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高一地理的教學總結【精品多篇】

欄目: 教學工作總結 / 發佈於: / 人氣:2.95W

高一地理的教學總結【精品多篇】

高一地理教學個人總結 篇一

20__年8月開始我擔任了學校二個班的地理教學工作,經過半年不斷的努力,和與同事們協同合作下,明確職責腳踏實地的工作各項教學活動開展的井井有條,現將一學期的具體工作總結如下:

一、積極參加課改

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學習,積極參與課改,把好的經驗和方法不斷融入到自己的 教學工作中。促進觀念轉變根據學校的統一安排通識培訓對《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進行了解讀科學的培訓使我們對國家新一輪高中課程改革的背景、理論、目標、策略、步驟等方面有了一定的認識理論學習的加強是走進新課程的第一重要關口。

二、認真做好本職工作

切切實實做好高中地理工作,力爭全部學生達標

1、學習地理課程標準做好新課程培訓工作認真學習和鑽研學科課程標準新教材對實踐中出現的一些問題進行研究反思與調整力求實現突破課改中的重點和難點。

2、每一個星期的教學進度、課時安排每堂課的大致上法從而保證十個班級的教學進度一致。每位科任老師上倆次公開課取長補短教學相長。

3、做好期中、期末複習工作、認真學習考試説明探討複習教學策略做好期中、期末考試的組織、閲卷、分數統計和閲卷分析等有關工作。

4、抓教學常規 組織有關學習活動多研究探索教法不斷提高課堂效益研究學法將如何引導學生改善學習方式促進學習方式多元化為研究重點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主要措施培養良好的道德規範和學習習慣在教學中多采用啟發式創造性的教學方式。鼓勵學生動腦思考、大膽想象、主動參與。課堂上精心設計各種豐富多彩“任務性”活動設計各種真實的活動通過各種實踐達到有利於學生綜合能力提高的目的。

三、投身單元備課活動

認真研究新課標、把握新教材為了更快更好的適應新課改的要求早在暑期培訓期間高一地理備課組就擬訂了針對必修《地理1》的備課暢想開學後及時制定了周密詳細的計劃並已把任務落實。安排我承擔第一章三、四兩節與第五章的集體備課主講任務。備課組採用“個人精備—集體研討—個人修改”的備課新模式發揮了個人的優勢和特色整體提高了備課效率。通過舉辦組內備課活動老師之間的交流、研討、相互借鑑的機會增多對更好的把握、駕馭新教材起到了較大的促進作用。通過幾次集體備課活動不僅積累了寶貴的經驗教師的研究視野也開闊了目光更明亮了把握新課程的能力增強了。此外還積累蒐集了大量的可共享交流的課程資源。

四、走出困惑,尋求發展

尋求理念與課堂的最佳契合發現問題、找出困惑新課改實施各種各樣的問題不斷湧現經過多次認真分析總結本學期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存在明顯問題

1、課時緊張與教學任務繁重的矛盾

2、理念與現實之間的落差較大“一言堂”“滿堂灌”仍然存在

3、初高中地理銜接問題和矛盾突出

4、配套習題難度較大與教學進度不統一問題 回首這即將過去的一學期各項工作紮紮實實、井井有條這讓我略感欣慰展望即將到來的下學期新課改尚處於不成熟的探索階段卻又頗感任重道遠。要正確引領並促進自己教育教學技能的專業成長必須不斷突破舊的思維方式和個人時間管理方式逐步樹立正確的教學觀、質量觀等素質教育新觀念加強日常工作的歸納、總結與反思。

高中地理教學工作總結 篇二

一、學科的教學意義

地理學是一門古老的學科,更是一門基礎的學科,是一門跨越科學、人文與社會、技術三大知識領域的綜合學科。當今世界,各國都把提高國民素質看作提升人力資源水平、增強國家綜合實力的基本策略,地理學教育作為國民素質教育的一個主渠道,異常的,在基礎教育的所有學科之中,地理學教育是最適合進行可持續發展教育的學科。

二、學科的教學思路

挖掘地理美學,培養學生地理素養;掌握地理知識,養成地理行為習慣。

三、學生狀況分析

基礎薄,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大多數學生國中階段沒有學習地理學科知識求知慾望雖然持續性不強,但求知慾望強;自我展現慾望強,有較好的互幫互助氛圍。

四、學科教學實踐

1、展現地理美學,激發學生價值觀注意力

地理學的美學核心:人類與環境的協調美,人魚自然的最高層次的和諧統一,追求古人提倡的“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人自身的關係;人際關係;人地關係尋求平和心境,尋求人際和諧,尋求人地和諧,經營和諧社會、經營可持續發展社會。

2、説明社會需要,明確地理素養

對地理環境有豐富、生動和正面的看法;感受自然與社會的相關性;有許多和地理技術密切相關的實用技能。

3、説明人生髮展需要,明確地理行為習慣空間定位;空間格局的覺察本事;因果關係分析;過程分析與預測;野外觀察與觀測;調查;提出地理問題;地理信息的收集、加工和整理。

4、強調思路和線索,每一章節都一一強調思路和線索,讓學生養成按思路和線索區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學習習慣。

5、循序漸進,以專題形式補充學生國中地理知識。

6、根據學生實際情景,分層教學,以先帶後,承包互幫,展現學生個性風采,凸現團隊式學習,建立學習型小組。

7、遵循提高就是優秀的原則,突出過程性評價作業每連續兩次得A者加2分;單元測驗每提高5分者加2分。

五、學科教學的反思與展望

分層教學,以先帶後,承包互幫,展現學生個性風采,凸現團隊式學習,建立學習型小組繼續強化“思路-線索學習法”;繼續強化過程性評價和整體優化。

高中地理教學心得 篇三

伴隨着新一輪基礎課程改革的進行,地理作為基礎教育的核心課程,在面向21世紀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引發了課程目標、教材編寫、教學行為、學習方式以及教育評價等全方位的變革。在新課改的影響下,地理課堂教學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學生學習地理課的方式、態度、情感與興趣等方面有了較大的起色。但是由於對新課改的基本理念理解各有千秋,過於追求形式或角色定位模糊不清等因素的影響,在地理課堂教學中,有時難免會走入走入一些教學的誤區,給新課改帶來了一些不利的影響,有的老師甚至已經有了困惑,課改到底在改什麼?課改是不是失敗的?這不得不引起我們的反思。

通過幾位專家的講課,和對課標的解讀和教材的閲讀,以及學友們的聊天,略有收穫。

一、課標在目標定位上,提出“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為總目標。

新基礎教育強調從培養21世紀現代人才和實施素質教育的啟度來確立教學思想,誠心誠意把學生看作學習的主人。把學生放在主體的地位,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教學理念十分明確。因此新課改把“在活動、實踐基礎上通過交往促進學生髮展”作

但是得注意不要盲目創造“活躍”的課堂氣氛。因為為了體現“參與、合作、體驗、探究”的精神,許多教師會自然的把小組合作學習用於課堂教學。但在實際教學中,我們會經常看到在相當多的課堂上,小組合作學習只有其“形”,而無其“實”。在不需合作的時候來個同學間的“合作”,不需要自主探究的時候也來個“自主探究”,在聽課者看來,課堂上學生的主體活動也許得到了較好的體現,學生的學習氣氛也比較活躍,但實際上這是種“做秀”,完全不考慮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知識和認知規律,只是盲目地迎合了一種新的理論,而忽略了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內容的本身。在崔準老師給我們播放的案例中,我們就找不到“作秀”的味道。因為新課改並不是課堂上熱熱鬧鬧,也不是多上幾節活動課。不能認為要將知識點的落實與過關就是穿新鞋走老路。

二、課程在教學方式上,強調教師要滿足學生不同的地理學習需要。

在活動中,教師要了解學生的想法,有針對性地進行提導,並組織學生進行合作與交流,得出有關結論。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願望,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創設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結合學生實際進行教學,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以此實現學生學習方式上的轉變,提高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但

是要注意新課改並不是完全摒棄講授法,講授法中教師精彩的描繪、縝密的分析論證、詼諧幽默的語言可以使學生愉快地投入學習。當然,新課改下課堂教學中的“講”和過去應試教育下課堂教學中的“講”相比起來有了很大的變化:

一是角色的變化。在傳統的教學中,老師是權威,是知識的擁有者和傳遞者,在新課改下的課堂教學中,老師不再是權威、知識的壟斷者,而是一個和所教的學生同樣水平、同樣無知、同樣充滿了好奇心和創造心的學習者,同時也是學生們最好的朋友、合作者。

二是內容的變化。在傳統的教學中,老師重的是結果,所講給學生的是生硬的知識,是“然”,而不是“其所以然”。新課改下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以一個學習者的身份向大家講述自己的學習過程和心得體會,在講的內容上,注重的是學習的過程和獲得知識的過程。

三、課程在教材編寫上,試圖建立旨在促進學生髮展、反映未來社會需要、體現素質精神的課程新體系。

在地理新課改中緊跟時代的節拍,利用現代的媒體與手段,是教學改革的必然,教材強調信息技術在地理學習中的應用,高度重視多媒體網絡地理專業教室的建設。我們可以利用電腦把一般教學手段不好表現的內容開發為地理課件,不僅包含文字和圖形,還能呈現聲音、動畫、錄像。但是要避免過分強調多媒體教學形式而忽略“三板”教學的獨特功能。

因為在使用電腦時,傳統的教學手段仍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開發課件時,對簡單知識的製作,也會浪費教師的時間。在學生學習簡單的知識時,充分利用“三板”教學的靈活性,留一些空間給學生,可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避免因知識形象化而忽視學生的抽象思維的發展。

板書是課堂教學藝術的一個重要部分,是教師運用書面語言進行教學的有效方式。經過精心設計的地理板書,是地理教學內容的精華,是構成地理知識的骨架。板圖是教師憑藉自己的記憶和熟練的技巧,用簡單的工具和簡煉的筆法在黑板上邊講邊繪製成的略圖或示意圖,只要抓住特徵,突出重點即可。因此板圖具有簡便省時、隨用隨繪、形象生動等特點,恰當運用板圖,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在與學友們交流過程中,大家都感覺課改的配套輔助資料太少,課程資源開發無從下手,但是從崔準老師給我們播放的案例中可以發現,課程資源其實就在我們身邊。那位老師並沒有象我們那樣從網上四處收集資料,而是就教材圖、閲讀材料,利用學生已有的相關學科知識等來完成教學任務與課標要求。每個學生其實就是我們的課改輔助資料與課程資源。

總之,作為本次課改的一線老師,接受課改新理念,感受課改新思維,使用課改新教材,即將給我一種煥然一新的感覺。我相信:沐浴着課改的春風,我一定會邁向成功教育的彼岸。

(1)培養興趣

愛因斯坦説過:“我認為,對一切來説,只有熱愛才是最好的教師,它遠遠超過責任感”。只有熱衷於某項事業,才會主動地去追求做到最好,所以我們講應該努力培養對學科的興趣。至於培養學生對地理學科的興趣,我想可以從這些事情上着手:蒐集與課本知識相關的趣聞趣事,播放相關優秀紀錄片,組織野外實地學習等等,總之,讓學生能主動參與到教學中來的方式都能吸引到他們。

(2)掌握課本

教科書既是掌握知識、技能的工具,又是培養自學能力的依據。目錄提示着全書的要領和前後的聯繫,要經常翻閲,以便對全書內容心中有數。精讀課文、常看深思,抓住要點,記下問題,要特別重視插圖和表格,領會圖表所説

(3)勤用地圖

地圖是地理信息的載體,它能將我們不能親眼見到的廣大地理環境變得一目瞭然。地圖又是學習地理的工具,通過分析地圖,可以認識地理特徵、原理、成因,找到利用改造的途徑,要學會讀、用各種地圖,它具有感官刺激強、信息容納量大、表述簡明扼要等優點。藉助地圖可以更好的掌握地理事物的空間分佈,理解地理概念、原理運用示意圖,及有關概念、地理規律、地理原理。在複習中要記的概念、原理、規律很多,有的在文字表述上還較相似,這就給記憶帶來了麻煩。若能借助於示意圖,很多時候十分簡單的一幅示意圖就會把有關概念、原理的本質反映的淋漓盡致、印象深刻、難以忘記。

(4)地理複習的一般過程

先掌握基本地理概念,然後瞭解地理事物的發生和發展,最後進行合理的分析、判斷和歸納,實現本學科之間的知識有機聯繫以及與其它學科之間的知識滲透。可以將這一過程概括為五個字:憶,記,翻,做,究。

(1)憶:就是對已學過的課本內容過電影,也就是重新回憶一遍,憶的內容主要是教材知識網絡,可以對已掌握的內容瞭然於胸。

(2)記:是對一些主幹知識、重點和難點的知識進行背誦和記憶,首先要對一些基本的地理事實進行必要的瞭解和掌握,這些地理事實是構建一個完整知識網絡的節點,是基礎,很重要的準備。有了這些地理事實還不夠,還必須瞭解地理事實的發生和發展規律,以及地理事實之間的聯繫。

(3)翻:就是翻看平時做過的習題、考試題。平時做過的題目要保存好、整理成冊,以供複習階段使用。在複習課本同時,可以翻一下以前做好的題目,回憶一下當時做題時的情景,温習一下題目訓練和考查的教材基礎知識。

(4)做:是選擇少部分以前做過的題目。儘可能少做、精做題目。可以選擇以前做過的有代表性的題目或者以前做錯的題目,主要目的是温習做題的思路和方法彌補以前做題中存在的不足。

(5)究:是細究錯題。主要是找一下錯在何處,是知識記憶還是知識理解有欠缺,是審題不準還是思路有偏差?通過細究以前的錯題,可以明瞭自己以前在做題中的薄弱之處,以使備考訓練更有針對性。當然地理複習中一個不可或缺的環節就是對時事和社會現象的關注,。注意閲讀一些報刊,關注一些相關新聞事件,有意識地收集一些與地理有關的資料,擴展自己的知識面。

高一地理教學總結 篇四

這屆高一涉及新教材、新選科、新大學聯考三大主題,每一項都值得研究,它們之間又相互作用,不能孤立來看,要做整體規劃。

高一上學期教學的主要思想:

1、教給學生地理思想

“地理,即生活!讓我們用適應環境的智慧讓生活更完美,用追求夢想的智慧讓精神更完美。生長智慧由智及德,地承理藴奧妙無窮。”(暑假作業單中有呈現)

每一節紙質版導學案、固學案上都有這樣兩句話:用地理眼看世界,追問行走的意義;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生活中的地理無處不在。

2、經過課堂給學生一個真實的地理

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地理,要在備課上下功夫,課堂要控制“度”,如深度、難度、容量,習題要控制難度,堅持“中上”要求。絕不能像教材那樣“跑面”,要在促進學生“理解”上下功夫,輔以習題訓練。

3、教學要服務於選考生

新教材面向的是全體學生,但教學不能這麼幹,因為我們的目標是大學聯考。所以,我們的教學要為選考生服務,不能讓他們在高一浪費時間,要幫忙他們打下堅實的基礎。要對選考地理的學生負責,不辜負學生對我們信任。此階段教學不宜過快。

現將主要工作簡單彙報如下:

一、依託學案構建問題導學課堂

編寫學案的目的就是自我用,學案質量關係教學質量。我們的學案有自我的模式,針對高一新授課,我們將一節課資料概括為九個問題,命名為“一堂課的九個問題”。未來我們要從“啟智”的角度,構建多樣化問題導學課堂。九個問題,就是一堂課,是要提前佈置給孩子們自學的資料。

注意,我們不是在推行一種課堂模式,我們要培養的是孩子們的問題意識,解決問題的本事,展示與合作,搭建的是本事培養的平台。我們將九個問題呈現給教師,教師們怎樣使用這九個問題,怎樣設計這堂課完全是由教師去創造,空間很大。但無論怎樣做,學生課前要充分地自學是必須的,也必須有教師的指導和參與。經過師生的努力,讓自學成為一種習慣,最終孩子會所以獲得一種本領,這也將會影響人的一生。

九個問題的設置有什麼學問?

覆蓋本節的全部資料,包括圖像説明、課後習題。難度由資料定,有一些是同學們能夠獨立完成的,有的問題需要小組討論,有的則需要教師講解。問題設置要充分依託教材,瞄準本事立意,力求讓大家對知識有獲得感。

課後學習需要大家做哪些?

第一,進一步疏理九個問題的答案;第二,思考問題之間的聯繫和解決問題的關鍵,從一個問題上升為一類問題;第三,嘗試構建知識體系或某一問題分析的思維導圖,有利於整體把握知識;第四,完成鞏固練習,開啟下一節的新課預習。

學生自學的一般程式是什麼?

(1)記,不看資料,根據標題進行回憶,看看自我關於這個課題有了哪些認知;

(2)讀,認認真真閲讀教材,並勾劃關鍵詞,理解核心概念;

(3)研,重點研究本節涉及的地理圖表、圖像,體會不一樣類型圖像的判讀方法以及其在本節資料中的作用;

(4)測,根據問題書寫答案;

(5)探,經過網絡、書籍等查找相關資料進一步提出自我問題,昇華認識。

二、協調好各類訓練互相補充

在預習環節,我們緊跟一個固學案,導學案與固學案是要在講新課之前完成的,九個問題讓學生帶着問題讀教材,固學案是進一步檢驗學生的自學效果,促進學生在預習基礎上的再認識,由知識掌握上升為本事提升。

在訓練方面我們緊跟課堂還有:午測、限測以及課後習題。

午測的時間有20—25分鐘,訓練的模式是填空題,是教材資料的挖空,其目的是幫忙學生迴歸教材,夯實基礎,學習教材的語言,學生做大題時不會用學科術語表達,主要原因是在閲讀教材環節重視不夠。

限測每兩週有一次,第九節課屬於地理學科限時訓練,我們的訓練主要是客觀題訓練,40分鐘50道選擇題,學生塗卡,直接出分,可比較學生成績,有正答率,能夠為講評試卷提為供依據。與以往綜合性測試不一樣的,限時訓練是針對一節資料的測試,在夯實學生基礎上加大了力度。同時,因為題量大了,還能夠讓學生見見題型,見見難度。一個字,就是實。讓學生實實在在地掌握知識。

新教材的課後習題難度差異較大,有的試題能夠到達大學聯考試題要求,本事考查特點突出,研究到學生未做分科,不能直接講。我們採取的是印製課後習題答案,人手一份,學生自主學習,非選考生就能夠不做。選做的同學有疑問的能夠問教師。

高一月考是學習引導和構成學科認知的重要環節,我們實施難度控制、影響干預。大題量、高難度是命題的主要導向,40道選擇題採用了一部分高三模擬考中的本事題,非選擇題也是一改風格,原先是以填空填圖為主,此刻直接於大學聯考簡答題對接,一是強調基礎知識考查,比如我們在第41題設置了無材料簡答題,直接考課堂知識,其餘題目類似於大學聯考的題型,給材料問答題,綜合考查學生知識的運用本事和答題思維的模式化構建。在必須程度上提高了同學們對地理學科大學聯考的認識。

三、以團體的力量嘗試原創試卷的命制過程

命題能夠融入太多的教學專業元素,對於教師的成長有很大促進,對教師的專業本事是一次綜合考量。高一地理教研組在任務趨動下,作了一次原創試卷的體驗式命制。

1、對山東地理試卷的研究。備考組首先要結合既定試卷進行研究,從主幹知識分佈到材料設置,從分值分配到題型設置,從中汲取營養。

2、廣泛收集材料。好的材料是命制原創試題基礎,我們的材料來源主要有:中國國家地理雜誌、中國知網、網絡新聞、研究生論文等。

3、分配任務。由主持人分配任務與個人申報相結合,分頭命制試題。在命題過程中相互審閲,補充意見,異常重視考查點的選取。

4、互相修改。參與教師對命制的試題進行試做和修改,經過打磨構成規範試題,進一步撰寫解題過程,規範思路。此過程也包括對圖的修改與重繪,以保證準確和清晰度。

5、合稿成卷。

經過此次原創命題的嘗試,每位教師掌握了從選材到命題的過程,自身本事有了很大提高。每位成員意識到材料選取的價值。大家表示,今後若發現好的命題材料必須要積累起來,經過加工整合運用到命題和課堂中來,成為有價值的課程資源。

教研組工作中的不足:對每日教研堅持的不好,主題性不強。

每一份工作都需要堅持,每一項承諾都需要具體去做。我想,僅有從學生立場思考問題,才能將教學工作落到實處。

高中地理教學心得 篇五

一、儘量營造好的課堂氛圍

好的課堂氛圍,有利於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心態,有利於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因此,教師應當允許學生回答問題不用舉手,站起來就講;解決問題的方法,不強求一律。對於學生的觀點,教師要持一種平等接納的態度,和學生一起學習和發現。不輕易給與評判,把評判權交給學生,不急於得出結論,讓學生有充分的討論與交流。為了幫助學生認識回答中的錯誤,教師可以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自己或其他學生髮現錯誤,或者在討論結束小結時,再一起指出,如果每錯必糾,勢必會打擊學生的發言積極性。評價時多使用這樣的語言“你的看法有一定的道理”、“有沒有更好的辦法”等這樣可以使許多不會因為錯而覺得丟“面子”,相反,還會有學生千方百計提出類似的反對意見。通過這些,我們使學生敞開思維的大門,敢想、會想,敢説、會説,在愉悦中體驗成功,發展自我。

一是儘量多的設計好的問題情境。新課程下的教師應當從傳統的、僅僅是“傳道授業解惑”的舊框框中走出來,成為學生學習的“參謀”、“助手”、“服務者”和“配角”,構建一種新型的、平等的、民主的、合作的師生關係。常言道:“學始於思,思源於疑”。疑是思維的開始,是創造的基礎。課堂教學中教師創設問題情境,設計發人深思的問題,讓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去感悟,為獲得結論而探究,在探究中得出結論。惟有師生平等,才能調動起師生合作的積極性,才有利於師生的交流,使課堂真正成為交流的“沙龍”。

二是要學會盡可能的欣賞學生。教師要從一個育人者轉化為學習者,真誠的學會傾聽,鼓勵學生以獨立的角色、探索的態度對教師提出質疑乃至爭辯,形成促進學生髮展、提高其整體素質的“教學對等”的“關係鏈”,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同時教師又是一名成功的賞識者,要關注每一個學生、每一件“小事”,賞識學生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的積極表現。唯有此,師生間才會互相尊重和理解,教師不必將自己的觀點強塞給學生,學生也不必小心翼翼地“揣摩”教師的想法;教師不會將目光僅僅侷限於知識的傳授上,而是更多地關注學生作為一個生命體的存在,使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成功中長大。

二、儘量營造探索的空間

新課程理念對教學特別強調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索知識的形成、規律的發現、問題的解決等過程。作為地理教師應該努力創設主動探究的空間,關注學生的興趣和生活體驗,讓學生有動腦思考、動手操作、動筆嘗試、動口表達的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機會,鼓勵指導學生去探究發現。

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這種心理特點,根據教學內容,通過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努力為學生創設自主學習、主動探索的空間,給學生提供充分的探討、發現的時間,將枯燥無味的填鴨式的課堂教學轉化為形象生動的一幕幕情境,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懷着積極健康的心態,自己去發現問題、探索問題並解決問題,滿腔熱情地、獨立地、創造性地完成學習任務。

在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創設合作的情境與機會,營造出探究的學習氛圍,讓學生真正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去,從牽着學生一步一步地過河,到讓學生們自己互相幫助,摸着石頭過河,體會與人合作的樂趣與價值。在合作交流的學習中,學生可以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並對別人的意見發表自己的看法或修正意見,是學習者之間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共同進步的最好機會。比如在教學《工業區位因素與工業地域聯繫》一課時,由石化廠在我校附近,筆者給學生提供了北海市石化廠異地搬遷問題的具體材料,分組讓同學們討論搬與不搬對市區和對鐵山港的影響,並明確自己存在的缺點及解決辦法,客觀指出對方的不足。對於這樣的一節課,學生熱情高漲,積極的參與討論。當然我事先提供了學生該思考的方向,這樣可以避免討論的範圍太多太大,離題太遠。

三、儘量多角度多層次評價學生

在學生進行活動過程中,教師不應該閒着,也應有積極的活動,因為教師畢竟是教學工作的領導者和組織者。教師與學生的共同活動方式是討論式教學,教師先佈置好要討論的主題,給學生課後的準備時間。然後可分組討論、辯論。在活動中,教師在活動策劃、小組分工、組織應變等方面,必須充當一個“總導演”和“總調度”的角色;教師還應是“加油站”,不斷地鼓勵學生參與到活動中來,積極思維,大膽地發表自己的意見和建議;教師要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尤其是那些能力較弱的學生,對他們的發言和參與行為要予以特別的好評,這樣才能調動全班同學的積極性有的學生上課思維積極、敢於打破常規,有的學生解法比較簡易、獨特等等,教師應結合這些情況,進行綜合評價。同時,也要打破教師評價的單一形式,讓學生參與教學評價,把自評、互評、組評與教師評價相結合,使地理評價“為促進學生髮展而評價”。只有這樣,學生在評價中才能不斷進步,才能保護學生學習的熱情。

高一地理教學工作總結 篇六

一、教學方面

重新來到高一年段教學,讓我有了想要突破以往模式的慾望。第一年是懵懵懂懂的,不知所措的,那麼經歷了兩年教學和一次會考後,我會有什麼不同了?我自信了,想改變,想嘗試不同的教學方法,想知道不同教學的操作方式和效果會有什麼不同。為了改善教法,我積極向有經驗的前輩學習,借鑑他們的教學成果和多年的經驗,從課堂的把握,語速、時間的安排,作業佈置,批改到平時的抽查,努力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力爭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提高自己的業務素質。時刻反省自己的不足,並提出改善方法,如:上課時,語言不夠精煉,話過多,容易導致聽力疲勞,也容易聽力混淆,所以我應注意語言儘量簡練不過多重複,不過多解釋。學生不會太笨,只要有看書沒什麼大問題。重點集中在課堂的前半段時間,而把次要的知識點放後面,還可以穿插些幽默的片段和基礎練習。這些其實以前就有經常提,但總以為課程內容較多,沒多少時間剩餘。而事實上,講多講少其實沒多大差別,學生在一定時間內能吸收的就那麼多,講多了也沒用,還不如把重點講清了,其他的略講,或練習時再講。語速放快,簡練,清楚了就可以了,也不用擔心剩太多時間,可多些課堂練習,讓學生學得輕鬆,他們才願意學,這才是最重要的。作業佈置方面,題量不要太多,應適量刪減,留時間給預習作業。抽查方面,可利用每節課前十分鐘小測。利用本身的自習,在走動時,主動給學生解答疑問,提點方法等。如果要使教學更加行之有效,除了教學有度外,教師課外也需要做許多工作,如整合習題,提綱,,材料,課件等等,迴歸到最原始的一句話就是:勤能補拙。

二、自身學習方面

工作之餘,我也沒放鬆個人的學習。積極參與聽課、評課和教學研討學習,虛心向同行學習教學方法,博採眾長,提高教學水平。不斷的閲讀教育教學著作。不斷擴寬知識面,為教學內容注入新鮮血液。通過網絡學習,培訓交流等不斷 學習教育教學理念,用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來組織教學。

回首這即將過去的一學期,收穫頗多,讓我倍感欣慰;但看到結果,差距仍然存在,又頗感路途漫漫,其修遠兮。還有許多地方需要改進,需要努力,希望下學期會有更大的進步。

高一地理教學總結 篇七

本學期我所擔任的是七年級的地理教學工作,回顧本學期的工作,有得也有失。為了更好的搞好以後的教學工作,現對本學期工作做如下總結:

一、主要經驗和收穫

1、積極深化課堂改革,把課堂還給學生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只有學生處於積極主動狀態,經過認真的分析、思考,才能體會理解地理知識。我注重採用多種教學手段和方法來激發學生興趣,鼓勵他們發現和提出問題,着重啟發式教學。注意因材施教,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2、“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學中注重方法的傳授。國中地理要以讀圖、分析為基礎。在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地理概念和規律是地理知識的核心內容,培養學生關注地理現象,引導其從現象的觀察、分析中形成地理概念,掌握地理規律。

3、重視地理知識的應用。教學中應注意與學生生活實際聯繫。幫助學生通過熟悉的現象理解地理知識。如晝夜在冬夏的變化規律,氣温和降水的分佈規律,關注天氣預報等等。讓學生知道地理知識在生活、生產中的廣泛應用,增強學習地理的興趣和信心。

4、通過讀圖、練習和課堂討論等方式培養學生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在討論中,教師要做必要的講解。做練習時,要求學生獨立思考,自己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對結果進行分析、概況。

5、考核是教學中不可缺少的環節,是檢查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能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在重視考試的同時也要形成對學生多方面的評價而不能僅停留在成績上。

6、適當課後作業幫助知識鞏固。大多數學生能夠及時按質按量按時完成作業,但也存在個別學生作業完成不及時質量不高甚至拖沓抄襲的情況。今後應注重思想教育,加強輔導,端正其學習態度。

二、存在問題及改進方法措施

當然,在教學中,也存在着不足之處,如學習困難生的轉化工作,一節課下來,總覺得原來會的還會,不會的還不會。另外,並不是所有的地理知識都教的有新意,有時內容講解不靈活,沒有吸引力,致使學生產生厭煩情緒。在以後的教學中,努力做到:

1、以學生為主體,注意基礎知識教學,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2、重視地理概念和規律的教學方法

3、重視地理知識的應用

4、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注重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

總之,我要不斷改進工作方法,更好的完成地理教學工作。總結經驗,查找不足,爭取在新的一年,取得好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