還能看出作者心裏充滿希望,對前途充滿信心。

(4)他的問題老師也相信你們有逛街的見解。學生簡單交流後,全班發言。(略)

(5)學生朗讀,説説自己側重表現的感情:有的側重表現其思鄉,有的側重表達對前途的信心。有的側重表達他對江南美景的愛戀。教師要充分鼓勵學生個性化的朗讀。

(6)那我們課外又瞭解哪些表現思鄉之情的古詩詞呢?推敲詩中詩人所用的一些詞語之妙處,並通過形象的位置圖展示出當時作者所在地,體會作者的思鄉之情。

五、做做

學生在體會詩的意境後,可以選擇自己喜愛的方式表達對這首詩的喜愛,同學們大多數會採用朗讀、書畫、戲劇表演等形式來表達當時的意境。

六、迴歸整體,總結全文

先由學生自己對這節課進行總結,最後由教師進行總的概括。

[總結]作者在此地——瓜洲;此時——明月;此景——春;自然想到了——“還”;抒發了作者思念家鄉的情感。(光標引領説)

知識拓展延伸(課堂作業)

這節課,同學們積極主動地感悟真情、推敲詩句,學得生動精彩,給老師留下了極好的印象。下面,老師佈置一下課堂作業。

選做題1:根據《泊船瓜洲》,重新為課文配一幅插圖。

選做題2:以“春風又綠江南岸”為題,按一定順序具體介紹春天來臨江南的景色。

選做題3:詩人賈島寫《題李凝幽居》時,為一個字犯了愁,你能幫幫他嗎?鳥宿池邊樹,僧(推、橋)月下門你覺得哪個字更能表現月夜的寂靜,為什麼?

板書設計

學習方法:讀、説、背、做、寫

泊船瓜洲

王安石(宋)

京口瓜洲一水間,(靠家近,很難還)

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離家久,早想還)

明月何時照我還。(思家切,不能還)

泊船瓜洲教學設計 篇三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泊船瓜洲》,並會背誦。

2、通過學生自己查閲資料,完成對古詩意思及理解,體會作者思念家園的深切感情。

3、應用網絡資源進行教學,培養學生自我發現、思考、蒐集、處理、探究的學習方法。拓展學生想象思維能力、創新能力。

學習形式策略

1、組成合作小組進行學習:

讓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提高學習效率。

2、自己獨立學習:

讓有個性思維的同學自由發展。

3、師生之間談話式學習:

讓學生能暢所欲言。

教學過程

一、示題引問

1、示題。

2、學生讀詩,提出自己想了解的問題。

二、瞭解詩意

1、教師給同學介紹一位新的朋友、老師──網絡,用它來學習古詩:

學生藉助網頁瞭解詩人、詩句的意思。

2、學生交流探討學習收穫:

⑴ 教師引導交流重點詞的意思。

⑵ 解釋全詩的意思。

三、體會古詩思想感情

1、學生通過網頁瞭解全詩的意思。

2、體會古詩思想感情,讀詩、背詩:

引導學生從詩中的詞、句中去體會思想感情。

四、藉助網頁探索拓展

1、學生通過網頁瞭解有關本詩和其他有關詩的知識。

2、學生交流學習的成果,學生將自己獲得的資料分析得出結論進行交流

五、課後作業

將今天的學習成果,用 Word或 Powerpoint做成彙報作業。

課堂實錄片段及解析

片段一:

(經過第一階段網頁學習後)

師:剛才老師在巡視時,有同學找老師要密碼了,但是要獲得密碼,必須將你對詩句的理解對大家説一説,哪位同學準備好,就趕緊舉手吧!

(舉手的學生只有兩三個,老師點了其中一位同學。)

生:京口和瓜洲之間只隔着一條長江,鐘山只隔着幾層山

師:對不起,我打斷一下,你怎麼知道京口和瓜洲之間隔着的是長江呀?

生:因為前面(網頁)的解釋裏説:瓜洲在長江(讀重音)北岸,揚州市南,和京口相對。所以我知道京口和瓜洲之間隔着的是長江。

師:哦,原來你是藉助註解明白的,閲讀真仔細!哪位同學用其他的方法知道的?

(有兩三個學生舉手,點其一回答)

生:我是看地圖知道的。(學生操作網頁展示地圖,指出長江)

師:你看到了長江,那你知道京口、瓜洲和鐘山在哪裏嗎?

(生找不出來)

師:哪位同學幫幫他?

(舉手的同學多了起來,點其一回答)

生:(操作網頁將對應的地點名稱拖到地圖上相應的位置。)

師:你怎麼知道這些地方在哪裏呀?

生:前面(網頁)説了:

京口:在長江南岸,現在江蘇省鎮江市(重讀)。

瓜洲:在長江北岸,揚州市南,和京口相對。

鐘山:現在南京紫金山(重讀)。

師:真不錯,能借助註解,把地圖看明白!那位同學你明白了嗎?

(剛才沒有回答正確的學生點點頭)

析:學生從文本閲讀中獲取字面信息,通過地圖獲得直觀的信息,兩種信息內化為學生的理解,在這裏傳統的學習與多媒體的優勢找到一個和諧的融合點。

片段二:

(一學生回答完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的意思後)

師:理解得真好,能告訴大家你怎麼明白這句詩的嗎?

生:我是看註解知道的。

師:註解上怎麼説的?

生:(操作網頁展示。綠:本是形容詞,這裏用作動詞,有吹綠了的意思。何時:什麼時候。)

師:你能想象一下吹綠了的景象嗎?

生:春天來了,草綠了,樹綠了。

師:嗯,你的春天似乎缺乏生氣,哪位同學再來想象一下?

生:春天來了,岸邊的小草綠了,岸邊的樹的嫩綠的枝條隨風擺動,綠樹、綠草倒映在水裏,水也染綠了,江水、樹、草綠成了一望無際的綠色。

師:真美的綠呀!

析:雖然沒有多媒體的形象再現,但是,學生對文字的感受更深刻了。這裏學生不會因多媒體而產生思想的惰性,放飛了想象的翅膀,活躍了思維,這又怎是一個綠字了得。

泊船瓜洲教學設計 篇四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2、理解詩歌的內容,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

3、運用所學的方法感受補充作品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1、理解詩意,感悟詩情。

2、運用所學的方法體會《鄉愁》的情感。

【教學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

學生:王安石簡介;南京春景的文章片段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知詩人,解詩題

導入:在中國璀璨的歷史長河中,傑出的詩人多如繁星,不勝枚舉。而北宋的王安石就是其中耀眼的一顆。誰來介紹一下王安石?

1、指名介紹。

教師適當補充,強調王安石與南京的關係。(幻燈片2)

2、導入課題

今天我們就來欣賞王安石膾炙人口、耳熟能詳的一首詩——《泊船瓜洲》

(出示幻燈片3)

3、剖題

(1)這首詩是作者從江西出發,乘船經長江前往京城為官,途經——?(瓜洲)

簡介瓜洲:瓜洲,在長江的北岸,離南京不遠。(標註)

(2)詩題中的“泊”我們在哪首詩中見過?在本詩題中何意?

(3)理解題目的意思。

二、抓字眼,明詩意,悟詩情

過渡:此時詩人就在自己故鄉不遠的瓜洲,他寫下這首詩,想説什麼呢?我們一起來學這首詩。(幻燈4)

1、初讀詩歌,感知內容

a、大家輕聲地讀一讀詩,讀準字音,並想想這首詩的意思。

b、指名讀,正音:間、重、還

c、説説詩歌大致的意思。

2、指導閲讀——抓字眼,明詩意,讀中感悟

a、“間”什麼意思?表示“隔開”的意思還可以組什麼詞?

隔開了什麼?看圖。(點擊,鏈接幻燈5)

瓜洲在長江的北岸,京口在哪兒呢?兩地相距遠嗎?何以見得?(一水)

讀一讀,讀出距離短。

b、瓜洲、京口隔江相望,而鐘山又在哪裏呢?

“數重山”表示山多還是少?(“數人”、“數日”何意?“數”何意?)還從哪裏知道山很少?(摳住“只”。補充介紹,點擊“京口”。)

讀一讀,讀出路程近。

c、齊讀前兩句,指名説詩意。

過渡:瓜洲和京口只隔着一條長江,離詩人的家鄉鐘山也不過隔着幾座山而已,可以説,詩人身在瓜洲,已設計好回家的路線。可詩人雖然離家鄉這樣的近,他是否準備回到家鄉呢?從哪裏知道?(明月何時照我還)

d、“還”什麼意思?説説這一句的意思。

詩人在什麼時候想到回家?(春風又綠江南岸)

讀讀看,讀出詩人心中此時什麼感受?(思家不能回的無奈)

再讀。

e、誰能把這首詩完整的意思説一説?

f、誰能把整個作品讀一讀?

g、讀完以後,你們知道這首詩表達了詩人什麼情感?

三、指導欣賞——入詩境,悟詩情

過渡:究竟是什麼觸發了作者思念家鄉的情感呢?讓我們走入詩人的環境,見詩人之所見,聽詩人之所聽,想詩人之所想,看看能不能與詩人產生共鳴。

1、引入情境,引導學生想象:

詩人此時可能站在哪裏?他看到了哪些景物?耳邊會聽到哪些聲音?心中會想些什麼?

2、體會用字的精妙,深入感悟詩情:

(1)而此時正是什麼季節?詩人怎麼説的?(春風又綠江南岸)

(2)春風又綠江南岸,江南是什麼樣的呢?我們就住在鐘山附近,又正值春天,把我們所見到的春景告訴想家的詩人吧!誰還能送首詩給詩人?

(3)春風又綠江南岸,江南多美呀!花紅柳綠,鶯歌燕舞,一派生機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而詩人只用了一個字就表現出來了,那就是——“綠”,可見詩人用字之精妙。其實,詩人曾用過“滿”“到”“過”十幾個字,經過反覆推敲,最終定為“綠”。詩人為何獨獨鍾情於一個“綠”字呢?

指名談看法,讀出相應的感受。

教師交流自己的感受:(鏈接江南春圖片)是啊!一個“綠”字不僅使我看到了滿眼的綠色,成行的碧樹,盪漾的春水,還讓我看到了爛漫的桃花,各色的野花,江南的小橋流水人家。

讓我們一起讀讀這千古名句,讀。

(5)春天來了,春風僅僅吹綠了“江南岸”?作者為什麼這樣説呢?

(從地理位置而言,江南春天固然早於江北,但也不可能一江分成兩世界;因為詩人平生際遇、此時境況,使得詩人所思盡在江南,故心中只有江南春也。)

3、指導品讀

(1)你們現在悟出了詩人的情感了嗎?誰來讀一讀?

(2)要想讀好詩,我們還要注意節奏,還要讀出關鍵字。再讀。

4、小結:

作者在此地——瓜洲;此時——明月;此景——春;自然想到了——還;抒發了作者思念家鄉的情感。(光標引領説)

5、齊讀

四、歸納學法,拓展學習

1、總結全詩,歸納學法

我們瞭解了詩人王安石與南京的關係,理解了詩題的意思;

板書:知詩人,解詩題

通過抓住關鍵的字,理解了詩歌的內容;

板書:抓字眼,明詩意

最後通過體會作者的情境,領悟了詩人的感情;

板書:入詩境,悟詩情

這就是欣賞詩歌的方法。

板書:欣賞詩歌

2、拓展閲讀余光中《鄉愁》

過渡:王安石與我們南京有着密切的關係,今天老師還要介紹一位漂泊海外南京關係密切的現代詩人——余光中。

(1)教師簡介余光中:

台灣著名詩人、散文家、文學評論家余光中,1928年生於南京。就讀於南京五中,高中畢業後選擇了金陵大學。他的很多優秀作品表現出濃濃的思鄉之情,就是因為《鄉愁》一詩引起轟動,又被稱之為“鄉愁詩人”。今天老師就給大家帶來了這篇作品

(2)教師範讀,幫助學生領悟

聽老師讀一讀,看看自己有沒有體會。

(3)學生自讀

通過自己讀,聽老師讀,有什麼感悟?

泊船瓜洲教學設計 篇五

內容分析:

《泊船瓜洲》是人教版國小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二組第一篇課文《古詩詞三首》中的第一首,《泊船瓜洲》是膾炙人口、情意綿綿的思鄉詩,表達了作者對家鄉深深的思戀和熱愛。

全詩的大意是:從京口到瓜洲不過是在一條橫着的江的距離之內,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幾座山。春風又吹綠了長江兩岸,明月什麼時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鄉。這首詩寫的是詩人停船在瓜州之後,望着僅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離京口並不很遠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濃濃的思鄉之情。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古詩,背誦並默寫古詩。

2、藉助註釋、抓住重點詞句、利用插圖、發揮想象理解詩意,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表達的方法。

3、感受古詩的韻味,激發閲讀古詩的興趣。培養動手蒐集資料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1、理解詩意,積累古詩。

2、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達方法。

教具準備:課件

學具準備:詞典、蒐集思念家鄉的古詩詞、與這首有關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交流積累,引入詩文。

老師:“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古往今來遠離故土的遊子總會思念魂牽夢縈的家鄉。他們往往把這種濃濃的思鄉之情融入一首首短小精悍的古詩中,需要我們細細去品味。請同學們把你積累或蒐集到的描寫思念家鄉的古詩,給大夥誦讀一下。如: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李白的《靜夜思》、賀知章的《回鄉偶書》(已學過)、北宋秦觀的《浣溪沙》等。

學生:積極交流。

老師:從剛才的交流中可以看出,大多數同學把所學古詩能夠積累下來,一部分同學不但能積累所學古詩,還主動蒐集課外古詩,值得大家學習,我們一定要養成主動積累的習慣。因為學習語文重在積累。今天我們來學習北宋詩人王安石的一首詩《泊船瓜洲》。

二、知詩人,解詩題

(一)知詩人

老師:課前老師讓同學們查閲與這首詩有關的資料,誰願意把自己蒐集到的資料跟大家交流交流。

學生:簡介王安石。

老師:根據學生的交流適時點撥使學生了解寫作這首詩的時代背景。

(二)解詩題

學生:理解“泊”的意思。進而解題:泊船瓜洲:把船停泊在瓜州。

師小結:剛才我們瞭解了詩人是怎樣的一個人,弄懂了詩題的意思。這”知詩人,解詩題“是學習古詩不可缺少的一步。它能幫助我們理解詩的內容。那麼王安石把船停泊在瓜州時寫下了一首怎樣的詩呢?請同學們輕聲讀一讀。

二、讀詩文,明詩意

(一)輕聲讀詩,圈出自己讀不準的字。

(二)同桌交換意見。

(三)師生合作讀詩文,解詩意。

1、指名讀詩,引導讀準”間、重、還”。

2、共同動手正音。

學生:拿出詞典,動手查“間、重、還”的幾種讀音及每種讀音所表示的意思。

老師:出示課件作補充,你們看,瓜州在這兒,京口在它的對岸(江南),就是現在的江蘇省無錫市。京口和瓜州,一個在江南,一個在江北,就一條(橫向的)河的距離之內。間(jiān):在一定的空間(時間)內。要注意不能誤讀成四聲,不是動詞“間隔”的“間”。整句的意思是説京口和瓜州就一條(橫向的)河的距離之內。按古人文言的説法,即所謂僅“一水之遙”。王安石是想説江南江北之近,而不是想説它們之隔離。所以應讀一聲。再看鐘山在京口的西邊(在南京)。王安石的家就在鐘山南面的半山園。這個“重”這會兒你一定能讀準了。

3、理解“數重山”中“數”的意思。

老師:看來從瓜州到王安石的家鄉鐘山就一條(橫向的)河、幾座山的距離,離得很近了,往下讀。

學生:讀“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4、理解“綠”和“還”的意思。

綠:吹綠、染綠。

還:歸、在本詩中是回家的意思。

老師:現在這個“還”的音你能讀準了嗎?

5、回過頭複習“泊、間、數、綠、還”幾個字的意思。

6、再次輕聲讀詩,然後拿出課堂筆記本試着用自己的話寫出這首詩的意思。寫成後交流。

詩意:(對面的)京口和(這裏北岸的)瓜洲不過是在一條橫着的江的距離之內,(再遠處的)鐘山也就只是隔着幾重山巒而已。春風又把(對岸的)江南大地吹綠了,明月啊,你什麼時候可以照着我回到(對面江南的)故鄉呢?

三、入詩境,悟詩情

1、引導學生邊讀詩邊想象詩描繪的畫面。

老師:春天到了,和煦的春風吹醒了柳樹,吹來了燕子,吹美了大江南岸,閉上眼睛想象春風帶給江南什麼樣的美景?想好後跟大夥描述一下,可要用上我們積累的好詞佳句喲。

學生:自由描述想象到的畫面。

2、體會詩人用詞的傳神

老師:春風給江南送來了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而詩人把江南春天的美景只用了一個字就表現出來了,讀時耐人尋味,那就是---“綠”,請同學們認真閲讀課後資料袋裏的內容,相信你會更進一步的感受出詩人對詞的推敲及用詞的準確傳神。

3、讀中領悟詩情

老師:同學們,根據你的理解自由讀詩,讀出詩的韻味。體會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找出詩中相關的詞句。

學生:自由讀詩,讀後發表意見。

4、課件播放春天江南的美景,生欣賞後放聲誦讀古詩。再次感受詩人這個“綠”字的內涵。

老師小結:“一水間,數重山”足以感受出詩人歸心似箭,“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不能馬上回到家鄉的惆悵之情自然流露。由此可以看出整首詩表達了詩人戀鄉、思鄉之情。

四、總結學詩的方法

知詩人,解詩題--讀詩文,明詩意--入詩境,悟詩情

五、背誦、默寫古詩

1、小聲試背、同桌互背、男女生比賽背。

2、打開作業本默寫古詩。

五、作業設計

1、默寫古詩

2、説説“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的意思,體會詩句表達的思想感情。

3、小練筆:把你想象到的江南春天的美景用一段話描寫出來。(如果能用上我們平時積累的寫景的好詞佳句會更好。)

六、板書設計

泊船瓜洲

王安石(北宋)

一水間 歸心似箭

數重山 戀鄉思鄉之情

又綠

何時還 惆悵

古詩泊船瓜洲教學設計 篇六

教學目標:

1、學生能夠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教師抓住關鍵詞,讓學生在讀中感悟,體會詩人感慨萬千的思鄉情感。

3、拓展閲讀《鄉愁》,培養學生學習詩歌的愛好,進一步感受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懷鄉思親的情感。

教學重點:

吟誦古詩、想象意境,體會詩人的思鄉情感,感受古詩的藝術魅力。

教學難點:

入情入境,理解詩人表達的思鄉之情。

教學預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

學生:收集反映作者思鄉之情的詩詞,王安石簡介;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理解詩題

談話導入:同學們,我們國家有着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古往今來,思鄉一直是人們吟誦的主題。課前,老師佈置了收集任務,下面就請同學們展示自己收集的成果,比一比誰收集的反映作者思鄉之情的詩詞多!(學生彙報)

過渡:同學們的課外知識真豐富,老師真的很佩服大家,今天我們一起再來學習一首這樣的詩——王安石的《泊船瓜洲》,齊讀課題。

1、誰願意介紹一下王安石(指名介紹)

教師適當補充,強調王安石與南京的關係。(幻燈片)2、理解題目。

“泊船”是什麼意思?(停船靠岸。)“瓜洲”是在什麼地方?學生介紹:瓜洲,在長江的北岸,離南京不遠。

二、初讀詩歌,整體感知

1、請大家自由地把《泊船瓜洲》這首詩仔細讀兩遍,爭取把多音字讀準,把詩讀通順,留意節奏。

2、請學生主動站起來讀,其他同學注意傾聽。(注意多音字的讀音,尤其是“間”字的讀音,如有不準確,可以讓學生查字典自行解決。)

3、讀古代的詩歌,我們不僅要把它讀得正確、有節奏,還要讀出感情來。指名讀,齊讀。

4、詩讀到這兒,你的腦海裏留下什麼印象、有什麼感覺?指名回答。

5、是的,同學們,讓我們帶着這種感覺再來讀一讀《泊船瓜洲》這首詩。

三、品古詩,知內容,悟感情

1、請大家細細地品讀這首詩,看看插圖和註解,然後同桌説一説這

首詩大概在講什麼意思。(學生品讀——————説)

2、彙報

(1)前兩句(指明彙報)

教師:通過同學們的彙報,可以知道詩中涉及到了三個地名,請同學們分別在書中勾畫出來,然後回答是哪三個。(京口、瓜洲、鐘山)然後讓同學們用簡筆畫在本上畫出這三個地名的位置(指明板演,並陳述自己的理由)。

(2)過渡:瓜洲和京口只隔着一條長江,離詩人的家鄉鐘山也不過隔着幾座山而已,可以説,詩人身在瓜洲,卻不能如願以償的回到家鄉,此情此景,他想到了什麼?請用文中的詩句回答。(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①知名説説這兩句詩的意思。

②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思想感情?再讀,體會詩人的感情。

③過渡:詩人寫詩貴在推敲,這兩句中有一個字,詩人醖釀了好久,最後才定稿,你認為會是哪個字呢?同學回答:綠。引導學生想象一下詩人可能用過哪些字。(到、過、入、滿、吹)比較一下,這幾個字,哪個字用的做好呢?小組討論回答。

④教師交流自己的感受:(多媒體鏈接江南春圖片)是啊!一個“綠”字不僅使我看到了滿眼的綠色,成行的碧樹,盪漾的春水,還讓我看到了爛漫的桃花,各色的野花,江南的小橋流水人家。多麼美麗的江南美景啊!

⑤指名朗讀後兩句,其他同學閉眼想象江南景色的美麗。

四、欣賞詩歌,體會意境

過渡:家鄉近在咫尺,但由於種種原因,作者卻不能回到家鄉,這是多麼難耐的情感啊!

1、聽配樂朗誦,引導學生閉眼想象:詩人此時可能站在哪裏?他看到了哪些景物?耳邊會聽到哪些聲音?心中會想些什?學生想象回答。(描述江南的美麗景色、人們快樂的。情景)。

五、總結全詩

1、全班齊背,再次體會詩人濃濃的思鄉之情。

教師總結:人是故鄉的美,水是故鄉的甜,思鄉之情像一首委婉而動人的詩,令人百讀不厭;又像是一個甜美而美好的夢,讓人回味無窮。老師相信,隨着年齡的增長,你們也會有鄉愁,到那時,一定更能理解王安石的那種無可奈何的心境。

六、第二課堂

這節課,同學們積極主動地感悟真情、推敲詩句,學得生動精彩,給老師留下了極好的印象。下面,老師佈置一下課堂作業。人選一題自己完成。

選做題1:根據《泊船瓜洲》,重新為課文配一幅插圖。

選做題2:以“春風又綠江南岸”為題,按一定順序具體介紹春天來臨江南的景色

選做題3:根據詩句內容編故事。

七、板書設計

《泊船瓜洲》

語文泊船瓜洲教學設計 篇七

教學目標:

1、學生能夠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教師抓住要害詞“只”、“又”、“綠”,讓學生在讀中感悟,體會詩人感慨萬千的思鄉情感。

3、拓展閲讀《鄉愁》,培養學生學習詩歌的愛好,進一步感受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懷鄉思親的情感。

教學重點:

吟誦古詩、想象意境,體會詩人的思鄉情感,感受古詩的藝術魅力。

教學難點:

入情入境,理解詩人表達的思鄉之情。

教學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

學生:王安石簡介;描寫春景的古詩、詞語。

教學過程:

一、知詩人,解詩題

導入:同學們還記得李白的《靜夜思》嗎?(齊聲背誦)對於遠離家鄉的遊子來説,靜靜的夜晚、圓圓的月亮,經常會勾起人們對家鄉的思念。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王安石的《泊船瓜洲》,齊讀課題。這一節課,我們繼續運用這三個步驟學習古詩(出示幻燈,齊讀)。

1、誰願意介紹一下王安石?

2、指名介紹。

教師適當補充,強調王安石與南京的關係。(幻燈片)

3、理解題目。

(1)“泊船”是什麼意思?(停船靠岸。)“瓜洲”是在什麼地方?

(2)簡介瓜洲:瓜洲,在長江的北岸,離南京不遠。

二、抓字眼,明詩意

過渡:王安石路過瓜洲寫下這首詩,他想説什麼呢?(幻燈)

1、初讀詩歌,感知內容

①請大家自由地把《泊船瓜洲》這首詩仔細讀兩遍,爭取把多音字讀準,把詩讀通順,留意節奏。

②指名讀:請你讀一讀。其他同學留意聽,這首詩當中有三個多音字,聽他有沒有唸錯。

③聽完學生朗讀,教師做簡單的評價,生小組讀,老師範讀,生再齊讀。

④讀古代的詩歌,我們不僅要把它讀得正確、有節奏,還要讀出感情來。指名讀,齊讀。

⑤詩讀到這兒,你的腦海裏留下什麼印象、有什麼感覺?指名回答。

⑥是的,同學們,讓我們帶着這種感覺再來讀一讀《泊船瓜洲》這首詩。

2、指導閲讀——抓字眼,明詩意。

過渡:王安石為什麼會如此地思念家鄉?

①請大家默讀這首詩,看看插圖和註解,然後同桌説一説這首詩大概在講什麼意思。(學生默讀————説)

②好了。老師想提兩個問題,看看你們對這首詩大概的意思把握了多少。第一個問題,作者的“身”在哪裏?你是怎麼知道的?

a、“間”是什麼意思?隔開了什麼?瓜洲在長江的北岸,京口在哪兒呢?。兩地相距遠嗎?何以見得?(一水)

讀一讀,讀出距離短。

b、瓜洲、京口隔江相望,而鐘山又在哪裏呢?(板畫南京、紫金山)

“數重山”表示山多還是少?(“數”何意?)還從哪裏知道山很少?(摳住“只”。)

讀一讀,讀出路程近。

過渡:瓜洲和京口只隔着一條長江,離詩人的家鄉鐘山也不過隔着幾座山而已,可以説,詩人離家鄉非常的近。老師想問第二個問題,此時作者身處瓜洲,他的“心”又在哪兒?你是從哪裏知道的?(明月何時照我還)“還”是什麼意思?

c、詩人在什麼時候想到回家?(春風又綠江南岸的時候)“綠”是什麼意思?“又”説明什麼?説説這兩句的意思。

讀讀看,讀出詩人心中此時什麼感受?(思念家鄉但又不能回的無奈)

再讀。

三、指導欣賞——入詩境,悟詩情

過渡:究竟是什麼觸發了作者思鄉的情感呢?讓我們走入詩人的內心世界。

1、聽配樂朗誦,引導學生閉眼想象:

詩人此時可能站在哪裏?他看到了哪些景物?耳邊會聽到哪些聲音?心中會想些什麼?

2、體會用字的精妙,深入感悟詩情:

(1)春風又綠江南岸,江南的春天是什麼樣的呢?誰能把學過的描寫江南春景的詩句、詞語跟大家分享?(指名背一背、説一説)

(2)春風又綠江南岸,江南多美呀!花紅柳綠,奼紫嫣紅,一派生氣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據説詩人在作詩的過程中曾改過多次,最後定稿的時候才用了“綠”字。大家想一想,作者可能用過哪些字?為什麼只鍾情於一個“綠”字呢?(指名談看法,讀出相應的感受)。

(3)欣賞了江南美景,你就會明白作者為什麼會用“綠”字了。

(4)一個“綠”字不僅使我們看到了滿眼的綠色,成行的碧樹,盪漾的春水,還讓我看到了爛漫的桃花,各色的野花,江南的小橋流水人家。讓我們一起讀讀這千古名句,齊讀後兩句。

3、啟發質疑:學到這兒,大家有問題要問嗎?(引導學生抓住“家鄉景色美、離家近、離家久、想回家而不能回家”這一矛盾點進行質疑:詩人為什麼不回家呢?)

猜一猜詩人不回家的原因。

4、指導品讀

(1)你們現在悟出了詩人的情感了嗎(思念家鄉而又不能回的無奈)?誰來讀一讀?

(2)指名讀。要想讀好詩,我們還要留意節奏,還要讀出要害字。齊讀。

四、拓展閲讀

1、拓展閲讀余光中《鄉愁》

過渡:王安石與南京有着密切的關係,今天老師還要介紹一位漂泊異鄉的、跟南京同樣關係密切的現代詩人——余光中。

(1)教師簡介余光中:

台灣有名詩人、散文家、文學評論家余光中,1928年生於南京,在南京讀了中學和大學。他的很多優秀作品表現出濃濃的思鄉之情,因為《鄉愁》一詩引起轟動,又被稱為“鄉愁詩人”。(幻燈出示作品)

(2)播放課件,欣賞詩歌《鄉愁》,説一説:你有什麼印象、什麼感覺?

(3)學生自由讀,齊讀,感悟詩歌表達的情感。

2、總結:思鄉之情像一首漂亮而動人的詩,令人百讀不厭。思鄉之情又像是一個甜美的夢,讓人回味無窮。老師相信,隨着年齡的增長,同學們能更理解王安石和余光中的鄉愁。

泊船瓜洲教學設計 篇八

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作者的思鄉之情;樹立熱愛家鄉的情感

2、過程與方法:

1)學習通過註釋、查閲資料,邊讀邊想等方法,感知詩詞大意,用自己的話講述詩句的意思

2)通過比較閲讀,揣摩不同作者對思鄉的不同表達方式。

3、知識與技能

1)正確認讀“一水間、數重山、照我還”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並默寫《泊船瓜洲》。

教學重難點:

1、比較閲讀,體會不同的表達方式。

2、體會詩人的濃烈的思鄉之情。

教學環境:

老師自制的課件;上課環境為有電腦、投影儀和大屏幕的教室;

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1)我們已經學過一些思念家鄉的古詩詞了,大家還能背誦李白的所寫的那首名篇——《靜夜思》嗎?(學生齊背後,出示幻燈片2)

2)大家知道是什麼景物勾起了作者對家鄉的思念嗎?(月亮)

3)師小結:説得很好,自古以來,月亮就象徵團圓之意,我國古代文人在寫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的詩詞中往往會提到月亮,比如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泊船瓜洲》。

2.新授《泊船瓜洲》

1) 初讀:大家先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讀詩文,看看有哪些字詞的讀音你還不確定?尤其是詩文中的多音字,你能結合書下的註釋和你的初步理解,為這些多音字選擇正確的讀音嗎?

你知道讀七言絕句時,應當如何停頓嗎?(出示幻燈片3進行正音,師畫出停頓節奏)老師範讀後學生再讀詩文。

2) 介紹作者(出示幻燈片4)

你對王安石瞭解多少?説出來與大家一起分享、分享。

3)詩句解析:

(1)“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

①大家再看看文中的註釋,瞭解“泊、一水間、數重山”的意思,再思考:“京口、瓜洲、鐘山”這幾個地方的地理位置是怎樣的呢?(幻燈片5)

②作者站在什麼地方?眼裏看到了什麼地方?心中想到了什麼地方?(幻燈片6)

(眼中之景——京口、瓜洲 想象之景——老家鐘山)

③既然離家“只隔”“一水間”、“數重山”,但離家真的近了嗎?(對於交通極為不便的古代,即時要回到家,也需要很長的時間,所以説“只隔”只是詩人的自我安慰而已)體現了詩人什麼樣的思想感情?(歸心似箭、高興)

④詩意:從京口到瓜州僅僅只隔着一條長江了,離老家鐘山也不遠了,只隔着幾重山而已。

老師小結:詩以“泊船瓜洲”為題,點明瞭詩人的立足點。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間”寫了望中之景,眼能見到,説明離家很近了;次句“鐘山只隔數重山”是想象之景,詩人聯想到家園所在的鐘山也只隔幾座山了。暗示詩人歸心似箭的心情。

⑤過渡:離家這麼近,詩人回家了嗎?為什麼不能回家?讓我們一起來讀讀千古名句:“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大家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讀一讀詩句,然後一邊欣賞老師所出示的圖片,一邊思考問題。

(2)“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幻燈片7)

①這幾張照片描繪的是什麼季節的景色的?(春季)你是根據圖片上的什麼特點來認定是春天景色的?(綠色)是什麼讓江南兩岸出現了一片綠色呢?{(春風)又綠江南岸,所以説,江南的綠色是春風的功勞}

②為什麼説作者選用“綠”字比“過、滿、吹”字好?(幻燈8)

(一個“綠”字,使動用法,使(江南兩岸)變綠,從春風的結果入手,將靜景化為動景,寫出了春天的色彩繽紛、春天的草長鶯飛、春天的綠意盎然,春天的滿目新綠、春天的生機勃勃以及春後江南景色變化。一個“綠”字,其實也是)

③一個“又”字,你能體會出什麼?一個“綠”字,從表面上看是江南春草遍地生長,一片新綠,實則比喻的是什麼在無情地生長?(而這一片生機卻隱喻着詩人思鄉的愁緒如同春風之下的小草一樣,無窮無際地蔓延與生長。)

(一個“又”字,點明瞭詩人當初離家的時間,又暗含“草兒枯了,有再綠的時候,春天去了,也有再回來的時候”的意思,而自己的離開了家鄉,什麼時候又才能回來呢?)

④望着一輪明月,詩人會説些什麼呢?(幻燈片9)

(明月何時照我還)

(3)瞭解背景,體會詩人的心路歷程(幻燈片10)

此時的詩人,離家已經很近了,只隔着“一水間、數重山”了,詩人也很想回家,卻不能回家,這是為什麼?

(背景簡介:本詩寫於熙寧8年,此時正好是王安石變法失敗被迫離京剛好一年,宋神宗再次拜他為宰相,王安石深感變法的不易,因此兩次上書推辭都未被批准,只好勉強上任。在途經家鄉之時,看到可望可見的京口,想到不遠的老家鐘山,一股濃濃的思鄉情懷油然而生,然而皇命在身,卻不能回家,所以只能自我安慰;找看到眼前的一片綠油油的莊稼,不油讓人想起自己的變法給農民所帶來的好處,想到這些,還會不由自主生出一點欣慰和高興;然而,這變法卻得不到上層人物的支持,以後的政治前途和自身命運到底如何:是功成名就呢,還是又一次失敗而歸?這一切都是未知數。一種無奈之情已然可見)

更為苦惱的是,詩人知道自己什麼時候回家嗎?(不知道。所以才發出明月何時照我還的吶喊,此處已經可以看出詩人的真實內心了,不願上任,卻不得不上任,只能盼望早日離開官場,儘早回到沒有利益紛爭的老家。)

板書:強烈思鄉、欣慰高興、無奈苦惱

4)生齊讀詩文,要讀出詩人的這種心路歷程。

3、背誦古詩(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方式讀詩文,達到背誦的目的)

王安石的這首七絕寓情於景,情景交融,着眼於春天景色的描繪,寫出了詩人對家鄉的無比思念和近家不能回的無奈之情,也寫出對前途命運的擔憂之情。

暖人的春風和勾人的明月可以勾起大家的思鄉之情;而可以使萬葉飄落、百花凋零的秋風,則給自然界和人間帶來一片秋光秋色、秋容秋態,從而讓人想起客居他鄉的遊子之孤獨、淒涼與寂寞,再燃思鄉之火。張籍的七言樂府詩《秋思》便是如此。這是下節課所要學習的內容了。

4、擴展瞭解 同一主題“思鄉”的不同表達方式(可以用不同的文體形式表現):

回顧舊知:你還記得以下這些描寫思念家鄉的文章嗎?

詩 詞:《遊子吟》、《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本站學:《故都的秋》

欣 賞: 歌 曲:播放mp3《明月幾時有》

5、作業:

1)你還知道哪些思鄉的古詩詞?抄寫兩首,背誦一首。

2)學會唱一首思鄉的歌曲。

6、板書設計:

只 隔 家在眼前 強烈思鄉

綠江南 變法成效 欣慰高興

何時還 家不能回

遙無歸期 無奈苦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