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全省離退休幹部國小退休教師先進個人事蹟

欄目: 先進事蹟材料 / 發佈於: / 人氣:3.2W

【概述】

全省離退休幹部國小退休教師先進個人事蹟

結合當前工作需要,本站的會員“vaa”為你整理了這篇全省離退休幹部國小退休教師先進個人事蹟範文,希望能給你的學習、工作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正文】

不忘初心 做農村教育的圓夢人

——記炎陵縣魯坑國小退休教師馬安健同志先進事蹟

他是全國勞模,為教育事業奉獻一生;他是普通老師,為貧困學子助學圓夢;他是耄耋老人,為子孫後代傳承家風。他就是中國小高級教師、複式教育帶頭人——炎陵縣魯坑國小原校長馬安健。他把畢生的精力和智慧奉獻給老區的教育事業,把豐富的知識和道義傳授給山區的孩子,把優秀的美德和家風傳承給子孫後代,在平凡的崗位上,他不忘初心,做農村教育的圓夢人。

一生堅持 ,只為做好一件事

馬安健同志生於1939年,自1959年起,開始走上教師的崗位。從民辦老師,到公辦教師;從農民掃盲學校,到寬敞明亮的校園;從教人數數認字,到普及義務教育。馬安健同志見證了我國農村教育事業的發展,也為農村教育事業嘔心瀝血,辛勤付出了一輩子。

馬安健同志所在學校,是一所偏遠山區國小,教師少,班級多,曾經一名教師面對多個年級,各種課程“包打包唱”,複式教學是當時大勢所趨。為探索掌握複式教學理論與實踐,年滿60歲的馬安健同志,常常利用寒暑假自費到長沙、山西、北京查找資料、觀看教學、拜師取經。經過多年的探索和實踐,馬安健同志終於找到了二、三、四年級複式教學“動”“靜”搭配規律,並運用於教學實踐中。他改革了傳統的“滿堂灌”、“填鴨式”、“複式單教法”和簡單的“動”“靜”搭配法,創立了“短動”教學法和“複式班課堂四步教學法”,研製了35種350件教具運用於複式教學。並且在教學的同時,馬安健還不忘總結教學經驗,共出版專著3本、合著7本,在省級和國家級的報刊發表教育教學論文40多篇。其中,《複式教學實驗與研究》獲中國基礎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複式教學淺談》獲湖南省基礎教育成果一等獎。

馬安健同志不僅注重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更非常注重幫助年輕教師傳道授業解惑。他所在魯坑國小,培養出了9名共產黨員、3名特級教師、2名中學高級教師、6名國小高級教師、2位地市級學科帶頭人和5名教學骨幹。

1999年,已經到法定退休年齡的馬安健同志,原本可以安度晚年,享受天倫之樂,但他卻提出了繼續服務教育的請求。考慮到馬安健同志是一個特殊人才,炎陵縣委召開常委會,研究決定繼續留任馬安健同志。他一直工作到75歲才退休。

退休後,他還是一如既往地紮根山區搞教育。如今,已是八十高齡的他,依然每天精神抖擻,幹勁十足,在他的一畝三分地——魯坑國小忙碌着。親友們總是提醒他,在家好好安享晚年,不要總是勞累奔波。馬安健同志卻説:“我這一生堅持,只為做好一件事,就是要把家鄉的教育搞好。”

大愛無疆,心繫貧困學子成長

馬安健同志熱愛他的教育事業,更關心他的學生,尤其是那些貧困家庭的子女,他總會傾注更多的愛心。

澎溪村潘家組的潘美勤同學,父親在他高一時因車禍身亡,母親一個人帶着她和弟弟,因長年累月的勞累,積勞成疾。萬般無奈之下,母親只能讓她輟學打工。潘美勤是一個品學兼優的學生,馬安健同志最不忍心的就是看到那些能讀書的孩子沒有書讀。於是,他就找到潘美勤的母親,勸她別讓潘美勤輟學,潘美勤的學費由他來想辦法,並留下2000元錢。為解決潘美勤的學費問題,馬安健同志輾轉難眠,他要找一個讓潘美勤家庭沒有後顧之憂的辦法。馬安健同志搭車到株洲,找到國家一級作曲家江暉,把潘美勤的情況和來意告訴了江暉。江暉被眼前這位古稀老人的熱情感動了,滿口答應了資助潘美勤直至大學畢業。2017年,潘美勤考入大學,馬安健同志又給了他2000元學費,並勉勵她一定要好好學習,將來要回報社會,奉獻社會。潘美勤也不負所望,成績優異,每年都能拿獎學金,還勤工儉學供弟弟上學。

馬安健還經常資助村裏15人其他貧困家庭學生,每次資助金額100-500元不等。在幫助貧困學子圓夢的同時,馬安健還不忘鼓勵先進,對從魯坑國小走出去的學生,如果成績優異、表現突出,也會給予資金和物資獎勵。魯坑村及周邊村雖然都非常貧困,但在馬安健同志的幫助下,無一人因家庭貧困輟學。“扶貧先扶智”,從魯坑國小走出的大專以上學生多達220名,徹底阻斷了貧困代際傳遞。有人問馬安健同志:“馬老師,這些學生都不是你的親屬,你為什麼要花這麼多錢資助他們。”馬安健同志笑着説:“我做的還不夠,黨和國家給我的太多太多,我還要繼續努力。”

同時,馬安健同志還關心村裏建設,每次搞公益事業,他都帶頭捐錢捐物,光修路架橋就拿出了3萬元。2014年,馬安健同志又創建了以學校為中心的家長教育、婦女教育、農科教育、老年教育為一體的新農村教育體系,使學校成為當地基礎教育教學中心、村民終生學習中心、科技成果推廣中心、農民創業致富中心。

筆耕不輟,努力傳承優良家風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外人眼裏,退休後兒孫滿堂的馬安健真該舒服地安度晚年、享清福了。沒想到,他又主動攬來了一項非常繁瑣的工作——續修家譜。他説,“我要給晚輩們留下一份一生受用的精神財富”。

古稀之年的他,又開始了尋根之旅。他30多次往返長沙、湘潭、資興和縣城等地,一家一户地去調查核實情況,採集真實信息,收集嘉言善行,把散落在每個家庭中的優良家風精心整理。歷經4年艱辛編纂,年近八十的馬安健同志終於完成了一部20萬字的《馬氏宗譜》。這本宗譜裏,記載着馬氏家族數代前輩的人生故事,承載着馬姓家族良好的家風,可以讓馬家的晚輩們學到更多的傳統美德和優良家風。

傳承好家風,從自身做起。馬安健特別關注子女的教育,嚴格要求他們刻苦學習,積極上進,努力工作。他的兒女們先後加入中國共產黨,傳承着“紅色基因”。馬安健一家祖孫三代人,個個奮發進取,在崗位上都很出色。兒女中,老大、老二夫婦在炎陵縣任科級幹部,老三一家定居美國西雅圖,老四夫婦在株洲市教育部門工作。他的孫一輩中,清華大學博士生2人,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碩士生1人,西安交大1人,還有2個孫女在美國卡耐基基隆大學讀本科,這在當地傳為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