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先進事蹟(新版多篇)

欄目: 先進事蹟材料 / 發佈於: / 人氣:1.67W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先進事蹟(新版多篇)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先進事蹟 篇一

20xx年10月17日,也就是中國飛天第一人楊利偉凱旋兩年零1天之後,費俊龍、聶海勝平安返航。與首次載人航天飛行相比,中國神舟實現了新的跨越。把神舟六號載人飛船送入太空的長征二號F型運載火箭與發射神舟五號飛船的那枚火箭相比,在運載質量、安全性能、舒適性以及圖像實時測量系統等諸多方面進行了75項技術改進。要把1公斤的東西送入軌道,火箭就得消耗62公斤。神六飛船比神五重了200多公斤,因此發射神六的火箭也重了許多。火箭的可靠性為0.97,安全性為0.997。第一次在點火通道里又加上了一道“保險門”。這樣,在出現誤點火信號的情況下,即使火工品爆炸了,也無法點燃發動機。科研人員還找到了改善振動環境的最佳途徑,減少了火箭在飛行過程中振動給航天員造成的損害。火箭第一次安裝了圖像實時測量系統,可以把火箭從起飛到船箭分離等動作的畫面實時傳回,以幫助地面更加準確地觀測和判斷火箭狀態。運載火箭系統總設計師劉竹生:“如果楊利偉再次乘坐我們的火箭,肯定會覺得舒服多了。”

軌道艙和返回艙內有效空間不足10多立方米,卻安裝了600多台設備,僅光電纜線的總長度就有30公里左右。神舟六號飛船在保持原有技術特點的基礎上,根據兩人多天飛行任務的需要以及個別技術的發展,做出了四個方面110項技術改進,使費俊龍和聶海勝在太空中生活得更舒適。

準備了足量甚至餘量的航天員消耗品,提高了座艙的環境控制能力。一人一天呼出近一升水,神舟六號提高了對水汽冷凝的能力,擴大了冷凝水箱,把所有裸露管線都貼上了吸水材料,確保飛船濕度控制在80%以下。放置了很多航天員生活的必需品,並首次使用了大小便收集裝置。返回艙中航天員的座椅擁有了着陸緩衝功能,飛船中安裝了艙門密閉快速自動檢測裝置,並花費了數月時間研製出一種專用抹布,這種布不產生纖維、靜電、異味,專門用來清潔艙門。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王永志説:“像前5次飛行一樣,神舟六號也具有考核各系統、發現問題從而進一步完善工程性能的作用,”5晝夜的太空之旅,費俊龍和聶海勝不僅成了中國載人航天史上行程最遠的人,而且在太空中創造了一項又一項的記錄:第一次進行多人多天太空飛行試驗;第一次進入軌道艙;第一次實施對地觀測、海洋污染監測、大氣狀況監測、植被狀況監測以及生物科學和材料科學的研究;第一次在太空完成壓力服穿脱試驗、吃上熱食和覆水食品……航天員費俊龍:“我們互相選擇了對方。我們在一起很愉快。”航天員聶海勝:“信心來自彼此的默契。

感動中國楊振寧事蹟 篇二

楊振寧青年時期喜愛物理,而且想成為一位實驗物理學家。1943年楊振寧赴美國留學時,就立志要寫一篇實驗物理論文。1946年,楊振寧進入芝加哥大學費米主持的研究生班,希望能在費米的指導下寫篇實驗論文。當時,費米正忙於在阿貢國家實驗室從事軍事技術研究。像楊振寧這樣初到美國的中國人是不能隨便進入阿貢實驗室的,於是費米建議楊振寧先跟泰勒做些理論研究,實驗則可以到艾裏遜的實驗室去做。

艾裏遜是芝加哥大學物理系的一名教授。在費米的推薦下,楊振寧成為艾裏遜的6名研究生之一。然而,在實驗室工作的近20個月中,楊振寧的物理實驗進行得非常不順利,做實驗時常常發生爆炸,以至於當時實驗室裏流傳着這樣一句笑話:哪裏有爆炸,哪裏就有楊振寧。此時,楊振寧不得不痛苦地承認,自己的動手能力比別人差!

一天,一直在關注着楊振寧、被譽為美國“氫彈之父”的泰勒博士關切地問楊振寧:“你做的實驗是不是不大成功?”

“是的。”面對令人尊敬的前輩,楊振寧誠懇地説。

“我認為你不必堅持一定要寫一篇實驗論文,你已經寫了一篇理論論文,我建議你把它充實一下作為博士論文,我可以做你的導師。”泰勒直率地對楊振寧説。

楊振寧聽了泰勒的話,心情十分複雜。一方面,他從心底深處感到自己做實驗確實力不從心;另一方面,他又不甘服輸,非常希望通過寫一篇實驗論文來彌補自己實驗能力的不足。他十分感謝泰勒的關懷,但要他下決心打消自己的念頭實實在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想考慮一下,兩天後再告訴您。”楊振寧懇切地説。

楊振寧認真思考了兩天。他想起在廈門上國小時的一件事:有一次上手工課,楊振寧興致勃勃地捏製了一隻雞,拿回家給爸爸媽媽看,爸媽看了笑着説:“很好,很好。是一段藕吧?”往事一件接一件地在他的腦海浮現,他不得不承認,自己的動手能力實在不強。

最終,楊振寧接受了泰勒的建議,放棄寫實驗論文。從此,他毅然把主攻方向轉至理論物理研究,1957年10月楊振寧與李政道聯手摘取了該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放棄有時候是十分困難的',甚至是十分痛苦的。適時地放棄,不僅需要勇氣和膽識,更需要遠見和智慧。人生之樹,只有捨棄空想與浮華,才能擷取豐碩甜美的果實。

志向堅定固然有助於人生走向成功,但超出自身能力的志向無異於空中樓閣,可望而不可即。所以,正確認識自己,揚長避短,放棄不切實際的追求目標,人生才會轉向真正的成功。楊振寧放棄物理實驗研究轉向理論研究是理性而明智的,他的選擇是他的人生與事業的華麗轉身。放棄也是一種智慧。

阿里帕·阿力馬洪——母愛最真 篇三

1963年,阿尼帕已經是6個孩子的母親,丈夫阿比包在縣公安局工作,10口之家的生活全靠着丈夫每月45元的工資支撐着。生活拮据但日子過得卻其樂融融。可是就在這年冬天,和阿尼帕一牆之隔的哈薩克鄰居亞合甫夫婦不幸相繼去世,撇下了3個不滿十歲的孩子。

阿尼帕看到這三個失去父母的孩子十分可憐,就把他們接回了自己的家。今年已經53歲的託乎提是阿尼帕老媽媽最初收養的三兄弟之一,那時他只有8歲,回想起當年阿尼帕媽媽收養他們的情景,至今仍記憶猶新。之後的十年間,阿尼帕又先後收養了回族孤兒王淑珍,王作林兄妹4人,漢族孤兒金海、金花和金雪蓮,這時,她和丈夫撫養的孩子增加到了19個。

為了保證全家20多口人的一日三餐,阿尼帕專門買了一口直徑1米2的大鐵鍋,她幾乎把家裏的全部收入都換成了食物,春天糧食不夠吃,她就去地裏挖野菜,秋天還要出去撿麥子、收土豆。儘管如此,生活依然捉襟見肘。為了多賺些錢為孩子們交學費做衣服,丈夫阿比包下班後就去為工地打土塊,而阿尼帕也在縣食品廠找到了一份洗羊肚和羊腸的工作。

阿尼帕夫婦的目標不僅僅是讓孩子們能吃飽,還要讓孩子們有學上。家裏用不起電燈,阿尼帕就用破棉絮搓成條,做成小油燈,19個孩子們就在這一盞盞跳動的燈光下讀書學習,上完了小上學、中學。孩子們沒有一個因為家裏貧窮而輟學。正是因為阿尼帕對這個特殊大家庭付出的艱辛,讓兄弟姐妹們早早就懂得了珍惜,懂得了相互關愛。阿尼帕的19個孩子在她含辛茹苦的照料下漸漸長大,每到逢年過節,是阿尼帕老媽媽最快樂的時候。因為這時,全家老小都能聚到一起。

楊振寧愛國事蹟 篇四

1949年,楊振寧進入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做博士後,開始同李政道合作進行粒子物理的研究工作,其間遇到許多令人迷惑的現象和不能解決的問題。他們大膽懷疑,小心求證,最終推翻了宇稱守恆律,使迷惑消失,問題解決。楊振寧在1957年諾貝爾演講中這樣説道:'那時候,物理學家發現他們所處的情況就好像一個人在一間黑屋子裏摸索出路一樣。他知道在某個方向上,必定有一個能使他脱離困境的門。然而究竟在哪個方向呢?'原來,那個方向就是宇稱守恆定律不適用於弱相互作用。'

楊振寧謹記父親楊武之的遺訓:'有生應記國恩隆'。他在1971年夏,是美國科學家中率先訪華的。他説:'作為一名中國血統的美國科學家,我有責任幫助這兩個與我休慼相關的國家建立起一座瞭解和友誼的橋樑。我也感覺到,在中國科技發展的道途中,我應該貢獻一些力量。'

楊振寧是這樣説,也是這樣做的。6年來,他頻繁穿梭往來於中美之間,做了許多卓有成效的學術聯繫工作。他寫過這樣兩句詩:'雲水風雷變幻急,物競天存爭朝夕。'

人們讚揚在理論物理前沿度過了半個世紀的諾貝爾獎得獎人楊振寧是一位堅忍不拔、具數學天才的科學家。他致力於揭示自然的對稱性,而這些對稱性常常是隱藏在雜亂的實驗物理結果的後面。

楊振寧長時期在看來是神祕的物理學和數學的十字路口工作。在這個領域內,一組漂亮的方程式可以是靈感的源泉,甚至可以在還沒有實驗證據以前就洞察物理世界是怎樣運轉的。這是一個外行很難懂的世界,其中有充滿了希臘字母的方程式的黑板,有尋求用數學去解決問題的“品味”和“風格”,有尋求用正確語言來描述物理世界的出自內心的靈感。

物理學家戴森去年在石溪為楊振寧退休所舉行的學術討論會上説:“楊振寧對數學的美妙的品味照耀着他所有的工作。它使他的不是那麼重要的工作成為精緻的藝術品,使他的深奧的推測成為傑作。”這使得他“對於自然神祕的結構比別人看得更深遠一些”。

楊振寧已有華髮,可是看起來比他的實際年齡年輕得多。他仍穿梭於紐約和遠東之間。他和香港以及北京的大學有密切的聯繫,並且是設在南朝鮮漢城的一個理論物理中心的主席。

在關於他的生活和時代的一次廣泛的談話中,楊振寧談到他的物理學生涯,談到他沒有能從事某些領域的研究而感到的遺憾。楊振寧也談到他在中國童年和他長時間為溝通美國和自己的祖國在科學和文化方面的差異所作的努力。楊振寧談到他擔心中美關係的裂痕會擴大,以及由於新近對台灣出生的物理學家李文和間諜活動嫌疑的調查,將為亞洲和亞裔美國科學家帶來的困難。·1971年中美關係開始解凍,楊振寧自1945年到美國來當研究生以後第一次回到中國大陸。他會見了已故的周恩來和中國的其他領導人,幫助開展了兩國之間的科學合作。他擔心這些合作將面臨危險。

那時候,當他從國外旅行回來後,聯邦調查局和中央情報局的人員常常去找他。中央情報局的官員第一次去找楊振寧時楊要讓他的祕書記錄他們的談話,以免誤解。楊振寧繼續保持和中國的密切聯繫,他説:“聯邦調查局和中央情報局近來沒有再來找我的麻煩。”

楊振寧最關心的是科學而不是政治。他談到自己的一些經歷:一個從中國偏僻地區一個落後的城市來的年輕學生,怎麼會有幸參與20世紀一個最主要的思想革命。這場革命是試圖用一個統一的方法來了解自然的無窮多樣性,從混沌的星球爆炸到電子環繞原子核的顫動。

1956年楊振寧第一次出名。那一年他和李政道共同發表了一篇文章,推翻了物理學的中心信息之一——宇稱守恆基本粒子和它們的鏡象的表現是完全相同的。因為這個工作,兩人獲得了1957年的諾貝爾獎。

從長遠來看,1954年楊振寧和已故的米爾斯的開拓性的工作卻更為重要。那一年,兩人都在布洛克海文國立實驗室工作。他們提出了一個稱為非阿貝爾規範場的理論結構。以後證明它是以統一的方式描述作用力和基本粒子的關鍵。布洛克海文的一位理論物理學家馬奇努説:“當它在1954年寫成時,爭論極大。一些人認為它和物理世界無關。”當時,楊和米爾斯沒有繼續發展下去。可是以後證明,這個從微分幾何和纖維叢這樣的抽象世界中抽提出來的數學,正是為描述像磁、電、強核力,也許還有重大相互作用中,中界作用力的粒子交換所。戴森講道:“我要説,在楊振寧的工作中最最重要的是規範常已經證明這比他和李政道關於宇稱的工作要重要得多。”

楊振寧和李政道的關係變得愈來愈緊張,兩人在1962年分手。楊振寧拒絕談論是什麼原因使得他們的關係變得緊張的。他説:“這是我生命中令我非常失望的一件事情。我要説,這是一個悲劇。”他們兩人已經有幾十年沒有講話了。

如果非要説楊振寧的愛國事蹟,那就是他現在回來到清華教書,把先進的思想,理念,技術,在美國的先進資料都帶回來了,並且教育了祖國的下一代!

這就是他最大的貢獻和最愛國的事蹟!

秦玥飛 篇五

澄清有片心

阿布列林·阿布列孜,維吾爾族,哈密司法系統出了名的黑臉包公,他在哈密市檢察院和法院工作了31年,辦理了近千件案件,經他審理的案件,沒有發生過一次改判、錯判,樁樁是無可辯駁的鐵案,人稱“鐵案法官”。

31年來,阿布列林經歷了死亡的威脅,説情者的糖衣炮彈,親戚們的怨恨,數十年如一日,他恪守着職業準則,用生命去捍衞法律的尊嚴。

阿布列林為何有堅如磐石的意志?因為他心中有個榜樣——焦裕祿。1968年,阿布列林曾經在途徑河南時訪問蘭考焦裕祿故居,這次蘭考之行影響了他一生。

阿布列林退休以後,依舊不忘初心,常去哈密最大的惠康園社區,為百姓做免費的法律諮詢,幫素不相識的人們解決實際困難。

阿布列林説,“在這40多年當中,我可以説盡自己最大的努力,不管是年輕的時候也好,老的時候也好,能做的工作,我都滿腔熱情地去做,我自己可以説,我是焦裕祿的好學生。”

頒獎辭

在細碎的時光中守望使命,以奮鬥的精神擁抱生活。執法無私,立身有責;恪盡職守,勤勉為公。在這片土地上,紅柳凝聚水土,你滋潤心靈。

薩布利亞·坦貝肯——光明心生 篇六

薩布利亞·坦貝肯,1970年出生於德國,12歲時雙目失明。“盲文無國界”組織的創始人。在波恩大學求學期間,她發現藏文還沒有盲文,便借鑑其他語種盲文的開發經驗,在世界上第一個開發出藏盲文。1997年,薩布利亞到西藏旅行。她騎馬穿越西藏各地,發現盲童少有接受教育的機會,萌生了創辦西藏盲童學校的想法。2000年11月,薩布利亞與西藏殘聯合作建立的盲人康復及職業培訓中心正式運作。到目前為止,先後有96名盲童在這裏接受了日常生活技能培訓和藏、漢、英三種語言的盲文基礎教育,以及按摩、電腦、手工編織、做奶酪、美術等職業技能培訓。一般經過兩年的專門培訓,這些孩子都可以進入常規學校學習。一些盲童轉入常規學校後,成績非常優秀。她為西藏盲人的教育和康復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獲得2015年度中國政府頒發的“友誼獎”。

2016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觀後感 篇七

2016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觀後感

昨晚如約打開電視機,準時收看《感動中國20xx年度人物頒獎典禮》節目。

與往年一樣的結果,在這個不平凡的末日年裏面,又有很多已經死亡的草根英雄在感動着中國。他們有國之大器的精英,也有百姓草根的凡人,卻都以不同的偉大事蹟感動着這個麻木而又世俗的國度。

我看這個節目其實就是一個超級催淚彈,其威力堪比北朝鮮當局剛剛施行的那枚核彈,使人在剛剛過去這個喜慶的春節假期裏,還獲得有一個感受悲情的時刻。每一個獲此殊榮的英雄其實都表演了一場悲劇,他們給自己的家庭帶來的是永遠的痛。一貫擅長煽情的央視就不能厚道點呀,能不能不這樣矯情呢?在節目進行中,我一邊觀看一邊猜想,我自己梳理了一下,20xx年我又被那些人和事所感動過呢?由於是同行,我首先想到了最美女教師張麗莉,還想到了最美司機吳彬,還有更多創造了許多國之第一紀錄的人,儘管我這一票並不能有什麼作用,並不能算數!

感動之餘,我也有更深的思考:

1、精神的覺醒

感動中國到昨天就已經整整十一個年頭了,其規模和影響力的不斷擴大,讓我們看到了國人一種從物質至上到精神至上的轉變。與發展迅速的物質水平相對比,我國的文化軟實力、一些精神層面的東西落後了太多太多,以至於被西方某些國家稱為是沒有信仰的民族。但是,感動中國的傳承與發揚讓我們看到了國人對道德發展與經濟發展的思考與探索,感動中國,其實是國人對優秀精神的一種寄託,是虛無縹緲的靈魂與現實接軌的媒介,是美好品質發揚傳承的載體。

2、榜樣的力量人性的力量

《感動中國》,與其説是對道德模範、學術精英的嘉獎表彰,不如説是對崇高精神、優秀精神的宣揚與傳播,當獲獎者的事蹟通過感動中國傳遍大街小巷,那些曾經默默無聞的他或她儼然已經成為了億萬中國人的榜樣,坐在電視機前的我們與其説是被獲獎者的無私感動,不如説是被他們人性中的那種真善美感化、激勵,那些崇高的精神在我們內心翻騰,化作一種獨特的動力,使我們不自覺地向他們靠攏,向他們學習,社會的風氣因此而改變。這就是感動中國的力量,是榜樣的力量,更是人性的力量。

3、時間的流逝帶走感動

每年都有感動中國人物評選,人們選擇坐在電視機前接受一次靈魂的洗禮,短短几個小時的時間,心情似乎一直很沉重,眼淚總是停不住,但典禮結束以後,人們又恢復了之前的一切,內心平靜的沒有一絲波瀾似乎人們把感動中國變成了一種情緒的宣泄途徑,把一年的淚水在短短几個小時內流乾淨,第二天重新回到自己的小世界,麻木不堪地活着,期待着下次感動中國。不信的話,可以捫心自問,你能叫出幾位曾經感動過你的他或她的名字?大多是

隨着時間的流逝遺忘了吧。不管怎樣,我希望被遺忘的僅僅是名字,是符號,而不是其背後藴含的一種精神。

中央電視台感動中國20xx年度人物評選活動頒獎典禮19日晚播出,自強徐匯工作站組織各街道禁毒社工、禁毒志願者、居委幹部、服務對象及其家屬收看當晚直播節目,收看觀眾約400(學習反腐倡廉心得體會)0人。其中湄公河105案專案組在眾多入選的名單中得票數名列前茅,組委會授予專案組感動中國年度特別緻敬獎。

20xx年10月5日,兩艘中國貨船在湄公河泰國水域被武裝人員襲擊,13名中國船員全部遇害並被拋屍水中,慘-案震驚世界。105案發生後,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要求儘快查明案情,緝拿兇手,給遇難者家屬一個負責任的交待,切實保護我國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專案組成員在公安部禁毒局局長、專案組組長劉躍進的帶領下,從全國抽調彙集了200餘名精幹警力克服千難萬苦,開展了艱苦卓絕的偵查、抓捕工作。於20xx年4月15日,專案組果斷出擊,協調老撾警方抓獲幕後兇手糯康集團,湄公河105案成功收網。

同時入選感動中國20xx年度人物的還有林俊德、陳斌強、何玥、高秉涵、高淑珍、陳家順、張麗莉、李文波、周月華和艾起夫婦、羅陽。短短的兩個小時意義非常,使大家的精神得到鼓舞,為自己找到許多道德的模範,人生的標杆,他們的事蹟都是普通的,積微小成偉大的事業。小人物的力量雖然微小,但是給全社會帶來的一種示範卻是影響深遠!

自強徐匯工作站

20xx.2.21

2016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觀後感

生活中有太多的浮華與誘惑,當物慾的膨脹讓人迷失,當金錢與權力佔據你的心靈,當你人生的座標發生了傾斜那你不妨坐下來看一看《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用心來聆聽這些人物的故事吧。他們的生命熱忱會讓你我重拾感動與感激之情,撥動你我心靈深處最柔軟的那根弦。如果説人的生命就像浩瀚星海那一顆凡星,那你就不該甘於躲在雲層之後,而是應該用你的光亮與璀璨去照亮別人乃至整個世界。

我是擦着眼淚陪孩子看完《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晚會的,這本是學校留給孩子的家庭作業,但是卻給我這成年人上了一堂生動的教育課。我的內心彷彿受到了激烈的撞擊與神聖的洗禮,在感動與眼淚交織的背後,我收穫的不僅僅是文字上的樸實與感動,更多的是內心中無法言喻的那份震撼與動容。

大漠,烽煙,馬蘭。平沙莽莽黃入天,英雄埋名五十年。劍河風急雲片闊,金甲夜不脱。戰士自有戰士的告別,你永遠不會倒下!這是對中國工程院院士林俊德同志一生為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發展傾盡心血的崇高讚譽。林俊德入伍52年,參加了我國全部核試驗任務,,在癌症晚期,生命的最後一刻,先後9次向家人和醫護人員提出要下牀工作。最後在眾人的攙抬下,向數步之外的辦公桌,完成了他一生最艱難也是最後的一次衝鋒

在感動中國節目中,感動我的人還有很多,有航空英模羅陽;有最美女教師張

麗莉;有孝子陳斌強;有鄉村醫生夫婦周月華。其實生活中有許許多多的人用自己那一點一滴的小事感動着我們,也感動着他人。如果説學雷鋒離你太過遙遠,那你不妨學學他們。放下內心的浮沉與躁動,去感受這些和你我一樣的平凡人而卻不平凡的事蹟。正是因為有了他們這個世界才變得不再冰冷。其實我們無需偉大,我們只需付出一點責任之心、一點關愛之心、一點感恩之心,來回報社會,回報家人就足夠了。其實人生命的長短並不重要,重要的在於內涵,在於你走過的過程。如歌手汪峯唱的那首怒放的生命一樣,我想要怒放的生命,就象穿行璀璨的星河,擁有超越平凡的力量,曾經多少次失去了方向, 曾經多少次撲滅了夢想,如今我已不再感到迷茫,我要我的生命得到解放。