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最美少年事蹟材料精品多篇

欄目: 先進事蹟材料 / 發佈於: / 人氣:1.56W

最美少年事蹟材料精品多篇

最美少年事蹟材料 篇一

姓名:陳樊桂

性別:女

所屬地區:武漢市東湖新技術開發區聯益村

簡介:聰明懂事的她在家是個孝敬父母,體貼家人,在學校刻苦努力,她的事蹟被大家所稱讚,20xx年9月被選送到中央電視台參加“孝心少年”評選活動,獲得武漢市東湖高新區“美德少年”稱號;多次獲得校級“美德少年”稱號。

【孝心故事】

父親出車禍去世,母親智障,小小年紀的她承擔起貧窮家庭的重擔。她用自己的孝心呵護媽媽,三年無微不至的照顧,媽媽已經不再哭鬧,變得“懂事”,她用自己的愛點亮了媽媽的心燈。在學校裏也被多次評為“三好學生”;20xx年獲得武漢市東湖高新區區級“美德少年”稱號;20xx年獲得武漢市“美德少年”提名獎。品學兼優的她是大屋陳學校每一個學生學校的榜樣。

陳樊桂生長在一個雙殘家庭,爸爸獨臂,媽媽智殘,日子雖然清貧,但她與其他孩子一樣擁有快樂的童年和濃濃的愛。陳樊桂從小就懂事,有孝心,經常給爸爸捶背、搖扇,給媽媽梳頭、洗腳,是爸爸媽媽的開心果和小棉襖。20xx年,陳樊桂的爸爸不幸出車禍身亡,家裏的頂樑柱倒了,媽媽受到刺激,病情加重,經常出走、哭鬧、砸東西,甚至無緣無故打女兒。爸爸的離世,媽媽病情加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又過早離世,小小年紀的她只能依靠大伯的支持,可大伯家庭條件也很艱困,還養育了四個孩子,陳樊桂明白不能過度依賴別人,還是要強大自己,於是她還是挑起來照顧媽媽的重擔。

一天,陳樊桂挨媽媽打後委屈地跑到爸爸墳前哭訴,甚至想離家出走。但想到媽媽沒有了她會更可憐,她的心就軟了。等她回到家裏,媽媽不見了,她慌神了,急哭了,四處尋找媽媽,天黑了仍然沒找到媽媽。她挨家挨户去央求鄉親們幫忙尋找,深夜,在梁子湖湖汊裏找到了陷在污泥中動彈不得的媽媽。原來媽媽看到女兒沒回家,出來尋找她,迷路了,失足掉進了湖汊。母女倆抱頭痛哭,她突然覺得媽媽不能沒有她,她更不能沒有媽媽!陳樊桂暗自發誓:要用自己的孝心呵護媽媽,點亮媽媽的心燈。

每當媽媽病情發作打她時,陳樊桂不再是哭泣、逃跑,而是耐心哄勸媽媽:媽媽乖,我給你糖吃!媽媽乖,我給你唱歌跳舞!她把積攢的零花錢都買了糖,只要給媽媽吃糖,媽媽就不打她了。為了哄媽媽,她努力去學唱歌跳舞。媽媽看到她唱歌跳舞,才會安靜下來。

為了逗媽媽開心,陳樊桂用硬紙殼自制了遊戲紙牌,紙牌玩法有母女之間的特殊規則,雖然簡單乏味,但孝心躍然牌上,跟媽媽一起玩遊戲紙牌,是陳樊桂樂此不疲的事。

陳樊桂特別喜歡看安徒生、格林的童話,一天她在看童話時情不自禁地朗讀起來,忽然發現媽媽湊在身邊靜靜地聽着。陳樊桂心頭一亮:難道媽媽也喜歡童話?也許能用童話點亮媽媽的心燈?陳樊桂嘗試着給媽媽朗讀童話,可媽媽根本聽不懂童話,呆呆地聽着,漸漸打起盹來。童話成了催眠曲,陳樊桂又好氣又好笑。但她不氣餒,堅持着,終於有一天媽媽聽完童話笑了。陳樊桂欣喜若狂:媽媽聽懂了!從此,給媽媽朗讀童話成了陳樊桂每天的功課,媽媽聽多了童話,精神狀況好多了。媽媽嘴裏偶爾能蹦出“白雪公主”、“醜小鴨”等字眼,讓陳樊桂更驚喜的是,媽媽居然能哼一段“洪湖水浪打浪”……

只要心誠,石頭也能開花;只要有孝心,就能點亮媽媽的心燈。在陳樊桂孝心的感召下,媽媽的精神狀況好多了,知道心疼女兒了,看到女兒每天放學回來做飯洗衣掃地忙個不停,也想幫忙。可媽媽是智殘,只會幫倒忙,越幫越亂,讓陳樊桂哭笑不得。

陳樊桂想:如果能教會媽媽做一些簡單的家務事,讓媽媽能用實際行動表達愛女之心,有自信心和成就感,這也算是孝心呀!從此,陳樊桂不厭其煩地教媽媽掃地洗衣洗碗鋪牀,每個簡單的家務事都要教上百次,媽媽才能學會。現在她媽媽做起這些家務事來,就像一位勤快能幹的家庭主婦。不過,陳樊桂到現在都不敢教媽媽炒菜,擔心媽媽不會放油鹽,更怕使用煤氣灶發生危險。

幾年前,陳樊桂就讀的村小合併到完小,從家裏到學校有三四公里,同學們都去住讀了。陳樊桂放心不下媽媽,仍然每天跑讀,回家給媽媽做飯洗衣。直到今年她要參加小考,學習很緊張,在老師與大伯的勸説下,陳樊桂才去住讀。可離開了媽媽,她仍不安心,經常在課堂上擔心媽媽生病,在睡夢中夢見媽媽出事,等她趕回家裏看到媽媽安然無恙,她才放心。大伯看到她牽掛媽媽兩頭跑太辛苦了,送給她一輛自行車,有了這輛自行車,她往家裏跑得更勤了。

學校有夏令營、冬令營和出外參觀、參賽的機會,老師同學們都希望陳樊桂能參加,她也非常想去,可以想到要照料媽媽,要替家裏省點錢,她就忍痛放棄了。

即使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陳樊桂依舊沒有忘記自己的本職工作—學習。學習上,她上課認真聽講,下課認真完成作業,多次評為“三好學生”。除此之外,她擔任班級的生活委員,她還並且主動分擔班級事務,為班級建設出謀劃策。性格開朗的她自願提出來幫助班級裏的性格內向的同學,學校老師提起她都讚不絕口。

陳樊桂孝順父母、自強自立的事蹟感動着每一個人。

最美少年事蹟材料 篇二

性別:女

年齡:11歲

地區:天津

許卓婧6歲時母親突患乳腺癌,變故讓本來就不富裕的家庭變得更加艱難。為了支付醫藥費,許卓婧的父親開始外出打工。爸爸是長途車司機,常年在外出差,全家都要靠他每個月3000多元的工資生活,而媽媽則選擇了在家保守治療。當時年僅5歲的許卓婧看着病重的媽媽、勞累後變瘦的爸爸,她意識到自己要自立起來,主動承擔了買菜做飯、洗碗洗衣、照顧媽媽的重擔。

許卓婧5歲開始學習小提琴,每天晚上不管多累都要練琴,20xx年她在全國少兒小提琴獨奏展演活動中榮獲金獎。20xx年許卓婧的母親因病情惡化使得脾氣變得非常暴躁。為了不影響孩子學習,許卓婧的媽媽想把女兒送到外婆家住,但是許卓婧堅決要留在家裏照顧媽媽。病痛讓母親難以入睡,許卓婧每天晚上都會站在媽媽的牀頭拉小提琴哄媽媽睡覺,每當媽媽睡着都已經凌晨兩三點,她説只要有自己和小提琴的陪伴媽媽就能戰勝病魔。

沉浸在音樂世界中的許卓婧總是積極樂觀,她正在學習譜曲,她希望將來能夠成為一名小提琴家,想給媽媽寫一首曲子,想用琴聲帶幫助媽媽早點好起來。

最美少年事蹟材料 篇三

在陝西的商洛市鎮安縣米糧鎮月明村生活着張釗一家,在這個只有爺爺、奶奶和張釗的三口之家裏,他們相互照顧,相互依靠,過着簡單質樸卻幸福甜蜜的生活。

張釗,今年13歲,他出生前父親在一次意外中喪生,他出生後不久母親也離家出走,而奶奶因為失去兒子悲痛過度精神恍惚。

張釗在爺爺的悉心撫養下慢慢長大。艱苦的生活環境從小磨礪了張釗的堅強個性,樸素樂觀的生活態度給了張釗陽光開朗的性格和積極上進的心態。由於張釗家所在的村子地處深山,隨着近年來爺爺年歲漸漸老了,家裏沒有勞力,收入自然每況愈下。除了能領到政府的低保資助外,生活上的開銷總顯得捉襟見肘。

農忙的閒暇,張釗幫爺爺幹完地裏的活,他開始學村裏的人去採草藥補貼家用。剛開始他就在家門口採一些便宜的藥材,後來漸漸走得越來越遠,周圍的山上他幾乎都跑遍了。什麼地方適合哪種藥材生長、哪個季節採什麼藥他心裏都非常清楚,金銀花、蒼朮、半夏、何首烏、夏枯草、五味子等都是他常常能採到的藥材,在他看來這漫山遍野都是寶。為了能採到更多值錢的藥材,有時張釗要到遠一點的山上去。天剛放亮,他就帶着鐮刀、钁頭、口袋之類的工具上山了,到了太陽下山的時候,他才拖着疲憊的身子回到家。

不久爺爺查出患有冠心病,因為家裏缺錢,他就想自己常常採藥,不知道有沒有什麼草藥能治療爺爺的病。這樣想着,他就去找村裏一位從鎮醫院退休的爺爺請教。那位醫生爺爺告訴他,山上漫山遍野的丹蔘就是預防和治療冠心病和心血管疾病最好的藥時,張釗高興極了。他便採了很多丹蔘,給爺爺煮水喝。後來張釗還陸續跟着醫生爺爺學會了很多治療和保健的方法。什麼艾灸、酒火治療關節疼等日常能用得上的簡單操作。

這個暑假張釗還跟醫生爺爺學會了拔火罐,他説山裏濕氣太重,拔火罐能除去身上的濕氣,讓經絡通暢,這樣爺爺奶奶哪裏疼,一拔就好了。這些方法既省錢又能治病特別好!他要再跟着醫生爺爺多學習一些。

張釗是一個聰明的孩子,在學校品學兼優得到老師的一致好評。他還榮獲了“自強自立”明星學生稱號。在陝西省美德少年評選中,張釗榮獲全省“美德少年”稱號。

最美少年事蹟材料 篇四

姓名:高萌寒

性別:男

所屬地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二師二十一團

簡介:在學校,同學推選品學兼優的高萌寒當了衞生委員。他熱愛班集體,團結同學,各科成績優異,在各項活動中表現積極。2015年,小萌寒被二師21團中學評為校園“進步之星”,深得老師和同學的讚譽。

【孝心故事】

心有真愛,少年最美

“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塊寶……”“母親節”就要到了,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二師二十一團獸醫站的一間民房裏,剛滿10歲的高萌寒唱着他最愛聽的歌,努力回憶着母親的模樣,他的眼睛濕潤了。

這時,傳來了一陣叩門聲。小萌寒趕忙去開門。

“奶奶,您回來了?快坐下吧!”兩鬢銀霜的奶奶拍了拍身上的泥土,洗了把臉。不多時,高萌寒從廚房中端來了由他親手烹製的熱騰騰的飯菜。

奶奶心裏明白,對於可憐的富有孝心的孫子萌寒來説,他的父母和母親再也回不來了。這些年,是自己給了他隔代的親和愛,像母親那樣撫育他成長……

一、家有不幸

早在2010年9月14日,只有4歲的高萌寒還在上幼兒園,卻遭遇了人生最大的不幸。

他在外打工的父親,在一處建築工地上電焊作業時,不幸從高處墜地身亡。半年後,母親帶着姐姐遠嫁他人,小萌寒和1歲的弟弟從此成了孤兒,和67歲的奶奶相依為命。

最疼愛他的父親永遠地走了,高萌寒一家斷絕了經濟來源。為了撫養這對可憐的孤兒,年逾6旬的奶奶只得每天到農田裏打零工。用拼命幹農活掙來的錢,給他們買來吃的穿的用的。在奶奶的關愛下,小萌寒一天天成長。

6歲時,看到奶奶日夜操勞,高萌寒竟然經常獨自躲起來,小聲哭泣,卻生怕奶奶知道了會很傷心。生活的磨難,讓高萌寒學會了堅強;慈祥的奶奶,教會了如何生活與做人。

2013年,高萌寒上了國小一年級。奶奶每天起了個大早,騎着三輪車送他上學。半個月後,高萌寒突然決定徒步去上學,奶奶有些不明白,吃了一驚。

“奶奶,我自己走路去上學就行了,到學校也不算太遠。您幹活累了,有空就好好休息吧。”高萌寒望着奶奶,很心疼。

“孩子,一路上要注意安全……不許亂跑,知道嗎?”奶奶鼻子一酸,再也説不下去了。

從此,瘦弱的小萌寒用自己的雙腳,丈量着從家到校園的距離。每一年的行程大約1000多公里!幾年的時光,在風裏,在雨裏,小萌寒習慣了獨自揹着書包行走。為了減輕奶奶的勞累,他小小年紀就知道了孝敬長輩,關愛他人。

二、少年有愛

2014年,在別人眼裏,8歲的高萌寒似乎有了“小大人”的模樣。平時,他最聽奶奶的話,還要照顧小自己3歲的弟弟,哄弟弟開心。

奶奶每天給他一些零錢。放學後,他會去農貿市場買菜,與店主討價還價。一來二去,店主便想多給高萌寒一些蔬菜,甚至不要錢,但卻被他一個“不”字拒絕。回到家,小萌寒放下書包,就主動幫奶奶分擔一些家務活,忙着掃地、擦桌子,把家收拾得井井有條。為奶奶洗衣服。他那雙細嫩的小手,在搓板上留下了痕跡。奶奶有時會生病,萌寒就走到團部為她抓藥。

奶奶在地裏打工掙錢,面容日漸憔悴。但幹了一天的活,回到家,她還要給兩個孫子做飯。

小萌寒看到奶奶疲憊不堪的樣子,心裏隱隱作痛。他要做一個有心人,總有一天,要給奶奶一個驚喜。一有時間,他就鑽進廚房,觀察奶奶做飯的樣子,把整個過程都記在了心裏。

2015年5月的一天,奶奶疲憊地回到家,只見小萌寒從廚房裏走出來,手裏端着盤子。奶奶驚愕地睜大了眼睛。

那是一盤什麼樣的菜啊?是被切成大塊的土豆,幾片被炒糊了的辣椒,幾個長長的葱段,吃起來,好像沒有放鹽……

“奶奶,好吃嗎?”萌寒問。

“嗯,真好吃!俺家萌寒可真孝順。”奶奶笑了,但她的眼裏卻充盈着淚水。

“萌寒啊,你啥時候才能長大呀……”奶奶望着懂事的小萌寒,淚水滴到了碗裏。“奶奶,我長大了,一定要讓你享清福……”萌寒為奶奶擦着眼睛,自己的視線也漸漸模糊。

沒過多久,萌寒真的學會了炒菜做飯。奶奶出門前,萌寒會煮上幾枚雞蛋,讓她在地裏吃。奶奶睡前,萌寒一邊給她端熱水泡腳,一邊給她唱歌。每晚寫完了作業,小萌寒就給奶奶捶背揉肩,想為奶奶解除一天的疲勞。

為了補貼家用,小萌寒做出一個驚人的決定。週末,他拎着塑料袋,去團部的街頭巷尾撿一些飲料瓶子,然後,再到廢品收購站去換錢。

他開始攢錢,從來不為自己買零食吃。他詢問超市的店主,哪一種補品最好,然後拎回家給奶奶滋補身體。但一個瓶子只能賣幾分錢,更多的時候,他面對那些昂貴的補品,只能望而卻步。

三、知恩圖報

高萌寒的不幸,得到全社會的關愛。團場職工羣眾紛紛伸出援手。在學校,小萌寒得到了老師和同學的幫助。中午就餐,萌寒有時缺少飯票,同學們就分給他一些麪包、蘋果;參加遠足活動,萌寒在林帶裏拿出奶奶烙的餅子,就着鹹菜,喝着涼開水,老師把自己帶的薯片、火腿腸、餅乾和飲料遞到他的懷裏……

21團幹休所88歲的老軍墾黃慶洲,得知高萌寒家的特殊情況,從退休工資中拿出1000元錢,為萌寒購買學習用品,鼓勵他努力學習。為了報答,週末,萌寒竟然帶着弟弟來到黃慶洲的家,幫老人挖地種菜。他像個大人一樣澆水施肥,鋤草鬆土。弟弟在一旁看着,説道:“哥,累不?我幹一會兒,你歇歇吧!”

其實,奶奶早在家裏的後院開闢了菜園。小萌寒種菜的技術,是跟着奶奶學會的,種菜,他做得有板有眼。幾個月後,黃慶洲望着菜園裏結出的黃瓜、茄子和豆角,讚道:“萌寒真是個有愛心的孩子。”

在奶奶的撫養下成長,富有愛心的小萌寒樂於助人,默默奉獻。2016年,高萌寒和弟弟一塊上學,他們會幫助那些素不相識的老人。看到一位老人吃力地推着三輪車,小萌寒就停下腳步,和弟弟一起幫老人爬坡過坎;看到拄着枴杖的老人步履蹣跚,他會主動上前攙扶。學校開展“愛心一元捐”行動,小萌寒捐出了自己捨不得用的零花錢,還把自己用過的課本保存起來,寄往那些貧困山村的國小生。

面對太多的關愛,小萌寒在作文中寫道:在我的夢中,經常會出現爸爸和媽媽的身影。我想有個幸福温暖的家……我要好好孝敬姐姐,不想讓她再去打工掙錢,為我受累。我一定要好好學習,將來讓奶奶享福。真心感謝幫助我的爺爺奶奶,叔叔阿姨和老師同學們,祝你們一生都平安……

最美少年事蹟材料 篇五

楊迪塔,正如她的名字一般開朗陽光、樂觀懂事、樂於助人。她出生在一個特殊的家庭:八十七歲行動不便的奶奶、因早產而不幸患有右側偏癱的姐姐、患有嚴重脊椎腫瘤的媽媽和家中唯一的頂樑柱爸爸。20xx年2月,迪塔的媽媽脊椎腫瘤復發,不到兩歲的迪塔用自己小小的雙手學會了穿衣、吃飯、入廁這些看似簡單的小事。也是從那時起,早早懂事的她明白了媽媽的腰部不能負荷任何重力,直到現在,再也沒有要求媽媽抱過她。20xx年5月,媽媽的病情再次復發,並伴隨着胸椎的壞死,小小的她看着爸爸一個人忙綠的身影,主動承擔起照顧媽媽的重任,像小大人般每天陪伴在媽媽的病牀前,陪媽媽聊天,給媽媽餵飯、端水、倒尿、洗臉和幫爸爸洗衣服。

媽媽出院後,看着每天即要照顧媽媽又要照顧姐姐和奶奶的爸爸,懂事的迪塔主動提出為爸爸分擔責任,並開始學習如何洗菜煮飯、煮麪條、炒蛋炒飯、掃地、洗碗和洗衣服等家務活。從此以後,迪塔每天起牀的第一件事就是給媽媽倒尿,然後幫媽媽擠好牙膏,倒好洗臉水。在上學前,一定把媽媽要喝的水和上廁所要用的紙都準備好後才出門。放學回家第一件事便是給媽媽倒尿、清洗便盆,做完這些後才開始寫作業、煮飯。有時候,當她做完作業和家務有空閒時間時,她會來到媽媽的牀前,為媽媽講故事、跳學校的孝道操和陪媽媽下幾盤棋來逗媽媽開心。堅強樂觀又懂事的迪塔,用自己的言行踐行着孝道的含義……

最美少年事蹟材料 篇六

遲凱琳,14歲,遼寧省營口蓋州市樑屯學校八年四班學生。她,沉默寡語,一雙不大的眼睛總是閃着堅毅的光芒;她,身體瘦弱,卻有着一顆火熱、善良、堅強的心;她,年紀雖小,卻在人生的花季譜寫了一支支動人的道德之歌。

百善孝為先。提起凱琳的懂事、孝順,上下村沒有人不知道的。2009年,凱琳的爸爸和媽媽出了車禍,媽媽當場身亡,爸爸昏迷了一星期終於醒來,卻落下了終身殘疾——左腿肌肉嚴重萎縮,比右腿細很多。這巨大的不幸將年僅七歲的小凱琳推向了痛苦的深淵,媽媽火化那天,她拼命地向奶奶要媽媽,令在場所有的人無不落淚。屋漏偏逢連夜雨,不幸接踵而至,爸爸剛出院不久,爺爺小腦萎縮加重,癱在了炕上;視力一直很差的姐姐完全失明;奶奶又查出膀胱癌前期。這個家該怎樣維持下去啊?小凱琳的爸爸無法接受這殘酷的現實,萬念俱灰,拒絕吃藥,拒絕吃飯,最後,是凱琳的一番話讓他重拾活下去的信心和勇氣,她哭着説:“爸,我已經沒有媽了,不能再沒有爸呀,你要是沒有了,這個家也就完了,你別害怕,我現在長大了,我什麼都能幹,我能洗衣服,我能餵豬,我能給爺爺洗腳……”爸爸再也聽不下去了,一把將女兒摟在懷裏,眼淚奪眶而出,堂堂七尺之軀還能不如一個七歲的孩子嗎?從此,小凱琳真的成了家庭的“小主婦”。

每天放學後,放下書包,她就幫奶奶做飯、餵豬,那豬食桶太沉了,她就一步一步挪,有時桶底碰到石頭,豬食就噴灑她一身。吃完飯,她讓奶奶歇着,她撿碗,刷碗,收拾好,再寫作業,寫完作業,給爸爸和爺爺洗腳、按摩。每天早晨,當其他小朋友還在夢鄉時,她就和奶奶一起起牀了,幫奶奶做飯,扶爸爸出去鍛鍊,給爺爺擦臉。每逢親戚、鄰居給送好吃的,小凱琳從不動口,她説她不吃這些,也能長大,爺爺、奶奶、爸爸身體不好,需要補營養。看着她小小年紀如此懂事、勞累,爸爸和奶奶既心疼又心酸。爸爸再婚後,凱琳更加懂事勤快了,幫繼母做農活,給繼母洗衣服,照看小弟弟,因此,她深得繼母的喜愛。

助人為樂。一個星期天,她在院子裏摘菜,聽到鄰居顧奶奶喊道:“不好了,來雨了,我的苞米還沒裝到倉子裏”。凱琳趕忙跑了過去,拿起土籃子就幫忙裝苞米,苞米裝完了,她全身也淋濕了。

拾金不昧。一天清晨,她到河邊涮拖布,看見河邊的石頭上放了一部手機和一百幾十元,她猜想一定是誰忘在這兒的,就挨家去問,找到了失主,失主感動得去小賣店給她買了一包好吃的,她一樣沒捨得吃,都拿回家給了小弟弟。

品學兼優。在學校,她如飢似渴地學習知識,從不荒廢點滴時間,因此,成績一直名列前茅。除了刻苦學習,她還有許多優秀的品質:尊敬老師,關愛同學,經常主動幫老師、同學做些事情;勤儉節約,艱苦樸素,從不買零食,從不亂扔紙張等等。

這,就是遲凱琳,一個小小年紀就閃爍着道德光環的好孩子。茫茫蒼穹多風雨,雛鷹展翅任翱翔。

在陝西的商洛市鎮安縣米糧鎮月明村生活着張釗一家,在這個只有爺爺、奶奶和張釗的三口之家裏,他們相互照顧,相互依靠,過着簡單質樸卻幸福甜蜜的生活。

最美少年事蹟材料 篇七

姓名:楊世業

性別:男

所屬地區:納溪區東昇學校四年級一班

簡介:媽媽病重,他細心護理。稚嫩的肩膀,堅強地擔當。他的臉上看不到厄運和苦難,有的是自信和陽光。縱使大海為墨,長空為墨,也寫不完對母親的深情。十歲的小男孩子楊世業,把孝心化為行動,用愛譜寫着一曲動人的孝老愛親之歌。

【孝心故事】

五年如一日照顧因病下肢癱瘓的媽媽,為媽媽梳頭、洗臉、喂藥、穿衣服,蓋被子,樣樣事情都打理得妥妥帖帖,他把照顧媽媽當成了每天的習慣,樣樣事情做起來熟練、自如。你會想到這些事情的主人公是一個年僅十歲的孩子嗎?他就是納溪區東昇學校三年級一班的學生楊世業。

今年十歲的楊世業,媽媽在五年前,因類風濕關節炎不能正常行走。楊爸爸白天在工地上奔波、流汗,中午按時回家做飯給妻小吃,晚上幫妻子擦拭身體、按摩腿關節、洗衣服。在爸爸的榜樣示範下,楊世業也主動加入到照顧媽媽行列中。爸爸喂媽媽吃藥時,他就守在旁邊。僅三四次,就記清楚了,哪些藥該吃多少?按時喂媽媽吃藥、幫媽媽梳頭、給媽媽穿衣服、做飯,慢慢的,這些事情他全學會了。楊爸爸再也不用中午急衝衝地趕回家。

五年來,楊世業已經把照顧媽媽的各樣事情融入了每天的生活。每天不用提醒,不用暗示,該到吃藥時間,會準時把開水和藥送到媽媽手中;一看電視,就會幫媽媽按摩,捏捏腿。早上楊世業起牀時,會麻利地幫媽媽穿上衣服、鞋襪、洗臉、梳頭。待爸爸把早飯做好了,他也把媽媽收拾妥當了。

如今,楊世業每晚和媽媽一起睡。媽媽有起夜的習慣,他會扶起媽媽,把媽媽移到解手的椅子上,待媽媽解完手上牀躺好,為媽媽蓋好被被褥,他去公共廁所把小便倒掉後再回來睡覺。

當問及楊世業為什麼小小的年紀就這麼有孝心時,楊世業的回答是:媽媽給了我生命,為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是我應該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