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新教育隨筆(精選16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26W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16篇《新教育隨筆》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新教育隨筆》相關的範文。

新教育隨筆(精選16篇)

篇1:新教育隨筆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們肩負着培育“祖國花朵”的重任,我們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與時俱進。在幼兒教育中,自認為我是一直尊重幼兒的潛能,尊重幼兒的個性,能運用“尊重”這把鑰匙來打開孩子心靈的金鎖。

今天發生的一件事情,讓我有了深刻的反思。下午,我班一個孩子在外面走廊裏發現了半個饅頭,看樣子是中午的,於是我在班級詢問,沒有人承認。此事讓人頭疼呀,然後讓孩子們圍圈站,我説:“如果你現在承認説明你是誠實的孩子,老師不會責怪你。”但是沒有任何反應,於是我便一個一個詢問,讓孩子們看着我的眼睛回答,最後還是沒有查到。我怎麼也想不通,猜不到,覺得自己對他們已經很瞭解,看眼神可以分辨出來的,但是...於是我相信不是他們而是隔壁班,我拿着那個證據去了隔壁班,也沒有。很失落地回教室,這時在教室門口傅英豪靠在桌子旁擺弄衣物,我又隨口問道:“這是你丟的嗎?”他看着我小聲説:“不是。”我又問道:“真的?”然後我看到他留下了眼淚,承認了。我問他為什麼剛才不説,為什麼不主動承認錯誤,他哭着説:“我怕別人笑話我...”

瞬間我感覺自己錯了,不該去傷害孩子的自尊心。他們已經長大了,更在乎自己在集體中的地位,於是我承諾不再提這件事,不會讓他成為大家的笑話。今天也給我上了一課,但願以後不會再出現了。

篇2:新教育隨筆

走近新教育,最能感受到新教育倡導者以及實踐者們的那份熱情,那份夢想,那份對完美未來的企盼。在應試教育愈演愈烈的今日,在我們深知不能改變目前教育現狀的情景下,在絕大多數人“萬馬齊喑”,如一潭死水般沉寂的時候,新教育人選擇了站出來。魯迅説: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與其苟延殘喘地活着,不如瀟灑地走一回;勇敢闖一闖,不管結果會怎樣,至少以往嘗試過。世界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新教育人成了開拓者,他們勇敢地站了出來,大聲地向世人宣告:我們要換種活法。

是的,換種活法。這就是為什麼新教育出現的原因了。任何事物的產生都是有理由的,不管是內因還是外因。新教育就是這個時代的產物,看似偶然,實屬必然。因為,夢想不會泯滅。經濟再發達,物質再先進,終歸還是有一些“精神守望者”,他們不願沉淪,他們拒絕平庸。於是,“於無聲處聽驚雷”。新教育一出,立時激活了這一溝“絕望的死水”。我們也欣然發現,沉默不等於滅亡,靜靜地蟄伏乃是等待那遲來的“吶喊”。新教育這一聲“吶喊”,喚醒了那些尚未沉淪的教育者們,喚醒了那些在黑暗裏“哀怨彷徨”的摸索者。於是,大家找到了共同語言,重燃期望的火苗。

在新教育這面大旗的召喚下,越來越多的人羣加入到隊伍中,如同涓涓細流,逐步匯聚成大江大河。最終,浩浩蕩蕩,既天而來。

新教育所倡導的,其實是一種信念。只要你願意,只要你拿起筆,你就能夠改變。只要行動,就有收穫;僅有堅持,才有奇蹟。見證奇蹟的時刻,就是你決定改變的時刻。

是的,拒絕沉淪,拒絕平庸,換種活法,活出精彩。這就是新教育。

篇3:新教育隨筆

“過一種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這是著名教育大師朱永新教授提出的一種教育思想,讓我們如沐春風,給我們的教育注入了一股鮮活的力量,使我們的學校、師生都沐浴在這種濃濃的書香氛圍中,享受着新教育帶給我們的全新的體驗,也使我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這位教育大師知識的淵博,對教育至真的感悟和至純的摯愛,他對新教育夢想追求的高瞻遠矚,令我油然而生敬意。

青春年少時的我選擇了教師這一行業,是出於對教師的崇拜,而從教數餘年的我,則把終生獻身教育的堅定信念紮根於心,不斷的告訴自我,我要努力做好教育這項事業。要想把事業做好,就離不開愛,愛的教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就如夏丏尊先生所説的那樣:“教育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稱其為池塘。沒有情感,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

新教育理念倡導下的為人師者,要善於學習,不斷充實自我。任何一個優秀的教師都離不開前代人的教育財富。在必須意義上能夠説,我們是在用我們時代的語言,用我們的生活閲歷,同過去的大師們進行心靈溝通,闡釋我們對教育的理解。此刻的我,越來越覺得自我知識的貧乏,有一種緊張感、危機感,尤其是新教育的實施,更讓我有種迫不及待充滿電的慾望,有時用工作的繁忙、沒空來為自我的懶惰找藉口,這就讓自我的惰性越來越佔據上風,而就理所當然的“忙得不可開交“,(其實,平時的自我也確實很忙,一大堆的工作要做好,真的忙的焦頭爛額,回到家就不想動了。)可是,只要自我有心,再忙也會擠時間的,不是嗎?所以,學習、提升自我迫在眉睫。

新教育形勢下,要成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還要不斷地探索、創新,做教育的有心人。有心才能成功。在平時的教育工作中,用心教育,不斷總結教育的得失。記教育日記、記錄教育現象、總結反思教育方法、記錄自我的思考和感受。不斷探索創新,創造適合自我的教育方法,打造自我的教育品牌和旗幟,不斷總結自我的教育經歷和成果,逐步建立起自我的特色,構成風格和體系,讓學生有着終生對未來社會的夢想和追求,有着對學習知識無止境的渴求,我們的教育就成功了,這是我的奮鬥目標。我明白目標的實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堅持不懈的努力,不輕言放棄,永不為自我的懶惰找藉口。

只要不讓年輕時美麗的夢想隨歲月飄逝,成功總有一天會出此刻你的面前。

篇4:新教育隨筆

不知不覺中,工作已經四年了,本以為最難忘的教師節是第一次過教師節,可直到去年,才發現,去年才是最高興的一年,因為我的第一撥學生已經畢業了,他們那天都會來看我了,我一向在操場上等他們進來,看着他們進來看到我,一個個的衝過來和我擁抱,並送給了我一封封長信,以及一個個並不算精美,但必須是精心準備的禮物後,真是“得此生,能夠無悔亦!”

但同時,一份愧疚也油然而生,班中47人,除一人出國外,回來了42人,剩下的4人全是會考考砸了的學生,或許是對我有些憎惡,或許是對我有些歉意,或許是還無法從會考的失敗中擺脱出來,無法應對我和同學們的眼神,他們最終沒有回來,新教師感言。其中,還有一位因會考考砸而未到的女生髮來信息表示歉意:

“王教師,您好。首先,祝您節日歡樂!記得您以往説過“會考之後有人就聚不齊了”,當時,我怎樣也沒有想到那個缺席的人會是我…對此我感到十分愧疚和抱歉。但您放心,三年後將會有一個全新的任xx出此刻您的面前。對於剛剛開始的高中生活,一切都好,只是常常會想念您及其他教師、同學,但我想當我真正融入此刻的班級時就會好些了,範文《新教師感言》。再次祝您節日歡樂,請您原諒我無法讓自我像其他同學一樣,手捧鮮花地出此刻您的面前,但我會在那裏為您及其他以往教過我的教師深深的祝福,願您一切都好。您永遠的學生——任xx”

那天,我其實很高興,和學生們在一齊聊天,回憶着一齊走過的三年時光,之後,還一齊去了ktv,與學生們一齊唱了很多歌:《再見》、《紅蜻蜓》、《朋友》。可是,如果所有的人都能回來我想我會更加的高興,因為我真的想你們了。明年教師節,不管會考你們考得怎樣,不管未來你們能否考上清華北大,你們都回來吧,因為我想你們了。

任xx,如果你能看到教師的這篇札記,請你相信,教師是哭着寫完它的,此刻每一天坐地鐵上下班,坐到北苑時,都不敢讓自我的臉面向東方,怕自我看到你們家,怕自我回憶起去你家家訪時的樣貌,更怕自我又想起你從前稚嫩的樣貌。之後,忍不住給你打了電話,強忍住感情,和你説了很多,最終你答應以後必須會參加每次同學聚會,這才是教師最高興的事。

沒過幾天,要換手機,手機號要一個一個重新輸入時,我把你們所有的聯繫方式都輸入了下來,也許,許多可能一輩子都再也用不上,但我還是會留着你們每個人的聯繫方式。因為,也許,我不是你們人生中最好的教師,也許,你們不是我最優秀的學生,但請你們相信,我是最在乎你們的教師,而你們也是我最在乎的學生。

正是這樣的一個真正意義的教師節,讓我明白:也許,世界上再沒有一個職業像教師一樣,包含着這麼無私、這麼複雜的感情在裏面。可是,也正是這次教師節,讓我更加體會到教師的職責感。同時,也讓我把教師這個職業看成一份事業,讓我更加熱愛這份工作,它也支持着我,必須把工作做得更好,因為,它除了關係着自我的未來,更關係着班中無數孩子們的未來。

篇5:新教育隨筆

有人説:教師是天底下最光榮的職業!有人説,教師是自我幸福的把握者,是孩子幸福的引路人,在每一個孩子的心目中,教師是一個最親切、最智慧、最偉大的形象。所以,我從很小的時候就期望自我長大後能成為一名教師。1997年8月,我最終如願以償,成了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從那時起,我在心中就暗暗發誓:必須要成為一名受學生愛戴的教師。在從教二十年的時間裏,我始終以一個人民教師的標準嚴格要求自我,工作中盡職盡責,不怕苦不怕累,不計較個人得失,把自我全部的精力都用在了孩子們身上。回憶自我教過的學生,我十分自豪。他們有的上了大學,有的讀高中,有的上國小,還有的已走上了工作崗位。他們無論從哪一所學校、哪一個崗位,表現都很突出。看到他們的成長和提高,我感覺無比幸福,因為在他們成長過程中,我傾注了自我全部的愛與職責。

在幼兒園我把主要的精力用在了孩子們身上,許多文字工作我是利用業餘時間做的。雖然比較辛苦,可是我卻十分歡樂。因為我的付出,收穫的是孩子們濃濃的師生情。偶爾,有幾天外出學習,孩子們常在爸爸媽媽面前唸叨:“教師去哪兒了,怎樣還不回來”有的甚至做夢也夢見教師。“誰愛孩子,孩子就愛他,僅有愛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愛”源於高尚的師德,“愛”意味着無私的奉獻。”

因為在我付出的過程中,我收穫了很多。在幼兒園這片沃土中,我與孩子們每一天朝夕相處,共同成長。我用汗水和愛心澆灌着孩子們稚嫩的心田,同樣,孩子們也用他們的天真、坦率和真誠感染着我,激勵着我,促使着我一向奮鬥在幼兒教育的行列中。今年的七月我送走了我的第三批孩子,短短一年的時間,我與孩子們結下了深厚的感情。記得畢業典禮上,孩子們和我擁抱在一齊,不捨得離開的時候,我激動得淚水止不住地往下流。這時,懂事的寶貝兒會在一旁不住地安慰我:“蔡教師,你別哭了,我們還會來看你的。”

每當聽到以前的家長報告孩子的好消息時,我感到欣慰;聽到孩子們打來的電話時,我感到幸福。我為我選擇了這份在充滿歡樂與温暖的樂園裏播撒愛的職業而驕傲、自豪、欣慰。把畢生的精力全都奉獻給幼兒教育事業,我無怨無悔,因為,我愛孩子,我愛幼兒教育事業。

篇6:新教育隨筆

新教育的路,曲折而漫長,思考、應對,重新出發:

一、走着走着,別忘了當初為什麼出發

xx培訓三年後,我依舊仍走在這條路上,用三個字來總結——不容易。

1、應對內心的迷茫,不容易。xx培訓的資料很強大,看似表面聽懂,其實有很多的東西是真不懂,最最關鍵的是明明懂得卻做不到,那時內心的那個迷茫、那種無力、那種黑暗……不斷地懷疑、反問,不斷地尋求答案,最終發現所有的答案都在自我內心時,才漸漸開始平靜、淡定、從容。

2、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不容易。處理人與物之間的關係不難,拿起過就能夠放的下。但人與人之間因為摻雜了情感,就顯得格外複雜,心與心的距離有時就如天與地般遙遠。同樣一段文字,因解讀人的心裏認識不一樣,會得出不一樣的解讀,也最終理解了校長培訓時説的那句話:如果上帝明白人類發明了文字,估計它會被氣死。

3、做到“風不停,樹應靜”,真不容易。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哪怕是新教育圈子也是一樣,同樣一句話可能會被解讀成各種版本,傳遍天下,原説話者也無法解釋,因為這一解釋,又將有各種不一樣版本的解讀,如此應對“風不停”,只能做的選擇是“樹應靜”。

還好,我依舊走在這條路上,因為無論曾被他人如何誤解,或是被貼上多少標籤,我還是我——此心光明,夫復何求?!

再次反觀自我當初為什麼選擇新教育?最初因拜讀校長博客中關於道德經的解讀部分而痴迷,隨後參加的培訓及送女兒入讀新教育學堂,皆因自我缺乏做人的智慧,缺乏為人母、為人妻的智慧,缺乏與人相處的智慧,如此,依舊走在這條路上,我的目標是提升自我的做人智慧。

二、也許我們追求的不是幸福,而是追求幸福的過程

幸福是什麼?沒有人能夠概括出定義,因為它只存在於你的心中,沒有外在標準的衡量。同樣的一天,有人為賺到300元錢而感到開心,有人卻為捐贈300元而感到開心,有人因感情而笑,也有人因感情而哭,而我的女兒可能因為吃到一碗味道可口的蘭州拉麪而倍感開心,那時那刻,她很幸福。然而幸福卻沒有終點和極限,就像沒有百分百純正的黃金,它僅是一種感受,當時當刻。

既然如此,新教育最具價值的應是追求的過程,而不是最終的結果,因為沒有結果。有一天,朋友問什麼是新教育?我突然覺得很難回答這個問題,因為我所能概括的任何一個定義都不準確,也無法準確,我只能談談自我的經歷與感受,在這個過程當中,我收穫了些什麼,但這些都不是最終的答案,因為目標在遠方。

三、最重要的目標應當是“我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

自從接觸新教育後,我就異常想辭職,以往因為工作的選擇而異常糾結,一方面來自家人的反對,另一方面來自於自我內心的不確定,不確定自我的“另類”選擇是否真的是自我真心喜歡的;有朋友説是因為我放不下此刻工作所帶給我的種種名和利,看似對又好像不對,直到有天突然想明白一個道理,我的選擇目標是“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而不是選擇工作的種類,只要目標和方向是明確的,選擇什麼樣的工作都是對的,因為工作的動力和方向就是你“成為”的方向,如此,糾結了三年的事最終放下了。

小x今年未被今日錄取,據説原因是孩子的目標感不強,剛聽到時還是有疑惑,如今也漸漸明白,目標清晰對一個人的重要性,教育中所提到的“喚醒”“發覺孩子的內動力”都離不開目標二字,一個人僅有目標明確,才明白自我平常要做什麼,也才有動力去自願自發的做。

篇7:新教育隨筆

正式走上教師崗位,已經一學期了。在這一學期裏,作為一名新教師,遇到了很多新問題,學到了很多新知識,既有經驗,又有教訓。回首望去,感慨良多。

從大學到攻讀研究生學位,一向生活在師範院校。每日聽着名師碩儒的諄諄教誨,看着“學高為師,身正為範”的標語,耳濡目染,潛移默化,把自我樹立在一個比較高的道德優勢上。讀了這麼多年書,長大後,最終成了你。成了你之後,該如何去做呢?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概括地講,就是教書、育人。

做學生的時候,看到教師在三尺講台上,抑揚頓挫,深入淺出,聲情並茂,指點江山,激揚文字,興奮時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總有神聖的感覺。可是,另外一些教師的課,一上課瞌睡蟲就爬上腦袋。一下課就精神起來。大學時,有的教師的課爆滿,有的教師的課門可羅雀。一位老教授這樣講到,有的教師總埋怨自我的課沒人聽,我就納悶了,為什麼我的課有這麼多人呢?的確,這位教師講明清文學,説三國説西遊説紅樓,大家就像在進行一場文學的盛宴。爆滿也就不足為怪了。

我在上第一堂課之前,就在想,應當給同學們講些什麼呢?從前上語文課,我沒有一上來就講課文,而是漫談文學。古今中外、天南海北、海闊天空地講了一通,看着同學們豎着的耳朵,我有些興奮,於是唾沫星子更加肆無忌憚了。這學期上公共關係課,這門課對於我來講也是一個新課題。我從一個字講起,“網”。我們所生活的世界就是一張大網,每個人就是一條線,每條線都會交織成不一樣的結。如何去解開這些結,就是公共關係這門課所要做的事情。我給大家講了兩句詩,一個是陸游的“書上得來總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一個是毛澤東的“東方欲曉,莫道君行早,踏破青山人未老”。以此來勸勉大家,使大家認識到這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不要以為只是上課聽聽就完事了。

講課,是一門藝術。如何把課講好,沒有定例,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方式。易中天的以現代思維方式解讀古典文學作品,並雜以時髦詞彙,用身體來演示,是一種方式。紀連海學侯寶林的相聲,把曲藝引入到講課當中,是一種方式。有的教師上文學課,攜一古箏,焚香沐手,邊彈琴邊吟誦,是一種方式。但他們的講課方式,我想都不是白開水,都不是懶婆娘的裹腳布。所謂,“文似看山不喜平”,作文如是,講課亦如是。鳳頭、豬肚、豹尾都是需要的。“起句如爆竹,結句如撞鐘”,如此才能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誠然,講課不是曲藝,不是表演,是育人而不是娛人,它必然肩負着傳播文化知識和培養應用本事的重任。作為教師,不能為吸引眼球而吸引眼球。精彩只是講好一門課的必要條件,而不是充分條件。如何在精彩的講課中讓學生學到更多的東西,是教師應當思考的一個重要課題。

教書與育人不是截然分離的。育人是在教書的過程中實現的,教書也要以育人作為出發點和根本目的。我們講,培養人才要追求“德才兼備”。有德無才謂之庸才,有才無德謂之奸才,最次之莫過於無才無德,只能稱之為廢才了。在教學活動中,僅有把傳播文化知識和培養人才結合在一齊,才能實現教學效益的最大化。

勸人為善,讓學生認識到真善美,能有一顆感恩的心,是育人的一個目標。真善美,是這個世界最為完美的東西,也是最能令我們感到歡樂的東西。此刻這個世界,競爭激烈,社會壓力比較大,人們在緊張的生活中滋生了很多現代社會病狀,有着或多或少心理問題和疾病。如何讓學生學會適應並去感受這個社會,在緊張中得到身心的放鬆和愉悦,真善美是一劑良藥。當然,我們不是為了上述問題而追求真善美。所謂“貽人玫瑰,手留餘香”,愛與被愛,佈施,奉獻等都是一種美德。而我們的學生,此刻還缺少這個方面的教育。坐公共汽車時,我們的學生堂而皇之地理所應當地牢靠地坐在座位上,視旁邊搖搖欲墜的老弱婦孺於無物,視旁邊站着的教師於無物。為之,乃缺少善。為了不上課,尋找理由請假,打着堂而皇之的旗號,洋洋得意,以騙取了教師的信任為一大快事。為之,乃缺少真。盲目地哈日哈韓,穿着奇裝異服,畫着濃濃的眼影,塗着重重的口紅,以為是個性,其實是在跟風之中消失了自我對生活的理解,惡俗至極。為之,乃缺少美。真善美,看似很宏大的一個東西,其實就在我們身邊。不必去努力尋找,只要你用心去留意,她就會伴你而存在。

常識,我們很多人都缺少的東西。説我們這個時代的年輕人有個性,我不敢苟同。對於個性的理解,不一樣人羣的理解有着很大的誤差。個性,不應當只是奇裝異服,而應當是把奇裝異服和自身的精神氣質完美的結合在一塊。九十年代初的魔巖三傑,用自我的搖滾唱出了一代人的心聲,看着他們飄逸的長髮和獨特的服裝,我心有悸動。為了擺酷而在褲子上打洞,只能是無知淺薄的一種表現。個性,不應當是在公共空間做着私人的事情,明目張膽地歇斯底里地苟合,罵人、吐痰、抽煙、酗酒等等。男女之間的事情,神聖而美麗,卻是私密的。經過罵人、吐痰、抽煙、酗酒等行為來發泄自我心中的壓抑和委屈,實際上是給他人帶了壓抑和委屈。追求自由卻干涉了他者的自由,智者所不為。所以説,我們應當回到常識。什麼是常識?對於學生來講,上課鈴響,教師走進教室,學生已經恭而侯之;教師在講台之上,學生應當認真聽講;平時見到教師,應當主動地問候,而不是斜眼而過。對於教師來講,上課鈴響,應當走進教室,而不能讓學生空等;在講台之上,應當把講台視作自我的安身立命之所,不敢有一絲懈怠;學生有疑惑,應當主動幫忙解決。僅有回到常識,整個教書育人活動才能走上一個良性循環之中。

這只是自我的一些想法,估計實施起來會有很大難度。比如真善美,自我又能做到多少,又如何能去苛求學生。常識問題,自我是否有在以身作則。作為教師,慢慢地就養成了一個習慣,“好為人師”,講話之中不禁流露出來,向別人灌輸着自我的所謂好的東西。慢慢地,就把自我建立在一個很高的道德優勢上,有時候,不禁要捫心自問,這是我自我嗎。有兩個學生的問題,以往引發過我很長一段時間的思考。一個學生説,教師講課就像是孔夫子。我來自孔孟之鄉,我敬仰先師孔子,然而成了夫子自道,卻是始料不及的。一個學生問,教師你是黨員嗎?我一時詫異,問何故此言。她説,教師講課就像黨員一樣,宣傳一些道理。講課,成了佈道,也是始料不及的。此後,我以往有段時間很是自豪,經常以此向朋友炫耀。其實,這些問題背後,也隱藏着很大的問題。夫子自道,缺少了與學生的互動,變成了一個人的獨角戲;佈道,成了純粹形而上的宣教,卻少了應用本事的培養。我在以無形的道德壓力剋制着自我,卻無法得學生更大的理解和認同,感到莫大的失敗。

篇8:新教育隨筆

光陰似箭,歲月如梭,時間總是不經意間的從我們身邊溜走,很快來到這個學校工作已經一個月了。回想這一個月,心裏總是有很多的感觸,當自我真正踏上這個崗位時,才明白做一名合格的國小教師還是挺難的,但我對這份工作充滿信心,我期望能經過自我的努力,儘快使自我成為一名合格的新教師。

這一個月下來,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累”。可能剛剛接觸新的學校,新的教師,新的學生,新的領導,這一切對於我來説都是新的,是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還記得開學的第一天,那真是忙得不可開交,那裏還有一個小小的插曲,本來我是當任副班主任的工作,跟張教師一齊來管理一個班級的工作,心想這下能夠跟着老教師多學點知識了,可沒想到,在開學的前一天晚上,卻接到一個使我震驚的消息,讓我直接來當任正班主任的工作,當時一下子傻眼了,不明白應當怎樣去做好班主任這個神聖而又艱鉅的任務,辛好還有林教師和餘教師一齊跟我搭配,那晚就覺得自我也安心了許多,三號那天學校開學了,一大早我就到學校了,看見許多的家長送孩子來上學,他們的臉上都洋溢着笑臉,作為一名新教師我也常常提醒自我要以微笑應對學生,這樣才會讓學生感到親切。第一天的工作量就顯得異常的多,和學生搬桌子,分配座位,發書等等一些事情,忙得自我總是在跑,一天下來腳上都磨出了水泡,當時有種異常想哭的感覺,但還是把眼淚強忍着,因為我告訴自我不能被這小小的困難打倒,以後遇到的事情可能更多,更難,我相信每個教師都是這樣走過來的,僅有在經歷了一些事情之後,才會慢慢的變得更加成熟吧!

在學科教學方面,我告誡自我要做一名優秀的音樂教師,作為一名剛參加工作的新教師來説,總對這份職業充滿了的堅定信念,滿腔的熱情,而缺少的是老教師的寶貴教學經驗,所以我要虛心的向她們學習上課中教學方法、教學技能和課堂管理技能等等。今年我們學校開展了師徒結對的工作,這讓我們有了一個很好的成長空間,我們更要虛心的向老教師認真學習,在教學中反思,摸索。

在班級管理方面,作為一名年輕的班主任,我深知自我肩負的重任。可能是年輕氣盛吧,在管理方面,有些事情時還過於急噪,需要有更多的耐心。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相信在以後的工作學習中,努力改善自我的不足,發揚自我的優點,在教育的路上越走越好!

篇9:新教育隨筆

新教育是什麼

新教育實驗是一個以教師的專業發展為起點,以六大行動為途徑,以幫忙教師和學生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為目的的教育。

新教育認為,教育生活應當是幸福的。

新教育是“心”教育。口號“行動,才有收穫;堅持,才有奇蹟。”

六大行動:營造書香學校、師生共寫隨筆、聆聽窗外聲音、培養卓越口才、構築夢想課堂、建設數碼社區、

四個追求:改變學生的生存狀態,改變教師的行走方式,改變學校的發展模式,改變教育的科研範式。

新教育不斷對教師們説:不要滿足於寫文章做演講,而要把自我的根深深地紮在教室裏,紮在學生的心坎裏,努力讓自我“開出一朵生命的花”。

新教育還是“幸”教育。是相對於當下的教育缺乏幸福、歡樂而提出的“幸福的教育”。

新教育是“星”教育。表示新教育人像一羣仰望星空的孩童,從不抱怨星星的黯淡,只是努力地擦拭着星星。新教育人自稱“擦星族”,是一羣為了夢想而活着的純粹的人。新教育是民間教育的“星工場”,全力打造有教育夢想並一心逐夢的草根教育明星。

新教育是“信”教育。那裏的“信”是信心、信任,更是信念”。“無限相信教師和學生的潛能。”

新教育精神:

執著堅守的夢想主義。

深入現場的田野意識。每個新教育的參與者,都要沉下心來,在現場,在課堂,在孩子的悲歡中,傾聽自我的內心,思考每一天的教育生活,培養自我的田野意識。

共同生活的合作態度。悲天憫人的公益情懷,“我們也能夠改變世界。”

成長着並且歡樂着,這是新教育實驗所追求的教育境界。

第一,要努力成為素質教育的一面旗幟。

第二,要全力打造植根於本土的新教育學派。

與其我們不斷批評應試教育讓我們戴着鐐銬跳舞,我們為什麼不能夠戴着鐐銬跳出精彩的鐐銬舞呢

第二章新教育的學理基礎

發展論:為了一切的人,為了人的一切

我們不僅僅要關注學生,並且要關注教師,關注校長,關注父母,關注一切和教育相關的人。

行動論:只要行動,就有收穫;僅有堅持,才有奇蹟。

新教育實驗主要是經過倡導教師撰寫教育日記、教育敍事、教學案例、教育案例、教育隨筆等等實現的、經過多種教育寫作形式加強對教育行為的自我反思,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必經之路。行動論的關鍵在“堅持”。行百里者半九十,真正能夠出成效的,真正能夠產生奇蹟的,應當屬於那些堅持不懈的人。

潛力論:無限相信學生與教師的潛力

皮格馬利翁效應:説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説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

個性論:強調個性發展,注重特色教育。

崇高論:與人類的崇高精神對話。

和諧論:交給學生一生有用的東西。新教育認為,人的一生有許多比考試分數更加重要的東西,其中最關鍵的是關乎人一生幸福的最重要的習慣、技能與生活方式。

第三章新教育的四大改變

1、改變教師的行走方式(何一萍、陳曉華的故事)

2、改變學生的生存狀態(教師成長了,學生自然就會成長)

3、改變學校的發展模式

4、改變教育的科研範式

5、關注教室裏發生的事情

6、關注教師和學生的生存狀態

篇10:新教育隨筆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們肩負着培育“祖國花朵”的重任,我們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與時俱進。在幼兒教育中,自認為我是一向尊重幼兒的潛能,尊重幼兒的個性,能運用“尊重”這把鑰匙來打開孩子心靈的金鎖。

今日發生的一件事情,讓我有了深刻的反思。午時,我班一個孩子在外面走廊裏發現了半個饅頭,看樣貌是中午的,於是我在班級詢問,沒有人承認。此事讓人頭疼呀,然後讓孩子們圍圈站,我説:“如果你此刻承認説明你是誠實的孩子,教師不會責怪你。”可是沒有任何反應,於是我便一個一個詢問,讓孩子們看着我的眼睛回答,最終還是沒有查到。我怎樣也想不通,猜不到,覺得自我對他們已經很瞭解,看眼神能夠分辨出來的,可是...於是我相信不是他們而是隔壁班,我拿着那個證據去了隔壁班,也沒有。很失落地回教室,這時在教室門口傅英豪靠在桌子旁擺弄衣物,我又隨口問道:“這是你丟的嗎?”他看着我小聲説:“不是。”我又問道:“真的?”然後我看到他留下了眼淚,承認了。我問他為什麼剛才不説,為什麼不主動承認錯誤,他哭着説:“我怕別人笑話我...”

瞬間我感覺自我錯了,不該去傷害孩子的自尊心。他們已經長大了,更在乎自我在團體中的地位,於是我承諾不再提這件事,不會讓他成為大家的笑話。今日也給我上了一課,但願以後不會再出現了。

篇11:新教育隨筆

很多人都説,你們好辛苦呀,必須要有耐心才能夠,否則孩子們整天吵死了。其實做為一名幼兒教師光有耐心是不夠的,我們還有細心,更重要的是要有一個愛心,這顆愛心要平等的對待每一個孩子,這顆愛心撒向每一個角落的都是一樣的愛,僅有這樣你不但能贏得孩子們的心,還能夠贏得家長朋友的心。

愛孩子不是説在嘴上,要掛在心裏,愛孩子要了解孩子的興趣、愛好、家庭狀況。於是我和家長成了朋友,利用早上接待了午時離園的時間和家長交談,瞭解孩子們在家的表現,身體狀況和當時的情緒,以便我更好的在一日生活中觀察孩子的,並有針對性的進行個別教育。

愛孩子就是關懷孩子,幼兒園因為特殊的原因,孩子們尿褲子是經常發生的事情,發生這樣的事情時,我總是不吭聲為孩子換下尿濕的褲子,因為這是孩子的小祕密。

愛孩子就是尊重孩子,我們有個孩子鼻子上總是帶着鼻涕,我並沒有嫌棄他髒而不理他,相反當我看見他的鼻涕流出來是給他送上紙,或親自為他察乾淨。

愛孩子就是職責,因為有了這份沉甸甸的職責,我們才會做的更好。孩子們由於年齡小,自立生活本事差,自我保護本事也不強,所以我會教給孩子們如何在不傷害別人的情景下保護自我。

篇12:關於新教育隨筆感言

隨着探討的深入,我對新教育有了個初步的認識。原來新教育是一種教育行動,是師生共同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與此同時,我牢記了一個名字--朱永新。並瞭解到,在朱永新教授的教育辭典裏,沒有強制只有引導,沒有説教只有薰陶,沒有抱怨只有欣賞,沒有失敗只有成功。“人性化”是朱永新教授教育理念的首要特徵。

特別令我感動的是,朱永新教授鮮明地提出“應該重視讓學生與書本為友”。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在這個生活節奏快捷的時代,在這個浮躁的時代,在這個越來越感性的時代,能把建立起“書香社會”、“書香校園”作為理想的人實在是太少了。而學生的心靈需要一塊淨土,需要一個修身養性的家園,好書就是這樣的淨土和家園。教學最關鍵的是如何讓學生更活躍一點,調動他們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並能夠熟練地將所學到的東西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朱教授非常推崇“學生走出校門,忘記學校所教內容後剩下的東西才是教育的成果” 的觀點,也許我們不能教會他們所有的東西,但一定可以教會他們遇到問題時敢於面對的勇氣,培養他們用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朱教授説,你想激勵一個學生,就不斷地對他説”你行你行你真行“,這樣,再差的學生也會逐漸變得越來越行,沒有什麼比幫助學生相信自己更有意義了,改變學生學習的不良習慣,並教導學生重視學習。

通過學習《新教育》,讓我對教學有了新的認識和看法,對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的思想要變,我的教學方式要變,更重要的是我應是終生的學習者,我應該好好把握每一天,思考每一天教學中的得與失,做一個實實在在地教育人。我希望自己也能如本書中説的那樣“當我們的學生離開校園的時候,帶走的不應該只有知識,更重要的是對理想的追求。”

篇13:關於新教育隨筆感言

人總是要有夢想的,有了夢想,我們才有追求夢想成真的不竭動力,有了動力,我們的人生才會不斷創造輝煌。新教育實驗為我們勾畫了美好的教育理想,我們需要充分利用這個不可多得的機會和載體,合力打造和優化教育這一師生共同發展的共同體。從這一試驗中我感受到:

一、致力於改變學校的發展狀態,重塑中國教育的人文精神!

為了營造有利於師生終身發展的學習共同體氛圍,力求讓每一面牆壁説話,讓師生在耳濡目染中與大師對話,和名家交流,讓師生在充滿人文氣息的環境中薰陶感悟,不斷成長,這是在培育校園書香的同時,也在着力創造校園的文明優美氛圍;創造性地實施市教育局倡導的閲讀課程,開設好書推薦課、閲讀欣賞課為孩子們指點迷津,組織開展美文美讀競賽、讀書筆記展覽、名人故事演講、優秀圖書推介、成語故事表演等活動,推動學生邊讀邊寫,讀寫結合。他們的努力,使得學生在讀寫中豐富了生活,愉悦了身心,昇華了情感,提高了修養,同時也發展了人生。

二,致力於改變教師的行走方式,引導教師實現專業發展!

新教育實驗的核心理念是:為了一切人,為了人的一切。這裏的“人”,不僅僅指學生,也包括教師和家長。 因此教師結合自己讀書情況,常年堅持寫讀書筆記和讀後感,定期開展讀書沙龍,將“寫隨筆”與“小課題研究”有機結合起來,提高教育理念。

三,致力於改變學生的生存狀態,引導學生享受成長快樂!

學生學習知識、學習生活的主要陣地是課堂。課堂生活的質量直接關係着學生生活的質量和學校教育的成敗。因此,構建理想課堂應該是所有學校共同的、永恆的追求。

四、優化整體質量,推動薄弱環節轉化。

從優化教育教學發展後勁的角度,今後一個時期,我們要共同致力於優化學習共同體建設機制,每所學校都要成為積極參與課程改革,老師的教育科研理念與實踐能力等終身發展能力不斷提高的學習共同體。針對影響學校教學質量整體提高的薄弱環節和制約因素,及時找準薄弱原因,有針對性地採取得力措施,確保所有具備正常學習能力的學生都能夠如期合格畢業,優生都能夠進入重點中學習。

我們需要繼續堅持務實求真、鋭意進取,解放思想,積極探索,在奉獻、求真、創新中再創我校教育教學工作新水平。

篇14:關於新教育隨筆感言

尋找美麗是必要的,但除了尋找美麗,我們還要羣策羣力去創造美麗,如此,才能真正創造美麗的農村教育、擁有共同的美好明天。真正的至理名言。其實,農村教育缺乏的就是教師創造美麗的激情和政府硬件扶植的錦上添花。

隨着探討的深入,我對新教育有了個初步的認識。原來新教育是一種教育行動,是師生共同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與此同時,我牢記了一個名字--朱永新。並瞭解到,在朱永新教授的教育辭典裏,沒有強制只有引導,沒有説教只有薰陶,沒有抱怨只有欣賞,沒有失敗只有成功。“人性化”是朱永新教授教育理念的首要特徵。

特別令我感動的是,朱永新教授鮮明地提出“應該重視讓學生與書本為友”。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在這個生活節奏快捷的時代,在這個浮躁的時代,在這個越來越感性的時代,能把建立起“書香社會”、“書香校園”作為理想的人實在是太少了。而學生的心靈需要一塊淨土,需要一個修身養性的家園,好書就是這樣的淨土和家園。教學最關鍵的是如何讓學生更活躍一點,調動他們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並能夠熟練地將所學到的東西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

朱教授非常推崇“學生走出校門,忘記學校所教內容後剩下的東西才是教育的成果” 的觀點,也許我們不能教會他們所有的東西,但一定可以教會他們遇到問題時敢於面對的勇氣,培養他們用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朱教授説,你想激勵一個學生,就不斷地對他説”你行你行你真行“,這樣,再差的學生也會逐漸變得越來越行,沒有什麼比幫助學生相信自己更有意義了,改變學生學習的不良習慣,並教導學生重視學習。

通過學習《新教育》,讓我對教學有了新的認識和看法,對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的思想要變,我的教學方式要變,更重要的是我應是終生的學習者,我應該好好把握每一天,思考每一天教學中的得與失,做一個實實在在地教育人。我希望自己也能如本書中説的那樣“當我們的學生離開校園的時候,帶走的不應該只有知識,更重要的是對理想的追求。”

篇15:《新教育》讀書隨筆

近段時間,我學習了《新教育》這本著作的第二章——新教育的學理基礎,懂得了與本體論、價值論和方法論相對應,新教育實驗具有自己的哲學、倫理學和心理學基礎。

在中國的許多學校中,都有這樣的標語:“為了學生的一切,為了一切的學生,一切為了學生。”新教育實驗為什麼講“為了一切的人”,而不是“為了每位學生”?因為,我們覺得教育實際上是一個大的概念,是包含了人類生存、生活、發展的全部過程的這樣一個概念。我們不僅要關注學生,而且要關注教師,關注校長,關注父母,關注一切和教育相關的人。

“新教育實驗”強調行動,而且把“行動”作為實驗的價值取向,明確提出新教育實驗的價值取向是“只要行動,就有收穫”,“只有堅持,才有奇蹟”。我們很多美好的教育理論,常常是理論與實踐兩張皮,而新教育實驗的行動,其主旨不是創造多少深刻的教育理論,而是改變我們的教育行為,是一種追求教育行為改變的行動。新教育實驗的行動,是羣眾性的、可操作的,是人人可以樂而為之的。

新教育實驗的心理學基礎是潛力論和個性論。喚醒潛能、激發力量、促進教師和學生走向成功,這是新教育實驗的一個重要觀點。我們相信,孩子和老師身上的潛力你怎麼去評估都不會過分。現代醫學心理學認為,由於各種複雜的內部和外部原因,人的大腦機能存在一種抑制現象,使得人們長期難以覺察自己的能力,但是,在恰當刺激的條件下則可以解除這種抑制,從而使藴藏於人體內的潛能充分地釋放出來,產生一種神奇的力量。

建立在潛力論的基礎之上,我們就必須無限地相信教師和學生的潛力,必須為他們的成長和發展搭建舞台、創造空間。新教育實驗相信,我們給教師和學生多大的舞台,他們就可以演繹多大的精彩;我們給教師和學生多大的空間,他們就可以創造多大的輝煌。

新教育實驗崇尚的是個性,崇尚的是品牌,每個學校都要辦成特色,每一位教師都擁有自己的個性,都擁有自己的特長,讓每一個人成為他自己。新教育實驗一直認為,特色就是卓越。什麼是最好的?最好的就是最有特色的。特色是一種自然的形成與積澱,特色也是一種預設與養成。自然形成需要我們珍惜與發展,特別是對一個學校而言,有了一定的特色後,要善於及時總結、提升、創新,使萌芽的生長更快,使朦朧的越發清楚,使暫時的變得久遠。

新教育實驗認為,教育是一個培養人的事業,是一項通過培養人,讓人類不斷走向崇高,生活得更加美好的事業。教育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讓教師和學生與人類的崇高精神對話,就是塑造美好的人性,培養美好的人格,使學生擁有美好的人生。

篇16:《新教育》讀書隨筆

新教育實驗的哲學基礎:發展論和行動論

發展論

“為了一切的人,為了人的一切”

為了一切的人。

教育實際上是一個大的概念,是包含了人類生存、生活、發展的全部過程的這樣一個概念。我們不僅要關注學生,而且要關注教師、關注校長、關注父母,關注一切和教育相關的人。

為了人的一切

沒有教師的發展就沒有學生的發展;沒有父母的發展就不可能有孩子的發展。當前社會發展應由“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逐步過渡到“以人的發展為中心”上來,人的發展才是硬道理。

為了一切的人,為了人的一切,這是我們的核心理念。

我們主張以人的個體生命為本位,根據個人發展的需要確定教育的目標並實施教育。我們希望從知識的人本化和學習的人本化出發,引導教育圈中每一個人發展個性,舒展自我,在教育中將人提到到“人”的高度,最終把人還原為人,達到人的“自我實現”

“為了一切的人”這裏表達的是一種“全人教育”的理念,教育旨在“成人”,旨在培養全面發展、和諧發展的人,而非“一隻受過良好訓練的狗。”愛因斯坦説:“人們將學校看成是向正在成長中的一代傳遞儘可能多的某種知識的工具。這是不對的。知識是死的,而學校卻為活着的人們服務。學校應該在年輕人身上培養那些對於公共福祉來説有價值的品質與能力。。。。。。。學校教育的目的的一方面應該是使年輕人成為有獨立行動和思考習慣的人,另一方面,應該使他們將為集體服務當成是自己最高的生活目標。”

新教育實驗所展現的就是要提升人生精神境界,拓展人的可持續發展的生存能力,給人以安身立命之本。新教育實驗更主要也更重要的精神就在於,它要求教育真正地深入精神世界,實現智慧的交融,它把人自身的靈魂與生命聯繫起來。新教育實驗目標的深遠性和內容的深刻性決定了在這樣一個文化轉型的時代,當代教育必須以一種嶄新的整體且生態的視野關注自身,關心人的生存、生成和可持續發展,關心人與他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生死與共、脣齒相依的共生關係。

行動論

新教育實驗的價值取向是“只要行動,就有收穫”,“只有堅持,才有奇蹟。”

就教師教育行為的改變而言,新教育實驗主要是通過倡導教師撰寫教育日記,教育敍事,教學案例、教育案例、教育隨筆等實現的。反思是教師專業發展的自我覺醒,反思是教師專業發展的主觀追求。

陶行知説:“人類與個人最初由行動而獲得真知,故以行動始,以思考終,再以有思考之行動始,以更高一級融會貫通之思考終,再由此而躍入真理之高峯。”行動在反思中進行,讀書與寫作無疑是一條光明大道,是一條走向深刻幸福的道路。

新教育實驗是一個開放性的行動,因為新教育實驗是基於對教育理想的探尋,在探尋理想教育的過程中,每一校,每一人都可以有自己的創造。於是,新教育實驗在追尋理想中不斷地超越自我。

新教育實驗倡導的是一種“新教育共同體”的集體行動。教育共同體有着豐富的內涵,它涉及教育活動主體的層次和形態問題。至少可以包括“學校共同體”“教師共同體”“學生共同體”“師生共同體”“教育科研共同體”等。

行動論的關鍵在於堅持。

在行動的過程中,新教育特別強調重視精神狀態,倡導成功體驗。有良好精神狀態的人,就會不用揚鞭自奮蹄,就會自強不息,就會堅持不懈。

蘇霍姆林斯基在他的博士論文《全面發展的人的培養問題》中有這麼一段:“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的技巧和藝術就在於:教師要善於在每一個學生面前,甚至是最平庸的、在智力發展上最有困難的學生面前,都向他打開他的精神發展的領域,使他能夠在這個領域裏達到頂點,顯示自己,宣告大寫的‘我’的存在,從人的自尊感的源泉中汲取力量,感到自己並不低人一等,而是一個精神豐富的人。所以,培養一個人積極的態度非常重要。學校教育要努力讓學生在教育中獲得成功的體驗,而後在成功的體驗中確立新的目標,求得更大的進步。學校教育要培養學生能夠不斷感受成功,不斷體驗成功,從而能夠不斷地相信自我,不斷地挑戰自我。學生的”成功“,不能再僅僅停留在”一考定終身“這樣一個層面上;要倡導教育的“新成功主義”思想,讓學生從成功中得到鼓勵。

新教育實驗的心理學基礎:潛力論和個性論

潛力論

喚醒潛能、激發力量、促進教師和學生走向成功,是新教育實驗的一個重要觀點。

現代醫學心理學認為,由於各種複雜的內部和外部原因,人的大腦技能存在一種抑制現象,使得人們長期難以察覺自己的能力,但是,在恰當刺激的條件下則可以解除這種抑制,從而使藴藏於人體內的潛能充分地釋放出來,產生一種神奇的力量。

科學家指出,人的能力有百分之九十以上處於休眠狀態,沒有開發出來。如果我們能夠多挖掘自己的一些潛能,那將會創造一道亮麗的人生風景線。人們常這樣形象地説明“皮格馬利翁效應”:説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説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長久的社會暗示,自然形成一種評價定勢。你想激勵一個學生,就不斷地對他説;”你行,你行你真行“,這樣,再差的學生也會逐漸變得越來越行。所以,教師非常重要的任務之一九十啟動學生的心理自信系統,讓學生在自信中不斷地追求成功,設計成功,撞擊成功。

學生的潛能的開發,是對學生生命價值的體認,但是我們強調的是師生共同發展,而不是以犧牲教師的生命價值為代價。我反對所謂的蠟燭精神。不是將教師的精神與身體透支殆盡,而是應當與學生一樣得到呵護。甚至,教師的發展比學生的發展更為重要。因為沒有教師的快樂,哪裏來的學生的快樂?沒有教師潛力的開發,哪來的學生潛力的開發?所以要對老師説:説你行你就行。

個性論

新教育實驗崇尚個性,崇尚品牌,我們希望每個學校都辦成特色,每一位老師都擁有自己的個性,都擁有自己的特長。讓每一個人都成為他自己。新教育實驗一直認為,特色就是卓越。什麼是最好的,最好的就是最有特色的。

個性發展是指個人在稟賦、氣質、興趣、情感、思維等方面的潛在資質得到發現,心靈自由和精神世界的獨特性得到尊重,思考的批判性、思維的獨特性和思想的創造性得到鼓勵。

特色必須對學生的終身發展有用。

學校的特色,是所有人都必須參與的,不是學校某位老師或者校長一個人的事。

新教育實驗的倫理學基礎是崇高論和和諧論

崇高論

和人類的`崇高精神進行對話

教育的目的是什麼?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認為,教育的目的可以分為兩種,即:可能的目的和必要的目的。所謂可能的目的,是指與兒童未來所從事的職業有關的目的,也就是”學生將來作為成年人本身所要確立的目的。”所謂“必要的目的”是指教育所要達到的最高和最為基本的目的。這就是教育的道德或者倫理目的。赫爾巴特指出:“道德普遍地被認為是人類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教育的唯一工作與全部工作可以總結在這一概念中——道德。“

可是教育的倫理目的被我們忽略了。

新教育實驗認為,教育是一個培養人的事業,是一項通過培養人,讓人類不斷走向崇高,生活得更加美好的事業。教育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讓教師和學生與人類的崇高精神對話,就是塑造美好的人性,培養美好的人格,使學生擁有美好的人生。

西方有句諺語,一個人可以變成一個富翁,但是三代人才能早就一個貴族。文明、文化,它的發展,它的延續,是人類發展和延續的根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有一個記着問英國首相丘吉爾:”莎士比亞與印度哪個更重要?“印度當時是大英帝國在海外最大的殖民地,人口最多,土地最廣。丘吉爾首相回答;"寧可失去50個印度,也不能失去一個莎士比亞。”的確,人類之所以偉大,現在看來,不是因為他能夠征服世界、主宰世界;而是因為他擁有文化,擁有精神。如果説我們的教育對人的問題已經開始注意,那麼我們對於人類的命運,對於人類文化的發展延續,對於人類文明的進程,我認為還沒有引起足夠的關注。文明不應該在我們這一代人身上,或者説,不應該在我們這一代教育者手裏失落。“一個真正的人應該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地讀過一兩百本書。”我們要讓我們的孩子,我們的老師在閲讀中親近大師,擁有思想,直抵精神;我們要讓我們的孩子、我們的老師帶着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使命感、正義感融入社會,而不是逃避現實,逃避責任。

和諧論

交給學生一生有用的東西

新教育工作者的道德追求:麥克富蘭在《變革的力量——透視教育改革》中指出:“教育具有一種道德上的目標,就是不論學生的背景如何,要使他們的一生有變化,並在充滿活力且日趨複雜的社會中造就能夠生存和有工作成果的公民。”

為學生的終身負責,為學生在21世紀的生存和發展負責,幫助學社功能成為一個和諧發展的人,一個個性張揚的人,一個具有自我學習與發展能力的人,正是新教育實驗的基本理念。“教育應當促進每個人的全面發展,即身心、智力、敏感性、審美意識、個人責任感、精神價值等方面的發展。應該使每個人尤其藉助於其青年時代所受的教育,能夠形成一種獨立自主的、富有批判精神的思想意識,以及培養自己的判斷能力、以便由他自己確定在人生的各種不同的情況下他認為應該做的事情。

客觀地説,把讓學生考取一所好大學作為我們基礎教育的目標之一是符合當前教育消費者,也就是人民羣眾意願的;但作為終極目標、唯一目標,則是實用主義、急功近利的表現,那樣會使我們的學生走出校門後”剩下來的東西不多,那樣會使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民族,當然也包括我們的城市在未來的世界競爭中喪失核心競爭力。

新教育認為,人的一生有許多比考試分數更加重要的東西,其中最關鍵的是關乎一個人一生幸福的最重要的習慣、技能與生活方式。同樣,新即哦啊於強調閲讀、強調寫作和反思,主張利用網絡學習,這也都是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習慣與生活方式。一個具有閲讀、寫作習慣的人,其實就是具備了終身學習能力,掌握了資助發展的武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