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大國工匠精神人物及主要事蹟精品多篇

欄目: 先進事蹟材料 / 發佈於: / 人氣:1.24W

大國工匠精神人物及主要事蹟精品多篇

大國工匠精神人物及主要事蹟 篇一

1982年6月,秦世俊出生在哈爾濱市南郊一個以工業著稱的老城區,父親和很多親人都是這裏一所大型軍工企業——中航工業哈飛的職工。

在這樣一個有着濃厚“航空報國”氛圍的環境裏,秦世俊最喜歡聽爸爸講哈飛的故事。“我也要像爸爸一樣,長大以後造飛機。”這個念頭像一粒種子,播種在了秦世俊幼小的心頭。19歲那年,心懷航空夢想的秦世俊從哈飛技校模具鉗工專業畢業,被安排到哈飛數控銑工崗位。

作為一名技校畢業生,秦世俊的起點並不高。初進公司,學習鉗工專業的他因工作需要被安排到數控工段。數控是個新興專業,毫無基礎的他只能幫師傅打下手,幹些沒有技術含量的體力活。

“數控加工根本就不是我的專業,我現在完全沒有用武之地,我來哈飛是為了造飛機,不是幹些沒有技術含量的體力活。”面對現實,秦世俊開始動搖了。他的抱怨傳到了同在一個車間當工長的父親那裏。“不要怕改專業,眼前的困難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對待工作的態度,不會就要學。數控技術是新領域,是未來的發展趨勢,是新時期產業工人必須掌握的本事。”父親的話語很嚴厲,但卻點醒了迷茫的秦世俊。

父親的教誨讓秦世俊重燃往日的鬥志,“要麼不幹,要幹就要幹出個樣來……”他在心裏暗暗發誓,他先從普通銑牀練起,在實踐中細心體會銑削加工的要領。熟練後,他轉戰數控機牀,從零件裝夾、機牀操作等基礎知識開始學起。

為了儘快練好自己的技能,秦世俊總是在結束一天的工作後繼續留在單位,向夜班師傅學習。日復一日的苦學是對身心的雙重挑戰,知難不言退,受挫不服輸的性格讓秦世俊度過了那段苦樂相伴的日子。慢慢地,他喜歡上了數控加工,迷上了這項奇妙強大的技術,機牀成了他最親密的夥伴。

技術逐漸熟練後,秦世俊對工作有了自己的思考。當時,他接到了一個零件加工任務,因為數模和鍛造的外形有很大的差異不能用編程加工,多年來只能採取手動加工,秦世俊心想這個活兒批量大,每次加工都需要耗費很多精力而且質量還不穩定,他決定自己琢磨編程方法。去機牀採集點位,彙編程序,反覆試驗,秦世俊得出了他“自創”的加工方案。經過數字化吻合,大家驚奇地發現他研究的加工方案比以往的加工效率提高了8倍,零件的一次交檢合格率更是達到了百分之百。

入職不滿一年,秦世俊就在哈爾濱市數控工人技術比武中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績,晉升為高級工。

大國工匠精神人物及主要事蹟 篇二

王進。

平步百米鐵塔,橫穿,特高壓。世界第一的榮耀,他面對生死平靜地寫下來!在刀鋒上跳舞,保護歲月通明,燈火萬家。王進是電網特高壓檢修工,成功完成全球首個±660KV直流輸電線路帶電工作。王進參加了防冰危險、奧運會和全運會保電、線路防舞管理等重大任務,帶電檢查實現了300多次零失誤,為社會節約了1000萬度的電力,避免了數億人的經濟損失。

大國工匠精神人物及主要事蹟 篇三

1997年,鄭志明從職高畢業,進入廣西汽車集團有限公司成為一名鉗工學徒。

學徒時期,他每天早出晚歸,在生產一線磨鍊技能,日復一日的刻苦練習讓他的鉗工技能爐火純青——手工銼削平面可將零件尺寸誤差控制在0.003毫米以內,手工畫線鑽孔的位置誤差能控制在0.05毫米以內。

勤奮的鄭志明還擠出時間自學了ug三維建模技術,工餘時間,他總會找到企業的工程師請教電機轉數、扭矩、機械動力等方面的專業知識。

鄭志明調侃説,覺得自己“有點笨”,“今天學會了,過幾天又忘了,又要去請教,只能反覆學。”

理論知識和複合技能的儲備,讓鄭志明對於工藝改進有了全新的認知。

在一次設備工藝改造中,他發現,公司花大價錢購入的進口設備看似“高大上”,但實用性卻不強。

於是,他瞄準前沿新技術,從機器人編程、控制技術學起,後來又開始探索機器人設計製造,硬是“啃”下了《機器人編程》等十幾本專業書籍,成了自動化技術領域小有名氣的“土專家”。鄭志明帶領創新團隊展開攻關,最終,他們研發出的專業設備投入使用後,性能實用性比進口設備更好。

“一個班下來再不會像從前那樣腰痠背痛了,咱們自己研發的設備好使。”工人們紛紛誇讚。看着工人們操控自己參與研發的設備,生產效率提升,勞動強度降低,優質零部件有序下線。鄭志明在車間凝視許久,這是屬於“智慧”工匠獨享的成就時刻。

大國工匠精神人物及主要事蹟 篇四

講起馮新巖的工作,就不得不提到中國獨步世界的技術名片——特高壓。

在山東,每六盞燈中就有一盞是由“外電入魯”的電點亮的。這些電大都是由風能、水能、太陽能等轉化來的“綠電”。電流通過特高壓大電網組建的“綠色通道”,經過一座座特高壓變電站,不遠萬里進入千家萬户。馮新巖的主要工作就是檢測超高壓、特高壓變電站的“心臟”——變壓器的健康狀態,及時發現並消除設備隱患,確保電網安全穩定運行。

2000年10月,泉城濟南褪去濃綠的夏裝,渲染着金黃。新成立不久的山東電力超高壓公司迎來一批新員工。辦理入職手續的隊伍裏,馮新巖排在第一個。他年輕的臉龐上難掩興奮與喜悦。

馮新巖被分到了電氣試驗班。那時候,馮新巖白天在現場邊幹邊學,總是拉着師父王寶利問個不停。王寶利常常半開玩笑説:“我從來沒見過像你一樣打破砂鍋問到底的徒弟!”在做油化試驗時,別人做一遍,馮新巖非要做十遍、二十遍……他不僅要學會,還要學通,弄清楚原理背後的“所以然”。晚上回到宿舍,他就一頭扎進書堆裏,常常熬到後半夜。

入職四年後,馮新巖憑藉自己的刻苦努力,獲得了前往山東大學電氣工程學院繼續學習的機會。多年來,他一邊實踐提升,一邊勤學不怠,他的學歷不斷“升級”。經過努力,他不僅獲得了山東大學碩士學位,還被母校聘請為校外碩士導師。

在專業上,他紮根一線擔當實幹,苦練本領,入職第六年,他就與團隊拿到了全國首屆電力行業電氣試驗技能競賽團體第一的好成績,並被評為“全國電力行業技術能手”。備賽期間,由於廢寢忘食,他的體重整整掉了十斤。此後,他更加奮發實幹,埋頭鑽研技術,勤奮磨礪本領,漸漸在專業上嶄露頭角。很多大國重器的“疑難雜症”,別人解決不了,他卻能“手到病除”。他“電網神探”的名號漸漸叫響。

2022年,馮新巖從100多萬名電網職工中脱穎而出,當選國家電網公司第一批首席專家。

大國工匠精神人物及主要事蹟 篇五

胡雙錢,男,漢族,1960年7月生,中國商飛上海飛機制造有限公司數控機加車間鉗工組組長。人稱為“航空‘手藝人。曾獲全國勞動模範、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上海市質量金獎等榮譽稱號。

1980年,從小就喜歡飛機的胡雙錢進入當時的上海飛機制造廠,親身參與並見證了中國人在民用航空領域的第一次嘗試——運10飛機研製和首飛。那一刻他強烈感受到“造飛機是一件很神聖事”。然而,上個世紀80年代初運10項目下馬了,原本聚集了各路中國航空製造精英的工廠轉眼間冷清了下來,爭搶這些飛機技師的各公司專車甚至開到了工廠門口,面對私營企業老闆開出的優厚工資,胡雙錢謝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