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部編版語文藤野先生説課稿(精選16篇)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2.87W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16篇《部編版語文藤野先生説課稿》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部編版語文藤野先生説課稿》相關的範文。

部編版語文藤野先生説課稿(精選16篇)

篇1:藤野先生説課稿

一、教材分析

《中學語文課標》要求,閲讀文學類作品時,要體驗情感,領悟主題,得到啟示,能夠正確評價作品,並且會品味語言。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學習敍述類文學作品,選用魯迅的《藤野先生》我認為比較恰當,但是難度較大。魯迅在文中回顧了留學日本的經歷,與藤野先生的交往,讚美了藤野先生的的高貴品格,又把愛國情感融匯其中,很巧妙。

二、學情及學法分析

八年級的學生學習本文,有一定的難度,一是閲歷較淺,二是心理不夠成熟。

魯迅在寫作時,一向把自己的思想藏得很深,他説的與他想的.往往不同。

鑑於以上原因,課上要多用閲讀品味思考的方法,在老師的講授引導下,看清文中的魯迅。安排兩課時,一課時歸納事件,及人物性格,完成重點。二課時歸納主題,解決句義,突破難點。實際操作時,目標重點難點是交融的。

三、目標

根據三維目標的要求,依據以上的分析,制定目標如下:

1.閲讀中識字解詞,歸納事件,整理思路。

2.品味中辨析重點詞句的運用,體會深遠含義。

3.喜歡本文,進而喜歡魯迅,喜歡推敲咀嚼文學作品。

4.教學重點是寫人的具體化,難點是對含義深刻句子的理解,對主題的理解。

四、過程

1.導入:板書文章標題後,提問:“藤野先生是誰?”直接切入文章的主人公。

預習過的學生,就可以答出“魯迅的老師”。

再提問:“什麼時候的老師?”

也可以答出“留學日本時的老師“。

三提問:“魯迅認為這個老師怎麼樣?”

這一問題是擊中難點,八年級學生不容易説清楚。於是引導學生閲讀文本。

2. 一讀文本:找出文中寫了關於藤野的幾件事。此環節要儘量多給學生自學的時間, 教師學生都要保持安靜。學生利用以往的學習經驗,完全可以歸納出來。教師不要代勞,不要養成學生課堂懶惰的習慣。

師生共同明確: (一)相識。<生活樸素,教學嚴謹>

(二)改講義。<嚴格要求,循循善誘>

(三)問裹腳。<實事求是>

(四)漏題門。<正義感。>(此處會有學生質疑,“藤野”對此事並無表示。這時要引導學生細讀這段文章,“我便將這事告知了藤野先生;有幾個和我熟識的同學也很不平,一同去詰責幹事託辭檢查的無禮,並且要求他們將檢查的結果,發表出來。”這後面的表態和行動,有沒有藤野參與。學生會發生激烈的討論,最後明確“也”字的意義,應該有藤野參與。此處提醒學生讀書要仔細。點擊難點)

(五)話別 <師生情深>

小結:可見藤野是魯迅最感激、最愛戴、最敬仰的一位恩師。板書

在這一環節中,應該不斷突出重點,歸納出事件之後,分析人物性格,就是要注意引導學生寫人的具體化。比如話別一段,“我”告知他將離開,寫藤的神態,“他的臉色彷彿有些悲哀,似乎想説話,但竟沒有説”。寫出了人物內心豐富的情感變化,傷心,想挽留,又無可挽留。想表示悲傷,堅韌的個性又使他掩蔽。於是“我”急忙安慰。師生二人,可謂心有靈犀,令人感動。

在“將走的前幾天,他叫我到他家裏去,交給我一張照相,後面寫着兩個字道:“惜別”,還説希望將我的也送他。但我這時適值沒有照相了;他便叮囑我將來照了寄給他,並且時時通信告訴他此後的狀況。”一段,質樸的敍述,淺白的語言,卻浸透了依依離別的深情。

大家齊讀,品味,體驗沒有抒情勝於抒情的效果。

五、總結説課

這是我安排的第一課時,依據課標和教學理念,我主要運用了閲讀品味法,朗讀體驗法。注重教師的啟發引導,同時關注學生的閲讀體驗,鼓勵學生的個性張揚。在具體操作時,還要注意“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的原則,把握學生的思維發展和情緒變化。

板書:

藤野先生

魯迅

感激

愛戴

恩師

敬仰

篇2:藤野先生説課稿

魯迅

感激

愛戴 恩師

敬仰

我的説課到此結束,謝謝評委!

篇3:藤野先生説課稿

一、説教材

《藤野先生》是八年級下期語文第一單元的一篇文章,本單元的主題是追述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難忘經歷,或是展現名人、偉人的一個生活側面,揭示人生意義。《藤野先生》記敍了作者1902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學的生活片斷。寫作年代則是在魯迅離別了藤野先生二十餘年後的1926年10月12日。魯迅早年留學日本期間,正值日俄戰爭,許多日本人深受狹隘民族主義的毒害,魯迅深切感受到毫不受惡劣空氣藤野先生人格的偉大,懷着感激的心情,頌揚了他的師德,頌揚了他對中國人民的友好感情。

魯迅原來想走“學醫救國”的道路,但“匿名信**”和“電影事件”極大地傷害了他的`民族自尊心,使魯迅認識到要拯救國家,就要醫治國民的麻木、愚昧,這就需要用文藝喚醒沉睡的國民。於是他決定棄醫從文。這一舉動正是作者愛國主義思想感情的表現。我們也知道國中的學生也正處於自我意識覺醒,青春叛逆時期,讓他們瞭解名人、偉人的經歷,理解他們的人格魅力和人生追求,可以喚起學生內心美好的情感,引導他們思考自己的追求。

二、説教法、學法

本文篇幅較長,涉及的人和事較多。教學需要2個課時。如果講課時面面俱到,勢必會顧此失彼,給學生“零碎”的感覺。這就要求教師從總體上把握課文,突出重點、難點。在這篇文章的兩個重點中,和藤野先生的交往是敍事線索,學生比較好把握,所以我把攻克“感受藤野先生高貴品質”當做重點,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體會魯迅的愛國主義精神。從易到難地掌握本文的兩個重點。而課堂要真正地成為學生的課堂,真正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就必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為此,我設計一中心“問題”促使學生採用小組合作法,在合作交流中完成對課文的解讀,引導學生感受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質。但要領會魯迅的愛國主義情感,課文字裏行間流露着作者強烈的思想感情的詞語、句子,就必須讓學生通過多種朗讀獲得體驗。

三、説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這是東方的微光,是林中的響箭,是冬末的萌芽,是進軍的第一步,是對於前驅者的愛的大纛,也是對於摧殘者的憎的豐碑.一切所謂圓熟簡練,靜穆幽遠之作,都無須來作比方,因為這詩屬於別一世界.”――魯迅為白莽的《孩兒塔》詩集作。

(二)、教學目標

1、把握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質和作者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2、體會魯迅語言的感情色彩和風格特點。

3、學會選取典型事件,抓住主要特徵,表現人物品質的寫作方法。

(三)、可要認真讀書,做好準備呀

1、愛的大纛,愛誰?你從中學到什麼?

篇4:藤野先生説課稿

添改講義,對工作認真負責

糾正解剖圖,對學生嚴格要求

關心解剖實習,熱情誠懇

瞭解女人裹腳,求實精神

我能學到:

①選擇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質

②敍事應該有詳略

③敍事要注意刻畫人物的神態

找出讓你心胸激盪的句子,用心地讀出來

可要認真讀書,做好準備呀

2、憎的豐碑,憎誰?你從中學到什麼?

清國留學生

在仙台受“優待”

看電影事件

匿名信事件

我從中學到:

1、辛辣諷刺和含蓄深沉並用的語言

2、誇張、反語等修辭手法幽默感十足

3、鮮明的感情色彩

4、藴意深刻的語句耐人尋味

找出讓你心胸激盪的句子,感性地讀出來

先生的語言,我喜歡,模仿一下吧

1、找出你最欣賞的語句,寫出百字以內的評論。

2、模仿先生的語言,刻畫一下你的某位老師的音容笑貌。

(四)、文中應該還有問題,交流合作探究

1、那個被斬的人健壯嗎?圍觀的人健壯嗎?……可這種健壯的軀體在這裏只用做什麼?這些看客是什麼心理?。

2、現在我們來看魯迅棄醫從文的決定,是為了個人的前途嗎?

3、促使魯迅做出棄醫從文決定的這兩件事都和“愛國青年”有關,現在我們來分析一下他們的這種愛國性:他們是一種什麼樣的愛國主義?這種愛國主義是否可取?那麼我們應有什麼樣的愛國主義呢?

(五)、拓展延伸

在先生的作品中,我們總是能夠讀出愛恨交加、冰火交融的兩中截然不同的感情傾向,你能結合作品具體談談嗎?

生存的小品文,必須是匕首,是投槍,能和讀者一同殺出一條生存的血路的東西。”

魯迅説:我可以愛

(六)、作業設置

1、課下觀看中央10套的8集電視專題片節目《先生魯迅》並寫出觀後感

2、夜深人靜之時,面對掛在東牆上的藤野先生的照片,想到與恩師已闊別20年了,魯迅一定有許多話想對先生説。把握課文主旨,展開合理想像,模仿作者口吻,給藤野先生寫一封信,表露作者當時的心跡。

篇5:藤野先生説課稿

一、教材分析

《中學語文課標》要求,閲讀文學類作品時,要體驗情感,領悟主題,得到啟示,能夠正確評價作品,並且會品味語言。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學習敍述類文學作品,選用魯迅的《藤野先生》我認為比較恰當,但是難度較大。魯迅在文中回顧了留學日本的經歷,與藤野先生的交往,讚美了藤野先生的的高貴品格,又把愛國情感融匯其中,很巧妙。

二、學情及學法分析

八年級的學生學習本文,有一定的難度,一是閲歷較淺,二是心理不夠成熟。

魯迅在寫作時,一向把自己的思想藏得很深,他説的與他想的往往不同。

鑑於以上原因,課上要多用閲讀品味思考的方法,在老師的講授引導下,看清文中的魯迅。安排兩課時,一課時歸納事件,及人物性格,完成重點。二課時歸納主題,解決句義,突破難點。實際操作時,目標重點難點是交融的。

三、目標

根據三維目標的要求,依據以上的分析,制定目標如下:

1.閲讀中識字解詞,歸納事件,整理思路。

2.品味中辨析重點詞句的運用,體會深遠含義。

3.喜歡本文,進而喜歡魯迅,喜歡推敲咀嚼文學作品。

4.教學重點是寫人的具體化,難點是對含義深刻句子的理解,對主題的理解。

四、過程

1.導入:板書文章標題後,提問:“藤野先生是誰?”直接切入文章的主人公。

預習過的學生,就可以答出“魯迅的老師”。

再提問:“什麼時候的老師?”

也可以答出“留學日本時的老師“。

三提問:“魯迅認為這個老師怎麼樣?”

這一問題是擊中難點,八年級學生不容易説清楚。於是引導學生閲讀文本。

2. 一讀文本:找出文中寫了關於藤野的幾件事。此環節要儘量多給學生自學的時間, 教師學生都要保持安靜。學生利用以往的學習經驗,完全可以歸納出來。教師不要代勞,不要養成學生課堂懶惰的習慣。

師生共同明確:

(一)相識。<生活樸素,教學嚴謹>

(二)改講義。<嚴格要求,循循善誘>

(三)問裹腳。<實事求是>

(四)漏題門。<正義感。>(此處會有學生質疑,“藤野”對此事並無表示。這時要引導學生細讀這段文章,“我便將這事告知了藤野先生;有幾個和我熟識的同學也很不平,一同去詰責幹事託辭檢查的無禮,並且要求他們將檢查的結果,發表出來。”這後面的表態和行動,有沒有藤野參與。學生會發生激烈的討論,最後明確“也”字的意義,應該有藤野參與。此處提醒學生讀書要仔細。點擊難點)

(五)話別 <師生情深>

小結:可見藤野是魯迅最感激、最愛戴、最敬仰的一位恩師。板書

在這一環節中,應該不斷突出重點,歸納出事件之後,分析人物性格,就是要注意引導學生寫人的具體化。比如話別一段,“我”告知他將離開,寫藤的神態,“他的臉色彷彿有些悲哀,似乎想説話,但竟沒有説”。寫出了人物內心豐富的情感變化,傷心,想挽留,又無可挽留。想表示悲傷,堅韌的個性又使他掩蔽。於是“我”急忙安慰。師生二人,可謂心有靈犀,令人感動。

在“將走的前幾天,他叫我到他家裏去,交給我一張照相,後面寫着兩個字道:“惜別”,還説希望將我的也送他。但我這時適值沒有照相了;他便叮囑我將來照了寄給他,並且時時通信告訴他此後的狀況。”一段,質樸的敍述,淺白的語言,卻浸透了依依離別的深情。

大家齊讀,品味,體驗沒有抒情勝於抒情的效果。

篇6:藤野先生説課稿

一、説教材

(一)對課文的理解:

該課文是八年級下期語文第一單元的一篇文章,本單元的主題是追述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難忘經歷,或是展現名人、偉人的一個生活側面,揭示人生意義。《藤野先生》記敍了作者1902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學的生活片斷。寫作年代則是在魯迅離別了藤野先生二十餘年後的1926年10月12日。魯迅寫此文抒發自己的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和歌頌沒有民族偏見、正直、熱情的藤野先生所代表的日本人民對中國人民的友誼。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理清文章思路和線索,品味富有表現力的語言,敍事能與抒情有機結合,能抓住主要特徵寫人。

2、過程與方法目標:提高默讀的速度和質量,培養默讀的技能。通過綜合知識積累,拓展視野,瞭解魯迅的思想發展脈絡。

3、情感與價值目標:體會魯迅的愛國主義情懷,培養學生以使祖國強盛為己任的愛國主義情操。

其中把握內容和主題,學習記敍文中選取典型的事例真實生動、傳神地表現人物的崇高品質的寫作方法,感受藤野形象是學習重點。

對魯迅棄醫從文的行為的理解把握魯迅思想成長的脈絡是教學難點。

二、説教法學法。

本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豐富深刻,因此教師必須引導學生了解寫作本文時的魯迅和文中魯迅的時代處境,在新課程標準中也提出要“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與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所以,我採用資料蒐集法、交流討論法,激勵學生的主動學習合作學習的精神。採取多媒體教學手段,在形象感知的基礎上拓深文章的內容。

羅素説過:被動地接受老師的智慧,這種習慣對一個人的未來生活是一種災難。為讓學生學有所獲,貫徹新課程標準上提出的“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我十分重視引導學生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激發他們質疑、辨疑的意識,加強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思辨色彩,要讓學生。所以教法重點就在探究學習上,學生在整體把握課文時可採用默讀法、圈點勾畫法,之後,可採用討論法、仿寫法等學法。

四、説教學過程

整體教學是現代教學的一大理念,特別是融入多媒體教學手段以來,大容量,課堂建構的高、精、深也成了一種趨向。因此我採取了拓展遷移式、質疑深入式、比較賞析式的教學思路,安排了三課時分層推進。

第一課時:要求學生了解作者寫作背景、掌握字詞、理清課文脈絡,把握文章的寫作線索之一――與藤野先生的交往

1、聽讀課文圈點出需要積累的詞語,解決生字詞為研習課文內容掃清障礙。。

2、請學生根據提前從網絡、書籍等渠道收集到的有關魯迅的資料,從生平經歷、性格特點、文學貢獻三個方面進行四人小組的合作討論交流,每組派一個代表選擇一個方面談談對魯迅的認識,從而引導學生理解魯迅的愛國思想,理解魯迅留學日本是為了尋求救國之路。

3、讓學生默讀全文,圈點出文章變換的幾個地點,層次按照時間和地點的轉移劃分文章的段落,將課件中的空缺處填寫完整:

(1)在 ,表達對 的厭惡;

(2)在 ,回憶與 的交往;

(3)在 ,表達對藤野先生的 和 。

在資料交流討論環節中,可以培養學生篩選、判斷信息的能力。通過圈點整體感知文章結構,從而明確全文是以與藤野先生的交往為敍事線索的,這是全文的一條明線。

第二課時,安排了拓展延伸――質疑創造――比較賞析的教學環節。利用文章多層面的內容,通過拓展延伸,把握對文章感情線索――魯迅的愛國之情的理解,並在拓展延伸的閲讀中提高學生的思維層次與質量,鼓勵學生的獨立思辨能力的發展,激發他們質疑、辨疑的意識。讓課內教學走向課外,同時能提高學生的的語言表達能力。

(一)導入:打開自制教學軟件《藤野先生》封面,在樂曲的伴奏下介紹參讀材料。

此詩譯成白話詩

祖國啊,我的心靈無法逃脱丘比特的神箭,

雖然你風雨飄搖,像夜晚一樣黑暗。

即使你並不瞭解我的情感,

我也要將一腔熱血向你奉獻!

《自題小像》

靈台無計逃神矢,

風雨如磐暗故園。

寄意寒星荃不察,

我以我血薦軒轅。

導入環節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激發學生對魯迅愛國之情的欽佩感慨,營造一種激昂的課堂教學氣氛。

(二)拓展延伸

1.讀:請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的第一部分,圈點出描寫“清國留學生”外貌的詞語,標註出他們在日本東京做的事情是什麼。

2. 説:教師利用課件介紹我國的“辮子文化”,讓學生迅速默讀一篇文章――魯迅《頭髮的故事》(節選),然後討論“清國留學生”辮子盤在頭頂,説明什麼?

補充課外閲讀資料,拓寬閲讀視野培養學生檢索篩選、判斷信息的能力,讓學生獨立理解這些“清國留學生”的本質是效忠清王朝,是思想腐朽的保皇黨。這個環節充分體現了新課程標準上提出的“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的教學理念。

同時老師引導學生體會到魯迅白描手法刻畫靈魂的高超藝術功力,魯迅抓住“盤辮子”的特點寫“清國留學生”的外貌,與其説是寫外貌,不如説是畫靈魂――他以簡潔而又樸素的語言表現了極深刻、極豐富的內容,有畫龍點睛之效。使學生的藝術認識能力有所提高。讓學生感受到魯迅抱有滿腔的愛國熱情。

篇7:藤野先生説課稿

説教學目標:

《藤野先生》是部編教材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第一課,是一篇回憶性散文。《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欣賞文學作品,對作品中感人的情節和形象,能説出自己的體驗,要品味作品中的語言。”本單元教學目標中也提出:品味風格多樣的語言,提高文學鑑賞能力。本課的預習提示中也提出:看看作者筆下的藤野先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魯迅作品的語言簡潔,幽默,耐人尋味,細細體味。由這些要求,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通過品析字詞法,理解作者的愛國主義情感,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質。

説教學過程:

一、導入

我採用簡單介紹魯迅先生的老師的情況引出藤野先生。

“悠悠師生情,拳拳報國心。今天講什麼,藤野先生。”前兩句是對今天要學的重點內容的概括,也是對本文的理解的一種提示。這樣,先入為主,引起學生的關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後板書題目

接着採用簡介壽鏡吾、章太炎、藤野這三位魯迅在文章中寫過的老師,引出對藤野的敬仰,尤其是課文的後兩段中的話,讓學生讀,品味情感,引出下一個環節。

二、銘記一份感激

主要分析段落裏的“偉大”,因何而偉大,“瞥”字所藴含的情感。若將“瞥”字改為“深深地注視”會怎樣?通過字詞的賞析,教給學生一種閲讀的方法。

三、感受一種深情

與藤野先生相處的事件。

體會“敬重”所體現出的一種情感。

在此環節,仍然採用本節課所教到的字詞賞析方法,讓學生通過品析字詞,體會其中的情感。

四、體會一種境遇

由文中的四個句子,抓取其中的關健詞:無非、大概、當然、特別,從而體會魯迅先生在日本的境遇,從這些字詞裏邊所生髮出的愛國之情。

這個環節主要採用學生分組討論的方法,由學生在學習了前面的賞析方法後,探討魯迅先生的境遇,愛國情感。同時,在此處我將會補充一些相關的背景知識。

説教學方法:

這篇課文教學我採用抓藴含特殊意義的詞,引導學生品析的方法,組織教學。同時,在學了方法後,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共同探究,獲取新知。

説學法:

本節課主要是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質和作者的愛國主義情感。如何才能在20分鐘內有效解決這個問題,需要找好切入點,需要對學生加以引導,輔以方法。所以本節課,我引導學生在讀中悟,在合作交流中探討,在品味中理解。朗讀、交流、品析則是學生在本節課中所用到的主要方法。

篇8:藤野先生説課稿

一、説教材

該課文是八年級下期語文第一單元的一篇文章,本單元的主題是追述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難忘經歷,或是展現名人、偉人的一個生活側面,揭示人生意義。《藤野先生》記敍了作者1902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學的生活片斷。寫作年代則是在魯迅離別了藤野先生二十餘年後的1926年10月12日。魯迅早年留學日本期間,正值日俄戰爭,許多日本人深受狹隘民族主義的毒害,但藤野先生毫不受惡劣空氣的影響。魯迅深切感受到藤野先生人格的偉大,懷着感激的心情,頌揚了他的師德,頌揚了他對中國人民的友好感情。

魯迅原來想走學醫救國的道路,但匿名信**和電影事件極大地傷害了他的民族自尊心,使魯迅認識到要拯救國家,就要醫治國民的麻木、愚昧,這就需要用文藝喚醒沉睡的國民。於是他決定棄醫從文。這一舉動正是作者愛國主義思想感情的表現。我們也知道國中的學生也正處於自我意識覺醒,青春叛逆時期,讓他們瞭解名人、偉人的經歷,理解他們的人格魅力和人生追求,可以喚起學生內心美好的情感,引導他們思考自己的追求。所以依據課文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積累詞語,朗讀課文,把握文章的內容和主題;

2、理清思路,梳理線索,領會語言的感情色彩和風格特點;

3、學習選取典型事件,抓住主要特徵,表現人物高貴品質的寫作方法;

4、感受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質和作者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讓學生感受藤野先生正直熱誠、治學嚴謹、沒有狹隘的民族偏見的高尚品質,理解魯迅先生棄醫從文的思想轉變過程,是本課的教學重點,同時也是教學難點所在。

二、説教法、學法

本文篇幅較長,涉及的人和事較多。教學需要2個課時。而且如果講課時不分鉅細、面面俱到,勢必會顧此失彼,給學生零碎的感覺。這就要求教師從總體上把握課文,突出重點、難點。在這篇文章的兩個重點中,和藤野先生的交往是敍事線索,學生比較好把握,所以我把攻克感受藤野先生高貴品質這一重點,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體會魯迅的愛國主義精神。從易到難的掌握本文的兩個重點。而課堂要真正地成為學生的課堂,真正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就必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為此,我設計一中心問題促使學生採用小組合作法,在合作交流中完成對課文的解讀,引導學生感受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質。但要領會魯迅的愛國主義情感,課文字裏行間流露着作者強烈的思想感情的詞語、句子,就必須讓學生通過朗讀獲得體驗。

三、説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檢查預習

出示讀一讀,寫一寫,要求學生讀準字音,理解詞義。

(二)導入新課

學必求良師。一位好的老師有時會對學生的終身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魯迅在國家風雨飄搖的時候,遠赴他國求學,在苦苦追求而屢遭侮辱時,一位恩師以無私的愛和真誠的幫助給了魯迅莫大的鬥爭勇氣。這位恩師就是藤野先生。

(三)整體感知,探討研讀:

第一:首先讓學生閲讀標題,揣測文章內容,思考如果沒有閲讀課文,假如讓你來寫這篇文章,你會寫些什麼,主題會是什麼?此環節讓學生自由發揮,只要合乎情理或能自圓其説即可。

學生一般會説寫一些和老師之間發生的故事,用寫事來反映這個人。這時候老師表揚學生,因為他的寫作思路和大文豪魯迅是一樣的。然而,老師此時也要點到課文是從開頭就開始寫魯迅和藤野先生之間的故事嗎?引起學生對文章段落層次的思考及魯迅這樣安排材料的意圖。

第二:讓學生默讀全文,圈點出文章變換的幾個地點,層次按照時間和地點的轉移劃分文章的段落,明確本文的段落層次,重點研讀魯迅和藤野先生的交往部分。

(1)在_____,表達對_____的厭惡;

(2)在_____,回憶與_____的交往;

(3)在_____,表達對藤野先生的隨和。

(通過圈點整體感知文章結構,從而明確全文是以與藤野先生的交往為敍事線索的,這是全文的一條明線。)

(四)研讀賞析

在這一環節重點突破本課的另一個個學習重點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質,並學習通過選取典型事例刻畫人物的寫作方法。要求學生帶着以下問題速讀第二部分在仙台。(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完成對課文的理解)

(1)、在這一部分主要敍述了哪幾件事?分別表現了藤野先生怎樣的品質?請用簡潔的語言加以概括;

(2)、用課文中的一個詞來評價魯迅心中的藤野先生。説説理由。

結合第一題總結出這一部分共敍述了四件事,表現了藤野先生多方面的高尚品質:(教師根據學生的答案,完成板書。)

修改我的講義正直熱誠、工作認真負責、一絲不苟

糾正解剖圖熱情關心、嚴格要求

關心解剖實習正直無私、真摯誠懇

瞭解女人裹腳認真求實、治學嚴謹

使學生認識到通過典型事例,抓住主要特徵刻畫人物的好處。在第二題中通過偉大這個詞,連通課文的前後,讓學生重點了解藤野先生沒有民族偏見這一高尚品質,魯迅雖然是弱國的國民,但藤野先生卻給他滿腔熱忱的幫助和指導,魯迅的醫學專業成績及格。這小而言之,是為中國,就是希望中國有新的醫學;大而言之,是為學術,就是希望新的醫學傳到中國去。可日本的愛國青年對此卻無端猜疑,借了魯迅的筆記查看,他們的言行充滿對弱國國民的歧視。藤野先生和愛國青年對魯迅的態度截然不同,形成了鮮明的對照。

遇到了一個如此好的`老師,可魯迅又為什麼會棄醫從文呢?是什麼觸動了他?(引起學生的思考,自然地過渡到第二課時的重點內容。)

(第二課時)

第二課時,安排了拓展延伸比較賞析情感遷移的教學環節。利用文章多層面的內容,通過拓展延伸,把握對文章感情線索魯迅的愛國之情的理解,並在拓展延伸的閲讀中提高學生的思維層次與質量,鼓勵學生的獨立思辨能力的發展,激發他們質疑、辨疑的意識。讓課內教學走向課外,同時能提高學生的的語言表達能力。

(一)

此詩譯成白話詩

祖國啊,我的心靈無法逃脱丘比特的神箭,

雖然你風雨飄搖,像夜晚一樣黑暗。即使你並不瞭解我的情感,我也要將一腔熱血向你奉獻!

《自題小像》

靈台無計逃神矢,

風雨如磐暗故園。

寄意寒星荃不察,

我以我血薦軒轅。

導入:引入魯迅的《自題小像》,介紹參讀材料,感受作者的愛國情懷。

(導入環節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激發學生對魯迅愛國之情的欽佩感慨,營造一種激昂的課堂教學氣氛。)

(二)賞讀品析

1、讀:請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的第一部分,圈點出能表現作者愛國情懷的字詞、句。

培養學生檢索篩選、判斷信息的能力,理解字裏行間流露出的作者的愛國之情,使學生能夠在自我閲讀理解的基礎上,抓住重點詞句(如東京也無非是這樣、實在標緻極了油光可鑑等)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時老師引導學生體會到魯迅白描手法刻畫靈魂的高超藝術功力,魯迅抓住盤辮子的特點寫清國留學生的外貌,與其説是寫外貌,不如説是畫靈魂他以簡潔而又樸素的語言表現了極深刻、極豐富的內容,有畫龍點睛之效。使學生的藝術認識能力有所提高。

2、説:老師提出話題:如果沒有愛國熱情,魯迅就讓學生充分討論發言。(回答問題時,要朗讀課文中能表現魯迅情感的句子)

例如:如果沒有愛國熱情魯迅就不會東渡日本尋求救國救民的道路。

如果沒有愛國熱情,魯迅就不會厭惡清國留學生不學無術,就不會對東京充滿失望之情,就不會前往仙台見到藤野先生,

如果沒有愛國熱情,就不會對日本所謂愛國青年義憤填膺,就不會棄醫從文。

(這一個話題可以激活學生所有的思維,設置了一座學生與文本、學生與作者對話的橋樑,在這種分析中,學生可以加深了對作品主題的深入理解,體會到作品的感情線索是魯迅的愛國之情。從而也明白課文開頭部分所起的作用。)

3、探究補疑:學生自主提出問題(可以是不理解的,也可以是質疑)

(三)情感遷移

魯迅來日本學醫,是想醫學救國,當他發現體格健全的國民,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的材料和看客是,他選擇了棄醫從文。從魯迅的人生選擇中你想到了什麼?

設計這一環節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更好的思索個人與國家之間的關係,讓同學明白人生的選擇要有意義。

(四)佈置作業

篇9:《藤野先生》説課稿

一、説教材

新課程標準主張中學語文教學應致力於全面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和人文素養,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語感,發展學生的思維和創新精神,促使學生養成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依據這一原則,並結合本課的具體內容,我確定了以下幾個教學目標:

(一)積累詞語,朗讀課文,把握文章的內容和主題;

(二)理清思路,梳理線索,領會語言的感情色彩和風格特點;

(三)學習選取典型事件,抓住主要特徵,表現人物高貴品質的寫作方法;

(四)感受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質和作者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魯迅先生東渡日本留學,棄礦從醫,幸遇藤野先生;不久又棄醫從文,惜別藤野先生,在與老師闊別二十年後,他滿懷深情地寫下了這篇回憶性散文《藤野先生》。魯迅早年留學日本期間,正值日俄戰爭,許多日本人深受狹隘民族主義的毒害,但藤野先生毫不受惡劣空氣的影響。魯迅深切感受到藤野先生人格的偉大,懷着感激的心情,頌揚了他的師德,頌揚了他對中國人民的友好感情。教學時,要讓學生感受藤野先生正直熱誠、治學嚴謹、沒有狹隘的民族偏見的高尚品質,體會魯迅和藤野先生之間的真摯感情,這是本課的教學重點之一。

魯迅原來想走“學醫救國”的道路,但“匿名信**”和“電影事件”極大地傷害了他的民族自尊心,使魯迅認識到要拯救國家,就要醫治國民的麻木、愚昧,這就需要用文藝喚醒沉睡的國民。於是他決定棄醫從文。這一舉動正是作者愛國主義思想感情的表現。教學時,要讓學生理解魯迅先生棄醫從文的思想轉變過程,這也是本課的一個教學重點,同時也是教學難點所在。

二、説教法、學法

本文篇幅較長,涉及的人和事較多。如果講課時不分鉅細、面面俱到,勢必會顧此失彼,給學生“零碎”的感覺。這就要求教師從總體上把握課文,突出重點、難點。教學中要始終突出以學生為本位的思想,從文學常識的積累、主題內容的把握、重點詞句的賞析到拓展、遷移、運用,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使學生讀、思、品、説、寫,讓學生在不同的情景中,在獨特的體驗中去品味語言、揣摩內涵與反思人生,從中獲得感悟,得到教益。

篇10:《藤野先生》説課稿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藤野先生》

下面我將從説教材、説學情、説教法學法、説教學過程、説板書設計五個方面對本課進行説明。

一、説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藤野先生》是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第一篇課文,在頻繁更換篇目的語文教科裏,能一而再、再而三被保留的,便是名篇中的名篇,魯迅的《藤野先生》便是這樣的經典。這篇回憶錄表達了作者對藤野先生的真摯懷念,讚揚了他正直熱誠、治學嚴謹、沒有狹隘的民族偏見的高尚品質。作者追述了自己棄醫學文的思想變化,洋溢着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

2、教學目標和重點、難點的的確立

1)新課標要求本單元教學,要融入自己的生活體驗,感悟課文的思想內涵,進而瞭解社會人生;要繼續瞭解敍事性作品的文本特徵,還要注意品味含義豐富的語句。

所以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知識和能力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地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理清思路和線索;體會作者感情。

2、過程和方法目標:抓住精彩的段落,深入領會重點語句對文章的感知有整體到局部,深入作品的意境。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感受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質和作者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2)“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教學中始終要突出以學生為本位的思想。

教學重點:○1正確朗讀,理清思路和線索,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瞭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質,並學習通過選取典型事例刻畫人物的寫法

教學難點:理解魯迅先生棄醫從文的思想轉變過程

二、説學情

八年級學生已經具備基本的散文知識,本文可以側重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品讀分析。但是同時學生不能真正領悟到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質,需要老師加以引導,就會使學生更好進入作品的天地。另外,學生個性鮮明,但語文基礎與語文能力較差,個體間學習水平差距比較大。重點難點的突破有一定的挑戰。

三、説教法、學法

新課程的理念認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根據以學定教的原則,特制定如下教學與學習的方法:

(一)教法

1、情境教學法

“情境教學法”是當今課堂教學一股清新的活水,能為傳統的課堂教學注入新的生命。採用情境教學,可以較好地扣住教材特點,落實教材因素和學生因素,強化訓練目標,引誘學習動機,激發學習興趣,從而培養學生的能力。

2、朗讀感受法

《藤野先生》這篇回憶性散文寫的是作者終生難忘的偉大的人,記的是震動作者靈魂的典型的事,因此不管是議論抒情的語言還是寫人記事的語言,都包含感情。學習中,指導學生多朗讀,運用齊讀,精讀、默讀等閲讀方法,讓學生與課文進行多次接觸,心靈融入濃濃情感之中

3、質疑探究法

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自己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研究問題,體現學生自主學習的特點,這樣的方式能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使他們看到成功的記錄,這種成就感促使學生可持續性地發展。

4、討論分析法

這既是個體的學習,又是團體的學習。討論是一種雙向或多向的活動,當中體現了個體的思維,又有思維的碰撞、磨合、吸納,是合作學習的體現。

(二)學法。(依據“三有利”原則)

①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積極思維。

②有利於發揮學生學習主動性,培養學生學習方法,以利於學生終身可持發展。

③有利於挖掘學生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無論採用什麼教學方法,最終還得落實到學生身上,新課程標準提出要“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與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根據“345”優質高效課堂模式,學生課堂上的學法重點就在體驗學習與探究上。學法具體如下:

1朗讀法:指導學生反覆朗讀,體會課文語言的韻味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勾畫圈點法:讓學生勤動筆墨,積極讀書

3討論法: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主動參與,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四、説教學過程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課堂教學我準備按以下七個環節展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課前利用多媒體播放日本古箏曲《櫻花》,創設情境

這節課,我設計的導語是:藤野先生是魯迅先生在日本留學期間最敬重的老師散文《藤野先生》是魯迅最看中的作品1935年,日本巖波文庫要出版《魯迅選集》,譯者增田涉到上海徵求魯迅意見,問他選哪些文章才好魯迅回答:“一切隨意,但希望能把《藤野先生》選錄進去”今天我們就跟隨魯迅去認識這位可敬的異國教師--藤野先生。

(二)明確目標,任務引領

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讓學生一開始就知道教師期望他們做什麼,那麼他們便能更好地組織學習這節課我確定的學習目標是(同教學重點)。

(三)資料助讀,檢查預習

指名學生根據自己蒐集的資料介紹魯迅,其他學生進行補充,教師做總結,幫助學生進行文學常識的積累。

(四)感受課文,自主學習

學生帶着問題看大屏幕展示的思考題:

(1)文章寫了那麼多的事,這些事發生在哪裏?分別在文章的哪些段落裏?

(2)文章的敍事線索是什麼?

(3)本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學生聽讀完課文後,一定要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在自主閲讀的基礎上,通過討論明確問題:

1在東京(1--3)--在仙台(4--35)--在北京(36--38)

由此可見文章可分三部分

2本文的線索有明線和暗線 明線是以作者與藤野先生的交往的過程組成

暗線主要以作者思想感情的變化來貫穿始終

3讚揚了藤野先生的高貴品質,表達了對藤野先生的真摯懷念,抒發了作者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

過渡:我們感知了課文內容,理清了文章的脈絡,感悟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下面我們就隨着作者的敍述,去深入的瞭解一下藤野先生,去找找作者深深懷念藤野先生的原因。

(五)合作探究,討論交流

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教師以多媒體出示問題,適時引導學生同桌合作、小組交流、全班交流,可以取得相互啟迪、相互彌補、相互質疑、相互競爭的效果,從而對課文加深了理解,進而解決了教學難點。

這節課,主要探討的問題如下:(學生帶着問題快速閲讀課文“在仙台”部分)

1、在這一部分裏,作者主要記敍了哪幾件事?表現了藤野先生怎樣的品質?

2、你認為最讓魯迅先生感動的是什麼?説説理由

3、那段感人至深又發人深省的往事是什麼?請你帶着感情複述一下這件往事

(學生在自主學習後討論明確:)

1、共記敍了四件事:

修改我的講義--正直熱誠、工作認真負責、一絲不苟

糾正解剖圖--熱情關心、嚴格要求

關心解剖實習--正直無私、真摯誠懇

瞭解女人裹腳--認真求實、治學嚴謹

2、最讓魯迅先生感動的是藤野先生沒有民族偏見當時的中國貧窮落後,處處受辱捱打而藤野先生卻誠懇地對待作者這樣一個弱國子民,真誠的幫助一位來自弱國的學生

3、棄醫從文(學生複述後,再請同學予以評價,重在體會作者的感情)

【教師小結】:作者選擇了棄醫從文,因為他“覺得醫學並非一件緊要事,凡是愚弱的國民,及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為不幸的所以我們的第一要著,是在改變他們的精神,而善於改變精神的是,我那時以為當然要推文藝,於是提倡文藝運動了”魯迅先生的這段話告訴我們他當年棄醫從文的原因,貫穿着一種情懷,那就是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六)重點研讀,品味語言

品味語言能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語感,發展思維能力應教給學生品味語言的方法,可以首先從關鍵詞入手,其次從句式入手,最後從修辭入手。

我將引導學生找出自己喜歡的段落,並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涵詠品味語言,記住文筆精華。

[學生很容易找到第一段對清國留學生的描寫、對藤野先生的外貌描寫等處佳句]

(七)體驗反思,鞏固檢測

魯迅先生一生有多次重大的選擇,每一次選擇的支點都是民族的利益、民族的前途,這不能不令我們感動儘管我們同學的年齡不大,生活中一定也有不少選擇請説出來和大家一起交流,也和魯迅先生比較一下,看看你選擇的支點是什麼?與魯迅有什麼不同?

(學生談學習本節課的收穫)

以上,我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四個方面對本課進行了説明,我的説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篇11:《藤野先生》説課稿

一、説教材

新課程標準主張中學語文教學應致力於全面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和人文素養,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語感,發展學生的思維和創新精神,促使學生養成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依據這一原則,並結合本課的具體內容,我確定了以下幾個教學目標:

1、積累詞語,朗讀課文,把握文章的內容和主題;

2、理清思路,梳理線索,領會語言的感情色彩和風格特點;

3、學習選取典型事件,抓住主要特徵,表現人物高貴品質的寫作方法;

4、感受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質和作者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魯迅先生東渡日本留學,棄礦從醫,幸遇藤野先生;不久又棄醫從文,惜別藤野先生,在與老師闊別二十年後,他滿懷深情地寫下了這篇回憶性散文《藤野先生》。魯迅早年留學日本期間,正值日俄戰爭,許多日本人深受狹隘民族主義的毒害,但藤野先生毫不受惡劣空氣的影響。魯迅深切感受到藤野先生人格的偉大,懷着感激的心情,頌揚了他的師德,頌揚了他對中國人民的友好感情。教學時,要讓學生感受藤野先生正直熱誠、治學嚴謹、沒有狹隘的民族偏見的高尚品質,體會魯迅和藤野先生之間的真摯感情,這是本課的教學重點之一。

魯迅原來想走學醫救國的道路,但匿名信**和電影事件極大地傷害了他的.民族自尊心,使魯迅認識到要拯救國家,就要醫治國民的麻木、愚昧,這就需要用文藝喚醒沉睡的國民。於是他決定棄醫從文。這一舉動正是作者愛國主義思想感情的表現。教學時,要讓學生理解魯迅先生棄醫從文的思想轉變過程,這也是本課的一個教學重點,同時也是教學難點所在。

二、説教法、學法

本文篇幅較長,涉及的人和事較多。如果講課時不分鉅細、面面俱到,勢必會顧此失彼,給學生零碎的感覺。這就要求教師從總體上把握課文,突出重點、難點。教學中要始終突出以學生為本位的思想,從文學常識的積累、主題內容的把握、重點詞句的賞析到拓展、遷移、運用,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使學生讀、思、品、説、寫,讓學生在不同的情景中,在獨特的體驗中去品味語言、揣摩內涵與反思人生,從中獲得感悟,得到教益。

三、説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出示問題對於魯迅和《朝花夕拾》,你瞭解多少?,讓學生結合文學常識的積累了解魯迅先生的原名、籍貫、地位及代表作品,尤其是《朝花夕拾》回憶散文集的性質及其創作背景,為理解本文做情感鋪墊。

(二)檢查預習

多媒體出示讀一讀,寫一寫,要求學生讀準字音,理解詞義。

(三)整體感知

首先讓學生閲讀標題,揣測文章內容,思考如果沒有閲讀課文,假如讓你來寫這篇文章,你會寫些什麼,主題會是什麼?此環節讓學生自由發揮,只要合乎情理或能自圓其説即可。在此基礎上,使學生明確認識到文似看山不喜平,好文章大都是一波三折的,更何況是大手筆的魯迅,從而激發學生感悟名篇、深刻探究的學習激情。

第二齣示問題組,讓學生帶着問題聽讀課文,這裏採用師生共讀的方式。思考問題如下:

(1)、在這篇回憶性散文中,作者寫了早年在日本留學時期的生活。在這段經歷中,作者轉換了三個地點,請找出文中表明地點轉換的語句。

(2)、文章標題是對全文思想內容鮮明精練的概括。據此,你認為課文是以什麼為中心記敍的,敍述線索又是什麼?請結合文意談出自己的理解。

(3)、課文除直接寫藤野先生外,還寫了哪些內容?這些材料是圍繞什麼線索來組織的?

(4)、本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你是從哪裏領會到的?

篇12:《藤野先生》説課稿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我今天説課的題目是《藤野先生》。下面我將從説教材、説學情、説教法、説學法、説教學過程、説板書設計等幾個方面展開我的説課。

【説教材及學情】

首先我先來談談我對教材的理解,本篇課文是選自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一篇課文。魯迅早年留學日本期間,正值日俄戰爭,許多日本人深受狹隘民族主義的毒害,但藤野先生毫不受惡劣空氣的影響。魯迅深切感受到藤野先生人格的偉大,懷着感激的心情,頌揚了他的師德,頌揚了他對中國人民的友好感情。

八年級的學生認知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對魯迅先生的文章也有了一定的瞭解,因此對於文章的把握也會相對容易些。

【説三維目標】

基於對教材和學情的分析,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設置如下:

1、知識與技能目標:認識並理解課文中的生字詞,瞭解藤野先生。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朗讀法,理解描寫藤野先生和我在求學來往之間的句子。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體會藤野先生無私的精神,並讓這種情感得到昇華。

【説重難點】

我將理解課文中描寫藤野先生和我之間交往的句子並受到感染作為我的教學重點及難點。

【説教法學法】

結合教學重難點我將採用讀書指導法、主問題法、關鍵詞法的教法以及探究法、討論法、圈點勾勒法的學法,最後再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法重點開展我的教學過程。

【説教學過程】

接下來,我要説説最重要的一個環節——説教學過程。教學過程環節如下:

一、情景導入,激發興趣

同學們在你們的印象中有沒有讓你敬佩的老師,請同學們上講台來談談你的感受,從而順勢地引出今天我們所要學習的課題《藤野先生》。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課未始,興已濃”的課堂氛圍。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我請同學們藉助手邊的工具書去預習這篇課文,在讀的過程中要求同學們把課文中的生字詞和描寫藤野先生嚴謹的治學態度的句子畫出來,同桌進行討論。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突出學生的自主性,同時為下面的細讀課文奠定基礎。

三、研讀課文,分析內容

這一環節是整個教學過程中最重要的環節,我會將學生分為四人一組,通過分小組讀、分角色讀、全班讀的形式朗讀本篇課文。接下來順勢拋出相關問題,要求學生將課文中描寫藤野先生幫我修改講義,還有幫助我學習解剖學的句子找出來仔細品味。全班進行交流合作,然後派代表起來回答問題,用時5分鐘。老師再進行適時點撥與總結。通過對文章的分析,學生能夠體會藤野先生認真負責、嚴格要求、正直無私的高貴品質。

四、拓展延伸,昇華情感。

繼續播放藤野先生與作者交往的小視頻。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到這種情感,並讓這種情感得到昇華。

五、作業佈置

説課即將接近尾聲,作業佈置如下。

觀察身邊讓你感觸最深的事,先和朋友進行交流,明天我們一起來交流與討論。

【説板書設計】

我的説課結束,謝謝各位考官!

篇13:《藤野先生》説課稿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我説課的題目是《藤野先生》,對於教材的深入解讀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

一、説教材

《藤野先生》選自部編版高中語文課本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五課,這是魯迅先生的一篇散文,本文通過寫作者在日本留學時的親身經歷,穿插展現了藤野先生的性格特徵與作者愛國思想的轉變,體現了作者對藤野先生的感謝和懷念,以及對祖國和人民深切的責任感、使命感和熱愛之情。本文屬於記事比較零散的散文,因此在散文線索的把握尤為重要,因此我將此作為授課重難點。

二、説學情

八年級的學生對於基本詞彙的積累已經到達了熟練的程度,對於散文這種文體也不陌生了,但對散文的理解仍存在難度,對於散文線索的把握也要有方法上的歸納,對於人物性格特徵的分析,還需要進一步訓練。因此我將散文線索的把握和人物性格特徵的分析分別設計為授課的重難點。

三、説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以及學生的特點,我制定了以下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正確把握文章的線索。

【過程與方法】通過教師講授和小組合作,學生可較為熟練地進行人物性格特徵的分析。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結合創作時代背景,學生可深刻體會作者深刻的愛國情感。

四、説教學重難點

根據以上內容,我確定的教學重難點是:

【教學重點】通過教師講授和小組合作,學生可較為熟練地進行人物性格特徵的分析。

【教學難點】正確把握本文的線索,學生可深刻體會作者深刻的愛國情感。

五、説教學方法

小組合作探究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談話法。

下面我將介紹我的教學過程,這也是我本次説課最為核心的環節。

六、説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導入是將學生從生活中帶進文本的過程,因此,在此環節我會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請他們説説自己記憶中難忘的老師,並説説原因,在互動中順勢引題。在導入環節就加以互動可以充分調動起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方便抓住其注意力,引入課題。

(二)整體感知

首先,請學生回憶關於散文線索的定義,即作者對散文語言材料的梳理及組織方式。在此鋪墊下,請學生對於本文的材料進行歸納,因此,學生可以很容易地概括出文中四件詳寫的事。在事件找全的基礎上,學生可進一步歸納出兩件關於藤野先生,另外兩件關於作者的愛國情感。此時再進行方法的重申敍事性散文的線索分析方法,即歸納事件大意再分類。通過這樣的流程,學生能夠順利分析出線索,概括出文章的脈絡,為下面深入文本做好鋪墊。

(三)深入研讀

深入研讀,意在通過文中的細節來反映整篇文章,並且能夠引導學生把握文章的主旨內容。

首先我會請學生在閲讀的基礎上對關於藤野先生的事件做梳理,同時找出詳寫和略寫的部分。

通過閲讀和思考,學生們不難找出:詳寫的有改講義和送別;略寫的有被當做扒手、詢問裹小腳、擔心作者不參加解剖課。找出這些事件,對於人物性格的分析對象即找出。之後,我會圍繞“改講義”這一事件重點講解,結合具體文本,分析出這件事中體現的藤野先生的性格特徵,即

1、作為學者,治學嚴謹;作為教師,認真負責。

2、尊重他人,沒有民族間的偏見。

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對於人物形象分析的方法又一次回顧。

接着,我會請學生小組合作分析剩餘的幾件事中,體現了藤野先生怎樣的性格特徵。這一環節是學生對於人物形象分析方法的應用,以及合作探究的環節,學生可在對課文內容進行梳理的同時,熟悉並鞏固了人物形象分析的方法。

(四)延伸作業

在這個環節,我會請學生小組合作,結合本文中的另外兩件事談談體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這個環節,是實現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主要環節,學生通過合作探究,能夠認識到,本文將作者深切的愛國情感和對祖國人民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滲透其中。同時,學生也認識到,散文的情感常常是有層次的,對於散文情感的研讀,應該把握文本中的各種材料,結合背景深層挖掘,給之後的散文學習及分析以觀念及方法上的啟發。

七、説板書設計

篇14:《藤野先生》説課稿

一、説教材

《藤野先生》是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第一篇課文,在頻繁跟換篇目的語文教科書裏,能一而再、再而三被保留的,便是名篇中的名篇,魯迅的《藤野先生》便是這樣的經典。本單元的學習要求是“融入自己的生活體驗,感悟課文的思想內涵,進而瞭解社會人生;還要繼續瞭解敍事性作品的文體特徵,還要注意品味含義豐富的語句。”這篇回憶錄表達了作者對藤野先生的真摯懷念,讚揚了他正直熱誠、治學嚴謹、沒有狹隘的民族偏見的高尚品質。作者追述了自己棄醫學文的思想變化,洋溢着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

二、教學目標

根據新《大綱》對閲讀和寫作的要求,將本課教學目標擬訂如下:

1、知識目標

瞭解藤野先生的思想品格,瞭解魯迅先生中青年時代的心路歷程。

2、能力目標

學習本文選取典型事例和抓住主要特徵刻畫人物形象,多方面表現人物品質的手法。

品味文章中富有感情色彩的語言。

3、情感目標

學習藤野先生嚴謹認真熱誠正直的高貴品質;體會魯迅先生深沉的愛國主義情懷。從而培養自己使祖國強盛為己任的愛國主義情操

三、重點難點

本文篇幅較長,涉及的人和事較多。如果講課時不分鉅細、面面俱到,勢必會顧此失彼,給學生“零碎”的感覺。

所以我設計的本課重點為:學習本文選取典型事例和抓住主要特徵刻畫人物形象,多方面表現人物品質的手法。

難點為:品味文章中富有感情色彩的語言。

四、課時安排

這篇課文我設計用兩個課時完成教學,第一個課時瞭解藤野先生的思想品格,瞭解魯迅先生中青年時代的心路歷程,第二課時學習本文選取典型事例和抓住主要特徵刻畫人物形象,多方面表現人物品質的手法,品味文章中富有感情色彩的語言,並進行比較閲讀。

五、教法

新課程的理念認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根據以學定教的原則,特制定如下教學與學習的方法:

1、情境教學法

“情境教學法”是當今課堂教學一股清新的活水,能為傳統的課堂教學注入新的生命。採用情境教學,可以較好地扣住教材特點,落實教材因素和學生因素,強化訓練目標,引誘學習動機,激發學習興趣,從而培養學生的能力。

2、朗讀感受法

《藤野先生》這篇回憶性散文寫的是作者終生難忘的偉大的人,記的是震動作者靈魂的典型的事,因此不管是議論抒情的語言還是寫人記事的語言,都包含感情。學習中,指導學生多朗讀,運用齊讀,精讀、默讀等閲讀方法,讓學生與課文進行多次接觸,心靈融入濃濃情感之中。

3、質疑探究法

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自己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研究問題,體現學生自主學習的特點,這樣的方式能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使他們看到成功的記錄,這種成就感促使學生可持續性地發展。

4、討論分析法

這既是個體的學習,又是團體的學習。討論是一種雙向或多向的活動,當中體現了個體的思維,又有思維的碰撞、磨合、吸納,是合作學習的體現。

六、學法

學法指導——依據“三有利”原則:

①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積極思維。

②有利於充分發揮學生學習主動性,培養學生學習方法,以利於學生終身可持發展。

③有利於挖掘學生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具體操作模式:自主探究,小組合作。

七、教學過程

一、聽一段故事

1、多媒體播放小提琴曲《思念》教師飽含情感的講述:

七年級我們學過魯迅的《從百草原到三味書屋》回憶起自己的啟蒙老師壽鏡吾先生,老先生的“方正、質樸、博學”,令童年魯迅信服、敬畏。但魯迅在回憶中説:“在我所認為我師的之中”,“最使我感激,給我鼓勵的一個。”卻是另外一位日本人——藤野先生。藤野先生是怎樣的一個人?是什麼讓魯迅這樣深情感念呢?為什麼在1935年,日本巖波文庫要出版《魯迅選集》,譯者增田涉到上海徵求魯迅意見,問他選哪些文章才好。魯迅回答:“一切隨意,但希望能把《藤野先生》選錄進去。今天,我們就一起去感受這段難忘的經歷、認識這位給魯迅以鞭策的先生好的導語猶如唱戲前的開台鑼鼓一樣未開台先叫座,此導語設計貼近課文內容,激發學生思維的興奮點,再配以《思念》,自然就能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慾望,自然引出本課內容。

2、反覆讀課文,藉助工具書解決生字詞。

3、圈點勾畫文中不理解的詞或句子,提出疑問。

新課程標準特別注重培養學生的懷疑精神,鼓勵學生對書本質疑,正所謂學起于思,思源於疑,通過此環節旨在培養學生的懷疑精神,激發學生勇於探索,大膽創新的科學精神。

二、説一些感受

1、説一説藤野先生

魯迅寫藤野先生,抓住他的外貌特徵、衣着穿戴入手去寫他的“黑瘦”“八字須”“戴着眼鏡”,衣着“模糊”,冬天穿一件“舊外套”,有時“忘記帶領結”;再寫他“挾着一疊大大小小的書”,放在講台上,便用“緩慢而很有頓挫的聲調”向學生作自我介紹。這形象地描繪出一位生活儉樸、治學嚴謹的學者形象。再通過一些典型事例表現他的精神品質。檢查訂正“我”所抄的講義、糾正“我”所繪解剖圖中的錯誤,對“我”肯解剖屍體的高興和放心及問“我”中國女人裹腳的事,表現了藤野先生對魯迅的熱情關心、耐心幫助和教學工作上的嚴肅認真、一絲不苟的態度,讀起來特別親切感人。

讓學生以“從()中,我感受到藤野先生的()”這樣的句型説話,通過小組討論探究引導學生認識藤野先生的形象,學習本文選取典型事例和抓住主要特徵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

在整體把握和感受文章之後,引導學生從文章局部進行自主閲讀,進一步深入文本,與作者對話,與事件中的人物對話,在提高學生對內容要點概括能力,語言感受能力同時,強化他們的情感體驗。

2、説一説魯迅先生

懷念藤野先生是文章的一條明線,本文還有另外的一條線索,就是作者的愛國主義情感,許多材料,如寫東京清國留學生賞櫻花,學跳舞,寫赴仙台途中對日暮裏和水户的深刻印象,寫仙台醫專日本人的尋釁和看電影事件,寫作者的棄醫從文,都是圍繞着這條內在線索,為了讓學生很好的把握這兩條線索,體會文章篇幅雖長,卻脈絡分明,材料雖多卻秩序井然,為了讓學生把握還雙線的脈絡。我設計了三個問題:

1、本文是魯迅離別了藤野先生二十年後寫的,你能不能讀出字裏行間魯迅流露出的情感呢?學生速讀課文,找出能體現魯迅對藤野先生懷念的文字。

2、文章這篇課文題為“藤野先生”,但有一半以上的篇幅卻沒有直接寫藤野先生,從這些文字中你能看到一個什麼樣的魯迅呢?

在第二個問題的回答中,教師穿插介紹魯迅棄醫從文的經歷。

仙台學醫的動機,在《吶喊》自序中寫到“我的夢很美滿,預備卒業回來,救治象我父親似的被誤的病人的疾苦,戰爭時候便去當軍醫,一面有促進了國人對維新的信仰。”可見他是懷着救國救民的思想選擇了醫學這一職業的。可是,當在學醫的過程中,看到了槍斃中國人的影片後,而且圍着看的也是一羣中國人,魯迅受到了極大的刺激,於是促進了魯迅棄醫從文的思想產生。他覺得,“醫學並非一件要緊事,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是做毫無意義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為不幸的,所以我們的第一要素,是在改變他們的精神,而善於改變精神的是,我那時以為當然要首推文藝,於是想提倡文藝運動了。”

3、寫藤野先生與愛國是否衝突?二者有無交點?

這三個問題環環相連,層層深入,引導學生一步一步理清文章的脈絡。

二者並不矛盾,因為愛國而學醫、因學醫而見藤野先生、因愛國而棄醫、因棄醫而別藤野先生!文章的主題也水到渠成。寫學醫棄醫,表達對藤野先生的感激懷念之情,也更深刻、含蓄地表現出作者的赤誠愛國情。

三、品一處妙筆

本文帶有較多的文學性,這不僅從選材和描寫上可以看出來,而且從語言運用上也顯示出它的文學性。

本文語言精練準確,耐人尋味,常常在看似平淡無奇的語句中,有力地表現了豐富深刻的含義和複雜深沉的心境。如開頭寫“清國留學生”和中國留學生會館的文字。又如:“中國是弱國,所以中國人當然是低能兒,分數在60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無怪他們疑惑。”再如:“他的臉色彷彿有些悲哀,似乎想説話,但竟沒有説。”“其實我並沒有決意要學生物學,因為看得他有些悽然,便説了一個慰安他的謊話。”

文中多處運用巧妙的説法進行諷刺,如:“形成一座富士山”“油光可鑑”,“宛如小姑娘的髮髻一般”“精通時事的人”日本的“愛國青年”等。而“標緻”“正人君子”則是用反語進行諷刺。

讓學生以“我發現文中有這樣一處妙筆。()”的句式説話,品味文章的秒處。

自主”和“感悟”是語文新課標中閃亮登場的兩個關鍵詞,在閲讀教學中,只有學生感悟了,語文能力和水平才能提高,體味箇中的妙處,既能使學生再次認真的閲讀文本,也是學生個體獨特閲讀體驗的一次交流,在這個過程中提升自己品析文章的能力。

四、做一次比較

“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這句話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比較,是人們認識、鑑別事物的一種有效方法比較閲讀是一教高的閲讀層次,有利於調動閲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更加深刻地理解讀物的內容,提高閲讀效果。

在這一關鍵環節中,教師應設計好適合於學生的“台階”,讓學生達到自學的效果。採用探究學習的方法,培養髮現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篇15:八年級語文《藤野先生》説課稿

八年級語文《藤野先生》説課稿

(一)説教材

《藤野先生》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課文。本單元所選課文,有的是回憶錄,有的是傳記,講述的是作者一段難忘的人生歷程。本單元學習的目的是“融入自己生活體驗,感悟課文的思想內涵,進而瞭解社會人生。還要繼續瞭解敍事性作品的文體特徵,還要注意品味含義豐富的語句。”

作者追述了自己棄醫學文的思想變化,洋溢着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本文的重點是抓住典型事件,學習刻畫人物的方法,並體會作者在文中表現出的對恩師深深感激之情。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課程總目標“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能初步理解鑑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薰陶”設計。在培養學生概括能力的同時,展開橫向思維,讀懂事件與主題的關係;在引導學生欣賞名家作品的同時,使學生受到前人高尚情操的薰陶,達到既學讀書又學做人的目的。

(二)説學情

八年級學生通過近兩年的學習,對於記敍散文積累了一定的閲讀經驗,對於一些問題已經有了自己的看法,他們對於作品內容已經具備了概括,分析能力,但有些內容理解得不夠全面、客觀。加之本文篇幅較長,敍事明暗線縱橫交錯,作者心緒複雜變化,學生把握起來有一定的難度。

不過,思維活躍視野開闊,只要給他們機會,就會展示出來。八年級學生具有好強,好勝的特點。因此教學中,我以討論交流為主,“還政於民”適時引導,這樣學生會更易接受。根據本單元的學習要求和本課特點,依據學生學情,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三)教學目標

1.瞭解藤野先生的思想品格,瞭解魯迅先生中青年時代的心路歷程。

2.學習本文選取典型事例和抓住主要特徵刻畫人物形象,多方面表現人物品質的手法。品味文章中富有感情色彩的語言。

3.學習藤野先生嚴謹認真熱誠正直的高貴品質;體會魯迅先生深沉的愛國主義情懷。從而培養自己使祖國強盛為己任的愛國主義情操。

(四)教學重點難點

由於本文篇幅較長,涉及的人和事較多。如果講課時不分鉅細、面面俱到,勢必會顧此失彼,給學生“零碎”的感覺。所以我設計的本課重點為:學習本文選取典型事例和抓住主要特徵刻畫人物形象,多方面表現人物品質的手法。難點為:品味文章中富有感情色彩的語言,體會作者的複雜情感。

這篇課文我設計用兩個課時完成教學,第一個課時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瞭解藤野先生的思想品格,瞭解魯迅先生中青年時代的心路歷程;概括主要事件,梳理行文結構。第二課時學習本文選取典型事例和抓住主要特徵刻畫人物形象,多方面表現人物品質的手法,品味文章中富有感情色彩的語言,理解作者感情,探究文章主題。

(五)教法與學法

新課程的理念認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根據以學定教的原則,特制定如下教學與學習的方法:

1.情境教學法

“情境教學法”是當今課堂教學一股清新的活水,能為傳統的課堂教學注入新的生命。採用情境教學,可以較好地扣住教材特點,落實教材因素和學生因素,強化訓練目標,引誘學習動機,激發學習興趣,從而培養學生的能力。

2.朗讀感受法

《藤野先生》這篇回憶性散文寫的是作者終生難忘的偉大的人,記的是震動作者靈魂的典型的事,因此不管是議論抒情的語言還是寫人記事的語言,都包含感情。學習中,指導學生多朗讀,運用齊讀,精讀、默讀等閲讀方法,讓學生與課文進行多次接觸,心靈融入濃濃情感之中。

3.質疑探究法

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自己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研究問題,體現學生自主學習的特點,這樣的方式能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使他們看到成功的記錄,這種成就感促使學生可持續性地發展。

4.討論分析法

這既是個體的學習,又是團體的學習。討論是一種雙向或多向的活動,當中體現了個體的思維,又有思維的碰撞、磨合、吸納,是合作學習的體現。

學法

學法指導――依據“三有利”原則。

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積極思維。

有利於充分發揮學生學習主動性,培養學生學習方法,以利於學生終身可持發展。

有利於挖掘學生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具體操作模式:自主探究,小組合作。

(六)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聽一段故事

七年級我們學過魯迅的《從百草原到三味書屋》回憶起自己的啟蒙老師壽鏡吾先生,老先生的“方正、質樸、博學”,令童年魯迅信服、敬畏。但魯迅在回憶中説:“在我所認為我師的之中”,“最使我感激,給我鼓勵的一個。”卻是另外一位日本人――藤野先生。藤野先生是怎樣的一個人?是什麼讓魯迅這樣深情感念呢?為什麼在1935年,日本巖波文庫要出版《魯迅選集》,譯者增田涉到上海徵求魯迅意見,問他選哪些文章才好。魯迅回答:“一切隨意,但希望能把《藤野先生》選錄進去。”今天,我們就一起去感受這段難忘的經歷、認識這位給魯迅以鞭策的先生。

好的導語猶如唱戲前的'開台鑼鼓一樣未開台先叫座,再配以《思念》。

(此導語設計貼近課文內容,激發學生思維的興奮點,從大家熟悉的壽鏡吾先生導入,然就能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慾望,自然引出本課內容。導語的設計意在“温故而知新”。既簡潔,節省時間,又能一下子觸發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急於瞭解魯迅先生的洋老師,激發學生再次細讀課文的慾望。)

二、初讀感知,説一説事件

1.學生默讀課文,標示段序,初步感知文意。疏解疑難字詞,讀準字音,弄懂詞義。

2.速讀,概括。速讀課文,找出課文中所寫的事件,並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出來。

(1)清國留學生賞櫻花。

(2)清國留學生學跳舞。

(3)到仙台受到“優待”。

(4)初見藤野先生。

(5)藤野先生為“我”添改講義。

(6)藤野先生教“我”修改解剖圖。

(7)藤野先生關心“我”的解剖實習。

(8)藤野先生向“我”瞭解中國女人裹腳。

(9)匿名信事件。

(10)看電影事件。

(11)“我”向藤野先生辭別。

(12)離開仙台失去聯繫。

(13)感激懷念藤野先生。

(14)丟、尋講義,受到鼓舞。

3.分類梳理。

根據這十幾件事與刻畫人物的關係,我們將這些事件分為三類,並分別説説不同類別事例的作用。

第一類:寫藤野先生其人,直接為刻畫人物服務。

第二類:寫作者離開藤野先生及對藤野先生的懷念,感激之情。

第三類:字裏行間並末寫藤野的事件。

三、研讀賞析:説一説藤野

跳讀課文,尋找課文中描寫藤野先生的文字,讓學生以”從________中,我感受到藤野先生的……“這樣的句型説話,通過小組討論探究引導學生認識藤野先生的形象,學習本文選取典型事例和抓住主要特徵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

事例――思想品質

1、添改講義――認真負責,一絲不苟。

2、糾正解剖圖――熱情關心,嚴格要求。

3、關心解剖實習――正直無私,真摯誠懇。

4、瞭解女人裹腳――探索研究,實事求是。

歸納塑造人物的方法:正面描寫,側面描寫,通過事件表現人物特點。

小結:給題目添加修飾詞,概括總結藤野先生的思想品格。

(正直熱誠)(治學嚴謹)(工作認真負責)(對學生嚴格要求)(具有求實精神)(沒有民族偏見)的藤野先生。

四、合作探究:説一説魯迅

懷念藤野先生是文章的一條明線,本文還有另外的一條線索,就是作者的愛國主義情感,許多材料,如寫東京清國留學生賞櫻花,學跳舞,寫赴仙台途中對日暮裏和水户的深刻印象,寫仙台醫專日本人的尋釁和看電影事件,寫作者的棄醫從文,都是圍繞着這條內在線索,為了讓學生很好的把握這兩條線索,體會文章篇幅雖長,卻脈絡分明,材料雖多卻秩序井然,為了讓學生把握還雙線的脈絡。我設計了三個問題:

1.本文是魯迅離別了藤野先生二十年後寫的,你能不能讀出字裏行間魯迅流露出的情感呢?學生速讀課文,找出能體現魯迅對藤野先生懷念的文字

2.文章這篇課文題為”藤野先生“,但有一半以上的篇幅卻沒有直接寫藤野先生,從這些文字中你能看到一個什麼樣的魯迅呢?

在第二個問題的回答中,教師穿插介紹魯迅棄醫從文的經歷、仙台學醫的動機,在《吶喊》自序中寫到”我的夢很美滿,預備卒業回來,救治象我父親似的被誤的病人的疾苦,戰爭時候便去當軍醫,一面有促進了國人對維新的信仰。“可見他是懷着救國救民的思想選擇了醫學這一職業的。可是,當在學醫的過程中,看到了槍斃中國人的影片後,而且圍着看的也是一羣中國人,魯迅受到了極大的刺激,於是促進了魯迅棄醫從文的思想產生。他覺得,”醫學並非一件要緊事,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是做毫無意義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為不幸的,所以我們的第一要素,是在改變他們的精神,而善於改變精神的是,我那時以為當然要首推文藝,於是想提倡文藝運動了。“

3.寫藤野先生與愛國是否衝突?二者有無交點?

這三個問題環環相連,層層深入,引導學生一步一步理清文章的脈絡。

二者並不矛盾,因為愛國而學醫、因學醫而見藤野先生、因愛國而棄醫、因棄醫而別藤野先生!文章的主題也水到渠成。寫學醫棄醫,表達對藤野先生的感激懷念之情,也更深刻、含蓄地表現出作者的赤誠愛國情。

五、學以致用:寫一寫老師

在本文中,魯迅塑造了一位認真負責,熱情誠懇的嚴師的形象。作者是如何寫人的?

寫法歸納:如何寫人?

(1)通過肖像描寫刻畫人。

找出文中對藤野先生的肖像描寫,作者抓住了藤野先生的那些特徵?

外貌特徵:黑瘦、八字須、戴着眼鏡(白描手法)。

舉止:挾着一疊大大小小的書。

聲調:緩慢而有頓挫。

作者抓住這些主要特徵,將一個正直的學者形象描繪的栩栩如生。然後作者又從目睹道先生大大小小的書的情景和耳聞先生的衣着模糊,來表現先生的嚴於治學和生活儉樸的崇高品德。

(2)通過事件來寫人。

2、活學活用“猜猜他是誰?”

學習本文“寫人抓特徵”,幾筆勾勒出藤野先生外貌的白描手法,寫出同班同學的外貌或典型性格特徵。

教師收齊後打亂,再分發給同學,大家根據所寫的特徵推斷這是哪位同學。

請幾位同學交流,然後研究為什麼猜(不)中的原因,明確寫人必須抓住特徵。

3、回憶自己讀書生活中哪位老師給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仿照本文的寫法,以“我的老師”為題寫一篇文章。(課堂列提綱,課後完成)

篇16:八年級語文《藤野先生》説課稿

八年級語文《藤野先生》説課稿

一、説教材

新課程標準主張中學語文教學應致力於全面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和人文素養,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語感,發展學生的思維和創新精神,促使學生養成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依據這一原則,並結合本課的具體內容,我確定了以下幾個教學目標:

1、積累詞語,朗讀課文,把握文章的內容和主題;

2、理清思路,梳理線索,領會語言的感情色彩和風格特點;

3、學習選取典型事件,抓住主要特徵,表現人物高貴品質的寫作方法;

4、感受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質和作者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魯迅先生東渡日本留學,棄礦從醫,幸遇藤野先生;不久又棄醫從文,惜別藤野先生,在與老師闊別二十年後,他滿懷深情地寫下了這篇回憶性散文《藤野先生》。魯迅早年留學日本期間,正值日俄戰爭,許多日本人深受狹隘民族主義的毒害,但藤野先生毫不受惡劣空氣的影響。魯迅深切感受到藤野先生人格的偉大,懷着感激的心情,頌揚了他的師德,頌揚了他對中國人民的友好感情。教學時,要讓學生感受藤野先生正直熱誠、治學嚴謹、沒有狹隘的民族偏見的.高尚品質,體會魯迅和藤野先生之間的真摯感情,這是本課的教學重點之一。

魯迅原來想走“學醫救國”的道路,但“匿名信**”和“電影事件”極大地傷害了他的民族自尊心,使魯迅認識到要拯救國家,就要醫治國民的麻木、愚昧,這就需要用文藝喚醒沉睡的國民。於是他決定棄醫從文。這一舉動正是作者愛國主義思想感情的表現。教學時,要讓學生理解魯迅先生棄醫從文的思想轉變過程,這也是本課的一個教學重點,同時也是教學難點所在。

二、説教法、學法

本文篇幅較長,涉及的人和事較多。如果講課時不分鉅細、面面俱到,勢必會顧此失彼,給學生“零碎”的感覺。這就要求教師從總體上把握課文,突出重點、難點。教學中要始終突出以學生為本位的思想,從文學常識的積累、主題內容的把握、重點詞句的賞析到拓展、遷移、運用,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使學生讀、思、品、説、寫,讓學生在不同的情景中,在獨特的體驗中去品味語言、揣摩內涵與反思人生,從中獲得感悟,得到教益。

三、説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出示問題“對於魯迅和《朝花夕拾》,你瞭解多少?”,讓學生結合文學常識的積累了解魯迅先生的原名、籍貫、地位及代表作品,尤其是《朝花夕拾》回憶散文集的性質及其創作背景,為理解本文做情感鋪墊。

(二) 檢查預習

多媒體出示“讀一讀,寫一寫”,要求學生讀準字音,理解詞義。

(三) 整體感知

首先讓學生閲讀標題,揣測文章內容,思考如果沒有閲讀課文,假如讓你來寫這篇文章,你會寫些什麼,主題會是什麼?此環節讓學生自由發揮,只要合乎情理或能自圓其説即可。在此基礎上,使學生明確認識到“文似看山不喜平”,好文章大都是一波三折的,更何況是大手筆的魯迅,從而激發學生感悟名篇、深刻探究的學習激情,

第二齣示問題組,讓學生帶着問題聽讀課文,這裏採用師生共讀的方式。思考問題如下:

(1)、在這篇回憶性散文中,作者寫了早年在日本留學時期的生活。在這段經歷中,作者轉換了三個地點,請找出文中表明地點轉換的語句。

(2)、文章標題是對全文思想內容鮮明精練的概括。據此,你認為課文是以什麼為中心記敍的,敍述線索又是什麼?請結合文意談出自己的理解。

(3)、課文除直接寫藤野先生外,還寫了哪些內容?這些材料是圍繞什麼線索來組織的?

(4)、本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你是從哪裏領會到的?

這裏留給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在自主閲讀的基礎上,通過小組討論明確問題。通過第一題來給課文劃分段落,使學生能夠理清文章的思路,瞭解通過時間、地點的變換來敍述事件的好處,從中學習構思佈局的寫作方法;通過第二、三題明確認識本文有兩條敍事線索,明線是魯迅與藤野先生的交往,暗線是作者思想感情的變化。通過第四題理解字裏行間流露出的作者的愛國之情,使學生能夠在自我閲讀理解的基礎上,抓住重點詞句(如“東京也無非是這樣”、“實在標緻極了”等),抓住典型事件(如“匿名信**”和“電影事件”),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至此完成第一課時的學習任務,突破學習重點——理清文章的思路和線索,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研讀賞析

在這一環節重點突破本課的另一個個學習重點——瞭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質,並學習通過選取典型事例刻畫人物的寫作方法。要求學生帶着以下問題速讀第二部分“在仙台”。

(1)、在這一部分主要敍述了哪幾件事?分別表現了藤野先生怎樣的品質?請用簡潔的語言加以概括;

(2)、你認為最讓魯迅感動的是什麼?説説理由;

(3)、那段感人至深又發人深省的往事是什麼?請你帶着感情複述一下這件往事。

結合第一題總結出這一部分共敍述了四件事,表現了藤野先生多方面的高尚品質:

修改我的講義——正直熱誠、工作認真負責、一絲不苟

糾正解剖圖——熱情關心、嚴格要求

關心解剖實習——正直無私、真摯誠懇

瞭解女人裹腳——認真求實、治學嚴謹

使學生認識到通過典型事例,抓住主要特徵刻畫人物的好處。在第二題中則讓學生重點了解藤野先生沒有民族偏見這一高尚品質,魯迅雖然是弱國的國民,但藤野先生卻給他滿腔熱忱的幫助和指導,魯迅的醫學專業成績“及格”。可日本的“愛國青年”對此卻無端猜疑,“借”了魯迅的筆記查看,他們的言行充滿對弱國國民的歧視。藤野先生和“愛國青年”對魯迅的態度截然不同,形成了鮮明的對照。第三題則結合《魯迅自傳》進行比較閲讀,從而讓學生更好的瞭解魯迅棄醫從文的思想轉變過程,完成對教學難點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