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2019-2020年國家獎學金獲得者先進事蹟材料

欄目: 先進事蹟材料 / 發佈於: / 人氣:7.13K

【概述】

2019-2020年國家獎學金獲得者先進事蹟材料

結合當前工作需要,本站的會員“lqygawxf”為你整理了這篇2019-2020年國家獎學金獲得者先進事蹟材料範文,希望能給你的學習、工作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正文】

2019-2020年國家獎學金獲得者先進事蹟材料

陳雲龍,男,共青團員,2000年2月出生,河南信陽人,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行政管理1801班學生,湖北省翻譯協會會員。曾獲得“社會實踐先進個人”和“優秀團員”稱號,第二十六屆湖北省翻譯大賽校級二等獎,省級一等獎,第四屆大學生城市管理競賽中部地區選拔賽二等獎和全國總決賽三等獎等。

白駒過隙,無論是誰都會覺察到時間流逝的速度是如此之快。回首過去的一學年,我悟出了一點想法:無論何時何地,我們都應讓自己的激情得到充分的燃燒,而不是在日復一日的平庸生活中湮沒。正如奧斯特洛夫斯基所言:“人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生命對人來説只有一次.因此,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一個人回首往事時,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這樣,在他臨死的時候,能夠説,我把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了人生最寶貴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奮鬥。我們必須抓緊時間生活,因為即使是一場暴病或意外都可能終止生命。”

以學為本,態度與方法的巧妙結合

學習是終身的事情,但學習的黃金時期卻是學生時代,也即我們目前所處的時期,同時,學習是也是我們作為學生的中心工作。我對待學習講究態度和方法的結合,大二學年成績專業第一,可以與大家分享自己的經驗,這不一定適用於所有人,但如果能夠幫助到你,便是極大的榮幸。

首先,我們需要繼續對學習保持積極性。在我看來,保持學習的積極性是取得良好成績必不可少的條件,它不僅意味着認真對待作業和考試,也要求上課積極與老師互動。曾經,我習慣於自己一個人思考,沒有很強的意願與老師溝通交流。但後來,我發現積極地回答老師的問題有很多益處。首先,它會讓我們敢於開口,與老師形成良好的互動,這可以讓我們思維發散,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所學知識;其次,積極回答問題有利於為自己帶來較好的平時成績,借用金融術語,這可以為我們的成績提供良好的“對衝”,減少最終期末考試的“風險敞口”。

其次,學習需要自信。換成直白的話説,學習上的自信就是直面自己的問題和弱項,堅信通過自己的努力,可以將弱項變為強項。對於大多數人而言,學習不會是一帆風順的,總會有自己薄弱的學科和知識儲備不足的領域。選擇無視或逃避不會對現狀有所改變,唯有選擇行動,配以無畏的態度方能彌補原先的不足。就我自己而言,大學聯考時英語聽力不計入總分,因此我上高中時沒有練習過聽力,進入大學之後很快便發現自己英語聽力太差了,一段音頻過去,只能聽懂幾個簡單的詞彙,為了改變這種現狀,我一直堅持規律性地練習聽力,一直到大二上學期四級考試為止,在這之後,我的英語成績相比以前便有了質的提升,英語四級600+,其中聽力滿分。

最後,學習也是有規律的。我認為最樸實的一條規律便是: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情。學習固然枯燥,但不是苦行僧般的生活。強迫自己比別人早起或晚睡幾個小時大多時候效率低下,並沒有很好的產出,甚至過猶不及,損害身體。學習也是簡單的,一杆筆,一摞書,或者是一台電腦配上一張椅子和一把凳子就足夠了,帶的東西越多,我們的注意力就會越不集中,效率也會降低。學習需要一個安靜的環境,但並不意味着必須去圖書館或者離自己遙遠的教學樓,找到一個自己熟悉、喜歡並且有學習氛圍的地方興許效率更高。

廣泛閲讀,開拓視野

學習不等同於考試,當我們拘泥於課本時,最終收穫的無非是一紙成績,當我們從課本中跳出來時,迎接的卻是全人類的智慧。作為優秀的公管學子,我們既需要學識的廣度,也需要知識的深度。學識的廣度需要我們廣泛閲讀,知識的深度需要我們迴歸原著。在過去的一學年裏,我讀過大概50本書,這些書不是自己漫無目地讀來消遣,而是各門課老師推薦我們讀的,對,就是許多老師第一節課上開出的書單,既有專業課老師推薦的,也有公共課和通識課老師推薦的,前者對應的是知識的深度,後者對應的是學識的廣度。閲讀陸銘的《大國大城》,讓我看到了對中國城市發展模式、思路和政策的理性反思和批判;閲讀納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的《隨機漫步的傻瓜》,讓我認識到所謂命運,無非是概率的捉弄;閲讀阿蒂夫·邁恩和阿米爾·蘇菲的《房債》,讓我明白了債務的無彈性屬性和其對居民消費信心的影響。

跳出課本,廣泛涉獵,也可以讓我們朝着複合型人才發展,主動學習經濟學知識,自己就有可能就是下一個薩繆爾森;主動探索計算機科學和心理學的奧祕,自己就有可能就是下一個赫伯特·西蒙;主動將自己所學與政治學相結合,有可能就是下一個薩繆爾·亨廷頓。

除了閲讀書籍,也可以選擇觀看具有深刻意義的紀錄片、電影等,亦可以參加學校主辦的各類講座,這些都有利於我們形成一個“廣覆蓋,深積累,寬領域”的知識體系。

課餘競賽,豐富生活

學習是我們當前生活的中心,但它並不是全部。除了學習,有接近無窮種可能性可供我們選擇,競賽便是其中“性價比”很高的一項,這也是過去一學年裏我除了學習,投入精力比較多的地方。競賽的種類和層級不盡相同,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長和興趣選擇性地參加。

參加競賽需要我們付出什麼?其實只有精力,需要我們把原本可以用來娛樂消遣的時間再次花在學習上。但是參加競賽能給我們帶來什麼?我認為有四點。第一,參加競賽可以培養“逆商”,競賽意味着競爭,競爭意味着有輸有贏,我參加過很多競賽,但事實上能夠獲獎的只有一部分,剩下的都是挫折,背後隱含着當時的不甘與傷感,但換種角度思考,挫折也是一種財富,每多經歷一次挫折,我的心智便多一分強韌。大一的時候,當我遇到失利時,只會沉溺在悲傷與逃避之中。但現在遇到同樣的情景時,我更多的是反思與總結。第二,參加競賽能夠讓我們的生活充實。微觀經濟學認為消費產生效用,我們對時間的使用也會產生效用,如果感到生活乏味無聊,沒有期盼與慾望,則説明對時間的利用產生了負效用;反之,如果有滿滿的獲得感和充實感,有着強烈的成就渴望,則説明對時間的利用產生了積極的正效用。參加競賽就是產生正效用的一種有效途徑。第三,參加競賽可以和自己的學習兼容,這可能是最能體現參加競賽性價比的地方,我在準備英語競賽時事實上也在提高着自己的英語水平,在準備城市管理競賽等學術競賽的時候事實上也在規範自己的研究技能。第四,參加競賽可以讓我們收穫自信,當我們能夠在競賽中獲獎時,自己某一方面的實力也便得到了證明,這可以顯著增強對自己的認可程度。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將個人發展與國家的命運相連結,是我們的責任。從全面小康到共同富裕,從中美摩擦到香港、台灣問題,從氣候變化到“新冠肺炎”疫情,每件事都值得我們用自身所學去深思,去探索,去發現。站在公共管理的視角上,我們完全可以對政經時事給出屬於自己的觀點,形成自己的視角。就以最近的熱點時事為例,美國大選,民調的表現為何如此糟糕?從調查方法角度上考慮,不難看出,主流民調機構使用的樣本可能是有顯著偏差的;高等級信用債券接連“爆雷”違約,真的僅是資本市場的事情嗎?事實上,部分國企和城投公司發行的高等級信用債券有着地方政府顯性或隱性的擔保,因此它事實上會牽涉到地方政府債務規模的問題,而這又與我們所在學科的研究領域有着緊密的聯繫。

“十四五”規劃已出,二〇三五年遠景規劃的藍圖也已浮現,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徵程已經開啟。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應該有信心、有能力讓自己變得更好,讓自己的國家佇立於世界民族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