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教學設計隨筆(精選3篇)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1.4W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3篇《教學設計隨筆》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教學設計隨筆》相關的範文。

教學設計隨筆(精選3篇)

篇1:教學設計隨筆

對於新課程,誰能説我沒有困惑?有思考就會有困惑。

葉瀾説過:“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必須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可能成為名師。”

其實反思不是新課程帶來的新命題,早在我國的古代,許多哲人就對反思的重要性有過深刻而又系統的闡述。

“君子有九思。”——孔子

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

孔子還將反思作自己修身之道:“吾日三省吾身。”——孔子

“我思故我在。”——笛卡爾(法國著名哲學家)

從哲人的觀點中,我們能夠看出反思的重要性。時下,很多教師都在自覺或不自覺地進行教育教學反思。但是,對於一個教師來説,教育教學反思能否順利進行?能否把反思當作生活常態?我們對於反思還有許多有待探討的問題。那我們該怎樣反思呢?結合我們的課題研究以及自己的看法發表個人的看法。

1、在學習中警醒自我。

實施新課程,首先要轉變觀念,而轉變觀念的過程又是一個不斷用新理念置換舊觀念的痛苦的改造過程。要實現這一痛苦的改造,我想最好的辦法是學習。

農村中國小可讀的書不多,尤其是有關課程改革的書就更少了,無書可讀的狀況十分普遍。教師不讀書,就不明白當今教育觀念變化之大,教育形勢發展之快,也不明白自己的教育觀念落伍到了什麼地步。要不斷學習教育理論,讀優秀教師的教學經驗總結,在與大師、優秀教師的對話中反思自己的理念。同時,將讀書與思考、讀書與教學、讀書與科研等結合起來,書讀得多了,認識自然會提高,實踐也就有了明確的方向。

2、在實踐中檢驗自我。

有時我們教師備課、上課,好像時鐘一樣機械準時,但是對教學資料的重組,教學過程的優化、教學策略的變革、學生的興趣愛好,很少思考,也很少寫教學札記,進行案例分析、建立學生學習和自己的教學檔案,同時也很少給自己出難題、不斷檢查自己的工作。我想只有經常性地問一問:“這天我的課有效嗎?”“這天學生髮展了嗎?”,那麼在反思中,就會時時出新,時時會有一個新自我,就會有新收穫。那裏我想説我們嘉興市的名師——徐如鬆校長他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他幾乎每一天都寫一篇教學反思或教育隨筆,對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進行深入反思,在那裏也推薦各位有空的話到教育在線看一看,“語文建設”就是他反思的精華。

3、在交往中提高自我

我們經常參加名師觀摩課,專家的講座、學術報告,同時我們自己的學校也開展經常性的校本教研活動。但是我欠也發覺,在參加活動時感到十分激動和心動,但是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卻感到又無法操作和實施,只能不動了。在參加各級的名師觀摩課、專題講座、學術報告以及學科組內的備課、研課等都是學習和反思的機會。教育專家和同事的教學、報告和發言,都是他們潛心探索的結晶,是他們感性經驗的昇華和先進理念的具體化。如果抓住每一個學習的機會,細心體驗、用心思考,用心揣摩,反覆推敲,探其精密,尋其奧妙,找出自己的差距,然後博採眾長,就能不斷充實和提高自我。

4、在評價中發展自我。

評價的形式多樣,無論哪一種評價,都是對教師教育、教學工作的一種反饋,有利於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找準自己的位置,能為教師的反思帶給較為客觀的信息。教師要正確對待各種評價,將其看作是自己準確瞭解自身優勢、不足和進步狀況的大好機會;要分析自己進步和不足的各種原因,以獲得成就感,增強自信;重新制訂發展目標,促使自身在不斷的反思中提高自我,發展自我,並將其轉化為促進學生和學校共同發展的創造力。

“反思”是我們這些“教書匠”在向“研究型教師”轉變時而發出的陣痛。上海教育研究所顧泠沅教授説過:“反思三年成名師”。教學反思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美國學者波斯納也提出: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隻能構成膚淺的知識。只有經過反思,教師的經驗才能上升到必須的高度,並對以後的工作行為產生重大的影響。他提出了教師成長最簡潔的公式:教師的成長=經驗+反思。

讓我們攀着反思這一梯子,快速摘到專業成長的碩果吧!

篇2:教學設計隨筆

作為教師就務必善於理解和消化新觀念、新知識,認真鑽研業務,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務必用心探索教學方法和教學藝術,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務必勤奮好學,孜孜不倦,努力做到學識淵博,業務精良。只有這樣,講起課來才能深入淺出,得心應手;才能使學生產生敬重感,自覺自願地理解教育和指導

我隨着繼續教育時間的不斷增加,繼續教育已經融入了我的生活與學習之中,或者説,我已經融入了繼續教育學習的廣闊天地之中。

透過繼續教育學習現代教育思想和理論,理解了如何把先進的教學方式和理念貫穿於數學及各個學科教學的全過程,使我茅塞頓開,在開學這一段的教學實施過程中,透過實踐也真正的感悟到了全新的教育思想在教學中所產生的效應。這是以前傳統教學所無法比擬的。

説實在的,在最初的學習過程中我對此並不感興趣,因為各種學習、培訓也參加了很多次,可往往是走形式的多,真正有收穫的少。所以開始點擊繼教網只是為了完成學習任務和學時。但是,當我進入繼教網的那一刻,我就被那裏的一切吸引住了,它為我呈現的真是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

根據學習計劃,我選了“教師心理健康與心理諮詢”、“新課程培訓―中學數學”、“教師職業道德”、“教師反思潛力的培養與訓練”四門課程來學習。

回憶這些天的學習過程,感覺收穫還是很大的,下面就具體談一些學習的收穫。

其一,透過上網學習讓我學到了很多課堂教學的藝術與技巧,同時也解決了我以前在課堂教學當中存在的很多困惑,讓我有種“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彷彿一下子見到了光明和期望,對我的教學實踐起到了很好的指導作用。

其二,透過對《教師職業道德》的學習,讓我更加正確的認識到自身的力量和價值,同時也給我的職業道德方面上了精彩一課,使我再一次重温“高尚師德”的形象,並以此為自身的追求。

其三,“新課程培訓―中學數學”,為我以後提升自身綜合素質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教學中,我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和潛力層次,實行了“分層次、分類指導”教學,對知識水平不同的各類學生都不偏愛、不卑視、不譏笑,多給學生以讚許、鼓勵、支持和親切的目光,含蓄的微笑、簡單的表情、和藹的態度,以示老師對其的信任、關心、愛護。在課堂教學中我們採用多提問、多練習,多給學生活動、多自我表現的機會,即儘量讓每個學生都有“一展身手”的機會的教學方法。

透過本次繼續的學習,我首先是更新了兩個重要的觀念:

第一、要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這個過程也是一個自我發現和自我完善的過程。

第二,認識自我的主角定位,改變傳統的教育方式,做勤於學習,樂於教學的音樂教師。

沒有想到的是,本以為枯燥、乏味的學習,在那裏,卻變得是那樣的吸引我,本次學習的課時,而且在線學習時間還在不斷上漲。總之,這次學習的收穫是十分豐富的,它引發了我更多的思考,也讓我收穫了很多的知識。繼續教育是我學習中的良師,生活中的益友。遠程教育系統創造了個性化學習的環境,這需要高度的學習自覺性、持續的學習動力和有效的學習方法。但不能把學習封閉化,應提倡尋求合作、協同學習,可在必須區域範圍內組成學習小組,在各自主動學習、主動探索、獲取教學信息之後,相互交換學習心得、體會,互相提問、評價,交流知識,並與所學的東西相聯繫,便能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一、透過對繼續教育的學習,我首先是更新了觀念:對教師來説,研究是學習、反思、成長的同義詞,與專業人員的研究具有質的區別。它是“以解決問題為目標的診斷性研究及實踐者對自身實踐情境和經驗所做的多視角、多層次的分析和反省”。透過學習,從“過去的我”和“此刻的我”的對話交流,是努力擺脱“已成的我”,為不斷獲得新生的過程。努力研究自己,其目的就是為了提高自己、發展自己、更新自己。

二、教育無小事。一個細節可能會是影響一個孩子的一生。一個教師最可貴的品質在於他能從日復一日的教學生涯中領悟和體會在教育的真諦,開掘出散發着新鮮芳香、體現着高尚情操的教育細節。概括地説,“教育的真諦在於啟發自覺,在於給心靈以向真、善、美方向發展的引力和空間。”

三、就人格而言,無論在任何時代、任何地域、任何學段,師生之間都就應是天然平等的。教師和學生不但在人格上、感情上是平等的朋友,而且也是在求知識的道路上共同探索前進的平等的志同道合者。

在教學中,教師要用自己的行動去感染學生,要用自己的言語去打動學生,把自己對人或事的真情實感流露出來,以此使師生間產生心靈的共鳴。學生只有感受到教師的善良和真誠愛心,才樂於聽從教師的教誨。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教師要抓住機會,適時地把自己的喜、怒、哀、樂表現給學生,與學生透過交流,到達心與心的溝通。教師的語言要有魅力,要富有人情味、趣味,同時又要富有理性。這樣的語言才能讓學生願意理解,到達教育的目的。暖人話語,滋潤心田。温暖的話語,能夠使學生深深感到教師真誠的關愛,從而拉近師生的距離。教師對學生還要又一種充滿職責感和理智感的愛,這種愛就是嚴格要求,嚴而有度,更要嚴而有理。

除了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之外,我們還需要結合個人狀況及教學環境和特色來很好的貫徹和應用它們。這個過程也是一個自我表現和自我完善的過程,除了需要不斷客觀的看待“過去的我”,我們更需要一份持久的熱情,一份對教育、對學生、對社會的神聖信仰與追求!

有人説,教師是春蠶,是蠟燭,是航標燈,是導航員。而我要説,教師就像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需要吸收多方面的營養:有科學的教育理想,有先進的教育理念,有貼合時代特點的教育言論,有廣博的知識,有令人佩服的教學藝術,有較強的人格魅力,有不斷開拓進取的精神。

為了到達這一目標,我始終在做着一個“好學生”。多年來,在教學工作的同時,我用心學習陷阱的教育教學理念。新課程改革這股春風吹來之後,我更感覺到如魚得水,反覆翻閲新課標,領略其中的真諦,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反思,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我都用心參加。

有人説,“教師應有一種苦讀、苦學的精神”。苦讀、苦學就應是教師的“天性”。學習研究新課標,新課程,讓我有了方向,從學習中我懂得了“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的道理。我在不斷的學習,也在不斷的研究,不斷的探索,從教材、教參、課程標準中去觸摸新課改的靈魂,準確把握教學的尺度。我和學生們相互學習,共同成長。我想,所謂的教學相長就是這個意思吧。

如此種.種,我在做“好學生”的基礎上,也在努力的做好教師。做“好學生”是磨練自己的重要歷程。而做一名好教師是我的最終目標!同時也祝願每位教師都能沐浴課改的春風,在這片肥沃的大地上茁壯成長!

篇3:教學設計的隨筆

《不 《不“ “ 公平” ” 的遊戲 》 2007 年 9 月,我在市實驗國小上了一堂《可能性》的展示課,課前也做了較深入地磨課,在此過程中也參考了許多優秀的教學設計,有以下一例:

上課伊始,教師出示第一個轉盤(如圖)。師生圍繞轉盤開始了輕鬆愉快的談話。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要一起來玩這三個遊戲,你們想先玩哪個遊戲呢?” 學生紛紛發言,有的説想先玩摸球遊戲,有的想先玩擲骰子游戲,有的則想先玩拋硬幣遊戲。

爭執不下時,教師發話:“這樣好了,咱們就由這轉盤來做決定吧!” 馬上有學生提出異議:“這樣不行,不公平!” “為什麼不公平?” “因為這三個遊戲區域不一樣大。” “那怎麼辦呢?” “必須用公平的轉盤才行!” “怎樣才能使轉盤公平呢?” 在學生的提議下,教師再一次出示了第二個轉盤(如圖 2):“現在咱們就請一個同學上來撥動轉盤,指針指到哪裏,咱們就先玩哪個遊戲,好嗎?” “好!” 就這樣,一個學生上台撥動指針,指針指向摸球區,於是師生開始了第一個遊戲——摸球。

反觀這一片斷,用轉盤遊戲來導入“遊戲規則的公平性”,看起來不僅順理成章,而且別出心裁。教師預設的“不公平的轉盤”引發了學生“不公平”的最初想法,從而急切地想要制定出“公平”的遊戲規則。這樣,很快抓住學生的思路,水到渠成地引入了新課。然而,細細思考,其中又不免留有遺憾。第二個“公平的轉盤”頗有不當之處。根據教材的要求,新課的教

學目標應該通過“摸球”這一活動落實,而“擲骰子”“拋硬幣”則屬於鞏固練習內容,也就是説,這三個活動的對應任務並不平行,或者可隨機調換次序。在這種情況下,教師真的敢放手讓學生來自由玩轉盤,從而根據學生轉出的結果決定先玩哪個遊戲嗎?如果指針不是正好停在摸球區,而是停在另外兩個區域怎麼辦?那不就本末倒置了嗎! 再好的教學方式都應該以服務於學生、有利於學生的發展為宗旨,這已成為許多教師的共識。然而,當一種認識試圖轉化為教學實踐時,其中的偏差往往又在所難免。上面的案例也許並不十分典型,卻足以引發我們思考,尤其是反思自己的課堂:是否因追求形式而把學生拋在了腦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